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现代文学史》 重点及《当代文学史》人物分析
《中国当现代文学史》 重点及《当代文学史》人物分析
《中国当现代文学史》重点及《当代文学史》人物分析第一章绪论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1949年-1965年的中国文学第一节 1949-1965年文学运动概述了解第一次文代会;1949-1965年间的文艺思想论争;"双百"方针和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
重难点:"双百"方针和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土地之歌了解以赵树理、柳青、李准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李双双小传》的局限及李准创作的变化趋势;分析赵树理《锻炼锻炼》及"山药蛋"派的艺术特征。
重点:农村题材的特点。
难点:如何理解1958年赵树理的《锻炼锻炼》。
第三节战斗中的诗情了解以杜鹏程、吴强为代表的现代战争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洼地上的"战役"》与战争场面中的个人化视角;《红日》在战争观念及美学上的开拓;《百合花》别具一格的小说风格;《红岩》及《青春之歌》历史小说的特点及英雄形象的塑造。
重点:战争题材小说的特点。
难点:《青春之歌》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
第四节早春的气息了解以王蒙为代表的新一代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掌握《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与王蒙对当时生活的"干预"精神;《红豆》对知识分子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的表现。
重点:干预生活题材及人情人性题材。
难点:刘世吾典型分析。
第五节诗歌、戏剧、散文五六十年代的颂歌潮流及贺敬之、郭小川的诗歌;《茶馆》及老舍式的戏剧结构;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模式;邓拓的《燕山夜话》对现实的针砭。
重点:《茶馆》的艺术成就。
难点:《茶馆》的艺术结构。
第三章 1966-1976年的中国文学第一节 1966-1976年文学运动概述了解《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文革时期的公开创作;"样板戏"及"三突出"理论;浩然的《金光大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the art of mt名词解释㈠、小说类型①、伤痕小说: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2个人物宋宝琦:愚昧无知的中学生典型。
谢惠敏:深受极左路线毒害的学生女团干部形象。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一个农村老汉几十年的人生苦难。
]、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其名称来源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②、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反应问题:1、干部问题反思小说——张贤亮、谌容(《人到中年》)2、知识分子问题反思小说3、知青问题反思小说4、农民问题反思小说]几个著名反思小说作家:一,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二,张一弓的反思小说三、高晓声的反思小说(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四王蒙反思小说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六张炜的《古船》和《九月寓言》解放前后四十年中国历史进程的寓言、《九月寓言》: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③、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残雪小说(1、“他人即地狱”——人际关系的恶化。
《山上的小屋》2、人性的异化或畸变:《黄泥街》:心肠的癌变。
3、生存的卑微(无意义))马原小说(虚构性)④、女性主义小说其中林白和陈染又以“当代中国大陆最激进的女性主义文本”成为9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
王琦瑶人生悲剧命运的内涵在小说中,从她解放前的小家碧玉到成为李主任的情妇,到解放后的与康明逊的爱情到被“长腿”杀死的人生轨迹来看。
【北京大学】当代文学史人物分析
现当代文学人物形象分析<红旗谱>朱老忠形象及其意义朱老忠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的新农民英雄的艺术典型。
他急公好义、有胆有识、坚忍不拔,在他身上,体现了深广的历史内容。
朱老忠形象概括了深广的历史内容,小说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中,通过各种境遇多侧面地全面刻画,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栩栩如生。
朱老忠形象塑造是小说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贡献25.《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过自觉而痛苦的磨练,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的30年代革命女性的艺术典型她母亲是佃户,父亲是大学校长,母亲生下她后上吊自杀,她在林家的屈辱生活,使其具有反抗叛逆的性格。
父母逼婚,林逃婚投亲,表现其勇于反抗,追求自由民主光明,遇到卢嘉川,认识到自己的反抗是脆弱的,因此把反抗融入学生之中,但投亲不成反落虎口,有海自尽表现其幼稚,脆弱,对余永泽产生好感,耽于幻想,但是当发现余自私卑劣后,又不愿意割裂感情,说明她有浓郁的小资产阶级温情,决定其成长历程的长期性,和思想改造的艰巨性从监狱归来到参加共产党,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她献身革命,忘我工作,从幼稚走成熟原因:客观:革命理想对她的影响,2遇卢,使其思想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党的领导主观,本身具有自觉磨练的精神林道静是《青春之歌》的女主人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知识青年的形象,她所走的道路,是从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到参加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道路。
赵树里《三里湾》:小说“从旗杆院说起”,讲述了1952年9月一个月里发生在三里湾这个老解放区里围绕着扩社、开渠两件事而展开的合作化运动。
作品着重突出了两个家庭的鲜明对比:一是王金生的民主和睦的模范家庭,一是马多寿的保守落后的封建家庭,其中,又重点描写了村支部书记王金生的妹妹王玉梅、中农马多寿的四儿子马有翼、村长范登高的女儿范灵芝三个年轻人的爱情婚姻变化等,其间还穿插了何科长巡查工作,党内对多留自留地的党员袁天成和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村长范登高的斗争,马家大院家庭生活的分裂,最后是皆大欢喜:年轻人花好月圆,扩社开渠圆满成功。
