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共70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所谓山水画,就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相结合,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历史上,山水画名家层出不穷,作品更是灿若繁星、汗牛充栋。
一、唐朝至清代山水画代表作品赏析“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
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
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过水风腥” 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
写峻岭、高柳、水榭、 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
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 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化多趣。
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宋代 李唐《万壑松风图》——此幅全景构图, 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接成统一 的整体,近、中、元三个空间层次表现的自然得体。
全体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庾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 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
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
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李唐《万壑松风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黄公望《溪山图》元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叠翠,高松小舍。
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
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
中国山水画欣赏

艺术传统
意境:情景交融 意境: 三远 :平远、高远、深远 平远、高远、
程式:皴法,点苔法等 程式:皴法, 笔墨: 笔墨: 技法 西方传统的风景画是以 透视学的原理去处理 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 而中国的山水画则采 用“以大观小”, “小中见大”的手法, 即把山水画家自己当 成一个巨人,面对自 然,如作盆景观。这 样,千里江山也可以 尽收眼底。收到“咫 尺千里”的效果。
山水与音乐
空山鸟语 渔舟唱晚
春江花月夜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中国山水画欣赏
中国山水画欣赏
欣赏例析 艺术传统 山水与音乐
欣赏例析
雪溪图》 唐 王维 雪溪图》
以渲染为法,用笔简 练奔放,强调水墨 效能 的发挥,以此来表现景 物的体和面。即便设色, 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 含蓄、悠远、纯净的境 界。画中的诗、诗中的 画。整幅画平淡天真、 情感委婉、意味深长。
明清传世山水画赏析!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在中国绘画史上,尽管山水画是较晚出的画科,但却比欧洲风景画要早一千多年。
在画法上,唐代王维提出了“水墨为上”的观念、强调水和墨的相互作用以后,五代、北宋时期风行湿笔浓墨法。
到了南宋,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在熟性绢、纸上运作的水墨交融、连勾带皴的方法。
元代时纸本大行其道,风行南宗山水,又以干笔皴擦的方法别开新局,影响到了明清及明清之后的山水画风。
本文精选了明清著名画家王绂、戴进、吴伟、文徵明、董其昌、恽寿平、王时敏、王原祁 、王翚、吴历等的部分山水画精品,对其作简略介绍。
1.明 王绂 《山亭文会图》明 王绂《山亭文会图》纸本设色纵219厘米横8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写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
画上重峦叠嶂,山势险峻,树木丛生,烟霞环绕,颇为壮观。
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声,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间亭台楼阁隐现,这是一处可游可居的幽雅胜境。
近景古朴山亭中已有几个文人在那里论诗作画,山下还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赶来应约赴会。
山水胜境为文人雅集提供了优美环境,文人雅集又为山水胜境增添了诗情画意。
王绂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师法吴镇、王蒙等元代大家。
他的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
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
