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怪杰徐树铮之死
历史趣谈:枭雄徐树铮收复外蒙古始末 徐树铮结局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枭雄徐树铮收复外蒙古始末徐树铮结局怎么死的
导语:蒙古只有一个,本无内外之分。
100多年前动荡的中国政局,给了沙俄可乘之机,于是外蒙古开始走上与中华大家庭分离之路。
1919年,北洋政府的
蒙古只有一个,本无内外之分。
100多年前动荡的中国政局,给了沙俄可乘之机,于是外蒙古开始走上与中华大家庭分离之路。
1919年,北洋政府的徐树铮将军满怀收复壮志,率不满5000之师、用时未满1月,成功地收复外蒙古地区,一时间举国欢欣鼓舞,徐亦被赞誉为“傅介子第二”。
然而再度动荡的中国政局再次给了苏俄可乘之机,在它的入侵下,1924年外蒙古再度易手,而徐树铮将军亦在翌年遭冯玉祥枪杀,给这段辉煌的战史划下一个悲壮的句号。
外蒙古地区与中国正式分离马上就到70年了(1924年-1945年名义上属于中华民国),每每想到这段分离史总难免令人扼腕。
时光不能倒流,历史事实亦不能改变,唯有教训才是最真实和惨痛的。
如今重温这段徐树铮将军收复外蒙史,只是为了申明一个道理: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只有实力做后盾的外交才能维护国家真正的完整与独立,舍此再无他途。
外蒙古的第一次分离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一直对外蒙古地区垂涎三尺的沙俄遂策动了所谓的“外蒙古独立”运动,由外蒙古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宣布建立“大蒙古国”政府,并同沙俄政府签订所谓的俄蒙协定,同意沙俄在外蒙古驻军。
外蒙古地区遂受制于沙俄政府,但其“独立”一直未得到清政府及民国政府的认可。
1913年,沙俄迫使北洋政府签订了《中俄声明》,中国仅得到名义上的“宗主国”地位,但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军队,不得移民。
生活常识分享。
收复外蒙古的北洋名将徐树铮为何未得善终
1.收复外蒙古的北洋名将徐树铮为何未得善终核心提示:925年12月30日凌晨一时,徐树铮在河北廊坊车站被一群士兵拉下火车,押往站外枪杀。
杀人者,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冯玉祥,而其起因,则是徐树铮数年前杀死了冯玉祥的舅舅陆建章。
1.1.反观徐树铮其人外蒙独立发生在1911年,这是俄国多年煽动的结果。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政局动荡,无暇他顾,失去对外蒙的控制。
1919年春,日本也垂涎外蒙,想组成一个由其控制的“大蒙古国”,外蒙的王公们深怕日本,便又想重新依附中国。
六月,中国政府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军总司令。
他往返于北京和库仑(今乌兰巴托)之间,做了大量工作,终于使库仑当局同意撤消独立,复归中国。
徐树铮回北京后,除向政府报告外,还将此事电告正在上海的孙中山。
孙中山复电说: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
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1.2.徐树铮被枪杀1925年12月30日凌晨一时,徐树铮在河北廊坊车站被一群士兵拉下火车,押往站外枪杀。
1926年4月20日下午,下台后的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乘火车出京前往天津。
据曾宗鉴笔记:“专车开出一小时后,段走进随从人员乘坐的车厢,问车过廊坊停留多久。
又问:‘又铮(徐字)被杀,是否是在站内?’及至廊坊,段开窗而望,历十分钟,口唇微动,喃喃若有言,老泪盈眶,掩面入卧。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段祺瑞的孙子段昌义在台北见到徐树铮的儿子徐道邻,告诉他说,爷爷死前曾留下话,以后每年摆供,祖先牌位旁,要摆上徐爷爷的牌位,给徐爷爷磕头。
段昌义说,从那以后,段家每年都是这样做。
这是一件让段祺瑞余下十年中追悔莫及的事情。
当时徐树铮去车站后,段祺瑞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张神秘的纸条:“又铮不可行,行必死!”段后悔就在于他没把问题想得太严重,没有亲自去追回徐树铮,仅让人持纸条赶往车站,以为他看后就会回来,没想到徐树铮一笑置之。
北洋军阀名将徐树铮简介
北洋军阀名将徐树铮简介徐树铮(1880年—1925年),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皖系名将。
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因区别于同时期的另一政治人物徐世昌,人称“小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洋军阀名将徐树铮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徐树铮生平简介徐树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是北洋军阀中皖系的名将之一。
因为徐树铮除了有政治手段之外,也有非常好的文采,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也有《建国铨真》、《兜香阁诗集》等,被孙中山称为是当代班超。
1901年因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得到段祺瑞的赏识,进入段祺瑞的幕僚做了书记官。
1905年留学日本,进士官学校。
毕业回国后依旧在段祺瑞手下工作。
1912年任北京政府陆军部军事处长等职。
1916年袁死后,段祺瑞执政,旋任徐树铮国务院秘书长。
1917年府院之争时,徐树铮代表段祺瑞到徐州,怂恿张勋北上“调停”,复辟清室。
后又随段驱逐张勋,任段政府陆军部次长,力主进攻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竭力推行“武力统一”政策。
1918年直皖矛盾激化时,往奉天勾结张作霖,取得奉系贷款,任关内奉军副司令。
1920年直皖战争中,徐树铮被任命为皖系总参谋长。
皖系战败,被北京政府指为“十大祸首”之最,下令褫夺其一切名号和职位,还遭到了通缉,之后在日本人保护下逃往上海的日本租界。
1922年徐树铮代表段祺瑞入桂,策划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的合作,成为了反直系“三角联盟”。
1924徐树铮参加江浙战争,任浙沪联军总司令,战败之后逃到了欧洲。
次年段祺瑞任北京政府临时执政后,委任他为特派员,到欧美与日本超差。
12月30日由京赴沪时,在廊坊东站被冯玉祥部枪杀。
徐树铮收复外蒙徐树铮收复外蒙是怎样的一件事情呢?俄国的“十月革命”之后,中国人民不但得到了马列主义,而且还看到了“自治”的外蒙能够有机会重归中国的版图。
当时,中国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徐树铮被段祺瑞任命为参战处参谋长兼西北国防筹备处处长。
他是近代最嚣张的大军阀,武力收复外蒙古,却盛年命丧冯玉祥之手
