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第一章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第一章

小结: 信息技术具有方法的科学性、 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 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 程的快捷性以及功能的高效性 等科学技术的一般特征。
1.2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计算机文化论 计算机工具论 文化论升温 信息文化观
一.计算机文化论
计算机文化论时期核心在程序设计 的能力,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和利用 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多 以程序设计为主的语言课程开展。
信息技术教方法
王俊洁
课程开设的目的
出于培养合格计算机教师的需要 适用适应各级各类计算机培训的需要 提高人际交往本领,提高“情商”
课程学习的目标
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目前的教学 动态; 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 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案的撰写及初步的教学 能力; 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整合 的理论;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 教育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和维护; 具有初步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成为优 秀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信息文化观
信息文化观时期人们对信息的认识 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文化理 念。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成为该阶 段核心目标。教学内容中更强调知 识技术后的文化内涵,定位于信息 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上。
1.3信息技术教育国际发展特征
外围层面 1.出台相关政策支持 2.强调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3.重视环境的改善 4.加强教师的培训 课程层面 1.开设形式多样性 2.课程设置一贯性 3.目标关注全面性 4.课程内容稳定性
教学的组织形式
讲授课程 评价讨论 试讲(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说课) 教学见习 课程设计
第一章 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1信息技术概述 1.2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1.3信息技术教育国际发展特征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件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件
案例教学法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这种方法能够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新能力。
03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工具
数字化教学资源
01
02
03
数字化教材
提供电子版教材,方便学 生随时随地阅读和学习。
多媒体素材
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线课程资源
提供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信 息技术课程资源,拓宽学 生视野。
在线教育平台
在线课程平台
提供在线学习、作业提交 、在线测试等功能,方便 学生学习和教师管理。
互动教学平台
支持实时在线讨论、答疑 、作业互评等功能,促进 师生互动。
学习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教学论》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技巧 •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工具 •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反思 •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01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研究信息技术在 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及其规律 的一门学科。
协作学习法
总结词
学生分组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详细描述
协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进行学习。这 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案例教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 任务展开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 作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概论--电子版教材讲解

信息技术概论--电子版教材讲解

信息技术概论--电子版教材讲解
本文将简要介绍《信息技术概论》电子版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讲解。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其中,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的本质是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独立计算机时代、网络时代和智能化时代,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原理。

其中,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即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计算机的机器指令和指令系统。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其中,主要介绍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等。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协议、
互联网和局域网等。

其中,重点介绍了TCP/IP协议族和Internet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性能分析等。

第五章: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其中,主要介绍了
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文化等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总结
本电子版教材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读者可
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同时,本教材还可以作为
信息技术专业课的参考书和学习教材。

信息技术教师考编知识点

信息技术教师考编知识点

信息技术教师考编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信息技术教学论》①基本定义:就是关于怎么教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②重要程度:在信息技术教师考编中非常关键,它是考查你是否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

③前置知识: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像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论来规划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就像建房子得有图纸一样。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处于信息技术教师知识体系的中心位置,与信息技术知识、教育心理学等都有关联。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计算机编程知识等都有联系。

比如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就用到了心理学知识。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是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难点在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④考点分析:在考编中常以简答题、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理解。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信息技术教学论就是指导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理论和方法的统称。

②特征分析:具有综合性,融合了信息技术学科特性和教学理论;灵活性,要能因地制宜地运用教学方法。

③分类说明:可以分为教学目标理论、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评价理论等。

比如教学方法理论就包含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不同的方法。

④应用范围:适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但局限于不同地区教学资源不同,实施起来会有差异。

【方法技能类】①基本步骤:以任务驱动法为例,先设定一个任务,像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

然后将任务分解成小步骤给学生讲解,学生去实践操作,最后对任务成果进行评价。

②关键要点:任务的设置要有明确目标、难度适中;在实践操作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③常见误区:给的任务太简单或者太难;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参与度过高或者过低。

④技巧提示: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来设定任务,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

