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汉语史的分期
汉语史的分期问题
社 会 的分 化 、统一 影响着 语 言 的分 化 、统一 。研 究 汉 语史 的分期 当然应 该联 系汉 民族 的发 展历 史 ,应
该注意 中国社会 发展 对汉 语发 展 的影 响 。但 是社会
所能 找到 的苏联 有关 语言 史 的教学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教 材( 《 俄
语历 史语 法》和 教学 大纲 、俄译 本 的英语 史和法语 史教 学大 纲等 ) , 完成 了 《 汉语 史稿 》 这 部开 山之作 , 并于 1 9 5 7年 3月至 1 9 5 8年 6月分成 上 、中 、下 三 册 由科学 出版 社先后 出版 。 《 汉语 史稿 》上 册第 一章 设有专 节 《 汉 语 史的 分期 》 ,讨论 了分 期 的重 要性 、分 期 的标准 ,提 出 了 分期 的 “ 初 步意 见 ” ,把汉语 史 的发展 分为上 古 、中 古 、近代 、现 代 四个 时期 :
发 展规 律 。但是 在学 术界 对于 汉语 史分 期 的重要性 并 非 已经取 得一 致 的认识 ,在 怎样 分期 , 即根据什 么标准 分 期和分 成 多少期 等 问题上 ,意 见更 是大 有
不 同。
怎样分 期 呢 ?这 是一 个相 当 困难 的 问题 。语 言 是 一种 社会 现象 。社 会 的发展 推动 着语 言 的发展 ,
词汇三 方 面 的变 化状 态作 为依 据 。古人 的语 言主 要
靠 书面 语保 存下 来 ,汉语 的 书面语 已经 有三 千 多年
历史 ,先 秦就 形成 了 “ 雅 言 ”“ 通语” ,也就 是汉 语 的文 学语 言 。汉 语 史 的研 究对 象应 该 是这种 文 学语 言 ,我 们 要考察 各个 时代 的文 学语 言在 语音 系统 、 语 法 系统 、词汇 系 统方面 的 发展变 化 ,据此 来给 汉 语 史分期 。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题答案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题答案1. 王力汉语史稿中提到的汉语史分期有哪些?答案:王力汉语史稿中提到的汉语史分期包括: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和现代汉语。
2. 王力汉语史稿中对上古汉语的定义是什么?答案:上古汉语指的是从先秦时期到汉末的汉语,这一时期的汉语特点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
3. 中古汉语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案:中古汉语的主要特点包括:声母系统简化,韵母系统分化,声调系统逐渐形成,以及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和语法结构。
4. 近古汉语与中古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近古汉语与中古汉语的主要区别在于声母和韵母的进一步简化,以及声调系统的稳定和词汇的进一步丰富。
5. 王力汉语史稿中对现代汉语的定义是什么?答案:现代汉语指的是从20世纪初至今的汉语,这一时期的汉语特点是语音、词汇和语法都趋于稳定,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词汇和语法结构有所创新。
6. 汉语史稿中提到的汉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有哪些?答案:汉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包括:声母的合并和简化,韵母的分化和合并,声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语法结构的演变。
7. 王力汉语史稿中对汉语方言的分类有哪些?答案:王力汉语史稿中对汉语方言的分类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8. 汉语史稿中提到的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地理隔离、社会变迁、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等。
9. 王力汉语史稿中对汉语词汇发展的观点是什么?答案:王力汉语史稿中认为汉语词汇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创新和淘汰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和语言接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0. 汉语史稿中提到的汉语语法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答案:汉语史稿中提到的汉语语法发展的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从灵活到固定,以及从多变化到规范化。
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
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中国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汉语也是从不同语言分支发展而来的,能够追溯到商汤和周朝的时期。
古代汉语的演变涉及到音位改变及其它语言的影响,已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为古汉语,秦汉语,中古汉语,以及现代汉语。
古汉语是从汉谚,唐诗和春秋战国时期歌谣开始的,它表达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思想。
古代汉语的结构完整,记载了古语的语法结构,以及有关名词、动词和其他词汇的形态转换,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
古汉语的文学作品中包括《诗经》、《书经》、《春秋》,并有许多影响至今的句法结构,深入人心。
随着秦朝的统一,随着汉语的标准化和统一,汉语开始发生变化,秦汉语开始出现。
