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测温系统设计
远程测温方案
远程测温方案概述远程测温方案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温度测量解决方案。
该方案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对远程地点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存储。
远程测温方案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工业生产、冷链物流、环境监测等。
方案组成远程测温方案主要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1.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由温度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池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给接收器节点。
2.接收器节点:接收器节点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温度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服务器。
接收器节点通常与中央服务器连接,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
3.中央服务器:中央服务器扮演着数据分析和存储的角色。
它接收来自接收器节点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和存储。
中央服务器提供用户界面,使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远程地点的温度数据。
方案原理远程测温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1.部署传感器节点:在远程地点部署多个传感器节点。
每个传感器节点包含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可以覆盖整个监测区域。
2.传感器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定时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给接收器节点。
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包括温度值、采集时间等信息。
3.数据传输和存储:接收器节点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服务器。
中央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以备后续使用。
4.数据分析和展示:中央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如计算平均温度、温度变化趋势等。
分析结果可以在用户界面上展示,供用户查看。
方案特点远程测温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实时监测: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中央服务器,实现对远程地点温度的实时监测。
2.大数据处理:中央服务器可以处理大量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
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随时查看温度数据和分析结果。
3.高效低功耗:传感器节点采用低功耗设计,电池寿命长。
AI智慧测温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2)
AI智慧测温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1. 引言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普及,AI智慧测温管理系统成为了现代温度管理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AI技术的智慧测温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2. 系统架构该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 温度采集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数据。
- 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 AI模型训练模块: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历史温度数据进行训练,建立预测模型。
- 预测与告警模块:根据预测模型对当前温度进行预测,并根据预警规则触发相应的告警机制,对异常温度进行预警。
- 数据存储和展示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和预警记录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给用户。
3. 功能设计- 温度采集: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对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采集。
-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滤波和处理,去除信号噪声和异常值。
- 历史数据分析:对历史温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温度变化的规律。
- AI模型训练:将历史数据输入到AI模型中,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建立温度预测模型。
- 温度预测:利用预测模型对当前温度进行预测,并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异常。
- 预警机制:当温度异常时,触发相应的预警机制,如发送短信或邮件通知相关人员。
- 数据存储和展示:将处理后的温度数据和预警记录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给用户,以便用户查看历史数据和分析温度趋势。
4. 技术实现- 温度采集模块可以使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如热敏电阻或红外线传感器,通过串口或无线协议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
- 数据处理模块可以使用常见的数据处理算法,如滑动窗口平均或加权平均算法,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 AI模型训练模块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或PyTorch,通过构建适当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历史温度数据进行训练。
- 预测与告警模块可以使用训练好的AI模型对当前温度进行预测,并根据设定的预警规则进行异常判断。
基于无线Wi_Fi的温度检测控制系统设计_郗艳华
[J].控制工程,2010(S3):141-143. [9] 曾祥林.基于 WINCC 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J]. 自动化
与仪器仪表,2013(5):73-75. [10] 简 辉,熊 文,王保兴等.贮叶时间对卷烟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MSP430G2553 单片机与上位机终端间的数据传输,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实现温度的检测、调控和显示。通过上位机
终端,该系统可以实现控制区温度范围的设定,能实时显示控制区温度,并且当控制区温度超过预警温度或调控系统出现故障
