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详细设计
基于RFID的景区游客量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204《商场现代化》2007年8月(中旬刊)总第512期国汽车厂商和金融公司能够学习到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先进的管理、成熟的风险控制机制与充足的人才资源,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信贷产业的发展。
2.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尽快建立个人资信评估机构和登记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促进个人汽车金融业务发展的前提保证。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征信有两种模式:一是欧洲模式,即由央行与政府携手深度介入,征信机构多以银行同业工会、协会或政府部门的背景出现,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政府政策目标,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局限于同业征信范围内;二是美国模式,即征信体系的运作充分体现高度市场化的原则。
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于2006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通。
但目前这一数据库数据所提供的信用报告信息仅有简单的借款人还款纪录, 而且借款人基本信息数据失真现象严重, 无法为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提供充足与有效的个人信息。
鉴于目前的情况,应先由政府推动,建立欧洲模式个人信用体系,再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建立和完善美国模式的个人信用体系。
3.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逐步消除政策瓶颈为了避免车贷险市场再度出现恶性竞争, 推动车贷险市场健康与协调发展, 保监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车贷险市场的事后监管, 对违规经营、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险公司和直接责任人员加大处罚力度, 为车贷险业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要改革政策,扩大汽车消费信贷利率浮动范围,延长还款期限,以增强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4.逐步实现消费信贷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消费信贷一般流动性较长,容易造成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差和短缺等问题。
实行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风险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在我国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域、利率和期限等方式形成证券组合,出售给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信托公司(SPV),由其将购买的贷款组合经担保和信用增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通过SPV对证券组合采取担保、保险和评级等信用手段,既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也降低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
RFID课程设计模板
《R F I D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题目基于RFID的XXXXX的设计学生姓名学号院名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物联网工程专业2013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 年月日目录摘要...................................................................... I Abstract.................................................................. I 1 绪论.. (1)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现状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相关技术介绍 (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2.1 概述 (1)2.2 功能需求 (2)2.2.1 用户管理模块 (2)2.2.2 党员信息管理模块 (2)2.2.3报表设计模块 (2)2.2.4信息发布模块 (2)2.2.5数据管理模块 (2)2.3 性能需求 (3)2.4 安全需求 (3)2.5 维护需求分析 (3)3 系统总体设计 (3)3.1 系统架构设计 (3)3.1.1 系统架构概述 (4)3.1.2系统静态架构设计 (4)3.1.3 系统动态架构设计 (6)3.2系统数据库设计 (7)3.2.1 数据库设计概述 (7)3.2.2 概念数据库设计 (8)3.2.3 物理数据设计 (8)3.2.4 数据库表的设计 (9)3.2.5 数据库安全设计 (11)3.2.6 数据库完整性设计 (11)3.2.7 数据库性能设计 (11)3.2.8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 (12)4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12)4.1表示层详细设计 (12)4.1.1登陆界面的详细设计 (12)4.1.2用户操作主界面的详细设计 (12)4.2服务层详细设计 (13)4.3系统开发环境 (13)4.4系统功能实现 (13)4.4.1党员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13)4.4.2用户管理功能实现 (15)4.4.3支部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15)4.4.4通知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15)4.4.5文件管理功能实现 (15)4.5服务器系统运行环境 (15)5系统测试 (16)6 总结与展望 (16)6.1 总结 (16)6.2 展望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保证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二维码与RFID的物流追踪系统设计
基于二维码与RFID的物流追踪系统设计物流追踪系统在现代物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及运输状态,帮助物流公司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基于二维码和RFID技术,详细介绍一个基于这两种技术的物流追踪系统的设计。
一、二维码技术在物流追踪系统中的应用二维码技术是一种将数据编码成二维模式的技术。
它具有信息载体多样化、容量大、扫描速度快等优点,逐渐成为物流追踪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在物流追踪系统中,二维码可以应用于货物标签、包装盒或物流车辆上。
每个货物或车辆都可以分配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方便识别和追踪。
