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框结构设计规范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框构造设计规范
一.普通规定
1.依照《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构造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不不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构造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立一定数量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容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别的状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6、7度时不应不不大于2.5,8度时不应不不大于2.0,且均不应不大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比值,6、7 度时不应不不大于2.0 ,8度时不应不不大于1.5,且均不应不大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墙应设立条形基本、筏式基本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框架和抗震墙抗震级别,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级别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办法及要点
1.计算办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节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节: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容许依照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大小在1.2~1.5范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容许依照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所有由该方向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派。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办法拟定:
1)底部框架柱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节:
a.框架柱承担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派拟定;有效侧向刚度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
b.框架柱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侧向刚度比例分派拟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适当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组合伙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伙用不利影响,可调节关于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
5.6条构造规定期,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层框架柱轴向力和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拟定:
式中Vw——墙体承担剪力设计值,柱两侧有墙时可取两者较大值;
Nf——框架柱附加轴压力设计值;
Vf——框架柱附加剪力设计值;
Hf、l——分别为框架层高和跨度。
2) 2嵌砌于框架之间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其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V——嵌砌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剪力设计值;
Aw0——砖墙水平截面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截面1.25倍,有洞口时取截面净面积,但不计入宽度不大于洞口高度1/4墙肢截面面积;
M u
yc 、M l
y
——分别为底层框架柱上下端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按
现行国标《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 50010非抗震设
计关于公式取等号计算;
H0——底层框架柱计算高度,两侧均有砖墙时取柱净高2/3,别的状况取柱净高;
γREc——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节系数,可采用0.8;
γREw——嵌砌普通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节系数,可采用0.9。
三.底框房屋抗震办法。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上部应设立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立部位,应依照房屋总层数按本章第7.3.1条规定
设立。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相应位置处设立构造柱。
2)构造柱截面,不适当不大于240mm×240mm。
3)构造柱纵向钢筋不适当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适当不不大于200mm。
4)过渡层构造柱纵向钢筋,7度时不适当少于4φ16,8度时不适当少于6φ16。普通状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相应位置应加强。
5)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
2上部抗震墙中心线宜同底部框架梁、抗震墙轴线相重叠;构造柱宜与框架柱上下贯通。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楼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过渡层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不大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不不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立边梁。
2)其她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容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构造柱可靠连接。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截面宽度不应不大于300mm,梁截面高度不应不大于跨度1/10。
2)箍筋直径不应不大于8mm,间距不应不不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不大于1/5梁净跨范畴内,以及上部墙体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不大于梁高范畴内,箍筋间距不应不不大于100mm。
3)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距不应不不大于200mm。
4)梁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规定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纵向钢筋在柱内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关于规定。
5底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震墙周边应设立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构成边框;边框梁截面宽度不适当不大于墙板厚度1.5倍,截面高度不适当不大于墙板厚度2.5倍;边框柱截面高度不适当不大于墙板厚度2倍。
2)抗震墙墙板厚度不适当不大于160mm,且不应不大于墙板净高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高宽比不适当不大于2。
3)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不大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间距不应不不大于600mm,直径不应不大于6mm。
4)抗震墙边沿构件可按本规范第6.4节关于普通部位规定设立。
6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厚不应不大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级别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