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TikayLU
编写学习目标的样式 ——“目标表格”样式
课题
目标类型与 层次知识点与学习目标
基本知识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基本技能
初步学会
熟练操作
1理解算法的概念
陈述算法的含义
√
举两个算法的例子
√
辨别出教师所给的例子中哪些是算法, 哪些不是算法
√
2
(
√
(
√
(
√
(
√
(
√
(
√
教学方法、策略、模式概念 及其关系
学习需要 分析
通过系统的分 析教学系统一 般模式题,确 定问题的性质 ,论证问题解 决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
学习内容 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对学生从起始 能力转化为教 学目标所规定 的的终点能力 所需要学习的 从属先决知识 、技能和态度 及其关系进行 详细剖析。
学习者 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旨在了解学生 的能力、特征 及风格,从而 为教学外部条 件适应。
小学生 一般特征
3 学习风格主要表现在感性认识比较强烈
4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55 学习坚持性不够 66 好奇,好问,好玩,好动
小学生认识过程
感知学习 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 和图示性。
理解学习 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 实现对言语、事物类属性 质、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的理解。
与素养方面需求的变化。 再把学生目前的水平与学校及社会期望的水平进
行比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
TikayLU
学习者分析
• 教学对象分析,通过了解学生的能力、特征及风格,为教学外部条
信息技术教学论
2.1 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2.1.3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位置
❖ 不同国家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四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英国
加拿大(以魁北克省为例)
设计与技术 信息与通讯技术
基本技术
“国家课程”规定的必
修的基础课程
生活技能
家庭经济
日本
4学分 5学分 4学分
必修课程分数在 各学年开设,此 外有若干选修课 程
1.1 教师是专业人员概述
1.1.1 教师是专业人员的内涵 1.1.2 教师是专业人员的意义
1.1 教师是专业人员概述
1.1.1 教师是专业人员的内涵
“专业”一词,系指具备高度的专门知识、能力而异于他 种职业而言。专业一方面指精湛学术与卓越能力;一方面 则是服务和奉献。 专业的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
2.2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2.2.1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解读
一个视角:“科学-技术-社会”(STS) 两个关系: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 三维结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2.2.2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分析
一、培养中小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 ❖ 信息意识与情感
作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的信息意识,主要 包括敢用与想用两个方面,而信息情感则更加偏 向于对于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与兴趣方面。
敢用不敢用是当前信息意识与情感的主要矛盾。 想用不想用反映了信息意识与情感的强度。 培养积极的态度是培养信息意识情感的关键。
2.2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2.2.2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分析
美国教育技术 CEO 论坛中, 指出“21 世纪学生的能力素质”包 括五个方面: 一是基本学习技能, 二是信息素养, 三是创新思维能力, 四是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 五是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件
03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工具
数字化教学资源
01
02
03
数字化教材
提供电子版教材,方便学 生随时随地阅读和学习。
多媒体素材
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线课程资源
提供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信 息技术课程资源,拓宽学 生视野。
在线教育平台
在线课程平台
提供在线学习、作业提交 、在线测试等功能,方便 学生学习和教师管理。
互动教学平台
支持实时在线讨论、答疑 、作业互评等功能,促进 师生互动。
学习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教学论》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技巧 •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工具 •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反思 •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01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研究信息技术在 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及其规律 的一门学科。
协作学习法
总结词
学生分组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详细描述
协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进行学习。这 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案例教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 任务展开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 作学习能力。
新理念信息技术教学论【精选】
1.1.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
首先,从社会发展进程看。当人类进 入信息时代后,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成 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其次,从人类个体的发展来看。信息 技术正在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我们以前所熟悉的生活方式正在悄 悄的改变。
1.1.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
(1)教给中小学学生初步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的方法。
1.3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概况
1.31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1.计算机课程的起步实验阶段(1981—1984
年) 2.计算机课程的逐步发展阶段(1985—1990
年) 3.计算机课程的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0
年) 4.信息技术教育阶段(2001年至今)
1.3.2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量好的教育信息化 基础。
(2)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基层教育行政领导 更新观念,提高意识。
(3)鼓励开展跨区域的调查研究和合作研究, 掌握一手资料。
(4)开展全方位的师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
(2)作为辅助其他学科教学的工具。
(3)促进了教育信息化。
(4)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 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 需求,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 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目标
(1)努力让中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 技能
(2)努力让中小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过 程
(3)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1.2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任务 (1)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提高
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 (2)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
息技术兴趣和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 道德,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和实际应用。 (3)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综述前言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将一般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相结合,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有关的一般教学理论,并对其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且研究信息技术教学规律的学科。
一信息技术教学论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第一章从个人、教育和社会三个层面介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阐述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政策、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第二章对信息技术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第三章在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信息技术的课程形态、内容组织、教材编排和课程资源建设等;第四章以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为基点,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基于批判性思维和算法思维的教学设计程序与方法、学习评价,以及教学与实验环境的营造等;第五章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过程,指出教学应变策略和加强教学对话的基本方法,给出应用技术优化教学的基本思路;第六章在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信息技术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和实施手段;第七章在对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专业发展过程和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然后从专业情意、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三个维度阐述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最后给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线图和具体的发展策略二信息技术教学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
