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 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1: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7-2020年高考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单选题)
2017-2020年高考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单选题)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
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演替。
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②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②①③,A正确。
故选A。
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
2020高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10:种群与群落
知识点10:种群与群落1、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2、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3、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4、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和空间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自身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I与II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8、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9、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2020年新高考I卷生物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I卷)(适用地区:山东)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
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个专题(解析版)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个专题(解析版)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 ---------------------- 2 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 4 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7 专题04 酶与ATP ------------------------------------- 9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12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 19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 21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 23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变化 --------------------- 41 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46 专题11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50 专题12 内环境与稳态------------------------------- 64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 66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活环境的保护 ------------------- 70 专题15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 81 专题16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88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 --------------------- 99 专题18 实验分析和设计---------------------------- 102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答案】B【解析】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 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Ⅱ)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1.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链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链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 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2017-2022年高考真题汇编——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选题)
2017-2022年高考真题汇编——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选题)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
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
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答案】A【解析】【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详解】A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功能,该作用的发挥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故喷施某种激素后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说明喷施的为赤霉素,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是缺乏赤霉素而非受体合成受阻(若受体合成受阻,则外源激素也不能起作用),A正确,B错误;CD、脱落酸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与植物矮化无直接关系,CD错误。
故选A。
2.(2022·山东·高考真题)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
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效唑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与对照组比较,多效唑可提高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赤霉素降低AGPase的活性。
【详解】A、由图可知,多效唑可以增强AGPase活性,促进鳞茎中淀粉的合成,间接参与细胞代谢,A错误;B、由题“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可知,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的甲醇-清水稀释液处理,B错误;C、由题可知,赤霉素降低AGPase的活性,进而抑制鳞茎中淀粉的积累,根据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喷施赤霉素不能提高鳞茎产量,反而使得鳞茎产量减少,C错误;D、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用外源激素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处理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正确。
20高考生物真题
20高考生物真题1. (2019年山东)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都是由单核细胞介导的B. CD8+T细胞主要作用于感染体外细胞、CD4+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促进B细胞活化C. 体液免疫起主导作用时受体特异性多由B细胞介导D. 人工免疫既可用灭活疫苗也可以用减毒活疫苗答案:A.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都是由单核细胞介导的解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分别由单核细胞和B细胞介导,CD8+T细胞主要作用于感染体内细胞,CD4+T细胞主要作用于促进B细胞活化,人工免疫既可用灭活疫苗也可用减毒活疫苗。
2. (2019年江苏)某种细菌S3与宿主A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其主要导致了A的肠道功能受损,消化机能减弱,免疫机能也有所下降。
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 S3释放大量外源毒素B. A免疫系统发生僵死C. S3释放外源黏附素D. A肠道受损答案:A. S3释放大量外源毒素解析:某种细菌S3与宿主A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导致A的肠道功能受损、消化机能减弱和免疫机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应该是S3释放大量外源毒素。
3. (2019年浙江)胚胎移植的途径不包括A. 定期性精子注射B. 胚胎移植C. 体细胞核移植D. 受精卵移植答案:A. 定期性精子注射解析:胚胎移植的途径包括胚胎移植、体细胞核移植和受精卵移植,但不包括定期性精子注射。
4. (2019年全国Ⅰ)生物工程技术制作克隆动物的一般步骤是:A. 从供体动物体细胞中取一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内,为移植者的细胞核提供机会B.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供体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哺乳动物的卵细胞细胞核内,经体外培养形成由供体动物个体遗传特性的基因组C. 克隆动物是指通过胚胎移植技术获得的和供体动物基因相同的一个个体D. 克隆动物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携带外源基因的动物答案:B.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供体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哺乳动物的卵细胞细胞核内,经体外培养形成由供体动物个体遗传特性的基因组解析:制作克隆动物的一般步骤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供体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哺乳动物的卵细胞细胞核内,经体外培养形成由供体动物个体遗传特性的基因组。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13个专题,附标准答案)
说明:本资料由梦挂梧桐工作室组织专业教师分类编辑而成2020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附标准答案共13个专题)目录专题1 细胞的组成——————————————————1专题2 物质进出细胞、酶和ATP—————————————4专题3 细胞呼吸答案—————————————————5专题4 光合作用————————————————————8 专题5 细胞分裂————————————————————11 专题6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14 专题7 遗传的物质基础—————————————————15 专题8 分离定律————————————————————17 专题9 自由组合定律——————————————————18 专题10 伴性遗传————————————————————20 专题11 生物变异和进化—————————————————22 专题1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5专题13 内环境和稳态——————————————————27专题1 细胞1.(2020年全国卷新高考·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
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2.(2020年全国卷Ⅱ·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高考生物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16 免疫调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16免疫调节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详解】A、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B、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 错误;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D、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 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
故选D。
2.(2020年某某高考生物试卷·6)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
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运用:(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11~15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运输是主动运输,不是被动运输。
