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与伦敦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

社会背景
与纽约和东京一样,伦敦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有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落户于伦敦市中心。 伦敦是英国政治、商业、金融、文化和旅游的中心,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人口密度相 对较低,过去曾有几年,伦敦的人口和工作机会减少并且流向周边地区。 伦敦是在莫斯科之后是欧洲第二个大城市 。伦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建都此地。 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毁坏了伦 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之后伦敦成立了城市改建委员会,规定了放宽街道等措施,并颁布了 《重建伦敦市法令》。这场大火为伦敦提供了遵循近代城市功能改建城市机会。
第四,明确空间发展的优先权,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未能获益的那些地区,特别是东 伦敦的部分地区,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优先考虑和支持。
目标:
规划目标:
目标1:为伦敦地域范围内的增长提供有效支持,但不侵占开放空间;
目标2:将伦敦建成一个更适宜人们生活的城市; 目标3:将伦敦建成一个拥有雄厚多样的经济增长基础的更繁荣的城市; 目标4:推进社会的融合,消除隔离和歧视; 目标5:提高伦敦的可达性; 目标6:将伦敦建成一个更具吸引力、设计得更精致的绿色城市。
背景:
1980年代以前,伦敦的工业增长逐年下降,经济处于衰退阶段,人口不断减少,由1939 年的800万下降到1985年的680万,城市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来自各方面的压 力。然而,近十多年来,伦敦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经济、人口出现强劲增长,城市愈发繁 荣,现在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40万。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两个:第一,像纽约、东京一 样,伦敦作为一个世界城市正以其高质量的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设施,特别是贸易和金融设 施,吸引着全球的投资,许多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落户伦敦这样的世界城市;第二,伦敦正 以成功的经济、一个世界城市所能提供的各种就业、文化、教育等条件,吸引着大量的国外 移民,越来越多的学生、刚刚达到就业年龄的年轻人来到伦敦,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世界各地 多达305种语言,这使伦敦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伦敦都市圈是欧洲最大的都市圈之一,也是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伦敦都市圈的规划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下面将重点论述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

伦敦都市圈注重综合规划。

伦敦都市圈有着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市发展战略。

伦敦都市圈的规划管理不仅注重当下的需求,还注重长期发展的方向,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伦敦都市圈积极进行城市更新和再生。

伦敦都市圈注重利用旧有的城市设施和资源,进行城市更新和再生,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吸引力。

伦敦东部的皇家码头区就经历了成功的城市再生,现在已经成为了伦敦的文化和商业中心。

伦敦都市圈重视公共交通建设。

伦敦都市圈有着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和轻轨等,方便市民的出行。

伦敦的地铁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和最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为都市圈的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

第四,伦敦都市圈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遗产。

伦敦都市圈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如泰晤士河、伦敦塔等,这些都受到了保护和管理。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强调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设绿色空间、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以保护自然环境和减少碳排放。

伦敦都市圈重视公众参与和社区合作。

伦敦都市圈的规划决策过程中,会积极听取市民和社区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他们的参与和合作。

这种公众参与和社区合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的成功在于其注重综合规划、城市更新和再生、公共交通建设、环境保护和历史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和社区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经验对其他城市的规划管理具有借鉴和参考的意义,可以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伦敦城市规划解读ppt课件

伦敦城市规划解读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建筑景观
伦敦塔桥Tower of London bridge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建筑景观
伦敦塔( Tower of London。 伦敦塔曾作 为堡垒、军 械库、国库、 铸币厂、宫 殿、天文台、 避难所和监 狱,特别关 押上层阶级 的囚犯。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历史文化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四、大 伦 敦 规 划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伦敦鸟瞰图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经 济 政 治
五、建筑景观
圣保罗大教 堂(St.Paul's Cathedral) 是世界著名 的宗教圣地, 世界第五大 教堂,英国 第二大教堂, 也是世界第 二大圆顶教 堂,位列世 界五大教堂 之列。

大伦敦规划

大伦敦规划

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以及影响姓名:班级:学号:摘要:大伦敦的范围覆盖6735km2,涉及到134个地方政府,当时人口1250多万。

因此该规划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伦敦市区的总体规划,而是整个大都市地区的规划。

