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先国简介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合集下载

教育_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

教育_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

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姚先国 张海峰内容提要:本文在增长回归框架下,应用Arellano 与Bond 等人倡导的动态面板数据方法(syste m -GMM 估计)和传统的固定效应估计考察了教育对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

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积极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溢出效应。

不过与资本投资相比,教育差异仍不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此外,本文的增长回归还表明,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快的条件收敛迹象。

随后,我们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人力资本 地区差异 收益率 广义矩估计* 姚先国,浙江大学劳动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政编码:310027,电子信箱:cec -yaoxg@;张海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310027,电子邮箱:hai f -zju@163.c om 。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0(编号70233003)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0(批准号06J ZD0014)的资助。

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张俊森教授、香港大学韩军博士对初稿的评论,也感谢匿名审稿人的中肯意见,文中错误当由作者负责。

一、引 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扩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5人类发展报告20056显示,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刚超过纳米比亚,但是如果上海是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葡萄牙相当(UNDP,2005)。

何种因素导致了这么大的发展差距,以及落后地区采取何种措施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鸿沟,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一些研究者曾利用分省数据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中国的地区差异问题(林毅夫等,1998;蔡和都阳,2000;D murger,2001;Bao e t al.,2002;王小鲁和樊纲,2004;彭国华,2005;陆铭等,2005;等等)。

浙能电力 代码600023

浙能电力  代码600023

浙能电力代码600023 公司名称: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潮姓名:吴国潮性别:男出生日期:1956年国籍:中国学历:硕士供职信息: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简历:吴国潮,男,57岁,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高级经济师,现为浙能电力董事长。

吴先生自2011年10月出任浙能电力董事长,现同时担任浙能集团董事长。

吴先生1975年11月至1991年2月于绍兴电力局工作,历任绍兴电力局修试工区党支部委员、绍兴电力局调度所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绍兴电力局用电管理所主任、党总支书记、绍兴电力局副局长;1991年2月至1991年9月任衢州电力局副局长;1991年9月至1993年5月任浙江省电力局用电处副处长;1993年5月至1995年11月任浙江省电力局开发办副主任、主任;1995年11月至2000年12月任绍兴电力局局长;2000年12月至2007年1月任浙能集团总经理、副董事长;2007年1月至今任浙能集团董事长。

吴先生于2009年7月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懂事:吴国潮、陈一勤、黄伟建、刘贺莹、毛剑宏姓名:陈一勤性别:男出生日期:1962年国籍:中国学历:硕士供职信息: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简历:陈一勤,男,51岁,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助理经济师,现任浙能电力董事。

陈先生自2011年10月出任浙能电力董事,现同时担任浙能集团煤运分公司总经理及富兴燃料董事长。

陈先生于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任浙能集团办公室主任;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任富兴燃料总经理;2009年12月至今任浙能集团煤运分公司总经理;2012年12月至今任富兴燃料董事长。

陈先生2008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委党校,获经济管理硕士学位。

姓名:黄伟建性别:男出生日期:1964年国籍:中国学历:硕士供职信息: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简历:黄伟建,男,49岁,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高级经济师,现任浙能电力董事。

