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书法教育对现代书法教学改革的启示_冯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2月第13卷增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ec.2011
Vol.13Supp
lement
初唐书法教育对现代书法教学改革的启示
冯 猛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摘 要]初唐书法教育促进了唐代书坛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考察初唐书法教育的特点,可为现代书法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照。
[关键词]初唐书法;书法教学;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1)0S-0108-0
3[收稿日期]2011-11-30
[作者简介]冯猛(1985-)
,山东邹城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书画艺术与市场。 唐朝继魏晋之后在书法史上又耸立起一座书法高峰。这一时期的书法,
名家辈出,各种书体不断发展完善,书法理论丰富,呈现出较为繁荣景象。特别是唐初在书法教育上取得的显著成就,为我们当下书法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借鉴。
一、初唐书法教育概况
(一)官方办学与民间家传、师授等书法教学模式并存,书法学习环境优良
唐代沿袭隋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在初唐时的考试科目中就包括了“明书”科,以考生的书法功底作为一项重要考察依据,其它要求一并合格的即授予官职。这种“以书取仕”的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广大考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为适应科举的需要,初唐时官方设立的教授书法的机构主要有国子监开设“
六学”中的书学馆及门下省弘文馆和东宫崇文馆。马宗霍《
书林藻鉴》云:“唐之国学凡六,其五曰‘书学’,置书学博士,学书
日纸一幅,是以书为教也。”[1]77
书学馆的学生来自
于“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在完成规定年限的学习后考生参加科举考试。书学馆是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教育机构,类似于今天的书法专业院校。
弘文馆是一具有文化教育职能的机构。《辞源》中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门下省设有修文馆,九年改为弘文馆。馆置学士,掌管校图书,教
授生徒,并参议朝廷制度礼仪的沿革。”[2]564
弘文馆
中生徒除要学习儒家经典外,
还要必修书法课,《唐会要》载唐太宗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令:“京官文武职事五品以上子,有性书学及有书性者,听于弘
文馆内学书……敕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法。
”[3]1115
崇文馆类书法教学活动似于弘文馆。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官方书法教学机构对入学资格管理较为严格,除书学馆招收部分庶人弟子外,弘
文馆和崇文馆内学徒皆可谓是皇亲国戚之子弟,但学习书法的生徒数量也还是蔚为壮观的,
据统计,“‘六学二馆’的学生数最高曾达8千人”
[4]199
。除以上官方正式的书法教学机构外,私学中还大量存在家族传习、师徒传授等书法教学模式,这种面对面的带有语言讲解和书写示范的“
口传手授”[5]273的教学方式十分成功,例如:虞世南“受于永禅师,
皆有法体。”[6]134
欧阳询“书出于北齐三公郎中刘珉。”[7]255
褚遂良“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
”[8]192薛稷“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肌肉得师之半,可为河南公之高足。”[8]203
唐初四家都得益于
此且四家族中皆有能书者在书史上留名。这种家传师授的教育形式既对推广书法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又有力地补充了唐代官方书法教育之形式,提供了良好的书法学习环境。
(二)师资精良,保证了书法教学的质量
能者为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初唐书法教学机构中任职教师可谓博学艺精,德艺双馨。
国子监下设书学馆中的书法教师由“书学博士”
担任。[1]77
唐代所谓的书学博士,不仅是饱学之士,还
特指其在书法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
弘文馆、崇文馆是对入学资格要求严格的“贵族学校”,其师资由当时优秀的书法教育家来担任。如贞观元年唐太宗敕虞世南、欧阳询在弘文馆内教授
书法。[3]1115
虞、欧在初唐书法史上是理论与创作兼擅
的著名书家,他们集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于一身,在教授书法的过程中,他们把对书法的理解直接作用于教学对象,从一开始就让生徒们有了“取法乎上”的可能,为生徒学习书法奠定了重要基础,并避免了生徒学习书法走弯路情况的发生。
此外,在初唐从事书法教育工作的还有翰林院的翰林书待诏、集贤院学士等,这些人员皆可以说是
DOI:10.13916/ki.issn1671-511x.2011.s2.013
博学多识、技艺精湛,品德高尚得良师益友。
精良的师资再加上“贵族学校”有条件利用优良的取法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书法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君王以国家力量的介入,为初唐书法教育活动顺利进行铺平道路
初唐书法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唐太宗李世民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
唐太宗是一位政治上励精图治的帝王,同时他又雅好书法,尤其是喜欢具有雄强骨力的王羲之书法。为弘扬右军书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现在组织设立各类书法教育机构,广泛搜集王羲之书法作品,进行书法实践和书论撰写等方面。客观地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偏爱与推崇确实带有一己私利的成分,但正是唐太宗的这种偏爱和推崇在无意间促进了初唐书法教育事业的前进。
我们注意到唐太宗对书法活动的介入所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为作为一国之君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调动一切国家力量为其服务。在专制的帝国中,国家政治力量尤其是皇帝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着生杀予夺的作用。唐太宗对右军书法的弘扬并不只是一声诏令,而是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如设置大规模的学书场所,搜购整理右军墨迹,这些工作可以说是只能依靠国家的政治力量才能顺利完成的。
二、现代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书法课没得到足够重视,民间书法培训有待规范,书法教学环境严重缺失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官办与民办结合的形式进行,但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课程基本名存实亡,原因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相比于对升学考试能用到的语、数、外等主科相比,书法课得不到足够重视。少数有远见家长为提高孩子综合素养,不惜重金送孩子到民间的书法培训机构学习书法。但现在民间书法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教学混乱,唯利是图者占多数。
(二)书法教师队伍存在缺陷
当下书法教学师资短缺和薄弱也是阻碍书法教学的重要因素。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中,真正把书法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的很少,缺乏专业的书法技能训练,往往是由美术或语文教师中仅仅有一定书写功底的教师来担任书法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深入书法教学领域研究书法教学,书法不够规范、笔顺不对、客观上对学生书法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同时未能深究书法教学规律,导致课堂内容空洞乏味,多数学生失去学习书法的兴趣。这些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都是我们要正视的。
(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书法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定位不够明确
从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教育借鉴苏联模式,但苏联模式中没有书法教育的说法,所以从那时起国家教育政策中也就忽略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书法组织和各类书法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书法持续走热。然而,从小学到高校的书法教育却始终处于低潮的状态,畏缩在美术和语文的阴影之中,书法教育滞后于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教育界对于书法艺术应该归于哪个艺术门类的界定模糊不清,长久以来,将之划在美术和语文教育下,使其丧失了独立的个性魅力和发展空间,这种定位的偏差使得基层教育者、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忽视书法学科的独立性。
当下在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系到中国书法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所以尽快扭转现存的问题是书法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鉴于当下我国书法教育出现的种种情况,我们应当借鉴古代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方法来扭转这种现实。通过以上对初唐书法教育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段时期的书法教学经验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三、初唐书法教育对现代书法
教学改革的启示
笔者总结的初唐书法教育为现代书法教学改革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营造书法教学的优良环境和浓厚氛围
“书判取仕”的制度,使唐代的考生将读书、考试、仕途联系到一起,对书法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无意夸大书法的作用,把书法教学放在至高无上的高度,但营造良好的书法教学氛围,的确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书法的兴趣。书法教学的推广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家庭一起努力,将书法教学延伸到全社会,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大部分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自觉投身到书法学习中来。
(二)应该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书法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初唐时期的官学体系中,有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亲自执教书法,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人才。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受教育质量,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现代书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
9
0
1
增刊冯 猛 初唐书法教育对现代书法教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