正如塔夫里等人评价的,该规划使“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既考虑到了城市建成区本身的延续性和进行全面改造的困难,同时也兼顾了城市向外扩散的需要采用了降低已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在城市的建成区之外有计划建设新城的方式来整合整个区域,使城市及其周边均纳入到有序的发展之中”。

关键词:疏散田园城市组合城市卫星城新城Greater London range covers 6735 km2, involving 134 local government, at that time the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250 so the planning is no longer just a London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city, but the entire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as tower in Cardiff, evaluation, this plan to the regional planning rafael case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built-up itself in the city the continu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difficulties,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read outside the city to the need to adopt to reduce the density of population has finished, in the city of new city construction outside the finished in a planned way way to integrate the whole area, make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 subject to an orderly developing.城市简介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

大伦敦规划

大伦敦规划

、英国的战后重建a、大伦敦规划: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

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

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

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

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当时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b、哈罗新城c、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区。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伦敦泰晤士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伦敦泰晤士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伦敦泰晤士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伦敦泰晤士河流域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伦敦市最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保护角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泰晤士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泰晤士河流域为伦敦市提供了重要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污染等原因,泰晤士河水的质量日益恶化。

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伦敦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污水处理厂、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监测等。

不过,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改善和管理泰晤士河的水质。

其次,我们来谈一谈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泰晤士河流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泰晤士河是伦敦市主要的水资源来源,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对用水的管理和监控,鼓励公众节约用水,同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其次,应该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分配,确保水质和水量的合理分配,满足城市和农村的各种需求。

最后,政府还可以鼓励开发和利用其他水资源,如地下水和雨水收集系统,减轻对泰晤士河的依赖。

此外,泰晤士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需要得到保护。

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被排放到泰晤士河中,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

保护泰晤士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要加强对工业污染和废水排放的监管,还需要改善农业和畜牧业的环境管理。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泰晤士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包括湿地保护、水生动植物保护等。

只有保护好泰晤士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才能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伦敦市政府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市镇和社区的合作。

泰晤士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不仅仅是伦敦市一个城市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个流域范围的合作来解决。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泰晤士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伦敦泰晤士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ppt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ppt

• 中心区、老城区的改建方面
在建设有大量珍贵房屋(即历史遗留的宝贵建筑)的大城 市中,规划设计采用了地下通道的方式,以保留其原来所
呈现出的街景。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
阿伯克隆比推进了1929年在伦敦规划中所采用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思想并且引入 一种设想:将伦敦的公园绿岛联成连续的绿化带,用绿色通道将内城的开放空间与大 伦敦边缘的开放空间连接起来,创建伦敦的绿色通道网络(见下图),目标是实现: 城镇居民从家门口通过一系列的开放空间到乡村去。这些连接性公园道最大的优点就 是能扩大开放空间的影响半径,使得这种较大的开放空间与周围区域关系更加密切。 例如,规划后形成的离中心区的第二条环形干道与里真茨公园、西明斯特公墓、巴西 特公园和首都其它公园及小游园相切,全程约35公里就在树荫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
城市概述 工业革命后伦敦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
早期规划
城市概述
伦敦: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 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是极高的。首先,在经济方面,伦敦既 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又是世界最 大的外汇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除了作为世界四 大股票交易所之一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 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 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 品买卖。其次,政治文化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也是 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世界 级历史文物、博物馆,著名新闻机构集中于此,这一切都决定了 第三产业在伦敦的发展尤为突出。另外,伦敦还是世界最大的国 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航运、造船和租船公 司,都在这里设有代表机构。伦敦港是英国最大,也是仅次于鹿 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一。 大伦敦地区: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 区的影响产生了“大伦敦”地区的概念。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 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 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简介Ⅰ发帖人: lily0954 点击率: 3001倍受关注的新一轮大伦敦规划——《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于2004年2月由大伦敦政府(The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简称GLA)正式向全社会颁布。

这是一个针对大伦敦地区未来30年的发展而制订的战略发展规划,发布后在英国社会各界以及国际规划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文简要介绍该规划的制订过程、工作背景、规划目标、发展策略要点以及规划的实施机制等内容,以期大家对新一轮的大伦敦规划有一个概要认识和了解,并对目前开展的各项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1、规划的制订过程在过去的30年中,英国和伦敦地区的区域规划编制与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曲折多变的发展过程。

