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学老子

合集下载

《老子》中最经典的名言及感悟

《老子》中最经典的名言及感悟

《老子》中最经典的名言及感悟1做人要有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感悟: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精神:生化、利生。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

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

故说:水是生命之源。

水的第二个精神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

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万物争,而天地万物无法与道相争。

人要学水的精神,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

2持而不盈、富贵不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

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

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

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

这是处世的大智慧。

3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能了解别人的可谓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

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的才叫强者。

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曾国藩说:“古来英杰,非有一种刚强之气,万不能成大事也。

”这种刚强,不是战胜别人,而是自我战胜。

严于律己,不甘颓废自弃,克服了自己的弱点,自胜方能事成。

4看破祸福相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感悟:南怀瑾曾从人生层面看老子,说老子留给世人最重要的人生智慧就是福祸相依。

生命里很多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能给你带来惊喜的事情,往往里面也埋着祸根,可能给你带来灾难。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谦逊守静、无为而治等原则。

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进行自我修养。

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老子的道家思想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引导他们注重内心修养,从而更好地面对外部压力和困难。

在校大学生应当学习老子的处世哲学,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当今在校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在校大学生、自然无为观念、谦逊守静、无为而治、自我修养、社会挑战、内心修养、处世哲学、自我提升、成长。

1. 引言1.1 介绍老子及其道家思想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品《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道”这种无形无象的本原所造成,道是无法言喻的,但可以感知和领会。

老子提倡的“道”是一个包容万物、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追随自然、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界的法则而不强求,即所谓的“自然无为”。

老子的道家思想注重谦逊守静,主张能够安静地谦卑自持,不张扬自我,不争不辩,保持内心平和与清静。

老子认为,只有守静养气,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

他强调在世事纷扰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谦逊守静、无为而治,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应当注重内心修养,追随道家思想的教义,以求得自我提升和成长。

1.2 分析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现状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简述道家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简述道家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道家老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品《道德经》对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自然老子强调尊重自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自然界的法则。

他倡导人们要顺应自然,不要随意干涉和破坏自然规律。

他以“无为而治”来表达这一理念,即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不要过分干预,而是随顺其自然。

这种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 谦逊谨慎老子提倡人们要谦逊谨慎,不要过分自大和炫耀。

他认为,越是谦逊的人,越能够取得他人的尊敬。

他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种谦逊谨慎的品质,使人们不会自满自足,保持谦逊之心,虚怀若谷。

这种品质在人际交往中也非常重要,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信任。

3. 求得内心平静老子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认为内心平静是获得真正幸福的关键。

他强调要“无欲,则刚”,通过“无为”的境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他主张“近所求则远所惧”,即人们应该尽量退隐求谦,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这种内心平静与自在的追求,对于现代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尊重人的天性老子强调尊重人的天性,反对过分干预和限制。

他认为,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天性,不要强加于人,也不要让外在的规范和束缚过多地左右个体的发展和表现。

他主张“常能自然”的处世之道,即倡导人们要保持真实的自我,不要刻意地迎合他人,以求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

5. 追求无为而治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的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他认为,强大的力量并不总是通过强硬的手段去获取,而是要通过柔弱、温和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这种处世哲学对于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冲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善于化解矛盾,寻求和平与和谐。

道家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不仅在古代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思想理念可以为人们提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心灵安宁与坦然自若的指导,对于塑造人们的良好品质和提高人们的处世智慧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老子十句话彰显处世真谛

老子十句话彰显处世真谛

老子十句话彰显处世真谛,不服不行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

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

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

”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

“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

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

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

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

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

似乎也是说反了。

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

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

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3、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从老子思想中学习做人

从老子思想中学习做人

从老子思想中学习做人从老子思想中学习做人导语: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不仅在于为官之道,做人也同样如此,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老子是如何看待做人处事的问题吧!1.立身淳厚,抛弃虚华。

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三十八章》)可以概括为: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抱朴守拙。

抱朴: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性;守拙:坚守鲁直憨厚的本性。

总之,做人要不世故,不圆滑。

2.“谦下”:学江海为“百谷之王”。

老子认为,大气做人,就应该向“江海”学习。

为什么呢?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大小河流的总汇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成为百谷之王;圣人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心所向,也是因为对民众卑下自处,“谦下”而不高高在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天下的人拥护他。