但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他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特别是倪瓒、柯九思二人之长,经过长期的揣摩,形成独特风格,飘逸雄秀,纵横洒落。
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善画山水墨竹,山水画有繁、简两种风格,繁笔线条较长,转折灵活,多用中锋,学王蒙、吴镇笔法。
简笔则干笔、偏锋、皴擦并用,来自黄公望、倪瓒。
画墨竹笔法灵活稳健,含有书法特点,多受文同影响。
知名于明初画坛。
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一生中必看的中国山水画精选(二)

一生中必看的中国山水画精选(二)吴镇《嘉禾八景图》嘉禾八景图是吴镇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它既是中国画横幅的范作,又是真实地点的写照,画了从嘉兴到魏塘的八个风景点: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武水幽澜,其中一些景点至今尚存。
此幅原为美国私人收藏,后捐献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嘉禾八景图》吴镇《中山图卷》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作品《中山图卷》,是元代“四大家”中,吴镇所绘制,的山水兼师南北二宗,既有北宗的雄浑大气,又有南宗的挥洒淋漓、浓润豪迈的气象。
此幅作品描绘,逶迤起伏的层峦叠嶂。
画家以淡墨皴染群山,浓墨画丛树点苔,勾皴时见干笔,笔墨雄浑厚重。
整幅画面笔墨苍厚,气韵淳古,为仲圭杰作。
吴镇《中山图卷》吴镇《溪山高隐图》图绘高山巨石层峦重叠,远山云雾朦胧栈道顺山崖伸延,迂回盘绕,树林后溪水一湾,水榭半露,充满夏日中葱郁气氛,山石以水墨渲染,淡施披麻皴,圆点浓墨点苔。
笔法稳健,墨气湿润。
全画构图呈长方形,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构图虽饱满,但密而不塞,疏密相间,故布局十分得宜。
吴镇《溪山高隐图》吴镇《芦滩钓艇图》此幅即绘崖畔水面上一叶扁舟,渔父挂起钓竿,拨棹归去,景色荒寂,情致却很闲适,形象传达出“挂起渔竿不钓鱼”的隐逸高士襟怀。
作品构图简洁,用笔率意粗犷,墨色浓淡跌宕,风格雄放滋润,反映了他晚年成熟的面貌。
吴镇《芦滩钓艇图》吴镇《芦花寒雁图》以平远法绘秋日水滨景色,水面微波荡漾,蒹葭苍苍,一双芦雁振翅飞起,渔父于舟头仰首凝视。
画面空灵寒寂,形成了平淡清远的境界。
图中以平行置景的手法表现空阔无际的水泊,以浓淡变化的水墨表现远近层次,平中见奇。
吴镇《芦花寒雁图》吴镇《草亭诗意图卷》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吴镇《草亭诗意图卷》。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1.《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王希孟所作,其画面宏伟壮阔,以秀美的江山为主题,充满了山川河流的美妙景色。
2.《红岩》: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代表作,其以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手法描绘了岩石的质感和山水的壮美。
3.《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由于其画面十分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景观画的代表之一。
4.《富春山居图》:这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其画面通过对山水、人物、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别具匠心的山水人物画。
5.《春山图》:这是明朝画家唐寅的代表作,其画面以一片春天的山野为主题,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彩,呈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6.《游春图》:这是清朝著名画家郎世宁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春天的山水、花鸟等元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7.《潇湘图》:这是明朝画家文征明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潇湘江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江水、山岳、人物等元素,呈现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图。
8.《山水十二屏》:这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所作,共分为十二幅画,每幅画呈现出不同的山水景色,构成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山水长卷。
9.《溪山行旅图》:这是唐朝画家王维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溪山
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和人物的互动,刻画出了山水间的和谐之美。
10.《断桥残雪图》:这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征明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断桥和残雪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冷峻、凄美的山水美感。