1999年通过的大伦敦政府法(GLAA)重新确立了大伦敦政府(GLA)的合法地位授权,GLA由直选的市长和独立选举的议会构成,职权覆盖大伦敦地区的32个市级自治区和伦敦共同体。

GLAA同时授权大伦敦市的市长组织编制新一轮的大伦敦战略规划,并取代原有的伦敦发展策略指引(RPG3),以指导和协调大伦敦下属32个自治区的地方性规划,实现大伦敦地区发展的协调与合作。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正是在此政治背景下展开。

与此同时,大伦敦政府还组织编制了有关伦敦未来发展的多个专项策略,诸如经济发展、交通、文化、能源、环境、投资、社会公平等多方面的发展策略。

这些策略都围绕着共同的三个主题:伦敦居民的健康、获得机会的平等性、对英国可持续发展所做的贡献。

这些策略的制订必须相互协调,而《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将提供一个更高层次的空间发展框架,对这些策略予以整合。

同时,大伦敦规划还需要综合考虑与《欧洲空间发展展望》以及欧盟的其他发展指引协调。

按照法定要求,大伦敦规划草案必须经过可持续发展的评估。

本次大伦敦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开放性的工作过程。

在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于2001年5月举行了对大伦敦规划的公众意见咨询,作为规划草案编制的参考依据。

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及赛后利用

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及赛后利用

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及赛后利用比尔·汉威[英国];孙帅(译)【摘要】Lower Lea Valley was surrounded by poor and badly served communities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Creating the venues for the 201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has been just one step on rout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large swathe of run-down land in East London and has offered opportunity to create an exemplary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for this East London. With an overall analysis to the rivers, the masterplan for the Olympic Park has helped to establish the green corridors, restore the damaged urban fabric and will leave a new sustainable community afterthe Olympic Games, making the Olympic Park one of the largest European parks in more than a century. The creation of the park is underpinned by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and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and their legacy were planned together from the outset. The Legacy Masterplan Framework for the park underpins th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regeneration of the area. The Olympic site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 new city district in the near future.%21世纪初,下利亚山符曾经基础设施薄弱,破旧而不利于生活。

伦敦城市规划

伦敦城市规划

伦敦城市规划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全球重要的国际大都市,其城市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伦敦的城市规划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如今呈现出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景观。

本文将介绍伦敦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历程。

伦敦的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在那个时候,伦敦是一个重要的罗马城市。

古罗马人在伦敦建造了城墙和重要的公共建筑,为伦敦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的城市规划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中世纪,伦敦成为英格兰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城市的发展沿着泰晤士河逐渐扩展,重要的教堂和政府建筑开始出现。

在这一时期,伦敦没有明确的城市规划,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主要由个人和商业利益推动,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

到了18世纪,伦敦开始进行有组织的城市规划。

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伦敦的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1783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伦敦规划委员会,并雇佣了建筑师约翰·劳顿进行城市规划。

劳顿的城市规划蓝图提出了改善公共交通、清理贫民窟和建设公共空间的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的城市规划逐渐与现代化的建筑风格融合。

19世纪末,建筑风格开始转变为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古典主义,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如大本钟和圣保罗大教堂。

20世纪初,伦敦的建筑风格逐渐转向现代主义,独特的装饰风格和摩天大楼开始出现。

到了20世纪后期,伦敦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改善公共交通系统、保护历史建筑、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等。

例如,2000年,伦敦市政府制定了《伦敦计划》,制定了未来20年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总的来说,伦敦的城市规划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罗马时期到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的特点包括混合了多样的建筑风格、重视公共交通和环境保护、注重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

伦敦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大都市,其城市规划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外观,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城市规划辩论辩题

城市规划辩论辩题

城市规划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作为正方辩手,我认为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帮助城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例如,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成功的城市规划使得城市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实现了高效的利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

伦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有着成功的经验,如泰晤士河畔的伦敦眼和伦敦塔桥等标志性建筑,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的游客和投资者。

最后,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例如,日本东京的城市规划注重绿化和环保,使得城市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地方,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

反方辩手观点: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城市规划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因素,其重要性被过分夸大。

首先,城市规划可能会限制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力。

有些城市规划可能会过分约束土地利用,限制了城市的扩张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一些新兴城市在城市规划上过于刻板,导致了城市发展的僵化和单一化。

