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第一章(杨威版部分答案)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答案

《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答案

《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答案《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面哪一个文件就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具体内容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也深度,学科的体系和结构,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法等的教学指导文件。

(b)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授课计划d.教学日历2.美国知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明确提出的8层等级自学分类中,哪一种自学就是能辨识一类提振的共性,并对此作出相同的反应。

(d)a.信号自学b.提振反应自学c.分辨自学d.概念学习3.以下哪种学习方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

(b)a.探究性学习b.研究性学习c.自主学习d尝试性学习4.通常地谈,一个完备的教学过程或分割为课前准备工作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备考稳固阶段、运用娴熟阶段和以下的哪一个阶段。

(d)a.集中学习b.自我学习c.反复训练d.评价反馈5.经典的cai辅导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下面的哪一种自学理论。

(b)a.心智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6.在使用支架教学方法时,教师须要首先搞的就是(a)a.搭脚手架b.独立探索c.效果评价d.进入情境7.以下哪项教学方法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a)a.熄火式b.试验法c.讲解法d.启发式教学8.复习通常分成学期复习、课时复习和下面的哪一种复习。

(a)a.单元复习b.周复习c.集体复习d.个人复习9.一般认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系统科学方法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

下面的哪一种理论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a.连结-认知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自学理论c.建构主义自学理论d.系统加工论10.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核心地位的是(c)a.教学关键点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d.教学难点11.信息技术自学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就是(a)a.输出阶段;b.相互作用阶段;c.操作阶段;d.输出阶段。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学案学习目标:1. 回顾所学课程,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学习目标、研究对象、学习过程与方法。

3. 做好学习课程的心理准备,确立学好课程、提升教学与研究的能力的信心。

学习内容:一、《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地位与作用1.回顾所有所学课程,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论》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大概三个方向的倾向性选择,即:计算机科学方向、教育影视方向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向。

在计算机科学方向又具体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应用等方向。

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各方向课程合格基础上选择一个方向深入扎实地学习。

根据教师教育公共课《教育学》中对教师知识素养要求的阐述,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丰富的条件性知识与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以上专业课程,均属于教育技术学本专业教师必学的本体性知识,即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掌握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

2.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地位与作用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即培养各层次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延续;也整合了教育技术学的所有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本体性知 信息技术教学论多媒体艺术设计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传播学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教与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师教育公共课 教育影视方向 计算机方向 计算机基础 数字影像技术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计算机平面动画设计 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网络教育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 教育电声电视系统 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教育方向 教育学 心理学 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识、教师条件性知识的积累与聚焦的课程,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终极检验的课程,因此,该课程地位超然于其他专业课。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教学文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教学文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第一章引论一、填空题: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

3、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4、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有两个含义: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研究自已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5、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获得信息到增长知识的转变。

6、学习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四类。

第二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一、填空题: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信息、能源和物质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3、从概念上,信息一般划分为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4、本体论信息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信息是第二位的。

5、外部世界向认识主体输入的信息称为感知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信息称为再生信息(认识论信息)。

6、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可以扩展为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7、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认识论信息分为三个部分: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先验信息。

8、一般而言,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9、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二、判断题:1、信息是可以看得见的客观世界物质的一种。

(×)2、相对而言,语用信息是认识论信息的最低层次。

(×)3、信息的存储就是一种时间传递活动。

(√)4、信息资源是由信息内容、人、符号、载体四种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5、信息科学是一种主要研究记录在书籍中信息的科学。

(×)三、简述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的)方式。

2、什么是本体论信息?一个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3、什么是认识论信息?就是认识主体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所能感受到的内容,包括这种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 信息技术初步》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 信息技术初步》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信息技术初步》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B.只有最新的信息才具有价值C.只能借助计算机才能处理信息D.信息不能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2.“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价值相对性C.传递性D.真伪性3.小明在登录平安银行网银时需要输入手机短信验证码,他收到的短信内容为“尊敬的客户,您正在补充手机号码,请输入手机验证码:795812,有效期:2分钟。

