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 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8度时不应大于,且均不应小于。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8度时不应大于,且均不应小于。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1)底部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

a.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

b.框架柱的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的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的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的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的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

5.6条的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层框架柱的轴向力和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的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Vw——墙体承担的剪力设计值,柱两侧有墙时可取二者的较大值;

Nf——框架柱的附加轴压力设计值;

Vf——框架柱的附加剪力设计值;

Hf、l——分别为框架的层高和跨度。

2) 2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其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V——嵌砌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剪力设计值;

Aw0——砖墙水平截面的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截面的倍,有洞口时取截面净面积,但不计入宽度小于洞口高度1/4的墙肢截面面积;

M u yc、M l y——分别为底层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非抗震设

计的有关公式取等号计算;

H0——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两侧均有砖墙时取柱净高的2/3,其余情况取柱净高;

γREc——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

γREw——嵌砌普通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

三.底框房屋的抗震措施。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本章第7.3.1条的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2)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3)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8度时不宜少于6φ16。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

5)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

2上部抗震墙的中心线宜同底部的框架梁、抗震墙的轴线相重合;构造柱宜与框架柱上下贯通。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2)其他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

2)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3)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4)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

5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

2)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的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

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可按本规范第节关于一般部位的规定设置。

6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

2)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抗规》第7.3.5条至条有关要求。

四.计算软件。

1. 一般可以采用PKPM和GSCAD计算。个人认为不论软件设计的更为完善性的话,GSCAD无疑操作简单也明了些。PKPM底框部分与上部砌体结构部分需分开计算。在PMCAD录入部分输入结构构件组装楼层及输入布置信息和荷载传导后,上部砌体抗震验算应在PMCAD第8项内进行砌体抗震验算及其他计算--可选SATWE中接PM8规范算法及有限元计算法分别对底框及上部砌体结构部分计算。采用PK也可以计算,只是稍微麻烦点,而且PK只能算平面内弯矩,平面外弯矩是程序根据平面内弯矩估算出来的,结果偏大,也不符合实际。SATWE平面内外弯矩均可算,符合实际,比如柱子配筋两方向是算出来的,而PK只算一个方向,另方向配筋是软件根据算的方向估出来的。所以还是建议采用SATWE或者TAT(高层版)计算。

2.如果采用PK计算的话,网上有这么一个简单的介绍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重点:

(1)PM建模,活载输入按照规范走;恒载:空心板+双面粉刷+楼面做法,我大概输3~,现浇板100mm我输~4。

(2)抗震验算通过,侧向刚度比要满足规范。

(3)有几个重要参数大家需要重视

1)墙体材料自重:一般按照实心粘土砖为22,这个是加双面粉的,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动他。如果确实要动,多孔砖密度较小KP1型资料显示为M3加双面粉,19~20左右。

2)按照经验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这个选项一般不选。原因无经验即不选。

3)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一般不按照墙梁计算,不选。

4)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与剪力墙多少有关,不选偏安全。

上面4点可以都不选,但是必须要选的时候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底框-抗震墙结构框架梁荷载的折减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上部荷载不折减,按100%作用在托梁上,托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 当度时,上部荷载可考虑乘

折减系数,此时托墙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因此,输入的折减系数不应太小,一般可输入~,但不应少于四层荷载值.

也可将折减与墙梁同时勾选.程序根据砌体规范7.3.2条判断框架梁和过度层墙体是否符合墙梁的一般规定,对符合规定的框架梁和框支墙体按墙梁设计,对不符合规定的框架梁或框支墙体不考虑墙梁作用,在不满足墙梁的条件下,程序按折减去处理,但一般不考虑框架柱的边

框作用.

(4)以上通过后,形成PK文件,要一榀抽,然后进入PK查看计算结果。重要的内容又来了:

不要只看配筋,剪力图也是很重要的,《强剪弱弯》要深刻理解,箍筋的多少是剪力来决定的,底框主要是剪力控制,一定要注意!SAWTE配筋率不是很直观,我可以看图表确定!

