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
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
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
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效果评价的依据。
幼儿园各年龄段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数学教学目标一、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4.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
二、幼儿数学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1.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名称或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并按物体大小、长短给4个以内物体排序。
3.初步感知4个以内物体的数量。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
5.以自身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
6.初步感知时间,知道白天、黑夜。
7.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
小班下学期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给5个以内物体排序。
2.认识“1”和“许多”,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3.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4.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正方形、三角形。
6.以自身为中心,区别里、外。
7.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选择标记对周围事物进行记录。
8.愿意参加数学活动,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
1.有初步的数目守恒观念。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征,尝试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3.认识6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长方形、半圆形等,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5.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昨天、今天和明天。
6.能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产生探索的兴趣。
中班下学期1.学习按量的差异及一定规律进行排序。
2.认识数字7-10,进一步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发现周围环境中数字不同的作用意义,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
4.知道物体更多的计数方法和读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 (4)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5)让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现代科学 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 2. 科学方法方面 • (1)使幼儿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会观察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 (2)使幼儿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 (3)帮助幼儿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 (4)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集,表达愿望。提出问题和参与讨
(3)大班
@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会有条理的摆放、 整理数学活动材料。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能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 概括有关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 的等量关系,部分数和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这些溶液有不同的密度,较轻的液体(如水或植物油),比那些 较重的液体(如蜂蜜或玉米糖浆)密度低,因此它们漂浮在较重 的液体上面。
其初步的动手能力,使其有良好学习习惯。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
(1)小班
@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 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感兴趣,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4以内物体的 排序;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彩虹牛奶
材料
牛奶、盘子、食用色素(颜料也可以)洗洁精、棉签
一、会吹气球的酵母
• 涉及生物知识点:生物发酵;涉及物理知识点:气压差;材料:2个塑料瓶,气球2个,酵母粉,糖,热水
彩虹密度瓶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
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
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效果评价的依据。
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只有内容没有目标的盲目的数学教育以及“程式化”、空泛无物的目标设定倾向,因此,教师在制定与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发展性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应当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既包括数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学习态度、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方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
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方案一、概述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方案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育目标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幼儿的数学基本能力,如数理逻辑能力、对数量和空间的感知能力等。
3.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数字教师可通过数数游戏、数字挂图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数字,掌握数字的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基本概念。
2.形状和空间通过拼图游戏、积木搭建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形状,并加强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
3.数量利用各种日常生活实物,如小石子、玩具等,让幼儿进行比较和分类,加深对数量的认识。
4.逻辑推理通过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如猜谜语、数学解谜等,培养幼儿的数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不同情景,引导幼儿进行数学活动,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故事教学法讲述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活动设计1.数学角在幼儿园设置专门的数学角,摆放各种数学教具和玩具,供幼儿自由选择和使用。
2.小组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如小石子计数比赛、形状拼图比赛等,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3.户外活动结合户外环境,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数一数园内花草的种类、用积木搭建户外建筑等。
