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笔记根据中国农大的课件整理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创立植物“生长要素”的探讨(1630-1750):Van Helmont,柳条试验证明水是植物生长必需的。

Glauber,畜粪分析,田间试验证明植物能从一种叫做“硝”的物质中吸收营养物质。

Woodward,不同来源水分试验---土壤中有营养物质。

Tull,土壤耕翻实践---土壤颗粒大小的影响。

植物营养物质的探寻(1750-1800):Home,空气、水、土、各种盐类、油、“固定形态的火”。

Wallerius,Dundonald,腐殖质学说,认为石灰,碱类和其他含盐物质为间接作用。

Jan Ingen-Housz,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与浊化,光的重要性。

Jean Seenebier,1782,解释柳条试验,----“固定态”空气。

植物生理学的创立(1800):De Saussure,空气与植物的关系。

氧气,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实质。

植物氧及碳的来源。

植物灰分及其成分-土壤只能为植物供应很少的一部分养料,但不可缺少。

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1840):Boussingaault,田间多年轮作试验,养分平衡分析。

Leibig,1840,化学在农业及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

李比希的主要功绩: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 学科,从而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把化学运用于农业,使化学融于农业科学之中。

推行新教法,重视实践和人才培养。

他所提出的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缺点和不足: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豆科植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过于强调了矿质养分的作用,对腐殖质的作用认识不够。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肥料学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5、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农业产量的增加份额中,有40%〜60%归功于化肥的施用。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7、最小养分律(1843年),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8、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属植物学的范畴,是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的重要部分基本概念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植物营养学是植物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依据.植物营养诊断的主要任务——诊断、识别出植物缺乏哪种营养,哪些营养需要补充,以指导施肥(如何补充营养)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形态识别、植物分析(含量)、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1.植物缺素症是植物体内营养状况的外部表现.2.植物形态识别是植物营养诊断的一种方法.3.及时施肥是消除症状,减少损失的办法.第二章植物的一般特性结构、生理特性、生长条件、必需的营养元素各器官的功能:叶的功能:光合作用,固定CO2,合成有机物植物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是由表皮组织、叶肉组织及输导组织所组成的。

气孔是由表皮细胞分化出来的组织,并按一定距离分布于叶表面上,其主要功能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及蒸腾水分。

根系的功能:固定;吸收水、营养。

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养分和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部位,它在土壤中能固定植物,保证植物正常受光和生长,并能作为养分的储藏库。

二、生理特性光合作用CO2 + 2H2O (CH2O) + O2 + H2O呼吸作用C6H12O + 6O2 6CO2 + 6H2O蒸腾作用物质吸收运输三、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支撑:四、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一)、植物的组成成分:植物由水和干物质组成,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5—95%的水和5—25%的干物质。

(二)、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它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是农学、生物学和植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获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其一级学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营养物质:研究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吸收机制、需求量、缺乏症状等。

这些元素包括常见的氮、磷、钾、镁、硫等微量元素,以及对植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

2. 植物营养生理:探讨植物在不同营养物质供应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包括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储存、利用和分配等过程。

此外,还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3. 植物与土壤关系:考察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土壤pH值对植物吸收能力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改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植物肥料与施肥技术:研究合理的植物肥料配比和施肥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植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 植物与环境互动:考察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对植物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影响,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这些内容涵盖了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的核心领域,旨在加深对植物营养与生长关系的理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促进植物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如何吸收和利用养分的科学领域,是植物生长学的重要分支。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食物,这一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植物的生长与养分的吸收息息相关,因此植物营养学对于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优化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植物吸收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镁、硫、钙、铁、锰、锌、铜、钼和硼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不同的作用,缺乏某种元素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或发生病害。

了解不同养分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吸收规律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植物养分吸收的途径植物养分主要通过根系吸收,根系是植物体内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

根系分为根尖、根发育区、根毛和根主体等部分,每个区域的特异性结构和功能有利于植物对不同养分的吸收。

除了直接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外,植物还能通过与微生物共生的方式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植物对不同养分的需求不同类型的植物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差异,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植物在生长初期对氮、磷、钾等养分需求较大,随着生长阶段的推进,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了解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有助于科学施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