恒载,活载图很直观,还可以进行手算符合!重点又来了,附加箍筋,吊筋怎么来的!集中力啊!这在恒活图中表较清晰,还是要查表!上面的数值不知道是标准值,还是设计值!这一点还是请有经验的老师解答一下!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在PK中绘制梁图进行复核!

3.有人质疑SATWE算出梁偏小,原因有二:第一对话框材料未点砌体,造成无法接PM-8荷载,梁配筋很小显然不对,这是未操作好,是错误;第二操作对了,梁筋小有可能梁下有剪力墙,是正常。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的解读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的解读为推动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完善多高层木结构的技术标准体系,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的编制工作,2016年年底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2017年2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第1483号公告,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26—2017,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文将介绍本标准的主要技术要点。 1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涉及面较广,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较多,且我国在多高层木结构建筑领域的基础研究不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在编制过程中,研究并消化吸收国外在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参考了高层混凝土结构、高层钢结构的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本标准共设10章,分别为: 1总则确定标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基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多高层木结构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 2术语和符号在我国惯用的木结构术语基础上,按编制内容,增加了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相关新术语。 3作用规定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结构设计中荷载的确定方法,包括竖向荷载、风荷载以及地震荷载。

4材料规定用于多高层木结构建筑中使用的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包括木材、钢材与金属连接件,以及建筑及装修材料。 5建筑设计规定多高层木结构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要求,包括规划和建筑布局、室外环境设计、建筑性能设计和围护结构等。 6结构设计规定结构设计的要求和计算方法,包括结构体系和选型、结构体系分析、构件设计、连接设计和构造措施等。 7防火设计规定多高层木结构建筑中防火设计的要求,包括建筑防火的布局、构件的耐火性能、防火构造设计等。 8防护设计主要规定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在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 9制作、安装和验收主要规定木构件加工制作,施工安装以及施工检验和验收的相关要求,从而保证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安全使用。 10使用和维护对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规定,并提出维护的要求。 2本标准相比现行标准的创新之处 本标准相比现行的木结构建筑相关标准有了较大突破,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多层木结构民用建筑和高层木结构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的设计、制作、安装与维护的规定。按木结构建筑高度划分时,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办公楼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

底框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结构注意问题 ▲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 ●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不用自己再加 ●用STAWE算底框是,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 1.按PM主菜单8算法; 2.有限元整体算法. 此处应该选1!!!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只供参考(PKPM技术人员说的) ▲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 ●引用《pkpm新天地》2004年第5期咨询台的信息: 计算砖混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 所以在计算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 底框建模问题: (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 ●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框架梁作为边框梁。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 (2)在PM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 ●在PM地设计参数应当填“底框”,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 (3)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 ●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 ●既然柱与墙肢接在一起,那柱是构造边缘构件,应当查计算结果中抗震墙中的计算结果,按边缘构件配筋并画在一起。 ▲ 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7.1.8条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建筑设计院实习报告(结构方向)

