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的营造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画意境对室内氛围营造的初探

关于中国画意境对室内氛围营造的初探

关于中国画意境对室内氛围营造的初探摘要:“意境”是中国画文化的重要特征,涵盖了传统美学典范,因而,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借鉴中国画意境精神,以“意境”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富含审美情趣、文化精神的室内环境,促就人们在“意境”室内氛围中,感受空间和谐之美,深入体会室内空间物象,保持良好的心态。

本文从中国画意境概述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中国画意境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推动当前室内空间设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意境;室内氛围;营造基于当前生活品质逐渐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对现代室内空间中使用需求及审美情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现代室内空间环境营造过程中为了突出情感化、节奏感、韵律感设计特色,应充分理解传统美学之“形”,从而传其“神”,同时,彰显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视”与“觉”设计艺术,感染空间使用者,将室内空间转换为一幅图画,提高审美效果与情趣。

以下就是对现代室内空间氛围营造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

一、中国画意境概述中国画意境中,“意”有情意、意念等含义,“境”有物象空间、思维空间、境界等内涵,其中,中国画中“意境”的表现主要取决于节奏、秩序、色相等美感的表现。

如,化实景为虚境等艺术表现方法均可体现中国画意境美感,使人通过视觉体会创作形象。

但中国画意境的表现受人、地、情、景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如,画家张垛曾表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此外,中国画意境在创造过程中为了突出中国画特色,注重延续民族美学传统,同时,应用统一的艺术法度、程式,并于具体的取材、构图、立意、设色、笔墨等绘画期间,讲究留白,引发欣赏者联想,创造绘画意境。

另外,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更为注重以虚托实,并在白与笔墨的相互衬托下,突出主题内在美,彰显绘画意境特色。

即中国画意境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人类视觉,彰显艺术魅力,因而,在现代室内空间氛围营造中,应借鉴中国画意境美营造方法,以期突出室内空间情趣。

二、室内设计意境化营造必要性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室内设计意境化营造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室内空间设计属于造型艺术,同时,涉及审美问题,因而,为了彰显现代室内空间氛围艺术美,应将室内空间与文化理念进行融合。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作者:张志勇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6期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非常倡导意境空间的营造,打破了时空限制,表现出冲淡、整体、体道、虚静的特征,营造出丰富的理想空间,山水画成为了解画家思想精神的重要窗口。

意境来源于客观自然,意境是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相结合,画家创造的景物形象是实,引起人们联想的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本文基于此,针对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象进行了分析,探讨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营造方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意象空间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6-0040-03绘画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中,空间是一个重点问题,在山水画空间的设置上,一般比较隐晦,当前,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感型、灵的空间、空间意识、空间境界、空间结构、意境结构上。

中国古代山水画利用笔墨浓淡、意境塑造营造出一个个独特的空间,时至今日,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依然是一个热点话题。

一、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向山水画属于独立画科,与花鸟画、人物画相比而言,审美特征独特,对于意境的营造是判断山水画品格的主要标准,古代的文人、画家从多个角度针对意境进行了论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对于王维画的评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意境是贯穿在山水画呈现过程中的,丧失了意境,那么山水画就会失色不少。

画家们将层次鲜明、高低不同的意境融在绘画中,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也为中国山水画赋予了动人的力量和情绪,从空间层面而言,意境是对山水画空间的升华。

(一)意象到意境的过渡其实,意境属于诗歌领域的词,在唐代,王维将意境引入了绘画中。

意境与意象之间息息相关,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在山水画中,每个意象都是独特的景致,也包含画家们的寄托,在各个意象的结合下,让整幅作品成为意境交融的山水世界。

中国山水画空间处理的表现技法对现代景观设

中国山水画空间处理的表现技法对现代景观设

中国山水画空间处理的表现技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学术论坛.. SINCE&T CHNL0匪圆CEEOOY.中国山水画空间处理的表现技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①赵潇..(新乡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摘要: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人与自然神契之后搭建起来的心灵空问,画者借山水之形赢发内在之情。

所谓“砚边墨戏方寸里,心灵有寄天地情.. ”。

中国山水画所体现出的中国人的空间概念是极其特殊的。

现代人生活情趣已不同于古人,但现代化大都市帚给人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空虚,因此很多人将更多的审美追求转向自然因素同现代设计结合的现代景观中来。

中国山水画由于包含了诸多与人类精神关联的因素,因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寻求同中国山水画的关联无疑既能满足这种审美上转变,又同时与民族文化复兴的需求暗合,因而更具有鲁遍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空间景深虚实相生四堆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l672—3791(2010)l0(a)一0 211—02中国山水画的长卷,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的特点。

在空间处理上,多体现.. “命意在空不在实.. ”。

,显现的是活泼、动态、多点透视的空间。

1山水画所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空间概念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人与自然神契之后搭建起来的心灵空间,画者借山水之形感发内在之情。

所谓.. “砚边墨戏方寸里,心灵有寄天地情.. ”。

中国山水画所体现出的中国人的空间概念是极其特殊的。

西方对空间的认识是有一个逐步演进和深化的过程。

最早科学意义上的空间概念是建立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

它无视人对空间的主观认识,割裂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把宇宙看作是外在于人的客体,是神圣的,是至高无上的。

.. “空间在逻辑上必然先于人对物体的空间意识而存在,空间与占据空间的特定物体无关。

因此,对空间物体的度量以及对观者到物体距离的度量就可以无视测量者是一个有意识的主体这一事实。

在中国古代,不见建立在科学意义上的空间概念的解释,但哲学意义上的阐述则珠玑可见。

中国画山水空间观探究

中国画山水空间观探究
觉。
在 的表 现形 式” “ , 空间是绝 对抽象事 物和相 对抽象事 物 的对 立
统一体 , 元本体和 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等等。 ,
二、 空间观 在 中 国画 中的体 现
从时 空的定 义 中可 以看 出, 中国古 人认 为空 间和 时 间是 在 内在 统 一 、 互相联 系 的, 时间决定 了空 间的发 展 , 中国 山水 画 而 的创作者 就是 为 了寻 觅永 久的 时间和 空 间的价值 , 同时体现 了