正是因为圣人没有和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不与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六十六章》)3.上善假设水。

老子提倡,为人处世要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

他认为,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守柔、不争、处下。

“柔弱胜坚强”是老子最为著名的一个哲学命题。

“上善假设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八章》)4.曲那么全,枉那么正。

老子还认为,大气做人,要受得住委曲,经得起冤枉。

他说:受得住委曲,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枉,事理才能得到伸直、纠正。

(“曲那么全,枉那么正”。

《老子·二十二章》)同时,还要以德报怨。

“报德以怨”(《老子·六十三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章》)。

这样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消除嫌怨。

事实上,以德报怨的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老子为人之道名言

老子为人之道名言

老子为人之道名言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名言,关于为人之道的,以下是几个例子: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则无恒安,如累险而重山,见利思义,抱仁以御乱,是为所由,是为恒安。

3.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贾者不市,善執者不执,善閉者不關,善繞者不屈。

夫唯不屈,是故能成其大。

这些名言强调了老子对于人性本质和道的重要性的理解。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是社会的环境和人的欲望会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要通过“无为而治”的方法来使人回归本性。

同时,老子也强调了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遵循道,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成长。

这些名言对于我们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生活的本质。

- 1 -。

国学经典《老子》精选100句!字字珠玑、人生大智慧,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老子》精选100句!字字珠玑、人生大智慧,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老子》精选100句!字字珠玑、人生大智慧,受益匪浅《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经·第八章》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9、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1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訥。

——《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道经·第十二章》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13、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44句老子的经典金句,帮你悟透人生与人性,此生必读必藏!

44句老子的经典金句,帮你悟透人生与人性,此生必读必藏!

44句老子的经典金句,帮你悟透人生与人性,此生必读必藏!44句老子的经典金句,帮你悟透人生与人性,此生必读必藏!来源:国学经典名句编辑:建老真人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4无为,为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2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提倡,为人处世要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

他认为,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守柔、不争、处下。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道德经·八章》)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最为著名的哲学命题之一。

不张狂,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以不争胜有争,最后反而能获得意外的惊喜。

二、不要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要做到宠辱不惊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

认为生命远远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才可以受天下之重托,而为万民所托命。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十三章》)不要过于看重自己的得与失,要做到内心沉稳,坦然面对,时刻提醒自己平淡对待,关键还是修身养性。

容易患得患失的人,不仅伤身,而且难有所成。

三、立身淳厚,抛弃虚华老子感受到人际关系愈来愈难以相处,提出了:“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观和处世智慧的思考,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顺应自然、谦逊自律,与其说是不作为,不如说是在做中无为。

他提倡顺势而为,认为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反对攀比竞争,主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真正的自我修养。

对待权力和名利,他提倡淡泊,认为贪婪和功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

大学生应该学习老子的谦逊、自律和无为而治的智慧,以平和的心态应对挑战,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内心修养。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人生观、大学生、无为而治、顺势而为、自然、自我修养、攀比竞争、权力、名利、淡泊、借鉴意义、谦逊、自律、智慧。

1. 引言1.1 老子对人生观的思考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对人生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老子认为人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他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操之过刚的方式来处理事务,避免强行干预,以此来实现事物的自然运转和最大效果。

老子认为,人生何其短暂,世事难料,因此应该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要贪图名利和权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他主张顺势而为,随遇而安,不必逆流而动,不必强求成功和得失,只需顺势而行,顺其自然,秉持一颗淡泊的心态。

老子的人生观对当今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升学、就业等问题也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老子的思想提醒他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过分攀比和竞争,要顺势而为,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坚韧。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面对挑战,也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1.2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的启示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古代,其对当今大学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如应付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追求名利的欲望等。

《老子》原文及译文

《老子》原文及译文

《老子》原文及译文《老子》原文及译文《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老子》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

所以应该从经常不见其形之处体察“道”的奥妙,应该从经常显露其形之处体察万物的归宿。

“有名”和“无名”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

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音”就没有“声”,没有“前”就没有“后”,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老子的修身处事理念与从政思想

