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摘要:本文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八课第二课时《依法维护权益》为例,对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尝试。在教学目标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教育与教学、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把教与学、学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外德育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能。

关键词: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75-02

1 教学任务分析

1.1 教学内容分析

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本课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本单元教学落脚点,引导学生用法定程序维护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笔者从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出发,按照“认识依法维权——正确运用维权——解决现实纠纷”的逻辑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11级广告专业,从该班级学生的维权现状看,课前笔者对全校学生做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4.3%的学生选择忍气

吞声,自认倒霉,4.9%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办,维权方式不当的学生占59.6%,只有9.2%的学生选择用法律解决。很显然,学生普遍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在维权方式上问题较多,方式不当引发冲突时有发生。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对法律和程序正义有初步了解,但认识并不深刻,需直观性经验的支持。从心理认知特点上看,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不爱看文字说教,看不懂理论性强的法律术语,重情感情绪,需正确引导。

1.3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教材,结合学情,确立本课三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正确识别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及非诉维权方式;了解诉讼基本程序。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初步树立依法维权观念;增强证据意识。运用目标:能依法为现实纠纷初步设计维权方案。

1.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为:树立依法维权观念;增强证据意识。

为了引导学生实现知行统一,教学难点设为“能依法为现实纠纷初步设计维权方案”。

2 教学方法选择

2.1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教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2.2 设计思路

师生共同创设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中的纠纷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启发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如何设计维权方案进行小组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学会以法定程序维权。

3 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学校自主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下完成的。主要包括五个环节。

3.1 课前准备,预设方案

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预习任务:学生分成四组,各组根据教师设定的民事、刑事和行政纠纷情境及要求,用网络搜集或拍摄邻里纠纷、同学间伤害纠纷、产品质量纠纷和虚假广告被罚等视频素材。(视频不超过1分钟)针对本组纠纷,各组通过互联网和教材预设维权方案。视频和预设维权方案一并上传到学习平台,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形成学习资源。同时,发布评价标准如下:评价得分1~5分:★★★★★

课前准备环节:小组成员能积极参与素材的搜集和整理;能合作完成视频和预设维权方案的上传。

情境导入环节:能积极在论坛发言;认同依法维权观念。

小组探究环节:修正和完善方案时,能基于本组案例正确选用多种维权方式,并有法律依据;能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并能列举出多种证据形式;分享方案时,能根据所学知识点评其他小组的维权方案;组内交流积极主动、分工协作有默契,能按时完成维权方案。

在此环节,学生积极搜集案例素材,了解评价标准,明确学习目标,为课堂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运用教学平台、互联网、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其优势在于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2 情境导入,呈现方案(8分钟)

首先展示学生课前上传视频和预设方案:第一组,学生用手机拍摄的作品:楼上管道漏水导致自家财产受损,有待解决的邻里纠纷。第二组,学生用微电影再现真实案件:因多次被同学欺负,一时冲动武力维权致对方重伤的同学间伤害纠纷。第三组,来自于网络,味千拉面虚假广告被罚事件。第四组视频,来自于网络。新买的电脑出现故障,找商家维修苦等百天没有结果的产品质量纠纷。

展示视频时,教师对学生所拍摄的作品和搜集、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各组呈现出的维权方案分别为:找楼上理论,不成再找物业处理;告诉老师、报警;打官司解决;先威胁,再告他。

从各组预设的维权方案不难看出,学生普遍对维权的认识比较片面,个别组还存在盲目维权的问题;为此,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两层问题:

问题1:如何避免“从最初的受害者到犯罪人”情形的发生?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维权观念。通过自由发言,学生基本能达成共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通过合法程序保护自己。如果采取不正当手段,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由此,学生清醒地树立起依法维权观念。突出教学重点:初步树立依法维权观念。问题2:现有维权方

案是否恰当?还能采用哪些合法维权方式?依据是什么?引导学

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小组探究环节。

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视频、学习论坛。

优势:直观生动的视频能提高学生注意力,迅速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体验、领悟。学习论坛能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堂发言交流可记录。

3.3 小组探究,修正完善方案(28分钟)

此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探究。

步骤1:自主学习,修正方案。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资源库自主学习。通过浏览电子教材,助学资料,三大诉讼流程图和维权网址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对不打官司(调解、仲裁和行政复议)和打官司(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维权方式、诉讼基本程序等知识,会有初步了解;为了解决学生不爱看文字说教、看不懂法律术语的难题,教师创设视频和动画情境,直观地诠释法律术语。

以民事纠纷为例,学生点击动画:同学楼梯间打闹摔伤引发赔偿纠纷,当事人可以经学校老师、派出所或者司法所等第三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学生在人机互动中对民事纠纷的维权方式、诉讼基本程序和相应的法律依据有了清楚认识,从而落实认知目标。

随后,各组学生通过论坛进行组内交流,合作修正维权方案。学生参与度高,讨论过程可以记录,避免了传统课堂部分学生游离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