【中国平安】”。

他在接到验证码2分钟后输入,系统提示验证码失效,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时效性B.可以加工和处理的C.共享性D.载体依附性4.人类的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其中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是()A.文字的发明B.造纸术的发明C.印刷术的发明D.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是ByteB.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提出了二进制记数系统C.声音、形体动作、多媒体技术等都属于信息表达技术D.信息具有真伪性,如“管中窥豹”是源于对信息片面的感知与理解6.下列信息中可信度最低的是()A.银行发布的存款利率B.大型商场公布的商品销售优惠活动信息C.相关专业人士预测的2008年底的商品房价格D.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7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7.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数字化后的信息才能共享B.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传播C.文物未出土之前,文物所承载的信息是不存在的D.信息自古就有,随着时间的迁移,价值不会发生变化8.下列有关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上的信息应尽可能经过甄别后再使用B.电子邮件、微信都是常见的网上信息交流工具C.哑语手势是为了与聋哑人士更好沟通而产生的信息表达技术D.可通过书籍、影像了解历史事件,是因为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9.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描述网页的内容,该语言的简称是()A.WWW B.URL C.HTTP D.HTML 10.关于获取信息的方法,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应根据实际情况B.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最好的方法C.电子邮件D.信息交流11.某购物网站的商品评价界面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商品评价说法正确的是()A.统计评价也是该网站的评价方式之一B.用户可以只针对卖家服务进行评价,可以不用对其他两项进行评价C.该评价只能进行打分评价,不能进行文字评论D.图中的4.8是当前用户评价的平均值,属于个人评价12.淘宝用户对某一产品的宝贝评论如下图所示,该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方法有()A.专家评价、个人推荐B.个人推荐、统计评价C.个人推荐、网络预测D.网络预测、专家评价13.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信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B.给考生分配考号,属于对信息的编码过程C.微信中发送的文字和图片是信息D.信息的表达方式仅包括语言、文字和图像三种14.中小学生可以利用“赣教云”上的教学资源跨时空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论A

信息技术教学论A

信息技术教学论简述题教学结构的设计一般遵循哪些步骤?(1)选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阅读感知教材,教师讲授、解疑,学生讨论问题、演练、复习,系统小结等。

(2)具体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即将各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组合,安排各环节的先后顺序,使之前后一体化,成为一个适于教学的整体结构。

(3)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集成”,使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有机协调,协同作用,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以保证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际,谈谈当前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答案要点:当前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研讨的问题缺乏思辨性,学生没有选择的自由,缺乏吸引力,失去探究的价值。

(2)分组单一。

不管讨论什么问题,都是同桌、前后桌分为一组。

不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小组结构。

所以研讨效果不能保证。

(3)教师指导调控不够,导致探究过程不完整,探究过程自流化。

缺乏科学要求,老师当牧羊人,放弃了指导和参与。

学生缺乏研讨、探究的规范训练,放了羊。

(4)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削弱。

(5)交流探讨时间得不到保障。

(6)学生参与不均衡,参与面小,讨论不起来,总是程度好的学生主宰发言。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1)讨论前,让个人做好讨论准备,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讨论中,组长要尽可能给有差异学生参与的机会,说自己的思考意见,给别人提建议,或点评或补充。

讨论后,鼓励说反思体验,或代表小组在全班作交流发言,让优生作补充发言。

这样能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2)探究的问题分出层次难易,让不同差异学生有所选择。

或干脆放手让其自由选择。

对感兴趣的问题肯定积极参与。

指导学生合理分工,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抓住时机,诱导思考方向,思维方法等。

(3)对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常识交待,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

(4)指导学生在个动——谐动——个动进行探究活动。

在律动中,师生一般注重“谐动”——研讨探究互动。

2020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完整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多选题: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完成哪些基本任务?选项:A:基本理论知识B:对知识的分析能力C:基本操作知识D:评价信息作品能力答案: 【基本理论知识;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基本操作知识;评价信息作品能力】2、多选题: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下面的哪些方面?选项:A:信息意识B:信息知识C:信息能力D:信息道德答案: 【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3、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选项: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答案: 【课程与教学目标】4、多选题:信息技术课程依据观念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选项:A:计算机文化论B:计算机工具论C:文化论再升温D:信息文化观答案: 【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文化论再升温;信息文化观】5、单选题: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 )年在美国问世。