4.家庭作业适量安排数学教育的家庭作业,与家长积极合作,扩大数学教育的影响。
六、评估策略1.定期测评每学期结束前,组织对幼儿进行数学学习情况的综合测评,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评价。
2.记录观察教师应当及时记录观察幼儿数学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
3.家长交流与家长保持紧密通联,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数学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幼儿学习上的困难。
七、结语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方案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数学教育是培养幼儿基础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在各年龄阶段的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0-2岁幼儿数学教育目标0-2岁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关键期,数学教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感知:通过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数量、形状、颜色等数学概念的感知能力。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游戏和玩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分类、对应等。
三、3-5岁幼儿数学教育目标3-5岁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如下:1. 发展幼儿数的概念和数量关系的认识:通过数数游戏和相关教具,培养幼儿对数的概念和数量关系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基本数学操作能力: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基本数学操作能力。
3. 建立幼儿对形状和空间的认识: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培养幼儿对形状和空间的认识。
四、5-6岁幼儿数学教育目标5-6岁是幼儿园的大班阶段,数学教育目标更趋于提高和巩固,具体包括:1. 注重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操纵,培养幼儿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水平。
2. 培养幼儿的空间几何意识:通过图形拼装和立体建构活动,培养幼儿对空间几何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情境教学和实际问题训练,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育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达到上述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应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1.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玩耍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愉快体验。
2. 关联实际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幼儿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通过购物游戏培养数目概念,通过蒙眼认物培养分类能力等。
3. 教具辅助: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具和材料,如积木、拼图、算盘等,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嘿,咱来说说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这事儿哈!咱先瞅瞅小班的娃娃们。
他们呀,就像刚刚破土而出的小芽芽,对啥都好奇着呢!这时候的数学教育呢,就得有趣又简单。
比如说,通过玩玩具来认识形状,圆形的球啦、方形的积木啦,让孩子们摸摸、看看、说说,这不就对形状有概念啦?再比如,唱唱数字歌,一边唱一边用手指比划,一呀二呀三呀,多好玩呀!还可以带着他们在教室里找找,有几个桌子呀,几把椅子呀,这也是在学数学呢!你说是不是?到了中班呀,孩子们就像那茁壮成长的小苗苗啦!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数数啦,从1 数到10,再慢慢增加。
然后呢,通过一些小游戏,像分水果呀,几个小朋友分几个苹果呀,让他们知道数量的概念。
还可以带着他们认认时钟,长针短针的,虽然可能一开始不太懂,但慢慢就有印象啦。
这时候也可以让他们试着用小积木摆摆简单的图案,发挥下想象力,多有意思呀!大班的孩子们可就厉害啦,像要开花的小树一样!这时候可以教他们简单的加减法啦,用小棒呀、小珠子呀来演示,1 加 1 等于 2,2 减1 等于 1,他们会觉得好神奇呀!还可以给他们出一些小题目,比如有5 个苹果,吃了 2 个还剩几个呀?让他们在脑子里算一算。
然后呢,可以教他们认识货币啦,什么是 1 块钱,什么是 5 毛钱,去小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自己算算花了多少钱。
咱想想,数学教育可不是死板的教孩子几个数字就行啦,得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生活中感受呀!就像他们搭积木,这也是在锻炼空间感呢,这不也是数学的一部分嘛!咱们得让孩子们觉得学数学就跟玩一样,那多棒呀!不然,要是死板地教,孩子们能喜欢嘛?那肯定不行呀!你再想想,要是从小就培养好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感觉,那以后学数学不就更容易啦?就像盖房子,根基打得好,上面才能盖得又高又稳呀!咱不能小瞧了幼儿园这时候的数学教育,这可关系到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呢!是不是这个理儿呀?所以呀,老师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学数学,这可是个大学问呢!。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空间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空间【篇一:学前大班数学活动目标】学前大班数学活动目标大班年龄阶段目标:1、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观系。
2、能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会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的变化关系。
3、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的特征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的特征及按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4、学习10以内序数、单数双数、相邻数等知识,学会顺着数和倒着数。
5、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6、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7、能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
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9、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
10、能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11、认识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2、能听懂作活动的规则,并按规则进行活动和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参加较多小组的活动。
13、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清楚地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4、学习有条理地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
15、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根据大班数学教育内容可以分为感知集合与分类、10以内数的概念、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概念、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认识几何形体、空间和时间概念几大内容,而每项内容都有其对应的目标要求。