它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彩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被动乏味,这样给教、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
信息技术课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又没有教法可参考。
信息技术教学论
行动研究法操作( 三、行动研究法操作(重 点)
• 问题 计划 行动 评价 反思 问题—计划 行动—评价 计划—行动 评价—反思 • 5、反思 、
• 回头看,反过来想。毛泽东的战后 回头看,反过来想。 总结。 总结。
• • • • 效果不好。 (1)效果不好。 查找原因 违背了什么道理? 新的办法是什么?
• 直观评价观察行为:眼神、表情、精神状 直观评价观察行为:眼神、表情、 注意力、小动作、气氛。回答、发言、 态、注意力、小动作、气氛。回答、发言、 活动、制作及实验操作。 活动、制作及实验操作。 • 直观评价观察手段:眼睛(耳)、摄像机、 直观评价观察手段:眼睛( )、摄像机、 摄像机 录音机( 录音机(议)
信息技术教学论
主讲:
韦瑜
1
第一章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含义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信息技术教 学论简介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 论的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论内容体系的发展
10
重点) 三、行动研究法操作(重点)
• • • • 4、评价(对行动效果好坏进行评价) 、评价(对行动效果好坏进行评价) (1)直观评价 )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看听,直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看听,直观评价。 直观评价准确性决定于评价者学识 准确性决定于评价者学识、 直观评价准确性决定于评价者学识、经验
8
重点) 三、行动研究法操作(重点)
• 问题 计划—行动 评价 反思 问题—计划 行动 评价—反思 计划 行动—评价
• 2、计划(方案和办法) 计划( 计划 方案和办法) 问题的原因 • (1)分析问题的原因 )分析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论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1、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是信息技术的两个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的分类体系结构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基本的层次。
2、信息技术教学论:信息技术教学论是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信息技术教学规律,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一门理论兼应用的学科。
3、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全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包括:(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4、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基本特点:(1)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边缘性学科;(2)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3)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发展中的理论;(4)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具有创新型的理论学科。
5、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目的: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科研的能力。
6、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1)端正态度,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的重要性;(2)重视方法,提高能力;(3)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
7、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以计算机学科教学研究为主和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为主的阶段。
第二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1、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1)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2)信息技术教育引发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3)信息技术教育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有效支撑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4)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起到奠基作用;(5)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技术活用能力,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英国信息技术教育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3、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
本节到此结束
第二节 信息技论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的 学习,使学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 本技能,具备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科研的能力,也就是培养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成为一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1、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 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信息技术课程 标准,熟悉中小学各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3、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备教学设计、 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科研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就是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明确“中小学信息技术” 课的学科教学规律,加强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的训练,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从而具备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4、了解信息技术科研的一般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常用科研方法的基本步 骤,具备信息技术科研的初步能力。 5、了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不 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
1、端正态度,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的重要性 2、重视方法,提高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包括教师备课、 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应用 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选择和调整。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需要进行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 科学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学生满意度调 可以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资源的质量和 查、教学质量评估、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效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需 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
生特点等因素。
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时,需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结合多 种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
果。
03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改进
01
02
03
实施步骤
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 方法与工具、收集和分析 数据、撰写评价报告、反 馈与改进。
注意事项
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 性,收集全面的数据,及 时反馈和改进。
改进措施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 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05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算机辅助教学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