老子的修身处事理念与从政思想

亦称《道德经》,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优秀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精辟论述。

——处实不华、学江海为“百谷之王”和上善若水
多经典名言,他讲到做人要大: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

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抱朴守拙。

抱朴,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下自处,“谦下”而不高高圣人不与人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通过对江海何以成为百谷之王,圣人何以能天下人心所向的观察,得出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善下”的缘故。

“海纳、包容一切大小河流的清浊。

圣人——处处事事谦下,以民众的利益为实、为先、为上。

所谓大气做人,亦即老子说的“大丈夫”,可以将朴实无虚华,胸怀宽广似江海。

大气做人小细做事廉洁从政
——老子的修身处事理念与从政思想
王竞
老子画像
《道德经》
年第1期江苏句容茅山老子神像。

《老子》哲学:做人要大气 做事要小细

《老子》哲学:做人要大气 做事要小细
圈 学海
老 子 哲
做人要大气 做 事要小细
◇ 刘庭 华
大气做人 4 .曲 则 全 ,枉 则 正 。 老 子 还 认 为 , 大 气 做 1 立 身淳 厚 ,抛 弃虚 华 。老 子 首 先 提 出 了要 人 ,要 受得 住 委 曲 ,经 得起 冤枉 。他 说 : . 受得 住委 大气 做 人。“ 丈 夫 : 其厚 ,不居 其薄 ; 其实 , 曲,才能保 全 自己 ; 得起 冤枉 ,事 理才 能得 到伸 大 处 处 经 不 居 其 华 ” 老 子 ・ 十 八 章 ) 以概 括 为 : 直 、 纠正 。(“ 则 全 ,枉 则 正 ” 老 子 ・ 十二 。( 三 可 曲 。 二
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著用 了 2 自己越感 富 足充裕 。(圣 人不积 , 以为人 , 7 “ 既 己愈有 ・ 圣 年 的时 间 ,历 尽艰 辛 ,持之 以恒 ,经多 次改 写 ,才 既 以与 人 , 己愈多 。天之道 ,利而不 害 t 人之道 ,
最后成 书的 。
为而不争” 老子 ・ 。《 八十一章》) 5 不 自见、不 自是 、不 自伐 。老子 认为 ,一 个 . 主编历史巨著 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司马光不
不 自伐 ,故 有 功 , 自矜 ,故 长 ” 老 子 ・ 十二 然界 的产 物 , 以 , 不 二 所 要顺 其 自然 地 “ 甘其食 , 美其 服 , 章 ) 虚 谨 慎 ,就 能 事 业有 成 ;自高 自大 ,做 事 安其居 , 谦 乐其俗” 老子 ・ 十章 )他不主张去欲 、 ( 八 ,
始于足下” 老子 ・ 。( 六十 四章) 在这里,老子 )) 3 上善若 水 。老子 提倡 , . 为人 处世要 向水 的 “ 柔 形象地 说 明 了大小 这对 矛盾 的量变 到质 变 关系 ,在 弱”品质学习。他认为 , 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 : 认 识 论上 充满 对立 统一 、相 反相 成 的唯 物辩证 法 思 守 柔 、不 争 、处 下 。“ 弱 胜 刚 强 ”是 老 子 最 为著 维 。 柔 2 持 之 以恒 , 。 目标始 终如一 。 老子说 : 终如始 , 慎 名 的一个 哲学 命题 。 “ 善若 水 ,水 利万 物而 不争 , 上

老子的人生哲理名言(精选110句)

老子的人生哲理名言(精选110句)

老子的人生哲理名言(精选110句)老子的人生哲理名言1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

它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谦逊守道、返璞归真,详细阐述《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顺应自然:1.1 人生如水,顺势而下。

《老子》中提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启示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争强好胜。

就像水流一样,顺势而下,能够顺利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1.2 保持内心平静,追求内在的宁静。

《老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下功利心,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惟独在内心的宁静中,我们才干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夸姣。

1.3 与自然和谐共生,获得真正的自由。

《老子》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真正的自由。

惟独与自然相处融洽,我们才干获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实现真正的自由。

二、无为而治:2.1 不要过度干预,顺其自然。

《老子》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告诉我们在管理事物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应顺其自然。