时,系统会发出报警。结果显示,该设计具有低功耗,低成本、运行可靠和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
acteristic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cost, reliable running and strong portability.It has good practical value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Wi—Fi;Temperature measurement;MSP430G2553; Control
3 软件设计 通过在本系统上位机中安装有人公司提供的软件,通过
Wi-Fi 模块,可以实现对控制区温度控制。单片机程序流程图 如图 4 所示。当 DS18B20 采集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则开启降 温系统,当采集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则开启升温系统。温度调 节系统将会在开启一定时间后关闭,重新判断温度,进行温度 调节。当温度符合设定范围时,则返回温度设定,如此往复。
4 系统测试 该系统对一个实验室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测试数据的结果和 实验室温度计结果接近,系统工作稳定,上位机对该系统控制 距离达到 150m 左右。图 5 为该系统实物图和上位机测试结果 图,实物图中加热和降温设备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发光二极管
远程温度监测系统设计本科论文
题目远程温度监测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204 指导教师完成地点博远楼2016 年 6 月18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院(系) 物电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远程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自___2016__年__ 2 _月_ 20_日起至__ 2016__年 6 月_ 20 _日止三、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物电学院实验室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温度远程监控在工业控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许多工业场合,需要对一些分散的、无人值守的现场温度数据进行定实时采集,同时发送简单的控制命令。
传统温度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方式一般都需要自己建设并维护有线或无线网络,维护费用高。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原有的远程监控系统已日益不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温度数据无线传输设计。
系统主要由现场温度监测端,数据传输模块和监控端组成,数据的传输由NRF24L01模块完成。
具体要求如下:1、用微处理器(单片机或ARM)控制监控现场的温度信息采集和数据发送;2、采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对试验现场温度数据进行远程无线测量和控制;3、完成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资料及参考文献:[1]黄贤武,郑筱霞.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2]俞国亮.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李斯伟,雷新生.数据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4]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六、进度安排:2月20日─3月1日:查阅资料、完成英文资料翻译并准备开题报告. 3月2日─4月1日:完成开题报告,完成监控系统的监控软件设计.4月2日─5月1日:完成监控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 5月2日─5月30日:搭建硬件系统并进行测试验证. 准备验收。
基于RS-485总线远程多点分布式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图 1 原 理 图
视 化 程 序 设计 语 言 , 简单 易行 , 吸 收 了 面 向 对 象 程 序 设 计 的 既 又 新 思 维 , 其 功 能 更 加 加 强 , 发 周 期短 。 使 开 Vs a B sc . 制 实 时 动 态 血线 , i l a i60绘 u 方法 有 以下 几 种 : 1使 用 Pcue o ) i rB x控 件 , 合 Ln t 结 ie方 法绘 制 。将 串 口或 是 其他 仪 器 中监 测 到 的 数 据 送 往 Pcue o ,而 曲线 的绘 制 一 般 i rB x t
D 1 B 0在 使 用 中不 需 要 任何 外 围 元 件 , 部 传 感 元 件 及 转 换 S 2 8 全
2 使用 Wid ws AP 的 Ln T 0 Pcre o ) no I i o 在 it B x上绘 制 。 e u
优 点 速度 较 快 。
3 使用 Wid w P 的 L e o 在内存 中绘 制 , ) n o sA I i T0 上 2页 )
黑 军
‘L. I ‘ 上jI - L jI L
.
;
[ ] 振 海 . 通 MA L 7编 程 与 数 据 库 应 用 [ . 京 : 子 工 业 出 版 6董 精 T AB M] 北 电
社 ,0 7 2 0
回
. 屯 ;
. . I.| ‘ 址 ; 1L.t L
冷 雪锋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 3 6 ) 1 14
摘 要
设 计 了一 种 基 于 R 一 8 S 4 5总线 远程 多点 分布 式 温度 监控 系统 , 系统通 过 在 环 境现 场 放 置 多 个 D 1 B 0数 字 温度 传 感 该 S8 2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编号:201234140143 本科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设计系院:信息工程学院姓名:学号:0835140143专业:通信工程年级:2008级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2012年5月摘要本文论述的远程温度控制是将无线发射与接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
基于这种技术,本系统以AT89S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采用Dallas 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对试验现场温度数据进行远程无线测量与控制.整个系统包括主、从两个子系统,其中主系统完成对试验现场设定温度值、设定值显示、实际值显示、失控报警和接收数据功能;子系统完成温度采集、温度控制和发送数据功能.该系统结构简单实用、功能齐全,通用性强,可被应用于许多工业生产领域,它可使操作人员与恶劣的工作环境分离开来,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关键词:AT89S51;温度传感器;NRF24L01;显示;报警AbstractThe long—distance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this paper presents is a technology of linking wireless receiving and sending to automation. Based on the technology,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control of AT89S51 SCM, using Dallas single line digital thermometer DS18B20, wireless receiving and sending module NRF24L01 to test and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a experiencing place。