【篇二: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认识左右大班数学孟迎活动目标: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及各年龄段目标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及各年龄段目标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5.发展幼儿体能,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幼儿健康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一、身心保健1.喜欢上幼儿园,并能初步适应集体生活,在一日活动中情绪稳定、愉快;2.愿意在幼儿园睡觉,午睡时不影响别人,能安静地午睡;3.学会正确使用小勺,独立用餐,进餐时情绪愉快,习惯良好;了解常见的食物,爱吃各种食物,愿意喝白开水;4.乐意对待晨起、午睡及晚睡前的盥洗,尝试早晚刷牙;5.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逐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与漱口的习惯,学习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手帕;6.学会独立上厕所,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女孩子要学会使用手纸;7.知道身体的五官和四肢,并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不把手指放在嘴里;乐意接受预防接种和身体检查;二、体育锻炼1.上体正直,自然协调地走,向指定方向持物或拖物走,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走,互相不碰撞;2.能迈开步子平稳地跑,双臂自然摆动;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能沿着规定路线跑,向指定方向持物跑;3.初步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向前跳、向上跳,能双脚同时用力蹬地起跳,动作连贯有节奏;4.能自然的向前方或远处挥臂投掷各种物体,有将物体投远的愿望;双手能向上、前、后抛球,体验投掷活动的乐趣;5.能在简单、固定的平行线上或窄道中行进,保持身体平稳不摇晃;发展幼儿前庭器官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6.能正面钻过障碍物,做到低头、弯腰紧缩身体;熟练掌握手膝和手脚着地爬等基本动作,有一定速度并能较好地控制方向;7.平稳地上下楼梯、玩滑梯,克服恐惧感;8.能听懂基本的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会一个跟一个走圈;9.较合拍地做模仿操,体验与同伴做操的乐趣;10.知道有关体育活动的粗浅知识,愿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不做危险动作,不影响他人,有初步的运动保健意识; 11.乐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感受运动带来的愉悦,懂得玩大型运动器械的规则,不推挤,不做危险动作;小班下学期一、身心保健1.学习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2.有主动接受预防接种和身体检查的意识;3.知道外出时基本的安全知识,不单独到危险的场所去玩;4.从自身的活动中认识自己、喜欢自己;不怕黑、不怕生,能克服胆怯心理;5.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持续一段时间,乐意表达积极愉快的情绪;二、体育锻炼1.能一个跟着一个沿圆圈走不掉队;学会几种简单的模仿走,在简单的障碍物中走;2.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会走跑交替能在成人的引导下调节跑速;3.能轻松自然地双脚向前行进跳、纵跳;初步掌握跨跳动作,跨跳过一定距离,体验跳跃的乐趣;4.学习拍球、自抛自接球,掌握力度;初步建立全身用力的意识,能向指定方向投掷并有一定距离,懂得物体轻重与投掷远近之间的关系;5.掌握多种爬法,动作灵活、协调;能钻爬过较低的障碍物,身体不碰到物体;6.成人的引导、鼓励下积极参加攀登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能攀登低障碍物;7.小型多样的体育器械进行身体锻炼,能合作收拾某些小型体育器械;中班上学期一、身心保健1.愉快安静地进餐,会使用筷子;2.养成正确盥洗的习惯,坚持早晚刷牙,勤洗头、理发、剪指甲;愿意保持个人卫生;3.逐步学会自理大便,学习正确使用手纸;4.能有序穿脱衣服并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安静入睡;5.知道避开危险和应付意外事故的最基本的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6.进一步知道五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初步掌握简单的保护方法;主动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二、体育锻炼1.能上下肢协调走,步调放开、均匀,摆臂自然协调,姿态端正;听信号有节奏地走、变速走或变方向走;2.有节奏的上下肢协调跑,落地较轻,懂得省力平衡跑的粗浅知识;能控制自己的身体绕障碍物跑;3.得跳跃时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起,落地轻并主动屈膝缓冲;能较熟练掌握助跑跨跳动作,落地时能不停顿向前缓冲;能熟练掌握单脚连续跳,动作连贯,节奏清楚;4.握单手肩上投远动作,注意上下肢协调用力,挥臂速度快,击中较大的目标;能连续不断地拍球;5.大胆在平衡木上活动,掌握原地旋转、闭目站立等动作;6.握正面钻的动作,学习侧面钻的动作;能钻爬过较长的障碍物,完善手脚、手膝爬行动作,灵活的调节速度和方向;7.攀登各类攀登设备,大胆地玩大型活动器械;8.较熟炼地听多种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听信号进行队列练习;9.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到位,整齐有力;10.解有关体育活动的常识,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中班下学期一、身心保健1.喜爱各种食品,养成不挑食,不浪费及主动饮水的好习惯;2.继续学习有序的穿脱并整理衣服,摆放在固定位置,初步尝试整理床铺;记住生活中常见的号码,了解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3.知道不随意服用和触摸玩弄生活中的药品及化学用剂;4.体验表达情绪的多种方式,掌握一些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5.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不嘲笑别人的生理缺陷或缺点,愿意帮助别人;二、体育锻炼1.能走跑交替,有不甘落后的争先意识并掌握若干种走步方法;2.能快跑和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能走、跑交替或慢跑,能远足和一路纵队跑;3.会立定跳远,能双脚熟练地向前跳或在直线两侧行进跳;原地蹬地起跳触物,能从30—35厘米高处自然地跳下,落地轻;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40厘米;能双脚交替跳和短距离单足连续向前跳;4.能肩上挥臂投掷小沙包、纸镖等轻物,能自抛自接低高球或两人近距离互抛互接大球;能双手交替拍球;5.能大胆在平衡木上走,能闭目向前走,原地自转至少三圈不跌倒;6.能熟练协调地在障碍物下钻来钻去,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学会垫上团身滚;7.能熟练地听多种口令和信号作出相应动作,变换队形;8.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到位,整齐有力;9.喜爱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大班上学期一、身心保健1.进餐时举止文明,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不暴饮暴食;2.主动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卫生,愿意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3.独立自理大便,正确使用手纸;4.生活有规律,会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并折叠好,能根据自身的冷热感觉主动增减衣服,能自己整理床铺;5.知道周围环境中可能出现以外事故的各种因素,懂得遵守规则,学会保护自己,能提醒同伴;6.了解预防龋齿和换牙的有关知识;积极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7.懂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情感,主动运用一些方法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二、体育锻炼1.学习听信号变速、变方向走,步伐一致;能轻松自如地绕障碍曲线走;2.能听信号变速跑或躲闪跑,跑步时摆臂正确而放松、蹬地有力、落地较轻;懂得一些提高跑速和调节跑速的方法;3.熟练掌握跳跃动作,从较高处向下跳,起跳有力、落地轻稳、姿态优美;学习侧跳和向不同方向变换跳等多种跳跃形式;学习跳短绳;4.投掷中有投远投准的愿望,注意全身协调用力,挥臂快速,控制投掷方向;5.