他是近代最嚣张的大军阀,武力收复外蒙古,却盛年命丧冯玉祥之手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自古至今,凡是军阀均以性格强势、崇尚武力者居多,军人嘛,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也无可厚非,但要论嚣张的程度,在整个中国近代史里,无人能出徐树铮之右。
徐树铮何许人也?他是北洋时期的皖系名将,段祺瑞最信任、最倚仗之人。
徐树铮确实是个人才,秀才出身,擅长军事,是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
徐树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嚣张强势的性格,三十岁初出茅庐时就敢用枪抵着大总统黎元洪的脑袋进行武力威胁、言语恐吓,欺负欺负政府要员,打骂打骂国之栋梁,甚至杀戮几个社会名流,对徐树铮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徐树铮的这种性格既为他赢得了旷世功勋,也给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嚣张既是他杀敌的武器,也是他自掘坟墓的工具。
说徐树铮建立了旷世功勋绝非夸张吹捧,暂且不表他协助段祺瑞“三造共和”,创建民主,就说他武力收复外蒙古这一件事,就堪当名垂千古。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苏联想尽办法企图把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而羸弱的北洋政府并没有屈服于强权之下,徐树铮带领军队远赴边疆,武力迫使外蒙古无条件撤销自治。
徐树铮以强势手腕收复了国土,粉碎了苏联的阴谋,这与他的不屈服、不服输、坚决战斗到底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徐树铮的嚣张与强势,应该为他打Call。
但嚣张有嚣张的弊端,强势有强势的坏处,徐树铮锋芒毕露的性格让他树敌太多,让段祺瑞有擦不完的屁股。
徐树铮对段祺瑞无疑是忠诚的,但他却也害了段祺瑞,段祺瑞正是因为听从了徐树铮的武力统一中国主张,穷兵黩武,才最终导致了兵败下野。
但最惨痛的“受害人”还不是段祺瑞,而是徐树铮他自己。
前文提及,徐树铮不仅得罪了很多人,而且还杀了很多人,这其中包括一个叫陆建章的。
这个陆建章有一个手下,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冯玉祥。
陆建章对冯玉祥有知遇之恩,陆建章不仅器重提拔了冯玉祥,还把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内侄女许配给了冯玉祥,可见陆、冯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徐树铮曾是迫使外蒙放弃自治的民族英雄,冯玉祥为什么要杀他
徐树铮是北洋军阀名将。
1919年,他被段祺瑞任命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总司令。
当时,外蒙正在闹独立,当年11月,徐树铮挥师外蒙。
外蒙伪政权吓住了,不敢抵抗,徐树铮因此兵不血刃逼迫外蒙伪政权放弃自治,回到中华民国的怀抱。
接着,徐树铮坐镇外蒙,在这里广修公路,兴办教育。
不过,1920年,直皖战争战争爆发,徐树铮只得返回北京,参与这场军阀混战。
结果外蒙又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4年最终实现自治了。
所以,有人认为徐树铮是“民族英雄”。
(徐树铮旧照)这么一位“民族英雄”,同样爱国的冯玉祥,为什么要杀他呢?冯玉祥之所以要杀死徐树铮,直接导火索是徐树铮杀了陆建章。
陆建章是北洋政府元老,曾担任袁世凯的军政执法处处长,是北洋政府特务机构的创始人。
他在任期间,大肆捕杀革命党和进步人士,曾被人称作“陆屠伯”。
据说陆建章要杀人时,往往会恭敬地给被杀之人送上宴请的请柬,在来人酒饱饭足离席之时,他就从背后开枪。
因此,陆建章的请柬,又被成为“阎王帖子”。
后来,陆建章调任陕西督军,血腥镇压起义军,四处搜捕革命人士,制造白色恐怖。
还肆意收刮民脂民膏,大发横财,中饱私囊。
当地百姓及进步人士不堪忍受其暴力治理,密谋发动起义,结果消息泄漏,遭到陆建章的无情报复,制造了空前惨案。
陆建章确实该死,不过。
徐树铮杀他,并非上述原因。
1917年,面对南北分裂的局面,段祺瑞和冯国璋展开了战与和的“府院之争”。
徐树铮作为段祺瑞的心腹大臣,自然站在了段祺瑞这边,立主武统。
(段祺瑞旧照)陆建章与段祺瑞渊源颇深,都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都曾是袁世凯的得力助手。
但两人为权力明争暗斗,早已不睦。
陆建章也算是北洋军阀中的老人,与各省军阀都有联系。
虽说在陕西任职督军时被逐了出来,但他也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东山再起。
恰逢“府院之争”时,陆建章便游说于各省军阀之间,旗帜鲜明地反对段祺瑞,主张和平统一。
段祺瑞在徐树铮的撺掇下,派兵攻打南方军队,征调冯玉祥部驰援福建。
徐树铮“西北边防军”小史:最终葬送皖系的小聪明
徐树铮“西北边防军”小史:最终葬送皖系的小聪明前期西北边防军隶属于皖系,其首领是徐树铮。
1917年,北洋政府向德国宣战,中国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为了支持中国加入欧洲战事,特地给予了北洋政府一笔参战贷款,用于购买武器参加战事。
北洋政府的总统冯国璋便拿着这笔钱在国外购买了一批军火,在秦皇岛上岸,准备以此扩出一支参战军。
徐树铮得知了这批军火的消息后,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便暗中联系在日本士官学校时一起学习的同学——奉系的红人杨宇霆,又通过此人与奉系的老大张作霖取得了联系。
张作霖当时虽然有三个师的奉军,但装备不足,大部分还是旧式装备,正愁没装备。
便与小扇子(徐树铮在北洋的外号)一拍即合联手劫走了这批军火。
徐树铮是皖系的两大台柱之一,曲同丰也是段祺瑞的爱将,好比颜良文丑之于袁绍。
有的文献中经常将安福国会的建立者等同于徐树铮,而把直皖战争中与直军交战的皖军等同于西北边防军,可见徐部与曲部对于段祺瑞的重要性。
这从张一麐的《秘史》内称“曲为段氏最识拔之弟子,宠遇不亚于小徐,今乃倒戈相向,宜段军之全体溃败,无可收拾也”,即可反映当时西线曲同丰部战败对于皖系战局的毁灭性影响;对于小扇子,张写到,“徐树铮当战争失利时,即逃回北京,或居六国饭店,或往某国人家,行踪诡秘,令人无从捉摸云。
”两个主力战将或降或遁,这就是缺乏战事锻炼的皖军实力。
就这样,当时震惊华北的“秦皇岛劫械案”发生了。
以这批精锐的装备为基础,张作霖成立了关外奉军共六个旅的军队,张作霖本人任总司令,立下大功的小扇子任副司令,牵线搭桥的杨宇霆为参谋长,设总部在天津。
劫械案之前,除了利用奉军夺走直系购买的军火,徐树铮根本没想好善后怎么办,分家这件事虽然伤和气,但是理应在截货之前就想好,弄到最后还伤了皖系和奉系的和气,“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更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一般军阀合作者,这样既得罪了直系,又得罪了奉系,最后不打你打谁?斗米恩升米仇,你如果一开始说好了自己要三个旅的装备,给奉军留三个旅的份,张雨亭记你的好;现在是名义上都归奉军了,结果你拉走一半,还抢了人家的粮食、制服,张作霖只会恨死你。
当代班超北洋怪才,一生功过盖棺难定论,此人最受争议
当代班超北洋怪才,一生功过盖棺难定论,此人最受争议徐树铮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一生功过在他死后都未有定论。