面对大干世 间的天地 物象, 熙提 出, 郭 创作者 要采取恰 当的
空 间观察 方法 , 因物而异 。例 如 , 要 画竹 时观察 重点是竹 影 , 主 干 的形象 才是竹 子的精神 之所在 。而画花 的时候则不 同, 要从 上到下仔细观察花 的每 一处细枝末节 , 每一个花瓣的样貌形态 , 这 样 画 出的花才会 活灵 活现。 当画 山水 画的时候 , 又是另 外一
提 ” 。
“ 三远” 是郭 熙通过“ 、 望” 仰 窥、 从而提 出“ 高远、 深远 、 平远” 三种 不 同的山水观察方 式。这种观 察方 式打破 了观察 的 限制 , 让创 作 者把视 野和心理 延伸到视 力所及 范 围之 外, 并且 提 可 以看 出, 中国 山水 画一方
“ , 们 该 回去 了。 他 柔 和 地 说 。 静 我 ”
当时 , 一位 协助 国 民党政府 工作 的美 国高 级将 领看 中 了这 幅作 品, 长久念 念难忘。 后来 , 日战争 胜利 , 抗 这位美 国将军带
着他 的功 勋, 准备 荣 归故 国之际 , 蒋介 石为 了表 示感 激 , 决定送 给他 贵重 的礼 品。 当询 问他喜 爱 中国的什么东 西时 , 位美 国 这 将军说 , 他什 么也 不想要 , 只想要徐 悲鸿先生的那幅《 灵鹫》 。于 是 国民党政府 的官员便来请 求徐 悲鸿 出售这 幅作 品, 但却遭 到 了徐 悲鸿的拒绝 。他 们为 了完成使命 , 一次一次来 向徐 悲鸿请 求, 并且 以为钱 能通 神, 出无论徐 悲鸿要 多高 的价钱 , 可以 提 都 付给 。但仍然遭 到徐 悲鸿的拒 绝。这幅精 美的作 品, 后来 一直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

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及基本画法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当代画家喜欢在山水画里谈空间表现,这是不准确的说法,因为山水画里的所谓“空间”表现不是目的,取代它的是前后位置的安放问题。

山水画有“石分三面,(形成一个石体的最基本要求)树分四枝(前后左右四枝)”的说法,这个结体的基本法强调的是“体格”,既然是体格问题,那么就是笔墨的虚实问题。

古人云:“虚实有致而空间自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画里不用去刻意经营空间,而要去注意营造虚实关系。

近浓后淡、近实远虚可以产生空间,但近淡后浓、前虚后实也能产生空间。

而山水画家总想以最少的笔墨,使读者感悟到最大的空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笔简而意远,物少而景大。

(图1、2)两图相比,树的位置和高低没变。

但图2将地线虚以云烟,故显得空间增大。

这就是古人说的“虚实有致而空间自生”。

图1图2借景(图、3、4)采用了借景手法,山水画置物布景不仅要在画内作文章,还要在画外做文章,这叫借景,也能扩展空间。

箭头所示表示画中的山势、树势的出、入画面的情况。

图3图4初学四忌1.初学画忌描小心翼翼地勾描景物(或范本景物)轮廓只求形状位置正确,不求理解笔墨的组合规律合效果。

2.初学画忌胆怯对着(白)画纸,顾虑重重,感觉要画的很多而无从下笔,总想笔笔对而总是笔笔误。

这是不明画理只注意表象的结果,也是实践太少心虚胆小的缘故。

对于学习者来说,敢于动笔也是优势,因为只有画出东西,才能在此基础上辨明对与错,才能改错。

3.初学忌急于求成不经过仔细分析(理解范本)草率动笔,而达不到所需的笔墨效果,心躁则手更急,结果。

要么草草而成(简单化).要么无法将画面处理完整。

4.忌不习书法、不研笔法不重勾勒,一味用浓淡墨求渲染效果,结果会使画无骨架,流于浅薄,失去写意山水的趣味。

《山水画基础技法》《写意山水入门》是早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希望给初学者指明一条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正确道路,在当时也得到了我的导师童中焘老师的直接指导及大力支持。

隐士文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营造影响

隐士文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营造影响

隐士和隐士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影响。

《辞海》解释“隐士”是“隐居不仕之人”,但此解释是有局限性在于没有给“士”做出一个质的界定。

《南史·隐逸》云,隐士“故需含贞素养,文以艺业。

不尔,则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

《宋书·隐逸》曰:“《易》曰:‘天地闭闲人隐。

’”又云:“高尚其事。

”……总之,是“贤人隐”而不是普通人“隐”。

也就是说“隐士”必须是有文化、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没有去做官并且也不做此努力之人,方可称其为隐士。

隐士是隐士文化的创造主体,这一点无疑义。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中的“隐”是隐士思想的根源,《论语·泰伯》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在这里说得很明白:“无道则隐”就是当社会污浊不堪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高洁其人格,拒绝接受乱世之中的不良风气的浸淫,要求隐士能够做到洁身自好。

高洁人格、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脱,是自我高尚心灵与污浊社会的决裂。

孔子认为,人们之所以有会沉重的精神负担,乃是因为人不能从世俗的烦扰困惑中解脱出来,所以,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鉴于此,孔子的生存手段和处世之道是“见”和“隐”,同时这还是个体存在与社会和谐的行为准则,后世的知识分子既习儒学,莫不受此影响。

当封建文人士大夫挣扎倾轧,于官场失意时,往往执着于超越人格的建立,而这种超越人格的建立原则是思想上的隐逸,即所谓的“大隐隐于市”,既隐于世俗又要面对世俗,所以其创造的艺术更加富有精神价值。

而文人士大夫又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创造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必然在艺术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一、隐士文化的根源儒家思想本是实用功利主义学说,其“隐”是在官场失意和在外力的压迫之下的“隐”,侧重于政治思想的“隐”。