熟练掌握走平衡木,平稳地走过较窄、较高、较长的平衡木;掌握闭目起踵自转,能单足站立一定时间;6.提高高钻爬能力,改进已掌握的钻爬动作,速度快而灵活;7.能手脚交替灵活地攀登各种设施,在活动中能遵守规则,不影响他人活动;8.能按信号迅速地集合、分散、整齐队列、变换队形;9.能随音乐节奏合拍、有力、整齐、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10.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体育活动常识,能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有集体观念,活动中懂得合作,负责、宽容、谦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运动保健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大班下学期一、身心保健1.进餐时举止文明,不挑食,不暴饮暴食;2.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主要器官的重要功能和保护方法;3.遵守规则,行为正确,有较强的自护能力;4.合群、开朗,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5.正确认识自己,能较客观地评价自我;二、体育锻炼1.排队走步时较好地一对一保持对形,节奏一致;掌握更多走步方法,能独立想出新的走步方法,进行长距离远足活动;2.掌握多种跑步方法,能独立想出新的跑步方法持物跑、后退跑、往返跑等,有强烈地提高跑速的愿望,进行竞赛跑;能绕复杂障碍走、跑交替300米左右;3.培养幼儿良好的弹跳力,有强烈地提高跳跃距离或跳跃高度的愿望;会跳短绳并尝试练习合作跳长绳;4.能准确投掷动作,投准目标,提高手眼协调能力;5.能变换手臂动作走平衡木,掌握各种平衡动作;能在有间隔的物体上走;6.熟练掌握侧钻、曲身钻、肘膝着地爬等难度动作;有序地过障碍物;7.能手脚交替协调地攀登攀行,锻炼幼儿四肢力量;养成幼儿勇敢、坚持到底的毅力及合作精神;8.按信号迅速地集合、分散、整齐队列、变换队形;9.能随音乐节奏合拍、有力、整齐、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10.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体育活动常识,能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有集体观念,活动中懂得合作,负责、宽容、谦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运动保健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幼儿科学数学教育总目标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与数学活动;4.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幼儿数学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1.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名称或某一特征进行分类;2.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并按物体大小、长短给4个以内物体排序;3.初步感知4个以内物体的数量;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5.以自身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6.初步感知时间,知道白天、黑夜;7.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小班下学期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给5个以内物体排序;2.认识“1”和“许多”,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3.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4.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正方形、三角形;6.以自身为中心,区别里、外;7.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选择标记对周围事物进行记录;8.愿意参加数学活动,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中班上学期1.有初步的数目守恒观念;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征,尝试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3.认识6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长方形、半圆形等,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5.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昨天、今天和明天;6.能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产生探索的兴趣;中班下学期1.学习按量的差异及一定规律进行排序;2.认识数字7-10,进一步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3.发现周围环境中数字不同的作用意义,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4.知道物体更多的计数方法和读法;5.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6.以某一物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7.尝试运用标记等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大班上学期1.能从不同角度包括同时按两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2.知道10以内的单、双数及相邻数,会倒和成组地数数;3.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5以内,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4.学习5以内的加减,引导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5.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5,培养其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6.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会比较粗细、轻重、厚薄等;7.有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依据一定的特征辨别目标位置;8.有一定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有七天;9.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及数学问题的讨论;大班下学期1.引导幼儿等分二等分、四等分或不等分一个整体,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6-10,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3.学习6-10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具有初步的估算意识;4.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6-10,培养其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5.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几何形体;6.认识人民币;7.运用标记等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8.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间的关系;3.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概括自己的经验和处理简单信息,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4.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科学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1.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个别的动物家禽类、植物水果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亲近动物的情感; 2.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天气的明显特征,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3.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玩具服饰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4.