在即将踏入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前,社会实践对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正式工作前的一次大阅兵,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锻炼我们动手能力的大好机会,同时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四下学期,我有幸在**实习,在短短的两个星期里,我弄清了自己在平时学习中所不能理解的一些问题,并纠正了一些错误的看法。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通过向前辈请教,明白了一些在设计和施工中易存在和发生的一系列结构通病问题。同时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了更好的结合,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总结了这两个星期下来的收获,真的很大很大。 实习的第一天,领导给我安排座位,我很幸运地被安排坐在我的指导老师旁边,她人很热情,每当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给我听,没听懂,她就换另一种方法讲,直到我听懂为止。她还一直鼓励我:刚进公司都这个样子的,啥都不懂很正常,不用怕慢慢学,首先多看施工图和建筑图,多看图集,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明白意思;其次要多练练PKPM 这类计算软件,有余力SAP2000和ANSYS也要学一下,一般结构设计其实也没什么高深的,首先看懂建筑图,然后根据建筑图边计算分析边定下结构方案,然后才出施工图。听了她的话之后,我给自己接下来的日子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学AutoCAD、看图集和规范、学pkpm、进行结构设计 一、学AutoCAD: 首先从AutoCAD着手,是因为我觉得现在设计院基本都是电脑设计,那Auto CAD必须要熟练掌握,这就要求每个工具的用法和快捷键都要记得,画图速度才会变快。于是,我上网下载了一些CAD教程视频,我照着视频不断练习,渐渐地我的画图速度明显提高了,也学会了使用快捷键。然而当我看着他们画图时,没看到他们敲击任何命令,只听到劈里啪啦的键盘声和滴滴的鼠标点击声,图形就很快的出来了,而我却连他们的画图思路都还没看明白。而且我发现每个人的画图思路都不一样,同样的目的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达到。我反思:如何做到最快?他们告诉我,画图不光是要靠敲击键盘速度和灵活的鼠标运用,更重要的还是由画图思路来决定的,如果思路不对,可能会让我们在画图的过程中走弯路,做重复劳动,甚至是无用功,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说思路很重要,要想掌握正确的绘图思路,也是必须要靠长期的绘图经验积累,多思考,多总结。 二、看图集和规范: 主要看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这两本。经过指导老师的帮助和自己两天的苦研,我终于能基本看懂结构施工图了。不过光能看懂是没用的,会画才是关键。这时同事给我安装并讲解了探索者软件,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我大概了解了整个工作程序。 三、学习pkpm: 接下来我开始学习老是听别人说pkpm就是傻瓜软件,不会太难,掌握流程,知道基本原理即可,可指导老师告诉我:虽然该软件将结果立刻显示出来,但这毕竟是电脑,程序有不完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1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共10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瑞典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美国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BL质量认证制度。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 英国 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明确提出英国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10%”的具体目标。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新建占比70%以上。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英钢联起到关键作用。 德国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二战后多层办事装配式住宅,1970年代东德工业化水平90%。新建别墅等建筑基本为全装配式钢(-木)结构。强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筑、结构、水暖电协作配套。施工企业与机械设备供应商合作密切。机械设备、材料和物流先进,摆脱了固定模数尺寸限制。 日本 日本于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在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中,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日本根据每五年都颁布住宅建设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有明确的促进住宅产业发展和性能

底框结构计算书(00002)

1 建筑设计 1.1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认可de总体规划及单体初步设计方案; (2)建设单位提供de设计任务书; (3)建设单位提供de基础设计资料 (4)国家及地方现行de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及规程、规定 (5)结构、给水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燃气、通讯信息等专业队建筑专业de各项技术要求 (6)有关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2设计要求 本工程建筑耐久等级为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内部功能主要满足居住及商业用房功能、防火、疏散等要求..建筑外形简洁明快..体现建筑特征及建筑风格。 1.3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句容市农贸街东侧C地块住宅..地上五层..一层为框架..以上为砖混结构..建筑高度为17.9m..总建筑面积为3053.7m....一层层高为 4.2..以上层高均为 2.9m..室内外高差0.15m。二类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火灾危险性为轻危险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地震设防烈度为七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地震设计加速度为0.1g。