《当代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二
《当代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二王蒙的《青春万岁》1、描写了郑波、杨蔷云等一些学生党员对一些生活困难、思想落后的女学生——如天主教会“仁慈堂”中长大的孤儿呼玛丽、出身资本家家庭的二小姐苏宁、一心想当科学家,对集体和他人缺乏热情的李春等人的热心帮助,使她们最终都能融入到学校这一大家庭中来,共同进步,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学生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和很高的思想觉悟。
2、同时作品中也穿插描写了郑波和杨蔷云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学习成绩,以及郑波与田林、杨蔷云与张世群之间的不成熟的、朦胧的爱情故事。
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故事梗概(1)写的是青年教师林震被调到区委会后,在工作和斗争中怎样碰壁和怎样遇到挫折的故事。
它触及了我们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揭露了我们党委机关内部已在滋长并亟待克服的官僚主义现象。
2、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通过他的眼光,他到组织部后的经历,描写了组织部的情况与问题,塑造了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因此,林震这一人物,既有思想、性格上的意义,也有结构上的作用。
2、林震的人物形象分析(1)林震是个富于理想主义精神、勇于进取的人。
他来到当地的组织部门,对党的工作者的生活充满了神圣的憧憬,故而与刘世吾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
他们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两种不同态度的矛盾。
(2)林震还年轻,他也有弱点。
他的理想主义不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例如他是根据电影里全能的党委书记的形象来猜测党的工作者的,所以会碰壁。
(3)他单纯,不免幼稚,和刘世吾等人相比是弱小的,还曾有过惶惑,但没有退却。
在讨论麻袋厂问题的区委常委会上,他勇敢地站出来,提出一个人们需要深思的问题:“王清泉个人是作了处理,但是如何保证不再有第二、第三个王清泉出现呢?”并掷地有声地表示:“党是人民的、阶级的心脏,我们不能容忍心脏上有灰尘,就不能容忍党的机关的缺点!”(4)他在实际的生活和斗争中成长、成熟起来,懂得了生活的真正美好和分量,懂得了斗争的困难和价值,渐渐明白单凭个人的勇气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狂人日记——鲁迅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吃人。
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沉沦——郁达夫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
缀网劳蛛——许地山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异域情调。
潘先生在难中——叶绍钧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
竹林的故事——冯文炳(亦名:废名)(京派)《竹林的故事》以竹林为背景,用第一人称手法,描述农家女阿三从童年到结婚几个生活片断,塑造出一个贤惠乖巧的女性形象。
是新文学初期最富有诗情画意和青春气息的作品之一。
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写竹林、菜园、茅舍、少女,把自然景物灵化,把世间人物雅化,以真挚、友好的感情,塑造了一个生长在宁静的宗法制农村的纯洁、天真、优雅、生气勃勃的乡村劳动少女——三姑娘的形象。
拜堂——台静农着重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偷偷买香表、蜡烛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故事。
小说选材特殊,特别刻画当事人复杂心理状态与拜堂特殊场面、氛围,于民俗风情中,不仅表现了古旧乡村穷苦人黯淡凄楚生存状态,也揭示了他们压抑苦痛的内心世界、求生意志以及对命运苦苦挣扎。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
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
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
上海狐步舞——穆时英作者用现代派艺术处理手法,象电影镜头般的跳跃,勾勒出五光十色的上海夜景,表现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绪论一、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和特点1. 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港台文学,这只是个外延。
2. 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 年;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1977年—1989 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叫新时期文学。
,1990 年—上世纪末或者至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3. 当代文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经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关于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定位,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也就是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树立,比如尊严、人格、独立等等;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公民社会既民主社会的建立,实现一系列与人的现代化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制约,比如法制、民主、平等、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文学的现代化,是指脱离了“文以载道” 的工具论的束缚,实现文学的自觉,创造出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本的“人的文学” 。
所有这些,都是“五四”启蒙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也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几百年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