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5.激发儿童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并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小班下学期1.引导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两种动物家畜、鱼类、植物花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2.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运动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3.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沙、石、交通工具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4.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5.使儿童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中班上学期1.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露水、太阳风等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物昆虫类植物蔬菜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带儿童观察、了解秋季和冬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感性经验;3.引导儿童了解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家用小电器、塑料、木制品等的功能,初步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4.使儿童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班下学期1.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光、空气、雷\彩虹等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常见动物爬行类植物树木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2.带儿童观察、了解春季、夏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感性经验;3.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船、玻璃制品、洗涤用品,了解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并学习使用;4.使儿童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大班上学期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野生类植物食品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介绍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飞机、桥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语言交流发现问题、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大班下学期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种植;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能用不同形成表现四季的特征;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塔、交通、通讯工具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绘画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幼儿艺术音乐教育总目标1.初步感受、欣赏环境、生活和音乐作品的美;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性;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发展艺术表现能力;4.能通过多种感官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5.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幼儿音乐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一、歌唱活动1.喜欢参加歌唱活动;2.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1—g1;3.尝试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二、韵律活动1.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活动,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2.尝试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着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3.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三、节奏活动1.愿意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2.感受手铃、串铃等打击乐器的音色;3.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种乐器的齐奏,尝试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4.尝试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四、欣赏活动1.注意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2.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3.乐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4.尝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小班下学期一、歌唱活动1.喜欢参加歌唱活动;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正确的姿势歌唱,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1—g1;3.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4.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体验创造性地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二、韵律活动1.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和舞蹈活动,能随音乐做简单律动;2.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着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的力度和速度;3.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三、节奏活动1.喜欢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2.进一步感受手铃、串铃、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的音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声音感受其变化;3.继续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学习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4.鼓励幼儿大胆地用乐器演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四、欣赏活动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3.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4.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中班上学期一、歌唱活动1.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演唱自己喜欢、熟悉的歌曲;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1—a1;2.初步学习接唱、对唱等演唱形式;3.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二、韵律活动1.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韵律活动;2.学习用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等;3.