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

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论 坛 议 程2010年6月12-13日北京中国议程目录主论坛: 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 (1)特色论坛1-1: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 (2)特色论坛1-2: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 (4)特色论坛2:国际区域和地区工作与劳工发展论坛 (5)劳动经济分论坛:人口、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6)人力资源分论坛:民族文化、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8)社会保障分论坛:中国社会保障体制 (10)劳动关系分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治理 (12)服务信息和会场路线图 (14)主论坛: 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时间:2010年6月12日上午08:30-12: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1报告厅08:30-08:45嘉宾签到08:45-09:00嘉宾合影09:00-10:00 开幕式主持人: 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09:00-09:15 校领导致辞:程天权,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09:15-09:45 主题演讲:张小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演讲题目:“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09:45-10:00 荣誉教授、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曾湘泉院长介绍情况,程天权书记颁发聘书10:00-10:10 茶歇10:10-12:00主题报告主持人: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10:10-11:10 詹姆斯•海克曼(James J. Heckman),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演讲题目:“儿童时期人力资本投资对成年后就业能力的影响”11:10-11:40 皮特•海尼克(Peter Hennicke),德国Wuppertal气候、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前任所长、教授演讲题目:“资源、效率与就业”11:40-12:00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演讲题目:“双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就业能力提升战略”12:00-13:00 午餐(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餐厅三层汇贤居)特色论坛1-1: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劳动科学在全球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论坛时间:2010年6月12日下午14:00-18: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会议室14:00-14:15 主办单位负责人致辞主持人: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致辞:萨瓦什•库瑞威拉(Sarosh Kuruvilla),美国康奈尔大学产业和劳动关系学院国际项目主席、教授大卫•范格德(David Finegold),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管理与劳动关系学院院长、教授14:15-16:00 专题讨论1主题: 21世纪劳动领域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主持人:布鲁斯•考夫曼(Bruce Kaufman),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人事和雇佣关系研究院前任院长、教授发言人: 约翰•巴德(John W. Budd),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人力资源和劳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塔尼亚•沙巴(Tania Saba),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一江,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弗朗西斯科•加维尔•戈麦斯•阿韦列拉(Francisco Javier GomezAbelleira),西班牙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社会和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冯喜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16:00-16:15 茶歇16:15-18:00 专题讨论2主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以及它们对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教育的影响主持人: 威廉•布朗(William Brown),剑桥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部主席,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院长、教授发言人: 吉恩•查理斯特(Jean Charest),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产业关系学院院长、教授莱娜•格纳斯(Lena K. Gonäs),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经济科学、通信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崔勋,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唐志敏,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18:00-19:00 晚餐(天使食府)特色论坛1-2: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劳动科学在全球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下午14:00-18: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会议室14:00-15:45 专题讨论3主题:劳动学科领域研究发展趋势主持人: 史蒂芬•弗伦克尔(Stephen Frenkel),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组织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发言人: 大卫•范格德(David Finegold),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管理与劳动关系学院院长、教授钟志良(Chee-Leong Chong),新加坡新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田小宝,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姚先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史蒂芬•巴赫(Stephen Bach),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管理学系研究委员会委员,博士项目主席、教授沈琴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15:45-16:00 茶歇16:00-17:45 专题讨论4主题: 从全球角度看劳动科学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及人才培养主持人: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发言人: 萨瓦什•库瑞威拉(Sarosh Kuruvilla),美国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国际项目主席、教授阿尼尔•维尔玛(Anil Verma),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中心主任、教授保罗•戈伦(Paul J. Gollan),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商学院副教授,麦考瑞大学商学院研究主任白木三秀(Mitsuhide Shiraki),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育中心院长,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周文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徐广正,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劳工研究所课程委员会主任、教授17:45-18:00 院长宣言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18:00-19:00 晚餐特色论坛2:国际区域和地区工作与劳工发展论坛论坛时间:2010年6月12日下午13:30-17:3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1会议室论坛主题:劳动与可持续发展主持人:丹尼斯•哈瑞森(Denis Harrisson),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教授13:30-14:20 主题发言发言人:吉奥基•赛尔(György Széll),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演讲题目:“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14:20-14:40 茶歇14:40-17:30专题讨论发言人: 斯特罗拉•迪米特里亚季斯(Stavroula Demetriades),欧洲基金会产业关系与工作场所发展研究所主任安妮•因加•希尔森(Anne Inga Hilsen),挪威奥斯陆工作研究所研究员吉奥基•赛尔(György Széll),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皮特•海尼克(Peter Hennicke),德国Wuppertal气候、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前任所长,教授刘尔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易定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系主任、副教授17:30-18:30 晚餐(天使食府)劳动经济分论坛:人口、就业与劳动力市场上午日程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09:00-12: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会议室09:00-10:30圆桌讨论,主题:就业与发展主持人:赵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发言人: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詹姆斯·海克曼(James J. Heckman),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李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于法鸣,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10:30-11:00 茶歇11:00-12:00 主题演讲主持人: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演讲人: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演讲题目:“金融化时代的劳动力市场:金融不稳定对工人的风险及应对措施”12:00-13:30 