徐树铮又被称为北洋怪才,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中了秀才,后来又遇到了段祺瑞被段祺瑞收入麾下成为亲信,开始了军旅生涯。
徐树铮这人特别恃才傲物,有一次他去找黎元洪盖章,啥也不解释就叫黎元洪在文书上盖章,黎元洪稍微询问了一下就被他顶回去,叫黎元洪不要这么多事,他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叫黎元洪快点盖章。
二人在办公室争执不下,后来经人调节这件事才得以善终,这件后把黎元洪气得不轻。
徐树铮自以为有段祺瑞撑腰他把很多人都不放在眼里,在加上他那种恃才傲物的性格一时之间得罪了不少的同僚。
徐树铮的狂妄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徐树铮经常惹祸,但是一般来说都有段祺瑞给他善后,有的时候祸惹大了段祺瑞还会把他送出国去躲躲,后来徐树铮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段祺瑞也没能力善后,这个错误让徐树铮丢掉了性命。
这个错误就是徐树铮杀死了冯玉祥的舅舅和大恩人陆建章,后来冯玉祥为了报仇就派人把徐树铮杀死了。
但是徐树铮和段祺瑞的关系一直都特别好,段祺瑞对徐树铮很信任,段祺瑞曾经公开说过,只要是徐树铮以他的名义说出的话办的事,都由他段祺瑞一力承担。
段祺瑞和徐树铮在军政方面都有相似的管理理论,这也是他们关系能一直好下去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段祺瑞不但是徐树铮的保护伞同时也是徐树铮的伯乐。
有一次段祺瑞路过一家小店,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在埋头写字,他好奇的就过去攀谈了几句,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对局势和政事有很深的见解,而且这些见解居然与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便邀请徐树铮与自己共事。
徐树铮与段祺瑞的同僚之谊一直在军中被传为佳话。
徐树铮最大的功绩在于收复了外蒙,粉碎了日俄等国家意图分裂我国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但是他作为北洋军阀系统中的一员,曾经为了扩大势力和地盘多次发动战争,因为这些本可以避免的人为战争无数的士兵身赴黄泉,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中国整个社会也一度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
北洋枭雄徐树铮一生的功过得失
北洋枭雄徐树铮以阴谋手段杀人,就金被阴谋手段所杀。
徐某虽才智过人,行事却过阴。
在北洋集团内部,与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张作霖等元老级人物相比,官至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的徐树铮只是个小字辈。
时人有“大徐”“小徐”之谓,前者指徐世昌,后者即指徐树铮。
不过,“小徐”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是段祺瑞最信赖的智囊和助手,在段氏执政时期,呼风唤雨,权倾朝野,亲手导演了一桩桩在民国史上颇具影响的著名事件,引人瞩目。
由于他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以致四面树敌,最终落得未能寿终正寝的可悲结局。
落第秀才投笔从戎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出生于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一个穷儒之家。
父亲徐忠清早年科举拔贡,以设馆授业为生。
母亲岳氏为宋代名将岳飞后裔。
徐树铮天资聪颖,幼承庭训,6岁能读诗,13岁中秀才,17岁获岁试一等第一名。
18岁赴南京乡试,名落孙山。
从此厌倦科举,认为读书人只会钻研八股,于事无补,决心投笔从戎,沙场立功。
1901年冬天,22岁的徐树铮怀揣一篇洋洋数万言的《国事条陈》,千里迢迢赴济南投奔山东巡抚袁世凯,希望在袁氏手下谋个一官半职。
几经周折,文章被递进巡抚府。
袁世凯看罢,大加赞赏,得知作者是个年轻人,更觉得人才难得。
当时袁正在守母丧,不便见客,便指派道员朱钟琪出面接待。
朱一向以名士自居,目中无人,碰到自尊心极强的徐,话不投机,双方不欢而散。
回到投宿的旅店,徐树铮闷闷不乐,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
他打算尽快回老家另谋出路,可是身上所带的盘缠已所存无几,万般无奈,只好一面写信向家里求助,一面替人写字收点润格维持生计。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
正当他走投无路时,却意外地遇见了时任山东武备学堂总办的段祺瑞。
当时徐树铮或许还不知道,这次会面将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那天,段祺瑞来旅店访客,正碰上一名少年在厅堂里书写楹联。
时值隆冬,屋外寒气逼人。
段见写字少年穿一件夹袍,气宇轩昂,丝毫没有一般读书人的寒酸相。
观其书法苍劲有力,颇有灵气。
历史趣谈:徐树铮枪毙陆建章 外甥冯玉祥记仇谋杀徐树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徐树铮枪毙陆建章外甥冯玉祥记仇谋杀徐树铮导语: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结束。
在中华民族举国欢腾的身影中,有一儒雅清瘦、步履微跛的中年男子,其脸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结束。
在中华民族举国欢腾的身影中,有一儒雅清瘦、步履微跛的中年男子,其脸上既有国耻得雪之喜悦,更有终得抉择后如释重负的超脱。
“这一天,终于要来了”,他喃喃自语。
这位中年男子,名叫徐道隣,是以宪法和法制史研究传世的著名法学家,时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
这一天,是他苦等二十年的复仇之日。
十一月三日,阴霾细雨,常见的山城天气,徐道隣出家门但并非往行政院履职。
在此之前他已经递上辞呈,此行的目的地是重庆北碚法院和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他递上的,是一纸诉状,控告的对象分别是张之江和冯玉祥,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控告的罪名:杀人罪。
二十年前,徐道隣的父亲徐树铮遇害于廊坊,凶手是自称“为父报仇”的陆承武。
但徐道隣知道,陆承武只不过是个傀儡,“稀里糊涂地唱了一出孝子的戏”而已。
幕后的黑手,实是当时手握京畿兵权的冯玉祥。
杀人案的执行者,则是冯的下属张之江。
这是民国时代的一件名案。
其背后,是一位法学家的复仇故事。
徐树铮枪毙陆建章,外甥冯玉祥记仇故事须从徐道隣之父徐树铮谈起。
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北洋名将,人称“小徐”,以便与曾任民国总统的“大徐”徐世昌区分开来。
徐树铮是清末秀才,弃文从武,为段祺瑞所赏识,被着力栽培,成为段最为信赖的股肱之臣。
段视其如己出,为了推荐他,甚至不惜当面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时期政客之间的斗争是怎样的