以这样的价值判断来估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关键问题就在于,看它是继承、发展了“五四”传统,还是背离和消解了这一传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国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广告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讲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代表作家、作品,而其中又以叙事性的作品为这,突出名家名作和有特色的作家作品,突出散文和报告文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学现代的发生和发展,认识现代文学史上纷呈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论争。
2、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众多作家作品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名家名作,学会分析作品和人物形象。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鲁迅的作品分析。
2、沈从文作品分析。
3、80年代、90年代文学思潮和创作。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联系紧密。
(五)学时分配安排本课程为72学时,每周4学时。
(六)本课程为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程通常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多看原文、多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学时)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的背景以及创作实绩。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学时)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20年代文学论争的内容。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4学时) 1、鲁迅生平及创作道路。
2、《呐喊》与《彷徨》的内容与艺术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重点
2、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
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
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3、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4.山药蛋派: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等。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
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创作流派。
代表作有赵《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马《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西《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
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
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5.白洋淀诗群: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中学生先后到河北安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插队,形成了白洋淀诗派,主要诗人有:芒克、根子、多多等。
有芒克《天只》《十月的献诗》根子《白洋淀》等等。
他们的诗作现实了对于现实社会秩序,对暴力的批判,生命中迷惑、孤独和痛苦的体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文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当代文学史》课件
04
当代文学代表人物研究
余华
总结词
先锋派代表,作品以冷酷、客观著称
详细描述
余华是当代文学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 品以冷酷、客观的叙述风格著称,善于通过 描绘普通人的生活来反映社会的现实和人性 的复杂。他的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 血记》等,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 洞察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VS
详细描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欧 洲,它对现代主义进行反思和质疑,强调 多元、开放和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 通常采用戏仿、拼贴、反叙述等手法,消 解传统意义和价值,呈现出一个多元、相 对的世界。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个体经验 和微观视角,反映后工业化和消费社会的 特点。
03
当代文学作品分析
难曲折的道路。
《白鹿原》
总结词:民族史诗
详细描述:《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民族史诗。小说以陕西 关中地区的白鹿原为背景,通过讲述白鹿原上的家族恩怨和历史变迁,展现了中 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人文精神。
《活着》
总结词:人生哲理
详细描述:《活着》是余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人生哲理小说。小说以福贵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通过讲述他的人生起伏 和生死离别,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当代文学史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当代文学史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 桥梁,传承了人类文明和文化遗 产,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 文化财富。
社会反映
当代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 时代变迁,是理解和研究一个时 期历史的重要依据。
艺术价值
当代文学在艺术上不断创新和发 展,为世界文学的繁荣和多样性 做出了贡献。
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