午餐(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三层自助餐厅)下午日程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13:30-17:2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求是楼347会议室13:30-15:10 专题讨论1: 收入不平等与人口失衡主持人: 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13:30-14:10 李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演讲题目:“我国二十年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14:10-14:50李宏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演讲题目:“我国父母的性别选择行为与失踪女性:来自超声波诊断技术扩散的证据”14:50-15:10 嘉宾自由发言15: 10-15:40 茶歇15:40-17:20 专题讨论2:劳动力市场主持人: 易定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系主任、副教授15:40-16:20葛赢,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教授演讲题目:“中国工会的作用”16:20-17:00 赵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我国劳动者劳动合同形式从1988年到2007年的演变”17:00-17:20 嘉宾自由发言17:30-18:30 晚餐人力资源分论坛:民族文化、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上午日程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09:00-12: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报告厅主持人: 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教授09:00-10:00 主题演讲:企业目标与新世界秩序演讲人:霍夫斯泰特(Gerard Hendrik Hofstede),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名誉教授,组织人类学和国际管理主任,蒂尔堡大学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10:00-10:15 茶歇10:15-11:30 主题演讲:跨文化研究与组织行为演讲人:艾肯(Zeynep Aycan),土耳其客科奇大学心理学系教授12:00-13:30 午餐(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三层自助餐厅)下午日程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13:30-17: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报告厅13:30-13:55 霍夫斯泰特新书《文化与组织》发行仪式(兼职教授聘任仪式)主持人: 石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教授13:30-13:35 曾湘泉院长向霍夫斯泰特教授颁发兼职教授证书并致辞13:35-13:45 霍夫斯泰特讲话13:45-13:5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致辞13:50-13:55 译者孙健敏教授发表翻译感言14:00-17:00 主题演讲: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主持人:石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教授14:00-14:45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14:45-15:15 赵金林,汇源集团副总裁演讲题目:“汇源集团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15:15-15:30 茶歇15:30-16:15 林新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6:15-17:00 张丽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组织文化研究方法”17:00-18:00晚餐社会保障分论坛:中国社会保障体制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1会议室专题讨论1: 社会保障体制的宏观议题主持人: 韩克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副教授09:00-09:0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致辞09:05-09:45 约玛•席比勒(Jorma Sipilä),芬兰坦佩雷大学前任校长、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教授演讲题目:“作为社会投资的社会政策?”09:45-10:25 杨燕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演讲题目:“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0:25-10:40 茶歇10:40-11:20 潘锦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社会保障体制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11:20-11:40 点评: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11:40-12:00 提问与讨论12:00-13:00 午餐(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三层自助餐厅)专题讨论2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主持人: 吕学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13:30-14:10 褚福灵,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演讲题目:“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探究”14:10-14:50 王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演讲题目:“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的分与合”14:50-15:10 点评: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15:10-15:30 提问与讨论15:30-15:50 茶歇专题讨论3: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专项研讨主持人: 孙树菡,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15:50-16:10 熊跃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演讲题目:“中国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分析”16:10-16:30 韩克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副教授演讲题目:“社会质量中国化——问题、背景和福利改革议题”16:30-16:50 杨立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演讲题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研究”16:50-17:10 杨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演讲题目:“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理性选择与福利效应研究”17:10-17:30 点评:潘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17:30-17:50 提问与讨论18:00-19:00 晚餐(天使食府)劳动关系分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治理上午日程论坛时间: 2010年6月13日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求是楼440室学术报告厅09:00-10:30 大会主旨发言(每人20分钟)主持人:李丽林,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副教授演讲人:威廉•布朗(William Brown),剑桥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部主席,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院长、教授演讲题目:“英国的劳资争议处理机制:产业行动治理机制”常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演讲题目:“中国劳动争议治理的法律机制研究”弗朗西斯科•加维尔•戈麦斯•阿韦列拉(Francisco Javier Gomez Abelleira),西班牙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社会和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演讲题目:“西班牙劳资争议治理机制”张鸣起,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演讲题目:“工会在集体争议中的作用”10:30-10:45 茶歇10:45-12:00 大会发言(每人15分钟)主持人:程延园,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人:唐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演讲题目:“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战略劳动关系管理”乔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副教授演讲题目:“劳动者群体性事件与危机管理创新——从出租车罢工潮说起”程多生,中国企业家联合会雇主工作部副部长演讲题目:“雇主组织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彭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演讲题目:“罢工权与集体谈判权”叶静漪,北京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教授演讲题目:“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12:00-14:00 午餐(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三层自助餐厅)下午平行分论坛A议程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3会议室14:00-17:30 专题讨论1(15:30-15:45 茶歇)议题:全球化下的劳工权益保障全球化下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国外集体劳动争议问题研究下午平行分论坛B议程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4会议室14:00-17:30 专题讨论2 (15:30-15:45 茶歇)议题: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现状、特点与趋势研究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影响与治理策略研究17:30-17:55 闭幕式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3会议室主持人:唐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发言人:常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18:00-19:00 晚餐服务信息和会场路线图一、服务信息论坛会务组工作地点:燕山大酒店716,719室二、会场路线图1、燕山大酒店——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逸夫会议中心2、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逸夫会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东门——求是楼。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姚先国,男,1953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硕士学位。

