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合集下载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Fra bibliotek卷云皴
荷叶皴
卷云皴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 山石轮廓,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 块,故而得名
筋荷 脉叶 而皴 得的 名皴
笔 从 峰 头 向 下 屈 曲 纷 披 , 形 如 荷 叶 的
《关山行旅图》 【五代】关仝 144.4x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春图》 【北宋】郭熙 158.3x10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实景不符
因心造境
“留白”
给你产生怎样的感受?
“留白”的不同处理手法, 带给观者完全不同的意境感受。
山水情怀 妙夺造化 因心造境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山水情怀
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看古木拥坡陁。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
《六君子图》 【元】倪瓒 61.9x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 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 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画面前景溪水奔 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 的山林增添了生气。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 画
高一年级 美术
范宽《溪山行旅图》
倪瓒 《六君子图》
王蒙《青卞隐居图》
皴画法
“ 皴(cūn)法 ” ,是指中国画中,对山石树木的一 种表现技法。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通过将各种山石 的不同地质结构,以及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 出来的一种表现方式。
长短披麻皴
大小斧劈皴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 206.3x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卞隐居图》 【元】王蒙 140.6x42.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妙夺造化
哪里是不符合视 觉逻辑的地方呢?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图中有一段对长城的描绘,这不仅是长城图像首次在山水画中出现,同时, 也印证了此画的写实性以及作者所提倡的师法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美学观。
5
探索与发现
1、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2、“山水”和“江山”“河山”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 么特殊含义?
1、 风景画是客观存在的,“山水画”是主观存在的,是表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思想。 2、 山水 一般的风景形容词 像是“山水画”;江山 有一定的政治意味 常听说“江山社稷” 河山 多出现在诗词歌赋中 正如“大好河山”
构图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 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 面远景。靠紧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 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 缓的石坡,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为了打破构图上单调,增加画面的意境、寒荒和 萧疏感,画上了六棵不同品种树木,与横向的山石坡构成经纬走向。
7
《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纵 206.3厘米、横103.3
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绘巨峰耸立,下不见底,山涧中一线飞瀑直泻而下, 山下巨石突兀,溪水潺潺,丛林茂密,楼阁隐约可见,山路 上走来一行毛驴驮队,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构图于饱 满中见出空灵 ,山石树木勾勒严整 ,以雨点皴表现山石的 肌理效果,得其形貌质感。画面浑厚壮观,气势雄强,为范 宽的代表作品 。
2
二、山水情怀
1、《论语》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人总是知
道变通的,而心怀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拥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快乐的,知道仁义的人则是会很长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情感。 2、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诗与山水 画的诞生。山水成为“畅神”乐园。 3、山水画常表现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其中居住着 高人逸士,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阶的人生境界。 4、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

_第三课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美术鉴赏

_第三课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美术鉴赏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山水画著名作品,感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山水情怀,了解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等特点,体会山水画独特魅力,掌握鉴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富春山居图》《青卞隐居图》《溪山行旅图》等作品,运用小组讨论等方法从山水画的内容、构图、笔墨等方面体会山水画的情怀、造化、意境。

学习鉴赏方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领悟人文精神,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山水情怀、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的特征。

难点:领会蕴含在山水画中独特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趣味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古琴音乐,并提出问题:教室中回响起的悠扬音乐,有人知道它的曲名吗?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高山流水》,优美的山水景物)教师总结:高山流水不仅是一首悠美的乐曲,也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

山水画是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画科中最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那它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现代山水画和古代传统山水画有怎样的传承和发展?让我们一起走入山水画与传统艺术做一次亲密接触!引入课题《象外之镜——中国传统山水画》。

(二)作品内容识读感悟情怀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青卞隐居图》《富春山居图》并提问:①这两幅山水画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深山密林,富春江两岸景色;氛围清幽、淡雅宁静)②为什么古人常以这样的景物进行描绘?他们想抒发怎样的情怀?(隐居山林的愿望;高洁品质的表达)教师总结:其实早在晋唐以来,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诗和山水画的诞生,常表现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洁的人生境界,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三)形式语言审美1.体会造化教师播放《富春山居图》鉴赏视频,提出问题:①视频中的研究人员沿着黄公望的足迹游历富春江,却无法找到画中的山水,是为什么?(时代变迁、艺术家主观创造)②艺术家是如何进行主观创造的?(自然界中汲取素材,头脑中提炼概括,不断调整)③结合课前材料,真实富春江两岸景色与《富春山居图》有何不同?(真实山水只能看到眼前近山景观,而画作中前后山峰层叠而上,不拘束于固定视点)教师总结:画中山水绝不同于真山真水,是需要画家从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头脑中提炼概括,并不断调整。