民国时期政客之间的斗争是怎样的编者按:民国时期,活跃在政坛的政客不少,徐树铮和孙洪伊就是其中的两位。
在民国这个跌宕起伏的时代,政客们之间的互相较量肯定不少,我们一起来看看徐树铮和孙洪伊两位政客之间撕逼大戏。
原标题:正儿八经说民国——政客撕逼徐树铮(1880——1925),江苏萧县人。
小时候也是以天才自居,和梁启超、蔡锷一样,十二岁便考取秀才。
少年得志,所以显得张狂了很多。
但是秀才之后,却一直考试不顺。
于是决定像袁世凯一样,投笔从戎。
他起初是想投奔袁世凯,但此时袁的位置太高了,他高攀不上,所以改投了段祺瑞,果然段对其赞赏有加,并资助其留日学习军事,进士官。
回国之后便一直成为了段的死党。
到民国初年段任陆军总长,小徐也跟着水涨船高,官拜中将。
这也因此在北洋系中,徐树铮也戏称为小徐,而另一个老徐就是徐世昌。
小徐其人做事精明强干,是一个一等一的幕僚长人才。
也因此深得段祺瑞的信赖。
等到段式内阁成立之后,小徐也被提为国务院秘书长。
此时的段也已经五十多了,在处理繁杂的公务时,难免有点应付不来。
所以,他干脆把这些例行公事全部交给了小徐处理,这一套管理模式,我们自古有之,在以前还有个专业名词叫做“待拆代行”。
这一下,小徐可谓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大名人。
年轻人有时候爬的太快未必是件好事情,小徐虽然背后靠着段祺瑞,但也仅仅是靠着段祺瑞,他缺乏自己根基。
这就导致很多人会不服气,认为这家伙就是一条寄生在大树上虫子罢了。
再加上小徐本人太过张扬,不知道收敛。
他即不像黎元洪那样能装逼装出个菩萨,也不像陈布雷那样高尚的当个夫子。
他只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年轻人,所以他要变的牛逼。
见谁都不放在眼里。
这也导致了他成为别人的嫉妒目标,众矢之的。
这也导致他最后被冯玉祥捕杀的原因。
而现在,他也正在为自己的张狂付出的代价,因为有个狠角色顶上了他,此人便是我们之前常常提起的孙洪伊。
孙洪伊(1870——1936),直隶人,和冯国璋是同乡。
在民国初年的政治圈里,同乡有着特殊的派系意义。
“杀人魔王”徐树铮布下死阵 张作霖装醉逃生
“杀人魔王”徐树铮布下死阵张作霖装醉逃生张作霖一生遭遇过多次暗杀,其中有3次鲜为人知。
历史记载,影影绰绰,模模糊糊,几乎被人遗忘。
其实,有“杀人魔王”之称的徐树铮,是这3次暗杀张作霖的主谋。
那么,徐树铮为什么要暗杀张作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实施的暗杀?暗杀又为什么没有得逞?几年后,徐树铮又是怎样被别人枪杀的?现在,我们就来解开这个沉埋已久、并逐渐被人遗忘了的历史谜案。
徐树铮何许人也?徐树铮在民国初年的政坛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1880年生,1925年死,活了45岁。
字又铮,江苏萧县人(今属安徽),绰号“小扇子”。
13岁中秀才。
22岁投段祺瑞,25岁时,段祺瑞将其送往日本留学,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两年后毕业回国,任段祺瑞第1军总参谋,34岁任北京政府陆军部次长,36岁任北京政府国务院秘书长。
他是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的一员干将,深得段祺瑞的器重。
其实,张作霖和徐树铮并不是一开始就相互仇视的。
他们之间的交往,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彼此利用的蜜月期;第2阶段,互相仇视的争斗期;第3阶段,3次暗杀的未遂期。
徐树铮来奉天献厚礼1918年年初,段祺瑞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大力主张武力统一中国。
致使内战连绵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直系第16混成旅旅长冯玉祥被迫率兵南征,于2月14日在湖北武穴(今广济),通电主和,要求南北罢兵休战。
这给主战派当头一棒,打乱了段祺瑞的战略部署。
段祺瑞手头无兵,感到束手无策。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求救于张作霖。
于是,段祺瑞特派干将徐树铮亲自出马,到奉天游说张作霖。
徐树铮知道,此行任务艰巨,劝诱老奸巨猾的张作霖出兵,并不容易。
为此,胆大妄为的徐树铮私自准备了两份丰厚的见面礼。
第一份礼是物质的,给武器;第二份礼是精神的,给官职。
1918年2月20日,徐树铮身着便装,只带少许便衣卫队,秘密到达奉天。
到车站低调迎接的是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
徐树铮与杨宇霆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徐是杨的学兄。
国民党陆军上将徐树铮简介
国民党陆军上将徐树铮简介徐树铮是国民党陆军上将,皖系军阀代表人物,人称“小徐”(因区别于徐世昌),号称“远威将军”。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徐树铮人物简介徐树铮是国民党陆军上将,皖系军阀代表人物,人称“小徐”(因区别于徐世昌),号称“远威将军”。
徐树铮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执掌政权;迫使外蒙古撤销自治,经营外蒙,后又创办正志中学。
徐树铮颇有才华,代表作有《建国铨真》《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等。
因徐树铮暗杀冯玉祥的舅父陆建章,故而冯对其怀恨在心,于1925年派人枪杀徐树铮。
徐树铮人物生平早年生涯1880年11月11日(光绪六年十月九日),徐树铮出生于清朝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今属安徽省)醴泉村。
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徐忠清(又名徐世道)和母亲岳氏已经生育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当时,徐忠清已有四十七岁,而岳氏也有四十五岁,徐树铮的出生对他们来说可谓老来得子,因此对徐树铮格外疼爱,正如徐树铮所回忆的那样:“树铮于昆弟序最幼,先考妣抚爱规教,倍切于兄姊”。
徐树铮出身于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祖父徐兰因躲避太平天国之乱而逃到了徐州城外的醴泉村定居。
他的父亲徐忠清原本是一个乡村塾师,1873年被选为拔贡生;母亲岳氏为徐忠清之继室,其家族自称岳飞后裔。
徐树铮的外祖父岳封叔是个看相先生,因看中徐忠清有富贵之相而将女儿嫁给他。
徐树铮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家庭环境中,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并且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誉为神童。
十三岁那年(1892年)考中秀才,四年后以岁试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补廪生,可谓少年得志。
投笔从戎1897年,徐树铮赴省城江宁(今南京)参加乡试,不幸落榜。
此时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逐渐觉醒,不少人走上投笔从戎的道路,徐树铮就是其中之一。