1985年至1987年在德国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企业经济系、慕尼黑大学国民经济系进修。

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劳动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江万龄国际经济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LIPP)主任。

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等职。

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同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2003年度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

熟谙英德两门外语,曾在美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访问、讲学或参加国际会议。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转型理论与经济改革。

出版学术著作17部(含教材)。

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Applied Economics》、《The Chinese Economy》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3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承担研究项目共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7项,省部项目9项。

近三年(2002-2004年)支配科研经费共523.8万元,年均174.6万元。

主讲课程:比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与劳动政策、人力资源管理,政治经济学前沿专题;已指导硕士生60余人,指导博士生43人。

科研项目情况(2000年以后,部分)9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2002~20069科技信用管理机制研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2006(两期)9中国地方政府和人际网络——通过公私合作的新形式来利用政治型企业家,国际合作,总经费60万欧元,2004~20079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运行模式与机制研究,国家软科学项目,2002~20039中国地方政府和人际网络,国际合作,2004-20079杭州市2004年度及未来三年人才开发目录,杭州市人事局,2004.02~2004.069杭州市城市管理投入绩效研究,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20049浙江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流程规划与核心流程设计,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2004.02~2004.069中国外贸制度变迁,浙江省外经贸厅,2002.04~2003.049充分利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契机,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浙江省科技厅,2002.06~2002.129河南省电信公司管理体系策划,河南省电信公司,2001.03~2002.039全民企业动力机制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著作9姚先国、陈国权、郁建兴主编,《现代公共管理基础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9姚先国、柴效武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4年7月。

2018浙江大学考研必读:经济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介绍

2018浙江大学考研必读:经济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介绍

2018浙江大学考研必读:经济学院概况师资队伍介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简介学院简介概况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金融学院)、国际经济学系(对外经济贸易学院)、财政学系等4个学系;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证券期货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所、财政研究所、法与经济研究所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A类)“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B类)“浙江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江万龄国际经济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产业与空间研究中心(筹)等15个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共享)等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置二级学科“金融经济理论”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增金融、国际商务、税务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财政学、电子商务(共建)5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经济学院全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

全院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学院现有教授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47人,他们中既有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又有成绩显著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多名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四个一批”人才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员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光彪讲座教授各3人、永谦讲座教授、求是讲座教授各1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人。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

006年第5期国际学术动态动画片奖。

至19日晚整个活动结束。

本次访问,我有以下两点体会:一是香港的影视教育的先进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如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的教师人数虽然不多,但人人能够在理论或实践上独当一面,面向理论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与面向应用的具有MFA学位的教师大约各占一半;在有先进设备的同时,有着实用、成熟的设备应用的运作机制与实验教学手段;基于香港良好的影视制作大环境,大学与影视产业紧密结合,面向香港电影产业培养多层次、多方面的影视理论研究、教学、制作、编导人才。

二是我校在影视教育方面与香港及国内兄弟院校之间有着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较少、信息不灵、设备使用机制尚需完善、不能掌握业界的最新动态等诸多方面,我校应以此次参加国际纪录片研讨会与大中华地区大学生影视作品评奖为契机,开展大学生影视活动,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也不必走艺术类电影电视学院的道路),紧跟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使我校影视教育能够上一个台阶。

姚先国易君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27)1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劳动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LEPP)承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中国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杂志媒体支持的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5月22~24日在杭州金溪山庄隆重召开。

来自美国、德国、英国、中国香港和内地各高校、科研机构的51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其中美国4人、德国3人、英国1人、中国香港地区5人。

会议共收录论文37篇,其中美国4篇、英国1篇、中国香港地区4篇,学术负责人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劳动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姚先国教授。

会议围绕转型时期收入差别与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劳资关系、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3个专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相关政策建议。

职业分割及其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2002年中国城镇调查队数据

职业分割及其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2002年中国城镇调查队数据



长 期 的 封 建 统 治 及 其 在 “ 尊 女 卑 ” 识 形 态 的 影 响 下 , 国 存 在 着 严 重 的 男 意 中
重男 轻女 现象 , 女被视 为 男性 的附属 和摆设 , 政治 、 济 、 育上受 到 了极不 妇 在 经 教
平 等 的 对 待 。新 中 国成 立 以 后 , 府 大 力 倡 导 男 女 平 等 , 治 上 鼓 励 女 性 参 与 , 政 政 经 济 上 实 行 男 女 同 工 同 酬 制 度 , 而 男 女 工 资 的 差 异 比较 小 , 别 歧 视 的 问 题 没 因 性
维普资讯
重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 0 8年第 l 4卷第 2期
5 3
J U NA FC ON QNG U I R IY( oi cec dt n o.4 N . 0 8 O R LO H G I NVE ST Sca S i eE io )V 11 o22 0 l n i
别观 念以及 法律 法 规 的不完 善原 因 , 就 业 过程 中女 性遭 受 性 别歧 视 现 象屡 见 使
不 鲜 。其 中尤 为 突 出 的是 性 别 间工 资 差 异 越 来 越 大 , 仅 如 此 , 女 在 职 业 获 得 不 男 和 受 教 育 程 度 上 也 存 在 着 巨 大 差 距 。 中 国城 镇 性 别 工 资 差 异 多 大 程 度 上 是 由于 男 女 自身 特 征 差 异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引 起 的 , 动 力 市 场 歧 视 所 起 的 作 用 又 是 劳 多 大 ? 国 内外 很 多 学 者 对 该 问 题 进 行 了 研 究 。 B u r … 的 研 究 发 现 , 市 居 民 中 , 女 在 受 教 育 机 会 、 动 参 与 以及 职 业 ae等 城 妇 劳