四、典型例题例题一《教学方法选择》①题目内容:如果你要教初中生信息安全知识,你会选择哪种教学方法,为什么?②解题思路:要考虑信息安全知识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一、1.信息技术是采集、分析、加工、存储和利用信息的设备的手段和方法之和。

2.(南国农)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3.学科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4.学科教学论的学科特点:理论性学科;与相对应的学科相结合,应用于相对学科中;之前称“学科教学法”,教会学生上讲台;只适用该学科,不能升级为一般理论。

5.信息技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信息技术在教学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评价;环境;教师专业化6.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属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找寻其理论方法和规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也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科学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7.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学为主;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教学设计)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二、1.课程目标:是某一门类或科目学习完成以后所需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和重要因素。

2. 2000年,国家奖计算机课程改为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颁布了《全日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

3.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4.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三、课程内容——教材,学习经验,学习活动1.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学生需要,社会发展及学科知识体系2.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连续性,整合性,顺序性3.呈现方式:直线式,螺旋式四、(本部分内容是当时课上各小组讨论的结果)1.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基础性;工具性;发展性,时代性;实践性;整合性;迁移性;科学性;人文性2.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发展性,时代性;操作性强;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应用于其他学科;个性张扬,好奇心强;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创新能力强,会迁移;局限:不作为考试科目,学习资源相对不丰富。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综述前言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将一般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相结合,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有关的一般教学理论,并对其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且研究信息技术教学规律的学科。

一信息技术教学论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第一章从个人、教育和社会三个层面介绍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阐述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政策、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第二章对信息技术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第三章在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信息技术的课程形态、内容组织、教材编排和课程资源建设等;第四章以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为基点,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基于批判性思维和算法思维的教学设计程序与方法、学习评价,以及教学与实验环境的营造等;第五章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过程,指出教学应变策略和加强教学对话的基本方法,给出应用技术优化教学的基本思路;第六章在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信息技术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和实施手段;第七章在对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专业发展过程和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然后从专业情意、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三个维度阐述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最后给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线图和具体的发展策略二信息技术教学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

它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彩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被动乏味,这样给教、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

信息技术课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又没有教法可参考。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16
行动研究法操作( 三、行动研究法操作(重 点)
• 问题 计划 行动 评价 反思 问题—计划 行动—评价 计划—行动 评价—反思 • 5、反思 、
• 回头看,反过来想。毛泽东的战后 回头看,反过来想。 总结。 总结。
• • • • 效果不好。 (1)效果不好。 查找原因 违背了什么道理? 新的办法是什么?
• 直观评价观察行为:眼神、表情、精神状 直观评价观察行为:眼神、表情、 注意力、小动作、气氛。回答、发言、 态、注意力、小动作、气氛。回答、发言、 活动、制作及实验操作。 活动、制作及实验操作。 • 直观评价观察手段:眼睛(耳)、摄像机、 直观评价观察手段:眼睛( )、摄像机、 摄像机 录音机( 录音机(议)
信息技术教学论
主讲:
韦瑜
1
第一章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含义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信息技术教 学论简介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 论的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论内容体系的发展
10
重点) 三、行动研究法操作(重点)
• • • • 4、评价(对行动效果好坏进行评价) 、评价(对行动效果好坏进行评价) (1)直观评价 )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看听,直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看听,直观评价。 直观评价准确性决定于评价者学识 准确性决定于评价者学识、 直观评价准确性决定于评价者学识、经验
8
重点) 三、行动研究法操作(重点)
• 问题 计划—行动 评价 反思 问题—计划 行动 评价—反思 计划 行动—评价
• 2、计划(方案和办法) 计划( 计划 方案和办法) 问题的原因 • (1)分析问题的原因 )分析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1、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是信息技术的两个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的分类体系结构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基本的层次。

2、信息技术教学论:信息技术教学论是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信息技术教学规律,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一门理论兼应用的学科。

3、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全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包括:(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4、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基本特点:(1)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边缘性学科;(2)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3)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发展中的理论;(4)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具有创新型的理论学科。

5、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目的: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科研的能力。