图1-1建筑正立面图 图1-2底层平面建筑图:1.4具体设计内容 (1)各层平面设计(2)楼梯剖面设计(3)楼梯放大图、节点详图 2 结构设计 2.1设计依据及要求 2.1.1设计依据 (1)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 一般规定 1. 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 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 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 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 2.5 ,8 度时不应大于 2.0 ,且均不应小于 1.0 。 4)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 2.0 ,8度时不应大于 1.5 ,且均不应小于 1.0 。 5)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 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 计算方法及要点 1. 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 )对底层框架- 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 1.2?1.5范 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 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总结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总结 本工程的结构设计咨询工作是在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介入的。进行的方式是介入后的结构设计全过程控制,包括对初步设计的修改完善,对施工图设计过程的控制和对施工图成果的审核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本工程位于山东淄博,地下一层车库,地上一二层营业、办公,三至十八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平板式筏形基础。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设计方案原为剪力墙结构,并已通过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考虑到下部楼层为营业和办公,在咨询过程中首先探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可行性和优点,配合设计单位对结构方案进行了调整,由剪力墙结构改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并合理的而布置剪力墙和框架柱,优化了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多次的设计计算、分析比较、合理调整来满足规范规程的而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结构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多次与结构设计人员交流沟通,统一了设计的做法和上机计算数据,事先控制保证了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沿着安全、合理、经济的思路进行,使最终的结构施工图成果文件差错少、质量优、经济性好。 施工图绘制完成后,对结构设计的成果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审核意见。配合设计方对施工图审查咨询中心的审核意见进行了修改,对部分审查意见与审查专家进行了沟通说明,修改后的施工图交付建设单位。 设计咨询工作和精益求精的结构设计保证了结构设计的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达到了使营业、办公空间布置的方便合理,地下车位的增加,合理的混凝土用量,较低的用钢量等多方面效益。通过结构设计的咨询优化,给投资方带来了很好的效益,使投资方非常满意。 该工程现已进行了图纸交底与会审,并已开工建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模板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

精选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简介 (6) 1.1.系统简介 (6) 1.2.文档目的 (6) 1.3.范围 (6)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6) 1.5.术语和缩写词 (6) 2.参考文档 (8) 3.系统概述 (9) 3.1.功能概述 (9) 3.2.运行环境 (9) 4.总体设计 (10) 4.1.设计原则/策略 (10) 4.2.结构设计 (10) 4.3.处理流程 (10) 4.4.功能分配与软件模块识别 (11) 5.COTS及既有软件的使用 (12) 5.1.COTS软件的识别 (12) 5.2.COTS软件的功能 (12)

5.3.COTS软件的安全性 (12) 5.4.既有软件的识别 (12) 5.5.既有软件的功能 (13) 5.6.既有软件的安全性 (13) 6.可追溯性分析 (14) 7.接口设计 (15) 7.1.外部接口 (15) 7.2.内部接口 (15) 8.软件设计技术 (16) 8.1.软件模块 (16) 8.2.数据结构 (16) 8.3.数据结构与模块的关系 (16) 9.软件故障自检 (17)

1.简介 1.1.系统简介 提示:对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系统的安全目标等。 1.2.文档目的 提示: 软件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在软件需求基础上,设计出软件的总体结构框架,实现软件模块划分、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软件结构设计文件应能回答下列问题: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安全完整度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系统结构设计; 软件框架如何处理与系统安全相关的对软/硬件交互。 1.3.范围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提示:如软件需求和界面设计文档的关系 1.5.术语和缩写词 提示:列出项目文档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词。以便阅读时,使读者明确,从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得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底部框架柱得地震剪力与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 a、框架柱承担得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得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 b、框架柱得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得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得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与框架得侧向刚度得比例分配确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得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得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得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得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 5、6条得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层框架柱得轴向力与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得附加轴向力与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通过这四年对建筑结构的学习,培养了我们每个人独立做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不知不觉毕业设计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时光令人难忘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成功的完成了这次设计课题—扬州某办公楼框架结构图实训和施工组织设计。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设计,我通过自己动手看懂图纸和熟悉03G101图,梁柱钢筋分离和钢筋加密区的计算等,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提升。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也是一个培养,同时毕业设计的水平也反映了本科教育的综合水平,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和动员教育。 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的设计课题——扬州市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根据任务书上的进程安排,自己按时准确的完成了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各门相关课本,有《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础设计》、《房屋建筑学》等,并自己借阅了相关设计规范。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先进行了建筑设计,x老师主要负责我们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和建筑图的批改,老师严格要求每个人,直到图形符合规范要求做到美观和实用。接着是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由x老师负责,x老师认真负责,每个星期至少和学生见两次面,在我遇到不会时,老师总是认真细心的讲解给我们大 第 2 页共 7 页