十五幅丈二巨幅精品山水画,气势雄伟大师之作,图文并茂鉴赏解读

十五幅丈二巨幅精品山水画,气势雄伟大师之作,图文并茂鉴赏解读这十五幅丈二巨幅山水画是焦墨大师用创新的焦墨笔法创作的,有江南风光、有平原风景、有泉水瀑布、有园林建筑、有桂林山水、有黄山松林、有长江三峡还有大漠胡杨等,並分别作了鉴赏解读,欢迎鉴赏.第一幅《油城九龙腾飞图》这幅画是新疆克拉玛依市五A景区“九龙潭”的真实写照。
它是一个放水大坝,有十几米高、九个喷水龙头,把外渠的水引入城市内河,水落成潭,故称“九龙潭”。
作者为了颂杨中国的美丽石油城的巨大成就,庆祝克拉玛依堪探开发60周年,历时75天创作了这幅《油城九龙腾飞图》,这是平原风景的焦墨山水画。
第二幅《浙江湖州月亮酒店全景图》“月亮酒店”是建筑在中国太湖水面上的一座高档酒店,它的建筑结构独特,形似“月亮”,美丽壮观,而得名“月亮酒店”。
这为太湖景区增加了一个亮点,成为一个美丽的综合风景区,作者历时30天时间创作了这幅焦墨山水平原风景图。
第三幅《漯河沙澧交汇全景图》这幅画是描绘河南省漯河市沙河、澧河交汇全景图。
这幅画以“三段式”布势的,中间是水两边是宾河公园的美丽景色,它也是一幅平原风景的焦墨山水画。
作者用俯视采景,“平远法”构图,由于一般情况中国画的特色是写意不写实,而这幅画与前两幅一样,作者继续了中国传统国画特点,结合西洋素描、透视、写实的造型手段,用焦墨画出来的风景画,作者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把隐藏在树林中的景物显露出来,这是中国国画的创新。
第四幅《大漠魂》这幅画是用“满幅”构图法来布局的,前是是一棵巨大苍老的千年胡杨村干,用“深远法”把各种不同形态的胡杨树,纵横交错,由粗到细、由近及远层层深入,树林虽密,但由于作者通过巧妙的留白,仍显得通灵透气,洋洋自在的骆驼群生活在树林深处,画面既显得凝重且又幽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五幅《深山松林水长流》这幅画是“须”字型构图,左轻右重、左虚右实、左疏在右密,右边实处重点画深山里的密林,前面的两棵近树主干粗壮挺拔,枝干以主干四面穿出,苍劲有力,密林的树木由前往后、由外位往里、由粗变细,层层向纵深发展,但密中有疏,作者通过巧妙的留白,密林中还是显得通表透气。
中国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 笼罩在复古风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 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 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 为“吴门四家”。
唐寅(1470-1522)明朝苏州人。出身商 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 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 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 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 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 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绝 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 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 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 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 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 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 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 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 近代山水,成就最高的是黄宾虹,他曾九上黄山, 五岳,写生稿积累了10000多幅。
• 解放后,出现了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关山月、 石鲁等优秀的画家。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
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从传统山水画的分类来说,画法上可以分 为大写意、小写意以及工笔画,一般使用工笔 画法的字画都是充满真实感,而且细腻灵动, 线条完整清爽;如果使用大写意的画法,则比 较狂舞、肆意,且充满着个人的想象力,因为 小写意结合了工笔、大写意的特点,所以传统 的山水画以小写意画法为主,从古至今的许多 名家都是使用这个画法。
经典中国山水画欣赏课件.ppt

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中国画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画自古便有很强的线条美感
渔庄秋霁图 (元) 倪赞 运用简洁的线条 创造孤傲、清高、 苍凉、疏放的一 种艺术境界
中国画线条由于融汇了
书法的线条艺术特点,扩
大了线条的媒介范围,成了 画家创造艺术美的基本手段 。
古代 山水画 的 审 美 趣 味
中国画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特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如何
粗细、顿挫、方圆、疾徐、转折
