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初步训练,能够从事机械及相关领域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素质;2、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学科领域的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7、具有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精度与检测、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课内总学时数为2498学时,总学分数为153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2106学时、131学分;选修课程392学时、22学分。
课程设置情况详见表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
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学分为36学分。
本专业各类实践环节安排情况详见表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安排一览表》。
六、综合素质培养由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必修的教育环节,以及学科竞赛等专业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拓展性校外活动选修环节组成,设定为10学分。
详见表二:《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环节》。
七、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表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学分统计表》。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202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基础理论,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知识和系统的陶瓷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在陶瓷行业及其它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1、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工程图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技术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2、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五、核心课程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陶瓷机械设备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与电子实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实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习、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制图测绘、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第二课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 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制造、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在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中,面向智能制造第一线,开展机械系统运行与维护、集成与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从事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1、以中国制造2025为人才导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以智能制造最新的技术产业发展为特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和智能制造技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构建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思路。
2、引进实力企业,加强合作,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把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质量持续改进,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培养学生基础应用能力,学以够用为主,用以工程实际为度。
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两个特色培养方向,进行项目化、案例式课程体系教学,辅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机械基础、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12点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工艺与编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与维护、智能制造设备编程与调试工程中所涉及的复杂应用系统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2)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学科基础知识,能够将其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控制等一般问题的推演、分析、计算和设计;(4)掌握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技术、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机电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前沿,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般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评价、比较和综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课程设置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基础。
学
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
程则包括设计原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实践环节,设置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将理
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实践环节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例如,可以设置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自操作
和设计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如
机械制造竞赛、学生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实习实训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实习实训的内容可以包括生产实习、工艺实习、设备维修实习等,学生可
以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
设置、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等因素。
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和
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可以全面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
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键盘上,我闭上眼睛,让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在空中飘荡。
回忆起这十年,仿佛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闪现,那些方案写作的经验就像一串串珍珠,串联起我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刻理解。
一、专业定位与发展目标我们要明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定位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立足学院特色,发挥学科优势。
1.专业定位(1)立足学院特色,发挥学科优势;(2)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发展战略;(3)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发展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知识;(2)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1.理论教学(1)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基础知识;(2)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工程能力;(3)加强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领域;(4)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1)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设备水平;(2)开展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机会;(3)组织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4)实施导师制,指导学生科研活动。
3.国际交流与合作(1)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拓宽国际视野;(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国际化教学能力;(4)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英语、体育、计算机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气控制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4)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分析与解决机械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预期能达到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如下:目标1:(职业能力)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或教学科研等工作。
目标2:(社会素养)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
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实践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目标3:(竞争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解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
目标4:(团队协作)在工作中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不断学习,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形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对应通用标准1)1-1 能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并能够理解其如何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描述、分析与求解;1-2 能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流体、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知识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计算、分析与研究;1-3 能够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传动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知识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为了适应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与管理工作;3.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3)掌握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流程和方法;(4)了解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机械系统控制、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要求(1)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实践能力;(2)具备使用常用设计和制造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3)具备熟练操作和维护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4)具备项目组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3.素质要求(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本专业设置的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制图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2.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工程实习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并深入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实际应用。
3.实习与实训本专业要求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习和实训。
通过实际工作的实践经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育方案
一、培育目标
本专业培育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学问与应用力量:,熟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基本学问和技能,能从事机械装备应用和运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育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重点把握包括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学问。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创新意识和动手力量的培育。
注意加强采用计算机帮助手段进行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的力量培育。
培育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力量,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问方面具有良好素养和社会适应力量;
2.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讨论与开发所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3.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学问,了解其科学前沿及进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力量;
4.具有较强的自学力量、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具有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流体传动与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方案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支配,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48. 5,其中必修43. 5学分,选修5学分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卓献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适应我国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轻工、能源、通讯、电子、信息等领域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的需求。
1.理论知识。
要求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可以理解相关国际学术期刊的文献。
2.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践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工程设计、试制、测试和调试工作。
3.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探索新技术、新方案和新思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团队协作能力。
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有效地参与团队工作,协调各方利益,达到团队目标。
5.终身学习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跟随科技发展的步伐,持续更新与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