The whol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main system and subsystem。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
引言:无线测温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温度监测系统。
它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能够远程监测和采集温度数据,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和便捷性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
概述:无线测温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温度监测技术,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进行温度监测的场合,如工业生产、农业种植、建筑监测等。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高集成度、低功耗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对温度的高精度监测和数据传输。
本文将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通信模块选择、温度传感器选择和功耗优化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
正文内容:1.硬件设计1.1单片机选择1.2电源设计1.3温度传感器接口设计1.4数据存储设计1.5外部设备接口设计2.软件设计2.1系统架构设计2.2温度数据采集算法设计2.3数据处理算法设计2.4数据传输协议设计2.5用户界面设计3.通信模块选择3.1无线通信技术概述3.2通信距离和速率需求分析3.3无线通信模块选择准则3.4常用无线通信模块介绍3.5通信模块选择与集成4.温度传感器选择4.1温度传感器分类4.2温度传感器选型准则4.3常用温度传感器介绍4.4温度传感器接口设计4.5温度传感器校准方法5.功耗优化5.1功耗分析与需求5.2系统功耗优化策略5.3硬件设计功耗优化5.4软件设计功耗优化5.5基于睡眠模式的功耗优化总结: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主要涉及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通信模块选择、温度传感器选择和功耗优化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硬件设计和通信模块选择,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温度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
同时,通过优化软件设计和功耗管理,能够降低系统的功耗,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在智能化温度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AT89C52的远程温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上位P C 机 显示 和栉制
本系统 D IB0采用直接 V C供电方式,如 图二所示 。 S8 2 C 电源 电压和单片机 电源相 同, 都是 5 电。 中 D IB 0采 v供 其 S8 2
制点通常有一定 的距离, 需要将采集的数据从采集 现场进行
远程传 输, 传统的串 口通 信传输 的最大距 离只有 1m 要完 5, 成远 距离 的传 输, 应采 取新 的方 法 。本文 提 出一种 利用
制 模 块 、数 码 管 显 示 模 块 、S4 5传 输 总 线模 块 、 R-8 R-8/S22 S4 5R一3 转换接口模块、上位 P 机显示和控制模块 C
中图分类号:T2 4 . P 7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6 1 49 -2 0 )— 1 6 0 1 7 - 7 2 (088 0 0- 3
Ab t c : T e r i l d a s i h h m a s f e l z n a i t n e d t a q i i i n y t m h c u e sr t a h a t c e e l w t t e e n o r a i i g d s a c — a a c u s t o s s e w i h s s
摘
要 : 文提 出一种利 用 D I B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采集工具 , 用单 片机 A 8C 2对它进行 控制, 本 S 82 利 T95 并且通过
Hale Waihona Puke R一 8 S 4 5总线做远程传送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 R 一 3 接 口送入 P 机 测温系统 的设计方法。 S 22 C
关键词 :S8 2 单片机 A8C2 温度数据采 集: S 45 D IB0: T95 : R- 8 总线: S 22 R- 3 总线
粮仓远程多通道测温系统的设计
粮仓远程多通道测温系统的设计摘要:采用gsm网络技术,并结合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式粮仓远程测温系统,以实现粮食的安全储备。
详细介绍了运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多通道测温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虚拟仪器技术;gsm网络技术;远程;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多通道测温中图分类号:tp2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7-1676-03“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加强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攻坚时期[1]。
新形势下粮食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仓储体系的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科学储粮是构建现代化仓储体系的核心部分,而对粮仓温度的必要检测是科学储粮的关键环节之一[2,3]。
鉴于以上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和gsm网络的粮仓远程多通道测温系统。
该系统选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多通道测温,电路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
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监控电脑前通过labview平台对远端粮仓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粮食的仓储安全[4-6]。
1 系统的组成系统主要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
上位机以pc机上的labview为核心,采用虚拟仪器软件架构visa(virtual instrum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与近端gsm通信装备进行串口通信[7,8]。
以单片机stc90c51为核心的下位机,配合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对粮仓进行多通道温度检测,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通过串口传至远端gsm通信装备。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通过gsm网络实现,上位机用于显示远端采集的温度和发出控制信息,下位机负责粮仓多通道温度的采集并执行控制信息。