秦汉语结构更加完整,语法变化更大,已经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语言。
其基本特征是有许多对外语的影响,而且由于文书的发展,大量的贴近实际的词语也出现了,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语义更加精确。
中古汉语是在秦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表现出更强烈的思想感情,更加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古代汉人对社会、宗教和价值观的思考,以及他们对自然界和人文世界的观照。
中古汉语除了保留了原有古汉语几乎所有的语法结构外,还添加了一些新词语,例如折叠表达法、修辞、句法、语法等等。
中古汉语的文学作品中,代表性的有《红楼梦》和《西游记》等。
现代汉语则是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词汇,语法结构有所变化,句子构造也有所不同。
现代汉语最大的特征就是口语化,表达更简洁了,节奏变得更加流畅,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叙事性的文体,以及现代应用的文体。
此外,现代汉语还接受了现代西方语言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拼音和拉丁文,可以说现代汉语是历史上语言演化的一个里程碑。
古代汉语的演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历史见证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宝库,每一次变化都传承了每一代汉语使用者的精神文化理念。
古汉语,秦汉语,中古汉语以及现代汉语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成为历史上无价的财富。
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历史分期
精选课件
吕颖培
刘琳霞
高洁茹
方芳
1
现代汉语
• 广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各方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精选课件2一、现代汉语形成(一)、关于现代汉语起始时间的六种观点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 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从语 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语 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定义。
精选课件
13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分期
(一)、现代汉语分期问题的几种代表性意见
第一、整体说 1、五四运动前后(1919)年至今。 2、1949年至今
精选课件
1、“1501”说:石毓智
2、“明末清初”说:胡明扬 3、“清末”说:蒋冀骋
4、“五四”说:王力、吕叔湘、向熙 等 5、“1949”说:邢公畹、张静
6:模糊说
精选课件
3
(二)、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
1、书面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书面 语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最终成为 现代汉语共同语的书面形式。
精选课件
语法形式及修辞、表达方面:句式大都单调缺少变化, 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用的较多,某些程度副词的超量 使用,重叠使用,短句、问句和感叹句用的多等。
精选课件
18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至今,即新时期(1978年至 今)。这是大陆汉语受到海外汉语巨大影响和冲击的 时期。
第一:复旧。
第二:趋新。
第三:模仿。
精选课件
第四:有发展变化。
精选课件
16
第二阶段: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 们称之为在前期的基础上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汉语史的分期问题
汉语史的分期问题(郭锡良,北京大学中文系)摘要:文章在对汉语史分期问题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期意见,认为王力先生设立过渡阶段的方案是正确的,另外应该增加远古、近古两个时期。
关键词:汉语史;过渡阶段;远古期;近古期一引言汉语史是研究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内部发展规律的科学。
在历史科学中分期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为任何事物的长期发展都必然形成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分期就很难说明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全貌及其规律。
汉语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有阶段性的,分期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汉语发展过程的全貌及其规律。
如果不能科学地解决汉语史的分期问题,实际上就是没有弄清楚汉语是怎样发展的,研究将只能停留在表面,哪谈得上发现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
但是在学术界对于汉语史分期的重要性并非已经取得一致的认识,在怎样分期,即根据什么标准分期和分成多少期等问题上,意见更是大有不同。
怎样分期呢?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社会的发展推动着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影响着语言的分化、统一。