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之“隐”则可以说是较为纯粹的精神文化活动了。

庄子的隐逸思想的核心在于“解脱”,他提出了“无欲”“无为”“无仁”“无限”“大同”等观念。

浅谈中国山水画

浅谈中国山水画

浅谈中国山水画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中国山水画强调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尤其是山水间的气氛和情感,同时还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修养。

中国山水画通常采用墨笔和水墨绘制,色彩通常不是太鲜艳,而是注重给人留下深远的印象。

画家通过用墨笔描绘出各种山峰、江河湖海等自然景观形态,配以不同长短粗细的线条、树木、云彩等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中国山水画不仅表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感悟,也是中国文化中许多价值观的体现。

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背景入手,就中国山水画的特点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历史发展背景;特点一、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背景中国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源起时期: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大致追溯到唐代。

唐代山水画通常采用细腻而繁复的绘画技法,它是中国画历史上第一个取代武装宣传向文明宣传的表现形式,以山水为主、以风月为辅、以人物、花鸟为陪衬,成为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时期: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艺术经历了由线条勾画到点染渲染的技法转变,画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山水写生、意境描写和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

同时,山水画的题材和形式也得到了质的突破,引入了厚重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和深邃。

三、繁荣时期:明清两朝时期,中国山水画达到了一个繁荣的阶段,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概念、艺术格调及技术的创新和变革,尤其是在明代的中后期和清初,山水画更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

四、现代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

中国山水画摆脱了传统山水画的束缚,形成了多元的表达形式,各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手法和新思想被这个传统艺术形式吸纳和融合,同时体现了时代变革的时代性,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与条件。

总之,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背景非常丰富和复杂,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发展、变革和创新,使得这一艺术形式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道独特的景致。

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表现

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表现

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表现一、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的含义中国山水画由景和地组成。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将山水画家们的知识沉淀、生产环境、成长经历、及其精神思想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山水画中,山水的含义与内涵非常宽泛,仔细斟酌中国山水画,就会发现其“可居、可望、可行、可游”,并且体现在不断流动和变化的宇宙。

观赏者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精神通过画家描绘的佳境排序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山水画相较于人物画出现的晚一些,探究发现,这主要是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的问题。

由于人物本身所占有的空间有限,中国古代传统人物画中大部分是没有背景的,并且人物容易得到合理的安排。

相较于古代人物画,中国传统山水画则是景深万里之遥,通过合理的比例来处理山水景物所占有的空间,绘成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描绘的是自然景物,在物质世界中一切都是立体的,空间是一种立体存在的形式,通过近大遠小、近实远虚的手法,来加强画面中空间感的表现。

在中国山水画构成的其中一种要素和形式表现的其中一种技法是空间感的营造,也是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审美的基本要求。

二、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的表现形式1、透视法表现画面空间中国传统山水画采用的是三点透视法,以视点的游动为基础形成一种画面空间,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法能够更大更广的表现在画面的场面上,能够更加自由的处理画面结构。

例如《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

例如: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深远浅、近实远虚等都是与焦点透视法有相似处的方面。

北宋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下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

”郭熙的三远法由前而后,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的不间断地移动的一种游动视点透视观察法。

中国山水画中的透视与意境的联系密不可分,三远法与西方的透视法并不相同,三远法构成的艺术空间是诗意性的,而不是几何学的科学性的透视空间。

屋下林泉,开阖山水——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营造启示

屋下林泉,开阖山水——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营造启示

美术时空屋下林泉,开阖山水——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营造启示□袁心平叶武军摘要:受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人文环境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具有鲜明的特点,传递出富有情趣的审美理想。

该文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和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与营造为研究对象,使用“观法”的概念方法,探索传统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现代建筑空间营造的内在联系,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空间的结构创造意识和视觉化方法,并从这种视角出发,将当代建筑设计的绘画语言转化为一种“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探析现代建筑空间意境。

关键词:山水画空间营造现代建筑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断的交叉融合使艺术的唯一性开始消失,这让人们开始反思自身的设计理念。

古代中国讲究“以画入园,文人写意”,文人写意在中国传统绘画、古典园林、建筑等艺术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在现代,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关于建筑设计、空间处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但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和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方法仍有许多方面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艺术的空间表达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画家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表达写意观念,而古典园林设计师则是强调园林设计的空间与艺术概念。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和空间营造方式与园林空间设计有许多相同之处。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现代建筑空间营造之间具有共通性原则。

文章分析和总结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营造的技巧和概念,以指导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探索“如画”的理想空间的现代建筑设计。

—'问题的提出绘画的本质和要素需要意境空间。

中国传统山水画反映了中国当代东方哲学背景下美学精神的深刻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精神。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一个系统,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山水画建筑空间的构建传递给人们一定的审美理想,至今仍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因此,从传统的山水画空间结构设计语言的表现和当代建筑设计的角度看,重新学习传统文化是推动传统文化向本土设计语言现代转型的新方向。

浅析《溪山行旅图》空间关系的营造

浅析《溪山行旅图》空间关系的营造

知识文库 第2期20 浅析《溪山行旅图》空间关系的营造樊 靖中国山水画讲究传神、怡情,被称为“宋画第一”的范宽,其《溪山行旅图》则被徐悲鸿评为“中国所有之宝者吾最倾倒者。

”这幅画常给人一种虚游境外又身临其境的双重感觉。

本文通过空间关系的分析,解读范宽画作《溪山行旅图》中传递的传统美感。

范宽的山水画从“师人”到“师法自然”,进而到达了“师心”的艺术境界。

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真古今绝笔也”,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评价范宽“宋画第一”。

他的《溪山行旅图》更是中国美术史上一幅经典之作,在图式、造型、意境等各方面都堪称完美。

这幅作品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极富美感,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一般,打开画卷一座雄壮的高山迎面压来,仔细看来山头杂树丛生,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一条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给人一种浩瀚无边的气势,好像山涧里飞泻的瀑布溅起的水珠在此时形成了的雾气,为远处雄壮的山峦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突然移步转景,中前景的山脚处。