【详解】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
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运输是通过极性运输方式进行的,即由细胞极性差异驱动的主动运输。
【点睛】细胞吸水和失水是自由扩散过程;胞吐是分泌蛋白的方式之一;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物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
4.下列关于人工授精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授精可以使不孕夫妻得到后代B.人工授精可以选择优良基因C.人工授精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率D.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种畜的繁殖率答案】B解析】人工授精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其目的是通过人工手段将注入女性体内,使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达到妊娠的目的。
人工授精不能选择优良基因,只能选择质量好的供体,使不孕夫妻得到后代;人工授精无法减少遗传病的发生率,只能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提高生殖健康意识;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种畜的繁殖率,但是需要注意避免基因的过度集中。
【详解】A正确;B错误;C正确;D正确。
【点睛】人工授精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不能选择基因,只能提高繁殖率和帮助不孕夫妻得到后代。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光能的参与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C.光合作用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基质中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有机物,氧气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副产物。
光合作用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光能的参与;光合作用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基质中,即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之间的空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
【详解】A正确;B错误;C正确;D正确。
【点睛】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有机物,氧气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副产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B.酶的催化作用与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有关C.酶的催化作用是永久性的,不会因为反应物的浓度变化而改变D.酶的催化作用是选择性的,只对特定的底物起作用答案】C解析】酶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酶的催化速率也会改变。
2020高考生物试题解析(全国卷汇编)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解析全国1卷全国2卷全国3卷2020年全国1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答案】B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活。
【解析】A、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引起的病毒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A正确;B、病毒只能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不能在餐桌上增殖,B错误;C、煮沸可以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杀死病原体,C正确;D、手可能接触到病毒,勤洗手可以洗去手上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D正确。
故选B。
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解析】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2020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0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储存遗传信息B. 控制物质进出C. 进行光合作用D. 进行呼吸作用答案:B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细胞器?A. 核糖体B. 线粒体C. 细胞壁D. 内质网答案:C3. 植物细胞的哪一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 细胞核B. 叶绿体C. 细胞膜D. 细胞质答案:B4. 以下哪个过程是细胞分裂的类型?A. 有丝分裂B. 减数分裂C.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 基因突变是指什么?A. 基因的位置发生改变B. 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C. 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 基因的表达方式发生改变答案:C二、填空题6. 细胞周期包括____和____两个阶段。
答案:间期;分裂期7. 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____和____两个过程实现。
答案:转录;翻译8.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____。
答案:组织9.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
答案:叶绿体10. 细胞凋亡是一种____的程序性死亡。
答案:受控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细胞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2. 描述一下DNA复制的过程。
答案:DNA复制是一个精确的过程,首先双链DNA解旋,形成复制叉。
随后,每个原始链作为模板,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合成新的互补链。
这样,每个原始DNA分子复制成两个相同的DNA分子。
四、实验题13.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答案:实验设计可以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而实验组在黑暗条件下。
通过测量两组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如氧气的产生量或有机物的积累量)来验证光的必要性。
结束语:本试题涵盖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实验题的设置,旨在考察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新教材专用】(10-1)神经调节(含答案)
【新教材专用】(10-1)神经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2023年北京卷】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2.【2023年全国甲卷】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3.【2023年安徽江淮十校模拟】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张血管效应。
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物质代谢加快,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促进糖原分解的同时使汗腺分泌增强B.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4.【2023年山东聊城模拟】某研究小组用蛙坐骨神经在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坐骨神经置于浓度为c的生理溶液中,测定并记录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②配制K+浓度分别为a和b的生理溶液(c>a>b),再将坐骨神经分别置于其中,测定并记录坐骨神经的静息电位;③配制Na+浓度分别为d和e的溶液(c>d>e),再将坐骨神经分别置于其中,测定并记录动作电位(注:实验所使用的离子均为适宜浓度,溶液中其他物质均相同且适宜)。
下列相关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A.AB.BC.CD.D5.【2023年浙江6月】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
2020高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3:细胞的生命历程
知识点3:细胞的生命历程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2、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3、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
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的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4、人体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衰老细胞中B.细胞凋亡由机械损伤引发C.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降低D.衰老细胞的需氧呼吸变慢5、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线粒体数量增加C.细胞呼吸明显加快D.细胞核体积变小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7、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8、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9、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10、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11、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溶液属于碱性染料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12、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一对中心粒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B.中期,通常会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C.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2条性染色体D.末期,核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13、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増加了一倍14、正常女性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显微摄影图如下,该图可用于核型分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新高考生物试题汇总
的。回答下列问题:
(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
有____________(答出 2 点即可)。
(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 1 点即可)。
(3)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
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 W 破坏了胰腺中的________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
度升高。
(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
的________,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_________。
率。现有 4 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
表 。 从 提 高 光 能 利 用 率 的 角 度 考 虑 , 最 适 合 进 行 间 作 的 两 种 作 物 是 _____ , 选 择 这 两 种 作 物 的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A.长翅是是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 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0)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10)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2023年全国甲卷】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2.【2023年山东卷】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3.【2023年浙江1月】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经主动运输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B.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C.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D.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4.【2023年湖南卷】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T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C.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CT分泌增加D.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5.【2023年湖南卷】关于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B.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C.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D.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6.【2023年北京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促甲状腺激素能刺激甲状腺增生。