选项:A:1938B:1946C:1950D:1962答案: 【1946】6、单选题:下列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的是:( )选项:A:新材料技术B:激光技术C:智能技术D:生物技术答案: 【智能技术】7、单选题: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

选项: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答案: 【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第二章单元测试1、多选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选项:A:信息意识B:计算思维C:信息社会责任D:数字化能力答案: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能力】2、单选题: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写作方式的变革,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了解:( )选项:A:①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语音输入②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③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④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B:①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②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③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④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C:①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②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③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④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D:①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②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③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④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答案: 【①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②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③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④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3、单选题: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选项: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答案: 【专家、校长、教师、学生】4、单选题:下列关于学习理论观点的描述中,属于建构主义理论观点的一项是( )选项:A: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B: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C:人的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D: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5、单选题:新课标指出,要以( )的培养为根本,以( )的掌握为基础,以( )的探究为途径来实现和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教师招聘系统精讲班教学论讲义答案

教师招聘系统精讲班教学论讲义答案

第一章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知识随堂练习1.【答案】:A。

解析: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包括: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选项A中关照全体学生,把学生的信息知识提高到同一水平是不正确的,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

2.【答案】:D。

解析:略。

3.【答案】:D。

解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其基本原则包括: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原则、基本任务的自主学习原则、教师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原则、鼓励交流——资源共享与协作原则、重视评价和反思的原则。

选项D中“学教并重”原则违背了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原则,没有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4.【答案】:A。

解析:略。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理解水平的知识性目标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其使用的行为动词包括解释、比较、检索、知道、区别、理解、调查等。

7.【答案】:B。

解析:新课改之后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且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是实践性。

所以,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

第二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随堂练习1.【答案】:D。

解析: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信息技术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信息技术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育调查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1分),运用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2分),搜集研究问题的资料(1分),科学分析教育现状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实践活动(1分)。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全对得5分,要点表述不正确扣1-5分。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社会分工中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有其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2分),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个体和群体不断发展的过程(2分),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1分)。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全对得5分,要点表述不正确扣1-5分。

3、信息素养是一种通过教育所培育的(1分),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1分)。

它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2分),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1分)。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全对得5分,要点表述不正确扣1-5分。

4、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具体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2分),将教学内容融入任务中,使学生围绕一个目标(1分),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2分)。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全对得5分,要点表述不正确扣1-5分。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要有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2分)(2)任务要具有适宜性(1分)(3)任务要具有明确性(1分)(4)任务要具有可评价性(1分)2、加涅把学习的心理活动分为八个阶段,简述这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1分)、获得阶段、保持阶段(1分)、回忆阶段、概括阶段(1分)、操作阶段、反馈阶段(2分)3、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1分)(2)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1分)(3)培养信息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1分)(4)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1分)(5)趣味性与严谨性相结合原则(0.5分)(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原则(0.5分)4、简述信息技术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01690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形考答案

《01690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形考答案

《01690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形考答案第一章单元自测一、判断题试题1完成3次大作业和全部自测题,就完成了课程的全部形成性考核任务。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2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它大大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也使得师生交互更加方便灵活。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数据、信息、物质和能量是组成世界的四大基本要素。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二、多选题试题4以下关于信息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安装杀毒软件后,计算机不会受到病毒感染B.防火墙不能完全阻止计算机遭到远程攻击C.网络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属于技术人员的问题,和网站运营方无关D.网络服务的运营方有权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正确答案是:防火墙不能完全阻止计算机遭到远程攻击, 网络服务的运营方有权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试题5在“用视频重塑教学”的讲座中,以下表述和演讲者观点吻合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教学视频可以取代教师B.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C.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视频和练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D.技术不仅可以让课堂更高效,而且更人性化正确答案是: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视频和练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技术不仅可以让课堂更高效,而且更人性化第二章单元自测一、单选题试题1将教学设计分为分析、策略设计、教学评价三大模块的模式是()。