远程测温方案
远程测温方案第1篇远程测温方案一、背景随着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远程测温技术在各类公共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减少人员接触,提高测温效率,本方案将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远程测温方案。
二、目标1. 实现对公共场所进入人员的快速、准确测温。
2. 减少人员接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方案内容1. 测温设备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红外线测温仪,具有以下特点:(1)非接触式测温,避免交叉感染。
(2)测量速度快,准确度高。
(3)具有温度报警功能,可实时监控体温异常人员。
(4)易于安装和操作,便于维护。
2. 测温点设置在公共场所入口处设置测温点,确保所有进入人员均接受测温。
测温点应满足以下条件:(1)宽敞明亮,便于人员通行和观察。
(2)配备充足的测温设备,保证测温效率。
(3)设置明显的指示牌,提醒进入人员接受测温。
3. 测温操作流程(1)进入人员自觉接受测温,保持适当距离。
(2)工作人员操作测温设备,对进入人员进行快速测温。
(3)体温正常者,允许进入公共场所。
(4)体温异常者,引导至临时隔离区,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4. 人员培训与管理(1)对测温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准确掌握测温设备的操作方法。
(2)制定严格的岗位职责,明确测温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加强人员管理,确保测温工作的顺利进行。
5. 数据记录与上报(1)建立体温监测数据记录制度,对体温异常人员进行登记。
(2)定期将体温监测数据上报至相关部门,便于统计分析。
(3)对体温监测数据保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6. 应急处理(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体温异常人员的处理流程。
(2)配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如口罩、消毒液等。
(3)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体温异常人员。
四、方案实施与监督1. 组织实施: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确保测温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顺利进行。
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周翔宁(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廛星抖盟f摘要]在传统的近距离温度监测基础上,引入基于无线牧发模块的远程温度鉴测方法i并基"}LabV I EW进行上往机软件设计,从而得到一个监测范围广,人机交互界面好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其中温度曲线可以直观酌显示当前温度的变化情况。
供键词]温度;监测;远程;无线;LabV i ew在工业生产中,经常要对分布较远的位置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虽然可以利用串行通信标准R S232和R S485等实现短距离监测,但遇至0高温、高噪声或老空间狭小等温度环境时,由于协议自身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限制,很难达到实现远程、实时篮测的目的。
为彻底解决该问题,本系统采用PTR2030无线收发模块,将温度信息通过无线传输到远程主机,实现高速、实时的远程温度监测。
1系统工作原理远程温度测控系统由一台上位计算机和多台下位单片机组成。
它以D Sl8820为传感器,A T89S8252为控制核心。
D Sl8820的供电方式为外部电源供电,由于测温点比较多,采用D S l8820的l,o数据线通过多路开关和驱动电路与单片机相连,每条数据线可以连接9~10个传感器:键盘及显示部分可以用来设定报警温度上下限和显示传感器的当前温度值;当测量温度值超出报警界限后,输出温度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后驱动固态继电器,通过改变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可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单片机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与计算机交换信息。
2硬件系统设计21D S l8820的特点与工作原理D Sl8820是美国D A L LA S半导体器件公司在其前代产品D Sl820的基础上推出的单线数字化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其特点是:1)D Sl8820采用D A LL A S公司的“单线总线”专有技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I/O)直接输出被测温度值,适配各种单片机或系统机。
2)每一片D Sl8820具有全球唯一的序歹0号,多个D S l88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单线上,实现多点测溢。
基于DTU的远程数字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延时 lu , 用d ly 53 ) 5s 调 ea 1(6延时 5 0 u 。 40 s 本 来 基 于 C语 言 的 延迟 并 不十 分 准确 , 而 如此 定义 则大大增 强 了其精 确程度 。 2 )初始化 ( 复位 )函数 RS 8 2 ( T1b 0)
中 , 令 D 1B 0 0 即 将 P . 引 脚 的 电 先 S 8 2= , 10 平 拉 低 ,调 用 d ly1(6 ,延 时 5 0 s ea 53 ) 4u; 再 令 D IB 0 , P . 引脚 电平 拉 高 , S 8 2 =1 将 1 0 短 延 时 9 u , 等 待 1B 0 出 的 应 答脉 0s 以 82 发 冲 。 数编 写流 程 与 D 1 B 0 复 位时 序 函 S8 2的
器周期为 1s u ,所 以调 用 一 次 d lyl0 ea 5 就
其 中命令字 BE 是读暂存 器内存操 H
作命令 。 () 3最后将 D 1B 0 S 8 2 高速缓存 RAM的 第0 第l 和 字节用函数 RD1 b 0 前 后读 8 20 出,先读低 字节 ,后读高字节 ,并将高低 字节合并。
和读时序 分别编 写函数 W Rl B2 ( 和 8 0) RDlB 0 。写时序 中,将要对 1B 0 820 8 2 写 入的字节以实参代入形参 , 每写一个二进 制位 之前 ,将 形参 字节整 体 向右移动 一 位 ,移 出的最低位就是 当前要写入 1 B 0 8 2 的 二 进制 位 。 ’ 4 S 2 )D B 0的测温转换与数据读取 1 8 ( ) 1B 0 1 DS 2 的测温转换可依次调用 8
等 , 采 用 抗 干 扰 能 力 强 的 新 型 数 字温 度 而
传感器DS 8 2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 1B 0 案;监控系统远离测温 现场 可采用有线或 无线方式 ,DTU 无线通 信将 GPRS与 Itr e 相 结 合 ,充 分 利用 已有 的 公共 网 nen t 络资源 ,可方便有效地 实现测温数据的远
基于TC35i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度监 测 。
==== I T C2 = 8 5 : A9
单片机
LD E 显示H
GM S
网结
l服务 心 J J 监测中 器 r—
图 1 系统 总体 结 构 框 图
2 远 程 温 度 监 测 系统 硬 件 设 计
21 系统 构成 .