研究汉语史的分期当然应该联系汉民族的发展历史,应该注意中国社会发展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但是社会发展只是语言发展的外在条件,而语言发展的方向和变化形式却是由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决定的,因此,汉语史的分期首先只能以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的变化状态作为依据。
古人的语言主要靠书面语保存下来,汉语的书面语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先秦就形成了“雅言”“通语”,也就是汉语的文学语言。
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这种文学语言,我们要考察各个时代的文学语言在语音系统、语法系统、词汇系统方面的发展变化,据此来给汉语史分期。
本文2013年7月23日于蓝旗营完成初稿,8月17日于蓝旗营修改定稿。
初稿承张猛、华学诚、孙玉文三教授提供意见,多有采纳;孙玉文还提供了去年出版的《简明德语史》。
在此深表谢意。
东汉以后汉语书面语分成文言、白话两个系统;我们重视白话资料,因为它更反映当时的口语。
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一点思考
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一点思考
汉语史的分期是对汉语发展、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总结,这也是汉
语史(言语)学研究的基础。
首先,汉语史可以分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两个时期。
上古汉语大致
是指从公元前170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就是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这段时期汉语从野蛮语到文明语发展,其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汉
语出现了笔画、正式条理结构等等。
中古汉语可以从公元前221年到
清朝灭亡。
中古时期汉语的主要发展是书面文字的制定,书面汉语的
制定也极大地推进了汉语词汇和文法的发展,比如“汉语方言统一”,“五音统一”等等。
此外还有汉语的近古时期,大致是指从元朝到清朝的时期。
这一时期
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古代成书的结构被精炼到完整,文言文逐渐被普及,口语也随之发展,汉语词汇更加完善,普通话也出现了。
最后,我们可以把汉语史分为现代汉语时期,从清朝灭亡到现在,汉
语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汉字也推出了大量的改革,
比较系统地刻画了汉字的拼写规范和汉语护颜,文言文也出现了改写
的版本,普通话的书写和口语也越来越丰富,这也是汉语史上比较重
要的一个时期。
总而言之,汉语史的分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发展的变化,
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今天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的。
古音2
(5)反切
晋《字林》:“襮bó,方沃反。”襮,
中古帮母;方,非母。 “邶,方代反。”邶,中古並母;方, 非母。 钱氏列举的异文、又读等论据,只能 直接说明重唇音和轻唇音混而不分, 参证其他有关情况,则可进而明确这 种混用的内蕴:古无轻唇音。
(6)方音和译音
“今江西、湖南方音读‘无’如‘冒’;
联系历史发展看古无舌上音
端t 透t 定d
d 貂玷董颠到 zh昭沾猪竹中卓 t天挑胎滩梯 ch彻抽宠超丑 d掉怠稻啖動洞 t童台迢谈筒桃 zh住丈兆重撞 ch持除橙长晁
联系今音来看
现代某些zh声母之字,上古读作t、d;
某些ch声母之字,上古读作t 、d; d声母之字,上古读作t、d; t声母之字,上古读作t 、d 。
3、娘日归泥
娘日泥都是36字母中的成分,娘日
归泥,是说上古声母系统中,只有 泥而没有娘和日——后两类归属于 前一类。
联系发展看娘日归泥
泥
娘 日
娘日归泥是章炳麟提出的论断
《章氏丛书· 国故论衡》:“古音
有泥纽,其后支别则舌上有娘纽, 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 章文随后列举异文、又读等材料, 进行了论证。
联系后代看
t t
zh ch
钱大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舌头、
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 与照穿床无别也; 求之古音,则与端 透定无异。……古音‘陟’如‘得’ (端知不分),‘抽’又作‘搯’ (透彻不分),‘直’又作‘特’ (定澄不分)。”
根据: (1)异文 《尚书· 禹贡》:大野既猪。(猪,通“潴”, 知母) 《史记· 夏本纪》:大野既都。 (都,端母) (2)读若 《说文》:冲读若动。(冲,澄母;动,定母) (3)声训 《周礼· 师氏》:“掌王中失之事。杜子春云: “当为得。记君得失,若《春秋》是也。” (中,知母;得,端母)
汉语史稿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双声叠韵:双声叠韵是古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汉语音韵学的两个重要术语。
所谓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也叫声纽)相同,这两个字一般都组合成双音词。
例如:“仿佛”(fang fu)两个字的声母都是“f”。
“颠倒”(dian dao)两个字的声母都是“d”。
所谓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部相同,这两个字一般也都组合成双音词。
例如:“从容”(cóng róng)这两个字同属“ong”韵。
“披靡”(pī mí)两个字同属“i”韵。