【公开课】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案-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公开课】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案-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一、课时:1课时二、课型:新授课·美术鉴赏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的理解还有所欠缺,为此,我将在课前准备大量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作品,使学生理解画中浓郁的山水情怀。

四、教材分析:高一年级美术鉴赏模块中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内容,是美术鉴赏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上一单元如何鉴赏美术作品的学习,能更好的理解山水画所表达的情怀。

本课是这单元的第一课,山水画的理解能更好的帮助后面人物画、花鸟画等的学习。

五、学习目标:1、理解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山水情怀,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鉴赏能力。

2、通过欣赏、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欣赏评述能力。

3、理解山水情景融合、主客观统一的山水意境表达提高对传统绘画的鉴赏水平。

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并提升人文素养。

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表达并且学会赏析经典作品的意境表达。

2、难点: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郁山水情怀。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的高清图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中的《水墨入诗画》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个视频中的场景是真实的风景吗?同学们能认出它们都是什么画吗?学生回答:视频中的场景不是真实的风景,是用中国的山水画作为背景。

教师总结:节目的背景是《富春山居图》和《千里江山图》,演员在游动的画中进行表演,让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都“动起来”彷佛穿越回千年前的宋元文明中。

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设计意图:凭借对视频的观察,引发探究意识,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分析判断。

(二)新课讲授概述: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来流行的卷轴画,广义上还应包括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代帛画、壁画、漆画等样式。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山坡和水纹用 浓墨、淡墨和 枯墨进行复勾,
浓淡结合、浑然天成
披麻皴
山石干笔皴擦 线条疏密有致 披麻皴、解索皴
《富春山居图》 纸本水墨 元代 黄公望
枯中有润、淡雅的笔墨表现秋天“枯润墨法”
米点皴
粗细变化,聚散组合, 远近浓淡干湿结合,苍 苍茫茫
山水画中经常表现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居高人逸士、寄寓情怀展现高洁人生境界。
第三课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 肖阳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 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 剩山卷31.8cmx51.4cm(纸本水墨)元代 黄公望 浙江省博物馆 1350年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 七百公分的长卷。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 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 可远观可近看。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 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 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在《富春山居图》中,按照富春山脉络的延伸,应用了“长披麻皴”的画法,江面以横向长皴来表现水面波纹,与山体相交接的浅水处也 用长线条皴擦来表示。高峰和平坡用浓淡朦胧得横点,描写丛林,用变化了的”米点皴“法,粗细变化,聚散组合,远近浓淡干湿结合, 苍苍茫茫。远山高峰远树穿插淡墨小竖点,上细下粗,似点非点,似树非树。山石大部分用干笔皴擦,线条疏密有致;长披麻皴为主,略 加解索皴;皴笔的转折灵活自如,墨虚实枯润相融。

第三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第三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壁画指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 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 表情,这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 汉武帝画诸神像于甘泉宫,宣帝图功 臣像于麒麟阁,也都是壁画。自魏晋 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 有壁画。敦煌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 出的艺术作品。明清卷轴盛行,壁画 渐衰。
漆画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 料的绘画,除漆之外,还有金、 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 石片、木片等。它既是艺术品, 又是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 屏风和壁画等的表现形式。漆 画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四要素作为创作的综合条件, 运用着人工和天工巧妙结合的 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的技法。 漆画是从七千年漆艺传统中走 来的民族画种
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传统 山水画的代表作。古人称赞此话达到了“圣而 神”的境界,可与书法中王羲之的《兰亭序》 相提并论。
明朝末年此画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 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 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 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 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 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 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全图用墨淡雅,富于变化,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 兰亭”, 属国宝级文物。明末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酷爱此画,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侄子从火中抢救 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院;前段称《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台
象外之意
——中国传统山水画
—— 兰宗意
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 来流行的卷轴画,广义上还 应包括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代 帛画、壁画、漆画等样式。 在长期发展中,中国画形成 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 画科。其中,山水画最受中 国古代文人推崇。