选择一项:A.迪克-凯瑞模式B.格拉奇和挨利模式C.史密斯-雷根模式D.肯普模式正确答案是:史密斯-雷根模式试题2()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前期基础、分析学习者对新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学习者对当前内容是否有偏爱或特长。

选择一项:A.前期分析B.学习风格分析C.学习内容分析D.学习者分析正确答案是:学习者分析试题3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三大类。

选择一项:A.动作技能领域B.知识运用领域C.实践领域D.抽象领域正确答案是:动作技能领域试题4教学设计的这种可扩展、可变通的基础模式被称为教学设计的()。

信息技术 第一章习题(有答案)

信息技术 第一章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

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定义,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P2)信息的三种定义: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例题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B )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题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d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精神、物质、知识 B.财富、能量、知识C.物质、能量、知识 D.物质、能量、信息●例题3: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例题4.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C_____。

A.信息需要通过媒体才能传播 B.信息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C.信息是特指计算机中保存的程序 D.消息、情报、数据和信号都称之谓信息●例题5.下面不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___C____。

(A)声音(B)文字(C)磁带(D)图像●例题6.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C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例题7.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B.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C.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例题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发展B.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青少年应该积极抵制上网C.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其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手段将全部由语音技术来代替■信息的一般特征(P3):①载体依附性价值性②可加工和可处理性③可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2.1 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2.1.3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位置
❖ 不同国家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四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英国
加拿大(以魁北克省为例)
设计与技术 信息与通讯技术
基本技术
“国家课程”规定的必
修的基础课程
生活技能
家庭经济
日本
4学分 5学分 4学分
必修课程分数在 各学年开设,此 外有若干选修课 程
1.1 教师是专业人员概述
1.1.1 教师是专业人员的内涵 1.1.2 教师是专业人员的意义
1.1 教师是专业人员概述
1.1.1 教师是专业人员的内涵
“专业”一词,系指具备高度的专门知识、能力而异于他 种职业而言。专业一方面指精湛学术与卓越能力;一方面 则是服务和奉献。 专业的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
2.2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2.2.1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解读
一个视角:“科学-技术-社会”(STS) 两个关系: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 三维结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2.2.2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分析
一、培养中小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 ❖ 信息意识与情感
作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的信息意识,主要 包括敢用与想用两个方面,而信息情感则更加偏 向于对于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与兴趣方面。
敢用不敢用是当前信息意识与情感的主要矛盾。 想用不想用反映了信息意识与情感的强度。 培养积极的态度是培养信息意识情感的关键。
2.2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2.2.2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分析
美国教育技术 CEO 论坛中, 指出“21 世纪学生的能力素质”包 括五个方面: 一是基本学习技能, 二是信息素养, 三是创新思维能力, 四是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 五是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件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件
案例教学法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这种方法能够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新能力。
03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工具
数字化教学资源
01
02
03
数字化教材
提供电子版教材,方便学 生随时随地阅读和学习。
多媒体素材
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线课程资源
提供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信 息技术课程资源,拓宽学 生视野。
在线教育平台
在线课程平台
提供在线学习、作业提交 、在线测试等功能,方便 学生学习和教师管理。
互动教学平台
支持实时在线讨论、答疑 、作业互评等功能,促进 师生互动。
学习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教学论》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技巧 •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工具 •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反思 •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01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研究信息技术在 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及其规律 的一门学科。
协作学习法
总结词
学生分组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详细描述
协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进行学习。这 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案例教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 任务展开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 作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答案资料

《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答案资料

《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答案资料《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题答案资料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文本、数值、图像、视频、音频等各类信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2、信息技术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信息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技术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2、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信息技术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信息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加工和传输各类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4、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信息技术教育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3、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基本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在于:通过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包括:1、辅助式整合。

在这种模式下,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用于支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2、探究式整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只是作为一种指导者和帮助者。

3、学科式整合。

在这种模式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被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

4、研究式整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以研究课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加工和传输各类信息,完成研究任务。

4、简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教师对教科书的理解应基于“双基”、只见“外表”、关注“具体”、重视“局部”。

参考答案:错误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顶层的需求是?参考答案:自我实现3.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将信息技术课程正式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参考答案:正确4.在起步阶段,“计算机教育”拓展为“信息技术教育”,并计划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高中课程体系。