这里所说的韵部是指韵腹、韵尾相同,韵头不一定相同。
例如“荒唐”(huāng táng)是叠韵,两个字的韵腹、韵尾相同,但“荒”字有韵头“u”,“唐”字没有。
双声、叠韵和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关系。
古汉语的双音单纯词大部分是联绵词(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拆开解释的词),而联绵词又大多是用双声、叠韵的方式构成的。
例如:双声的:蜘蛛、流离、踌躇,叠韵的:螳螂、葫芦、昆仑、盘桓,双声兼叠韵的:辗转、辘轳。
2、骈词:语音上有同源分化关系的同义词。
或者说,骈词是一个词的旧形式和新形式同时存在。
一般情况下,旧形式往往只残存在书面语里,而新形式则存在口语里。
如,上古音的“呼”,变为中古音的“唤”,“呼”和“唤”就是骈词。
骈词大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声母和主元音都相同,只是鼻音韵尾或有或无,这叫做“对转”或“阴阳对转”。
如:呼唤、逆迎。
第二类是主要元音相近,叫做“旁转”。
如:域国、观看。
骈词是每一时代都可能产生的。
骈词虽同出一词,但是由于各自发展,意义可以分歧。
骈词又可以合成双音词,如:呼唤,观看。
3、反切:反切是中国古代的拼音法。
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反切上字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也简称为切下字。
如:当孤切“都”,“当”表示“都”的声母,“孤”表示“都”|的韵母包括调,声母和韵母一拼合,就切出一个“都”字音来。
汉语史的分期
汉语史的分期研究汉语史分期必须考察汉语各时代的文学语言在语音系统、语法系统、词汇系统方面的发展变化。
由于语音、语法、词汇等因素发展演变的快慢有所差异,学者们所侧重的立场,偏重的研究材料不同,因此学术界目前对汉语史的分期出现许多不同的意见。
目前学术界对于汉语史的分期主要有三派观点。
其一,是主张汉语史不需要分期的史存直先生。
其二,是主张把汉语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阶段的吕叔湘先生。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观点是王力先生提出的把汉语史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的观点。
史存直先生主张汉语史不分期的原因是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爆发突变的时候。
由于语言的差异是渐变而积累出来的成果,很难作为分期的标准,因为它是可以依据学者的主观任意划分的。
另外,史存直先生认为研究汉语史,学者们没有共同的标准,每位学者会侧重的差异与材料不同。
如果以政治经济来为汉语史进行分期,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
从汉语史教材来看,他也提出目前汉语史分期没有办法清晰地整理出各时代的特点,强行分期将各项发展一再割断,又在重新起头,将会导致学习者难以看清汉语的整个发展过程,因此认为汉语史没有分期的必要。
吕叔湘先生是从各时代的文体上进行分期的。
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序》中指出秦以前的口语与书面语的差距估计不大,但汉魏以后逐渐形成一种相当固定的书面语,即后世所称的“文言”。
虽然在某些类型的文言文中会出现少量的口语用词,但是以口语为主体的“白话”篇章,如敦煌文献和禅宗语录,却是到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并且到上世纪才取代“文言”的书面汉语地位。
根据这个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阶段。
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锡良教授认为吕叔湘先生的观点仍是从五四时期文白之争来讨论问题的,不能认为是汉语史的严格分期。
汉语史研究学者大多采取王力先生的分期观点。
王力先生将汉语史分为以下四个时期:(一)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
汉语史分期综述
汉语史分期综述作者:马明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7期摘要:纵观前人对汉语史的研究,学界对汉语史的分期争议与分歧是非常大的,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三个:(一)分期划分的标准不同;(二)汉语“文言”和“白话”的界定问题;(三)分期内部的多寡与粗细问题。
本文主要对前人对汉语史分期的标准以及划分界限进行综述,以便于学者们更好的了解汉语史的分期,了解不同汉语历史时期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汉语史;分期;综述一、过去的汉语史分期观点谈到汉语历史的分期时,我们首先要谈谈王力先生,王力先生是中国汉语史研究的始祖。
王力先生在北京大学第一次开设了汉语史这一门课程,前所未有,从那时起就开始研究汉语史,并且在其《汉语史稿》(1958)一文中提出了汉语史分期的基本理论。
王力先生把汉语史的发展分为:王力先生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上古、中古、近代、现代。
此外,王力先生还提出十二、十三世纪是汉语中古和近古的过渡阶段。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从近代到现代的过渡时期。
(一)二分期: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1985)中提出“二分期”,主要的划分标准是以“文言”与“白话”两种书面文体的转变时期来划分汉语分期,以晚唐五代为划分界限,把汉语史划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
江蓝生在他的《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1988)一文中,也提出“三分期”的观点,作者是以语法与词汇为划分标准,把汉语史划分为语音史、文言史、白话史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吕叔湘没有考虑语音问题,仅考虑了语法和词汇问题,但他又划分了“语音史”这一分期。