第一单元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第一单元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青卞隐居图》
(纸本水墨) 140.6CM*42.2CM 元代 王蒙 上海博物馆藏
描绘作者家乡吴兴的卞山景色。峰 峦曲折盘桓,重叠峥嵘,气势雄奇秀 拔。山间林木茂密,山径迂回,飞瀑 高悬直注。山脚下有客曳杖而行,山 坳深处茅庐数间,堂内一人抱膝倚床 而坐。 有一老者策杖、踏着轻松缓 慢的步伐,正在兴致勃勃地领略山林 逸趣。密树深溪处一山麓水口,宽阔 的河道上横卧山石和漫长的渚洲,在 水中时隐时现。溪水潺潺,迂回流转。 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上,长有树木二十 余株,浓荫密布。树木山势繁密充盈, 气势雄伟。
人教版 2020高一美术(必修)第二单元 第3课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重庆市垫江第三中学校 廖才君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
• 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来流行的卷轴画,广义上应该包括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代帛画、 壁画、漆画等样式。
• 中国画长期以来形成了三个画种:山水、人物、花鸟 • 山水画最受古代文人推崇
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 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 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 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 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 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 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 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三、因心造境
什么是山水画的灵魂?
•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
《青卞隐居图》怎样经营留白?《六君子》是怎样的留白方式? 两件作品的留白有什么不同?给你怎样的艺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情境问题:画家描绘的是真实的山水吗?
• 画中的山水是真实的富春江两岸 的景色吗?为什么要画山水画?
•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 的山水情怀?














怀
目 录
一、山水情怀
问题情境
1.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2. “山水”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 3. 为什么说“山水以形媚道”? 4. 《富春山居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怀?
拓展探究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 画史上的又一旷世杰作。与 《富春山居图》对读,二者 在描绘对象、表现技法、创 作背景等方面有何异同?
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千里 江山图》(结合创作背景)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 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 起,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 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军权和政权分离之后, 就进入了文治社会,文人地位很高。再加上汉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以及宋 代出现的印刷术,都影响了文人艺术创作的主题。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 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
徽宗作为帝王,改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 着直接而明确的要求,作为画家的徽宗,从不放任宫廷画家自由创作,他对宫廷画 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徽宗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艺术风格的绝 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 味和倾向。画学是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 属翰林院图画局。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的拖带,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在后面的大段留白中。

青绿山水第一长卷
“致广大而尽精微”
——北宋 王希孟
可游可居
人在环境中可走、可看、可望,方为“游”,所谓“居”,是人在地域环 境下的长期生活感受,以使“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而达到“乘物
以游心”强力的内心感受。 错落的村庄、连绵的峰峦、跨江大桥。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
之间的互动关系。
因心造境
笔墨愈减,没有皴染,只有山,只有水,还原了自然的本真,一片水沙,一段 最长的留白,如同一年四季,时间流逝,岁月匆匆.
从繁华葱荣、大气磅礴,到静观万物,繁华落尽,肃静苍茫。 宽远的白沙,留白处两艘小船并行江中,船上渔夫也只是点景,微小的身影, 渺小的生命,在整片的留白中,一如一颗尘埃。远处一片远山,笔的线描,墨
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
景随步移
研究指出,《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 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
图。 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
律感,引人入胜。
因心造境
人物虽细小如蚁,却姿态分明;飞鸟只轻轻一点,即具翱翔之势。微波 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
又不失雄阔之境界与恢宏之气势。
山水情怀 Landscape feelings
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人自 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怀

妙夺造化 Grasping Nature
山水画创作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因心造境 Create a state of mind
山水画是实景和虚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统一。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说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说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说课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山水的崇尚与追求。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象外之境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意思,并超越物象的表现。

先来说说什么是象外之境。

象外之境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意境和意思的一种手法,它不仅仅是描绘山水的形式和结构,更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思想和心境。

在象外之境中,画家会通过大胆的构图、精妙的线条、浓淡相宜的墨色以及流动的水墨之美来创造一种超越现实的意蕴和氛围。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象外之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构图,画家通常通过对画面的布局和安排,使山、水、云等元素相互映衬和呼应,呈现出一种大自然的壮美、韵致和生命力。