传播方式的变革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能够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扩大读 者群体。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绪论:1.当代文学的概念:①1949年以后的大陆文学的史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划分,同时有着现阶段对未来文学的新质的指认和预设的内涵。
②80年代产生两分法2、历史分期及其开展状况三分法:十七年、文革、新时期1949—1978 1978——1989 90年代末两分法:1949——1976 1976——---- 十七年文学:总的倾向是还保存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表现在文学上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
1949年——1966年:战争文化心理文革十年:万马齐喑,百花凋零,四人帮的阴谋文学占上风正直文学只能在地下进行。
新时期:80年代文学处于拨乱反正的过渡时代。
恢复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是其最大特征。
90年代,由宏大的历史表达,转向个人的表达立场,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和主体确认。
3、当代文学的性质〔一〕社会形态决定的中国当代文学〔二〕艺术规律调节的中国当代文学〔三〕世界文学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的中国当代文学 4、当代文学开展的两条线索〔一〕正确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适合当代文学开展的社会文学气氛,创作成果丰硕;〔二〕错误思潮,特别是左的错误造成文学运动的曲折,留下重大教训。
5、学习方法:阅读史料、加强文艺理论的修养,了解外来文化;密切关注文坛变化,介入当下文学创作;加大作品阅读力度几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出版社、陈志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十七年小说:《登记》《三里湾》《创业史》《铁木前传》第一编 1949——1976年文学第一节 17年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一、第一、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再召开,由郭沫假设提议,党中央批准而召开。
郭沫假设作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恩来《新的人民的文艺》矛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开展的革命文艺》此次大会标志着新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流派。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主题和流派,并总结出复习要点。
一、重要作家1. 鲁迅(1881-1936):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2. 钱钟书(1910-1998):钱钟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主题涉及家庭、婚姻等。
他的代表作品《围城》通过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3. 巴金(1904-2005):巴金以揭示农民问题和社会不公正为主题,被誉为“生活写实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家》、《春》等。
4. 老舍(1899-1966):老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5. 阿来(1957-):阿来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主题涉及藏族文化和西藏问题。
他的代表作品《尘埃落定》、《云南虫谷》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主要主题1. 社会批判:中国当代文学经常关注社会现象问题,批判社会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
作家们用文字揭示社会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2. 历史记忆:中国当代文学也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历史事件和人物,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
3. 人生哲理:许多当代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人生哲理,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生死、爱情等问题。
他们通过文学表达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流派特点1. 现代主义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强调个人主义和精神内省,注重语言形式和实验性的敘事结构。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杨绛等。
2. 农民文学:农民文学是以农民生活和问题为中心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包括刘庸、杨显惠等。
这种文学探讨农民的命运和他们面临的困境。
3. 女性文学:女性文学关注女性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探讨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总结作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总结作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中国当代文学史是对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总结和梳理,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作家和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点作品,并对其中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背景与概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提倡思想解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点作家与作品1. 鲁迅《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狂人日记》是鲁迅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荒谬和人性的扭曲。
2. 钱钟书《围城》《围城》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小说讲述了城市里的小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困境。