惟独顺应事物的本然规律,才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尊重他人的自由,不加限制。

《老子》强调“无事强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不加限制。

惟独赋予他人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才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3 以柔克刚,保持和平。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这告诉我们在处理冲突时,应以柔克刚,保持和平。

通过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避免冲突的升级,实现和谐共处。

三、谦逊守道:3.1 谦虚使人进步。

《老子》中提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惟独谦虚,才干不断学习、进步,达到更高的境界。

3.2 守道而行,追求真实自我。

《老子》认为守道是人生的关键。

我们应该追求真正的自我,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3.3 尊重他人,不自我膨胀。

《老子》中强调“为无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自我膨胀。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人情、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老子的道家思想出发,探讨这些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他认为“无为”并非真正的无为,而是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地做事。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要急功近利。

在学习方面,不要只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自然的过程,顺其自然地领悟和掌握知识。

在生活方面,不要刻意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应该顺应自然的节奏,享受生活的美好。

老子提倡“无欲”和“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欲望和功利的追求会让人迷失自我,导致心灵上的空虚和焦虑。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社会竞争压力大,各种欲望和功利的诱惑也是难以避免的。

学生要学会放下欲望,不要为了虚荣和利益而迷失方向,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应自然地看待一切。

老子提出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观点,他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张口说话,而口若悬河的人往往是无知的。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要谦逊,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味地自以为是,张扬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方面,要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生活方面,要懂得谦逊和包容,不要自大和狂妄地对待他人。

老子提出了“知止”和“守静”的观点,他认为人应该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要守住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要懂得适度,不要为了功利而失去初心,要守住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学习方面,不要陷入竞争的泥淖和虚荣的追求,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踏实地向前迈进。

在生活方面,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迷失自我,要守住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过好每一天。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十章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作文

老子十章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作文

老子十章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作文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意思就是啊,咱们得让灵魂和身体合而为一,别一天到晚心不在焉的。

想想也是,要是咱做事的时候心思都不知道飞哪儿去了,那能做成啥?还说要像婴儿一样聚气达到柔和,咱们现在长大了,心思多了,反而不如小婴儿那般单纯柔和,总是计较这计较那,把自己搞得心烦意乱。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老子让咱们把内心像镜子一样擦拭干净,没有瑕疵。

这就好比咱们得时常给自己的心灵来个大扫除,把那些不好的想法、坏情绪都清理出去,不然心里头堆满了垃圾,还怎么能轻松快乐地过日子呢?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治理国家也好,关爱他人也罢,有时候别瞎折腾,顺其自然可能效果更好。

这就像我之前老想着帮朋友解决问题,结果插手太多,反而把事情弄复杂了,倒不如在旁边适当支持,让人家自己发挥。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眼睛耳朵这些感官不停地接收信息,咱们得能保持安静平和。

现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消息满天飞,要是咱们啥都听啥都看,跟着瞎起哄,那不得累得够呛?得学会淡定,有自己的判断。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就算懂得很多,也别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得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我以前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了不起,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世界这么大,知识无穷无尽,我这点儿算啥呀?
老子这第十章的教诲,真是让我如梦初醒。

做人就得身心合一,内心纯净,顺其自然,谦虚平和。

以后啊,我可得把这些道理记在心里,好好做人,争取
做个让自己满意,也让别人舒服的人!。

老子为人之道名言

老子为人之道名言

老子为人之道名言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被尊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主张人应当追求自然、无为而治,融入大自然的本质,达到身心的和谐。

以下是老子为人之道的名言。

1.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
解释:大声嘈杂不如静默无言,大物可见却无形体现出了无为自然的境界。

2. 知足者常乐。

——《道德经》
解释:知足者不为物质所困扰,心情常乐。

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
解释:美好和善良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而是需要明辨是非,区分善恶。