其次,城市规划可能会增加城市建设的成本,加重财政负担。

例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城市规划在奥运会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但是高昂的建设成本使得城市陷入了财政困境。

最后,城市规划可能会忽视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导致城市失去了独特性和魅力。

例如,中国一些城市在城市规划中过度模仿西方城市,导致了城市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在这场辩论中,正方和反方辩手都提出了一些有力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正方辩手强调了城市规划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提升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的重要性,而反方辩手则强调了城市规划可能会限制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力、增加城市建设的成本以及忽视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

在这样的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限制性,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

伦敦的城市规划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视规划,也是最早指定规划的大都市。

伦敦第一个正式写成条文的规划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于1580年发表的报告,旨在控制大城市的急剧发展。

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

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

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

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

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当时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河道治理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河道治理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河道治理的成功案例与启示一、案例一:长江三峡工程在中国的河道治理史上,长江三峡工程无疑是最具标志性的成功案例之一。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洪水灾害和航运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该工程具有多功能综合利用的特点,不仅可以有效防洪减灾,还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和改善航运条件。

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了决策和组织协调的作用。

通过科学调研和论证,确定了工程的建设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质量标准。

同时,政府加强了舆论引导和社会稳定工作,使得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政策和法规,确保长江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长江三峡工程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政府在河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应当发挥领导和决策的作用,推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科学规划和细致安排是河道治理的关键。

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先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并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进行工程建设。

最后,河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局面。

二、案例二:伦敦泰晤士河治理伦敦泰晤士河是英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泰晤士河面临着污染、水位波动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伦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河道治理。

首先,伦敦政府建立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和监管机构,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源进行了治理和整治。

政府加大了对工厂和企业的监管力度,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鼓励市民参与水环境保护行动。

其次,政府投资了大量资金改善泰晤士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政府修建了水处理设施,对河水进行净化和净化,提高了水质标准。

同时,政府还开展了河道生态修复工作,恢复了泰晤士河的生态平衡。

伦敦泰晤士河治理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启示。

伦敦规划

伦敦规划

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
17
一、大伦敦规划
·在这个闻名遐迩的“大伦敦规划”中,阿伯克隆比在对西方城市规划 理论与实践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特大城市的规 划。 ·将霍华德、盖迪斯和恩温得思想融合在一起,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 理论中分散主义的思想,以及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概念, 采纳了恩温的卫星城建设模式。 ·勾勒出一幅半径为50公里左右,覆盖一千多万人的特大城市地区发展 图景。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作为整体规划考虑的范围。但是被纳 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
19
一、大伦敦规划
•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
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 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
直交的交通网。伦敦人均规
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 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
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
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
20
一、大伦敦规划
小结:但是后来的实践发现,大伦敦同心圆封闭式的布局模式也造成 了许多问题,如人口疏散效果不明显,外围卫星城镇功能欠缺而缺 乏活力、痛勤距离过大、配套不足、新成投资巨大、环路交通负荷 过大等等。
18
一、大伦敦规划
规划内容:
该规划体现了《巴罗报告》中提出的分散工业与人口的中心思想,建
议要从伦敦密集地区迁出工业,同时也迁出100万人口。通过规划在 距伦敦中心城区48公里的半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
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并配合放射状的道路系统,对每个
圈层实现不同的空间管制政策,特别是控制并降低中心内圈层的密度, 通过绿地圈实行强制隔离以阻止建成区连片蔓延的局面。
4
一、城市背景
气候: 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 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平均气温1 月为4.5℃,7月为18℃,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

大伦敦规划简介

大伦敦规划简介

关于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的介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陆蔚敏 2015210172阿伯克隆比生平及其学术实践1879 年,帕特里克·阿伯克隆比(右图)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爱希腾·莫西(Ashton-on-Mersey)。

父亲是商人,他是家里的第9个孩子。

他在阿平汉(Uppingham)接受了教育,接着去英国古城齐斯特(Chester)的建筑师事务所当学徒。

齐斯特的时光为今后的城市规划生涯打下了基础。

1899年,他受雷利教授之邀赴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任教,这使从未接受过正规建筑教育的他兴奋不已。

1915 年,年仅36 岁的他升任利物浦大学市政设计系主任兼利佛讲座教授(Lever Professor)。

阿伯克隆比将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紧密结合,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承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业务。