此次名落孙山后,他就放弃科举,认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
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
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于是徐树铮将他投笔从戎的志向诉说给父母听,父母借口他还年轻而不予同意。
北洋怪杰徐树铮之死
北洋怪杰徐树铮之死1918年6月14日,天津郊外军粮城的奉军司令部会客厅里,坐着两位军人。
年龄大的约50岁,他是北洋元老、陆军上将陆建章,年轻一点的40岁左右,他就是北洋大军阀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
陆建章此次回京处理公务,路过天津,昨天刚下火车,便接到徐树铮的电话,邀他第二天到奉军司令部面谈。
徐树铮在北洋军阀中是晚辈,不是小站练兵的旧人,因此对陆建章这个北洋元老很是“尊敬”,一口一个陆老,搞得陆建章有些莫名其妙。
他早听说段祺瑞有一干将徐树铮,人称小徐,以别于袁世凯的部属徐世昌。
徐树铮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又精于琴棋书画,故深得袁世凯、段祺瑞的欣赏。
只是徐树铮恃才傲物,袁世凯死后,除了段祺瑞谁也瞧不起,经常出言不逊,脾气有些古怪,所以被人称为北洋怪杰。
陆建章见徐树铮对自己这般客气,一会儿倒茶,一会儿递烟,客套了半天都不谈正事,便有些耐不住了。
“小徐,我在你这儿茶也喝了,烟也抽了,有什么国事共商呀?”陆建章用很幽默的语调说道。
徐树铮回答:“早闻先生英名,不胜仰慕,一直想与您叙一叙。
前天听说您进京办理公务,路过天津,便不揣冒昧,邀您小叙一下,顺便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陆建章很谦虚地说:“我老了,思想有些守旧了,这些事还得你与老段谈呀。
”“哪里哪里,陆老,您看外面天气多好,晴空万里,我们到花园散会儿步,吟诗唱词,消遣消遣。
”徐树铮说道。
“我可没有你那份才气,不过游完花园,你可得给我做首好诗。
咱们走吧。
”陆建章、徐树铮和两名卫士一前一后走在花园的小径上。
陆建章兴致很高,边说边走,忽然他感到徐树铮被自己拉下了一段距离,正要回头去喊小徐,只听“砰砰”两声枪响,便栽在了地上,立时毙命。
徐树铮为什么要杀掉陆建章呢?这还得从北洋军阀内部的关系讲起。
徐树铮,字又铮。
幼时便机敏过人,3岁识字,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
家住徐州。
他新婚不久便北上投军,准备在袁世凯训练的北洋新军中干一番事业。
由于他年少气盛,与接谈的哨官吵了起来,一气之下,扬长而去。
历史趣闻皖系军阀的衰亡 徐树铮多次失策引发最终崩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皖系军阀的衰亡徐树铮多次失策引发最终崩溃导语:树敌过多身败名裂造成皖系迅速衰败的原因主要是北洋派内部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生和激化,都与徐树铮有关。
直皖交恶的真正导火线是陆建树敌过多身败名裂造成皖系迅速衰败的原因主要是北洋派内部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生和激化,都与徐树铮有关。
直皖交恶的真正导火线是陆建章命案。
陆是直系元老之一,曾任陕西督军,也是现任将军。
1918年6月,督军团聚会天津,讨论战和问题。
为了扭转不利于主和派的局面,冯国璋暗中指示陆建章前来说服直系曹锟与长江三督领衔者李纯加强合作。
陆到天津不久,就被徐树铮骗至奉军驻津司令部擅自枪杀了。
这是徐树铮跋扈性格的集中反映,也是皖系激进派向直系挑战的公开信号。
徐企图以既成事实镇住主和派,不料适得其反,引起了直系乃至局外人的普遍不满。
徐树铮的个性和为人决定了他树敌太多的致命弱点,关于这个方面,在和张作霖的关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来,为了压倒直系,皖系对奉系一直采取拉拢政策,徐更是联络奉军的先锋,但奉军入关不久,徐张之间就产生了龃龉。
天津会议结束后,张作霖查出从段内阁复出起,徐树铮一共代领到奉军军费515万元,而奉军实收仅180余万元,其余部分都用在编练参战军和新国会选举上。
张一怒之下,撤销了徐奉军副司令的职务。
在一次宴会上,徐似醉非醉地对张说:“大哥汝现在既有地盘,又有兵力,汝不要逞强。
我现在兵力单薄,不能征服;我如实在不行,将来总有一天带日本兵打汝”,一时满座失色。
张冷静老练地答道:“老弟何至于此,我的兵不就是你的兵吗。
干杯!干杯!”尴尬的局面总算应付过去了,但徐张的积怨越来越深。
徐树铮在西北地区大肆扩大势力,生活常识分享。
廊坊血债-陆军上将徐树铮之死
廊坊血债-陆军上将徐树铮之死1915年12月29日午夜。
千里北国,万籁俱寂。
雪月相映,格外清丽。
一切有如梦中。
突然,京津之间的廊坊,响起了爆炸声和一片枪声,鼎鼎大名的陆军上将、威远将军、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前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西北筹边使兼边防军总司令,“段祺瑞的智囊、灵魂、左右股肱”徐树铮,应声倒在血泊之中……12月30日,上海《时报》率先登出“徐专使专车被炸”的消息,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12月31日,国内外各大报纷纷登出“徐树铮在廊坊被杀,陆承武为父报仇”的新闻。
北京《晨报》还刊登了“陆承武通电”的独家新闻,说陆承武“本月二十九日遇徐贼于廊坊,手加诛戮,以泄国人之公愤,报杀父之深仇”云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专车被炸”还是陆承武“手加诛戮”?倘若是后者,陆承武又是何以得遂其手的?行凶后为何没有被捕?其通电又是从何处发出?廊坊可是冯玉祥国民军张之江部驻扎的军事要地,暗杀一个赫赫有名的军界要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个疑团接着一个疑团,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倘若读者诸君欲明底细,还得从头说起才是。
投靠袁世凯,羽翼日渐丰徐树铮,字又铮,1880年11月11日生于江苏萧县。
其曾祖徐济川、祖父徐兰,皆终生务农且生活贫寒。
父亲徐世道,勤勉耕读,入选贡生,榜名忠清,字葵南,后来成为徐州城乡有名的教书先生。
徐树铮从小随父读书,3岁识字,7岁能诗,被人称为“神童”。
他13岁中秀才,17岁乡试一等第一名,补为禀生,前景一片光明。
可是次年到南京投考举人,却榜上无名。
徐树铮愤而回家,从此不图科举及第,而以经世致用为旨,刻意攻读兵法时政之书,孜孜为国家前途担忧。
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戊戌变法,希望百日破灭;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西逃。
这每一件事,都使他的报国之心倍感焦虑、异常烦恼。
他满怀痛楚地写道:“居恒窃念,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
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害地,为国大辱。
释而不图,虽白首牖下何益?”父母觉得他还年幼,不许他离家当兵,而希望他一心向学,早日中举,将来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位教书先生就可以了。
北洋内讧,徐树铮为何枪...陆建章?他们到底有何恩怨?