其次是线条,画家通过流畅自然的线条来表现山水的灵动和流动,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变化感。

再次是墨色,画家以淡墨、浓墨、渐变的墨色来表现山水的明暗、远近和质感,营造出一种含蓄、神秘的氛围。

最后是水墨之美,水墨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手法,画家通过水墨的晕染、渗透和干笔等技法来描绘山水的变化和神韵,营造出一种凝重、清逸的意境。

一幅典型的象外之境的传统山水画是唐代画家王维的《山居秋暝图》。

这幅画通过山、水、云、树等元素的交织和对比,营造出一种恬静、宁谧的夜晚山居景色。

王维以简笔画勾勒出山石的形状,用浓墨渲染出山石的质感和体积感;他以断续的线条描绘出溪流的流动和山水的变化;他以水墨的晕染、干笔的点染创造出云雾的飘渺和秋天的肃杀。

整幅画不仅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更带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冥想。

总之,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象外之境追求着画家内在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境界,它超越了物象的表现,通过构图、线条、墨色和水墨之美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富有意境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更是一种对自然山水的崇尚和追求,寄托着画家对大自然和人生的触动和思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美术鉴赏 第三课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美术鉴赏 第三课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与处描文详量言描 语标添述本细简风述 言题加尽语描洁格文 描文详量言述生相本

情境导入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 情怀?
富春山画中的山水是真实的富春江两岸 的景色吗?
山水情怀
《论语》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 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感。
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 了山水诗与山水画的诞生。
表达了 什么意境?
《溪山行旅图》
《踏歌图》
表达了 什么意境?
山水画是实境和虚境的 统一,是情与景的统一。 对山水画意境的欣赏取决 于观察者的人生经验与文 化修养。

述本细简风文动符尽请 尽语描洁格本。合量在 量言述生相,请,与此 简风文动符尽在语标处 洁格本。合量此言题添 生相,请,与处描文加 动符尽在语标添述本详 。合量此言题加尽语细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
汇报人: X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
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来流行的卷轴 画,广义上还应包括战国秦汉以来的古 代帛画、壁画、漆画等样式。在长期发 展中,中国画形成山水、人物、花鸟三 个主要画科。其中,山水画最受中国古 代文人推崇。
中国 山 水 画

述本细简风文动符尽请 尽语描洁格本。合量在 量言述生相,请,与此 简风文动符尽在语标处 洁格本。合量此言题添 生相,请,与处描文加 动符尽在语标添述本详 。合量此言题加尽语细
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 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
妙夺造化
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 家园。他们心系家国天下,悠游 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山水画 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筵,坐穷 泉壑”的追求。
什么是山水画的 灵魂?
“留白”对山水 画意境的表达起到了 怎”是 中国传统绘画的 重要表现手法之 一,它是利用绢、 纸的本色,不着 一笔。

【课件】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倪 瓒 《
清高、

茺凉、

疏放 的
子 》
一种
艺术
境界
试比较以下绘画说出 不同感受
徐 渭


画 《 葡 萄 》
《 葡 萄 》
万物之源
中国画家经过观察物象、体验物象、画物象三阶段,画出 的是自己心里的感受。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引起观众心里 的感动。 西方是写生,追求形状、光线等酷似。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 有效的表现程式。
试比较同题材绘画不同 《渔村小雪图》 北宋 王诜
后段:平视+平远

《干 草
康车
斯》



中段:平视+深远

《 佛
康 斯 泰 勃 尔
拉 富 德 小 屋 》
前段:俯视+平远
一 点 透 视
观察方式不同
●中国画写心立意,以大观小,天人合一的哲学处理方式。 ●西方绘画逻辑思维客观的处理原则。
欣赏绘画
创造 孤傲、
浅绛山水
作者萧俊贤 《芥子园画传》 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 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 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 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 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 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 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 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 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 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工艺绘画中亦见。
式。
课外补充
北宋
无我之境
重在画家对自 然景物的感受 和描写,画家 为自然服务。
南宋 追求细节真实 和诗的意境
重诗情画意。
元代
有我之境
重在抒发画家内 心思想情感,自 然景物描写为次。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气、韵
图像 识读
溪山行旅图(绢本墨笔)北宋 范宽 踏歌图(纸本设色)南宋 马远
文化 理解
外将看居思而景如寂肃坦欣
郭 熙 《 林 泉 高 致 》
妙 也 。
, , ,
, ,
, , ,
, ,
真 即 其 处
此 画 之 意
此 画 令 人 起 此 心

