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森隶书岳阳楼记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岳阳楼记》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岳阳楼记》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

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文】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1]守[2]巴陵[3]郡。

越[5]明年[4],政通[7]人和[6][8],百废具[9]兴。

乃[10]重修岳阳楼,增[11]其旧制[1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13]予作文[14]以记[15]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16],在洞庭一湖。

衔[17]远山,吞[18]长江,浩浩汤汤[19],横[21]无际涯[20][22]。

朝晖[24]夕阴[23],气象[25]万千[26]。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27]也。

前人之述备[29]矣[28]。

然则[30]北通巫峡,南极[32]潇湘[31],迁客[33]骚人[34],多会[35]于此,览[37]物之情,得无异[38]乎[36]?若夫[39]霪雨[40]霏霏[41],连月不开[42],阴[43]风怒号,浊[44]浪排空[45],日星隐耀[46][47],山岳[48]潜[50]形[49];商旅不行[51],樯[53]倾[55]楫[54]摧[52];薄[57]暮冥冥[56],虎啸猿啼。

登斯[58]楼也,则[59]有[60]去[62]国[63]怀乡[61],忧讒[66]畏[65]讥[64][67],满目萧然[68],感[69]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70]景[71]明,波澜不惊[72][7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74][75];沙鸥[76]翔集[77][78],锦鳞[79]游泳;岸芷[80]汀[81]兰[82],郁郁[83]青青;而或[84]长烟一[86]空[85],皓月千里[87],浮光跃金[88],静影沉璧[89][90];渔歌互答,此乐何极[9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92]神怡[93],宠[95]辱偕[96]忘[94],把酒临[97]风[98],其喜洋洋[99]者矣。

刘炳森隶书之游姑苏台记

刘炳森隶书之游姑苏台记

刘炳森隶书之游姑苏台记
刘炳森隶书-历代游记选-游姑苏台记
【原文】
游姑苏台记
清宋荦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如未果。

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

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

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

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

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

夹道稚松丛棘,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

时正午,赤日炎歊,从者皆喘汗。

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

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

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

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

今皆无有。

独见震泽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皛淼中。

环望穹窿、灵岩、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

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

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

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

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

六日前,子至方应该北上,不得与同游。

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刘炳森书法作品欣赏

刘炳森书法作品欣赏

刘炳森书法作品欣赏为筹办第二十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我专程赴京拜访了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

刘先生温文谦和,言谈风趣。

观其书布局和谐,结体严谨,中和典雅,端庄俊逸,真乃字如其人。

先生人品修养与书艺水平完美统一,达到了“中和美”的至高境界。

刘先生,字树,号海村,室署瑞德草堂。

祖籍天津市武清县海自洼村,1937年8月生于上海市,后随父母寓居北京东花市。

父英年早逝,1942年随母移居故里。

先生家学渊远,幼承母训,临帖习书,从魏碑唐楷入手,11岁即名播乡里。

读私塾时,塾师儒学知识和楷书功底都很深厚,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杨巨仁和崔世廉。

先生谈及此还动情地说“二位都有雄厚的孔学基础和楷书功力,我很幸运先后承蒙他们的教诲,从小喜欢上古文诗词和书法。

”应该说,从那时起儒家思想的“中和”之美,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先生青年时已文采拔萃,书法超俗,19岁即为中国书法研究社最年轻的社员,蜚声海外。

刘先生1962年夏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山水画本科,师从白雪石、董寿平、张安治、溥松窗诸师,系统接受了中国传统美术教育。

他的山水画朴茂纯厚,传神超物,深得恩师赏识。

他画山水自题诗文,平仄有章,动情有律,情景交融,相互映辉。

他13年前在一幅山水画上题诗云:“山上幽居白日暇,云中出没似仙家。

烟波浩渺岚光远,异景奇观天际崖。

”由此,可窥一斑。

刘先生毕业后,供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一直从事古书画国家一级藏品的临摹、复制、修复和研究。

遍临名家真迹,尤对“华山”、“乙瑛”、“张迁”、“石门颂”等碑帖情有独钟,临摹不辍,百习不厌,手摹心追,倾注了全部的爱恋,深得汉隶之神韵。

他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晨闻鸡起舞,悬腕临帖,夜晚则一灯莹然,攻读诗文书论。

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备受贫、劳、饿之折磨,矢志不移,孜孜书法艺术的创作与研究。

1957 年他在石家庄市“五七”干校“洗脑”,麦收季节,他主动要求看麦场,靠在麦垛上,在空中用手笔划着练字,自曰为“书空”。

刘炳森的《岳阳楼记》

刘炳森的《岳阳楼记》

刘炳森的《岳阳楼记》刘炳森1937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

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一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刘炳森教授是国内外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青年时代就已蜚声日本。

山水画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画风朴茂淳厚;然而多年来,其画名却为书名所掩。

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

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其出版物总发行量达二百余万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书道艺术造诣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刘炳森先生的一生与当代书法事业相伴。