4. 能克敌者,谓之神;能胜己者,谓之强;能用人者,谓之贤。

——《道德经》
解释:只有克服自己,才能达到神的境界。

能管好自己,才能被称为强者。

能善用人才能被称为贤者。

5. 万物之奥在于太虚,太虚之中又有真实。

——《道德经》
解释:太虚即是一种抽象、虚无的状态,然而万物都源自于这种虚无状态。

太虚之中又有真实,强调了真实存在于无为自然的境界之中。

老子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其为人之道的名言,让人们在追
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内心,达到身心的和谐。

老子对人生哲学的见解

老子对人生哲学的见解

老子对人生哲学的见解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对人生哲学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

以下是我对老子对人生哲学的见解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老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道的境界。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存在。

人们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他认为,追求道的境界可以使人达到真正的自由,超越尘世之苦。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事物,不要过度干涉和强求,而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他认为,过度行动和干涉只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困扰。

因此,要想实现人生的和谐与平衡,就应该放下欲望和执着,顺其自然地去行动。

老子提倡“柔弱胜刚强”的原则。

他认为,柔弱的力量比刚强的力量更具有影响力和持久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水一样柔软而富有弹性,以适应和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他认为,柔弱的力量可以克服坚固的障碍,实现自己的目标。

老子强调“自然”的重要性。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违背自然的本性。

他认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老子强调“无欲无求”的境界。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欲望和追求,不要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他认为,只有放下欲望和追求,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老子的人生哲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他的思想强调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也强调了柔弱胜于刚强的原则,提醒人们要保持柔软和灵活的态度。

他的思想还强调了无为而治的原则,提醒人们要顺其自然地去行动。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追求快乐和满足感。

但是,如果过度追求这些,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困扰。

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人生哲学,放下欲望和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我们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柔软和灵活的态度。

我们可以顺其自然地去行动,不要过度干涉和强求。

写人与做人的作文古文故事素材

写人与做人的作文古文故事素材

写人与做人的古文故事素材1. 做人做事的文言文做人做事的文言文最著名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被人奉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论述。

原文如下: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扩展资料《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链接:百度百科-道德经参考资料链接:百度百科-老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人学老子,心中有道;做事学鬼谷子,胸中有术
道家
道法自然...
中国文化概括为两个字,就是“道”和“术”。

“道”的最高代表,道家祖师老子必是其中之一;
“术”的最高代表,“谋圣”鬼谷子必是其中之一。

把握了老子的道和鬼谷子的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中国文化的智慧精髓。

再用这些指导人生,我们做人就能更通透,做事就能更通达,人生就会更有境界。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道德经》开创道家学派,深远影响中国文化2000多年。

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个原则、一种理想;落到人生上,就如一个脑袋、四根血管、一颗心脏。

一个脑袋就是“自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只是自然,不刻意搞什么。

这种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人只须依从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事情临到了,人自会知道怎么做;事情还不明朗,也别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这就是顺其自然。

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不强求、能知足。

如此,内心才会安然,外在才会和谐。

四根血管
第一根就是“独立思考”。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社会和人往往是这样,越缺什么越标榜什么,那些表面美好的东西,背后的真相可能恰恰相反。

所以看人看事千万别看表面,要往深了琢磨。

而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容易被唬住和忽悠,变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还傻呵呵地觉得很美。

第二根就是“眼光长远”。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切事情放长远了看,都会“不一定”,好的不一定好,坏的不一定坏,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果能看到这点,处顺境就不会得瑟,而有危机意识;处逆境就不会沉沦,而知道跨过去就是进步成长。

于是不利就能降到最低,有利就能保持最久,这是真智慧。

第三根就是“做人适度”。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少私寡欲”——“私心”要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别过分。

如果过度,人的能力、时间精力、机遇都有限,就会活得很累、很苦。

况且“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过度了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过度勤奋而劳累成疾、挣的钱还不够买药的,这就是得不偿失。

第四根就是“懂得柔弱”。

老子主张“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
出头鸟”。

老子又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是以退为进、欲擒故纵,比如做生意肯让点小利,人们就会对你有好感,愿意再来买,积累的客户也会越来越多,最后终能获大利。

这种策略,是基于对人性的认识,是一种全局看待观。

一颗心脏就是“和”。

所谓“天地人和”。

人首先要有宽大包容的胸怀,老子所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然后是承认和接纳人、事、物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本就千姿百态,世间事本就各种各样,每一个人也都有每一个人的活法。