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

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



党 的 十 七 届 三 中全 会 在 继 续 强 调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 进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基 础 上 , 推 提 出 “ 定 不 移 加 快 形 成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新 格 局 ”的 目标 , “ 乡 统 坚 由 城
筹 ”, “ 乡 一 体 化 ” 一 次 跨 越 , 义 非 凡 。 首 先 , 论 当 前 中 国 农 村 剩 余 劳 到 城年第 1 5卷第 l期 J U N LO HO G IG U I E S Y( oi c neE io )V 11 o 120 O R A FC N QN N V R I Sca Si c dtn o.5N . 0 9 T l e i
动力究竟 还有 多少 , 中国近 3 从 0年 城 乡 劳 动 力 迁 移 的 实 际 情 况 来 看 , 易 斯 关 刘 于 工 业 化 过 程 中会 存 在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无 限供 给 阶 段 的理 论 很 大 程 度 上 只 是 一 种 对 理 想 状 态 的 描 绘 … 。 在 中 国所 处 的 二 元 社 会 结 构 下 , 乡 劳 动 力 迁 移 存 在 城 较 大社会 成本 , 既使得农 村剩余 劳动 力在 向城市迁 移 的同时 , 低补偿 工资水 这 最 平 就 会 出 现 缓 慢 上 升 , 且 在 城 乡 平 均 工 资 水 平 仍 存 在 一 定 差 距 情 况 下 , 动 力 并 劳 迁 移 存 在 先 期 达 到 均 衡 的 可 能 性 J 其 次 , 论 “ 工 潮 ” 是 “民 工 荒 ” 实 上 。 无 民 还 事 都 是 城 乡 劳 动 力 市 场 分 割 的 表 现 。农 民 工 流 动 就 业 已 经 历 3 0年 时 间 , 农 村 劳 但 动 力 向城 市 实 现 稳 定 转 移 的 制 度 环 境 仍 然 没 有 形 成 。 按 照 社 会 学 的 理 解 , 农 民工流 动不仅 仅是 劳动力 的流动 、 口的流动 , 时 是一 种 社会 流 动 , 含 了地 人 同 包 域 流 动 、 业 流 动 和 阶 层 流 动 三 个 方 面 J 而 现 在 中 国 农 民 工 从 农 村 向 城 市 的 职 ,

中国乡村发现2011年学术委员名单(2011.10.20)

中国乡村发现2011年学术委员名单(2011.10.20)

2011年《中国乡村发现》学术委员名单:42人王小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东京(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教授)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景新(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晓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刘德喜(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孙立平(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朱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毅(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宋亚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洪远(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张玉林(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德元(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远行(安徽大学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李建华(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教授)李昌平(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杜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潭(中南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房宁(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姚先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树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钟甫宁(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唐仁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唐珂(国家农展馆馆长、博士)徐勇(华中师大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郭玮(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博士)曹锦清(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季焜(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祖辉(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温思美(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蒋建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潘维(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通讯地址: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王小映研究员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王东京主任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晓毅研究员321004 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王景新主任100038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马晓河副院长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刘德喜教授100084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朱玲副所长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吴毅教授430077 武汉武昌区东湖路165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宋亚平院长100810 北京市西四砖塔胡同56号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宋洪远主任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张占斌教授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玉林教授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晓山教授230039 安微省合肥市肥西路3号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张德元教授10087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李小云院长230039 安微省合肥市肥西路3号安徽大学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李远行教授413000 益阳市银城南路湖南城市学院李建华院长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北街篮筹名座E-2-802室李昌平研究员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100824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杜鹰副主任100017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2号中南海西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陈锡文主任410012 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中南大学政治学院陈潭副院长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房宁所长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大路38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姚先国院长430074 湖北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贺雪峰教授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赵树凯研究员210095 中国南京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钟甫宁所长100017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2号中南海西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唐仁健副主任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国家农业展览馆唐珂馆长430079 武汉市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徐勇院长100084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秦晖教授100017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2号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郭玮司长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03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曹锦清教授100101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院内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焜主任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大路38号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黄祖辉主任510640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农业大学温思美副校长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9号中央党史研究室蒋建农研究员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225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俊副主任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所长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潘维主任。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度量与解释的研究进展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度量与解释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1961)认为劳动收入份额恒定是宏观经济增长中的几大特征之一,被称为“卡尔多特征 事实”①。自然地,20世纪50年代以后,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及其新古典解释使经济 学家对功能性收入分配的研究兴趣迅速下降。因而,收入分配研究的重心转向个人收 入分配领域,即从国民收入中劳动和资本的分配转向由基尼系数为代表的个体间收入 分配不平等的度量和分解研究。从理论方面来看,研究则主要讨论不平等与经济增长 之间的关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库兹涅茨(1955)提出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 的倒U型关系的著名假说。 进入2l世纪后,经济学家再一次将注意力转回到功能性收入分配上来,其中主要 的原因是在20世纪中后期劳动收入份额出现全球性的下降。Guscina(2006)的研究表 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劳动收入份额从1975年的57%下降至2000年的52%。同时,新 兴市场国家如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也呈显著下降趋势,其由1995年的51.9%下降到 2007的39.7%。 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与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济的 “两大转变”相关。首先,二战后全球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东亚和中国等新兴市场融入 全球市场竞争体系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过程,无论是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日趋频繁,形成了复杂的全球市场体系。商品市场的这种 转变将对各国内部的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工业化国家劳动收入 份额的下降与这种全球经济的融合方式密切相关。其次,前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向市场 经济转型,经济和制度结构的巨大变化同样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以中国为 例,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转换成为经济学者解释近期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 因素。 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国外研究进展,罗长远(2008)已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分析。 而国内学者则在近两年内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进行了一系列较为深入地探讨。因 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现有文献与中国的事实相联系,系统地梳理有关我国劳动收入份 额研究的进展,以期回答哪些问题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哪些方面还值得进一步 推进。 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讨论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问题并从结构因 素的角度探讨其变动趋势;第三部分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综合分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的原因;第四部分对现有的研究进行述评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浙江大学各学院的院长在2005级开学典礼上迎新语录