参考答案:错误5.信息技术教科书的内容的选择不用考虑内容容量和难度的适中性。

参考答案:错误6.教材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反映课程性质和理念。

参考答案:正确7.教科书直接影响到课程标准的落实,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和学业评价的重要资源。

参考答案:正确8.教学资源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分类可将教学资源媒体分为:教学信息、作业布置、教育叙事和生活领悟等。

参考答案:信息内容9.信息技术在狭义上指现代信息技术,指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

参考答案:正确10.1982年,教育部决定将清华、北大、北师大、复旦和华东师大5所大学的附中作为试点,开设选修课,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开端。

参考答案:BASIC语言11.1981年7月,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WCCE)在瑞士洛桑举行。

会上,前苏联计算机教育专家作了题为“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的主参考答案:伊尔肖夫12.()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出台,标志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科目的开始。

参考答案:200313.显性课程指的是学校开设的学科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

参考答案:正确14.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为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答案:正确15.教育评价提供了衡量教育过程或结果好坏的标准,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或指导作用。

NO1教程习题解析

NO1教程习题解析

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一般认为,信息(information)是。

A数据B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C反映物质及其运动属性及特征的原始事实D记录下来的可鉴别的符号解析:信息有以下定义: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其含义是:1、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2、信息是可以通讯的,大量的信息是通过传输工具获得的;3、信息是知识,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事实经过人脑处理过的知识。

而数据的定义是: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本身并没有意义。

数据经过处理还是数据。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只有经过分析后的数据才是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解释)后的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即。

A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C信息产业D房地产业解析:按照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定义,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但是随着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被提高到了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独立的信息产业。

3.信息技术是在信息处理中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也可看作是的一种技术。

A信息存储功能B扩展人感觉和记忆功能 C信息采集功能D信息传递功能解析:信息技术的通常定义是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中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

因此,信息技术也可以看作是扩展人感觉和记忆功能的一种技术。

4.所谓3C技术是指。

A新材料和新能量B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C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D信息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应用解析:信息技术主体技术的具体功能是实现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和存储。

因此,其技术的核心部分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也就是计算机(Computer)技术、通信(Communication)技术、控制(Control)技术,简称3C技术。

18秋华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在线作业-1答案

18秋华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在线作业-1答案

18秋华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在线作业-1
18秋试卷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以下哪种教材的编排类型是以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

A学科体系型
B信息活动型
C问题中心型
D主题活动型
【答案】参考选择:C
2、()是信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

A信息技术教育
B教学设计
C素质教育
D学科教育
【答案】参考选择:A
3、()的特点是学生中心、自学辅导。

A讲授演示模式
B协作学习模式
C问题启发模式
D自主学习模式
【答案】参考选择:D
4、()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环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A合作研究
B叙事研究
C质的研究方法
D行动研究
【答案】参考选择:C
5、()是一种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A合作研究
B叙事研究
C质的研究方法。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doc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doc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第一章引论一、填空题: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

3、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4、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有两个含义: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研究自已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5、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获得信息到增长知识的转变。

6、学习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四类。

第二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一、填空题: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信息、能源和物质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3、从概念上,信息一般划分为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4、本体论信息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信息是第二位的。

5、外部世界向认识主体输入的信息称为感知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信息称为再生信息(认识论信息)。

6、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可以扩展为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7、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认识论信息分为三个部分: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先验信息。

8、一般而言,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9、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二、判断题:1、信息是可以看得见的客观世界物质的一种。

(×)2、相对而言,语用信息是认识论信息的最低层次。

(×)3、信息的存储就是一种时间传递活动。

(√)4、信息资源是由信息内容、人、符号、载体四种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5、信息科学是一种主要研究记录在书籍中信息的科学。

(×)三、简述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的)方式。

2、什么是本体论信息?一个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3、什么是认识论信息?就是认识主体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所能感受到的内容,包括这种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习题答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习题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考点】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1.信息的基本概念p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人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例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例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A.文字 B.视频C.声音D.图像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

⑦传递性: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⑥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⑦传递性:例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3.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第1章书后习题答案.doc

