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上的发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上的发言

最近四年,我参加过三次高考作文阅卷,每次都有收获,尤其是今年的阅卷,给了我特别深的感触,借这次机会与大家交流,恳请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第一点感触:审题的地位空前提高

近几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降低审题难度,让考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正文写作。从06年的《人与路》,到07年《怀想天空》,08年《好奇心》,再到今年的《品味时尚》,平心而论,命题人确实没有在审题上为难考生的意图。

然而,一旦直面试卷,问题就出现了,很多考生都不能准确理解“时尚”的内涵。

有的将感人至深的情感(如亲情、爱情等)视为时尚;

有的将令人感动的爱心、某种精神品格(如坚强、乐观、自信、永不放弃等)视为时尚;

有的将某个人物(如周杰伦、刘谦、小沈阳等)的成长经历视为时尚。

还有的干脆将经典拿来作“时尚”,品味唐诗宋词,品味苏轼、李清照,却没有能够指出他们所具有的时尚特征。

因为不少考生都是匆匆地扫描一下考题,自以为“时尚”很简单,不会出差错,结果偏偏栽在“时尚”二字上。譬如,说“爱国主义”是时尚,对不对呢?显然错了!一位阅卷专家解释得很好:“爱国主义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绝非时尚;然而,当你看奥运、把五星红旗贴到脸上时,时尚就诞生了。因为,这是一种审美行为,一种富有个性的创意,它立马‘时尚’起来了。”

今年的阅卷速度比往年要慢,三评卷也比往年多,主要是因为阅卷老师在用心推敲考生作文该属于哪个类次,而归类的主要依据就是对“时尚”的理解。阅卷领导组经过集体讨论,界定了“时尚”的四个特征:一是“审美”,二是“创意”,三是“时兴”,四是“有人认同和追求”。这四个特征正是阅卷老师评卷时的重要依据。

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似乎都有着一种纠偏补失的作用,05、06年屈原、司马迁们很红火,07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一度受到热捧,当年用上这些材料的作文除非确实有独到之处,否则是很难拿到高分的。如果说08年之前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稍稍纠正了

用料陈旧、套作之风盛行的弊端;那么从08年的《好奇心》起,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则将矛头指向了审题恍惚、思维混乱的一类作文。

08年的《好奇心》,虽然很浅易,却有人写道:毛泽东为什么能坚持万里长征?因为他有“好奇心”,好奇于“万水千山只等闲”。

还有人写道:苏东坡被贬黄州,为什么能保持旷达的心态?因为他“好奇”于黄州的美妙山水,山水使他的心平静了。

再有人写道:在汶川大地震中,武警战士为什么能从瓦砾中营救伤员?因为他们“好奇”,这下面究竟还有没有活着的人。

而这些作文竟不在少数。所幸,08年还有“切八分”的存在,只要达到“三基本”,就可以在53-55分之间评分。但是今年就不一样了。凡是对“时尚”理解明显偏差的只能在四类卷、五类卷中赋分,也就是不超过42分;与“时尚”若即若离的,一般只能在42分左右。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一些写作功底一般甚至较差的考生,虽然没有深刻的见解,只是简单写了一些时尚现象,如爆炸头、街舞、火星文等,却能得到不低的分数;而一些写作功底原本不错的考生却由于对“时尚”把握不准,使得分数很低。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老师分析,是因为一些同学对“时尚”的理解偏深了,他们往精神层面去思考,而事实上我们在评分时所理解的“时尚”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时尚,是必须附着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时尚”,比如说爱国主义精神不能算时尚,而往脸上贴上小红旗这种行为才算是时尚。“时尚“必须是有物质载体的。

正如08年,小学生写“好奇心”不会偏题,而堂堂的高三学生却纷纷跑题。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是偏向于浅层次的,小学生只能“低幼化”地写些“低幼化”的好奇心,而一些高三学生偏偏往深处、往高处去想,把浅显的好奇心非要伟大的科学成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结果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因此,审题的地位空前提高,也正是由于现实中能够准确、深刻理解题意的考场作文实在太少。据我粗略统计,在我所打的三千多份作文中,大概有百分之七十多的作文处于三类及三类往下的档次,主要原因就是对“时尚”的理解不够准确深刻。

第二点感触:分数差距得以真正拉大

虽然每次阅卷都强调要拉开分差,但大家心中一直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切入分”的概念。阅卷老师“打保险分”的意识,使得70分的作文拉不开真正的差距。而今年阅卷最大的变革就是取消“切入分”,取而代之的是,根据考生作文的实际水平,将其按标准分别归入应属的类别中。共分为五类,这五类区分的首要依据,是审题立意,其次是内容与语言。

一类卷是63分以上,二类卷56-62,三类卷42-55,这个分数段跨度比较大,所以又取49分作为界线,分成三类上和三类下,区分的依据是语言表达。四类卷是28-41,五类卷是27分以下。

由于没有了可以依靠的切入分,阅卷老师牢记五类作文的标准,将考生作文“对号入座”。以往高考阅卷很少有42分以下的,而今年四类卷、五类卷的比例却明显增加。而一类卷也没有因此而减少,所以分数差距被真正拉开。刚开始我们也不适应这种打法,还是慈悲为怀,但组长反复提醒我们要根据标准打分,所以在打分的时候,我们虽然心中有千般不忍,手中却也是万般无奈。用有些老师的话来讲,就是通过这样的打分,让考生明白“失语文者必失天下”,从而提高我们语文老师的地位,客观地讲,今年的评分还是相当公正的,更为客观地反应了考生的真实水平。虽然全省均分不够高,只有46分,比08年全省均分下降了近六分,但却醒目地将高三学生作文的不足暴露于我们眼前。其他不少省份都是这种打分法,估计这种打分法还会延续。

经历过这几次高考阅卷,尤其是今年的“思想洗礼”后,我对高三的作文教学产生了一些构想。

第一,审题训练贯穿始终,常抓不懈。我认为,作文训练可分三个维度:宏观上,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训练;中观上,是段落的训练,开头一、二段,结尾一、二段,以及主体段落;微观上,是精彩语句的训练,可以借助一句话作文进行训练。而从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的趋势来看,每年负责解读考题、制定标准的骆冬青教授擅长对概念作精确的诠释与剖析,所以审题立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考生归入哪个类别。因此审题立意的训练应当贯穿在高三作文教学训练的全过程。

第二,思辨训练科学规划,分解落实。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注重思辨性,而学生作文呈现得更多的却是思维的低幼化。比如写“好奇心”,就是简单地把“好奇心”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