见 岩 扃 泉 石 而 思 游 。

见 幽 人 山 客 而 思
图像
识读 山 水 情 怀
青卞隐居图(纸本墨笔)(元代)王蒙
文化
理解 山 水 情 怀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精神家园
不下堂筵 坐穷泉壑
文化
理解 探究与发现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山水”和“江山”“河山”等词在 传统文化中具有什么特殊含义?
图像
识读
妙夺造化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 (纸本墨笔)清代 石涛
图像 识读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纸本墨笔)(元代)黄公望
图像 识读
山水情怀
富春山居图·剩山卷(纸本墨笔)(元代)黄公望
文化 理解
问题情境
1.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2.“山水”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 3.为什么说“山水以形媚道”? 4.从文中和图中你是否感觉到“山水”是“畅神”的乐园? 5.《富春山居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怀?
2022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图像 识读
富春江风光 富春山居图局部
• 画中的山水是真实的富春江两岸 的景色吗?为什么要画山水画?
•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 的山水情怀?
文化 理解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 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 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高中美术】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隋代 展子虔 《游春图》
《游春图》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中国画创 作的突破,是山水画以独立的形式步入中 国画创作天地的主流画种。
二、山水画的发展与高峰
中国山水画在唐代蓬勃发展,用 色浓烈、艳丽,称为“青绿山水”。
《明皇幸蜀图》 唐代 李昭道
唐玄宗统治后期, 爆发了“安史之 乱”,唐玄宗被 迫西逃。经过一 个半月的煎熬, 天子率领的大批 队伍抵达成都。
山水画经历了北宋时期的大山大 水,之后又如何发展呢?
南宋 马远 《踏歌图》
南宋 夏圭 《对月图》
《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
元代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
元代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明代 仇英 《松亭试泉图》
明代 仇英 《水阁销夏图》
明代 文征明 《浒溪草堂图》
清代 王时敏 《松岩静乐图》
整张画纵 206.3厘米, 横103.3厘 米,绢本。
山西浑源恒山 山东泰安泰山 陕西渭南华山
河南登封嵩山 广西桂林漓江 陕西铜川香山
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香山
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是描绘内心景物的样子,而不是眼见景物的样子。
主体部分为巍峨 高耸的山体,高 山仰止,壮气夺 人。山顶丛林茂 盛,山谷深处一 瀑如线,飞流百 丈。
以你丰富的玩耍经验认为哪个地方好玩?
你会养哪只狗?
你愿意在哪里居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安全 (可以行走)
有趣 (愿意游玩)
漂亮 (赏心悦目)
舒适 (渴望居住)
小结: 中国传统山水画蕴含着古人对大自然
的态度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 积极进取,人定胜天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 敬畏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画幅很 大,但是画 中的细节一 丝不苟,非 常生动。

高一美术《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高一美术《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理解山水情景融合,主客观统一的山水意境表达,确立山水情怀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对传统绘画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并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
对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的理解,以及对经典作品意境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郁山水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课题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教科书
书名: 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 必修 美术鉴赏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理解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山水情怀,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传统山水画的鉴赏能力。
理解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与自主探究,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形成分析与评价。
3妙夺造化:学生通过对三幅山水画构图、形式的分析,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山水并不是真山真水,理解山水画中的妙夺造化,培养审美判断能力。
4.因心造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山水画中的“留白”,帮助学生理解山水画中的因心造境,感受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的营造与表达,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实境”与“虚境”有所感悟。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蕴含的山水情怀。
感受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因心造境。
课前学习任务
提到中国传统山水画,你能想到哪些画面?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山水画?请把你知道的山水画的图片找出来,仔细观察画面中都画了什么内容。

【公开课】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公开课】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千里江山图》的艺术特色,从不同角度赏析名画。