巨石纵横,庙宇隐现,溪流湍急,水流的出现应征了突然消失的瀑布带来的遐想,整个画面因为这水而有了连贯,因为这水而灵气逼人。

顺水而观,大石突兀,一队商旅从茂林中缓缓走来,表现了山路的艰难,这一动和山涧潺潺溪水应和,又和浑厚壮观的高山对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意在一静一动中慢慢显示出来。

本文将从构图、虚实、层叠、笔法等几个方面分析其空间关系的营造。

一、构图带来空间的舒适感和平衡感中国传统山水画讲究气韵传神,对比例关系的描述并不多见。

而《溪山行旅图》在无形中对黄金分割这一比例关系进行了巧妙应用,打开画圈一座高大巍峨的山峰,展现在人们眼前。

如徐悲鸿所谓:“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仿佛人们正在山脚,仰望高山,那山就在抬头的不远处。

一泻而下瀑布所产生的迷雾在画面三分之二处分割了画面,把画面分成远景和中景。

瀑布与溪流丝丝连贯,而又和山路结合,在中前景三分之二处,对画面进行分割,形成近景和中景的对比。

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营造方法

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营造方法

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营造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的营造方法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山水的融合,通过巧妙布局和精心设计,将山、水、树、石等自然元素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意境优美、富有诗意的景观。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山是园林的灵魂,水是园林的灵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具有深意的山水画。

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的营造方法注重“山”这一重要元素。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山的位置通常被设置在园林的中轴线上,作为整个园林的核心。

山在园林中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人工堆筑的假山,有的是自然岩石构成的天然山体。

无论是假山还是天然山体,都需要精心雕琢和布局,以使其与园林其他元素协调一致,营造出一种天然、有机、富有层次感的景观。

水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水景和山景是园林中的两大亮点。

水在园林中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还可以营造出一种清新舒适、宁静雅致的氛围。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水景的设计经常巧妙地与山景相结合,形成一种山水相依、相辅相成的美丽景观。

有的园林中,水面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植被,仿佛一幅水墨画;有的园林中,水流潺潺,泉水叮咚,清澈而又清凉,给人以清爽的感觉。

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灵动,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除了山和水之外,中国传统园林中还有许多其他元素,如树、石、建筑等。

这些元素在园林的布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通过合理搭配和巧妙运用,构成了一个个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树木常常被用来修剪成各种形状,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不仅美观,还可以遮风挡雨,增加园林的私密性和舒适性。

而石头则常常用于修建假山或点缀水边,起到一种点睛之笔的作用,使整个园林更加饱满和生动。

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的营造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自然、人文、审美等多种因素,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对生活的品味和追求。

浅谈山水画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山水画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山水画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对室内设计的重视源自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精神需求的增长。

欧美装饰风格曾一度风靡,但近些年在文化自信的逐步树立中,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绘画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表现出回归传统的趋势。

山水画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出现在室内设计当中。

本文拟通过分析山水画的形式和装饰特点讨论山水画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标签:山水画;室内设计;装饰人民大会堂一层北大厅通往宴会厅的台阶上悬挂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气势磅礴,与人民大会堂肃穆典雅的气质完美融合,这是山水画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经典之作,将设计与艺术完美结合。

人民大会堂众多的山水画作品作为背景无数次出现在国家的政治活动和对外交往仪式中。

它所能承载和播散的文化价值、意识形态价值,也从某种意义上更为人们所关注、所接受,成为中国人民几乎可以天天见面的文化与政治契合最有典型的“背景”,成为中国人民引为自豪和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国家艺术形象。

一、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最初以地图的形式存在,从魏、晋、南北朝逐渐开始发展,但作为背景出现多附属于人物画。

隋唐时期发展为独立画种,出现了青绿山水,如展子虔,水墨山水,如王维。

五代、两宋山水画发展愈发繁荣,诞生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山水画大家,如荆浩、范宽、米芾等,从此山水画发展达到高峰成为中国画中一大画科。

元代山水趋向写意,以董其昌为代表将文人画推到崇高地位,明清续有发展,近代山水画更是百家争鸣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时代面貌。