施肥原则与技术根据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科学合理施肥是保证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

合理施肥需要结合土壤养分状况、植物品种特性和生长阶段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施肥均衡、追肥及时、选肥质优的原则,避免过量施肥或养分不足的情况发生。

同时,选择合适的施肥技术,如滴灌、喷施、基肥追肥等方式,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保护环境。

结语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营养的重要学科,对于了解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科学施肥提高植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吸收养分的机制、养分吸收的途径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等方面,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其主要研究方法有: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法(盆栽)、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酶学诊断法。

李比希对植物营养学的贡献: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定律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3个标准:1.必要性,该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2.专一性,不能被其他元素所替代;3.直接性,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其一般营养功能:第1组,C,H,O,N,S,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也是酶促反应过程中原子团的必需元素;第2组,P,B,Si,形成连接大分子的酯键,储存和转换能量;第3组,K,Na,Ca,Mg,Mn,Cl,维护细胞内有序性,活化酶,稳定细胞壁;第4组,Fe,Cu,Zn,Mo,组成辅酶基,形成电子转移系统。

在非必需营养元素中有部分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但尚未证实它们是否为高等植物普遍所需,称它们为有益元素,如豆科作物—钴,蕨类植物和茶树—铝,甘蔗和水稻—硅,甜菜—纳。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CEC较高,单子叶植物的较低新生根呈白色、成熟根呈棕褐色、老病根呈黑色,其氧化力逐步减弱还原力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不易缺铁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所形成的共生体截获: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Ca,Mg 等少部分质流: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氮(硝态氮)、钙、镁、硫扩散: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氮、磷、钾质外体: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共质体: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现代农业:植物营养学

现代农业:植物营养学

现代农业: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的是提⾼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中⽂学名植物营养学英⽂plant nutriology⽬的提⾼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研究⽅法⽣物⽥间试验法、⽣物模拟法等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理学、植物根际营养等研究⽅向逆境植物营养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的是提⾼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合理肥料的⼿段为植物提供充⾜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段来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植物营养效率,从⽽达到提⾼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的.发展历程我国农业⽣产的历史悠久,在施⽤肥料促进促进植物⽣长⽅⾯积累了⾮常丰富的经验,但对植物营养科学理论的探索,最早是从西欧开始的。

尼古拉斯(Nicholas,1401-1446)是第⼀个从事植物学营养研究的⼈,他认为植物从⼟壤中吸收养分与吸收⽔分的某些过程有关,200年后,海尔蒙特(Van Helmont,1577-1644)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了著名的柳条试验,得出柳树的增重来⾃⽔⽽不是来⾃⼤⽓和⼟壤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他成功的把科学的试验⽅法引⼊了植物营养的领域.1804年,索秀尔(de Saussure)采⽤了精确的定量分析⽅法测定了空⽓中的⼆氧化碳含量以及在⼆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中所培养的植物体内碳素不同,证明了植物体内的碳来⾃空⽓中的⼆氧化碳,是植物同化作⽤的结果.⽽植物的灰分则来⾃⼟壤;碳,氢,氧来⾃空⽓和⽔。

19世纪初期,德国学者泰伊尔(Von Thaer,1752-1828)提出腐殖质营养学说.他认为,⼟壤肥⼒取决于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壤中唯⼀的植物营养物质;⽽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布森⾼(Boussingault,1802-1887)法国农业化学家是采⽤⽥间试验⽅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创始⼈.他采⽤索秀尔的定量分析⽅法,研究碳素同化和氮素营养问题.李⽐希(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他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养分律.李⽐希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指出: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否定了当时⾮常流⾏的腐殖质营养学说.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也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分界线和转折点.养分归还学说提出:植物以不同的⽅式从⼟壤中吸取矿质养分,使⼟壤中的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壤贫瘠,甚⾄⼨草不⽣.为了维持养分平衡,就必须把从⼟壤中带⾛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式归还给⼟壤.最⼩养分律理论:作物的产量受⼟壤中相对含量⼩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低则随最⼩养分补充量的多少⽽变化.最⼩养分律还指出了作物的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盾,表明施肥应有针对性.1843年鲁茨创⽴洛桑试验站.19世纪末⽣物试验的⽅法已基本完善.并开始发展为试验⽹.Horst Marschner(?-1996)德国霍恩海姆⼤学(Hohenheim)植物营养所教授,世界著名植物营养学家,现代植物营养学的奠基⼈。