浓、淡、乾、 湿、枯、皴、 擦、点、染
墨法 : 焦墨、浓墨、破墨、淡墨、 积墨、宿墨、泼墨。
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程式美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 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 现程式,叫做皴法。
感悟古代山水画家的创作灵感
每个画家有着不同的气质与素养,
面对同一座山心灵会有不同的感受。 山水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中国山水 画家以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 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 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 深、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让我们感 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 那份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 特意境的美的享受。
中国古代山水画感悟
千百年来在无数山水画家的千锤百炼下,中国山水画使其内外交融, 炉火纯青,铸就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文化特征的绘画艺术,她与东 西方各画种共呈于世界艺术之林。如同中国古代人物画一样,中国古代山 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
山水画赏析(全文)

山水画赏析(全文)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第一大画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山水画产生时间较人物画晚,比花鸟画早,孕育萌芽于早期人物画的背景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隋唐时期发展成熟,五代两宋时期达到艺术的高峰,元明清各代均有发展与建树,名家辈出,遂形成蔚为壮观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至今不衰。
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的集中体现。
下面笔者从欣赏山水画的几个要点来分别阐述。
一、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哲学内涵)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
道家思想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水墨表现为主,以色为辅。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玄学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名士为了躲避政治上的倾轧选择归隐,像陶渊明、嵇康、阮籍等,他们隐居山林,吟诗作赋,山水诗于是大盛,山水画也应运而生。
这都与道家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多体现在早期的人物画上,明劝戒,著沉浮,建立社会礼教,所以儒家思想是以入世为主的,而山水画多体现出世,禅宗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也比较深,但不如儒家、道家来得分明,影响更多的是后来的花鸟画。
当然这样绝对的划分是不严谨的,没有这样的必然,只能说是大致如此。
儒、道、释思想后来逐渐融合,共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山水画的发展也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但总的看来主要的还是道家思想。
二、山水画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不论是北宗山水还是南宗山水,所表现的意境与功能无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缥缈神奇,或是悠闲农夫渔樵的隐居之所。
高清历代名家山水画作品赏析

高清历代名家山水画作品赏析1 唐·李昭道洛阳楼图(明)绢本设色37.5×39.7cm曩从京师。
见唐小李将军画洛阳楼图。
纵横盈尺。
其中楼阁交互。
台榭参差。
朱帘绣幕。
掩映深秀。
人物山川。
皆细如发。
方寸之间。
极江云变化之致。
向有米元章。
贾秋壑。
赵文敏。
吴文定。
诸公题跋。
及珍藏图章。
其为真迹无疑。
今归藏于项墨林家。
而诸公印识悉失。
想流传有所脱落。
或为裱工裁去。
皆不可知。
然数百年之物。
兵燹之余。
而全图尚在。
非神物护持。
乌能至此。
墨林其宝诸。
癸丑(1613)九月。
其昌题。
2 五代南唐·董源龙宿郊民图(宋)绢本设色156×160cm董北苑龙宿郊民图真迹。
董其昌鉴定。
龙宿郊民图。
不知所取何义。
大都箪壶迎师之意。
盖艺祖下江南时所进御者。
名虽谄而画甚奇古。
余以丁丑年三月晦日之夕。
燃烛试作山水画。
自此日复好之。
时往顾中舍仲芳家。
观古人画。
若元季四大家。
多所赏心。
顾独师黄子久。
凡数年而成。
既解褐。
于长安好事家借画临仿。
惟宋人真迹马夏李唐最多。
元画寥寥也。
辛卯请告还里。
乃大搜吾乡四家泼墨之作。
久之谓当溯其原委。
一以北苑为师。
而北苑画益不可多得。
得溪山行旅。
是沈启南平生所藏。
且曾临一再。
流传江南者。
而考之画史。
北源设色青绿山水。
绝类李师训。
以所学行旅图。
未尽北苑法。
丁酉典试江右归。
复得龙秀郊民图于上海潘光禄。
自此稍称满志。
已山居二十许年。
北宋之迹。
渐收一二十种。
