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中考专用)课内古诗词赏析题

课内古诗词赏析题(中考专用)观沧海〖曹操(东汉未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亦如此。
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请你说说作者在诗中主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诗人以丰富而奇怪的想象,创造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样一个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反映自己博大的襟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文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诗句。
这诗句含有哲理性。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精选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精选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精选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例】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3.同情人民的疾苦【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全诗略)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
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
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
唐宋诗醇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语文中考中常出现的考点。
为了更好地备战中考,我们需要进行古诗鉴赏的试题练习。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几道典型的古诗鉴赏试题,以及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的作品,请分析诗中的意境及艺术手法。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意境是什么?诗人通过描绘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表达了离别时的怀念之情。
古原代表的是远古时期,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而晚霞、野草和飞鸟是古原上的自然景象,具有深刻的意蕴。
2. 诗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1)借物抒情: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被诗人妙用,成为表达离别之情的重要元素。
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细腻、温馨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感触颇深。
(2)运用对仗:诗中大量使用了对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周密的对仗结构使诗歌更加优美、流畅,也更能渲染出赋别时的悲凉之感。
二、题目:“登高”是杜甫的作品,请结合诗意描述杜甫的思想及反映的现实。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思想是什么?诗人通过登高远望,突显了自己追求高尚理想的坚定信念,表达了对远大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他也体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短暂,对于人生志向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关注。
2. 诗中反映的现实有哪些?(1)反映了修建长城的残酷现实:诗中提到“长城如铁,山河重叠”,这是表现中国早期外交政策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暗示着修长城的残酷现实,长城既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是历史的接续,它的修筑历尽千辛万苦。
(2)反映了国家的危机:诗中出现了“明月几时有”的问句,疑惑不解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忧虑。
此外,诗人还痛切地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奈的真实感受,这也是诗人对时代及人生状况的反思。
三、题目:下面列出几句诗句,请选择唐代哪篇词作品。
(10分)“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恐你依旧魂梦里。
中考语文34首古诗词鉴赏复习题汇总

中考语文34首古诗词鉴赏复习题汇总1《观沧海》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2023·湖北襄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中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
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词人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B.“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C.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C.“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表述错误。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故“八百里”是典故;“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沙场”指战场;“霹雳”指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故“五十弦”“沙场”“霹雳”不属于历史典故;故选C。
2.请你为这首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名句点赞,请写出你点赞的理由。
【答案】这句词的意思是: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
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所以我为这句名句点赞。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诗意着重体会句中的关键词语,联系语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分析。
这首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之时。
辛弃疾年轻时就有报国之志,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后来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考试时间一般在六月中旬。
全国省市不统一,按当地时间计算。
初中学业体育水平考试一般在3-4月份举行。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1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案: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6分)【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分)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答案: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三、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诗文赏析。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诗,诗人运用了的修辞,请任选一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拟人例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人使用了拟人化手法,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想象奇特。
【解析】【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是跟内容的基础上。
首先指出修辞方法。
然后具体分析。
结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分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想象奇特。
结合“惟解漫天作雪飞”分析运用了比喻修辞。
把“杨花榆荚”比作“雪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花榆荚飘落的情景。
2.古诗词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中“眦”的意思是,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 本诗中决眦入归鸟“眦”的意思是“眼角”,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特点。
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解析】1.考查对诗歌词语和所写景物特点的意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眦:眼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一、古诗词赏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此诗写作者在登高远望时,眼前景色宽阔,山河壮丽,意境飘逸,用意深远,表现了人的追求与向上的精神。
这首诗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人生哲理的借鉴,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解析:此诗描绘了滕王阁的壮观景色,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落日的霞光和孤鹜的飞翔鲜明地描绘出来,表现了自然的生命力和美好的人文景观,是一首典雅、唯美的景物描写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此诗描绘了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远眺黄河和孤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简洁自然,凝练深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错,必有一得。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解析:此诗以春蚕为比喻,表达了劳动对于生命的消耗和过程的有限性。
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人生常常会出现失误和错误,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只有经过这些才能更好地前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将进酒》解析:此诗写作者在品尝美酒时,回忆起汪伦送自己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句简洁明快,寓意深远,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饮酒诗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清照《如梦令》解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生命的乐观态度。
前两句意思是说,人天生有各自的才华,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回报;后两句则表达了即便中途失败或遭遇挫折,也必能重新开始,再获成功。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如满月西楼。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解析:此诗描绘了夜晚在牛渚江上停泊,远望峨眉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原版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似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似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似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目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共40篇)2011/04认认真真复习,轻轻松松考试!一、《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客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中考必备古诗词]中考古诗词赏析题附答案-V1
![[中考必备古诗词]中考古诗词赏析题附答案-V1](https://img.taocdn.com/s3/m/51232cd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7.png)
[中考必备古诗词]中考古诗词赏析题附答案-V1中考必备古诗词赏析题附答案中考中,古诗词赏析题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因此,掌握经典古诗词的赏析方法,熟知常考的古诗词题型,对于考生来说,是必备的能力。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考必备的古诗词,以及可能出现的古诗词赏析题。
一、中考必备古诗词1.《乡村四月》作者:翁同龢句子:院落深深深几许?答案理解:这句话意思是在表达起点的深度之意,不解析“几许”、古代的计量单位。
2.《江雪》作者:柳宗元句子:江雪掌咬藕花腥。
答案理解:掌咬指用手自噬自咬,像用春笋来形容上面的一句话一样。
3.《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杜甫句子: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答案理解:形容细雨的时候,小鱼儿们慢慢地游了出来,轻轻地绕着燕子飞舞。
4.《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句子:不是人间好时节,谁说今朝是好风?答案理解:“不是人间好时节”应该是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而非对生活的否定。
5.《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理解:厚重庄严的文化正气(moral courage)。
二、常考古诗词赏析题类型1. 诗歌内涵理解题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细雨雨鱼的形象象征什么?2. 诗歌形式分析题例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和“寒江独钓寄繁华”的意境如何表现?3. 诗歌描写手法分析题例如:“江雪”中,如何描写出江雪的情境?4. 诗歌意象分析题例如:“乡村四月”中,“院落深深深几许”中的“深几许”指的是什么层次?5. 对比分析例如:“八阵图”和“八陣圖”这两个不同的字如何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完整版)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中考首古诗词分类赏析篇一:爱国忧民(11首)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含解析)(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C.有误,“亲射虎,看孙郎”,是说词人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
而不是说他亲自射杀了老虎;故选C。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
请简要分析。
【答案】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
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附解析版答案)

⑵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 分)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梦至苍溪
(宋)陆游
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诗序: “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 ”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作此
诗时作者八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1.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
。
2 .简要 分 析 作者的 情 感 :①
;
②
。(4 分)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 9 - / 18
2. 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
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 2 分)
2.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湖二顷田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
,奔走的儿童 …… 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 “疑 ”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九、《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ຫໍສະໝຸດ 怎样的思想感情?原版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 作者:
———————————————————————————————— 日期:
ﻩ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六、《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ﻫ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ﻫ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