第1章书后习题答案.doc

第1章习题学号:姓名:一、单选题1.一般认为,信息(Information)是C 。

A.数据B.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C.反映物质及其运动属性及特征的原始事实D.记录下来的可鉴别的符号2.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即C 。

A.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C.信息产业D.房地产业3.信息技术是在信息处理中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也可看作是B 的一种技术。

A.信息存储功能B.扩展人感觉和记忆功能C.信息采集功能D.信息传递功能4.所谓3C技术是指 C 。

A.新材料和新能量B.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C.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D.信息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应用5.目前应用愈来愈广泛的优盘(U盘)属于B 技术。

A.刻录B.移动存储C.网络技术D.直接连接存储6.信息安全的四大隐患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 C 和计算机设备的物理损坏。

A.自然灾害 B.网络盗窃 C.误操作 D.软件盗版7.“蠕虫”往往是通过C 进入其他计算机系统。

A.网关B.系统C.网络D.防火墙8.在如下四种病毒中,计算机-开始启动操作系统就可能起破坏作用的是 D 。

A.良性病毒B.文件型病毒C.宏D.系统引导型9.计算机要执行一条指令,CPU 首先所涉及的操作应该是 B 。

A.指令译码B.取指令C.存放结果D.读写磁盘10.计算机中能直接被CPU存取的信息存放在D 中。

A.软盘B,硬盘 C.高速缓存 D.内存11.计算机断电或重新启动后, A 中的信息将丢失。

A. RAMB. ROMC.优盘D.已存放在硬盘12.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总线,主要可分为 B 、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

A. DMA总线B.控制总线C. PCI总线D. RS-232总线13.数据通信的数据模型由 B 三部分绢成。

A,数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 B.数据源、数据通信网和数据宿D.发送设备、同轴电缆和接收设备 D.计算机、连接电缆和网络设备14.下面有关数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物化技术与非物化技术如何表征?
答:凡是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按表现形态的不同可分为物化技术和非物化技术。

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

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

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环节的不同,信息技术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及信息标准化技术。

按技术的功能层次不同,可将信息技术体系分为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如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支撑层次的信息技术(如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如各种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应用软件与设备)。

1.2画图描述扩展信息功能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社会的生产过程。

1.3简述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与目标,以及教育信息化。

答: 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正是在大众文化层面上的,对未来社会劳动者的一般性的要求,而不是精英文化意义上的要求。

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技术内容应该定位在大众文化教育
的层面上。

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从总体讲是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整体概括性的要求;从分体看是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各个方面的精确和详细说明,是学生在完成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后应达到绩效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1.4简述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四要素,以及后现代课程观与4R标准。

答:(1)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

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能观过于狭窄,把智能主要局限与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忽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其他方面,如音乐,人际交往、肢体动作等。

其实,智能并非人们以往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体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智能,而是彼此相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至少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交流——交际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

(2)建构主义四大要素是指“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3)后现代课程观指的是①课程是开放的系统:从刚性课程走向弹性课程
②课程是复杂的系统:从单一课程走向多元课程
③课程是变革的系统:从静态课程走向动态课程
(4)4R标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

回归性:现代主义模式强调“重复”,而后现代主义强调“回归”。

关联性:“关联”的概念对后现代课程具有教育和文化的双重意义。

严密性:现代主义架构中的“严密性”,主张去掉个人的主观性,变成客观的、可
观察、可测量和可操作的
1.5通过本章的学习,谈谈你对信息技术教育及学科性质的认知。

依据现代教育理论,说明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答:信息技术教育及学科性质的认知: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同于原来的计算机课。

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

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学习的对象来学习,主要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相当大的部分内容应当是在其他学科知识的背景下完成的。

用信息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将其它学科的思想方法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如互联网的教学不仅仅是对浏览器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学,还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

首先完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探究,即尝试使用互联网,然后应用互联网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相关学科知识的共同问题。

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成分外,还要有血有肉,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人文价值和科学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育:(1)激情创境,调动主动学习
(2)任务驱动,促进协作学习
(3)激励学生,构造活动舞台
(4)及时评价,适时相机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