惟少李成燕文贵。
今入长安。
又见一卷一帧。
而箧中先有沈司马家黄子久贰十幅。
自此观止矣。
如君平之卜肆。
下帘之后。
止勿复卜矣。
天启甲子(1624)九月晦日。
思翁识。
3 五代南唐·巨然雪图(元)绢本水墨103.6×52.5cm巨然雪图。
董其昌鉴定。
4 五代南唐·巨然秋山圖(元)绢本水墨150.9×103.8cm僧巨然画。
元时吴仲圭所藏。
后归姚公绶。
姚尝临此图。
予并得之。
霅川朱侍御之弟。
见余所藏云东临本。
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

荆浩注重对真山真水的体察, 善于图绘北方雄伟的山川风 貌,在艺术上有新的创造和 突破。同时,荆浩还善用皴 法,在营建画面意境方面有 得天独厚的天赋。此图以立 幅构图重重山峦,其间点缀 有行旅人物,山形屈曲,设 色浓重,画中有“洪谷子” 小字款。传闻此画系自古墓 中出土,西方有的美术史家 认为是荆浩的作品,也有人 判定是一幅早期山水画的摹 本。
五代 · 关仝《山溪待渡图》
关仝,又名童或同,长安人,工 画山水,师从荆浩,刻意力学, 遂自成一家,获得了“出蓝”之 誉,时人称“关家山水”。他所 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 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 家山水”。《关山行旅图》是关 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 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 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 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 融融生活图。此画布景兼“高远” 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 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 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 画家在落墨时渍染生动,墨韵跌 宕起伏,足见关仝山水画道之精 深。 五代 · (传)关仝《关山行旅图》
荆浩(889—923),字浩然,隐于 太行山的洪谷, 因此自号洪谷子。 因隐于太行山,朝夕观察山水树 石的变化,分析总结了唐人山水 画的经验,创立了北方水墨山水 画派,著有山水画论《笔法记》。 《匡庐图》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 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 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 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尽 得其当。画法是皴染兼有,皴法 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全幅用 水墨画出,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 长处,正如他自己所说:“吴道 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 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 家之体。”此画也的确具有非凡 神韵和独特风格。此图右上端有 “荆浩真迹神品”六字,传为宋高 宗笔迹。 五代 ·荆浩《匡庐图》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清代山水画可谓众彩纷呈,四王、四僧、新安画派、金陵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扬州画派、京江画派、海上画派等如八仙过海,各显其长。
在朝画家与在野画家或摹古,或革新,以不同的风格丰富了清代山水画坛。
四王的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渐呈衰微之势,有成就的画家不多,只有汤贻汾与戴熙的山水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钱杜、胡远、吴庆云等人的山水,也称誉一时。
朱耷、石涛、髡残、弘仁为代表的四僧都是明朝遗民,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沧桑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挚爱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汗性灵。
今与众画友陆续敬赏之。
重林复嶂图重林复嶂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91.3 X横51.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昱,生卒年不详,王原祁堂弟。
擅画山水,师法王原祁和宋、元诸家。
所画山水疏而有致,淡而不薄。
此图山石以干笔皴擦,苔点密集。
云气以淡墨渲染,设色绚烂古雅,画面显得十分浑厚深沉。
南山积翠图南山积翠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119 X横55.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两岸山势逶迤,一溪曲折中流,远山云雾弥漫,溪边坡石树丛间,隐见村落山居,境界深远。
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多用密点,笔法松秀,设色浅绛。
竹林听泉图竹林听泉图清沈宗骞纸本设色纵90.6 X横3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宗骞,生卒年不详,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擅画山水人物。