浙江大学各学院的院长在2005级开学典礼上迎新语录

浙江大学各学院的院长在2005级开学典礼上迎新语录2005年9月4日,在浙江大学200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各学院的院长(或常务副院长)分别致辞,介绍学院特色并欢迎学生入学。

新闻办公室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成文,与师生共勉。

经济学院副院长金祥荣教授:同学们报考大学的时候总是要问两个问题,学什么,到哪里去学?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内一流学院。

你们做了最优选择!进入大学以后还要问两个问题,如何学,为谁学?为自己,为父母,为社会。

经世济民,富国裕民,这就是我们的追求,这就是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选择!也是你们的最优选择。

经济学院欢迎你们!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孙笑侠教授:公元1088年,在意大利北部诞生了人类第一所大学,这所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学院对社会科学产生了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此以后,这所大学的法学院培养了律师、法官和检察官,她的毕业生总是身披法袍,履行着历史的使命。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民国七君子辩护团团长张志让教授,我们所熟知的美国黑奴运动的领袖林肯先生。

我们知道,我们的职业是用我们的良知去诊治社会的疾病。

同学们,请你们告诉我,这样的学院是什么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周谷平教授:中华之崛起,以人才为本;科教兴国,教育为先。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教育是祖国昌盛、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教育学院的同学们,我们从事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最崇高、最最神圣的事业。

让我们为此而自豪、而努力吧!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廖可斌教授:有一个小故事大家很熟悉,当年陈毅同志到国外去访问,随行的同志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外交部长,对方只是客气地握握手;随行的同志又介绍,我们的部长是一位元帅,对方就郑重多了;随行的同志又介绍,我们的部长还是一位诗人,对方就露出极为钦佩的神色。

他们为什么这么敬佩诗人,因为诗歌属于文学,文学属于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是研究什么的?是研究人的。

世界上什么最重要?是人。

世界上什么最复杂?是人。

激情与理智的均衡——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

激情与理智的均衡——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

报告《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战略》 一书 。 单独完成 了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知识经济时代 的人才战略研究》 现在正在 。 释 劳 动力 产 权 的文 献 。 进行的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 在此之后 , 先国教授 继续 深入探讨 劳动力产权与收入分 力市场管理》 姚 的研究 , 合作单位有香港 中文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配问题 , 其在《 经济研究》 上相继发表《 动力的双轨价 格及经 等 , 劳 已在 国内权威刊物 、 一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 写 中英文 撰 济效应》 等论文 , 并在其著作《 社会 主义企 业收入 分配论》 书 工作论文三十多篇 , 一 有的已在 国外重要期刊发表 。这些研究成 中率先 提出了实现工资市场化分配 , 劳动力双轨价格并轨 的思 果奠定 了浙江大学在 劳动经济学 和人力资本 投资研究领 域的 路。 社会主义企业收入分配论》 19 ) 《 ( 9 2 是姚先国教授作 为首批 学术地位。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 年基金获得 者主持 的企业收入分 配问题 三、 劳动 力产 权与 劳动 者权 益保 护 课题研究成果 , 被誉 为是一 本“ 索高度集 中计划经 济体制 向 探 自经济改革开放 以来 , 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就是一个横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转变过程 中国有企业 收入分 配改革 问 在我 国经济 理论界面前 的棘手 难题。 由于理 论和实践上 的不 题的好 书” “ ;考虑到这个选 题是在几年前就确定 的.不能不赞 足 , 对于如何 在新时代条件下 , 坚持工人 阶级 领导地位 和加快 赏本书作者 的卓识远见” 蒋学模语 ) ( 。该 书获浙江省哲学社会 经济建设并行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的问题。而姚先 科学优 秀成果二等奖 。 国教授 在这一问题上 , 以他做学 问 的一 种天生韧劲 . 一种不 断