运输过程中,货物的二维码可以通过扫描设备进行识别,并记录相关的运输信息,如起始地、目的地、运输中的时间等。
这些信息可以实时上传到系统数据库,供后续查询和分析使用。
二、 RFID技术在物流追踪系统中的应用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数据的技术。
它可以实现对物品的无线识别和追踪,对于物流追踪系统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设计基于二维码与RFID的物流追踪系统时,可以将RFID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结合使用。
通过将RFID标签放置在货物或物流车辆上,可以实时读取货物或车辆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并与二维码信息进行关联。
这样可以实现更加准确和高效的物流追踪。
三、基于二维码与RFID的物流追踪系统的设计基于二维码与RFID的物流追踪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两个部分。
硬件设备方面,系统需要包括二维码扫描设备、RFID读写器、RFID标签等。
扫描设备用于识别二维码信息,读写器用于读取RFID标签中的数据。
RFID标签可以贴在货物或物流车辆上,每个标签都有唯一的识别码。
软件平台方面,系统将二维码与RFID技术相结合,实现物流信息的追踪和管理。
当货物或车辆经过二维码扫描设备或RFID读写器时,系统会自动记录相关的运输信息,并实时上传到数据库。
用户可以通过物流追踪系统的界面进行查询,了解货物或车辆的位置、状态及运输轨迹等信息。
RFID读写器设计
接收电路。其电路分别如下图所示:
天线网络的设计
RFID读写器采用PCB环形天线,其电感量由如上公式进行估算:式中长 度单位为cm,电感值单位为nH。l1为一圈导线的长度,取值20 cm;D1为导线 的直径,取值0.1 cm;K为天线形状常数,本读写器是矩形天线,取值 K=1.47;N为导线的圈数,取值2。代入公式,计算得L1=1857 nH。对照芯 片厂家提供的表格进行计算,得到与天线并联的电容容值为132.3 pF,与天 线串联的电容容值为17.5pF。在实际电路设计中,与天线并联的电容采 100 pF与22 pF电容并联得到,与天线串联的电容采用18 pF。接收电路使用了 MFRC500内部产牛的VMID引脚作为输入电压。在VMID和地线之间连接了一 个0.1μF电容,起到了减少干扰的作用。天线及其匹配电路原理图如图。
SetupDiGetClassDevs SetupDiEnumDeviceInterfaces SetupDiGetDeviceInterfaceDetail CreateFile HidD_GetAttributes
结果:是小李,寻人成功;不是小李,找 下一个人;所有人都找遍了,寻人失败
(3)指定HID设备查找
(3)指定HID设备查找
关键代码分析 //枚举所有HID类设备,逐一查找指定设备 SP_INTERFACE_DEVICE_DATA ifData;
ifData.cbSize=sizeof(ifData);
for (int i=0;SetupDiEnumDeviceInterfaces(info,
关键代码分析 //获取HID类的GUID GUID Guid; HidD_GetHidGuid(&Guid); //获取指向所有HID类设备信息的指针 HDEVINFO info=SetupDiGetClassDevs(&Guid, NULL,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RFID技术作为智能仓库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仓库管理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设计。
二、RFID技术简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就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自动识别物体的标签信息。
RFID系统主要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工控机等硬件组件,可以用于室内定位、自动数据采集、入库和出库管理等。
三、智能仓库管理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包括仓库管理中心、RFID读写器节点、标签和工控机等多个组成部分。
其中,工控机作为中心控制节点,负责统一管理整个系统的数据,RFID读写器节点和标签负责物品标记和采集工作。
2. 数据采集和存储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自动标记和数据采集,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
对于不同类型的物品,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标签进行标记,通过标签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入库、出库和定位等操作。
3. 系统操作流程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物品标记、入库、出库和定位等四个环节。
物品标记时,通过RFID读写器将标签信息写入物品上,将标签与物品建立对应关系。
入库时,通过RFID读写器将标签信息读取,并将物品信息写入数据库。
出库时,通过RFID读写器对标签进行扫描,更新出库信息。
定位时,通过RFID读写器随时对标签进行扫描,获取物品的位置信息。
四、应用前景和展望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库、物料库房等领域,可以降低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并将深入推广到更多的生产制造领域。
五、结论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物品的快速标记、自动采集、智能仓储、自动出入库和高效定位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物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RFID技术(共47张PPT)
案例:沃尔玛
❖ 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 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 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RFID有助于 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 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 ,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 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 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 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 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 货水平降低25%。
③ 监视器,在出口形成一定区域的监视空间。
四、RFID的种类
2.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采 集RFID标签上的数据。
❖这种系统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式 RFID系统的应用环境。
❖手持式阅读器(数据输入终端)可以在读取数据的同时,通 过无线电波数据传输方式实时地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 据,也可以暂时将数据存储在阅读器中,成批地向主计 算机系统传输数据。
射频识别(RFID)的应用实例
❖ 2006年,德国举行了世界杯足球赛,其所有入场 门票皆采用RFID技术的带芯片纸质门票,以遏止 黄牛票的买卖行为以及伪造门票,使得真正持有 票的人才可以入场。
❖ RFID 门票除了付款、进入比赛会场外,还可用于 如停车、寄放物品、搭乘大众运输系统、购买饮 料及各种其它商品等额外的加值服务。
