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作业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清贫家庭的生活故事,通过描绘家庭成员勤劳、节俭、善良的品质,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同时,课文中的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仍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在朗读、表达和写作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需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所展现的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途径,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体现的家庭美德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受到课文中所展现的家庭美德的感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感受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教学法:通过写作,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跟随教师教学进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附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及答案:12 清贫
12.清贫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作者介绍】方志敏1.方志敏简介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
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
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2.被俘牺牲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
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3.主要作品.方志敏主要作品有《我是个共产党员了!》《同情心》《呕血》《哭声》《可爱的中国》《《诗一首》《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
方志敏狱中留下的十六篇计十四万字文稿,方志敏16岁时写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
”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
4.成就贡献。
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
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
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造了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廉洁自律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清白做人。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主旨,以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深入挖掘文章主旨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主旨,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3.自主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2.教学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课文内容;3.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随后,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2.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庭生活贫困,但他的父亲仍然坚持让他上学, him 通过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学者。
课文旨在教育学生要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努力,克服困难,追求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不深入,写作表达能力有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父亲坚持让他上学的原因和教育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分析和推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勤奋努力、克服困难、追求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对学习的热爱和坚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父亲坚持让他上学的原因和教育的意义。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分析和推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2.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和推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3.写作表达法: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译文2.PPT或黑板3.生词和短语卡片4.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5.写作纸张和文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所写。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在贫困面前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旨在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坚韧品质,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大意。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尚需指导。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感受文章情感的同时,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情感的同时,受到启示。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欣赏。
3.相关资料: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老舍作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位主人公的故事?”引导学生回答,并简要介绍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言行举止,体会他的品质。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历史背景,激情导入。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革命的征途上,无数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2.出示资料:方志敏烈士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狱中度过的。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直至英勇就义,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方志敏一面坚持对敌斗争,一面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不朽文献。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清贫》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单元导语导入,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合历史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①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做个标志。
②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识记情况。
结合形声字特点识记。
读准多音字“吓”字音,组词识记。
3.反馈交流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体现学习自主性,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比较好记。
多音字“吓”,联系生活语境组词辨析,印象深刻。
文章层次清晰,抓住“被俘”主要内容,教师稍加点拨,能够准确划分。
)三、再读课文,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1.阅读“学习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推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由方志敏的一首 诗引发交流,交流有关 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 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 趣,导入新课。
国》《狱中纪实》等。 (2)读着这首诗,彼时彼地的悲壮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 厚厚的冰雪,压得竹子喘不过气来。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 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 到迷雾消散, 红日东升、 冰雪融化, 竹子重又挺直了腰杆, 傲然挺立。 4. 谈话导题:方志敏就像这竹子一样,是一个真正昂首挺 立的共产党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 (板书课 题:清贫) 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生活清寒贫苦。) 5. 交流激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 ,相信读完 文章之后, 大家会对方志敏的 “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学设计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
•能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文教材:《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多媒体设备•白板和笔•学生课前布置的相关阅读任务•教学课件或PPT三、教学过程1. 预习环节1.讲解标题和课前阅读任务。
2.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做好心理准备。
2. 导入课堂1.用问题导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像或视频,激发学生热情。
3.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3. 阅读理解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适时解释生字和短语。
2.学生朗读课文,课后进行点评和引导。
4. 课文分析1.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和中心思想。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要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课堂作业设计1.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感悟和思考。
3.布置朗读任务或背诵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12 清贫》为主题,通过预习和课堂作业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延伸阅读•语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发展阅读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上是本次语文课《12 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中贫穷,但母亲依然坚持供他上学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能体会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作者的生平背景可能不太了解,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论自己对努力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式的学习。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让学生跟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相关背景资料:用于介绍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PPT:用于呈现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观看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贫穷吗?你们想象一下贫穷的生活是怎样的?然后引入课文《12 清贫》。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
跟读结束后,教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例如:课文中的“母亲供我上学”这句话,母亲是怎么供我上学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学设计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先驱方志敏同志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时,坚定信念,保持清贫,严守的机密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方志敏同志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但学生在理解方志敏同志的精神品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增加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同志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3.学习方志敏同志坚定的信念和清贫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方志敏同志的精神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方志敏同志的精神品质;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介绍方志敏同志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到位,体会方志敏同志的精神品质。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方志敏同志的精神品质,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方志敏同志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方志敏同志的精神品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方志敏同志的故事,感受方志敏同志的精神品质。