02 03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 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逐渐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 在线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成熟阶段
21世纪以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加紧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理 论体系。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通讯交流到复杂的科学研究,从便捷的在线购物到高效的工业生产,信息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
正因如此,信息技术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并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明确其教学目标。
这既包括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演示等,也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如算法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学会合法、合规、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避免信息滥用和信息犯罪。
在教学内容方面,信息技术教学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领域。
硬件知识是基础,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外部设备。
软件应用则是重点,从操作系统的使用到各类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软件等,都需要学生熟悉并能够熟练运用。
此外,网络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网络的架构、通信原理、网络安全等。
而在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盛行的背景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也逐渐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某些基础知识的传授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践操作环节,更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布置一个具体的任务,如设计一个班级网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信息化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
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而应该是多元化的。
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信息技术教学论一、1.信息技术是采集、分析、加工、存储和利用信息的设备的手段和方法之和。
2.(南国农)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3.学科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4.学科教学论的学科特点:理论性学科;与相对应的学科相结合,应用于相对学科中;之前称“学科教学法”,教会学生上讲台;只适用该学科,不能升级为一般理论。
5.信息技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信息技术在教学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评价;环境;教师专业化6.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属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找寻其理论方法和规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也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科学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7.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学为主;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教学设计)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二、1.课程目标:是某一门类或科目学习完成以后所需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和重要因素。
2. 2000年,国家奖计算机课程改为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颁布了《全日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
3.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4.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三、课程内容——教材,学习经验,学习活动1.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学生需要,社会发展及学科知识体系2.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连续性,整合性,顺序性3.呈现方式:直线式,螺旋式四、(本部分内容是当时课上各小组讨论的结果)1.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基础性;工具性;发展性,时代性;实践性;整合性;迁移性;科学性;人文性2.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发展性,时代性;操作性强;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应用于其他学科;个性张扬,好奇心强;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创新能力强,会迁移;局限:不作为考试科目,学习资源相对不丰富。
信息技术教学论PPT教学课件
(3)上机操作是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智力目 标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 ,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
2020/12/10
4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趣味教学的几种方法:
1.演示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竞赛教学法 4.逆向教学法 5.成立兴趣小组
2020/12/10
10
❖ 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要引导学生清晰的感知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 ☆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练习,指导 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2020/12/10
11
❖ 高难度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正确认识和科学地估计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做好对学习对象的分析
2020/12/10
8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要求: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 ,有计划、有目的地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
2020/12/10
9
❖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具 ☆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从运用直观形象过渡到摆脱具体形象
2020/12/10
5
6.2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 教学原则是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必须 遵守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根 据教育目的、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教学规律,在总 结广大老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 定出来的。
❖ 信息技术的教学原则是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遵守的 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2020/12/10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江苏师范大学(共五则)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江苏师范大学(共五则)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江苏师范大学1、信息技术不仅包含各种信息媒体,还包括运用信息媒体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信息的方法,所以说信息技术是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信息2、通过对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的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也就非常明了了。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将一般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相结合用来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般的理论,对有关一般的论据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整,并且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学科。
(简答)3、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4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5、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
一综合性,二基础性,三独立性,四发展性,五实6、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调查法,二文献法,三行动研究法。
四教育实践法,五教育经验总结法,六基于设计的研究。
(填空)7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二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
三培养学生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科研的能力。
81、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熟悉中小学各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3、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技术科研的一般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常用科研方法的基本步骤具备信息技术科研的初步能力。