22 单片机 外 围电路 设计 . 该 系 统 的 MC 采 用 A me U t l公 司 生 产 的
Ke r s ige c i o ue; DS 8 2 ; TC 5; r moe mo i rn ywo d :s l- hp c mp tr n 1B 0 3 i e t nti g o
1 引 言
随着 科技 的 发展 和 自动 化 水平 的提 高 。 度 的 温
自动 监 测 已经 成 为 各行 各 业进 行 安 全 生 产 和 减 少
周期长、 成本 高 , 而且 测 量员 必 须 到现 场进 行 测 量 ,
因此 工作 效率 非 常低 , 不 便 于管 理 。本 文 提 出 了 且
基 于 G M 的远程 温度 监测 系统 。 S 采用 美 国 D l 公 aa l s
无 线远 程通 信 , 实现 了基 于 G M 网络 的远 程监 测 系 S 统 。系统 总体结 构如 图 1 示 。 所
Ab ra tT e c aa tr t f rls o s t c: h h r ce si o eesc mmu iain mo ueT 5 sit d c dA e in meh d o i c wi nc t d l C3 ii nr u e . d sg to f o o
远程测温方案
远程测温方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远程测温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需求。
无论是在医疗领域、工业生产还是公共场所,远程测温方案都能够提供准确、高效、安全的温度检测服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远程测温方案的原理、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远程测温方案的原理远程测温方案是基于红外热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
红外热像技术通过测量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其表面温度。
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位于可见光的下方,无法被人眼所察觉。
红外相机或热像仪可以将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热图,从而可视化地显示出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无线通信技术则可以将测得的温度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控制中心或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
二、远程测温方案的应用领域1. 医疗领域: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远程测温方案成为了一个必备的工具。
医院、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可以通过安装红外热像摄像头进行人员体温检测,快速筛查出有发热症状的人员,避免疫情扩散的风险。
此外,远程测温方案还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实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
2.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某些设备或材料需要进行实时温度监测。
传统的温度测量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如需要人工接触测量、不能全天候监测等。
而远程测温方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温度监测更加准确、安全、高效。
它可以远程监测炉温、机械设备运行温度等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远程测温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
例如,学校、商场、影院等场所可以设置红外热像摄像头对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提供安全保障。
同时,该方案能够自动识别和报警异常体温,极大地减轻了人工监控的负担,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
三、远程测温方案的未来发展趋势1. 技术进步:随着红外热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远程测温方案将会更加精确、高效。
热像仪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将会不断提升,使得温度测量的精度更高。
测温系统施工方案设计
测温系统施工方案设计1.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和实施一个现代化的测温系统施工方案。
该方案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场所,如办公楼、工厂、医院等。
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远程监测温度,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2.系统概述测温系统的设计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件:2.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该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
传感器将用于实时测量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台。
2.2 中央控制台中央控制台是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
它将接收从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台访问温度数据,设置报警阈值,并查看历史记录。
2.3 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将使用无线网络传输温度数据。
传感器将通过无线信号将数据发送到中央控制台,并通过安全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3.施工步骤3.1 确定安装位置首先,需要根据场所的需求和布局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确保能够准确测量到温度,并避免干扰。
3.2 安装传感器根据安装位置的要求,安装传感器。
确保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台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在合理范围内。
3.3 配置中央控制台安装和连接传感器后,需要配置中央控制台。
配置包括设置报警阈值、输入传感器信息等。
3.4 测试系统在系统安装和配置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
确认传感器能够正常测量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台。
3.5 完成并交付在确认系统正常工作后,整理相应文档,包括系统图纸、操作手册等,并将系统交付给用户。
同时,进行培训以确保用户能够正确使用系统。