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体现了我们独特的审美意识。

二、山水画的审美特点山水画传递中国独特的智慧与哲学,他以笔墨为材料,倾注画家的审美情趣,以画抒情,进而塑造极具特色的东方意境。

每幅山水画作品的诞生都是客观世界的“景”与画家主观世界的“情”的有机结合,画家通过对客观景物的主观改造抒发自身的思想情感。

山水画讲求意境美,这是山水画的灵魂,不同于西方传统的风景画强调透视学原理,中国山水画更注重“以小观大,小中见大”不同的画面意境体现的气质便大不相同。

浅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

浅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
艺 术 与 人 文 浅谈 中国传统 山水画的空间
雒红 强 ( 肃省 西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研 究生 7 0 7 甘 30 0)
法则 ,它是 老子 “ 白守黑 ”在 艺术表 现 中 的运 用 , “ ”者, 知 黑 笔 画所 及之 处 , “ ”也 ; “ 实 白”者 ,笔 画之 间 的空 白,“ ” 虚 也 , 实 的地 方 一 般 是 造 型 比较 详 细 ,对 比 明确 用 墨 比较 实 的地 方 ,虚 的地 方 当 然 就对 比弱 化 ,笔 墨 简 , 淡 ,疏 。古人 对 画 面 “ 与 白 ”、 “ 与 实 ,的两 者之 间共 存共 生 的关 系 ,有 很深 刻 黑 虚 绘画 艺术 的本 质和 要 素少 不 了空 间。 中国 山水 画经过 了千百 地思 考 、研 究 。同时 在画 面空 间 的营造 中强调虚 与 实 的同等 重要 年 的历 史充分 体现 了中华 民族 绘画 精神 ,其 在 空 间的营造 自成体 性 。清代 笪 重光在 《 画筌 》里 说 : “ 但 知有 画处 是画 ,不 知无 人 系 ,特征 鲜 明。 不管 是从观 念 、材料 和 技法 等各 方面 都体 现 了他 画处 皆画 ,画之 空处全 局所 关 ,即虚 实相 生发 。 ” 在空 间处理 方面 的个性 。 中 国传 统 绘画 的表 现 中空 白不 是 “ ” ,而 是有 无 限意象 的 无 山水 画的 空 间,并 非 自然 界景物 空 间 的如实 描写 ,它 是 一种 “ ”,正如 清汤 贻 汾在 《 鉴析 览 》所言 : “ ‘ 有 画 空本难 图 ,实 处于 理性 与感 性 的结 合之 中 ,但 同时又 超越 于感 性和 理性 的心理 景清 而 空景现 。神 无 可绘 、真 境逼 而神 境 生 ,位 置 相戾 ,有 处多 空 间,它 存在 于主 体 的心灵 中 ,体现 于 山水 画 图式 中。 山水 画的 属赘 ,虚实 相 生 ,无 画处 皆成妙 境 ’ ”@ 中 国传 统 的 山水 画 中 在 空 间打破 了物 理性 空 间的常规 ,实现 了心 中之境 的创 造 。精神 的 虚化 的空 白与 实化 的有 形处 共 同作 用 ,构建 起一 个 意 向的理想 空 空间 和现 实的 空 间是有 区别 的 。理想 化 了的精 神 的空 间境 界 ,在 间。在 一幅 画面 中,往 往 出现一 些 面积 的空 白,但 是 这种 空 白没 现实 的空 间世 界里是 难 以找 到的 ,这 也是 山水 画 空间 创造 的根 本 有 成为 营造 空 间的 障碍 ,却 神奇 般 的营 造 出一种 空灵 ,宽广 的 画 动 机 。但是 精神 的 空间必 须 借助 一定 的媒 介才 能展 现 出来 , 山水 面 空 间 。中国 山水 艺术 的虚 空不 是西 方观 念 中的真 空 ,而是 “ 无 空 画的 空间 正是他 得 以实现 的场 所 ,它 源于 物而 成 于心 ,立 于意 。 为 而 无 不 为 ” 。如 苏 轼 所 说 的 “ 故 纳 万 象 ”空 白之 处 蕴 蓄着 现 实 的空 间与精 神 的空 间总 是有 差距 的 ,所 以现 实的 空间 也就 成 无 限 的空 问境界 。没有 这些 空 白 ,就 没 有画面 实 的 出现 ,主 体 也 . 了精神 空 问改造 的对 象 , 由于中 国画 重于 写意 , 画中 的一 山一树 就 无法 凸现 出来 , 空可 以纳万 象 , 空的 目的是 为 了多 ,为 了给人 水一 石不 仅要 符合 于精 神创 造 的规 范 ,同 时这种 创造 又要 保 留 以无尽 的感 觉 ,空有 无 限的包 容 性 ,所 以它 的存在 使 画面更 加含 实物 的某 些原 型特征 。所 谓 “ 与 不似 ”之 间。 似 蓄 ,有 了这 些空 白,画 面会 显得 更加 丰 富,使 观者 的想 象力 才有 我 国 的山水 画家 似乎 有 一种 强烈 的愿 望 ,要在 有 限的平 面上 发 展的 余地 ,使人 才能感 觉到 言有 尽而 意无穷 。 表现 无 限广 阔 的三维 空 间,但 是 山水 画的 空 间不是现 实 的描 写 , 中 国传 统 山水 画 中 . 实 ,虚 之 以烟 霭 ; 山虚 , 实 之 以 “山 但 它 的 目的就是 反映 现实 的 空间境 界 。画 面与现 实之 间既有 区别 亭 台 ” 。 画 中常 利 用 水 、 云 、气 、烟 、 雾 等 留 白示 意 , 开拓 境 又 有 联 系 ,一 方 面 画 面 的对 象 来 自于 现 实 ,相 互 之 间 都 有对 应 界 ,不 论是 黑多 白少 的 “ 体 山水 ”,还 是 白多 黑少 的 “ 体 山 密 疏 的关系 ,另 一方 面 ,一个 是 方寸之 幅 ,一 个是 千里 之遥 。在 实物 水 ” ,他们 都属 于 “ 以实写虚 ”,最 后 的归宿 点都 落在 “ ” , 虚 的大小上 是 没有 可 比性的 。它 又是 如何 在方 寸之 幅 实现 千里 之遥 “ ”之上 。这 也是 中 国山水 画极 力所 追求 的 “ 外之 境 ”。换 空 画 的呢 ?注 意 就是 虚实 对 比的 巧妙运 用 ,宗 白华 曾这样 表 述 中国传 句 话说 如果 “ ”在 画面 中是 “ 形 “ 实 有 的话 , “ ”当然是 “ 虚 无 画 统绘 画空 间表 现 : “ 我们 画面 的空 间感 也凭 借一 虚一 实 ,一 明一 形 ” 的 ,在 山水 画艺 术 创造 中,有 形 的世 界 ( 中的一 山一水 一 暗 的节 奏表 现 出来 。 ” 傅 抱 石在 《 国画 的特 点 》 中也 说 “ 人 一物 ) 是走 向无 形世 界 的 一个 引 子 、一 个契 机 ,古 人 强调 关 中 中 只 国画 的远 近关 系非 常强 调感 觉 ,强调 虚 实 以取得 空 间效 果。 为了 心 的是 那个 无 形 的世 界 ( 种人 生 感 受) 一 。所 有 这 一切 都 体现 出 种 至高 、至 深 、至美 的 空灵 妙境 。这 也是 传统 山水 画所 追求 的 表达 作者 的思 想感 情 ,画面 上长 运用 把 远景 拉近 或者 把近 景推 远 等各 种表 现空 间 的手法 ,加 强景 深 的变 化 ,强化 虚实 对 比变化 , 最高境 界 。 达到 空 间 的塑造 . ”潘 天 寿说 : “ 国画 的布 置有 虚 有 实 ,极 为 中 注 意 ,西 画不 大谈 这个 问题 ,往 往布 置满 幅 ,都 是实 的 。虚者 空 参考资料 也 ,就是 画幅 上 的空 白,空 白搞 不好 ,实处 也搞 不好 ,空 白搞 的 【 【 1 宗白华全集 】 卷安徽教育 出版社19年版 ,g44 】 第2 94 3 ̄ 好实 处就能 搞好 ,所 以中 国画对虚 实 问题十分 重视 。 ” 【【 2 潘天寿美术文集 】 】 ,人 民美术 出版社18年版 ,第7页。 93 7 3 宗 ] 卷 94 f 8  ̄ t 如 此 看 来 中 国传 统 山水 画 在 表 现 实 际 空 间 中 的远 近 关 系 上 [ 【 白华全 集 】g3 ,安徽教育 出版是19年/g36 】 已脱 不开虚 实对 比的表 现手 法 ,中 国传统 山水 画在 画面 空 间表现 [ 【 4 转引 自李来源 ,林木 《 】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 》,上 海人 民出版 97 7 页。 中特 别注重 画面 中空 白的布 局 ,达到 以虚 带 实,虚 实相 兼 的表现 社 19年版 ,第2 7 目的 。虚实 是相 对而 言 的 ,它们 之间 是相 互依 存 的不 可分割 的有 【 【 5 俞剑华 : 《 J 中国古代 画论类 编》人 民美术出版社20 年版 ,第 02 3 页 机 整 体 , 宗 白华 说 : “ 和实 辩 证 的统 一 ,才 能完 成 艺 术 的表 8 8 虚 现 ,形成 艺 术 的美 。 ”@ 实 的关 系具 体体 现 为 “ 白当黑 ”的 虚 计