《植物营养》课件

《植物营养》课件
水中的氧气含量
水中的氧气含量对植物根部吸收营养有重要作用。在缺氧条件下,植 物根部可能会受损,影响其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06
植物营养学应用与实践
植物营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营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 物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植物营养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从而提 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营养。
降雨
降雨量与降雨频率对植物营养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的水分状况 上。适量的雨水有助于保持土壤 湿润,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水对植物营养的影响
水质
水的质量直接影响植物对营养的吸收。硬水含有较高的矿物质,可 能对某些植物造成营养过剩;而软水则可能缺乏必要的矿物质。
灌溉方和喷灌则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水肥供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营养学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出 现专业的植物营养学家和研究机构。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研究内容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 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和利用, 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等。
研究意义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业 生产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 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营养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 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从 而保持土壤健康。
植物营养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如减 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土壤和水 源的污染风险。
植物营养在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也受到植物营养的影响。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花卉、果树等园艺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提高其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
根系吸收是植物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 ,根毛是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部位。

植物营养学ppt

植物营养学ppt
根冠
叶面包括茎表面:
CO2 O2 H2O SO2 叶面渗透也可吸收矿质元素;如喷施尿素 KH2PO4微量元素等;
吸收途径
无论那种方式都是按以下途径吸收: 介质溶液 细胞壁水膜 细胞壁 自由空间 原生质膜 细胞内部
自由空间:
是指在植物体某些器官组织内或细胞 中能允许外部溶液自由扩散进入的那部分 空间;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物质和能量的 大循环
无机界
植物
人和动物
人类施肥活动根本目的是调节这一环节; 向自然界获取更多的能量;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成分
一 植物体的组成
植物体:水7595% 干物质525%
占鲜体重
干物质: 挥发性气态元素: C H O N 90%以上 不挥发物质灰分 :
P K Ca Mg S Fe
营养元素
吸收形态
生物化学功能
第一组 C、H、 O、N、 S
第二组 P、B、 Si
第三组 K、Na、 Mg、Ca、 Mn、Cl
第四组 Fe、Cu、 Zn、Mo
CO2、HCO3-、H2O、 O2、NO3-、NH4+、 N2、SO4=、SO2离子 来自土壤溶液气体来 自大气
是有机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酶催化过 程中原子团的必需元素。通过氧化还原反 应而同化
(A)
(B)
(C)
(D)
(E)
(F)
六 叶部吸收根外营养
叶部吸收养分的形态和机制与根部类似; 吸收养分是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最后通 过质膜进入细胞内;
根外营养:植物叶片包括一部分茎吸收养料并 营养其本身的现象;
意义: 当土壤环境和水分过多或过干等造成根系 营养吸收受阻或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动衰退时; 叶面吸收养料可以弥补根系吸收养料不足;但只 能做为根系营养的一种补充;而不能代替;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1. 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 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 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 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固氮酶:是豆科作物固氮所必需的,它由两个对氧敏感的非血红蛋白所组成。

一个是含铁和钼的蛋白,也称钼铁蛋白;另一个是铁氧蛋白。

6. 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 6 种。

)7. 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 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 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 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 养分的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 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 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粮食产量(万吨 万吨) 粮食产量 万吨0,000,000 140,000,000 120,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Potash Fertilizers
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营养研究的人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2. 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643年-1648年, 年 年
柳条试验
Van Helmont’s willow tree experiment
11.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美国的爱泼斯坦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 美国的爱泼斯坦(E. Epstien)在 在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1972年)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年 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12.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研究植物-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 研究植物 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植物- 互关系; 互关系;Rorison在《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1969)一书总 在 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 一书总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环境保护更成为研 究的热点
二、肥料 (fertilizers)
1.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 含义: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2. 肥料生产和消费情况
1975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获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与植物营养学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1. 营养元素:植物所需的化学元素,可以分为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