6、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1)端正态度,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的重要性;(2)重视方法,提高能力;(3)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

7、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以计算机学科教学研究为主和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为主的阶段。

第二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1、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1)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2)信息技术教育引发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3)信息技术教育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有效支撑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4)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起到奠基作用;(5)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技术活用能力,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英国信息技术教育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包括教师备课、 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应用 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选择和调整。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需要进行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 科学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学生满意度调 可以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资源的质量和 查、教学质量评估、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效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需 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
生特点等因素。
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时,需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结合多 种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
果。
03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改进
01
02
03
实施步骤
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 方法与工具、收集和分析 数据、撰写评价报告、反 馈与改进。
注意事项
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 性,收集全面的数据,及 时反馈和改进。
改进措施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 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05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算机辅助教学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
02 03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 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逐渐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 在线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成熟阶段
21世纪以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加紧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理 论体系。

信息技术教学论详解

信息技术教学论详解

一、信息技术 基础知识
4.计算机如何表示数据 5.操作系统
6.计算机安全 7.信息道德
中小学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应用 软件操作技能
1.文字处理 2.用计算机画画 3.多媒体技术 4.网络应用 5.数据库
TikayLU
三、计算机算法与程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目标阐明 ——阐明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育效益责任 指教育机构应对教育经费 有利于落实 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性平衡 教育效益责任 负责。
规定达到上 说明上述 述行为的最 行为是在 低标准(即 什么条件 达到所要求 下产生的 行为的程度)
编写 学习 目标 一般步骤
对象的表述 行为的表述
条件的表述 标准的表述

基本部分和选择部分 内外结合的表述
编写学习目标的样式
• “文字清单”样式
学习目标: 1.理解算法的概念 (1)陈述算法的含义 (2)举两个算法的例子(至少一个课本上没有的) (3)辨别出教师所给的例子中哪些是算法,哪些不是算法 2.掌握问题的算法表示 (1)陈述问题的算法表示有语言描述和流程图两种 (2)陈述语言描述与流程图的联系与区别 (3)用语言描述对一个问题的算法 (4)陈述流程图表达算法的规范 (5)用流程图表达对那个问题的算法 (6)结合这个例子,陈述用流程图表达算法的优越性
有利于 Diagram Diagram 学生的学 2 2 学生明确知道教师的 期望,以此指引自己 的学习方向。
有利于 教师的教 教师制定恰当的教学 策略,选编合适的教 学材料以及合理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
TikayLU
教学目标分类法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认知学习领域 识记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 感知 准备 有指导的反应 机械动作 复杂的外显反应 适应 创新

第1章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

第1章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

如何研究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信息技术将引起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手段和方法的 变革。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信息技术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2、阅读方式的变革 (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2)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3)与电子资料库圣诞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第一章

信息技术教学概论
一、信息技术概论 二、信息技术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三、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概论

1、信息技术定义 凡是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 技术。
一、信息技术概论

2、信息技术的组成与分类 就信息技术的主体来说,它的最重要、最典型的 代表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陈燕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信息技术教学概论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与老师培训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活动课与论文写作 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三、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


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虚拟教育 虚拟教育包含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给学 生的课件、教育和学校。
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

2、机器人教育 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 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包括机器人学科教学和机器人辅助教学。
传感技术是人的信息感受器官功能的扩展和延长。 通信技术是人的信息输送系统的功能的扩展和延长。 计算机技术是人的信息处理器官功能的扩展和延长。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通讯交流到复杂的科学研究,从便捷的在线购物到高效的工业生产,信息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

正因如此,信息技术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并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明确其教学目标。

这既包括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演示等,也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如算法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学会合法、合规、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避免信息滥用和信息犯罪。

在教学内容方面,信息技术教学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领域。

硬件知识是基础,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外部设备。

软件应用则是重点,从操作系统的使用到各类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软件等,都需要学生熟悉并能够熟练运用。