北洋内讧,徐树铮为何枪...陆建章?他们到底有何恩怨?1918年6月天津中州会馆内,皖系将军徐树铮,热情的欢迎北洋军阀元老陆建章的到来,并邀其到后花园密谈私聊。
毫无戒备的陆建章信步跟随其后,却突然感觉身后动静不对,可再想回头逃跑为时已晚,一枚 ... 射入陆建章胸膛。
也许有人质疑,陆建章作为已下野军阀,那徐树铮为何要 ... 死陆建章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恩怨呢?一,两雄角逐渐生怨恨嫌隙。
陆建章在北洋军阀中可算老资格,他与冯国璋、段祺瑞皆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
其实早在袁世凯天津小站练新兵时,陆建章就跟随左右。
等得袁世凯窃位民国大总统之时,陆建章更是倾力表现出对袁的愚忠,不但负责贴身护卫其安全,甚至四处搞暗 ... 成为残酷镇压反袁势力的打手。
再看徐树铮在袁氏阵营中的资历,比起陆建章只能算子侄辈,但其智商极高堪称文武全才,是鞍前马后跟随段祺瑞的心腹谋士。
说起段徐两人亲密关系,还要从徐树铮少时科举未中想弃文从武说起。
当时徐树铮想投靠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未果,却机缘巧合先遇贵人段祺瑞,并得其赏识被资助赴日本留学镀金。
因而士为知己者死,报段祺瑞知遇之恩就成了徐树铮一生的执念,人们经常戏称其是段祺瑞的小扇子。
古来才高八斗之人多有狂放不羁个性,徐树铮亦行事乖张,常常自作主张略显嚣张跋扈之态。
我们试想徐树铮与陆建章,一个是狂妄才子,一个是 ... 人不眨眼的魔头,两个本性不同却都恃才傲物之人,谁也不肯服低犹如两虎相斗水火不容。
尤其是徐树铮多次谋求升职而不得,甚至段祺瑞为其谋职拼死胁迫袁世凯亦不能遂愿。
徐树铮眼见天天围着袁世凯献媚的陆建章平步青云,愤而揣测定是陆建章在袁世凯耳边吹风,才害自己仕途不遂,心中对陆建章渐生怨恨嫌隙之意。
随着袁世凯妄想称帝之心日盛,袁氏阵营裂痕渐生。
当时陆建章已被袁世凯外放陕西都督,他不但在陕西为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而且积极胁迫省内名流联名上劝进书,更因劝进之功在袁世凯称帝后被封为一等伯爵。
徐树铮 盖棺难定的北洋怪杰
段祺瑞 手 中的小 扇子
诸 多军 阀 中 ,北 洋三 杰 之 一 的 段 祺 瑞 既 是 皖 系 首 领 ,也 是 袁 世 凯 及 其 继任 者 黎 元 洪 时代 的 大 权在 握者 。
徐 树 铮 被 称 为 段 祺 瑞 的 小 扇 子 ,甚 至 被 认 为 是 段 祺 瑞 的 灵 魂 , 段 祺 划 。 段 对 他 的信 任 和 他 对
有 一 种 广 为 流 传 的 说 法 是 .张 勋 儿 戏 般 的 复辟 , 实 乃 徐 树 铮 所 策 划 。 徐 树 铮 此 前 到 徐 州 会 晤 张 勋 , 向 张 表 示 .芝 老 (段 祺 瑞 )只 求 达 到 驱 黎 目的 ,一
切 手 段 在 所 不 计 。 言 下 之 意 即使 张 勋 复 辟 ,段 祺 瑞 并 无 反 对 意 见 。 但 等 到 张 勋 复 辟 时 ,同 样 是 在 徐 树 铮 的策 划 下 ,段 祺瑞 于 马 厂 誓 师 ,高调 通 电 讨 伐张 勋 。
黎 元 洪 贵 为 民 国 大 总 统 ,竟 被 国 务 院秘 书 长 当 面 顶 撞 。气 得 脸 色 发 青 ,却 只敢 对 手 下 人 发 一 通牢 骚 : “我 本 来不 要做 这 总统 的 ,而 他 们 竟 公 然 目无 总统 ”
民 国 要 人 中 ,黎 元 洪 因 脾 气 好 而 人 称 黎 菩 萨 , 但 面 对 段 和 徐 的 强 势 。泥 菩 萨 后 来 也 忍 无 可 忍 。并 因 利 益 互 搏 而 演 变 成 史 上 有 名 的 府 院 之 争 ,而 府 院 之 争 的 直 接结 果便 是 张 勋 复 辟 。
徐树铮
嗣 霈 的北洋怪 杰 作平 孟德
军阀陆建章在陕西当督军两年 离开时装运财物的大车竟有500多辆
军阀陆建章在陕西当督军两年离开时装运财物的大车竟有500多辆民国初期的1920年七月,段祺瑞心腹干将徐树铮,为不甘皖系军阀的落败,曾三次谋杀大帅张作霖未成,使其遗憾不已。
但在此之前两年的七月,他为维护段祺瑞集团的利益曾成功刺杀了北洋元老、陆军上将陆建章,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这位陆建章生前曾因肆意杀人享有“陆屠伯”称号。
徐树铮竟敢杀了陆建章,也由此获了个“杀人魔王”之称。
当时舆论评价说:心狠手辣者,莫过徐树铮。
陆建章被公然枪杀于奉军司令部后花园,是民初北洋混战时期颇为传奇的插曲。
与此相呼应的是,七年后,在冯玉祥策划下,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又在河北廊坊火车站毙死徐树铮,报了父仇,以一段循环往复的相杀史实记入历史。
(陆建章)本篇今天要说的不是这起暗杀事件始末,而是说一说被杀的陆建章其人其事。
陆建章是安徽蒙城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建陆军,历任右翼第三营后队中哨官、督队稽查先锋官、左翼步一营帮带。
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北洋军第四镇第七协统领。
后调任山东曹州镇总兵、广东高州镇总兵、广东北海镇总兵、广东高州镇第七协统领。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他出任袁世凯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官、右路备补军统领,后改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
在任期间曾抓捕无辜小商贩及流民数百人,以流匪罪,将他们斩杀于北京西单及四牌楼。
他还参与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进步人士,“陆屠伯”之称由此而来。
袁世凯死后,陆建章一度又投靠“辫子军”首领张勋。
1917年冯国璋代理大总统,他被委任将军府炳威将军、高等军事顾问等职,成为直系军阀的要员。