该小说以幽默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尖锐的社会批判和深刻的人性思考。
3. 余华《活着》《活着》是一部具有震撼力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经历,讲述了中国社会在历史变迁中的残酷和无奈。
余华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洞察力,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4. 莫言《红高粱家族》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以农村为背景,纵横叙事,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张力。
《红高粱家族》以其丰富的象征意味和社会背景的折射,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颗明星。
三、名词解释1. "文革""文革"指的是1966年至197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
这是一场由毛泽东倡导的政治运动,旨在重建共产主义社会。
然而,文革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文化破坏,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第三代作家""第三代作家"是指中国当代文学中登场的一批作家,他们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成长于文化大革命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其特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白话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3. 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以北岛、舒婷等人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
4. 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项之一,由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
5. 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作家。
二、填空题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
(秋)2.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
(红楼梦魇)3. 老舍的《茶馆》通过北京一个____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茶馆)4.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____与____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婚姻、事业)5.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____的一生。
(福贵)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D)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徐志摩2. 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C)A. 《家》B. 《春》C. 《雾》D. 《秋》3. 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B)。
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祝福》4.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张爱玲的代表作?(D)A. 《红玫瑰与白玫瑰》B. 《倾城之恋》C. 《金锁记》D. 《边城》5. 下列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C)A. 阿来B. 莫言C. 刘心武D. 余光中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作品?(ABCD)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2. 下列哪些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ABC)A. 《边城》B. 《长河》C. 《湘行散记》D. 《骆驼祥子》3. 下列哪些作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BCD)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陈独秀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红色经典”系列?(ABC)A. 《林海雪原》B. 《红岩》C. 《青春之歌》D. 《平凡的世界》5. 下列哪些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BCD)A. 韩少功B. 阿城C. 贾平凹D. 汪曾祺五、判断题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完整)当代文学史重点
3、《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性格有什么典型意义?(重点)陈奂生是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勤劳善良、质朴节俭、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老一代农民。
陈奂生性格,典型地表现了中国广大的农民阶层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他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没有自主权的同时物质精神又发生了一定变化的农民的画像,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革相交融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
具体而言,包括两点:第一、反映了新时期农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巨大变化。
第二、表现了封建意识、极左路线危害的严重性和改造国民的艰巨性5、朦胧诗的审美特征.(重点)A。
诗人抒情主体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
C。
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
D.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简析舒婷诗歌的主要特征。
(重点)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1)不注重对客体的描摹,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