2.射频标签
(2)射频标签的分类
按标签中存储器数据存储能力的不同,可分为:
标识标签与便携式数据文件。
❖标识标签中存储的只是标识号码,用于对特定的标识项 目,如人、物、地点进行标识,关于被标识项目的详细 的特定信息,只能在与系统相连接的数据库中进行查找 。
RFID电子标签天线设计指南之详细讲解
RFID电子标签天线设计指南之详细讲解1 引言射频识别是一种使用射频技术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传输速率快、防冲撞、大批量读取、运动过程读取等优势,因此,RFID 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与控制、防伪与安全控制、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各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频段包括低频、高频、超高频及微波段,其中以高频和超高频的应用最为广泛。
2 RFID技术原理RFID系统主要由读写器(target)、应答器(RFID标签)和后台计算机组成,其中,读写器实现对标签的数据读写和存储,由控制单元、高频通信模块和天线组成,标签主要由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及外接天线组成,其中电路芯片通常包含射频前端、逻辑控制、存储器等电路。
标签按照供电原理可分为有源(acTIve)标签、半有源(semiacTIve)标签和无源(passive)标签,无源标签因为成本低、体积小而备受青睐。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读写器发射射频场后,将天线获得的感应电流经升压电路后作为芯片的电源,同时将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变为数字信号送入逻辑控制电路进行处理,需要回复的信息则从标签存储器发出,经逻辑控制电路送回射频前端电路,最后通过天线发回读写器。
3 RFID系统中的天线从RFID技术原理上看,RFID标签性能的关键在于RFID标签天线的特点和性能。
在标签与读写器数据通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是天线,一方面,标签的芯片启动电路开始工作,需要通过天线在读写器产生的电磁场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另一方面,天线决定了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信道和通信方式。
因此,天线尤其是标签内部天线的研究就成为了重点。
3.1 RFID系统天线的类别按RFID标签芯片的供电方式来分,RFID标签天线可以分为有源天线和无源天线两类。
有源天线的性能要求较无源天线要低一些,但是其性能受电池寿命的影响很大:无源天线能够克服有源天线受电池限制的不足,但是对天线的性能要求很高。
RFID天线制造方法
RFID天线制造方法RFID天线是一种用于无线识别与跟踪技术的核心部件,它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与读取器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
RFID天线制造方法是指从设计到生产的一系列过程,其中包括天线结构设计、材料选取、工艺流程确定等环节。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RFID天线的制造方法。
首先,RFID天线的结构设计是RFID天线制造方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天线的结构类型主要有PCB、线圈和微带天线。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常见的天线结构类型,它一般由铜箔或其他导电材料制作而成。
线圈结构是由金属线圈绕成的,通过可变电感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微带天线则是利用微带传输线作为辐射单元,封装在绝缘基板上。
结构设计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其次,RFID天线的材料选取也是RFID天线制造方法的关键步骤之一、材料主要分为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两大类。
导电材料一般选择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金属,如铜、铝等。
绝缘材料则可以选择PET、FR-4等常见的绝缘材料,用于制作天线的基底。
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天线的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接下来,RFID天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工艺流程的确定。
一般来说,制造RFID天线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材料准备:包括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的采购和预处理。
导电材料需要进行切割和铺设,绝缘材料需要进行切割和扩展。
2.设计绘制:根据天线结构设计绘制天线的布局图和生产图。
这一步可以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和绘制。
3.制作基底:将绝缘材料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并通过印刷等工艺将布局图转移到基底上。
4.制作导电部分:将导电材料进行成型,如将铜箔压贴在基底上,并通过蒸发或镀覆等工艺进行金属化处理。
5.电路连接:将RFID芯片与天线连接,在PCB天线中通过焊接或PAD连接等方式实现。
6.测试和调试:对制作好的天线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最后,制造完成的RFID天线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包装等环节。
基于rfid的超市收银课程设计
基于rfid的超市收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基于RFID的超市收银系统,使学生掌握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超市收银系统的运作流程以及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超市收银系统中的应用;2.掌握超市收银系统的运作流程,包括商品扫码、支付、找零等环节;3.了解超市收银系统中各设备的性能、功能和操作方法。
4.能够操作RFID设备进行商品扫码;5.能够独立完成超市收银流程,包括商品扫码、支付、找零等;6.能够对超市收银系统中的设备进行简单维护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收银过程中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2.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热情;3.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RFID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超市收银系统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势。
2.超市收银系统的运作流程:详细讲解超市收银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商品扫码、支付、找零等,使学生掌握收银流程及操作方法。