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研究

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研究

081张 勇[摘 要]空间是绘画中的关键组成要素,画面呈现效果的优劣受空间表现是否得当的影响。

受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中国山水画中呈现多样化、特色鲜明的空间观念,山水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空间意境。

从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手法来看,主要形成了散点透视、虚实留白、笔墨线条三种常见表现手法,呈现出不同的山水画空间意境。

[关 键 词]山水画;空间表现;散点透视;虚实留白;笔墨线条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研究一、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概述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开始起步,至隋唐迅速发展,于北宋繁荣兴盛,后发展至今,形成了独具东方艺术风韵的绘画体系。

空间意识随山水画的起步、发展、兴盛,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中,宗炳首次提出“畅神”一说,形成了山水画基本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情趣,给后来的创作者以审美启发。

此后,在中国山水画成熟发展的隋唐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将“图真、传神”作为山水画的创作追求,并运用全景构图,创作《匡庐图》,远、中、近景相结合,表现出画面空间的真实感。

山水画在北宋繁荣发展,空间表现也实现了创新,在李唐的《清溪渔隐图》中,创新留白空间表现形式,实现了空间表现从全景向局部的发展,形成新的空间观念,其后的马远、夏圭则实现了极致的边角表现,留白即成为山水画中一项重要的空间表现技法。

此后,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山水画创作者在进行画面空间表现中,借助笔墨线条进行空间处理,形成画面视觉空间转换,使作品所呈现的空间画面能表达深远的空间意境。

至此,中国山水画形成了成熟、多元的空间表现理念与表现技法体系。

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中,作品表达讲究“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画家通过创作作品进行自我表达,以画中景来“表情”。

因此,在中国山水画中,多是以现实自然空间中的山水风光,通过画家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事物感知,进行空间形态的二次转译,实现感性与理性、客观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交流与融合。

所以,在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观念表达中,山水画家往往追求更深层次的“意象”表达,使得画面的视觉空间不拘泥于固定点,使画面呈现超脱于现实,进入“俯仰自得”的境界。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我们山水画发展历史悠久,早在魏晋六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出现,五代北宋时期更加成熟。

其发展是由内到外,力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山水画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究造型位置和表达意境。

一、空间处理上:中国的山水画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中国画特有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的的构图方法。

如:郭熙的《早春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其空间处理突出的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

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

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

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

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

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

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

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

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

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

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二、表现形式: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为了更好的表现各种树石特点,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形成了许多表现形式,如表现山石的皴法就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卷云皴、()等十多种。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与意象表现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与意象表现

MING RI FENG SHANG109美 术 大 观文|郭立杰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与意象表现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体现方式,它不注重具体的物象刻画,而是通过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独立的精神意境。

也就是《易经》的“无往不复,天地之际”的空间意识。

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诗人、画家是以‘府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宇宙,而跃入大自然的节奏里去‘游心太玄’。

”一、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不以具体景物的空间关系为依托,不以景的形状为表现,而是以物象的真、韵、性为其所表,以心之所观为其所造。

中国古代画论,以景物的意气,性质而观其人的品格性情,以文人之性情和品格论其画的品流之雅俗。

在论及空间营造中,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三远”法为其宗,宋之沈括“近大远小”观为之画据,清时华琳《南宗抉秘》“推”法为山水营造的法度。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这样写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眀瞭,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

眀瞭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

此三远也。

”在山水画创作中郭熙的“三远”法,将山水的空间以“远”来表述,而“远”则是山水画中意境追求的心灵所载。

以山的远与深,将人的心带到山水中的画境,使人的心灵回归自然的平淡和宁静中去俯仰自得。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论及画山水的观画法中说:“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

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

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

”沈括的空间意识以眼为视,从远近物象之现实论及绘画的空间,“以近大远小”的现实画面为依托,观画观景,折高折远,自有妙理。

映物成圆。

以“三远法”、“近大远小论”,对于空间都是以现实景物和自身体验为空间意识的论述。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

三远法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 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 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 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 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例如《早春图》、《千里江山图》。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 平视。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 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 俯视。 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 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
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 点透视法”。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 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 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 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 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 界。例如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 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 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 ,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Hale Waihona Puke 《鹊华秋色图卷》画济南郊外的秋天景色。画面上鹊、华两山 遥遥相对, 右边的华不注山, 自平地拔起, 峻峭有余; 左边的鹊山 , 则峦头圆厚。平原上, 洲诸红树、芦荻、茅屋、鱼罾, 行人往来 如蚁。此画初看甚是平淡、干淡之笔, 简率的墨色, 似乎是追求一 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 表现一种淡泊与平淡的意趣, 极富笔 墨趣味。
《早春图》的主要景物 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 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 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 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虽然篇幅不大,所画之图 是兼具三远的全景式山水, 布景立意,妙合自然,近 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 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 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 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 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 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 既深且远。