2)意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与哲理结合。
、3)有独特的忧伤感、痛苦感,以及对祖国、人民炽热深厚的爱。
简析王安忆小说的特色.(重点)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两个特色:其一,大量使用判断句式;其二,人物对话全部使用没有冒号和引号的直接引语。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她一改80年代的语言风格而追求语言的“抽象化”,去实践其创作理论.本文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长恨歌》抽象化的语言艺术特色。
12、贾平凹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重点)“伤痕文学”时期:发掘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便是《满月儿》,其风格委婉缠绵、气韵飘逸。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知识点总结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知识点总结概述中国当代文学史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的总结和研究。
其中,洪子诚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当代文学家和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围绕洪子诚的知识点,对中国当代文学史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洪子诚的背景与贡献洪子诚,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评论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他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极其复杂,包含了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儿童文学、革命文学、思想文学等都在这个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洪子诚对当代文学发展的思考与影响洪子诚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深刻思考了文学的自由与责任、作家的创作态度和文化传承等重要问题。
他的思考对当代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洪子诚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学派的影响洪子诚提出的许多学术观点和理论深深影响了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他的学术成就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与作家中国当代文学史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作家,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六、洪子诚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评价与展望洪子诚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其中的优秀作品和作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七、结语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的知识点总结中,我们了解到了洪子诚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以及他对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回顾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重要作家和作品等方面。
这一系列内容对于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 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1]
下编: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第七章八十年代文学概述(3课时)具体到中国,特别是30年代民族矛盾加深后,文学渐渐成为政治的仆役;17年中,文学几近毁灭。
但是,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一个总的特征和趋势是政治放松了对文学的控制。
1:原因(1):文革推行的极权和极左的封建专制模式使人们思想僵化,要想彻底根除文革影响,使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步入正轨,就必须推行一种思想解放运动。
使人们思想自由独立,也就必然要使文学脱离政治的束缚。
(2):党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学有自身的独特性,要遵从文学的自身规律,加以引导,不能横加干涉。
2:过程,我们重点看一下文学解放的过程,分两个层面:(1):政治批判阶段——批四人帮。
即配合全党全国上下的批判四人帮运动,在文学领域对四人帮的罪行进行揭批。
这一批判来自并服从于当时的政治斗争:A:批判四人帮的“阴谋文艺”,揭露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图谋和极左政治路线。
“阴谋文艺”指四人帮为夺权而炮制的一些作品:包括《反击》、《欢腾的小河》、《春苗》、《盛大的节日》等,写所谓的革命群众和走资派之间的斗争。
同时还对其中体现出来的创作方法“三突出”、“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等唯心和实用主义进行批判。
B:批判“文艺黑线论”。
文艺黑线论否定17年甚至五四以来的文学成就,造成一种文学空白,为自己炮制阴谋文艺找借口。
1977年《人民文学》开辟了彻底批判文艺黑线专政的专栏。
但文革结束的头两年,对四人帮的批判在形式上是激烈的,在思想理论上并未摆脱左倾。
特别是中央推行的两个凡是方针,压制了对左的错误的批判,因此这一时期的批判仍是在肯定和维护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进行的。
只是批判四人帮,并不批文革,这说明文学界只是把批判当作一场政治运动来看待,用错误观点来批判错误的事件。
要彻底拨乱反正,必须建立正确的思想路线。
(2):思想层面:思想反思阶段——批文革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展开讨论,目的是破除两个凡是,寻求思想解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理)第一编小说部分1,鲁迅:《在酒楼上》(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
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
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
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