3.收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介绍超市收银系统中各设备的性能、功能和操作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设备的简单维护和故障排查。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超市收银系统的运作流程以及收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RFID技术在超市收银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收银设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的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RFID应用设计方案
RFID应用设计方案RFID应用设计方案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程序,它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和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RFID应用设计方案的概念、特点和实现方式,同时对其在物流、供应链管理和仓库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RFID应用设计方案概述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识别和跟踪物体的位置和状态。
RFID应用设计方案是一种将RFID技术应用于企业和组织中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实现全过程的自动化和追踪。
二、RFID应用设计方案特点1.实时监控:RFID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物品的位置和状态,从而有效地减少物流迟延和丢失。
2.自动化管理: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供应链、仓库等整个流程的自动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和提高效率。
3.高效追踪:RFID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追踪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状态和位置,从而优化供应链和减少库存成本。
4.安全保障: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安全管理,避免盗窃、误用和误出等情况。
三、RFID应用设计方案实现方式1.硬件设备:RFID应用设计方案需要配备RFID读写设备、标签和中转器等硬件设备。
2.软件系统:RFID应用设计方案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系统,用于识别、管理和分析RFID数据。
3.网络支持:RFID应用设计方案需要有网络支持,以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共享。
四、RFID应用设计方案在物流中的应用1.物流追踪:RFID技术可以实时追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实现物流的可视化和自动化管理。
2.运输计划:RFID技术可以帮助物流企业优化运输计划,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效率。
3.安全管理: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安全管理,降低货物丢失和被盗的风险。
五、RFID应用设计方案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1.供应链追踪:RFID技术可以实时追踪供应链中的物品位置和状态,从而优化供应链和减少库存成本。
rfid系统课程设计
rfid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工作流程,掌握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关键特性。
具体目标如下:1.描述RFID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天线。
2.解释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发射、接收和解码过程。
3.列举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如物流、交通、医疗等。
4.分析RFID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5.能够使用RFID设备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6.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RFID解决方案。
7.能够对RFID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RFID技术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RFID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工作流程,以及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关键特性。
具体安排如下:1.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RFID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解释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2.RFID系统的组成:讲解RFID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天线,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3.RFID系统的工作流程:详细介绍RFID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发射、接收和解码过程,并通过动画或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4.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列举RFID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物流、交通、医疗等,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5.RFID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RFID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RFID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讨论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势,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
RFID电子标签天线设计指南之详细讲解
RFID电子标签天线设计指南之详细讲解1引言射频识别是一种使用射频技术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具有传输速率快、防冲撞、大批量读取、运动过程读取等优势,因此,RFID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与控制、防伪与安全控制、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各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频段包括低频、高频、超高频及微波段,其中以高频和超高频的应用最为广泛。
2RFID技术原理RFID系统主要由读写器(target)、应答器(RFID标签)和后台计算机组成,其中,读写器实现对标签的数据读写和存储,由控制单元、高频通信模块和天线组成,标签主要由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及外接天线组成,其中电路芯片通常包含射频前端、逻辑控制、存储器等电路。