此外,网络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网络的架构、通信原理、网络安全等。

而在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盛行的背景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也逐渐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某些基础知识的传授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践操作环节,更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布置一个具体的任务,如设计一个班级网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信息化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

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而应该是多元化的。

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大纲(理论课)

《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大纲(理论课)

湖北大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理论课)(课程代码)教学大纲(2010版)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系2011年3月前言一、大纲编写依据教育部于2003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课标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全新定位,使信息技术课程从理念、目标、内容到实施过程出现了全面更新。

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课程目标,标志着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专业方向课程,是培养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重要课程,本专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历史;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及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形式;掌握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和培养方法以及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明确信息技术教师能力与专业化发展要求;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2、能力目标(1)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编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案;构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通过微格教学训练,掌握教学技能。

(2)创新能力通过教育实习,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1)讲授课程以讲授为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包括中小学教材分析),讲清概念和相关理论。

采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和方法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由教师设置相关探究学习专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息或知识;
(2)信息是熵的减少,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3)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4)信息是人、生物或自动机等控制系统所接收和加工 的事物属性或运动状态。
信息的一般性含义:
信息是能消除接受者不确定性的消息、指令、 数据等,它是由人或事物发出的,依赖信号与符号 而存在和传播。
计算机在其中的地位不同 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 ,而且是惟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 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而且只是学 习的工具之一。
我们知道什么(知识)
知识的容器
教师角色 = 分发知识 学生角色 = 接受知识
传统教学
学习过程 缺少知识转 化
机械的 学习动作 结果
•缺少参与角色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 参与者,成为意义建构 的主体
树立现代 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 实践,努力创新的精神
1、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
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信息技术课程 标准,熟悉中小学各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3、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备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不同 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基 础知识、基本操作与使用、程序设计、工具 软件等等。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除了计算机基础知 识和基本操作之外,还包含了信息文化的知识。 课程教学方法不同 计算机课程由于是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学主要采 用传统讲练结合的方法。信息技术课程中研究性 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课件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PPT课件

课件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PPT课件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将应用于更多领域 ,为信息安全、数据共享等方
面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02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硬件设备
计算机
包括台式机、笔记本、 平板电脑等,是信息技
术的核心硬件。
服务器
存储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
提供数据存储和处理服 务,是网络服务的基础
设施。
如硬盘、光盘、U盘等, 用于数据的存储和备份。
计算机犯罪
如黑客攻击、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 行为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数据损坏或 系统瘫痪。
人为错误
如操作失误、配置错误等人为错误也 可能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组织内部威胁
组织内部的员工或管理层可能因为利 益关系或个人目的而进行的信息窃取、 篡改等行为。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如建立安全控制中心、安装监控设备等, 以保护信息系统的物理设备安全。
课件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ppt 课件
目录
• 信息技术概述 •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 信息安全与防护 • 信息素养与道德
01 信息技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 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分类
信息技术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 技术两大类,硬件技术包括计算 机、网络、通信设备等,软件技 术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信息道德规范的意义在于维护信息安全、保障个人权益、促进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
信息素养与道德的培养
学校教育
学校应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注重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
加强学生的信息法律法规教育。
社会环境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加强 信息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提高 全社会的信息道德水平。

信息技术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通讯交流到复杂的科学研究,从便捷的在线购物到高效的工业生产,信息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又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这一章,我们将对信息技术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

信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信息的各种技术手段的总和。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电子工程等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古代,人们就通过简单的符号和文字来传递信息。

例如,我国古代的烽火台就是一种早期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点燃烽火来传达敌军入侵的警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保存,使得知识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积累。

进入近代,电报和电话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

人们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书信传递信息,而是能够通过电线瞬间将消息传递到远方。

这一突破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更加令人瞩目。

计算机的发明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最初的大型计算机到如今轻便高效的个人电脑、笔记本和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升,体积不断缩小,功能却越来越强大。

计算机不仅能够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还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其他计算机进行连接和通信。

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它将全球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在线交流、购物、娱乐等活动。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们能够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方式。

