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吸毒者的困境与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I V吸毒者的困境与出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HIV+吸毒者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通过对2008年1月―2010年3月T市公安机关破获的四川省凉山州彝族吸贩毒盗窃团伙中的53名男性HIV+吸毒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入访谈、观察法和文献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对团伙成员的犯罪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强对HIV+吸毒者管控工作改善其社会处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吸毒;艾滋病;盗窃犯罪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艾滋病源自1989年云南省某州发现的由146人组成的吸毒人群。到2006年,这个州的艾滋病感染者约2万,达到总人口的近2%。据估算,至2009年年底,我国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4万。调查表明,吸毒的人通过共用注射器,使病毒在吸毒人群当中传播;吸毒者的性滥行为明显高于不吸毒的正常人,性行为也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男性吸毒者嫖娼,会将艾滋病传染给卖淫妇女;女性吸毒者卖淫,会将艾滋病传染给嫖客;嫖客感染以后,有可能将艾滋病传染给其妻子,如其妻正值生育期,就很可能会将艾滋病传染下一代。由此导致艾滋病毒向整个社会蔓延。

笔者在对T市进行毒情调研中发现,由原籍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大凉山”)的犯罪嫌疑人为主体组成的吸贩毒

团伙实施入室盗窃犯罪已成为T市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对该市缉毒工作构成新的威胁。团伙头目从原籍地购买纯度较高的海洛因,用毒品控制团伙成员实施入室盗窃犯罪活动。团伙成员以赃物换取毒品海洛因进行吸食。由于团伙内吸毒人员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吸食毒品,且共用注射器,导致多人交叉感染艾滋病病毒。本文以近年来T市公安机关破获的吸贩毒、盗窃团伙中HIV+吸毒者为研究对象,在犯罪社会学视角下分析其犯罪原因,提出加强对HIV+吸毒者管控工作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同质性较高。2008年以来,T市刑侦、禁毒部门相继破获500余起爬阳台入室盗窃案件,抓获的121名犯罪嫌疑人,涉及7个吸贩毒、盗窃团伙。经HIV初筛检查和尿检,其中有53名男性为HIV+吸毒者。目前,53名HIV+吸毒者被收押在T市Q劳教所艾滋病感染者大队。本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

(一)户籍地为“大凉山”

“大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深受毒品危害,是着名的“毒品重灾区”。截至2008年8月底,“大凉山”累计发现HIV感染者9861例,其中,发病413例,死亡306例,因艾滋病死亡78例。“大凉山”HIV/AIDS人数占四川省发现HIV/AIDS总数的50%以上,列四川省第1位。由于区位特点和普遍贫困,凉山成为金三角毒品经云南贩运至四川的重要通道。据“大凉山”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历年报告显示,艾滋病感染者的传播途径均以注射吸毒为主。

(二)以青年男性为主体(参见表1)

(三)文化程度很低,绝大多数为文盲和小学肄业

2010年2月,T市公安某分局刑侦支队破获的四川彝族吸贩毒团伙入室盗窃系列案件中,25人团伙中有11人是HIV+感染者,9人的文化程度是文盲,2人的文化程度是小学。

(四)全部为彝族人

53名男性HIV+吸毒者研究对象均为彝族人。80%以上来自大凉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昭觉县和美姑县。凉山地区彝族种植鸦片曾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达到高潮。解放前昭觉县、美姑县的鸦片种植面积曾占全县耕地面积40%到50%左右。有学者指出,目前毒品泛滥的地区大都是建国前就毒品盛行的地区,这里的许多毒品犯罪分子的家庭都有毒品犯罪的历史,许多人认为种植、贩卖毒品是上辈传下来维持生计的本领而非犯罪,如果有人因毒品犯罪而被捕判刑,许多人不理解或表示同情。

(五)90%因静脉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

根据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吸毒者在初始吸毒时一般以烫吸方式为主,但绝大多数吸毒者或早或迟会发展成为注射方式吸毒。2010年3月,T市公安某分局刑侦支队破获的四川彝族吸贩毒团伙入室盗窃系列案件中,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其中20名吸食海洛因成瘾严重,12名为HIV+感染者,90%因与他人共

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笔者重点调查了研究对象因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的有关情况:

1注射吸毒的原因,主要是朋友的劝说、注射用量少而且省钱、方便、注射的感觉好而且见效快,因此当毒品来源紧张或吸毒者没有足够的钱的时候就从口吸转为注射吸毒。

“我一年多改不打针,因为口吸花的钱多,而打针用钱较少,而且打针后快上头,反应快,脱方便又快捷,可随找一个地方打针”。(QBHB)

2聚众吸毒及其原因。绝大多数(76%)的研究对象喜欢聚众吸毒。

“一般3-5人,有一次在一个房里30多人一起打针,我都感到害怕。”(EQWQ)

“和朋友一起打针,气氛好、吸完后可以相互交谈。”(EQWQ) “如果吸毒过量。可以有朋友照应。”(AEGJ)

“有时手上的钱不够买一份毒品的,就和别人共同凑钱买(一份),然后一起分毒品,一起打针。”(AMQZ)

3回抽血的情况。接近一半的人注射吸毒时回抽血2--3次,原因不尽相同。

“用针打到血管里,打完后用针抽回血,反复抽几次,感觉享受一些,上头快一些。”(AEGJ)

“针共还有毒品,不浪费。学人家的,如不回抽血,人家当你是傻瓜”。(EQWO)

4共用针具的情况。绝大多数研究对象知道共用针具会传染艾滋病及肝炎等,但仍有47人共用过针具。其共用针具的原因包括,毒瘾发作时没有新注射器;买注射器困难;两人关系好,认

为对方没有病;不知道共用针具的危害;时间来不及等。

“大家一起吸毒时,如果我去买针,买回来怕被人吃完。”(QRTR)

“曾经有一两次用过人家的注射器,但我看他比较健康又是好

朋友才一起。”(TKBM)

“瘾起的时候,管不了那么多,但不知道有什么危害”。(WINJ)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质性研究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其原因

在于:第一,关于HIV+吸毒者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研究者想要探索一项少有人知的敏感且涉及深度情绪的主

题,往往选择质性研究方法。一方面,社会大众对于HIV+吸毒者不大了解,且有恐惧和排斥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在HIV+吸毒者的生活世界里,他们不愿触及“艾滋”、“吸毒”等字眼和话题。笔者通过长期深入T市Q劳教所艾滋病感染者大队与53名HIV+吸

毒者建立了研究信任关系。作为研究者,相对研究对象而言,我

们是“知识陌生人”。我们对于研究对象的“惯习”和“生活场域”不熟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深

具同情心和同理心,将HIV+吸毒者的生活经历视为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当研究对象对笔者的专业人员身份认同后,并能够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