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隶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文华先生起初师承刘炳森先生学习隶书,后来有从欧阳中石先生学书。

我后来从欧阳先生学书,主要学到了书法到底应当怎样写。中石先生追求正规、高层次的教育。每个写字者都希望让别人说好,但是差别很大。差异来自于观念,来自于由观念而影响的方法。要想学好书法,必须老老实实向传统学习。

一、关于书法学习

在学习中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是临摹不过关。有的人一天临一大篇,结果总是临不好。这种方法不对头,其实只要一天写一个字、临一个字,10年便成了专家。

临摹时“无我”的境界最好,创作时不要有功利色彩。

千万别“傻写”、别“死写”。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要掌握新观念、新方法。

在临摹和创作中有以下两个问题:1、觉得自己临得不错,但是创作时总出不了作品。这是因为临摹是技法还没有完全吃到肚子里,记得东西太少,创作时不够用的。因此书法学习要讲究规律,考虑方法,才能事半功倍。2、临得不错,创作不好。总想古人的东西陈旧,想自己弄点新的。这是没有摆正个性与传统的关系。个人的个性分良性(优点)的和恶性(缺点)的。学习就是要发扬长处、纠正短处,学习过程要以临摹为主,慢下来才能静下来,静下来才能沉下去。

二、关于隶书学习方法的问题

隶书是一种不成熟的文字,隶书没有大一统的特点,所以出现了艺术上的千姿百态。

学习古人不要学习个性的东西,要写共性的东西。开始写:礼器、乙瑛、

华山等。注意笔力要硬,骨力要足。古朴是那个时代的审美特征。要有的放矢,把面铺开。先过隶法关,然后把每个碑的字型、字势、笔法理出个一、二、三来,然后追求气息、追求趣味。

要先把传统弄到手,搞点学问。学习应更科学点、目的性更强点、用研究的方法去接近古人、学习古人。书法的韵律在于笔法的神奇。

三、关于全国隶书的创作倾向问题:

从当前全国隶书的创作情况看,小趣味多,把隶书那种凝重古朴的东西写没了。这不是技巧的问题,而是创作宏观上的把握。隶书需要汉代人朴质的气息,那种精神、那种霸气!

当前的隶书创作情况看,赶时髦的东西多,书写率意,现代人相互之间的影响太大。技术性的东西,从古人那里得来的东西太少,从现代人那里得到的东西太多,着也是当代隶书创作低迷宫的重要方面。

有些人创作观念到了,眼力到了,就是上不去,那是因为手还没到。必须加深对隶书的理解,注重隶书的可塑性和可为性。一般认为“借鉴容易出新难”,但是由于一般人很难沉下去潜下心来改正和把握自我,所以成了“出新容易借鉴难”。其实没有借鉴,也根本没有出新。这是艺术的共性问题。

笔法决定风格、决定字型、字势。

用合理的方法写出合法的字。与别人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慧眼,收获才能不同于别人。

方法一:放大。“双钩”。

此方法尤其适合二王一路的小行草书,帖学一路的写法。你会发现一些“古法用笔”的。

方法二:窜临

学生学了一段礼器碑后,让他们自己创作。他们原来临得很好,可是一下子写不出来了,又回到原来楷不楷,隶不隶的老路上去了。原来的准确临摹,其实并没有理解。只是依葫芦画瓢。再来,他们对隶书还不是很熟,现在就创作很难。让他们照《曹全碑》以礼器的法和风格写出来,结果他们全写出来了,而且并不是礼器原貌,有些许的个人语言。

方法三:快临、意向性意临。找找路子吧,放着帖子,你能提出五个意向化目标吗?然后意临出来。比如:写石门,1、加大字内空间,如开通褒斜道、伊秉绶的特点。2、加大内紧外松式,如萧娴的特点。3、加粗点画,减小波动度。4、用石门的方式写古隶,化一下帛书和简书。……这样结合你对国展作品的研究和你想达到的书写效果。

方法四:分解式临摹,点画归类分解式临。起笔、行笔、转折和使转、收笔的分解式临摹。

方法五:各种单项训练:针对单字,加强收紧中宫的写法训练;相反,宽松中宫的练习。字内空间和空外空间的练习;外廓变化的练习;重心提高降低和左右摆的练习;斜正体势变化的练习;字组连结方式的练习;字内和字间对齐方式的练习。主笔变化的练习。古法用笔的练习:绞转与笔毫运动周期问题、翻转,换锋、断笔等等……,这些只能用语言说了,有机会关注我的相关技法训练的书吧!

十届国展冲剌班图片

1、先翻翻国展和单项展、兰亭展作品集,好好研究一下国展及其作品特点。包括活跃人物、代表书风、获奖作品的倾向、装饰特点。

2、根据自己特点和你对国展的分析和预测,确定你的书体、书风和书写内容

3、对你确定书风和所学碑帖做深入的技法分析和形式训练,力求短期提高技术。

4、找同类书风的国展获奖或入展作品分析,你能借用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

5、你是否想到过把别人五言联改成七言联,你是否想到过变别人一幅小字作品为大字,册页为条幅,从整体中拆解一部分。

6、你是否想到过,你要写七个一组的册页,拼成一个条幅,你找出王羲之或者米芾的七个代表的手扎,然后摹仿它们的经典章法特点制作七个册页呢??

7、你是否想到稍改变一个曾经一个获奖作品的块面顺序,成为一个新的作品呢,比如,别人五片并成一组,你六个一组,但是五个都是用它的章法特点和正文块面分割特点呢?变化就能出新,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就不得了了,你能变出多少,别老想着创造了。

6、你的内容和书风、书体确定好了后,能不能制作个小样稿,然后再写,再看作小样稿,再改,如此反复。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到过,把你写过的纸剪成小片,重新组合,以做效果预览吗,想过把印章盖在另纸上,剪下来,先在作品上试摆以找找最佳的用印位置吗?

7、你对你的作品的细化分析了吗,比如前三个字的连接方式分别用了穿插、主笔对齐、牵丝连带,后面接着的五个字呢,是不是只用了一种,第一行行气线是直的,第二行还是直的,第三行呢,你能不能曲线摆动呢。你要细化

到对你的作品的每二个字,每三个字的关系都要变化,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一遍遍检查,一遍遍修改,改到你的字从字势、笔法、字组关系,行间关系都变化丰富,自然,和经典法帖一样,就好了,这个过程可以看看帖子,从中找点灵感,再改。何时该用个涨墨块了,何时该用斜势的字了,何时该用大开合的字了,你论证一下吧。

8、构思、设计、从内容到每个细节,检查,修改。最后找最佳书写状态,最好能发挥出一次书写的感觉。你就成了。

9、构思、设计的过程其实不是做假的过程,是你在对艺术规律不是很娴熟的情况下,学习它,熟悉它,认识它的过程。这是认识必然规律的过程,反复地这样分析经典法帖,反复打磨你的作品,总有一天,你能一挥而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从必然走向了自由之境。这个说法中马克思先生说的,不是我的创造。我们中学和大学老师都教给了我们。

10、研究分析展览——确定内容书体书风定位——形式分析、技法训练,抱一下佛脚——通过各种尝试和实验性书写并参考尽可能的作品资料,引带、挤挤压出你的作品,不一定是创作哦——反复论证和修改——寻找书写状态,自然书写—定稿。这中间还有多少方法,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