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的开题报告

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的开题报告

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的开题报告题目: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一类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展示了自然界的风景,传递了诗意与哲思的情感吸引人的美。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阐述其空间构建的技巧和方法,并探究它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空间特征,空间构建,文化传承。

一、研究背景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它是中国绘画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精华。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它描绘了山脉、河流、湖泊和云雾等自然环境,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审美理念,使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享受与启发。

本文将以空间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山水画进行探究。

二、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主要包括:远近关系、透视度、景深感、色彩关系和氛围营造。

1.远近关系中国山水画的远近关系主要表现在远景与近景之间的距离感和空间感,远处的山川、森林和云雾在画中的位置比近处低,使得视觉上层次分明,有明显的远近关系。

2.透视度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度表现在画面中人物和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形态大小的平衡感,使得画面具有深度感和立体感。

3.景深感景深感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征,它体现在画面中远景与近景的渐进性,以及色彩之间的层次关系。

画家利用色彩变化、轮廓线条和阴影表现景深感,使得画面具备立体感和厚重感。

4.色彩关系中国山水画的色彩关系是其重要的构成特征,它在空间表现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通常使用山水水墨、石涧墨法和青绿山水等技法,以表现不同风景的色彩特征和空间关系,使得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灵动性。

5.氛围营造中国山水画的氛围营造体现在整个画面的气氛、风格和情感氛围。

艺术家通过技巧手法和画面元素的组织,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给人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感受。

三、中国山水画空间构建的技巧和方法1.构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是其空间特征的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艺术家在构图时,通常采用对称、平衡、对角线和黄金分割等构图方法,以构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的营造摘要中国传统山水画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古代悠久的美学思想,突出了中国伟大的绘画精神。

而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空间的成分是绘画艺术中必不可少的本质与要素。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理念,说明了山水画的空间营造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它在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理想情趣,对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山水画空间营造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空间从其艺术角度来讲,简单地说就是扩大。

绘画艺术的实质就是关于空间的艺术,中国传统山水画关于其景物的设计与画面构图的营造更突出它们在空间上的追求。

即以一种非常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表达对世界观照的呈现,创造出超越时空的生命审美空间,以诗意空间营造抒发独特的生命体验,寄寓着人们的情感。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理念1 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内涵中国传统山水画由地与景构成。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理念与山水画家们的生产环境,成长经历、知识沉淀及其精神思想关系很大,其中山水的含义具有非常宽泛的内涵,细品中国山水画,你会发现它“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体现宇宙在不断流动和变化。

它通过画家描绘的佳境排序,使欣赏者的精神犹如亲临其境。

如明朝周臣画的《茅屋梦仙图》,画中内容大致是一位哲人靠在他小屋窗台上,于他飘渺的沉思中步入范围极为广阔的山水中,而我们则又在广博的山水中看到他神秘地飘浮,思考着自然的短暂,使这山水成为无限延伸的空间,表达了自然的瞬时性和节奏性。

所以说,中国人看山水如宗炳在《画山水序》所言:“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写色。

”即是徜徉往返的“游园”,无论如何游走也终归落实于人生,自己去寻找温馨恬淡、宁静空灵的空间,让生活有实有虚,并于虚的空灵中活得心安理得、惬意自在,讲究激动之后的平静收回到内心的陶冶,体现出中国传统山水画可由晦暗疏远变得澄明亲近,回返自心的空间意识。

2 中国山水画空间理念的哲学观在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与自然生态中,中国哲学从来都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受中国哲学思想非常深刻,中国哲学在各个方面的学说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意象思维,并以此认识了自然界和宇宙的根本意义,通过各种形式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总体构成,它根据人的情感需要以及人生价值观,利用人的意识进行舒张,从而获得人生和世界的意义。

以中国哲学观为基础,赋予知性的古代文人更相信自然的可靠。

中国画家对山水给予厚爱,自然的美丽令他们对自然的想象和憧憬无比挂怀。

他们以山水寄情,在强调自然有精神的同时,寄蕴于中国山水画的家园精神,希望人们通过山水画如同亲履山川,并于山林泉壑的深处寻求来自社会或政治压力之外的心灵超然,在“自然”的山水中领略精神世界的永恒。

中国山水画家讲究情操的陶冶,美好的大自然在我们面前出现时,并不需做十分仔细的审视和分析,这是由于山水场景那原始的客观性早已在他们内心充满了安静怡然,这使我们无法看到自然中“人”与“石”的不同,自然的神韵在中国山水画家眼里是绘画的宗旨,自然内在性的关键在于内心唤起的意气。

中国传统哲学的熏陶使中国山水画家将客观的自然抽象到内心的理性,人生命中的灵魂与自然溶于为一体,人也成了自然山水中如同某棵树一样的自然元素,那么文字呢,在中国山水画家看来,它是抽象符号对风物景致的描绘出的“诗情”,它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源泉,并通过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索走向内心,将客观世界的理性与他们的内心心性合为一体,从而达到中国传统山水画家理想的境界。

3 中国山水画形成的空间理念中国人对自然的完美认识与表达早在五代前多体现在心灵与文字的表达上,北宋时荆浩对山水画创作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他提出“图真”要求,即以“形似”突出自然对象生命的蕴意,力求对山水内在风韵神采的演绎。

如他的作品有《匡庐图》,再现了与隐逸主题相关的山水形象,将近景的松石、茅舍移至画面右下角,主峰由垂直片状的山体组合而成,中间以广袤的水域隔开,山石的轮廓用尖锐转折的笔法勾勒,使整个画面的空间层层推进,使人觉得人在空中而不是在地上,山的路径就淹没在这缭绕的云山雾海,使人在寂静的感觉中仿佛步入远离人间烟火的世界,即体现出了北方山水的壮观和美丽,又让人们感受到这超脱人间的空灵美。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理念源于中国哲学的主体性思维,它把画家自身跟描绘的内容溶合为统一的系统和时空,画家确立的精神内容、风格与笔墨技法以及视觉背后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人们不再只依靠自然物像的视觉错觉,而是通过内在的生命支撑着客观世界,即画家的思想与感觉不断地被引向内心,中国传统山水画逐渐表现出“像”外之“意”,空间的营造成了画家对时间和空间的总体把握,讲求从视觉主体的感受方式来体现,成就出一幅幅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画家的心灵活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以此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空间理念。