此图为沈宗骞精湛之作。
绘溪畔的竹林中,有一茅舍,屋内有人临窗侧首,似在听泉,静中有动,意境幽远。
画风受“四王” 影响,山石用披麻皴,密集苔点,笔墨秀润。
洞庭秋月图洞庭秋月图清王愫纸本设色纵65.4 X横3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愫,生卒年不详,江苏太仓人,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
工诗词,擅山水。
笔法简淡、秀润,与王昱、王玖、王宸合称“小四王”。
此图是作者典型作品之一,描绘洞庭湖东山秋色,笔法秀润,与王原祁山水画风一脉相承。
自题“仿方黄鹤山樵笔法”,实为借古人笔法为江南山水写真,只是画法过于纤巧,虽秀润却无高古之趣。
历代传世山水名画全集赏析|宋代(下)

历代传世山水名画全集赏析|宋代(下)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最璀璨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历史,此时画卷尽显泱泱大国之风,本期为宋代专集的下半部分。
《千里江山图》宋王希孟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希孟(公元1096—?),北宋画院学生,受宋徽宗赵佶亲自指点,才华横溢,画艺早熟。
他18岁时用半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千里江山图》,不久便去世了。
元人评价此画时道:“设色鲜明, 布置宏远, 使王晋卿(诜)、赵千里(令穰)见之亦当气短。
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 殆众星之孤月耳”。
时人平价,小一岁,定力不足,大一岁,灵气不足。
《后赤壁赋图》部分宋乔仲常纸本墨笔纵29.3厘米横560.3厘米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潇湘奇观图》部分宋米友仁纸本墨笔纵19.8厘米横2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雪江归棹图》宋赵佶卷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190.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芦汀密雪图》宋梁师闵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145.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千里江山图》宋江参绢本水墨纵46.3厘米横546.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长夏江寺图》宋李唐绢本设色纵44厘米横2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风图》宋李唐绢本双拼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江天楼阁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97.4厘米横54.6厘米南京博物馆藏《秋山红树图》宋萧照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2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风雨牧归图》宋李迪绢本浅设色纵123.7厘米横10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钱塘观潮图》宋李嵩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 7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赤壁后游图》宋马和之绢本墨笔纵25.8厘米横1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江山万里图》宋赵黻纸本水墨纵45.1厘米横99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楼春思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4厘米横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仙山楼阁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2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踏歌图》宋马远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水图》(局部)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6.8厘米横第一段20.7厘米第二段至第十二段4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华灯侍宴图》宋马远绢本浅设色纵125.6厘米横 4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梅石溪凫图》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7厘米横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晓雪山行图》宋马远绢本水墨纵27.6厘米横42.9厘米《寒香诗思图》宋马远纨扇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25.7厘米《雪滩双鹭图》宋马远绢本浅设色纵60厘米横38厘米《山径春行图》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7.4厘米横43.