劳动力流迁决策中的迁移网络

劳动力流迁决策中的迁移网络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1 姚先国
男 湖南华容人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劳动经济与人力 女 广东深圳人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劳动
资源开发 以及经济转型理论研究 ∀ 1 刘湘敏 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


姚先国 刘湘敏 劳动力流迁决策中的迁移网络
∀李
庆昆对深圳女性外来工深度访谈研究的成果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 村中的老乡借给他们 外来 工 钱 !介绍给他们工作机会 !带他们一起去深圳并借给他们在招工时所需要的证明 ∀ , ,许多人 都在他们老乡工作的工厂宿舍里暂时藏身 ∀ 另外 找工作 !变换工作也依靠老乡的−内部. 消息和推 荐 ∀ , ,因为国家和雇主都不给工人们提供医疗保险或医疗资助 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只好从老乡 那里得到感情的 !经济的和真正的帮助 ∀ 0 此外 他还进一步验证了/ 网络不仅调解迁移劳动力的市 场供应 而且还为迁移劳动力的再生产提供支持 足够的营养 !培训 !保护和流动 0 ≈
三 !实 验 方 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劳动管理部门的协助下 在当地外来劳工规模最大的 家工厂 随机抽取 家 由抽中的工厂的负责人在本厂的外来劳动力中随机选定有一年以上就 份劳动迁移决策问卷调查中 位 是女性 份问卷回答有效 有效回收率为 位 人 人 是男性 ∀ 一半以上的 人 占 人 人只 接受了大学教育 是初中水平 另有 业经历的人作为访谈对象 ∀ 外来劳动力指调查时在深圳市没有常住户口但有固定或临时工作的外 地流入人口 ∀ 在发放的

二 !模 型 建 立
尽管区域剩余劳动力的显化及其流迁问题作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已在经济学 !地理学 !社会学 等学科研究中进展迅速 但是跨学科的交融研究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理论成果 ∀ 本研究中的主要 分析指标和测量分析思路如图 显示 ∀ 各项主要测量分析指标中 流迁意愿 !工资差距以及就业机 会 经济性变量 都已经在以前的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研究中有所体现 ∀ 作为社会性变量的迁移网络 的引入 表达了我们研究的主要假说 工资差距 !就业机会以及迁移网络共同作用于流迁意愿 而且 他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 ∀

人才优先,创新发展——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

人才优先,创新发展——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

人才优先,创新发展——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冯洁【摘要】@@ 记者:能否简单介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是基于怎样的时代背景?rn姚先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十二五"期间的主题,这是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0(000)014【总页数】2页(P48-49)【作者】冯洁【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浙江省早在2006年就已提出了“创业创新”两创战略,贯彻至今,成效初现。

如今,适逢国家推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创新与人才这一对具有密切关联度的词汇,当之无愧地成为浙江省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引擎。

在“人才优先”的大势之下,发挥好政府与企业在推进人才发展中的作用,营造人才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是下一步亟需思索的问题。

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

记者:能否简单介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是基于怎样的时代背景?姚先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十二五”期间的主题,这是最重要的时代背景。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下一步发展的引擎是什么?从要素投入驱动到创新驱动已成共识。

因而,人才、教育、科技问题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要改变依靠要素投入和低成本、低价格获得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就应该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

人才就是拥有人力资本优势的高端人力资源、人才战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

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统包统配的大锅饭、铁饭碗制度束缚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打压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的极左政策更是窒息了人才的创造力。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资源逐步转向按照经济规律、市场需求进行配置,劳动者得以主动择业、创业,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率大大优化。

改革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中国奇迹的谜底即在于此。

人力资本约束与中国经济转型路径选择—姚先国教授访谈录

人力资本约束与中国经济转型路径选择—姚先国教授访谈录

Human Capital Restraint and the Choice of the Way to Transform Chinese Economy——An Interview
with Prof.Yao Xianguo
作者: 盛乐
出版物刊名: 探索与争鸣
页码: 21-23页
主题词: 人力资本;中国;经济转型
摘要:在中国和前苏联共同走向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前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改革发展的奇迹,而后者却一度走向衰败.两个互成对比的改革历程不由得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两国经济实践究竟有多少共性和特性?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有何优缺点?经济转型路径选择的约束条件究竟是什么?记者就此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先国教授.。

浙商如何变局——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导姚先国教授

浙商如何变局——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导姚先国教授

浙商如何变局——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导姚
先国教授
董树荣;何晓春
【期刊名称】《浙商》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浙商要想继续保持在中国商人群体中翘楚地位,就必须有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以及更准确的自我认识和定位。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董树荣;何晓春
【作者单位】《浙商》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5
【相关文献】
1.提振浙江实体经济——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波教授 [J], 冯洁
2.人才优先,创新发展——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 [J], 冯洁
3.危机中反思,浙江民企须靠内力决胜——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凌教授[J], 冯洁
4.金融海啸,影响几何?——访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雪军教授 [J], 冯洁
5.收入分配调整:让更多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姚先国教授 [J], 冯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镇职工性别就业差异研究