在信息技术中,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数据,对于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至关重要。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数据能够被有序地组织和管理,方便人们进行查询和使用。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1.1 教育信息技术的概念和本质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学术问题,每个学者因个人研究的角度不同、个人价值观不同,有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但对于学科的基本概念应该保持相对稳定性,应有统一认识。

因为明晰稳定的基本概念是学科理论体系大厦的基石,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

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家W.布列钦卡(W.Brezinka)所说的那样:“没有准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和文字也就无从谈起。

大凡寻求可以解决教育问题之科学理论的人,都不会容忍传统教育学中的概念混乱。

”1.1.1 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学者李祺认为,教育信息技术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在教育过程、教育系统中传递教育信息的技术;二是在教育过程、教育系统中应用信息的技术。

这两种解释从技术角度看没有什么区别,但在主体性上认识是不同的。

前者的技术是从属于教育的,后者的技术是借用于教育的。

前者强调了教育信息,技术是为传播教育信息服务的;后者对教育的强调不突出,似乎更偏重技术。

在后者要表达前者的意思时,往往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应用”之类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是可以的。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教育信息技术比用信息技术更能明确、简便地表达主题。

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可以有以下4种表述方式:(1)教育信息技术是运用教育科学、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获取、处理、传播、控制和利用教育信息的方法体系。

(2)教育信息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3)应用教育科学、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同教育信息打交道的技术,都叫作教育信息技术。

(4)在教育系统和教育过程中,凡是与教育信息密切关联、共同作用的技术,都叫作教育信息技术。

也有学者这样认为,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

所谓教育信息技术,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学案学习目标:1. 回顾所学课程,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学习目标、研究对象、学习过程与方法。

3. 做好学习课程的心理准备,确立学好课程、提升教学与研究的能力的信心。

学习内容:一、《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地位与作用1.回顾所有所学课程,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论》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大概三个方向的倾向性选择,即:计算机科学方向、教育影视方向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向。

在计算机科学方向又具体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应用等方向。

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各方向课程合格基础上选择一个方向深入扎实地学习。

根据教师教育公共课《教育学》中对教师知识素养要求的阐述,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丰富的条件性知识与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以上专业课程,均属于教育技术学本专业教师必学的本体性知识,即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掌握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

2.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地位与作用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即培养各层次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延续;也整合了教育技术学的所有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本体性知 信息技术教学论多媒体艺术设计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传播学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教与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师教育公共课 教育影视方向 计算机方向 计算机基础 数字影像技术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计算机平面动画设计 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网络教育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 教育电声电视系统 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教育方向 教育学 心理学 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识、教师条件性知识的积累与聚焦的课程,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终极检验的课程,因此,该课程地位超然于其他专业课。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TikayLU
TikayLU
编写学习目标的样式 ——“目标表格”样式
课题
目标类型与 层次知识点与学习目标
基本知识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基本技能
初步学会
熟练操作
1理解算法的概念
陈述算法的含义

举两个算法的例子

辨别出教师所给的例子中哪些是算法, 哪些不是算法

2












教学方法、策略、模式概念 及其关系
学习需要 分析
通过系统的分 析教学系统一 般模式题,确 定问题的性质 ,论证问题解 决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
学习内容 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对学生从起始 能力转化为教 学目标所规定 的的终点能力 所需要学习的 从属先决知识 、技能和态度 及其关系进行 详细剖析。
学习者 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旨在了解学生 的能力、特征 及风格,从而 为教学外部条 件适应。
小学生 一般特征
3 学习风格主要表现在感性认识比较强烈
4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55 学习坚持性不够 66 好奇,好问,好玩,好动
小学生认识过程
感知学习 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 和图示性。
理解学习 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 实现对言语、事物类属性 质、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的理解。
与素养方面需求的变化。 再把学生目前的水平与学校及社会期望的水平进
行比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
TikayLU
学习者分析
• 教学对象分析,通过了解学生的能力、特征及风格,为教学外部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学案
学习目标:
1. 回顾所学课程,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学习目标、研究对象、学习过程与方法。