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会导致( )A.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B.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甲状腺肿大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7.【2023年全国乙卷】激素调节是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
高考生物三年真题专项汇编卷(2018-2020)考点十九: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三年真题专项汇编卷(2018-2020)考点十九:免疫调节(2020浙江1月选考,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疾病是()A.艾滋病B.狂犬病C.禽流感D.非典型肺炎(2020浙江1月选考,20)2.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2020,全国新高考I卷,15)3.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2019海南卷,14)4.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2020全国II卷,2)5•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2020全国III卷,4)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2019浙江4月选考,23)7•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2020年高考生物高考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1、2、3卷全)
2020年⾼考⽣物⾼考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1、2、3卷全)2020⾼考年全国Ⅰ⽣物部分1.新冠肺炎疫情警⽰⼈们要养成良好的⽣活习惯,提⾼公共卫⽣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戴⼝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物通过飞沫在⼈与⼈之间的传播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病毒增殖C.⾼温可破坏病原体蛋⽩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活中接触的物体表⾯可能存在病原微⽣物,勤洗⼿可降低感染风险2.种⼦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呼吸作⽤所利⽤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呼吸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的CO2与⼄醇的分⼦数相等,则细胞只进⾏⽆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O2吸收也⽆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有氧和⽆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数⽐释放CO2的多3.某研究⼈员以⼩⿏为材料进⾏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机体产热减少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给成年⼩⿏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给切除垂体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4.为达到实验⽬的、需要选⽤合适的实验材料进⾏实验,下列实验⽬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材料实验⽬的A⼤蒜根尖分⽣区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B蝗⾍的精巢细胞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C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观察细胞的吸⽔和失⽔D⼈⼝腔上⽪细胞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5.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
据此⽆法判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亲代雌蝇是杂合⼦还是纯合⼦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体还是X染⾊体上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6.⼟壤⼩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
考点21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doc
考点21 种群及其动态——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一、单选题1.【2024·浙江卷】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
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下表。
A.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C.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D.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Ⅰ12.【2022·重庆卷】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3.【2023·辽宁卷】在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种内竞争加剧,导致出生率下降、个体免疫力减弱,翌年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在种群数量低的年份,情况完全相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内竞争强度最小B.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低的年份,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变C.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天敌捕食成功的概率提高D. 布氏田鼠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变化起负反馈调节作用4.【2022·山东卷】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
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
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亲体数量约为1 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 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5.【2022·浙江卷】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
2019-2017年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免疫调节
专题免疫调节2019 年1 . (2019?江苏卷.23 )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答案】D【解析】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直接识别,其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2.(2019?海南卷.13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答案】D【解析】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患呆小症,D错。
3.(2019?海南卷.14 )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答案】A【解析】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细胞吞噬直接消化处理,使其降解,B错。
二、非选择题4. (2019?全国3卷.8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 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抗体”或“抗原”)。
(2 )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 。
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1: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1、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2、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B.顶级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级群落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4、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
5、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_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
绿鹭分别处于第__________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灭杀,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____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
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
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
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 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7、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
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_。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
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
8、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 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9、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
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
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__。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10、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3NO -,通常植物根系对3NO -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___运输完成的。
11、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
据表回答:*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总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
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 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老龄群落。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12、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种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3、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
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_________。
14、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