在陆建章57载的人生履历上,写下的不光是荣耀,更多的是阴暗丑陋和残酷。
史料记载,1914年夏天,陆建章所部被编为北洋陆军第七师,他出任师长兼西路“剿匪”督办。
袁世凯命他率部由潼关入陕镇压白朗农民起义军,次年升任威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
从此,成为坐镇陕西的北洋军阀头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怪杰徐树铮之死1918年6月14日,天津郊外军粮城的奉军司令部会客厅里,坐着两位军人。
年龄大的约50岁,他是北洋元老、陆军上将陆建章,年轻一点的40岁左右,他就是北洋大军阀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
陆建章此次回京处理公务,路过天津,昨天刚下火车,便接到徐树铮的电话,邀他第二天到奉军司令部面谈。
徐树铮在北洋军阀中是晚辈,不是小站练兵的旧人,因此对陆建章这个北洋元老很是“尊敬”,一口一个陆老,搞得陆建章有些莫名其妙。
他早听说段祺瑞有一干将徐树铮,人称小徐,以别于袁世凯的部属徐世昌。
徐树铮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又精于琴棋书画,故深得袁世凯、段祺瑞的欣赏。
只是徐树铮恃才傲物,袁世凯死后,除了段祺瑞谁也瞧不起,经常出言不逊,脾气有些古怪,所以被人称为北洋怪杰。
陆建章见徐树铮对自己这般客气,一会儿倒茶,一会儿递烟,客套了半天都不谈正事,便有些耐不住了。
“小徐,我在你这儿茶也喝了,烟也抽了,有什么国事共商呀?”陆建章用很幽默的语调说道。
徐树铮回答:“早闻先生英名,不胜仰慕,一直想与您叙一叙。
前天听说您进京办理公务,路过天津,便不揣冒昧,邀您小叙一下,顺便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陆建章很谦虚地说:“我老了,思想有些守旧了,这些事还得你与老段谈呀。
”“哪里哪里,陆老,您看外面天气多好,晴空万里,我们到花园散会儿步,吟诗唱词,消遣消遣。
”徐树铮说道。
“我可没有你那份才气,不过游完花园,你可得给我做首好诗。
咱们走吧。
”陆建章、徐树铮和两名卫士一前一后走在花园的小径上。
陆建章兴致很高,边说边走,忽然他感到徐树铮被自己拉下了一段距离,正要回头去喊小徐,只听“砰砰”两声枪响,便栽在了地上,立时毙命。
徐树铮为什么要杀掉陆建章呢?这还得从北洋军阀内部的关系讲起。
徐树铮,字又铮。
幼时便机敏过人,3岁识字,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
家住徐州。
他新婚不久便北上投军,准备在袁世凯训练的北洋新军中干一番事业。
由于他年少气盛,与接谈的哨官吵了起来,一气之下,扬长而去。
徐树铮由于离家时间很长,所带盘缠不多,为维持生活,便在街上卖字为生。
后来与段祺瑞相识,段祺瑞很欣赏他的才华,让他做自己的文书,为段经办公文。
1906年,段祺瑞又保送徐树铮进了日本士官学校。
毕业后,留在日本军队中服役。
1909年,徐树铮归国,自谓学得“万人敌”术,文韬武略当大展宏图。
适逢袁世凯被清廷开缺,隐居洹上,北洋团体因受排挤而不景气,他只得归入担任江北提督的段祺瑞幕下,虽极受信赖,然无一显身手的用武之地,只得捺住心中的焦躁,耐心地等待时机。
袁世凯死后,徐树铮成为北洋派安福系政治集团的中心人物之一。
1916年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为了压倒其他派系力量,便让徐树铮以陆军次长和参陆办负责人的身份,执掌了军令和军政的大权。
徐树铮为段运筹决策,有“小扇子军师”之称。
段内阁的一切重大措施,往往被他所左右。
他在段的信任下,独断专行,目空一切,连当时的民国总统黎元洪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徐树铮带了一件任命福建省三名厅长的文件来总统府盖印。
黎元洪见这三人姓名都很陌生,便仰起脸来问:“又铮,这三人是何出身?”站在他身边的徐树铮顿时满脸不耐烦地说:“总统不必多问,只管在最后一页盖印就是。
”黎元洪一听,大怒道:“你怎敢如此说话?”“总统不必这样。
我那边事情多得很,请快点盖印!”徐树铮毫不示弱。
总统府秘书长张国淦见此情景,连忙两面劝解,劝黎元洪盖了印,打发徐树铮出门。
黎元洪气得手都发抖了,对张国淦说:“他眼中哪有我这个总统,只当作盖印机器一般!”但段祺瑞却袒护徐树铮,他在给黎元洪的呈文中写道:“徐树铮率直自重,不说妄言废话,其面见总统时,凡声明为段祺瑞所说的话,概由我本人负责。
”徐树铮自以为有段祺瑞做靠山,胆子越来越大,树敌也越来越多。
国会中许多人弹劾他侵职越权,最后各方联合起来,要他下台。
1916年11月12日,段祺瑞找到徐树铮,交给他一张支票和命令,说:“又铮,事到如今,只能委屈你了。
你到德国去一趟,以考察陆军为名,就近了解一下欧战形势。
到时候,我自会召你回来的。
”1917年2月,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决定对德国断交。
总统黎元洪坚决反对。
5月,徐树铮回国,他与段祺瑞共同策划,让张勋进京。
张勋入京后,解散国会,宣布清朝复辟。
徐树铮见张勋把复辟的丑剧搬上了舞台,大为高兴,便和段祺瑞在天津南马厂组建讨逆军总司令部,兴兵讨伐张勋,他俩以“再造共和”自居,打进了北京。
黎元洪通电全国,认为自己召张勋入京,酿成巨祸,愧对国人,决心下野。
于是冯国璋自南京北上,代理民国大总统。
段祺瑞复任总理后,不再恢复被解散的国会和《临时约法》。
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护法军政府。
段祺瑞和徐树铮决定实行“武力统一”,与护法军政府属下的西南军阀暗通声气。
段祺瑞一意孤行,派皖系军队南下,分别进攻湖南、四川,结果大败而归,段祺瑞政策失败,只得下野。
1917年11月30日,王士珍组阁登台。
同时被免职的还有陆军次长徐树铮,他对冯国璋恨之入骨,此时一面密电各省督军表态支持段祺瑞,指桑骂槐地攻击冯国璋;一面邀请以皖系为主的各省主战派督军到天津孙家花园开会,鼓动大家向总统和王士珍施加压力,要求对西南开仗;并进一步赶王士珍下台,准备举行总统选举以赶走冯国璋。