主要元素指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如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等。

微量元素指植物体内含量较少的元素,如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镍(Ni)和硼(B)等。

2. 营养生理:研究植物营养对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了不同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如何吸收、转运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

3. 营养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这个过程包括根毛的生长、根系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和吸收速率等。

4. 营养转运: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位进行营养物质的转运与分配。

这个过程涉及到根系对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选择性转运以及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的产物的向其他组织的输送等。

5. 营养利用:植物将吸收到的营养物质用于生长和代谢。

不同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如碳元素用于构建有机物质,氮元素用于合成蛋白质等。

6. 缺素症状:当植物体内某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缺乏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比如,氮缺乏会导致叶片变黄,磷缺乏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限等。

通过观察这些症状,可以判断植物缺乏哪种营养元素。

7. 施肥:为了补充植物缺乏的营养元素,可以通过施肥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施肥的种类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料等,它们可以提供不同的营养元素。

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是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利用过程,通过深入理解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可以更好地指导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营养?什么是植物营养学?答: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矿质营养学说: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若不及时归还被带走的养分,土壤地力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3.试述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答: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根-土界面、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分析法(同位素标记);酶学诊断法第二章植物的元素营养1.什么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其判别标准是什么?答: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其判别标准是:①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有哪些?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答: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目前有16(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镍)。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第一个从事植物营养学的人:尼古拉斯3.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创始人:法国的农业化学家布森高4.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创始人:鲁茨5.植物营养学的奠基人及其三大学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三大学说:矿质营养学说,最小养分律、养分归还学说6.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范畴:①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②植物根际营养;③植物营养遗传学;④植物营养生态学;⑤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⑥肥料学及现代施肥技术研究方法:①生物田间试验法;②生物模拟法;③化学分析法;④数理统计法;⑤核素技术法;⑥酶学诊断法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必要性,专一性,直接性2、17种必须元素,哪些是大量、中量、微量,有益元素的概念及其对应的主要受益植物(1)必须营养元素分类:大量元素(0.1%以上)C、H、O 、N、P、K中量元素Ca、Mg、S微量元素(0.1%以下)Fe、Mn、Zn、Cu、B、Mo、Cl、(Ni)(2)“有益元素”,也称“农学必需元素”: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

(3)Si 水稻、小麦、大麦Na 甜菜Co 豆科固氮植物Al 茶树3、根际的概念及其范围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根际的范围:1~5mm4、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及向根系迁移的方式(1)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包括:a.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b. 养分进入质外体:指植物体内共质体以外的所有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空腔。

C. 养分进入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2)土壤养分向根部迁移的方式a.截获(Interception)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①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②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③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④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⑤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3、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②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李比希的三大学说:①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

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

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②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③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5、李比希的功绩:①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标志着植物营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真正建立,是植物营养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并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②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③把化学应用于农业,使化学融合于农业科学之中。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其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它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用合理肥料的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来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2、培养目标(1)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科学;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具有创新精神;服从祖国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植物营养学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现代植物营养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掌握一门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能较为熟练运用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独立从事以植物营养学为主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和专门技术工作。

(3)身体健康。

3、研究方向(1)植物营养生理(2)植物营养与施肥(3)植物营养与环境生态4、考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5化学(农)④859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注:各个院校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二、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机关管理部门及公司企业,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与规划等工作。

三、就业前景21世纪是生物工程世纪。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加入WTO 以后,学农更是大有可为。

植物营养学是一个综合性强、适应性广、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学科,而且党和国家也愈来愈重视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4有益元素: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也称“农学必需元素”。