中美自喷设计规范比较

中美设计规范比较 中国水喷淋规范发展历史 ?GB50084 1) 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 1985年国家规范颁布实施; 3) 2001和2005年对规范进行了修改. 美国水喷淋规范发展历史 ?1723年英国获第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专利, 由一桶水, 一小箱枪药和易熔元件组成; ?1852年美国第一个喷淋系统: 水管上打孔; ?1874年Henry S. Parmelee在美国获得第一个实用灭火系统专利; ?1881年Frederick Grinnell制造了第一只动洒水头; ?1884年Boston Manufacturers Mutual Fire Insurance Company 和 Boston Board of Fire Underwriters联合对当时的喷淋系统进行评估; 美国水喷淋规范发展历史 ?1885年英国曼彻斯特Mutual Fire Insurance Corporation制订了第一套 喷淋系统安装规范; ?1887年美国由Factory Improvement Committee of the New England Insurance Exchange制订了相应的美国规范. ?1896年建立NFPA组织, NFPA13诞生: 原因是法规太多市场太乱. ?规范共修改了59次. ?NFPA13-2010

危险等级的划分 ?危险等级(NFPA13) 1. 重要性: 决定了喷头, 喷水强度, 作用面积, 喷头间距, 及ESFR喷头的保护高度和压力的要求, 从而又影响到泵的选择等; 2. 根据经验判断危险等级; 3. 危险等级的认可. 危险等级的划分-中国 ?轻危险级 ?中危险级 –I级 –II级 ?严重危险等级 –I级 –II级 ?仓库危险等级 –I级(NFPA I & II级商品) –II级(NFPA III & IV级商品, B, C组塑料) –III级(NFPA A 组塑料) 危险等级的划分–场所举例

北美规格材目测分等概述

北美规格材目测分等概述 郭伟任海青殷亚方江京辉龙超 摘要:目测分等方法是北美一种很重要的锯材分等体系,即依据目测分等规则通过肉眼观测方式测定木材的缺陷状况进而确定规格材的材质等级。因此,对木材缺陷与材质等级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分等规则的正确应用,是对规格材进行科学、正确分等的基本要求。合理地依据目测分等规则划分规格材等级,不仅可以使规格材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规格材产品使用性能的充分、合理发挥。经过目测分等的规格材具有客观的力学性质以及外观质量等级,可以为其作为结构用材使用时提供科学的依据。直到今天,目测分等方法依然是北美进行规格材分等的主要分等方法和基础。文中介绍了北美目测分等方法的发展、原理、意义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目测分等标准,并对中国目测分等标准与北美目测分等规则进行了比较,希望对完善我国的目测分等规则有所启示。 关键词:规格材,目测分等,缺陷 Summary of Visual Grading on Structural Lum ber in North America Guo Wei Ren Haiqing Yin Yafang Jiang Jinghui Long Chao Abstract:Lumber visual gr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umber grading systems in North America,which finishes lumber grading by watching and measuring the lumber superficial quality or characterisfics So the feature of grading method requires the graders master the grading rules and grade the lumber as quickly as possible,as the precondition of suficient use.Visual grading not only promotes the profits of the graded lumber production,but also exerts the lumber~value.So far,visual grading is still the basic and main grading method in North America.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visual grading,such as the history,princip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visual grading of lumber in North America,and introduces some other standards about visual grading in the world,then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ode and NLGA.The authors hope it can avail domestic visual grading ru les about structural lumb er products. Key words:stru ctural lumber,visual grading,characteristics 规格材(dimension lumber)在我国相关标准中的定义是指按轻型木结构设计的需要,木材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按照规定尺寸加工的规格化木材[5]。在北美分等体系中,“结构用锯材”是按照板材、横梁和纵梁、柱和方材、规格材4种使用功能进行分等。在“结构用锯材”中,规格材根据其最终用途又可以划分为4个类别,分别是:结构用轻型框架、轻型框架、搁栅和厚板、墙骨。 目测分等方法(也称目测分级,Visual grad.ing)是指用肉眼观测方式对木材强度划分等级,主要是通过对规格材表面的各种影响强度或相关性能的缺陷进行评估实现的。采用北美目测收稿分等方法划分等级的规格材的弹性模量变异系数最高为25%。随着锯材生产的发展,目测