他四岁丧父,不久回到天津武清农村,家境贫寒,生活艰辛。

少年时代就酷爱书法艺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十一岁便扬名乡里,十九岁时因其书法、文采超众,被当时北京的书法权威机构——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该社最年轻的社员。

一九七八年,他在北京发起成立文革后第一个书法团体北京书学会被推选为会长,并成功举办北京文革后第一个展览会天安门诗抄书法展为社会各界所瞩目,影响巨大。

他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写散文,搞摄影,均有成就,但都被书名所掩,而他从不宣传自己。

他刻苦好学,一生勤奋,病逝前二十多天,还不顾家人劝告,忍着剧痛,创作诗词和修改诗稿。

他是中国书协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四届副主席,长期担任中国书协重要的领导职务,数十年来,下基层,走农村,访部队,到学校,讲课辅导,为中国书协的成立、发展与壮大,为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昌盛,倾尽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艺术创作上,刘炳森先生刻苦钻研,勤奋耕耘,取得了卓越成就。

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境界,为中国书坛和世界各国艺术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刘炳森书法作品

刘炳森书法作品

刘炳森,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1937年8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2005年2月15日因病于在北京逝世。

一九六二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

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

刘炳森自小严格临帖学书,1949年11岁时便名扬乡里。

1957年19岁时因其文采、书法超众,被当时研究书法的权威机构“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最年轻的社员。

1962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历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评议员,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

是国内外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青年时代就已蜚声日本。

山水画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画风朴茂淳厚;然而多年来,其画名却为书名所掩。

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

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其出版物总发行量达200余万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书道艺术造诣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20世纪70年代所书隶书字样6700余字输入电脑,已为国内外广泛使用。

1981年5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任常务理事。

书艺以隶、楷书著称于世,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1990年5月荣获日本“富士美术奖”,作品作为国礼赠送许多国家的政府要员,并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院或纪念馆所收藏。

1991年起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薛党军隶书《岳阳楼记》

薛党军隶书《岳阳楼记》

薛党军隶书《岳阳楼记》薛党军Xue Dangjun1964年10月31日出生于河南省睢县,祖籍山东省曹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商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获商丘市首批“优秀文艺家”,2006年被评为商丘十大名人,现任睢县文联主席。

作品被《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等诸多大型作品集和碑林收录、收藏、刻石。

编辑出版有《九七河南青年书法家邀请展作品集》、《薛党军书法作品集》、《薛党军书法艺术》、《薛党军书法》等。

2014年六尺隶书作品被河南博物院馆藏。

作品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右录闲人范仲淹岳阳楼记。

岁次己亥初冬。

古襄邑。

薛党军书。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刘炳森隶书《毛泽东沁园春?雪》,大气磅礴!

刘炳森隶书《毛泽东沁园春?雪》,大气磅礴!

刘炳森隶书《毛泽东沁园春▪雪》,大气磅礴!
进入学习更多书画教程!
刘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

其刘体隶书影响甚广。

刘炳森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

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刘炳森隶书《毛泽东沁园春雪》
点击下方,查看书法视频教程。

《岳阳楼记》书法赏析

《岳阳楼记》书法赏析

《岳阳楼记》书法赏析《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以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和游客的欢乐为主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该文章不仅文学价值极高,同时其书法艺术也备受推崇。

以下是对《岳阳楼记》书法的赏析。

一、整体风格《岳阳楼记》的书法风格以行草为主,整篇作品气势磅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笔画之间连贯流畅,犹如行云流水,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然、豪放的美感。

二、字形结构在字形结构上,《岳阳楼记》的书法注重空间的分布和平衡。

每个字都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最大的美感,笔画之间的疏密关系处理得当,使得字形既紧凑又舒展。

同时,每个字的结构也都符合书法的基本规范,笔画之间的搭配和呼应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三、用笔特点在用笔上,《岳阳楼记》的书法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作者善于运用中锋和侧锋的变化来表现出不同的笔画效果,中锋用笔使得笔画厚重有力,侧锋用笔则使得笔画更加飘逸潇洒。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枯笔和飞白等技法来表现出笔画之间的变化和节奏感。

四、章法布局在章法布局上,《岳阳楼记》的书法注重整体效果和节奏感的把握。

整篇作品以大字为主,小字为辅,大字与小字之间形成明显的对比关系,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题款、印章等元素来丰富作品的构成形式,使得整篇作品更加完整、和谐。

五、墨色运用在墨色运用上,《岳阳楼记》的书法注重浓淡干湿的变化和对比。

作者善于运用浓墨重彩来表现出笔画的厚重感和力度感,同时也善于运用淡墨轻毫来表现出笔画的飘逸感和轻盈感。

干湿之间的变化也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六、意境表达在意境表达上,《岳阳楼记》的书法注重通过笔墨来传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作者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游客欢乐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这种意境的表达方式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七、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岳阳楼记》的书法艺术还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