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药

Shanyao

DIOSCOREAE RHIZOMA

一、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或趁鲜切厚片,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二、基源鉴定:本品为常用中药。全国多数地区使用的山药主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但目前部分地区有将薯蓣科植物参薯的根茎加工后作为山药用;广东等一些南方地区尚以同科植物山薯的干燥根茎做山药;这些均为地区习惯用药。另外,近年来发现有将大戟科植物木薯、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加工后伪充山药者。

1、山药(薯蓣)别名怀山药、淮山(广东)、山菇(广东)。主产于河南。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2、参薯主产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扁圆柱形、纺锤形或扁块状。长8-15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白色,富粉性,气微,味淡,嚼之发粘。

3、山薯别名山药、淮山、土淮山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

性状:根茎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较扁。长15-30厘米,直径1.5-6厘米。栓皮多刮去,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及须根痕,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淡黄色,粉性,散有少量浅棕色点状物。无臭,味微甘、微酸。

4、附山药的代用品及误用品

a、木薯(大戟科)别名树薯、槐薯、木番薯、南阳薯。主产于广东、广西、湖南等。

性状:本品多已切成段或片,段长达10厘米,片厚0.5-1厘米,直径1.5-4厘米。外皮多以除去,具刀削刻的痕迹。表面类白色,残留外皮呈棕褐色或黑褐色。断

面类白色,粉性。靠外侧有一明显的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形成层环纹。向内可见淡黄色筋脉点呈放射状稀疏散在,中央有一细小黄色木心,有的具裂隙或形成一细小空洞。气微,味淡,嚼之粉性。

b、番薯(旋花科)别名甘薯、红薯、白薯、红苕、番瓜、地瓜。产于全国各地

性状:多切成片,厚0.5-1.5厘米,直径1-3厘米。外皮多已除去,类白色,偶见未除净的浅紫红色或浅灰棕色栓皮和点状须根痕。切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近边缘可见浅灰黄色环纹,切面隐约可见黄色点状或斜向条状筋脉,质硬脆,富粉性。气微,味甘,嚼之具特异番薯味。

三、鉴别:(1)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8~35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粗2~5μm。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四、检查:水分不得过16.0%。

总灰分不得过4.0%。

五、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7.0%。

六、饮片:

炮制:

1、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浸泡三四层透,捞出,闷润至透,

切厚片,及时干燥。

检查:总灰分同药材,不得过2.0%。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4.0%。

鉴别、检查:(水分) 同药材。

2、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3、麸炒山药:去买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侔冒烟时,投入山药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出焦麸皮,放凉。山药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检查: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2.0%。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4.0%。

鉴别、检查:总灰分) 同药材。

4、土炒山药:取伏龙肝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挂土色,取出,筛去土粉,放凉。山药片每100kg,用伏龙肝粉30kg。

5、米炒山药:取净山药片和米,投入热锅内,用文火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山药片每100kg,用米10kg。

6、蜜麸炒山药:将蜜炙麦麸撒入热锅内(约180度),炒至冒烟时,投入净山药片,再炒至微黄或金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或将蜜水拌麸皮,放入锅内微火炒干,加入净山药片,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山药每100kg,用蜜麸12kg。

7、饮片性状:山药为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表面显淡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无臭,味淡微酸。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微黄色。麸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气。土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气。米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微黄色。蜜麸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金黄色,味稍甜。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