标签按照供电原理可分为有源(acTIve)标签、半有源(semiacTIve)标签和无源(passive)标签,无源标签因为成本低、体积小而备受青睐。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读写器发射射频场后,将天线获得的感应电流经升压电路后作为芯片的电源,同时将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变为数字信号送入逻辑控制电路进行处理,需要回复的信息则从标签存储器发出,经逻辑控制电路送回射频前端电路,最后通过天线发回读写器。
3RFID系统中的天线从RFID技术原理上看,RFID标签性能的关键在于RFID标签天线的特点和性能。
在标签与读写器数据通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是天线,一方面,标签的芯片启动电路开始工作,需要通过天线在读写器产生的电磁场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另一方面,天线决定了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信道和通信方式。
因此,天线尤其是标签内部天线的研究就成为了重点。
3.1 RFID系统天线的类别按RFID标签芯片的供电方式来分,RFID标签天线可以分为有源天线和无源天线两类。
有源天线的性能要求较无源天线要低一些,但是其性能受电池寿命的影响很大:无源天线能够克服有源天线受电池限制的不足,但是对天线的性能要求很高。
rfid实验课程设计
rfid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RFID实验,使学生掌握RFID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进行电子标签读取、数据解析和简单系统设计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其对新技术的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
1.理解RFID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2.掌握RFID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3.了解不同类型的RFID标签及其特点。
4.能够操作RFID读写设备,进行电子标签的读取和写入。
5.能够利用RFID技术进行简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能够对RFID采集的数据进行基础的分析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RFID系统的组成、RFID技术的应用及其在物联网中的作用。
1.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RFID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发展历程。
2.RFID系统的组成:详细讲解RFID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天线和数据处理系统。
3.RFID技术的应用:分析RFID技术在交通、物流、生产管理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4.RFID在物联网中的作用:阐述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用于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和应用场景。
2.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RFID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操作流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RFID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最新版的RFID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rfid智慧图书馆系统设计方案
rfid智慧图书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图书馆系统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RFID智慧图书馆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系统架构RFID智慧图书馆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图书管理系统、RFID标签、RFID读写器、数据库和终端设备。
1. 图书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图书馆的借阅、归还、查询等功能。
可以通过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2. RFID标签:每本图书上都粘贴有一个RFID标签,用于标识图书的唯一性,包括图书的基本信息和借阅状态等。
3. 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可以通过与图书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实现对标签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4. 数据库:存储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和图书借还记录等。
5. 终端设备:包括自助借还机、智能导航屏幕等,用于提供给读者使用的界面,实现图书的借阅和归还等操作。
二、系统功能1. 图书借阅:读者在自助借还机上刷卡登录,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图书的RFID标签,将借阅信息上传至图书管理系统,并更新图书的借阅状态。
借阅成功后,读者可以将图书带走。
2. 图书归还:读者将归还图书放在自助借还机上,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图书的RFID标签,将归还信息上传至图书管理系统,并更新图书的借阅状态。
归还成功后,读者可以将图书放回书架。
3. 图书查询:读者可以通过自助查询终端设备,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图书的RFID标签,在屏幕上显示图书的基本信息、库存情况和借阅状态等。
4. 图书导航:在图书馆设置智能导航屏幕,读者可以通过扫描RFID标签,获得图书的位置信息,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的图书。
5. 预约管理:读者可以通过系统预约图书,系统会自动对预约的图书进行标记,并通过消息通知读者。
6. 统计和报表:系统可以根据借阅信息和图书馆的运营数据,生成统计和报表,提供给图书馆管理员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
13.56MRFID硬件设计论文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书项目名称:基于芯片FM17550射频读卡器设计目录硬件总体设计方案书 (4)设计目的 (4)设计要求 (4)设计框图 (4)设计概述 (4)第一章概述 (5)1.1 射频 (5)1.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5)1.3 相关国际标准 (5)1.4 射频工作原理 (5)1.5 射频卡 (5)第二章项目设计指标 (6)2.1 项目总体设计指标 (6)2.1.1系统设计方案 (6)2.1.2 功能特性指标 (6)2.1.3 设计项目性能指标 (6)2.1.4 设计项目参数 (6)2.2 项目子系统设计指标 (7)2.2.1 产品子系统组成 (7)2.2.2 模块关系结构 (7)2.2.3 产品子系统说明 (7)2.2.4 模块接口说明 (7)第三章模块总体设计方案 (8)3.1 STM32F103VCT6最小系统电路 (8)3.1.1 BOOTx接口电路 (8)3.1.2 STM32去耦电容 (8)3.2 电源电路 (11)3.2.1 电源指示灯 (12)3.2.2 LDO (14)3.2.3 LDO外部电容的选取 (15)3.3时钟电路 (16)3.5 LED显示电路 (24)3.6 SPI (24)3.7 FM17550 (25)3.7.1 FM17550发射原理 (25)3.7.2 FM17550接收原理 (26)3.7.3 FM17550外部硬件电路 (27)7.8 天线设计 (32)硬件总体设计方案书设计目的基于复旦微电子芯片FM17550实现13.56MHz射频读卡器,同时满足部分L1过检要求。