三、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如下:1.大学物理2.数学分析3.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4.工程制图5.工程力学6.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基础7.材料力学8.机械设计9.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论10.传动与控制11.机械工程制造实习12.热力学13.流体力学14.机械振动学15.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6.微机控制技术17.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8.工业测量与控制技术19.机电系统设计20.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21.机械设计制造实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安排既注重基础课程,也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将参与实习、课程设计和科研项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广泛地积累实践经验和锻炼技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加工工艺、自动化控制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能力,能够在研发、制造、管理等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学生应掌握数学、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等基础知识,熟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知识。
2.技能要求:学生应具备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基本能力,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操作技能,具备现代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
3.素质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科研及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基础、CAD/CAM基础、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机械振动、精密机械设计、机器人控制与应用等。
3.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传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
四、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设置机械制造与加工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了解机械制造过程和流程管理。
2.课程设计:安排机械设计和自动控制方面的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毕业要求1.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护。
2.具备机械制造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加工任务。
3.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适应跨学科合作的工作环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机器人产业等领域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二、专业培养方案1.基础理论学习在学生入学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入学测试,确保其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方面的基础。
在第一学期,学生将学习基础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将学习专业方面的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制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此外,还将学习自动化控制、传感技术、机器人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打下基础。
3.实践技能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的能力,专业课程中将设置一定的实验和实践环节。
学生将参与实验室的实验室实践,学习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参与一定的实际项目,进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实践工作。
4.创新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定的创新训练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5.实习与就业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并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支持。
6.工程实践项目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将开展一些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实践工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旨在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机械设计、机器人应用开发、自动化装置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具备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能力。
2.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解决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3.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现场管理能力,具备机械加工与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术。
4.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三、学习内容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
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机械制图与CAD》、《工程材料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等。
3.自动化控制专业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
四、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实验课程,提供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的机会。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工程管理能力。
3.工程实践:开展机械设计制造项目和自动化控制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专业实训基地建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控制装置,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的条件。
六、毕业要求1.具备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2.具备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设计和开发自动化设备和系统。
3.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3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先进制造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控制等专业能力,能够从事现代机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力学、电子学和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具有一般机械结构受力、运动分析,计算,设计能力;2、掌握现代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工程控制、电气控制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制图、实验、测试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3、掌握机械加工基本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及编程等先进设计和制造技术知识,具备从事机械产品和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4、具备运用现代设计与制造方法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工艺规程编制和生产制造能力;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具有熟练操作相关工具软件的能力;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7、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知识再生等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8、参加技能训练和培训,达到与本专业相关工种的中级工以上技术水平,拥有多种职业技能证书。
三、专业方向1、先进制造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机械产品的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以及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2、现代设计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现代设计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机械产品和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造型、模拟分析、优化、绘图等工作。
3、材料成型技术方向:学习和掌握材料成型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各种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基本目标通过中德合作办学,培养全面发展、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化目标通过专业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国内外机械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和自动化控制。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无缝衔接,能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
4.国际目标通过中德合作办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具备在国际机械制造企业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部分。
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英语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涵盖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还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专业前沿课程,以及国内外机械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管理模式等专业实践课程。
3.实践课程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包括产品设计与制造实践、工程实践与管理、产学研结合实践等实践课程。
三、教学方法:本专业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项目研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四、实习实训:本专业注重实习实训环节,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中德合作办学,本专业将提供学生国际化的学习机会,包括参加德国高校的交流项目、进行德国实习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级)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202二、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备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制造、数控加工制造、机电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器人结构设计、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生产管理等方面从事技术工作,尤其是在以机械代替人工技术的开发、改进、运行和维护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
服务方向:机械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保养及开发工作;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机关、事业单位的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销售工作;机械工业领域的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及制造、机电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数控制造、设备管理维护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科学的知识和应用能力;(2)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5)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6)具有社会职业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四、专业方向及特色1、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本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机械设计与分析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机械结构设计制造、智能控制、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2、数控技术本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技术、CAD/CAM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数控加工、机床维护、生产管理及数控培训等方面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基本信息
1. 专业代码:080301 招生时间:2005年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2.学科门类:工学二级类:机械
专业分类:工程技术所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3.相近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相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总体设计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技术管理与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和阅读能力;
(2)较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必要的实验、实际操作、测试等基本技能等实践动手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较好的就业技巧。
3.专业特色
本专业突破了传统机械专业的界限,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学科交叉的鲜明特点,已经拓展成为机械、电子、控制、信息及管理等技术交叉并重的学科,给专业赋予了新的生命。
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面宽、基础牢固、适应性强的特点。
4.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知识结构要求,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多规格、高品位”的指导原则,以学生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采用1-4学期夯实通识教育平台、3-6学期搭建专业教育平台、6-8学期按专业方向分
流指导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后续学习和拓宽就业范围奠定基础。
在重视学科基础、搭建专业平台的基础上,设置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械电子工程3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加强工程应用的针对性。
5.教学要求
(1)理论教学环节: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把本课程的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获得择业创业所必需的职业技术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
(3)创业教育环节:培养和培育学生的创新观念、使学生具有创业能力。
6.毕业合格标准
三、课程设置
1.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
2.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与工艺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床数控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3.学习进程拓扑图
4.课程设置表表1:总表
表2:选修课程设置表
四、机械专业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