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从棉花品质、技术推广、棉田基础设施、病虫害、养分变化及早衰等方面分析了棉花的生产现状,并从棉花育种、栽培、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棉花生产的对策。这里主要以洞庭湖棉区作为实例来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棉花的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棉花;生产;洞庭湖;问题;对策。

洞庭湖棉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南东北部,海拔34 m,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6.5%,主要包括常德、益阳、岳阳的14个县和15个国营农场。该棉区处于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地貌简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通透性能好,土壤养分含量高,是棉花优质高产种植的最佳生态区域。常年棉花播种面积10万 hm2左右,籽棉单产在4500 kg/hm2左右,占湖南省棉花总产量的91.7%,是湖南的主要产棉区。目前,由于气候、土壤营养的变化及管理措施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导致了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面临着许多问题。

1.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种子品种多、乱、杂

市场开放后,由于品种审定门槛偏低,种子推广程序简化,未走选育、区试、审定、推广的路子,加上棉花供种渠道多样化,导致一些棉种经销商乱引、乱卖,致使生产上推广品种出现小而全的局面。据统计,湖南省2006年种植的棉花品种就多达120个,但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很少,导致主推品种不突出和良种配套栽培难以实现两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的提高。

1.2棉花技术推广及棉田基础设施落后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确保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现今农村干部减少,乡镇农技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相当一部分成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生自灭的单位,县级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外流严重,使农技推广工作难以落实。洞庭湖棉区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数都是20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现已年久失修并老化。近几年水改旱的新棉地,相当部分是低洼田,而洞庭湖区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涝灾、渍灾,若遇上连续降雨,棉田很容易被水淹没,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

1.3病虫害呈现出新变化

近年来,洞庭湖棉区棉花病虫害危害呈现新的变化。一方面,主要表现为枯萎病回升,黄萎病呈加重发展态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棉花长期种植和连作,使土壤中的病菌越来越多;二是各育种单位降低了对抗病性的选择压力与力度,将育种目标主要锁定在高产、优质、抗虫等目标上,致使枯萎病抗性有所下降,从高抗降到抗病;三是品种流通加剧疫区扩大,枯、黄萎病病菌进入,造成枯、黄萎病的发展蔓延;四是营养失衡导致棉株生理失调。由于施肥不合理,低温或棉株受渍,影响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导致棉株缺素性生理失调,营养失衡,出现生理性病害,同时植株易被病菌侵染,因而易发生早枯。另一方面,非目标害虫防治难度加大,成本增加。随着杂交抗虫棉的推广,加上棉农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危害认识的加深,棉铃虫等目标害虫的防治到位率非常高,而棉蚜、红蜘蛛、斜纹夜蛾、盲蝽等害虫危害突显,已上升为主要害虫且危害逐年加重,棉田农药用量增加,防治成本不断加大。

1.4洞庭湖棉区养分发生变化

洞庭湖棉区成土母质单一,主要是河湖冲击物沉积而形成的紫潮土和紫潮沙泥土。地力养分分布区域集中,地力等级差别不大。湖区土层深厚肥沃,属中性偏碱性土壤。氮素含量较高,碱解氮平均为144.85 mg/kg,与长江流域棉区相比,较为丰富;磷、钾含量较低,速效磷为24.58 mg/kg,为轻度缺乏,缺磷面积为90%;速效钾为94.04 mg/kg,为中度缺乏,缺钾面积为95%。此外,有效硼、有效锌含量分别为0.38、o.51 mg/kg,二者都在临界值以下。长期以来,为了提高单产,棉农盲目地加大化学肥.料施用,减少了有机肥施用,导致棉地施肥比例严重失调,地力进一步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滑,进而阻碍了洞庭湖棉区棉花的可持续发展。其引起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人多地少,采取掠夺式生产经营、重用轻养,引起土壤养分不平衡,棉地地力减退;二是仅注重氮肥的施用,而忽视磷、钾肥的施用,更谈不上微量元素的搭配,进而导致棉地施肥比例严重失调,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化肥增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下降;三是土壤污染严重,一方面是工业和城市“三废”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农药和化肥污染,表现为棉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1.5洞庭湖棉区棉花早衰

棉花早衰是指在气候条件仍对纤维发育和棉铃充实有效的生育期内,棉株

过早停止生育活动。早衰棉田常从8月下旬开始发生,9月中旬扩散蔓延,9月下旬干枯落叶,严重田块的棉株叶片在10月上旬基本落光,较正常棉株早落叶20—30 d。洞庭湖棉区早衰面积占20%一30%,失去了部分早秋桃,后期铃重降低,平均减产12.5%,此外,纤维品质也受到影响。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壤水分。花铃期是棉花肥水临界期,棉株生长旺盛,需水量大,且气温高、光照强、蒸发量大,若遇干早,易造成棉田缺水而引起后期早衰,尤其是对水分敏感的中早熟棉花品种。此外,伏旱后突降大雨,也会造成棉株生理机能失调,棉叶萎蔫脱落引起早衰。二是施肥不当。前期施肥不多,中后期追肥不足,而棉株坐铃较多,容易脱肥早衰;长期连作的棉田易早衰;土杂肥少,只施氮、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的棉田,易早衰。三是病虫害。红蜘蛛大发生、棉花叶枯病、黄萎病发生时,造成棉叶脱落,容易早衰。四是中期徒长。中期旺长的棉花,消耗养分过多,若后期管理不善,盛花结桃期因得不到充足的肥、水而出现早衰。五是可能与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关。王刚卫等在盆栽条件下应用轴Rb+标记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常规棉中棉所12、中棉所35和转基因抗虫棉新棉99B、中棉所41的钾运转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缺钾促进了棉花下部主茎叶和果枝叶中的钾向上部和中部转移,有利于提高钾在植株体内的再利用;而抗虫棉新棉99B和中棉所41下部主茎叶和果枝叶中钾的转运能力较差,可能是它们在生长后期易早衰的原因之一。

2.洞庭湖棉区发展棉花生产的对策

2.1建立健全的科技服务推广体系

为棉种产业化经营注入活力要规范棉种经营方式,形成长期固定的联销渠道和网点。一是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推广网络,重点建立科技管理、服务、示范、推广、培训、信息六大体系,抓好棉农的技术培训,提供棉花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二是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及时掌握和了解棉种发展动态及市场营销情况,为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决策提供保证。三是龙头企业要负责对代理商的培训,宣传现代化经营理念,努力提高代理商的技术服务、技术传播、市场开拓功能,形成公司带销售商、销售商连农户的双向辐射网络,从而总体提高、总体发展,共同应对市场的激烈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