(二)三分期:在《现代中国研究概论》(1994)一文中,蒋绍愚先生将汉语史分为三个时期: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在文章中,他讨论了现代汉语的基本分期界限,并将现代汉语定义为唐初至清初。
唐代以前为古代汉语,清朝以后为现代汉语。
在《中古汉语词汇解读》(2004)中,王云路先生从汉语词汇,发音和语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将汉语史分为古代(先秦和秦汉),中古(东汉魏晋南北朝),现代汉语(晚唐五代以后)三个阶段。
汉语史分期研究分歧探因
第46卷 第2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Vol146 No12 2006年3月J 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M ar.,2006 ・汉语语言学研究・汉语史分期研究分歧探因邹德文1,汪银峰2(11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32;21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汉语史分期问题长期存在分歧,即使是分期的标准,也是矛盾重重,众说纷纭。
原因在于:第一,分期的对象尚不明确,必须清楚要为什么“汉语”和为汉语的“什么”进行分期;第二,已有的分期标准是不全面的,很少顾及促使汉语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第三,分期研究缺乏系统观;第四,分期研究应当吸收、借鉴和采用新理论、新方法。
[关键词]汉语史;分期;分期标准[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34(2006)022*******[收稿日期]2005-12-08[作者简介]邹德文(1964-),男,黑龙江桦川人,长春师范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汉语史的分期问题是很重要的,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绪论》第六节中指出:“分期的作用,是使历史发展的线索更加分明,是使历史上每一个大关键更加突出,因而使读历史的人们更能深刻地认识历史的面貌。
汉语史是属于历史范畴的东西,因此,在历史科学中占着重要位置的分期问题,对于汉语史来说,也丝毫不能例外”[1](P32)。
汉语史的分期结果,直接决定着汉语史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深度和广度,所以,分期研究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
长期以来,汉语史分期研究越来越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王力先生的“四期说”[1](P35);吕叔湘先生“两期说”[2](P1);瑞典学者高本汉的古汉语“五期说”①;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的“五段八期说”[3](P2);蒋绍愚先生的“三期说”[4](P3-5),等等,潘允中、胡明扬、刘坚、张万起、徐时仪、袁宾等先生都著书或撰文讨论过分期问题,但分期的结果各有不同。
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2011年1月 第29卷第1期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Jan.2011 Vol.29No.1 ·中古近代汉语研究·[主持人的话]本期刊发三篇有关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文章。
《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一文是作者“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概说”系列研究的一部分,文章认为,研究汉语史,不能不提汉语史的分期;分期问题解决不好,对汉语历史发展的认识就始终还停留在表面。
文章对当代几家有代表性的分期观点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探讨了“中古汉语”的上下限问题,提出汉语的分期,要综合考虑语音、语法、词汇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往学者忽视词汇因素不利于对汉语史进行科学的分期。
文章还对20世纪以前的字典辞书、注释材料及笔记札记中蕴含的中古汉语词语研究成果进行了细密地梳理,对20世纪以前的中古汉语词语研究给予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异文是古籍中常见的现象,正确选择异文是做好古籍整理工作的基础。
《异文选择与词义考释———以中古史书为中心》以中古史书为例,从考求古词古义、把握新词新义、明了习语常词、明辨词的假借义、分析字形以求词义五个方面阐述了考求词义对于正确选择异文的重要意义。
《〈王昭君变文〉校注商补》一文,对《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名著中有关《王昭君变文》校理疏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商”其注而未确,“补”其校而未善、未尽,有利于《王昭君变文》的深入研究。
[主持人简介]曹小云,男,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收稿日期]2010-10-29[作者简介]董志翘(1950-),男,浙江嘉兴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董志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 要]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视角不同,根据的材料不同。