4.系统维护4.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测温系统以确保其正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检查传感器的状态、无线信号的强度等。
4.2 数据备份和存储定期对中央控制台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并确保数据安全存储。
4.3 维修和升级如有需要,进行系统的维修和升级。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5.风险分析5.1 数据泄漏在设计和使用测温系统时,应注意数据的安全性。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数据传输、访问权限管理等,以防止数据泄漏。
基于LORA无线传感技术的远程测温系统设计
基于LORA无线传感技术的远程测温系统设计摘要:因为冬季供暖温度不达标而产生纠纷问题的案例有许多,但解决此问题不仅耗时长而且非常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明确的证据来证明。
我们的设计主要以LORA技术为核心,监测室内温度,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到NB-IOT模块,再由NB-IOT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互联网服务器当中,实时监控室内温度的变化。
关键词:LoRa;NB-Iot;室内供暖监测系统0 引言在长江以北地区,冬季供暖是每家每户舒适生活的保障。
当用户感觉到家里的温度没有达标的时候,都会去寻找物业或者是供暖单位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供暖温度是否达标,并且提供一份真实而有效的数据。
所以我们小组研究了基于LORA无线传感技术的远程测温系统,测量精确的温度,减少因供暖产生的民事纠纷。
1 系统的整体设计我们采用的设计方案是在用户家中安装温度采集器,在每栋单元楼里安装楼栋采集器,将通过温度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汇总到楼栋采集器中,再通过将楼栋采集器汇总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上,如图1。
此远程测温系统的优点是:1、采用无线传感技术,避免了打孔穿线,减少了成本,也避免了与用户产生纠纷的问题。
2、室内温度采集器本身自带锂电池,不需要使用用户的电,而且室内温度采集器低耗电,节约能源,减少了经济成本。
3、此远程测温系统,我们将建立一个公网独立IP地址,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并且不受外部干扰。
4、此室内远程测温系统可以为我们提供实时数据,楼栋采集系还将保存近一个月的数据,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强而有力的证据。
图1 系统方案图2 系统的硬件设计2.1温度采集器硬件设计室内温度采集器,如图2,为了在用户家中灵活安装我们将采用LORA通信模块,实现无线数据传送;采用2400MAH锂电池供电,设计续航预计达到2年;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息;搭载红外接口,方便工作人员设置相关功能;显示采用定制液晶面板,造价在1元左右;预留了管道温度测量传感器PT100传感器接口,方便之后的扩展;预留了RS-485接口,方便扩展户阀调节装置接入,形成以户为单位的自控调节系统;使用时钟芯片DS1302记录温度采集时间,方便计算平均温度。
基于虚拟仪器的远程热电偶测温系统设计
m n yt a ei e ae nV r a Isu et adt dt nl esrm n tcnlg.T es nl fh o— nt nad e t s m w s s ndb sdo iulnt m ns n aio a m aue etehooy h i a o ehtu c o n s e d g t r r i g t j i tecl- n tnt p r uew sgie yt r cu l adI m ea r asue.Iw sftrd h ol ere o ad h o j co m ea r a a db emoope n t p r uet nd cr t a i ee ,tenni a r r n du i e t n h Ce t r l n r
Ke o d : i u l n t m ns te c u l ;o l erc m e st n cl- n t n c m e st n rm t me s r n yw r s vr a is u e t; r o pe n ni a o p n a o ;odj c o o p n ai ; oe aue t t r h mo n i u i o e me 0 引言
tecl - n t n t p rt eerr eec m e stdo rg m o s m s re.T et p r t e d t w st n m t d o a h o j c o m e u r r o p n ae np or f yt e r h m ea r a a a s ie n d t du i e a r ow a s e v e u a r t a
( a g h u I s t t o e h oo y, h n z o 1 0 2 hn ) Ch n z o n t u e fT c n lg C a g h u2 3 0 ,C ia i
GSM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金项 目:重庆 市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 C S T C :2 0 1 0 B B 7 3 1 6 ) 、重庆三峡 学院科学研 究项 目 ( Q N - 2 7 )阶段性成果
2 0 3 . 2 01 3
第2 9卷 ( 1 4 5期 ) J O U R NAL O F C H O NG Q I NG T H R E E G O R G E S U NI V E R S I T Y
1 系统结构与原理
在农业温 室大棚 ,以及养殖业 的恒温孵化箱等应用领域 ,温度监测与控制是一个关键技术,但 由于 这
一
类型 的应用往往 比较分散 、 偏 远,并且节点较多 , 采用传统 的温度监控方式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进入现场 ,
因此具有 成本高、周期长 、工作效率低 ,且不便于 管理等 缺点【 1 】 .随着技术 的发展,温度 的远程 监测与控 制 已成 为安全 生产和提 高效率 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提 出基于 G S M 技术 的远程智能温控系统,基于手机 等移动 终端设备 ,通过广泛覆盖 的 GS M 网络 ,实现温度 的远程监测与控制 .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结构 简单 、成本低等特点 ,除可用于远程温 度控制外 ,也可应用 于粮仓及物 资仓库温度监测 、桥梁混凝土测温 、 电力 电缆火灾监测等温度监测领域 .系统 主要 由单片机 A T 8 9 C 5 2 、T C 3 5 I 模块、D S 1 8 B 2 0和温控 继 电器 组 成温度控制系统 , 系统 总体结构如 图 1 所示 . 本 系统 由单 片机 A T 8 9 C 5 2作为控制核心 , 主要负责三个工作: 第一 ,采集数字温度传感器 DS 1 8 B 2 0的信号以检测被 加热物 或环境 的温度 ;第二 ,控制加热器 ,以达到预 设的温度值 ;第三 ,与短信模块 T C 3 5 I 通信 ,主要接 收和 发送 T C 3 5 I 的A T信号 .本系统设计中 ,加热 系 统可 以由终端手机设 定的方式预设温度值 ,然后系统 自动启动温控系统 ,当温度达到预设值 以后 ,系统会 向终端手机发送信息 ,以通知用户温度达到用户设定温度值 ,并且会在系统本身用液 晶显示温度 值和蜂鸣 器 声音提示 ,用户也可发送信 息查询实 时温度值 .
