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受到了全党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引起巨大反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结合实际,制订方案,抓紧贯彻落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人不学,不知义。
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导,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限于基础教育,还应该深入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
只有覆盖到所有教育平台,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不断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加以引导和熏陶,才能立德树人,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青少年有其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多用生动的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需要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课程,以坚持不懈的德育和美育,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辅相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养成不可或缺。
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都可以让青少年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各类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社会活动基地,都可以让青少年将价值观融入日
常学习生活里;网络、校园文化、学校周边人文环境,都可以使价值观鲜活地印刻在青少年的形象思维中。
因此,注重实践教育、开发实践课程、让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建设有情操有品位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师德高尚,如果老师、校长的品德低劣,培育核心价值观便无从谈起。
为此,必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
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做到“五个融入”
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体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心智特点和成长环境,在此前提下,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物质载体和传播机制,具体地说要做到“五个融入”。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课堂教学中。
现在的中小学校,都开展了相应的德育课程。
因而德育课程应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具体地说,要按照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课堂的工作。
同时,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也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物质载体和传播机制的组成部分。
在语文、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学科德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当中。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学校管理中。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到行政管理当中。
学校领导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入意识,落实管理育人的责任,提高管理育人的质量。
具体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在制订学校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中有时间、有空间;在设计始业教育、学期结束和重大节假日活动中有内容、有形式;在开展各项工作检查、评比总结中有指标、有分值。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到服务育人上。
广大教职员工一要知晓内容,二要认同践行,三要关注细节,四要言传身教,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再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到班主任工作中。
中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威望,无论是日常教育管理还是
具体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常规教育引导还是突发事件的处理,无论是面向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要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文化氛围。
具体地说,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比如校园的整体布局,要体现文化内涵,体现文化育人的要求。
校园的一砖一木,一角一景,都要对孩子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让孩子在校园里处处感受到生机、活力,从而愉情冶性、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一方面学校要总结提炼各自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让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制度设计、教学安排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物质载体与传播机制;另一方面,要努力创建和睦相处的校园人际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要体现在领导、教师、员工、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行动上,因此,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与团结友爱的行动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港湾,也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因此,家庭教育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机制。
在家庭教育中,道德责任与道德意识的培养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
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示范人,家长的责任意识到位与否,将直接影响孩子道德自我的成长。
家长要擅于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道德细节做起,做到心中装小事、眼中看小事、口头评小事、行动做小事;帮助他们在生活起居、家务劳动、尊老爱幼等各个方面和每件小事上都要扬荣抑耻,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自我。
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社会实践。
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各类学校要确保开展社会实践的课时,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并把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发动学校和社会两股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局面。
地方党委政府应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行业,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走出校园,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