5、了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9、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1、端正态度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的重要性2、重视方法提高能力3、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逐渐变革,信息技术的融入已经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优势以及相关挑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满足现代学习需求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在信息时代长大,他们对技术的熟练运用已经成为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在数字化社会中的竞争力。
此外,信息技术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同时,信息技术也有助于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和知识,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1.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和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库来自主学习。
教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虚拟实验室等工具进行互动教学。
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个性化的教学。
2.跨时空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知识,并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与学生实时互动。
这种跨时空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虚拟实境技术进行实践学习,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游戏化学习。
这种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信息技术教学的挑战尽管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设备和资源不足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学校,设备和网络资源可能不足,限制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不同学校之间设备配置和维护差异也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不均衡。
信息技术教学论
填空1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有((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独立性、发展性))。
2信息技术课程性质主要表现在((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层次性、人文性))五个方面。
3信息技术课程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4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显现任务、教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五个环节。
5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实践性、耦合性、多样性、整体性、继承性、发展性))。
6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尝试错误和顿悟法))。
7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类型与选择从时空距离看可以分为((远程教学方法和非远程教学方法))。
8课堂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分组协作学习))。
9分析学习内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卡片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等。
10我们对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所有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操作技能、计算机算法与程序))等三大类。
1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分为((课堂讲授型、自主探究型、合作探究型))三种。
1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结果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以规范的方式展现出来,其呈现是灵活多样的,((有叙述式、表格式))等。
14叙述式教案应包括((课题、学习目标、授课时数、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件资源和反思))等项目。
15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手段有((提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等。
16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有((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式教学17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分为((替代型策略和生成型策略))。
18在教育调查法中,教育问卷的份数不应少于((30份))。
19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因素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20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包括三个过程:((习得新信息、转换、评价))。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学案学习目标:1. 回顾所学课程,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学习目标、研究对象、学习过程与方法。
3. 做好学习课程的心理准备,确立学好课程、提升教学与研究的能力的信心。
学习内容:一、《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地位与作用1.回顾所有所学课程,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论》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大概三个方向的倾向性选择,即:计算机科学方向、教育影视方向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向。
在计算机科学方向又具体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应用等方向。
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各方向课程合格基础上选择一个方向深入扎实地学习。
根据教师教育公共课《教育学》中对教师知识素养要求的阐述,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丰富的条件性知识与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以上专业课程,均属于教育技术学本专业教师必学的本体性知识,即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掌握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
2.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地位与作用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即培养各层次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延续;也整合了教育技术学的所有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本体性知 信息技术教学论多媒体艺术设计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传播学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教与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师教育公共课 教育影视方向 计算机方向 计算机基础 数字影像技术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计算机平面动画设计 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网络教育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 教育电声电视系统 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教育方向 教育学 心理学 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识、教师条件性知识的积累与聚焦的课程,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终极检验的课程,因此,该课程地位超然于其他专业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学论
1.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
媒体化教学环境、网络化学习环境、数字化资源环境、
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信息化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与条件。
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存储光盘化,信息显示多媒化,信息传输网络化
4.语言教学环境及资源
环境:①听音型语言教学系统是一种最简单的仅能提供听觉训练的环境,单纯供听力训练使用。
②听说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音型语言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讲功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师生对话实现了信息双向交流。
③听说对比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说型基础上给学生座位上又增添了跟读录音机因而具有师生对话和学生自录,重放对照比较,自我学习校正等双向交互功能。
④视听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说型语言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视觉演示媒体。
⑤视听说对比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说对比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功能装置,从而使它具备了能听能说能看,还能记录仪比较等多项学习功能
资源:①听觉媒体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为了教学目的而专门录制和传播的各种声音教学信息