5重金属:原子密度大于5.0g·cm-3 约45种元素;现在,“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如Al,原子密度只有1.5g·cm-3。

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五毒),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Zn、Cu、Co、Ni、V等污染物6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7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

“根际效应”反过来又强烈地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8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9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10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11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12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13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14被动吸收: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15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地位

植物营养学地位

植物营养学地位
植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学科,它在生物学、农学、环境科学和食品生产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植物营养学的地位和作用:
1. 农业生产:植物营养学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它研究了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土壤肥力、施肥和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2. 食品生产:植物营养学的研究也与食品生产密切相关。

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和吸收机制有助于培养富含营养物质的农作物,以满足人类和动物的饮食需求。

3. 生态学:植物营养学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态角色。

它帮助科学家了解植物在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环境和其他生物。

4. 环境保护:植物营养学也与环境保护相关。

研究土壤和水体中的营养元素流动有助于预防土壤侵蚀、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5. 新兴技术:植物营养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还包括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来改良作物,使其更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营养需求。

总的来说,植物营养学在农业、食品生产、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满足全球食品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营养?什么是植物营养学?答: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矿质营养学说: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若不及时归还被带走的养分,土壤地力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3.试述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答: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根-土界面、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分析法(同位素标记);酶学诊断法第二章植物的元素营养1.什么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其判别标准是什么?答: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其判别标准是:①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有哪些?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答: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目前有16(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镍)。

大量元素:C、H、O、N、P、K、Ca、Mg、S(其中,Ca、Mg、S是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Fe、B、Mn、Zn、Cu、Mo、Cl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在土壤-植物间的供求矛盾大,常需施肥补充。

3.试述大棚、温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必要性,并举例说明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

答:温室和大棚:因通气不足CO2浓度常降至很低,增施CO2肥料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增产技术。

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4.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系统有哪些?答: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系统有:①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或POX)。

②抗氧化剂系统:维生素E;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

此外,非酶类自由基清除剂还有细胞色素、甘露糖醇、氢醌、胡萝卜素等。

5.试述N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N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农产品品质?答:N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①N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

②促进并调节植物生长③影响农产品品质:影响农产品中粗蛋白含量(增加N素供应(尤其生长后期)可增加农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但在评价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时应慎重。

);影响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产品中NO3-和NO2-是近年来引人注意的主要品质指标)④影响植物的抗逆性6.高等植物可吸收利用的N 素形态有哪些?答:无机态:NO 3--N 、NH 4+-N (主要) 有机态:氨基酸、酰胺、尿素(少量)7.试述植物体内硝酸盐还原成氨的主要过程;哪些因素可影响硝酸盐积累?答:硝酸盐还原成氨由两种独立的酶分别进行催化:①硝酸还原酶(NR):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由NAD(P)H 作为电子供体,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最后由钼辅基将电子转移给硝酸根,使它还原为亚硝酸根)②亚硝酸还原酶(NiR) :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以还原态的铁氧还蛋白作为电子供体,转移给亚硝酸,使亚硝酸根还原为氨)影响植物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①植物种类:蔬菜:叶菜类>根菜类>瓜果类;牧草: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一般植物:茎/叶>根>种子。

②氮肥用量及施氮时期③光照④其它因素(微量元素供应、伴随离子)8.植物吸收NH 4+与NO 3-对介质pH 有何影响?答:NH 4+吸收特点:释放等量的H +,使介质pH 值下降。

吸收NO 3-,介质pH 缓慢上升,较安全;吸收NH 4+,介质pH 迅速下降,可能危害植物(水培尤甚).9.植物缺氮会产生哪些主要症状?答:整株: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细小直立,叶色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花:稀少,提前开放;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第三章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植物吸收养分有哪些特点?选择性,累积性 ,基因型差异2.什么是质外体与共质体?什么是水分自由空间和杜南自由空间?质外体—— 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共质体—— 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

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非扩散负电荷的影响,养分离子以杜南扩散和交换吸附的方式被固定,不能自由移动的那部分区域。

3.何谓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被动吸收:养分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的膜外移动到膜内的过程。