'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
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现代文学史》重点及《当代文学史》人物分析第一章绪论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1949年-1965年的中国文学第一节 1949-1965年文学运动概述了解第一次文代会;1949-1965年间的文艺思想论争;"双百"方针和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
重难点:"双百"方针和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土地之歌了解以赵树理、柳青、李准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李双双小传》的局限及李准创作的变化趋势;分析赵树理《锻炼锻炼》及"山药蛋"派的艺术特征。
重点:农村题材的特点。
难点:如何理解1958年赵树理的《锻炼锻炼》。
第三节战斗中的诗情了解以杜鹏程、吴强为代表的现代战争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洼地上的"战役"》与战争场面中的个人化视角;《红日》在战争观念及美学上的开拓;《百合花》别具一格的小说风格;《红岩》及《青春之歌》历史小说的特点及英雄形象的塑造。
重点:战争题材小说的特点。
难点:《青春之歌》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
第四节早春的气息了解以王蒙为代表的新一代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掌握《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与王蒙对当时生活的"干预"精神;《红豆》对知识分子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的表现。
重点:干预生活题材及人情人性题材。
难点:刘世吾典型分析。
第五节诗歌、戏剧、散文五六十年代的颂歌潮流及贺敬之、郭小川的诗歌;《茶馆》及老舍式的戏剧结构;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模式;邓拓的《燕山夜话》对现实的针砭。
重点:《茶馆》的艺术成就。
难点:《茶馆》的艺术结构。
第三章 1966-1976年的中国文学第一节 1966-1976年文学运动概述了解《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文革时期的公开创作;"样板戏"及"三突出"理论;浩然的《金光大道》。
重点:《纪要》的出笼及危害。
第二节潜在写作了解文革时期潜在写作的概况;《缘缘堂续笔》、《神的变形》的主要特点;青年一代的思考及知青小说。
重难点:《神的变形》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1977-1985年的中国文学第一节 1977-1985年文学思潮概述了解五四精神的复兴;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在表现内容上的变化;从乡土小说、市井风俗小说到文化寻根在表现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变化;当代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
重点:新时期十年文学思潮的嬗变。
第二节心灵的伤痕与归来的歌了解伤痕文学及政治社会批判特征;分析卢新华的《伤痕》的悲剧意味主其对传统文学的冲击;掌握巴金《随想录》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成就;分析《鱼化石》、《光的赞歌》与艾青诗歌的变化。
重点:伤痕文学;《随想录》。
难点:《随想录》的忏悔意识。
第三节历史的沉思及人的觉醒了解反思文学及创作的基本特征;《内奸》对历史的整体反思;《杂色》对革命历程的理性主义的反思;《爱,是不能忘记的》对婚姻道德的质疑和《方舟》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哦,春雪》的的创作特点。
重点:反思文学;杂色。
难点:张洁的女性意识。
第四节沉重的翅膀与文学寻根了解改革文学的基本特征及《乔厂长上任记》的特征;掌握《陈奂生上城》与高晓声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追踪式描写;谌容对改革现实的忧虑和困惑的代表作品《人到中年》;分析路遥的《人生》对于改革时代社会内涵的把握。
了解寻根文学的基本特征;《棋王》与阿城以非社会政治视角对人生的观照;《爸爸爸》中所体现的韩少功的文化批判意识;《黑骏马》及张承志小说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
重点: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爸爸爸》。
难点:《棋王》儒道合壁的艺术特点。
第五节朦胧诗及现代主义思潮的多方面表现朦胧诗;舒婷、顾城的诗歌在内容选择和艺术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的异同;《在同一地平线上》存在主义意味;《山上的小屋》现代主义与现实战斗精神的结合。
重点:朦胧诗。
难点:《在同一地平线上》存在主义意味。
第五章 1986-1996年的中国文学第一节 1986-1996年文学现象概述了解90年代与80年代文学的异同;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和冲击;2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多元化特点。
重点:2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多元化特点。
第二节今日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风底斯的诱惑》对小说叙事美学的探索;《我是少年酒坛子》对小说语言美学的实验。
重点:先锋小说难点:《风底斯的诱惑》、《我是少年酒坛子》小说的审美特点。
第三节人生写实新写实小说对传统写实观念的更新;《风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还原;《一地鸡毛》对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重点:新写实小说。
难点:《一地鸡毛》对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第四节民间的历史新历史小说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与叙述特征;《红高梁》的民间立场与叙述话语;《白鹿原》对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开掘;《长恨歌》的文化精神与生活情韵。
重点:新历史小说;《红高梁》。
难点:《长恨歌》的文化精神与生活情韵。
现当代文学人物形象分析<红旗谱>朱老忠形象及其意义朱老忠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的新农民英雄的艺术典型。
他急公好义、有胆有识、坚忍不拔,在他身上,体现了深广的历史内容。
朱老忠形象概括了深广的历史内容,小说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中,通过各种境遇多侧面地全面刻画,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栩栩如生。