1920年,阿伯克隆比受政府委托编制东开斯特地区(Doncaster Area)区域规划,该地区占地169 平方英里,现状人口139940人。

1922年7月,东开斯特地区区域规划获政府批准。

这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的区域规划,该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组织、调查与评价上。

阿伯克隆比主张对全国资源进行调查,作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地区规划的基础。

1924年,他主持了谢菲尔德市政测量(The Sheffield Civic Survey)。

1925年,由他主持的东肯特区域规划(The East Kent RegionalPlan )将英国的区域规划理论和实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该规划在现存煤矿区周围,布局了8座小型城镇,分别服务当地18座煤矿区。

阿伯克隆比是景观保护的坚强卫士,1926年,他发表《英国农村的保护》(The Preservation of Rural England)一文,呼吁保护英国农村,使其少受城市化侵扰。

该文直接导致英国农村保护委员会(Council for the Preservation ofRural England)的成立,阿伯克隆比是其主要发起人之一。

河道两侧街区更新案例总结

河道两侧街区更新案例总结

河道两侧街区更新案例总结河道两侧街区更新案例总结1. 引言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社交交往。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一些河道两侧的街区逐渐失去活力,成为城市中的"城市棘骨"。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许多城市都采取了河道两侧街区更新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2. 深度评估:案例一——伦敦泰晤士河南岸街区更新伦敦的泰晤士河南岸街区更新项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该项目致力于将泰晤士河南岸的街区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区域。

通过改善建筑物的外观、增加公共空间和景观设计等措施,这一地区变得更加宜居和吸引人。

更新后的街区不仅提供更多的购物、娱乐和文化活动,还成为伦敦市中心的新亮点。

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河道两侧街区更新能够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潜力,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广度评估:案例二——上海黄浦江西岸街区更新上海黄浦江西岸街区更新项目是中国一系列河道两侧街区更新案例中的典型代表。

该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增加绿化植被来提升该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通过将原有的老旧建筑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和居住区,这一地区的价值得到了提升,并且吸引了更多的人流和投资。

黄浦江西岸的街区更新案例给予我们启示,创造宜居环境和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关键。

4.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伦敦泰晤士河南岸街区更新和上海黄浦江西岸街区更新案例的评估,我们可以看到河道两侧街区更新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更新街区能够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更新街区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和便利。

这些案例也提供了一些启示,如关注建筑设计、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创造多样化的功能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河道两侧街区更新能够实现最佳效果。

最新-赴伦敦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精品

最新-赴伦敦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精品

赴伦敦城市建设考察报告今年六月底,应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邀请,我们一行两人赴英格兰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活动。

在考察期间,主要对著名的国际城市伦敦的城市建设进行了实地学习。

伦敦是世界著名都市、是英国的首都、是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的中心。

她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和著名建筑,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来此求学深造。

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公共汽车二十四小时服务。

伦敦还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风味食品,地处市中心的中国城(唐人街)聚集着众多的中国餐馆和中国商场,它是中国人活动的中心。

不管怎样,伦敦从古代罗马帝国以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悠久传统,是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首都。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历史遗痕在诉说过去,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流露出历尽多年霜雪的风采。

如果到大本钟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去探寻游览,一刹那间,我们觉得似乎是回到了数百年前。

而与此同时,这里又是欧洲新潮流的发源地,常有最新流行时装由此走向世界各国。

泰晤士河是伦敦的主轴,中心地带是特拉法尔加广场。

由此去各主要景点,步行均不超过45分钟。

地铁则以查灵十字站为中心,由此乘坐地铁到各主要景点只需 15分钟。

向东可以探寻伦敦城、伦敦塔。

往西到牛津街娱乐购物。

北面到大英博物馆可以参观人类文化遗产。

向南,可以听听大本钟的轰鸣,再到白金汉宫照个纪念照。

伦敦旅行十分便利,一张地铁车票便可游遍全城内的风景名胜。

泰晤士河是伦敦的生命线,绵延300多公里,两岸风景秀丽。

28座建筑风格不同的桥梁把泰晤士河两岸连成一片。

滑铁卢大桥是英国人为纪念威灵顿将军击败拿破仑而命名的。

最漂亮的大桥是伦敦塔桥,这座塔桥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在两个巨大的桥墩上建有 5层楼的高塔。