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十二景图》宋夏圭绢本设色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雪堂客话图》宋夏圭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42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溪山清远图》宋夏圭纸本水墨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临流赋琴图》宋夏圭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烟岫林居图》宋夏圭绢本水墨纵25厘米横2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梧竹溪堂图》宋夏圭绢本设色纵23厘米横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静听松风图》宋马麟绢本设色纵226.6厘米横110.3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荷香消夏图》宋马麟绢本浅设色《万松金阙图》宋赵伯骕绢本青绿设色纵27.7厘米横1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捕鱼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3.3厘米横24.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雪溪乘兴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2.2厘米横23.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盘车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0.9厘米横4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丝纶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83.2厘米横3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奇峰万木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4.4厘米横2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山水画作品(高清无水印1)

第⼗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清⽆⽔印1)本次展览最终⼊选国画作品604件,其中,进京作品88件(含获奖提名作品12件)。
展出的604幅作品分布于⼭东美术馆11个展厅中。
其中⼭⽔画118幅,现分⼆辑刊出(排序不分先后),第⼀辑共56幅。
⼋君⼦图邱佳铭 200cm×190cm 中国画(获奖提名)安居叶晓霞 230cm×193cm 中国画⽩云过⼭峰—茶马古道新貌卓莎 145cm×193cm 中国画博鳌之春梁同坤秦向荣 231cm×191cm 中国画曾经沧海郭洪权 195cm×197cm 中国画刹车胡应康 240cm×169cm 中国画晨练罗⼩颜陈煜璧 240cm×200cm 中国画晨曦陈散吟 206cm×200cm 中国画初溪五⽉天张锦华 180cm×180cm 中国画春风拂过幸福村付红 233cm×192cm 中国画春风绿苍原魏云飞 200cm×180cm 中国画春风送暖⼊屠苏张国平 186cm×183cm 中国画春和景明潘⼩明 185cm×185cm 中国画春融⼭河暖天下冯海娇 227cm×195cm 中国画春天的列车魏⼴ 240cm×195cm 中国画春意正当时⽯劲松 230cm×190cm 中国画春⾬牧歌蔺国杰 230cm×200cm 中国画⼤荒开鸿⾕崔振杰 220cm×180cm 中国画⼤乐地-2 丁⼩真 81cm×198cm 中国画⼤同时代王亚霞 231cm×180cm 中国画当代愚公王栋 140cm×195cm 中国画东⽅风来满眼春陈惠斌 219.5cm×200cm 中国画都市1号张琪 192cm×178cm 中国画繁⽣郝世明傅云 182cm×182cm 中国画丰碑王远峰 220cm×172cm 中国画⾼塬铁虹李⽂江 200cm×200cm 中国画古道新图叶志成 234cm×194cm 中国画⾕岫泉⾳刘铁彬 236cm×185cm 中国画城楼·城楼潘闻丞 200cm×200cm 中国画汉时关程利 200cm×180cm 中国画和家庄纪事王⽴明 200cm×180cm 中国画贺兰⼭素语洪涛 240cm×200cm 中国画红⾊⾰命圣地马双喜 200cm×123cm 中国画后⾚壁时代肖志伟 102cm×197cm 中国画回望南园杨彬 194cm×194cm 中国画吉照董⾦良 240cm×200cm 中国画家园汤鹏飞刘龙耀 239cm×198cm 中国画家在南海深蓝处杨⽂森 212cm×165cm 中国画匠⼼筑梦—建设中的天眼王顾宇王艺 216cm×183cm 中国画(获奖提名)经纬1921 刘明波 220cm×200cm 中国画绝壁有路李弘林 218cm×190cm 中国画旷远任晓军 240cm×200cm 中国画黎素赵兵郝宏丽 180cm×194cm 中国画李家⼭周斌 230cm×190cm 中国画李家⼭印象徐佩瑾 240cm×180cm 中国画林翠峰叠图⽯纲 211cm×195cm 中国画林壑春⾳陈湘⾦ 180cm×160cm 中国画流年王孔瑞 240cm×105cm 中国画龙江⼤⽓·夫余泛美李岗 200cm×200cm 中国画绿地之上付振宝 210cm×200cm 中国画绿⽔青⼭好画图许俊 238cm×200cm 中国画绿⽔青⼭祥光必照贾荣志 177cm×177cm 中国画绿⽔青⼭之叠⽥韩昌⼒ 200cm×200cm 中国画满贤林杨正国 235cm×160cm 中国画邙塬清逸图张⼀⼼周祥 220cm×200cm 中国画苗家俏像李贇 240cm×184cm 中国画来源/ 中国美协编辑/⼩骊。