不需要消耗额外的代谢能。

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的膜外移动到膜内的过程。

需要消耗额外的代谢能,且具高度的选择性。

4.离子跨膜吸收的方式有哪些?简单扩散运输,离子通道运输,载体运输,离子泵运输5.写出养分离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并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v —— 吸收速率 ( μmol · g-1 · h-1 )v = K m + [S] V max · [S]Vmax ——最大吸收速率( μmol ·g-1 · h-1 )[S] ——介质离子浓度( mmol ·L-1 )Km ——吸收速率常数(mmol ·L-1 )6.介质pH如何影响植物对阴,阳离子的吸收?偏酸性介质:吸收阴离子> 阳离子偏碱性介质:吸收阳离子> 阴离子酸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

碱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

7.什么是拮抗作用及协助作用?什么是维茨效应?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

Ca2+具有稳定细胞膜结构的功能,因而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称“维茨效应”。

8.在植物营养期中有哪两个关键需肥时期?(1)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2)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9.什么是根外营养与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时养分如何进入植物体内?根外追肥效果与叶片类型有何关系?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的概念—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

气态养分—通道:气孔矿质养分—通道:角质层、外质连丝叶片类型与单子叶作物相比,双子叶作物叶面积大,角质层薄,溶液中的养分较易被吸收。

叶片背面比正面更易吸收养分。

第四章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什么是养分的短距离与长距离运输?其运输途径各有哪些?养分的横向运输(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养分的纵向运输(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

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2.试述养分进入木质部“双泵模型”的含义“双泵模型”认为养分从介质到达木质部导管至少需要2次泵的作用:●第一次是将离子由介质或自由空间主动泵入细胞膜内,进入共质体;●第二次是将离子由木质部薄壁细胞主动泵入木质部导管,进入质外体。

3.试述木质部运输的动力和方向动力●根压:力量弱,持续。

蒸腾作用:力量强,养分木质部运输的主要动力,但在一天内有阶段性。

方向根压和蒸腾作用只能使木质部汁液向上运动,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单向的。

4.试述一些因生理性缺钙引起的植物病害如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的产生原因茄果类的番茄在结果期若遇较长时间的低温或阴雨天,蒸腾强度低,常会发生果实生理性缺钙而出现脐腐病。

白菜缺钙的症状:其典型症状是内叶叶尖发黄,呈枯焦状,俗称“干烧心”,又称心腐病。

5.养分在韧皮部运输有什么特点?韧皮部运输的特点养分在活细胞内双向运输;以下行为主,受蒸腾作用的影响较小。

6.养分如何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转移?木质部经过顺浓度梯度的渗漏作用进入韧皮部,韧皮部经过逆浓度梯度的转移细胞进入木质部7.什么是养分再利用?包括哪些过程?再利用的概念: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再利用过程第一步:养分激活养分离子在细胞中被转化为可运输的形态。

第二步:养分进入韧皮部被激活的养分从木质部导管通过主动运输转移至韧皮部进行长距离运输,到达茎后,养分可进入木质部向上运输。

第三步:进入新器官养分通过韧皮部或木质部运至靠近新器官的部位,再经过跨质膜的主动运输过程“卸”入需要养分的新器官细胞内。

8.养分再利用与缺素症最早出现的部位有何关系?营养元素移动性再利用程度缺素症出现部位N P K Mg 大高老叶S Fe Mn Zn Cu Mo 小低新叶Ca B 难移动很低新叶顶端分生组织第五章1.什么事土壤养分的供应强度、容量及缓冲因素?答:土壤养分强度:是指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土壤养分容量: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缓冲因素: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2.土壤养分到达根表有哪些途径?Ca2+、Mg2+、NO3—、H2PO4—、K+、NH4+等各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到达根表?答:(1)主动截获: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2)迁移:①质流(数量多、距离长)②扩散(速度慢、距离短)钙、镁和氮(NO3-)主要靠质流供应,而H2PO4-、K+、NH4+等扩散是主要的迁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