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美术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痴”若愚,无双山水

----赏析《富春山居图》中国上千年的山水画史,大师辈出,杰作邻立。但《富春山居图》,上至皇帝,下至寒士,无不奉其为瑰宝,被各个山水派画家视为不可逾越的典范,仅仅黑白两色便勾勒出无双山水。

抛开这幅画的传奇历程不说,可能由于自己对江南的偏爱吧,所以骨子里就对《富春山居图》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怀。见了此画,便会被画里那寥廓、苍茫而又宁静的意境而吸引。画中描写的江南与大家印象中云雾缭绕的烟雨江南有所不同,它展现的是初秋之时,富春山两岸的景色: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让你深深体会到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是怎样一番意境。

黄公望,又叫“大痴道人”。当中年因为被牵连入狱之后,他就放弃了仕途,隐于富春江。画中的这种明朗之气应该也就是他那时候超然脱俗的心境的体现吧。经过三四年的创作,79岁完成的这幅《富春山居图》是一幅纸本长卷,是他为好友无用禅师所作。在笔意清润的画中,便能想象两位老人伐舟沿江而上的情景。在高山与流水间,在诗、书、画外,我分明听出了“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的叩问。

元代山水强调笔情墨趣,笔墨线条变化多端,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以诗文入画,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以水墨渲淡更替两宋工致浓丽的画风,笔法既有湿

笔披麻皴,另施长短干笔皴擦,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蒙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黄公望还极注意层次感,前后山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的自然消失。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市井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的生动严谨,比例合度。

画面仅用水墨渲染,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的感受的高度尊重。若不是富春江沿岸一带的景色,早已深植黄公望脑海之中,他又如何能做到“搜尽奇峰打草稿”?

此后数百年间,这幅画饱经沧桑,转手不少收藏家之间,还差一点被当作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长的一段解放前被国民党运往台湾,短的一段被浙江博物院收藏。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看的人络绎不绝,盛况空前。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有生命厚度的作品。娴熟的技能,加之丰富的人生阅历,一经融入艺术创作,这样的作品固然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分量,固然会引起无数人对他的推崇。

看了这幅画,对于爱幻想的我,就在想象自己乘一叶扁舟,携一卷书,执一壶酒,当然若有一知己相陪更好,于水上山间,吟得一句两句歪诗,则浮生半日,神仙羡煞矣。真的,黄公望留给我的,就是

这飘渺的无限遐思:山环水绕,杂花生树;竹篱茅舍,野竹萧疏;渔舟唱晚,山路归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