最后是对任何事都要做好一个平衡,“和”说到底就是平衡,无论是世间和还是心中和,而平衡需要的是综合把握各个方面,做好其中的权衡取舍和合理安排。

在这个错综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读读《老子》,是能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

学鬼谷子做事“术”
8大谋略,笑傲人生
鬼谷子,创立诸子百家之纵横家,被后人尊为“谋圣”;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皆在战国时代傲视群雄。

其所著《鬼谷子》一书,包含人生九大谋略智慧;虽然看上去像厚黑学,却都是基于对人性阴暗面的洞察,只要目的正当,在做事上就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利用的。

当然,要相信人性中有美好的一面,但也要承认不全是。

一是审时度势。

鬼谷子认为,观察阴阳的开合变化规律,是谋划的基础。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懂得审时度势,这样人生路上才能少些波折、多些顺利。

而这需要多花时间了解相关信息,多进行相关思考,以找出方向到底在哪里,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又是什么。

二是善用别人长处。

鬼谷子主张因势利导。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智慧的、愚蠢的、高尚的、卑鄙的、外向的、内向的……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不要奢求改变别人,而要根据每个人的特征去“利用”他们。

比如在一个公司内,有想法的人可以做咨询策划,愚钝老实的人可以做执行,狡猾的人可以做公关,外向的人可以做销售……自己是怎样的人,也可以相应找到合适的定位。

三是利用人性弱点。

鬼谷子之术涉及心理操控,如何操控?就是利用人的欲望。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陷,高尚的人往往不懂变通,爱惜羽毛,喜好名声;卑鄙的人善用手段却不讲道德,无利不起早;
外向的人不懂收敛,容易得罪人;内向的人容易自卑,内心却希望得到认可……要根据别人喜欢的事情去揣测别人,用别人的弱点去击破别人。

四是不轻信任何人的话。

是人都会说谎,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谎言,对别人说的话切不可不经思考就轻易相信。

分辨谎言的关键在于你需要有质疑精神,通过有意识地质疑对方的观点,善于利用反问的方式,而引出对方的真实意思。

否则不但容易上当,还容易被人利用。

五是精于说话之道。

何时该说话,何时该闭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是大学问。

人处在不同位置时,说话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对老板、对同事、对长辈、对晚辈,都有最合适的说话方式。

而无论对谁说话,共通的一点是在说之前要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和对方的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说话前必须懂得倾听,一个人的口才并不体现在语速上,而体现在说的话是否到位上。

鬼谷子还认为,说话,贵在周全;闭藏,贵在隐秘。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你的知音,俗话说祸从口出,危机就出自口舌。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记住:管好自己的嘴巴,否则要么被曲解,要么被好事人利用,最后有口莫辩。

每一句话在说出之前,都必须动脑子想好。

这也是一种训练。

六是与人交往利益驱动。

人与人以及朋友之间,是离开、散伙还是合作、交往,要看双方
利益是否一致,利益则包括精神、物质、兼而有之三种。

同样的,关系要深入和发展下去,也要靠精神和物质驱动。

当选择结交一个人时,必须清楚这个朋友的定位,如果不适合则尽早分开,合则聚、不合则散,不可强求。

对朋友不能要求太多,但交友一定要慎重。

七是权衡轻重。

鬼谷子认为,一切事情都要分清轻重缓急,此为谋划的根本。

分清轻重缓急,才能知道哪些应该着力做,哪些应该少费力气;哪些要先做,哪些要后做。

这样就不会乱,有计划才能提高效率,保证完成,事半功倍。

否则就容易混乱、拖沓,甚至错失机会,最终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

八是灵活变通。

变化是谋略的总纲,因为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一切谋略也都要随之变化。

这也是成功学不靠谱的关键所在——总是在说一成不变的教条规则。

俗话说“时也,事也,命也”,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做出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且用错一着可能满盘皆输,所以务必要灵活、慎重。

综上:做人学老子,心中有道,必然通透;做事学鬼谷子,胸中有术,必然通达。

人生,无非做人和做事两件大事,两件大事做好,便是高明。

而做成老子和鬼谷子这样,则就是人生大境界了。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老子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