高压开关设备监测中的远程无线测温系统设计
高压开关设备监测中的远程无线测温系统设计
汪晓红
【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
【年(卷),期】2014(22)3
【摘要】为了降低电力系统高压开关设备工作中导电接点过热所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安全故障,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GSM无线通信技术的远
程无线测温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由无线测温节点、无线测温终端和远程数据管理机组成点对多点的组网结构,整个系统在软硬件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保证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总页数】3页(P104-106)
【作者】汪晓红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7
【相关文献】
1.基于组态王与无线测温的变电站远程监测系统研究 [J], 李长彧
2.基于ZigBee的高压开关设备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J], 宿筱
3.FBG无线测温系统在干式空心电抗器监测中的应用 [J], 郭小兵;束洪春;朱涛;谭向宇;王岩;李佳奇
4.高压开关设备远程运维检修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陈富国; 兰黎阳; 班玉峰; 李虎孬; 张一茗
5.城市泵站远程跨平台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以朱家河泵站监测与控制系统为例 [J], 朱世鹏;孙红艳;周宇;杨逸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测温系统设计【摘 要】本设计利用集成温度放大器AD594使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得到补偿,并使之输出信号放大、线性化,并选择双积分型A/D 转换器TLC7135,利用它的“BUSY ”端输出特性辅以单片机AT89S51的定时器直接计数,然后利用nRF401无线数据传输芯片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最终把传来的数据用一个简单的算法得到温度值,并在数码管上显示。
【关键字】AD594; TLC7135; nRF401; 双积分型; 高精度1.引言温度传感器,使用范围广,数量多,居各种传感器之首。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智能温度传感器。
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集成化向智能化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热电偶传感器是工业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温度传感器,在电厂测温大部分采用热电偶。
它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精度;测量范围广,可从-50~1600℃进行连续测量,特殊的热电偶如金铁——镍铬,最低可测到-269℃,钨——铼最高可达2800℃。
热电偶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冷端温度补偿,采用通常的冷端补偿方法后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与采集温度是非线性关系,需要线性化。
在电子工业中,随着整机集成度的提高和元器件的微型化、复杂化,在印制板上焊接元件时对各种焊接设备的波峰焊、回流焊、SMT 等温度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一种可移动的温度数据采集仪器,能随传送带进入焊炉内,测量记录下不同焊点间印制板上的焊盘孔、过孔等在焊炉内不同位置时的温度参数,并能将测量数据方便地传送给电脑,进行数据曲线的显示、分析和打印,以便制定和执行合适的工艺流程。
2.系统设计方案系统构成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构成在设计温度测控系统中,从简化电路及程序设计、保证采集精度出发,在以K 型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时,选择集成温度放大器AD594使热电偶的冷端温度得到补偿,并使之输出信号放大、线性化,并选择TLC7135作为A/D 转换器,利用它的“BUSY ”端输出特性辅以单片机AT89S51的定时器直接计数[1],然后利用挪威Nordic公司新推出的集发射接收为一体的nRF401无线数据传输芯片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最终把传来的数据用一个简单的算法得到温度值,并在数码管上显示。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采集精度可由程序随意设定,温度测量范围为0℃~300℃,传输距离长,可达3000M。
3.硬件电路设计3.1 温度采集、冷端补偿、放大线性化电路图3-1 温度采集及A/D转换电路电路如图3-1所示,在实际的热电偶测温中,必须进行冷端补偿、调零、电压放大和线性化等比较繁琐的工作,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AD594是AD公司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的专用芯片,内部具有放大、冷端补偿、冰点基准、温差电偶故障报警电路,功耗低、低阻抗输出、高阻抗差分输入等优点。
被测温度与AD594输出电压的关系是10mV/℃、Vout=(K型热电偶电动势+11uV)*247.3(247.3为AD594的基本增益),芯片在+5V~+30V范围内都可正常工作。
随所测温度量程增大,电源电压应相应提高。
AD594的第1脚要求接热电偶正极且接地,AD594的7脚是负电源端,由于不测0℃以下的温度,不用负压供电,所以7脚可接地。
AD594的12、13脚是热偶故障报警电路的输出端,13脚接地后,集电极开路的12脚接上拉电阻;热电偶正常时输出高电平,断偶故障时输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点亮。
反馈端引脚8和输出端引脚9相连,就可满足10mV/℃的温度转换特性[2]。
这样,K型热电偶采集温度得到的毫伏级电动势经AD594线性化并放大后在其9脚输出一伏级信号,且成10mV/℃的线性比例关系,再把这一信号经TLC7135C进行A/D转换。