第12课《清贫》作业设计
第12课《清贫》作业设计师岗镇曹营中心小学杨杰孙晓生一、用“√”给文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方志敏被俘.(fú fǔ)之后,那些国方兵士企.(qí qǐ)图从他身上搜出金手镯.(zhuó zuó)之类的东西,但是一无所获,于是威吓.(xià hè)方志敏。
方志敏所拥有的财产,不过是深山坞.(wū wù)里藏着的旧汗褂.(guā guà) 裤与缝上底的线袜。
为革命筹.(chóu cóu) 集的金钱,都用在了革命事业上,他一分毫都不会据为己有。
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如果……那么……不但……而且……除了……都……不是……而是……因为……所以……或者……或者……(1)人生总有独特的轨迹,( )平淡一生,( )名垂青史。
(2)( )共产党员具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徳,( )他们受到老百姓的拥戴。
(3)我们革命( )为了发财,( )为了全人类的幸福。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记叙了国方兵士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的“趣事”,表现了方志敏的可贵品质。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近十余年了。
(修改病句)2、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3、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是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五、课外阅读。
生活简朴的周恩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
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
他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
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
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
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到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国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困而美好的家庭生活。
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示了清贫中的快乐和幸福,传递了勤劳、善良、淳朴的价值观。
本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贫困家庭的生活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贫困家庭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清贫生活中的乐观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3.运用课文中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生活环境,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清贫生活中的美好。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课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3.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景象。
通过插图,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停顿和语气。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录音中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气。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的故事,通过故事教育学生要节俭、勤劳,不贪图安逸。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节选自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通过讲述自己被捕后国民士兵搜查自己却一无所获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士兵的憎恨,对事业的坚定信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理解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思想观念理解不深,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领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清贫的重要性,树立节俭、勤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文中一些抽象的思想观念的理解。
3.朗读和表达的训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表达法: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抄写。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辅助教学。
4.讨论题目: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清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原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适时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2 清贫》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贫穷但善良的家庭,父亲为了让孩子上学,忍受着清贫的生活。
本文通过描述家庭生活的艰辛,揭示了父亲的爱和坚持,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道理,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对于家庭生活的艰辛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父亲的坚持和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亲的坚持和爱,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父亲的爱和坚持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同时,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父亲的坚持和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a.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b.父亲为什么让孩子上学?c.父亲是如何忍受清贫的生活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父亲的爱和坚持。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如何珍惜学习的机会?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亲的坚持和爱,教育学生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
12清贫(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12清贫(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通过讲述自己清贫的经历,表达了对廉洁奉公的父亲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父亲清贫的一生。
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3. 课文分析: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清贫”的含义,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理解其含义。
4. 课文分析: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描写来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7. 小结: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清贫的含义2. 细节描写的作用3. 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之情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运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尊敬的人。
2. 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展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同时也能够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但在细节描写的理解和运用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清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清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清贫》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精神。
具体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掌握《清贫》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能力;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背后的含义和思想;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促使他们产生独立见解和观点。
二、作业内容1. 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清贫》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分析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1000字的读后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内涵。
学生需要结合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
3. 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自己的小说故事,可以选择以《清贫》为灵感,也可以自由创作。
学生需注重情节设置和人物性格,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4. 提问任务:老师将提供一些有关《清贫》的思考问题,学生需要回答并展开讨论。
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三、作业要求1. 所有作业需用电子文档形式提交,格式要求为Word或PDF文件。
2. 作业内容需符合标准中文写作规范,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无明显错误。
3. 作业评分将根据内容质量、语言表达和创新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四、评价标准1. 阅读任务完成:30分2. 分析任务完成:30分3. 创作任务完成:20分4. 提问任务回答:10分5. 文字表达和创新度:10分五、截止日期和提交方式1. 作业截止日期设定为本学期末,具体时间将由老师另行通知。
2. 学生需将作业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清贫》作业提交。
3. 作业提交后,请及时通知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查收。
六、总结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清贫》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这次作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独特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遗著有《》和《》等。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1、两个士兵在方志敏身上没搜到钱,是因为方志敏今天没有带钱。( )
2、方志敏一直都是坚持清贫、朴素的生活。( )
3、“不要瞎忙吧”写出方志敏对敌人的蔑视。( )
12* 清 贫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筹集深山坞矜持
战俘手镯汗褂裤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骗( ) 呜( )
偏( ) 坞( )
侈( ) 矜( )
移( ) 怜( )
3、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热切的希望。( )
2.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
3.积存的钱。( )
4.用威势来吓唬她。( )
④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4.“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hóu wù jīn fú zhuó guà
二、骗人 偏离 桃花坞 呜咽 奢侈 移民 矜持 可怜
三、1.热望 2.矜持不苟 3.积蓄 4、威吓 5.奢侈
四、《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 《狱中纪实》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此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3.“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这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他为什么这样说?
五、1.×2.√3.√
六、1.动作描写。这样做的目的是吓唬方志敏,让他说实话,交代出自己的“宝贝”藏在哪里。
2.无畏而又乐观。
3.语言描写。因为这个国民党士兵用看国民党“大官”的眼光看待方志敏,认为他也一定有钱。
4.因为用看国民党“大官”的标准评价,方志敏的“传世宝”只能让人耻笑。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②“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③“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