了解《千里江山图》绘画风格与色彩特色。

2.通过旅游引导,游走在《千里江山图》间,通过与《富春山居图》进行对比,从音乐角度分析,不断巩固知识点内容。

3.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鼓励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多角度对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1.理解千里江山图的设色特点和青绿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旅游情景,导入主题(具体抽象法) 1分钟创设旅游情景,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记录美景,引出一千年前的旅行博主通过画画记录美景。

二、多角度对比,激发学生探索欲(变换提示法)1分钟1、通过《富春山居图》与《千里江山图》对比,感受中国画的不同绘画风格。

2、引导学生感受两幅作品表现的不同意境,通过画家不同年龄对比,感受画家不同的画面语言。

3、音乐与绘画结合,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感受《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的画面节奏感。

三、跟随画家“游走”画间,千里江山任我游(图示讲授法) 2分钟王希孟化身旅行博主,通过动画展现,游走在画间,从整体上感受及经典作品,创设情景,与经典零距离接触,介绍千里江山图中的美景名称与画面内容,体会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可观、可游、可居的体验。

回归真实画卷,宏观感受经典。

四、探索式名作解读(演绎法) 2分钟从宏观欣赏真实画卷,学生提出第一感受,进而引出《千里江山图》的历史地位。

局部赏析品味经典,找寻画作中的色彩、构图、绘画方式、画面细节,也是对画面主观理解的过程,既了解北宋时代的风俗、生活习惯、有对作者细腻精致的表现手法有深入了解。

五、天才画家王希孟(解剖分析法) 1分钟了解王希孟成长经历,对学生正向引导,天才不是一蹴而就,感悟数千年前王希孟眼中的中国,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眼中的中国,启迪爱国思考,感悟生活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高存山居图》“合壁”的文化事件作为本课的导人,创设山水画鉴资的问题情境。

为什么中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部的山水情怀?观看《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观察图像
考问题
1 一、山水情怀
问题情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不下
幸筵,坐穷泉壑”
《叙画》所述:“望秋云,神飞扬。

临春风,
思浩荡。


展示《富春山居图》
提问:
1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2.从文中和图中你是否感觉到“山水”是
”畅神”的乐?
3.“山水”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
家园?
4。

为什么说“山水以形媚道”?
5.《富存山居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情怀?
归纳: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

他们
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
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金,坐穷泉
壑”的追求。

探究、讨论、思考。


用画论的原文还原山
水面创作的时代背景。

阅读教材中的“探究发
现”,深人思考。

归纳:山水圃的创作源于自然,画家只有饱游饮看才能从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创作素材,在头脑中提炼概括,神领意会,令“山而兼数士百山之意态”。

探究发现3 三、因心造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山水画移情作用
的“相关链接”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山水圃的灵魂?
《吉卞隐居图》怎样经营“留白"?
《六君子图》是怎样的留自方式?
两件作品的留自有何不同?给你怎样的艺
术感受?
“留白”对山水画意境的表达起到了怎样
的作用?
2.《溪山行旅图》与《踏歌图》分别表达
了什么意境?
归纳:山水画是实境和虚境的统一,是情与
景的统—。

对山水画意境的欣赏取决于观
察者的人生经验与文化修养。

阅读教材26页的
“相关链接”思考回答
问题。

画中山水与真实山水
对比。

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活
动。

根据学情的差异
性,纳学生的表述
“实境”指的是自
然中存在的山水,
虚境”是画家通过
各种绘画语.融合
自己的想象感情、
志趣是现出来的山
水。

探究发现4
课堂总结山水画原自对自然山的生,但又超越具体
时室,具有纯粹的、普巅性的美,是中国
传统山水画的特质欣赏山水画意境与个人
人生经验、文化修养相关联,同学们在学:
习和生活中注意自我丰富、自我提高。

在教师的组织对本节
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联系现实
生活发表见解,综
合培养和提升美术
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评价以《富春山居图》为例,能否说出中国传
统山水画的特点?能否从构图、笔墨等方面
谈黄公望此画的创作寺点?能否根据他的
人生经历,谈谈文人画家怎样借山水创作
抒发内心的情怀。

依据教材附录中
的“学生学业水平综
进行自我合评价表”
评价.
互评,在学习评价中得
教师通过问题指导
学生自我评价,对
应本课评价量规落
实核心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