.3.2 A/D转换电路双积分式也称二重积分式,其实质是测量和比较两个积分的时间,一个是对模拟输入电压积分的时间T0,此时间往往是固定的;另一个是以充电后的电压为初值,对参考电源Vref反向积分,积分电容被放电至零所需的时间T1。
模拟输入电压Vi与参考电压Vref之比,等于上述两个时间之比。
由于Vref、T0固定,而放电时间T1可以测出,因而可计算出模拟输入电压的大小(Vref与Vi符号相反)。
由于Vref为已知的固定常数,因此反向积分时间与输入模拟电压V 时间内的平均值成正比。
输入电压V1愈高,Va愈大,T1就愈长。
在T1开始时刻,控制逻辑同时打开计数器的控制门开始计数,直到积分器恢复到零电平时,计数停止。
则计数器所计出的数字即正比于输入电压Vi在T0时间内的平均值,于是完成了一次A/D转换。
由于双积分型A/D转换是测量输入电压Vi在T0时间内的平均值,所以对常态干扰(串模干扰)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正负波形对称的干扰信号,抑制效果更好。
双积分型的A/D转换器电路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这是突出的优点。
但转换速度比较慢,常用的A/D转换芯片的转换时间为毫秒级。
因此适用于模拟信号变化缓慢,采样速率要求较低,而对精度要求较高,或现场干扰较严重的场合。
例如在数字电压表中常被采用[3]。
TLC7135C 转换器用德州仪器公司高效率CMOS 工艺制造。
这种 4 1/2 数位、双斜率积分(Dual-Slope-Integrating)模拟-数字转换器是为提供与微处理器和可视显示二者的接口而设计的。
TLC7135C 提供 50-ppm的分辨率,其最大线性度误差为 1 个计数值。
零点误差小于 10 μV ,零点漂移小于 0.5μV/℃。
低输入电流(小于 10pA)使源阻抗(Source-Impedance)误差为最小。
翻转误差(Rollover Error)限制至±1计数值。
TLC7135C的测量周期包括下列四相(节拍)。
① Auto-Zero(自动调零)相。
内部IN+和IN-输入与引脚断开且在内部连接至Anlg Common。
基准电容被充电至基准电压。
系统接成闭环,自动调零(Auto-Zero)电容被充电以补偿缓冲放大器,积分器和比较器的失调电压。
自动调零精度仅受系统噪声的限制,以输入为基准的总失调小于10μV。
② Signal Integrate(信号积分)相。
自动调零环路被打开,内部的 IN+和 IN-输入被连接至外部引脚。
在固定的时间周期内这些输入端之间的差分电压被积分。
当输入信号相对于转换器电源不反相(Noreturn)时, IN-可连接至Anlg Common 以建立正确的共模电压。
在这一相完成的基础上,输入信号的极性被记录。
③ Deintegrate(去积分)相。
基准用于完成去积分(Deintegrate)任务。
内部IN-在内部连接至Anlg Common, IN+跨接至先前已充电的基准电容。
所记录的输入信号的极性确保以正确的极性连接电容以便积分器输出极性回到零。
输出返回至零所需的时间正比于输入信号的幅度。
返回时间显示为数字读数并由等式10,000×(V/V )确定。
满度或最大转换值发生在V 等于V 两倍时。
ID ref ID ref④ Zero Integrator(积分器返回零)相。
内部的IN-连接到Anlg Common 。
系统接成闭环以便使积分器输出返回到零。
通常这一相需要100至200个时钟脉冲。
但是在超范围(Over-Range)转换后,需要6200个脉冲。
电路如图3-1所示,TLC7135C是以双积分方式进行A/D转换的电路,BUSY端为转换状态标志的输出端,积分器在积分过程中BUSY端输出高电平,积分器反向积分过零后输出低电平。
积分器输出端及BUSY端的输出波形如图3-2所示。
图3-2 TLC7135C双积分原理在信号积分(Signal Integrate)相开始时BUSY(忙)输出变为高电平。
BUSY将保持高电平直到零穿越(Zero Crossing)之后的第一个时钟脉冲或超范围(Over-range)条件发生时的测量周期结束时,利用BUSY端串行发送转换结果是可能的。
通过把BUSY和CLOCK信号相“与”(And)并发送“与”的结果使可完成串行发送。
所发送的输出包括发生在信号积分相内 10,001 个时钟脉冲以及发生在去积分(Deintegrate)相期间内的时钟脉冲数。
从总的时钟脉冲数减去10,001可以得到转换结果。
根据TLC7135C双积分式A/D转换原理有:Vx=Vr*T1/T0,其中T1为反积分时间,T0为积分阶段固定时间,Vr为参考电压。
再由AD594的输出特性10mV/℃,可得所采集的温度值C=100Vx,其精度可由程序控制而满足各种精度的要求。
3.3 无线收发电路本设计中采用挪威Nordic公司新推出的集发射接收为一体的nRF401无线数据传输芯片,它是一个为433MHz ISM频段设计的真正单片机UHF无线收发芯片,采用FSK调制解调技术。
采用高增益天线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达3000m。
在数据传输方面,nRF401采用串口传输,无需对数据进行曼彻斯特编码,应用及编程非常简单,传送的效率很高,标称速率就是实际速率[4]。
编码及无线收发射电路如图3-3所示。
通过AT89S51的P1.2口控制射频芯片的PWR_UP,使其为“1”时表示进入正常工作模式,为“0”时表示进入待机模式;P1.1接射频芯片的CS,控制发送接收频率,为“1”表示工作频率为434.32MHz。
为“0”表示工作频率为433.92MHz。
P1.0控制射频芯片的TXEN 端,使其为“1”表示进入发送模式,为“0”表示进入接收模式。
图3-3 无线收发电路3.4 控制及显示电路AT89S51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 Flash 存储器。
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 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 8 位 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 AT89S51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5]。
本设计我们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对TLC7135C的时钟脉冲进行计数;利用TLC7135C“BUSY”端作为门控信号,控制定时器只能在”BUSY”端为高电平时计数。
最后把计数值减去10001,其值便是实际反积分阶段的时钟数,这与被测电压成比例。
在终端我们采用集成4段数码管JM-S03641B进行温度值的显示,如图3-4所示。
图3-4 控制及显示电路4.程序流程系统程序设计采用模块调用形式,逐个模块编写子程序,再把各个子程序整合起来。
调用子程序主要包括清除函数、延时函数、初始化函数、数据采集函数、发送接收函数、显示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