国画精选宋唐漓江山水画品位十足邀您共赏

国画精选宋唐漓江山水画品位十足邀您共赏“在漓江桂林谷地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似玉笋瑶簪,耸立无际,宛如青衣罗带似的漓江蜿蜒于千峰丛中,既秀美,又壮观。
桂林的石峰不像其它地方的石峰那样气势磅礴、山体高大、山脊线绵延几十千米,而是以其陡峭的边坡,优美而又变幻莫测的造型和数以万计的碧绿峰群而傲立于天地之间。
”每当我读起这些描绘漓江山水的美句之时,眼前总会浮现起那几幅以漓江山水为背景描绘的山水佳作。
观赏那些作品,能够真正的让我感受到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力,感受到大自然的曼妙!因为那画中景色,正是我梦中多次去过的地方啊~秋山盛景图宋唐最新六尺横幅山水画《江山千秋》作品来源:易从网漓江是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做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其实真正去过的人会知道,漓江山水甲桂林啊!我虽然从未到过那里,却在从古至今众多诗文画卷之中领略过其风采!实力派画家宋唐最新写意山水画作品《秋韵》作品来源:易从网漓江的山水以宁静为主特点,这是主要的大背景。
都说漓江是给人最为舒适的感觉,能够让人放下身在城市之中的喧嚣,可以真正的感悟自然之美,事实也正是如此。
不信你看这几幅作品之中描绘的山水,这便是心心相系的漓江啊~画面之中千峰竞秀姿态万千,陡峭的山峰用泛黄色描绘,线条密布工整,山顶有水墨皴染更有厚重质感,同时山间白云缭绕树木繁茂,景色雅致生机勃勃,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山间的河流宁静没有一丝波纹,几只小船顺流而下,动静结合分外雅致!而且最为巧妙的刻画在乎于对于水面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到,水面如镜,透彻无比,以山间万物的倒影来展现漓江水清的特点,展现了作者高超的画技!沙发背景墙挂画宋唐写意山水画作品《山村秋色》作品来源:易从网今天挑选欣赏的这几幅漓江山水画都是描绘金秋时节,其实是颇有一番趣味的!要说春夏的漓江山水是清新活力,那么金秋就是空灵!且看这山间的红叶如悦动的精灵,使得景色更加的深邃富有意境!画中这样的刻画也是加深了画卷的层次感,也使得作品更加完整具有实质感,令人感受到真正空灵宁静的美感。
100多幅历代山水名作高清局部,手把手带你进入中国画至美境界!

100多幅历代山水名作高清局部,手把手带你进入中国画至美境界!看书,看字,看印,看画,基本就是学堂的生活日常,要说最想要学什么?那真的是非画莫属~五代·郭熙《早春图》(局部)宋·郭熙《早春图》(局部)积墨法明·文徵明《烟江叠嶂图》(局部)泼墨法清·髡残《泼墨溪山图》(局部)焦墨法清·王原祁《为匡吉仿古山水图册》(局部)宿墨法近现代·黄宾虹《山水画》(局部)破墨法(浓破淡)清·石涛《山水画册页》(局部)破墨法(色破墨)清·石涛《山水花卉册页》(之一)没骨法(色代墨)佚名《没骨法山水》(局部)山水画的设色法,也瞬间明白了个七七八八:青绿山水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水墨山水明·董其昌水墨淡彩清·査士标浅绛山水清·王翚☆ 树法·枯树法唐·王维《江上雪霁图》(局部)北宋·李成《寒鸦图》(局部)北宋·郭熙《早春图》(局部)明·董其昌《山水图》(局部)清·郑盿《山水图》(局部)☆树法·点叶法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局部) 清·石涛《山水花卉图册》(局部) 清·石涛《山水图册》(局部)☆树法·夹叶法元·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树法·主干画法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局部)☆树法·松、柳、竹及其他树木法(传)北宋·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局部) 南宋·佚名《荷塘按乐图》(局部)☆石法·山石勾勒临本(传)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局部) ☆石法·土山类皴法临本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五代·巨然《层岩丛树图》(局部)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石法·石山类皴法临本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局部)南宋·马远《踏歌图》(局部)☆石法·土石相间类皴法临本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局部)☆云法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局部) 明·陈淳《罨画图卷》(局部)清·王鉴《云山图(染云)》(局部)☆水法南宋·李唐《濠濮图(溪涧)》(局部)南宋·马远《水图卷》(局部)☆ 点景建筑五代·卫贤《高士图》(楼阁)(传)北宋·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舟) 北宋·郭忠恕《雪霁江行图》(舸)☆点景人物南宋·李迪《风雨暮归图》(牧童)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旅人)☆ 扇面、册页南宋·马和之《月夜秋声图》南宋·佚名《山水图》南宋·佚名《深塘琴趣图》南宋·佚名《山居说听图》(局部) 明·沈周《卧游图册》之三、四清·华岩《山水十二开》之八、十清·恽寿平《山水册页》清·恽寿平《摹巨然古木寒鸦图》五代·佚名《丹枫呦鹿图》(局部)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原色原味再现中国山水画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