引导发现律动中的动作组合规律,初步学习创编韵律动作;三、节奏活动1.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学习用几种乐器演奏简单的固定节奏型;2.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等的演奏方法,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节奏型;3.会集中注意看指挥,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4.尝试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四、欣赏活动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2.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3.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数学教学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数学教学目标2.认识11-20的数字,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能够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梯形、菱形等,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5.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如半、四分之一等。
6.能够简单地读懂图表和简单的统计数据。
7.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数量关系和图形特征。
大班下学期1.能够对物体进行多种分类,建立分类体系。
2.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能够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并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初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4.能够简单地进行时间和长度的量化比较。
5.能够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6.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数量和空间关系,初步发展数学思维。
2.学会数数,包括单数、双数和相邻数,并能够倒数和成组数数。
3.通过分解或组合一组物体(不超过5个),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4.研究简单的加减法,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开始具备估算的能力。
5.培养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5的惯,保持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风格。
6.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如比较物体的粗细、轻重、厚薄等。
7.具备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并能根据特征辨别目标位置。
8.具备一定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以及日历的基本知识。
9.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和问题讨论。
大班下学期:1.学会等分一个整体(如二等分、四等分),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合一组物体(6-10个),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3.研究更复杂的加减法(6-10),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
4.培养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6-10的惯,保持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风格。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几何形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6.认识人民币,了解不同面额的价值和使用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段做好数学教案设计
根据不同年龄段做好数学教案设计。
1.幼儿园儿童(3-6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数学的教育应该是有趣、形象和生动的,让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游戏,逐步了解和掌握数字、形状、颜色等基本概念。
教案设计:任务一:数学角落根据幼儿园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数学角落,里面装饰着各种颜色的数字、形状以及加减法的卡片,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耍、学习,通过观察和摸索来逐渐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任务二: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拼图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知数字、形状、颜色等基本概念,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并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2.小学生(7-12岁)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因为小学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开始阶段,为了确保孩子们后续的学习成果,必须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开始。
教案设计:任务一: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我们应该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开始,通过有效的课堂讲授和练习,让孩子们掌握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础知识,这样可以为孩子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二:思维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这样可以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初中生(13-15岁)对于初中生,数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抽象,需要对孩子们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教案设计:任务一:抽象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重点,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让他们能够思考并处理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孩子们培养抽象思维。
任务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丰富的练习和实践,让孩子们掌握较为全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作者:————————————————————————————————日期: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小班:(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中班:(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群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5)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概况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逐级分类。
(6)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则排序。
(7)能听清楚老师的话,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及各龄阶段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及各龄阶段内容与要求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他们打下未来学习数学的基础。