汉语史稿课后复习题个人整理资料【范本模板】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1)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2)汉语史的研究对象:①在这一门科学中,我们研究现代汉语史怎样形成的,也就是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一般词汇、文字是怎样形成的。
②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一般内部规律和特殊内部规律.a.一般的内部规律对于一切语言是共同的规律,比如,语言各个构成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
b.特殊内部规律是指一定的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
如,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和俄语不同;俄语的内部发展规律跟英语也不同.(3)实践意义:研究汉语史,首先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研究汉语史,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有重要意义。
研究汉语史对于普通话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1、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
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品是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1)《尔雅》①《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词义的专书。
王力先生认为这本书成书应在西汉。
②《尔雅》按意义分类,全书十九章,每章篇名都是用“释×”表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③十九篇中,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方法是把许多同义词放在一起,而用一个单词来解释。
例如《释诂》第一条是:”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
这后十六篇是解释各种事物名称的,例如《释亲》:“父为考,母为妣。
近代汉语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第一章近代汉语及其研究第一节近代汉语的上限和下限一、汉语史的分期要了解近代汉语及其研究,首要的任务是,知道哪一段时期为近代汉语的时期,这样才能够正确地选择研究的对象、重点,在自己的研究中利用近代汉语的研究成果。
(一)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主张汉语史的四分法,他对汉语史的分期是:1、公元三世纪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4、二十世纪为现代汉语。
(二)吕叔湘先生主张二分法,即把汉语史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两段,近代汉语包括现代汉语。
(三)蒋绍愚先生主张三分法。
他的观点是:首先,汉语史的分期不取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而取决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变化。
从汉语发展历史来看,汉语可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而“白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同时,宋元话本、明代小说等的“白话”,和现代汉语的“白话”又有相当的不同,所以,是“古白话”。
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考察,构成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体系的各个要素,从唐宋以后逐渐出现,但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出现以后都经历了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然后逐步定型、成熟,变成现代汉语的要素。
所以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汉族人使用的语言逐渐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趋近,但又和现代汉语有相当的不同,如果把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的汉语称为“近代汉语”,那么,近代汉语就是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鼎足而三的一个发展时期。
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二、近代汉语的上限和下限那么,近代汉语从什么时期开始,到什么时期结束呢?这方面学术界的看法也存在分歧。
在讨论近代汉语的上下限时,一定要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密切关系作为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也就是说,古代、近代、现代汉语之间,本来是相互衔接、很难断然划开的。
划分它们之间的界线,要根据语言要素的变化。
汉语史分期及其相关问题
王力先生将汉语史分为上古、 中古 、 近代和现代 四个时期 :
公 元 三世纪 以前 ( 五胡 乱华 以前 ) 为上 古期 ; ( 三、 四世 纪为过 渡 阶段 。 )
公 元 四世纪 到 十二世 纪 ( 南 宋前 半 ) 为 中古 期 ; ( 十二 、 十三 世纪 为过 渡 阶段 。 )
现代 期 : 五 四运 动 以后 。 蒋 冀骋 先生 ( 1 9 9 0 ) 在《 论 近代 汉语 的上 限》( 上) 在分 期 的 过程 中兼顾 了 “ 语 音” 、 “ 语法 ” 和“ 词汇” 的标准 , 主 张将汉 语史 分为 四期 , 只是 分期 的上 下 限与王力 先生 略有 不 同。