设计要求实现一般读卡器所需要实现的功能,能将射频卡中的数据完整的读出。
设计框图图1-1 总体设计框图设计概述为降低固件设计的难易程度以及必要的通讯接口,同时考虑到设计时便于与数据的测试,故采用Cortex-M3的ARM内核单片机STM32F103作为设计项目的控制处理器;采用外部5V供电,通过LDO模块将5V电源稳压程3.3V,供给STM32与FM17550,但FM17550的TVDD管脚,仍然采用5V供电,为的是让外部设计的天线场强满足读卡器L1过检时场强的要求。
rfid应用系统的构建
耐久性
电子标签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污染能力, 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
适用性
RFID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制造、 医疗等领域。
RFID技术的分类
01
02
03
有源RFID
电子标签内置电池,可主 动发送信号给阅读器,通 信距离较远,但标签寿命 受限于电池寿命。
无源RFID
电子标签通过吸收阅读器 发出的无线电波获取能量, 标签寿命长,但通信距离 较短。
3
标签材料
标签材料的选择对于其耐用性和成本有着重要影 响,常见的材料有纸质、塑料和金属等。
阅读器
阅读器功能
01
阅读器负责与标签进行通信,读取和写入标签信息,应具备多
标签识别、防碰撞处理等功能。
阅读器接口
02
阅读器应具备多种通信接口,如RS232、USB、WiFi等,以便
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阅读器安全性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制定更加完善的 RFID标准,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操 作性和兼容性。
国内标准
各国政府将制定符合本国需求的RFID标准,推动本 国RFID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企业标准
各大企业将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RFID标准, 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THANKS FOR WATCHING
应用领域的拓展
01
智能制造
智慧物流
02
03
医疗健康
RFID技术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 重要作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 化和智能化。
通过RFID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 快速、准确采集,提高物流效率 和降低成本。
RFID技术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 重要作用,如药品追踪、医疗器 械管理等方面。
rfid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rfid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物联网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趋势。
2.掌握RFID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
3.理解RFID技术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工作原理和实施策略。
4.熟悉RFID技术的标准体系和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
5.能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RFID解决方案。
6.掌握RFID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7.能够运用RFI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物流管理、资产管理等。
8.具备一定的RFID系统调试、优化和故障排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增强其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RFID技术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RFID技术概述:介绍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2.RFID系统结构:详细讲解RFID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RFID技术原理:深入解析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传输、数据编码和解码等关键技术。
4.RFID应用场景:介绍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
5.RFID系统设计:讲解RFID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系统需求分析、方案选型、系统架构设计等。
6.RFID标准与法规:阐述RFID技术的标准体系,以及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低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射频识别(简称RFID)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其通过射频信号自动对目标对象进行相关数据的获取并加以识别。
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组成,它们之间无需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和数据读取。
射频识别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磁卡及接触式IC卡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门禁、物联网等众多领域。
针对目前学生自制力差经常逃课,导致荒废学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RFID 考勤管理方案,对学生的考勤进行了系统的管理。
本设计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美国TEMIC公司生产的发射频率为125kHz的射频芯片U2270B为主的射频模块、RS485串口通信模块、存储模块、时钟模块和声光提示电路共同构成了低频读卡器的设计,并应用于学生考勤管理。
本文详细设计了低频读写器的硬件电路,并阐述了各个模块的器件选型及电路设计。