3. 做好学习课程的心理准备,确立学好课程、提升教学与研究的能力的信心。

学习内容:
一、《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回顾所有所学课程,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论》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大概三个方向的倾向性选择,即:计算机科学方向、教育影视方向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向。

在计算机科学方向又具体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软件应用等方向。

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各方向课程合格基础上选择一个方向深入扎实地学习。

根据教师教育公共课《教育学》中对教师知识素养要求的阐述,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丰富的条件性知识与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以上专业课程,均属于教育技术学本专业教师必学的本体性知识,即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掌握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

2.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即培养各层次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延续;也整合了教育技术学的所有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本体性知 信息技术教学论
多媒体艺术设计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传播学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教与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论
教师教育公共课 教育影视方向 计算机方向 计算机基础 数字影像技术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计算机平面动画设计 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网络教育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 教育电声电视系统 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
信息技术教育方向 教育学 心理学 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
识、教师条件性知识的积累与聚焦的课程,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终极检验的课程,因此,该课程地位超然于其他专业课。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大家需要不断回顾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内容;还要将之与随后的校内外教学实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与其他如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论课程的学科性质一样,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将一般教学理论与信心技术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用来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一般理论,对有关的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并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学科。

三、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从对该课的学科性质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方面包含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与专业发展等。

实践方面包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环境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有关技能,以及如何进行教学研究等。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即为什么开设这么课程?开设这门课程学生要达到何种素
质?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地位与作用及课程目标。

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

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的
教学内容、教材知识体系。

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主要包括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学原则、教学设计、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内容。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即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的效果”。

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

6.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及其发展。

四、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本课最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素质。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能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理解并形成现代“教学观”,在教学中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

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问题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学会学习。

2.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从课程论出发,学生要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从教学论出发,学生要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规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知识;从学习论出发,学生要掌握学习的基本原理、学习心理、学习策略等理论与实践知识。

一般来说,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能力。

具体包括学生能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实施教学、进行评价;会听课、评课、说课。

通俗简要概括,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任务,为后期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研究是为了促进教学更有效进行。

更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除了课程教学外,学生还应该掌握如何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学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本门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学习。

贯彻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

教师提供大量课程资源,包括理论教学微视频、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范例教学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教学视频、评价表、试卷等。

教学中采用范例教学、案例教学、游戏与讨论等方法。

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在课前、课中、课后,同学们需要花大量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1.理论学习。

本门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很多。

包含中小学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原则与方法、课程环境与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

主要采用课前自学微视频、阅读教材与电子资源;课中讨论、课后反思与作业等形式进行。

2.教学实践。

本课的教学实践包括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讲课、听课、评课、说课、编制评价表及试卷等;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

主要学习方法采用练习法、角色扮演法、协作学习与行动研究。

要求课前进行理论学习、完成教学设计与教案、说课稿的编写、模拟授课或说课;课中讨论与评价;课后小组评价与反思。

通过多轮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六、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第1章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课程
第2章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作用与目标
第3章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设置
第4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5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组织形式
第6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第7章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培养
第8章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
第9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10章信息技术课程微格教学
第11章信息技术课程听课、评课与说课
第四部分第12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七、参考书目:
1.雷体南、叶良明,信息技术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2版
2.吴军其,新理念信息技术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3.吴军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技能训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4.黄宇星,信息技术微格教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5.胡秀琴,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
6.王馨、郭丽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7.王荣良、高淑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点评,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8.朱彩兰、李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9.董瑞侠、张红玲,课堂演讲艺术,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
10.希尔伯特.迈尔著,黄雪媛、马媛译,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11.赵国忠,说课最需要什么——中外优秀教师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12.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
13.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微格教学教程系列),科学出版社,1997年
14.孙正川,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5.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16.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17.邬家炜,《信息技术教学论》,湖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18.杨威,《信息技术教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19.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20.周勇、赵宪宇,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1.荣静娴、钱舍编著,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思考:
1.你怎么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2.如何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与一般课程论、教学论的关系?
3.在这门课上我们要具体做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