通过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涉及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各龄阶段的数学内容与要求的简要介绍:1.3-4岁幼儿:-数字的认识:1-10的数字名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数字的排序:按大小排列1-10的数字。
-数字的组成:了解和拆分1-10的数字。
-数字的比较:比较大小,如“谁多谁少”。
-形状: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
-排序和分类:根据尺寸、颜色等属性对物品进行简单的排序和分类。
-计数和简单的加减法:利用手指、物品等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4-5岁幼儿:-数字的认识和写作:继续巩固1-10的数字名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开始学习11-20的数字名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逐渐掌握数字的正确书写。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巩固1-10的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开始学习11-20的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符号让幼儿体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如“一只猪加上一只猪等于几只猪”。
-形状和空间:认识更多的平面图形和基本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球体等。
了解位置概念,如上、下、前、后等。
-数量的掌握:通过操纵物品和图形符号对1-20的数量进行简单的比较和估计。
3.5-6岁幼儿:-数字的认识和写作:巩固1-20的数字名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继续学习21-30的数字。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巩固1-20的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开始学习21-30的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加法和减法的掌握:通过具体情境和图形符号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如“5+3等于几”、“9-2等于几”。
-数量的掌握:对20以内的数量进行估算和比较,开始学习20-50的数量。
3-6岁幼儿应掌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
3-6岁幼儿应掌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3-4岁:1.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颜色、大小或长短、形状等进行分类。
2. 学会区分“1”和“许多”,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两个物体。
4. 能从5个以内的物体中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5. 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6.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别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7. 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4-5岁:1. 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高低、粗细、轻重等进行分类。
2. 能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3. 学会正确地为10以内的物体点数。
4. 认清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5. 认识比较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
6. 能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
7. 初步理解平面图形间的简单关系。
8.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
9. 能按指定的方向如向上、向下或向前、向后运动。
10. 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
5-6岁:1. 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 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3. 认识3个相邻数的关系。
4. 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5. 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6. 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7. 认识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8. 以自己为中心,学会区分左右,并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9. 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10.学会看日历幼儿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数”的教育原则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数数,了解数之间的关系。
如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一起数过往车辆。
2.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认识数。
操作时,家长可做提问,如“你在这上面放了几块积木”。
“量”的教育原则1运用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
如让幼儿认识物体的轻重可以先出示两样形状一样、材料一样、大小不同的物体,然后出示两块材料一样、形状和大小不一样的物体,让幼儿感知和比较2.利用儿歌和游戏,教授幼儿一定的量词,引导幼儿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小班:(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中班:(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群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5)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概况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逐级分类。
(6)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则排序。
(7)能听清楚老师的话,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10)能自己选择小组活动,即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游戏活动。
(11)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量的差异,物体的现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大班:(1)学习10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5)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
(6)能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可逆性关系。
(7)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9)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
(10)能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年、月、星期的名称和顺序。
(11)认识角、元、2元、5元、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值是不同的。
(12)能听清楚若干操作活动的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能按规则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参加较多小组的活动。