其次,在低频读写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介绍了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框架,以及对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关键词:低频读写器;射频识别;考勤管理;U2270BAbstract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is an advance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rf signal through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object as well as the related data acquisi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electronic tag and to read and write, the identification can be completed without contact between them and the data is rea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agnetic card and contact with non-contact IC card technology and fast reading, no wear,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access control, Internet of things, and many other fields.Aiming at poor students often skip classes, which leads to the academic waste problem, RFID attendance management schem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on the students' attend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is design with the AT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core, to the United States TEMIC transmitting frequency is 125 KHZ rf chip U2270B based radio frequency module, RS485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ule, storage module, clock module and acousto-optic hint circuit constitute the design of low frequency card reader, and applied to the student attendance management.This paper designed the hardware circuit of low frequency,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expounds the components selection and circuit design of each module.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hardware circuit of low frequency,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device on framework, the basic idea of software design are introduced as well as for the writing and debugging of the program.Keywords:Low frequency read/write devic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he attendance management;U2270B目录引言 (5)第一章射频识别RFID技术 (6)1.1 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6)1.1.1 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及历史 (6)1.1.2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7)1.2 射频识别系统 (8)1.2.1 射频识别系统的构成 (8)1.2.2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9)第二章 RFID读写器整体设计方案 (10)2.1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 (10)2.2 低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方案 (11)2.2.1 RFID读写器的分类 (11)2.2.2 低频RFID读写器的结构 (11)2.2.3 低频RFID读写器的基本功能 (13)第三章低频RFID读写器的硬件设计 (14)3.1 电源电路 (14)3.2 单片机控制电路 (15)3.2.1 器件选型 (15)3.2.2 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16)3.3 射频卡读写电路 (17)3.3.1 器件选型 (17)3.3.2 射频卡读写电路设计 (18)3.4 串行通信电路 (19)3.4.1 器件选型 (19)3.4.2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20)3.5 时钟电路 (21)3.5.1 器件选型 (21)3.5.2 时钟电路设计 (22)3.6 存储电路 (22)3.6.1 器件选型 (22)3.6.2 存储电路设计 (23)3.7 声光提示电路 (23)第四章低频RFID读写器的软件设计 (25)4.1 通信协议 (25)4.1.1 数据帧格式 (25)4.1.2 CRC校验算法 (25)4.2 数据表达方式 (25)4.3 系统软件工作流程 (25)4.3.1 复位 (25)4.3.2 状态初始化 (26)4.3.3 流程图 (26)结论 (26)参考文献 (27)附录 (28)谢辞 (30)引言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自动对识别物体的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钟产生电路二级甲类放大器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带通滤波电路电压比较电路方波整形电路A/D转换芯5、调制电路:对本振与输入信号进行调制,使用与门或与非门;6、功放电路:放大调制信号,使其符合天线耦合传输的需要;2、各分系统或部件的技术、质量指标要求阅读器部分电路设计:一、本源振荡电路:为信号传输提供振荡信号;本设计采用并联谐振c-b 型晶体振荡电路(也称皮尔斯电路) 晶体振荡电路中,把晶体置于反馈网络的振荡电路之中,作为一感性元件,与其他回路元件一起按照三端电路的基本准则组成三端振荡器。
由于石英晶体存在感性和容性之分,且在感性荣性之间有一条极陡峭的感抗曲线,而振荡器又被限定在此频率范围内工作。
该电抗曲线对频率有极大的变化速度,亦即石英晶体在这频率范围内具有极陡峭的相频特性曲线。
所以他具有很高的稳频能力,或者说具有很高的电 感补偿能力。
因此选用c-b 型皮尔斯电路进行制作。
为信号传输提供振荡信号;本设计采用并联谐振c-b 型晶体振荡电路(也称皮尔斯电路)。
设计理由:具有很高的稳频能力(或者说具 有很高的电感补偿能力),因此可产生更加稳定的频率。
主要技术指标: 1、振荡频率:ƒ。
=13.56MHz2、工作环境温 度范围:-40℃~+85℃3、电源电压:+12V4、输出电压:1V主要参数: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因此:反馈系数:F=C3/C1 图2 皮尔斯电路 石英晶体选取:HC_49/U_13.56MHz 晶振 工作原理:晶体振荡电路中,把晶体置于反馈网络的振荡电路之中作为一感性元件,与其他回路元件一起按照三端电路的基本准则组成三端振荡器。
由于石英晶体存在感性和容性之分, 且在感性容性之间有一条 极陡峭的感抗曲线,而振荡器又被限定在此频率范围内工作。
该电抗曲线对频率有极大的变化速度,亦即石英晶体在这频率范围H L K R K R K R μ2,110,301321=Ω=Ω=Ω=内具有极陡峭的相频特性曲线。
所以他具有很高的稳频能力,或者说具 有很高的电 感补偿能力。
因此选用c-b 型皮尔斯电路进行制作。
原 理 图二、功率放大电路:增加信号功率便于传输与处理;本设计采用丙类功率放大电路 确定功放的工作状态: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可工作在欠压状态、过压状态和临界状态。