主要是用方式有示范教学,听力教学,语言训练情景展示等形式
②视听媒体教学资源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应用影视录像等媒体技术和艺术语言,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一动态的方式来综合呈现教学过程和知识信息的,各种视听教学材料
5.微格教学意为微型化教学,通常又称为微型教学,她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对学生进行某项专门训练使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
特点: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规模小参与性强,教学过程生像化反馈客观及时6.网络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他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种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实施的总称。
它包括两个部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保障课程和学习活动管理与实施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7.网络电子书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传统纸质媒介信息的电子网络版,即直接将各类印刷图书和报纸、杂志等信息内容转化成网络格式的电子信息,另一种类型则是专为适应网络电子媒介而编辑制作的各种网络书刊
8.网络数据库和虚拟资源库一般集合了大量的信息对象并允许用户根据某些属性检索使用这些数据资源。
9.教育网站一般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或相关领域而建立的各种主题型网络站点。
10.BLOG又称Weblog,原意为网络日志,通常称其为博客。
BLOG是继email,bbs,lcq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和信息交流方式。
11.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
学活动结构及界面儿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教学软件。
1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①资料工具型:不仅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而是注重大量信息的检索机制,及辅导学习资料的提供,多用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内容作课堂辅助教学使用。
②学习辅导型:为学生提供具有个别指导功能的教学环境,他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同时还设计一些提问练习和反馈等以便诊断学习,结果。
③课堂演示型:为了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而设计,不要求教学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主要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将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建明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其主要作用是辅导教师课堂教学。
④练习测试型: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反复练习的机会,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予以相应的反馈,以促进学生掌握这种知识技巧和提高某种能力。
⑤教学模型:提供可调整参数的指标项,当学生输入不同的参数变量或进行各种操作时,能随时模拟对象的状态和特征。
⑥教学游戏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学习环境
13.矢量图:数量图是通过学习计算画图,通过一组指令集来描述的,这些指令描述了,一幅图的所有直线曲线矩形,圆弧等的位置,坐标,大小形状等参数。
14.位图:位图图像又称为光栅图是由许多像素组合而成的平面点阵图
15.图形图像的文件格式:BMT,GIF JPG TIFF,PNG,PSD
16.音频媒体常用文件格式:①声音文件:WAV,MPEG_3,REALAUDIO,Windowsmedia,midi,CD,
17.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知识的可重复性,知识的网路化,学习的随意性,学习的可跟踪性,学习内容保持及时持续的更新。
18.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的区别:课程与课件的出发点不同,课件是从教学活动出发,课程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但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
课件把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但缺失了很多课程的内涵,而这些缺失在教学中不能显现出来。
网络课程是一系列完整的教学内容的网络化,不仅是把内容从课本搬到网络上,更重要的是借助网络的载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
19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教学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需求、设计教学方案试行教学方案评价实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的系统规划和决策过程。
是一门应用性的教育技术,具有一般设计的特殊属性同时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0.ADDIE:①分析:该阶段是其他教学设计阶段的基础②设计:在分析阶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开发教学的策略③开发:开发阶段,以前两个阶段为基础④实施:教学的实际传输,可以是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⑤评价:这一阶段是检测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
21.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②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主要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引导监督和评价学习进程,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③注重利用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开展学习探究活动,重视在具有真实意义的相关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技术工具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④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协作和交互活动。
⑤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应用,以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
22.学习情景的创设原则①情景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②要尽可能真实③要有多样性④有吸引力⑤有整体性
23.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发展,主要是指技术支持的各种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有时也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学习模式24.讲授式教学:就是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5.基于问题的学习:定义:把教学,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或真实的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学习的模式。
基本操作步骤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分析问题提出假设③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④反思评价形成共识⑤归纳总结拓展创新
26.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遵循科学研究方法,并依据学科课程和直接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7.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webquest设计模板①绪言:向学生简要介绍于所要探讨的主题相关的问题背景或情景②任务清新明了的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可以是解答一个问题,也可以是完成一项有创意的工作③过程描述:简明清晰地介绍学生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④资源:向学生介绍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资源⑤学习建议: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到的信息⑥评价:创建评价量规指标和其他工具以便学生可以知道将如何被评价和自我评价⑦总结感受一下学生通过完成此webquest将会获得和学习到什么
28.协作学习:合作学习,他是指学习者一小组的形式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学习者个人和小组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为完成共同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
29.表现性评价:绩效评价,他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综合性和真实性任务时的学习表现来判断其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
常用方式:演示,实验与调查,项目,口头描述与戏剧表演,作品集,
30.概念图评价:概念地图或思维导图,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和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概念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某一主题的概念结构,以此形象化的标准学生对某一具体知识领域或某一主题的理解的概念体系及其组织形式
31.评价量规:量规作为一种学习评价工具,是用于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一套评价标准。
3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整合设计②根据学科课程特点进行整合设计③通过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④重视各种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3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①熟悉的技术方式入手,进行课堂教学的整合②从信息化学习入手进行学科教学的整合③从信息文化视角入手进行跨学科的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