朱老忠形象塑造是小说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贡献25.《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过自觉而痛苦的磨练,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的30年代革命女性的艺术典型她母亲是佃户,父亲是大学校长,母亲生下她后上吊自杀,她在林家的屈辱生活,使其具有反抗叛逆的性格。
父母逼婚,林逃婚投亲,表现其勇于反抗,追求自由民主光明,遇到卢嘉川,认识到自己的反抗是脆弱的,因此把反抗融入学生之中,但投亲不成反落虎口,有海自尽表现其幼稚,脆弱,对余永泽产生好感,耽于幻想,但是当发现余自私卑劣后,又不愿意割裂感情,说明她有浓郁的小资产阶级温情,决定其成长历程的长期性,和思想改造的艰巨性从监狱归来到参加共产党,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她献身革命,忘我工作,从幼稚走成熟原因:客观:革命理想对她的影响,2遇卢,使其思想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党的领导主观,本身具有自觉磨练的精神林道静是《青春之歌》的女主人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知识青年的形象,她所走的道路,是从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到参加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道路。
赵树里《三里湾》:小说“从旗杆院说起”,讲述了1952年9月一个月里发生在三里湾这个老解放区里围绕着扩社、开渠两件事而展开的合作化运动。
作品着重突出了两个家庭的鲜明对比:一是王金生的民主和睦的模范家庭,一是马多寿的保守落后的封建家庭,其中,又重点描写了村支部书记王金生的妹妹王玉梅、中农马多寿的四儿子马有翼、村长范登高的女儿范灵芝三个年轻人的爱情婚姻变化等,其间还穿插了何科长巡查工作,党内对多留自留地的党员袁天成和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村长范登高的斗争,马家大院家庭生活的分裂,最后是皆大欢喜:年轻人花好月圆,扩社开渠圆满成功。
创作手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与其他同类题材相比,赵树理坚持的是乡土社会立场,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
时代要求他写出农村中“无比复杂和尖锐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和两个阶级的斗争,但他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到“两条道路”和“两个阶级”的斗争并不是农村中的主要矛盾。
四个情节:秋收,扩社,整党,开渠。
艺术再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艰巨性和斗争的复杂性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王金生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先进农民形象,还塑造了一系列落后形象范登高,马多寿封建自私狭隘的农民。
“糊涂涂”在经济上不糊涂,政治上糊涂。
老婆“常有理”刻画人物上用白描,侧面烘托的手法《锻炼锻炼》简析“小腿疼”和“吃不饱”的性格形象和作者的态度。
“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形象正是当时农民缺吃少穿和劳动积极性下降的反映,作者在批评她们的自私、懒惰习气的同时,对她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处境也抱有曲折的同情,对杨小四等干部的工作作风和“不把人当人”的态度予以质疑和针砭,这是小说的潜在主题,也是作者现实主义精神的可贵体现。
14.周立波《山乡巨变》塑造了那些突出的人物形象15.柳青《创业史》中塑造了哪一个农民形象:梁生宝:积极,富有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深刻地体现了强烈的“阶级性”、“脸谱性”特点,其中把梁生宝这个正面人物刻画成一个具有“高、大、全”的优秀革命人物形象,并通过浓墨重彩而树立其为小说之中的人物主角;而中间人物梁三老汉虽然描写的更加的有血有肉,看点颇多。
但是终因其革命倾向不如梁生宝,所以他也只能成为梁生宝这个正面人物的陪衬;至于反面人物地主反动势力代表姚士杰、富裕中农势力代表郭世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势力代表郭振山等人,则只能退出人物舞台的中心,作为反衬梁生宝甚至中间人物梁三老汉的一件工具,留给他们的只有讨伐和鞭挞。
24《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人物形象分析许茂;是一个在文革中,心灵一度被扭曲的老一代农民的艺术形象,其思想性格复杂,文革前,新中国成立后,他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勤劳善良,关心集体,爱社如家,性格开朗,文革中,他变的自私,狭隘,冷酷,极左的思想,使农民利益遭到严重侵害,使其性格变化,整顿后,他心灵复苏,清醒,看清了一切典型意义;作品通过对他心灵扭曲与复苏的变化,显示了农村政策必须调整的历史趋势,他曲折的心灵变化过程,折射了我国农村生活的曲折道路,展现了农民心灵变化的历程许秀云;在文革时期,具有悲剧色彩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思想性格,与新中国一道成长的农村姑娘,他热爱生活,善良,温柔,美丽。
文革中遭受苦难,在逆境中思想同样发生变化,开始在郑百如的淫威下忍辱偷生,后被遗弃,进一步加深苦难,在苦难中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性格变化,由柔弱---坚强,由隐忍---抗争,是非分明,敢爱敢恨,勇敢面对世俗观点,经过自己努力,终于获得爱情悲剧原因:文革的倒行逆施。
性格的柔弱,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典型意义:对许命运的悲剧描写,表达了对四人帮造成的社会灾难的有力控诉。
让人们看到了青年妇女的艰难成长历程,激励希望茶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早年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50年代后又创作了话剧《茶馆》、《龙须沟》和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等。
1.分析《茶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思想全剧三幕戏,分别描写了三个时代。
第一幕以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为背景;第二幕以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为背景;第三幕则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加紧黑暗统治为背景;通过裕泰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系列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侧面反映了近50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从而达到了作者“葬送三个时代“的艺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