轻型木结构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人:日期: 审批人:日期: 施工组织设计

1 编制依据 1.1本工程招标文件中提供的施工设计图纸。 1.2本工程供货及安装合同(xxxxxxxx)中具体条款。 1.3本工程的施工单位于X年X月X日下午召开的工程启动会议。 1.4本工程涉及的国家或行业的主要规范、规程。 本工程涉及的主要规范、文件、图集一览表 2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 2.2工程地址: 2.3建设单位: 2.4施工单位: 2.5合同开工日期: 2.6计划峻工日期: 2.7工程特点 2.7.1本工程为两栋美制轻型木结构住宅,建筑面积共为平方米,内设家厅、餐厅、中西式厨房、书房、卧室等。 2.7.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7.3主体为木结构,材料为SPF规格材,采用专用钉及辛普森连接件连接;窗为双层中空玻璃塑钢窗,室内门为模压木门。 2.7.4屋面结构为斜坡木屋架,屋面瓦为沥青瓦。 2.7.5屋面雨水沿落水槽、落水管排至市政管道。 2.7.6装饰装修:基础外墙砌筑霹雳砖块;一楼外墙砌筑舒布洛克纹面装饰砖;二楼外墙安装PVC挂板。室内墙面及天花为石膏板面层,外喷涂水性油漆。一楼地面安装实木地板;二楼地面铺设弹性纤维地毯;卫生间和西式厨房地面铺设防滑、防水塑料地毯。 2.7.7室内给水系统为:室外市政自来水管与室内分水器连接,分水器采用点到点(水管无接头)的方式分别供水至各终端。 2.7.8室内排水系统采用ABS管材排入市政管道。 2.7.9室内电气系统: 美制轻型木结构住宅是从美国整体引进的一种产业化全木结构房屋,主要构件及材料全部从国外进口。根据美国《基础电工程技术》的规定,轻型木结构住宅室内供电必须采用ROMEX(罗马克斯)免穿管专用电线。电线的敷设方法为:从配电箱按点到点(中间无接头、无分线盒)的布线方法将电线直接敷设于木结构中至终端。 由于轻型木结构是将木材加工为专用规格材(木搁栅),然后由规格材组装成墙体、楼盖、屋盖等房屋构件,最后拼装成各种造型的住宅。所以对于木结构构件的开孔是有严格规定的。为了不损坏木结构构件,尽量减少在构件上开孔,而且孔径尽量减小,专家们为轻型木结构住宅专门研制了ROMEX(罗马克斯)免穿管专用电线,在轻型木结构住宅中敷设这种电线时不必要预埋电线管,可直接在墙体、楼盖、屋盖中布线。 3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及要点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1.结构设计基本知识简介 ?建筑结构体系及结构型式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结构 2.案例分析 ?案例一地铁螳螂山 ?案例二天津某住宅 ?案例三华润酒店 ?案例四平安中心投标 ?案例五住宅设计中经常与建筑需要协调的问题?案例六世纪中心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简介 结构型式: 按结构材料划分有: ?砌体结构(包括加构造柱圈梁) ?钢筋砼结构 ?钢结构 ?混合结构(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钢梁) 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体系,剪力墙体系,巨型框架、框架筒体结构、筒中筒结构体系等

结构体系的定义 框架结构体系 由梁(包括桁架)、柱等杆系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 水平力作用的空间结构(可含少量墙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主要由双向墙肢和连梁组成的空间结构(包括短肢 剪力墙和壁式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体系由框架、剪力墙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但以剪力墙 为主承受水平力。 一般由筒和板梁组成的结构,可分为内筒外框(或 筒体结构体系 称核心筒)、筒中筒、框架-核心筒和多筒体结构。 由密排柱及楼层上的裙梁构成的筒体称为框筒。 其他结构体系 以上体系以外的体系如板柱结构体系,悬挂结构 体系,侧向支撑体系,膜结构体系、空间网架等。