城镇职工性别就业差异研究

城镇职工性别就业差异研究∗——基于2002年城镇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姚先国1,黄志岭2(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要】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城镇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了城镇职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性别间在就业行为上的差异。

主要的研究结论有:第一,总体上看,男性、年龄较小、高学历、身体健康、党员以及配偶处于就业状态的个体更容易就业;第二,从分性别的回归结果看,与家庭特征相关的变量对丈夫和妻子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第三,采用扩展的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显示,性别间的就业率差异完全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结构因素(Labor Market Structual Issues),个体特征变量影响较小。

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性别间就业行为差异的理解,同时认为缩小性别间就业不平等的政策应着重关注于如何纠正劳动力市场结构因素上。

关键词性别就业差异性别歧视扩展的Oaxaca-Blinder中图分类号F241.4Gender Differences in Employment of Urban Workers:Evidence from2002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Data(Yao Xianguo,Huang Zhiling)Abstract:Using2002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CHIP)data,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actors that have an effect on the incidence of employment of urban workers and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employment.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followings.First,as a whole,being male,younger,better educated,healthy,communist party member,and spouse’s employment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employed.Second,family-related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have different impact on female and male.Third,using an extension of the Oaxaca-Blinder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to the logit models,the results show that labor market structural issues explain almost all of the observed gender gap in employment,and the effect of the gender gap in individual endowments is very small.Our findings are useful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der gap in employment,and meanwhile the main lesson is that the public policy aiming at reducing gender inequality should focus on how to rectify the labor market structural issues.Keywords:Gender differences in employment,Gender discrimination,An extension of the Oaxaca-Blinder基金项目:作者感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项目编号:06JZD001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项目编号:70233003)的研究资助。

中日雇佣制度的比较

中日雇佣制度的比较

第6卷第2期2007年4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6 No.2Apr. 2007 【经济学・管理学】 [收稿日期]2006201208[作者简介]姚先国(19532),男,湖南华容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光新(19742),男,湖北公安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日雇佣制度的比较———隐性契约理论的视角姚先国1, 王光新2(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摘 要]文章运用隐性契约理论分析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中国的固定工制度。

日本的企业对于自己的资产具有剩余控制权,注重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声誉,企业和员工达成一种长期雇佣的默契,他们之间是一种重复博弈,是一个标准的隐性契约。

中国过去的国营企业没有自己的资产和剩余控制权,更没有自己的声誉,国家间接地替员工和自己签订了一份终身雇佣的合同,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一个一次性博弈,当员工的权利受到伤害时无法用退出权来保护自己,这种雇佣制度是一个更多的附有显性契约性质的隐性契约。

二者的执行及激励约束机制完全不同,从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效果。

[关键词]终身雇佣制;固定工制度;隐性契约;博弈;激励;约束[中图分类号]F 2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973(2007)022*******Comparison of Employment System bet w een China and Japan———In vie w of implicit contracts theory YAO Xian 2guo 1, WAN G Guang 2xin 2(1.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2.College of Economics ,Zhejiang University ,Huang 2zhou 310027,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 he cont ract ual properties of J apanese life 2employment and Chinese fixed 2employment system in view of implicit cont ract s t heory.J apanese enterp rises have t heir own asset s and t he surplus cont rolling power ,and t 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form t heir rep utation and cherish it.Employer and employee reach a tacit agreement of life 2long employment and t he game between t hem is a repeated one which forms a standard implicit contract.In contrast Chinese state 2owned enterp rises had no asset s ,no surplus controlling power ,nor rep utation of t heir own.The country signed a permanent employment cont ract for employee and himself indirectly ,so t he game was a one time game and t he cont ract was an implicit one wit h more p roperties of explicit contract.Their implementing enco uraging and constraining mechanism of t he two employment system has many differences which explains t heir completely different econo mic growt h effect.K ey w ords :life 2long employment system ;fixed 2employment system ;implicit contract s t heory ;Game t heory ;encouragement ;const raint一、问题的提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整个国民经济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1946年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先国简介
姚先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湖南华容人,1953
年2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
系,获硕士学位,同年到浙江大学任教。

1985年至1987年在德国慕尼黑应用科技
大学企业经济系、慕尼黑大学国民经济系进修。

1988年任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

主要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本投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经济转型理论与经济改革。

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等9项,出版著作10余部,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World Economy》、《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3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3年度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

1988年起历任浙江大学经济系副系主任(主持工作)、系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1992);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常务副院长(1993);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公共管理学院院长(2005)。

熟谙英语、德语,国际交流活跃,先后担任澳大利亚中国省市研究中心创会理事、研究员,德国维藤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意大利摩德纳大学客座教授。

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兼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浙江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会长,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直属支部书记等职。

最后更新2012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