因欠压状态效率低,而过压状态严重失真,谐波分量大,为尽可能兼顾输出大功率、高效率,一般选用临界状态。
主要设计指标:1、输出功率Po ≥125mW2、谐振频率f=13.56MHz3、η>65%;4、增益放大倍数≥50主要参数计算:L=41.1nH C=3.3nF三级管工作在临界状态图3 丙类功率放大器丙类功放θc=60°—90°,这里为方便计算,设θc=70°。
可得集电极电流余弦脉冲直流ICO 系数α0(70°)=0.25,集电极电流余弦脉冲基波ICM1系数α1(70°)=0.44。
设功放的输出功率为0.5W 。
(1)集电极参数计算集电极电流脉冲的直流分量:ICO=ICmax*α0(θc)=216*0.25=54mA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PD=VCCICO=12V*54mA= 0.65w集电极的耗散功率:PC=PD-PO=0.65w-0.5w=0.15w集电极的效率:η=PO/PD=0.5/0.65=77%(2)基极参数计算基极基波电流的振幅:IB1m=IBm*α1(70°)=9.5mAMHz LC f 56.13210==π基极输入的电压振幅:VBm=2Pi/IB1m=5.3V(3)电源去耦滤波元件选择高频电路的电源去耦滤波网络通常采用π型LC 低通滤波器,滤波电感可按经验取50—100uH ,滤波电感一般取0.01uf 。
三、低通滤波器:滤除剩余载波分量,设计采用二阶低通有源滤波器电路。
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滤波器的快速算法设计理由:提高通带的增益放大倍数,避免信号过小导致检测困难,采用有源滤波电路主要设计指标:1、通带增益Av=52、截止频率f=125KHz3、品质因数Q=0.707主要参数计算 : 通带增益 : 截止频率 : 品质因数: 图3 低通滤波电路 同相比例因数:四、电压增益放大电路:增大调制信号的电压,便于检波。
本设计采用二级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设计理由: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在信号全范围内均导通,非线性失真小,但输出功率和效率低,为弥补输出功率低的缺点设置二级放大,因为输入信号为已调信号,其频率跨度很大使用丙类放大会对信号造成严重失真,因此选用线性的功率放大器作为增益放大电路21C C A v =212121C C R R f c π=VF A Q -=3145R R A AF =主要设计指标:1、输出功率Po ≥125mW2、η>65%;3、增益放大倍数:204、电源供电为12V ,晶体管用2N2219主要参数: 图5 二级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图五、检波电路:将调制信号解调得到有用的信号。
本设计采用二极管检波电路。
设计理由:二极管包络检波器具有电路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主要设计指标:1、输出波形频率:250KHz2、包络波形衰减率<10%主要参数计算: =300kHzF C μ01.01=图6 二极管检波电路原理图该电路中一般要求输入信号的幅度在0.5V 以上,所以二极管处于大信号工作状态,又称为大信号检波电路。
它适用于解调含有较大载波分量的大信号,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和检波负载LRC 的充放电过程实现检波。
所以LRC 时间常数的选择很重要。
LRC 时间常数过大,会产生惰性失真。
LRC 常数太小,高频分量会滤不干净。
综合考虑要求满足 其中:ma 为调制度f0为载波频率,Ωmax 为调制信号角频率的最大值。
50820,221====βV V mAI mA I CE C C 2101C R w =a a L m m C R f max 2011Ω-≤<<六、带通滤波电路:滤除信道噪声。
本设计采用四阶切比雪夫带通滤波电路.设计理由:本设计采用归一化切比雪夫低通滤波电路转化为带通滤波电路。
主要性能指标:1、中心频率为:fo =13.56MHz 2、上通带截止频率 :f1=13MHz3、下通带截止频率 :f2=14MHz4、阻带频率:MHz f MHz f s s 15,1221==5、通带增益: Av=1;6、品质因数Q 值取1;图6 电路原理图 7、阻带衰减速率为:-40dB/10倍频。
低通通滤波器转换成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公式:420444443203333322022222120111111,..1,1,..1,C w L C C L w C L L C w L C C L w C L L ========低通滤波转带通原理:低通衰减特性可通过频率变换)1(1pp S +=α,转换成带通衰减特性,s 表示低通原型下,对通带上限的广义频率,p 表示低通转换的任意类型滤波器的中心频率w0的归一化广义频率,设,则 , 由此可得:()()()-∞=-∞=↔-∞=Ω∞=∞=↔∞=Ω±=±=↔=Ω,0,0,0,0100w w w w βββ由此看出:1=β时为带通的通带中心频率,由1=Ω可得: 由此便可变换为带通滤波器。
七、电压比较电路:使方波更加适合数字处理;本设计采用采用单电源运算放大器LM258做比较;检波以后的信号是模拟信号,需要经过比较器与判决门限比较,才能还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它将一个模拟量电压信号和一个参考固定电压相比较,在二者幅度相等的附近,输出电压将产生跃变,相应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比较器可以组成非正弦波形变换电路及应用于模拟与数字信号转换等领域。
电压比较器的功能:比较两个电压的大小(用输出电压的高或低电平,表示两个输入电压的大小关系):当”+”输入端电压高于”-”输入端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当”+”输入端电压低于”-”输入端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主要性能指标:1、比较电压:0.35V ;2、转换域宽度为为:0.1mv3、增益: Av=2;βj p j S =Ω=,⎪⎪⎭⎫ ⎝⎛-=Ωββα110220111221,,1w w w w ===-=ββαββββ主要元件: LM258集成芯片图8电压比较电路八、51单片机控制电路:发送信号发射命令和对信号进行解码,控制LED显示51单片机每隔一段时间发送一段指令给电源控制电路,使射频发送端导通,同时方波信号送到A/D转换芯片TLC0831中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51单片机中进行解码与存储处理,最后通过LED显示屏将结果显示出来。
图9 单片机控制电路应答器部分电路设计:一、编码电路:载增大。
在谐振时,并联振荡电路的谐振电阻由计算公式可知阻值数量级为1210,故其在并联负载电阻R11时可忽略不计,负载电阻接通时也可忽略不计。
图九 调制电路图四、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用来增大调制信号的电压,便于信号发送。
设计采用二级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在信号全范围内均导通,非线性失真小,但输出功率和效率低,为弥补输出功率低的缺点设置二级放大,因为输入信号为已调信号,其频率跨度很大使用丙类放大会对信号造成严重失真,因此选用线性的功率放大器作为增益放大电路。
主要设计指标:1、输出功率Po ≥125mW2、η>35%;3、增益放大倍数:20主要性能指标:1、谐振频率:13.56Mhz2、调制电阻:10k Ω主要元件: 2N3906主要元件: 12V供电电源,晶体管用2N2219图十功率放大电路五、整流滤波电路主要性能指标: 12V稳压输出主要元件: LM7812应答器天线之后为整流滤波电路,为编码芯片提供12V的稳定直流电源。
图十一直流稳压电路六、天线线圈主要性能指标:1、线圈直径:约8cm2、线圈阻值:约0.3Ω主要元件:铜线3、对子系统或部件计划进度要求9.1~9.15:初步方案设计完成9.15~9.30:确定最终方案,完成各个部分电路的详细电路元件参数计算10.1~10.15:修订方案,对各个电路进行仿真并进行测试数据记录10.15~10.22:元件的采购与检测10.23~11.15:各个部分电路的焊接与调试测试11.15~12.15:成品的电路的测试与调整并对测试数据进行记录12.15~12.30:进行报告的填写与答辩准备图11 进度计划与控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