结构型式选择原 则 ) a) 结构体系与结构型式的合理选择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结构选型必须在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工程特点,自然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抗震设防,地质地形等情况充分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时还应做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基础上进行必要时还应做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b) 同结构单元中,钢筋砼结构不宜与砖砌体结构b)同一结构单元中钢筋砼结构不宜与砖砌体结构混合使用(混用是指平面方向的承力构件不同材料而言,而底层为钢筋砼框架,其上为砖砌体结构的而言而底层为钢筋砼框架其上为砖砌体结构的竖向布置不在列中)。在抗震要求时,不宜选用砌体结构 体结构。

设计院笔试 高层建筑结构总结

页眉 抗侧力构件与布置 1.什么是高层建筑结构,其主要抗侧力结构体系有哪些,他与多层结构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主要抗侧力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等; 与多层结构的主要区别为:水平荷载是设计主要因素;侧移成为控制指标;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不可忽略。 2.高层建筑的抗侧力体系主要有哪几类?各有哪些组成和承受作用特点? 答:高层建筑的抗侧力类型主要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悬臂结构及巨型框架结构。 组成和承受作用特点:①框架结构体系架结构体系有线型杆件-梁和柱作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 ②剪力墙结构体系:混凝土墙体组成,承受全部竖向和水平作用的; 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组成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 ④筒体结构体系: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 ⑤悬臂结构体系:在钢筋混凝土内筒为主要受力结构的高层建筑中,从内筒不同高度处伸出金属悬臂杆,并在其端部挂有钢吊杆与内筒共同承受各层楼板的自重与附加的活荷载; ⑥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由若干巨柱以及巨梁组成,承受主要的水平力和竖向荷载;其余的楼面截面梁柱组成二级结构,只将楼面荷载传递到巨型框架结构上去。 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和结构概念设计 3.高层结构剪力墙设计中,剪力墙的布置要求? a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 b.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 c.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 d剪力墙宜自上而下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e.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4.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原则: (1)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宜采用规则结构,即体型(平面、立面)规则,结构平面布置均匀、对称并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 (2)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传力途径; (3)结构竖向布置均匀,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的结构; (4)应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5)应避免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载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6)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加强,宜设置多道防线。 5.对抗风,抗震有利的平面形状是哪些? 对抗风有利的建筑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的凸平面;

底框结构的计算

底框结构的计算 过去,PKPM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设计过程是: 1. 用PMCAD主菜单8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的地震力; 2. 用PMCAD主菜单4对底层框架部分逐个提取每榀框架; 3. 用PK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功能逐个计算每榀框架,并用PK其它菜单画底框施工图。 以上的方法对底框部分的计算及绘图效率都较低,SA TWE软件新增了底框结构空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 方法一,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简化方法。它将计算分为两步,第一,仍用PMCAD主菜单8的基底剪力法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层的地震力,其次,将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分离开,并使底部框架接收上部砖房传来的恒荷载、活荷载及地震力〔包括倾覆力矩〕,最后,仅对底框部分用SA TWE进行空间分析。 方法二,有限元整体算法。将上部砖房和底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砖混底框结构的特点,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各种砌体结构。 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后,对底框部分的画图可以用SA TWE接力PK画图方式,即全楼归并后的成批挑选梁柱画图。对梁的画图程序自动加上底框构造。比以前的底框画图方式要灵活的多了。 下面就SA TWE软件的应用作如下归纳: 一、操作流程 在PKPM系列CAD软件中,PMCAD是结构部分的基础模块,通过PMCAD的建模功能(主菜单1、2、3)形成结构的几何数据和荷载数据文件,其它软件模块均要读取上述两组文件。 1.PMCAD主菜单8的砖混底框抗震验算 对于底框结构,完成结构建模以后,首先要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底框结构的抗震验算,其主要是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l 按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 l 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承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 在PMCAD的这步操作中,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可参见PMCAD说明书,其中“考虑墙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