问题 曾一度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高本汉、 王力、 吕叔湘、 太 田辰夫、 蒋绍愚等先生均讨论过分 期的问题 , 但分期的结果各不相 同。为此 , 我们有必要对有影 响的、 有代表性 的汉语史分期意 见进行一个彻底的梳理和总结 , 希望能把汉语史分期的讨论引向深入 。
二、 诸家分期及其标 准概说
公 元 十三世 纪 到十九 世纪 ( 鸦 片战争 ) 为 近代 ;
( 自1 8 4 0年鸦 片 战争 到 1 9 1 9年五 四运 动为过 渡 阶段 。 )
二 十世纪 ( 五 四运动 以后 ) 为现代 。
潘允中先生 ( 1 9 8 9 ) 在《 汉语语法史概要》 中以“ 语法” 为标准 , 也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 ,
主 要 原 因和 汉 语 史 分 期 的相 关 问题 。
关键词 : 汉语 史 ; 分期 ; 分 期标 准
中图分 类号 : HI - 0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1 5 6 9 ( 2 0 1 3 ) 0 1— 0 2 4 3— 0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汉语史的分期
1.分期的目的:为了反映汉语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以便学习和研究。
2.分期的标准:汉语史的分期不同于中国历史的分期,而是取决于汉语自身的发展。
其标准有:文体和语法。
吕叔湘先生根据“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把汉语发展史分为古代和近代。
王力先生以语法为标准,分为四个时期。
3.具体所分阶段及其特点
汉语史的分期
1.公元三世纪(商、周、秦,汉)为上古时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六朝、唐、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公元三世纪上古时期汉语特点
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f);没有舌上音(zh,ch,sh)。
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tʃ]),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之ə职ək蒸əŋ),声调分平、入两大类,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大类,没有去声。
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有一定的数量的复音词。
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其中前,中、后期又各有特点。
前期以甲骨文卜辞为代表,词汇上数量不大,复音词不多,语法比价单纯,语音系统还不是十分清楚。
中期《诗经》等韵文材料丰富,上古韵部系统得以建立,词汇数量大大增加,并有20%左右的复音词,产生了一个完整的虚词系统。
后期齿头音精组声母逐渐分化为精、庄两组声母,复音词数量增加,系词“是”开始出现。
中古期(4世纪——12)汉语特点
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开始形成,轻唇音、舌上音开始产生,庄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的古入声字(长入)变为阴声(去声)。
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量增加,有了一定的数量外语借词。
3.语法上,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动词时体系统开始出现,系词“是”和判断句广泛运用,否定句,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后面,用“被”表示的被动句出现,用“将”和“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
4.出现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
模仿上古汉语的文言文占统治地位,反映口语的白话开始形成,并在变文、语录中广泛应用。
近代期(13世纪——20)汉语特点
元、明清、鸦片战争至五四分别是近代汉语的前、中、后期。
该时期总体特点是:
1.语音上,全浊音声母清化,舌上音和正齿音合并,并产生舌上音,后期尖团音逐渐相混,韵部系统逐渐简化[-m]韵尾逐渐消失,并入[-n]尾,入声消失,并入平、上、去三声,平声分阴阳两类。
2.词汇上,由于白话文学普遍传播,口语词(包括方言词汇)大量进入文学语言,中后期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并根据外来的概念创造了大量的新词。
3.语法上,时体助词“着”、“了”的用法进一步固定,结构助词“的”、“地”普遍使用,新的语气词系统产生。
近代期(五四到现在)汉语特点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标准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最后形成。
语言的变化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语言要素的积累,因而变化不是突变的,是渐变的。
因而上面所阐述的各个时期的特点不一定是绝对的,某一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能在上一阶段已经存在。
如“以……为……”,“为……而……”是文言文里常用的格式,早期的白话里也很少出现。
可是像“以他为首的学术团体。
”“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类的话,不仅书面里可以看到,口语里也经常听到。
汉语史的分期主要根据每个时期总体特点来确定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