站在塔顶可观赏附近的绮丽风光。

泰晤士河与伦敦规划

泰晤士河与伦敦规划

3.1 大都市之河
3.2 泰晤士河上段---乡村地带 泰晤士河的上段属于乡村地段,景观与居住完全与河道融合。
泰晤士河
3.2.1 地理特点
顺应自然地理条件发展城市
布置公园
布置城乡
河道形态
3.2.2 河●景观●居住
3.2.2 河●景观●居住
鸟瞰图
3.3 泰晤士河中间段---游览地带 泰晤士河的中间段属于游览地带,在城市分区上可以看做是城乡结合带。
3.4 小结及启示
泰晤士河在合理的功能定位和科学的功能保证措施之下, 成为伦敦 景观、环境、交通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经济、提高生活质 量、倡导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人公平的城市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我国诸多的傍河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应借鉴其经验, 充分发挥城市 河流在城市结构和功能中的作用。
———— 泰晤士河与伦敦规划
3.1大都市之河 泰晤士河从伦敦市中心 穿城而过,是伦敦整个城 市景观、环境、交通及 经济结构和功能的重要 组成部分。伦敦市在强 劲的经济能力、良好的 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 的未来和人人公平的城 市规划目标框架下, 对 泰晤士河进行了合理定 位, 充分体现河流在以 人为主体的城市中的各 类功能, 以及与人的协 调发展, 成为振兴伦敦 经济, 提高生活质量, 保证未来发展的因素之 一.
泰晤士河
3.3.1 河●桥●标志性建筑
3.3.2 南北两岸发展---北岸
3.3.2 南北两岸发展---南岸
这之后
3.3 泰晤士河中东段---老港区 泰晤士河中东段属于老港区,它位于伦敦东边,是伦敦的一个次级区。
泰晤士河
3.3.1 形成背景
3.3.2 形态特征
内容
泰晤士河沿岸定居点,图示
航道与河面变窄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泰晤士河与伦敦规划
3.1大都市之河 泰晤士河从伦敦市中心 穿城而过,是伦敦整个城 市景观、环境、交通及 经济结构和功能的重要 组成部分。伦敦市在强 劲的经济能力、良好的 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 的未来和人人公平的城 市规划目标框架下, 对 泰晤士河进行了合理定 位, 充分体现河流在以 人为主体的城市中的各 类功能, 以及与人的协 调发展, 成为振兴伦敦 经济, 提高生活质量, 保证未来发展的因素之 一.
3.1 大都市之河
3.2 泰晤士河上段---乡村地带 泰晤士河的上段属于乡村地段,景观与居住完全与河道融合。
泰晤士河
3.2.1 地理特点
顺应自然地理条件发展城市
布置公园
布置城乡
河道形态
3.2.2 河●景观●居住 Nhomakorabea3.2.2 河●景观●居住
鸟瞰图
3.3 泰晤士河中间段---游览地带 泰晤士河的中间段属于游览地带,在城市分区上可以看做是城乡结合带。
(港口建在很少使用的拐角处,
远离沿泰晤士河分布的城镇居住
区)
3.3.3 定居格局
3.3.4 再开发建设
泰晤士河随时间的延续而出现的拉直现象
(181世纪至20世纪,港区的建设成为帝国贸易时代的缩影)
3.3.4 再开发建设
老港区8座新桥建设 规划
(将两岸社区车站联 系在一起,使这一地 区真正实现城市化, 所有这些桥梁都不能 影响河上交通。在新 增用途、新建社区以 及日益增长的人口和 交通之间,需要找到 一种平衡。)
泰晤士河
3.3.1 河●桥●标志性建筑
3.3.2 南北两岸发展---北岸
3.3.2 南北两岸发展---南岸
这之后
3.3 泰晤士河中东段---老港区 泰晤士河中东段属于老港区,它位于伦敦东边,是伦敦的一个次级区。
泰晤士河
3.3.1 形成背景
3.3.2 形态特征
内容
泰晤士河沿岸定居点,图示
航道与河面变窄之间的关系
3.4 小结及启示
泰晤士河在合理的功能定位和科学的功能保证措施之下, 成为伦敦 景观、环境、交通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经济、提高生活质 量、倡导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人公平的城市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我国诸多的傍河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应借鉴其经验, 充分发挥城市 河流在城市结构和功能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