(13)能清楚地讲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1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况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5)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16)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数概念——幼儿数概念教育的要求:小班: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中班:1、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4、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大班:1、会10以内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接数、倒着数的有关事例。
2、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3、感知和体验10以内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原来的数。
4、感知和体验两个较小的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
5、会解答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理解加减的含义。
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初步认识加减算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计数计数教学内容可分为:唱数、按物点数(按物取数、按数取物)、目测数、按群计数。
注意点:1、小班可以学习5以内唱数、中班10以内唱数、大班学习30以内唱数。
2、按物点数包括顺数和倒数,顺数和倒数又分为直线排列数和非直线排列数。
3、小班能按数取物(5以内);中班能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10以内)4、目测数先于数数能力发展,可以在小、中、大班进行,但在目测数目上要求有所不同。
4——5岁目测最大数是5。
5、按群计数是以按物点数为基础的,是大班活动重点。
◎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的真正含义,其由易到难的活动内容是: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零等。
教师开展这些教学时,需要与数词的教学融合。
注意点:1、基数教学主要围绕三个重点: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2、序数教学要结合教具的排列变化,明确序列的起点和方向。
3、相邻数教学可分以下步骤进行:•以唱数点数方式复习数字。
•引导幼儿观察相邻数的图片。
•让幼儿明确数字的顺序。
同时要注意设置游戏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4、单双数通常是大班教研内容,主要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要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5、0的教育除了联系生活外,还应准备丰富的教具和实物,以让幼儿掌握0在不同场合的实际含义。
◎数字认读与书写数字认读是指掌握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能用数字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认读多安排在中班,书写则放在大班进行,主要让幼儿掌握握笔姿势和写字的规范。
注意点:1、要多种形式结合,学习数字的认读。
当幼儿熟悉字形后,可采用卡片练习做配对游戏。
2、数字书写时间不宜过长,写字的常规和写字的姿势培养比写得好不好更重要。
◎数的组成和分解1、10以内数的组成一般在大班进行。
目标是: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总数比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大,部分数比原来的数小;理解数组成中的互补、互换规律。
2、学习数的组成,课通过数实物、推理、理解后的记诵三个途径学习。
需结合多种方式,让幼儿充分操作体验,忌死记硬背。
教师要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运算1、数运算主要指10以内数加减运算,主要包括:学习实物加减、口述应用题和列式运算等。
2、口述应用题和纯粹用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加减题区别在于,应用题寓加减问题于情境中。
3、列式运算内容:•识别符号“+-=”及含义;•多种形式(根据实物演示列式、看图列式、根据口述应用题列式)呈现列式;•得数为0的列式运算•加法交换律(a+b=b+a)数运算设计要点:1、结合生活中实例,体验加减法含义。
2、迁移操作活动的经验,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含义。
3、通过多样化交流讨论,为表象运算做准备。
口述应用题设计要点:1、渗透生活情景,唤起幼儿经验2、应用题难度要适宜,语义结构有变化。
3、教师口述应用题和幼儿编应用题相结合。
4、关注集体的交流讨论,提示儿童的准确表达。
列式运算的设计要点:1、结合生动情景,将具体转化为抽象。
2、运用多种方式,掌握符号及其含义。
3、兼顾不同水平,充分操作和练习。
4、注重师幼互动,关注集体讨论。
集合与模式集合概念发展特点: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3岁前)——感知有限集合(3岁以后空间封闭式集合数图比直线式排列感知容易)——感知集合元素数量阶段(数数、一一对应、视觉性提示)——感知集合包含关系(集合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集合教学的不同年龄段要求:小班:1、知道自己和自己相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相同属性。
2、体验1和许多及其关系3、能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做集合。
4、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
5、会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和一样多。
中班:1、能按类的观念做等价集合。
2、能概况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并能按两个特征做集合。
3、能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做集合和排列。
大班:1、对集合做层级分类,体验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2、能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集合教学的设计要点:1、渗透生活情景,设置问题背景2、调动游戏手段,感知巩固概念3、调动多种形式,加强操作体验(可运用求同操作——按标记求同、用排除法的方法进行操作练习。
)4、学习正确比较,体验多种比较(对应比较的三种类型:重叠比较、并放比较、联线比较)模式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排序是模式的一种,也是模式的根本。
模式不仅限于视觉的呈现,还包括声音、动作等呈现方式。
模式特性——重复性(如ABABAB或1,2,3,5,8)和可预测性模式类型——重复性类型(如ABC,ABC,ABC)和发展型类型(如“ab,abb,abbb,abbbb…)——还可分为实物模式和符号模式模式教学设计要点:1、合理、巧妙利用生活情景和故事情景2、有序体现模式能力发展的渐进要求3、关注多样化的模式表征分类与统计分类活动有:按外部特征分类、按内部属性分类、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通常用肯定或否定标记来代表)分类、两个特征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层级分类(适宜中班末进行)、多重角度分类(适宜大班)分类教学内容主要由三个方面:1、学习按物体的一维特征分类2、学习按层级分类3、学习按二维(以上)特征分类分类活动设计要点: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日常生活情境2、提供多种形式和材料的操作统计:统计教学内容有:1、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简单的统计。
2、能看懂和学习用实物图示、图表和数符号等记录方式的统计。
3、尝试用统计的思想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资料信息作出一定的解释与判断。
统计活动的设计要点:1、充分利用生活背景,感知统计的多种形式2、提倡幼儿亲历统计过程,分享他人经验3、明确思维要求,鼓励幼儿尝试对得到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几何形体幼儿几何形体概念发展与特点:1、从拓扑图形到欧氏几何先区分开放和封闭图形——借助于日常熟悉物体认识几何图形——区分曲线与直线图形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2、从局部粗糙的感知到完整细致的辨认3、从与实体向联系的认识到抽象出形体的本质特征。
几何形体教育要求:小班:知道什么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班:知道长方形、梯形、椭圆形;会用各种几何体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体验图形边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