冯国璋被徐树铮掀起的风浪打得头昏脑胀,只得同意派曹锟为第一路军司令,沿京汉线南下,以张怀芝为第二路军司令,沿津浦线南下。
又派段祺瑞为参战督办,协调有关参战事宜的军事、政治、外交、经济诸问题,权力几乎与国务院平行。
但冯国璋控制的直系始终对战争不力。
第二路军的冯玉祥旅开到浦口便停止不前,后被调往湖北,不料冯玉祥又发通电,公开主张南北和谈。
这下把段祺瑞气得鼻子直歪,段祺瑞对此大发脾气:“焕章(冯玉祥的字)这小子真不够意思,我待他一直不错,关键时刻却来反对我,一定是受人指使。
等战乱平息后,我决饶不了他。
”冯玉祥虽出身于北洋系统,并且在段祺瑞的第六镇里当过下级军官,深得段的赏识,与段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但因冯生性耿直,不随流俗,在政治上又有他自己的见解,不肯俯仰随人,而在治军方面,又有他独特的训练方法,是北洋军阀中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因此遭到一些人的妒嫉。
冯玉祥与陆建章有密切关系,冯在第六镇时,陆任协统,对冯多加奖赏和提拔。
陆建章很欣赏冯的为人和才气,便让自己的外甥女与冯婚配为妻。
冯玉祥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逮捕,由于陆的掩护才幸免于难。
陆建章任陕西督军时,冯也率部入陕,并被陆由团长提拔为旅长,从此有了自己的军队。
由于陆建章在政治立场上倾向直系,因此遭到徐树铮的嫉恨。
1916年冯玉祥在四川响应云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徐树铮认为他以北洋军人而附和南方,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对冯玉祥也恨之入骨。
当段祺瑞听徐树铮杀了陆建章之后,大惊失色,说:“又铮这次祸闯大了,只怕直系不肯善罢甘休!”但徐树铮毫无惧色,从天津打电话通知院秘书长方枢起草命令,宣称陆建章勾结土匪,煽动谋反,已被拿获枪决。
从此,冯玉祥对徐树铮更是不共戴天,发誓要替自己的恩人陆建章报仇雪恨。
1924年10月,江浙战争结束后,徐树铮因在上海不能立足,乃出国作政治活动。
不久,段祺瑞就任临时执政,以考察政治专使的名义,叫徐树铮以段本人专使的身份在各国进行外交活动。
徐树铮在国外活动期间,从法国订购了一批军械,拟归国后以此为饵,联络孙传芳,打击冯玉祥,以巩固段祺瑞的政权。
1925年12月初,徐树铮刚一跨进国门,回到上海,就发表了恢复旧国会和拥段为总统的政治主张。
他竭力鼓吹奉、直、皖三系联合起来,使北洋派趋于大团结,拥段为唯一领袖。
接着徐树铮去杭州与孙传芳取得联系后,即北上至天津。
而此时,冯玉祥与段祺瑞的矛盾已经激化了,冯命令北京警备总司令兼警察总监鹿钟麟逮捕了安福系的姚震、曾毓隽等人,段的其他亲信闻之纷纷逃往天津租界。
段祺瑞听说徐树铮准备进京见他,急得直拍大腿:“这怎么能行!冯玉祥部队正控制着北京,小徐杀了冯的舅舅,冯哪会饶他,这不是自投罗网吗?”他急忙派人阻止徐树铮进京。
徐树铮哪里肯听,他犯了同陆建章一样的错误,自以为是北洋的旧人、段执政的专使,冯玉祥不敢把他怎样。
他一进京便到了段祺瑞的家。
段祺瑞见了他,又是高兴,又是担心,责怪地说:“现在北京局势不宁,你来此危险甚大呀!”“不怕,谅冯玉祥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执政专使采取什么不利措施。
”徐树铮十分自负地说,他看了一眼惊疑不定的段祺瑞,又诚恳地说:“我这次出访,收获极大,即使再有危险,也得进京向执政做一次汇报,或于今后大政方针有所裨益。
”徐树铮接着将各国元首赠与中国国家元首的礼物一一搬出,陈列于客厅之中,并长篇大论地向段做了国际形势报告。
段祺瑞耐着性子听完,语气十分沉重地说:“又铮,你这趟考察收获确实不小,不过你还是尽快离京为好,等形势稳定时,我会召你的。
”徐树铮一听,倔脾气上来了,用激越的声音说道:“我才不怕冯玉祥这家伙呢!我这次出使之时,虽有执政电令,已在国内造成声势,若归国后仍平淡无奇,列强会认为执政私人专使影响不大,必有损于国家和执政的威望,有损于将来外交事务。
”段祺瑞见说服不了他,便问:“依你之见……”“明天,在执政府举行专使觐见执政的典礼,通过新闻媒介使全国和列强都知道这件事,以示郑重。
”徐树铮说出了已计划好的打算。
第二天,徐树铮身着大礼服,佩戴着本国和各国颁赠的勋章、授带,入铁狮子胡同执政府礼堂,觐见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
当天北京各报都以头版新闻报道了徐树铮在京的活动,使徐尽得风流。
正当徐树铮在执政府行觐见大礼时,首都警备司令部司令鹿钟麟接到首都警察厅打来的电话,报告说在西直门车站发现几十名可疑人物,刚从张家口开到的火车上下来。
他们身穿便衣,腰间可察觉藏有武器。
鹿钟麟当即在电话中指示,将这批人扣留,押送警备司令部。
这一批人押到后,令鹿钟麟吃了一惊,原来是自己的老长官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当下连忙邀入室内就座。
陆承武向鹿钟麟说明,他听说徐树铮进京,便赶往张家口向冯玉祥哭泣求助,要报杀父之仇。
冯玉祥便拨给他20名手枪队士兵,化装随他来京,寻找机会刺杀徐树铮。
由于徐树铮入京后,段祺瑞怕他遭意外,派数名警卫保护,戒备很严,陆承武无从下手。
他这时向鹿钟麟请求,在徐树铮拜访鹿钟麟时,让他在门口狙击。
鹿钟麟一听连连摇头,说:“我这警备司令就是维持京师治安的,在我门口刺杀执政专使,且不说显得我无能,便是这嫌疑也洗刷不清,弄不好会把冯老先生也牵扯进去,那事情就难办了。
”12月29日,徐树铮在北京事毕。
段祺瑞听到风声,说陆承武要刺杀徐树铮,便在当晚派专车送他回天津。
鹿钟麟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陆承武。
陆承武带人赶赴车站,见徐树铮的警卫很多,没敢动手便回来了。
气得鹿钟麟对部下说:“陆承武这小子带这么多人,连这么点事也办不到,真是癫狗扶不上墙。
”随即打电话告诉在张家口等候消息的冯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