中国山水画家俯瞰自然,远超画境,空间是物理概念,以“远”表达诗意,给人有遥远感的烟雾间,富于有文化的承载。

中国山水画最高境界讲求“神”“气”“韵”“势”“趣”以此填充空间与直接视觉的缺陷,其表达的空间营造,即便是一树一石都是虚灵表象,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空间理念涵盖的中国文化。

正如苏东坡所言:“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它说明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体现的孤寂静穆才产生因静而空、因空而灵之境,表现了中国山水画回归自然、宁静淡泊的空间意识,而山水画家的人格个性也于这画面的意境中完全融化,深透体悟出自然山水的灵性。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营造1 运用远近法营造山水画空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理念源于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理念,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营造在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在营造空间时重视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置列与协调,自然季节的象征性成为情绪的诱因,以意象思维方法,它重视的是自然万物的本相,将自我同化于自然整体,通过表象抽象探索构图的无限可能性,从狭隘视野和眼前的实景中解放出来,使山水画表达的画家艺术意象思维神游物外,成为心灵的一种表达,并进入广裹宇宙空间、进入化境。

如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图》中能够窥见山水初期形态中关于空间的营造,画面由远及近,在一个平面上表现出一个物体的空间,神在画家的笔下于自然山水与人物的不同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自由飘移表明了自然山水作为环境的意义,从而展现一种空间美。

画幅是山水画空间的载体,它通过物体的大小、高低决定了山水画空间营造方法的基本走向,层次成了其深度拓展的主要手段,利用视点进行层次的远近、大小和空间的纵深关系确定,依靠层次的变化与绘画形式语言达到深度空间的和谐,利用远近、虚实、疏密、浓淡等空间内容,使山水空间最终通过画幅予以表达,是一个结构状态整体的最终体现,它所把握的是生命的本质,从而中国山水画灵动、多变的诗意化空间,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远山及洲诸以淡墨抹出,空间显得极其自然,充分体现了营造山水空间的认识与方法,遵从自然的变化规律,尊重自然与强调“笔墨”在营造山水空间时的重要性,最终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将客观物象的正常关系回归自然。

2 运用布白营造山水画空间空白的利用称之为“布白”,“布白”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大特点,在中国画中,空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让人想象无限,中国山水画着意于布白,为绘画中物象的表现提供了充裕的空间,给人一种豁达开朗之境,构成山水画意境。

它是中国山水绘画特有的空间境界表达法,布白作为营造山水画空间的重要手段,其魅力在于虚实相生,无中生有,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正如清代竺重光在他的《画鉴》曾总结到:“空白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精辟地道出了空白与物象的关系。

如南宋马远《寒江独钓》,画面上只寥寥数笔,一叶小舟,余皆布白,利用虚的空间位置去承担画面的造型,使用大片布白于一虚一实的流动节奏来予以表达,渲染了寒江雪霁的气氛。

又如,清人龚贤的《春泉图》,作者精心布置整个画面,着墨之处虚实相生,只余一小角晴空,几缕青烟,半眼青泉,以虚为实、显实、求实,在水墨挥洒中层次分明而含蓄,使画面富有浓郁厚密之趣。

虚空中传出动荡,空白中透出幽深,构成山水画意境,给予作者和观者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营造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诗意空间。

3 运用笔墨营造山水画空间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笔墨就是形和意,并靠笔墨来营造独特的空间意识,讲究笔法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山水画内容的不同造型表现利用了不同笔触结构特征,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空间营造包含了笔线、墨韵的节奏,笔墨之技巧来自山川万物之具体,以构成观念和手段营造画面,形成虚实的对比,依据笔墨对衬关系将“远映”效果达于极致,以一定的样式来营造山水画空间意象,以笔墨表现形式的具体落实来生成气韵,经过系统的组织,体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使笔墨趣味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美感,从而获得中国传统山水画丰富的表现力。

如南宋李唐把青绿与水墨结合起来,他画的《清溪渔隐图》水墨齐下、线面结全,将创作灵感艺术于笔墨逻辑之中,自成刚劲犀利、雄阔磊落,起到强化山水空间的气氛、节奏、韵味效果。

又如,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

其笔墨的运用围绕山水空间的气韵展开,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通过笔墨的合理运用将徽宗时代首都汴京的建筑、交通以及景物中的树木、水流等各种关系进行了极其巧妙的处理,具有极精致的整体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空间关系。

三关于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反映了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特征的内在规律,其主旨始终围绕着自然与人的观念。

当代中国山水画因其受西方艺术以及当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其空间的营造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当今时代崇尚个性,是画家修养、学识的综合体现,强调自然赋予画面的形式功能及视觉感染,赋予中国山水画空间的营造以新的活力。

如黄宾虹先生在笔墨为本的文人价值观基础上,对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进行了拓宽,注重在物化时笔墨结构中的内在美,通过物象空间的巧妙运用来丰富中国山水画造境语言。

他所画的《秋林图》以江行山色写其大意,以山衬水,以水烘山,使思路跳出了古人创造的各种线条形态,打破了山水画笔墨形式内在结构的固定程式,开始用“线条”一词,使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获得新的生机。

又如,李可染营造山水空间的丘壑出发,体现出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特点,其在山水画中营造的形式结构、视觉感觉继承了宋人的造境理念,注重内涵的丰富,注重山水画空间黑白、虚实的大的空间秩序的转换,通过视点的观察来确定层次的远近,强化了诗意性山水空间的现实化。

如他创作的《山居图》在饱满构图中,自由地营造出自然山水真和美的空间,山势携着坚实的笔调迎面而来,重视的是自然万物的本相,使得山的层次与立体感在空间营造上完全凸显,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