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合集下载

高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例

高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例

99OCCUPATION2018 12教学探索S KILLS编辑 张 磊高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例文/冯冬梅随着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运用,不少学校也都建成了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技术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也越来越显著。

为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每一门课程在教学设计环节上都将充分考虑信息化教学的要求,高职德育课程自然也不例外。

笔者将以高职二年级《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五章第十三课第一节里中“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一课为例,撰写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规划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十三课建设和谐文化。

整部教材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所有内容。

本课属于文化建设部分。

其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中职生深刻理解十九大精神,重拾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职业岗位,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

2.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

他们学习过比较多的人文类课程和导游类课程,了解较多的历史知识、名胜古迹、人文典故,自知未来的导游岗位负有文化交流的职业责任,对涉及中国文化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有热情,且性格活泼、善于表达。

但他们对各种现象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达到知行合一有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形成对待多样文化的正确态度;热爱先进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运用目标:能明辨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做先进文化的传承人。

4.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是德育教学的根本宗旨,而思想与行动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动。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以《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为例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以《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为例
○ 教育教学研究
������������������������������������������������������������������������������������������������������������������������������������������������������������������������������������������������������������������������������������������������������������������������������������������������������������������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以«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为例
孙爱荣 孔凡波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与课 程 整 合 的 深 入,信 息 技 术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更 加 深 入 和 广 泛,已 经引起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为此,它要求教学设计也要相应变化.因此,为 适 应 时 代 的 发 展,结 合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课 程改革国家规划的要求,笔者以«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第一课«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 学 专 业 起 步»为 例,对 德 育 课 信 息 化 教 学 进行了尝试.
生体会到所学专业、职业素养、职业资 格 对 职 业 生 涯 的 影 响, 进而导入本课学习.
2.探 究 与 认 知 :专 业 和 专 业 对 应 的 职 业 群 结 合 我 校 专 业 设 置,播 放 我 校 专 业 设 置 的 小 视 频,从 熟 悉的事出发学习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中职 生面临的两类职业 群,在 课 前 学 生 通 过 电 话、QQ、微 信 等 通 讯工具咨询已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师哥师姐们目前从事的工 作,已对护理专业面 临 的 职 业 群 有 初 步 的 了 解,课 上 小 组 派 代表轮流说出护理 专 业 面 临 的 职 业 群,说 对 一 个 得 一 分,以 比 赛 的 形 式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掌 握 重 点 知 识 一 . 3.领 会 与 感 悟 :职 业 对 从 业 者 素 养 的 要 求 课上展示小组成员亲临医院拍摄的一系列护士工作的 视频和收集的招聘护士的公告,请同学们 讨 论 护 士 应 具 有 的 职业素养,并连线 专 业 老 师. 让 学 生 课 前 身 临 职 场 观 察、体 会,课上讨论、专业 老 师 指 导,整 个 过 程 打 破 传 统 的 说 教,借 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使 学 生 了 解 护 士 应 具 有 的 职 业 素 养,落 实重点知识二.课上教师请同学们登 录 官 方 网 站,查 看 我 校 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学生谈感受,借 助 信 息 化 教 学 手 段,通 过校园活动的展示,体 会 职 业 素 养 是 “四 育 ”的 有 机 融 合,突 破难点. 4.情 感 升 华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与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教师将重要知识点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 用制作了微课,课前 学 生 登 录 平 台 进 行 学 习,课 上 教 师 提 问 相关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并 排 疑 解 难,利 用 翻 转 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请第三组 同 学 上 台 展 示 收 集 的 资格证书,实体证书 的 展 示 解 决 教 学 难 点,更 能 加 深 学 生 对 所需资格证书的理解和记忆.课前四组的同学采访了优秀 毕业生韩丽,课上展 示 采 访 视 频,视 频 中 韩 丽 讲 到 了 在 校 考 取护士资格证的重 要 性,用 师 姐 的 故 事 激 励 学 生,使 学 生 认 识 到 校 内 考 取 护 士 资 格 证 的 重 要 性,落 实 取 证 计 划,升 华 情感. 5.检 测 评 价 ,学 习 反 馈 学生进入学习平台查看本节课练习 题,在 练 习 的 过 程 中 检 测 学 习 效 果 ,查 漏 补 缺 ,学 习 效 果 及 时 反 馈 . (三 )课 后 拓 展 ,成 果 迁 移 课后学生在学习 平 台 上 交 流 学 习 心 得,增 强 学 好 专 业 的 意识.结合所学内容,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 到 存 在 的 差 距 ,初 步 制 定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实 现 学 习 成 果 的 迁 移 . 四 、教 学 效 果 利 用 多 媒 体 教 室、学 习 平 台、互 联 网 等 学 生 现 有 的 信 息 化教学手段调动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大 大 提 高 了 课 堂 效 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说原来觉得 前 途 渺 茫,有 劲 没 处 使, 现在突然明白该往 哪 里 努 力 了,做 一 个 护 士 不 容 易,要 抓 紧 时间学习. 综 上 所 述,中 职 德 育 课 信 息 化 教 学 手 段 的 运 用,丰 富 了 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教 学 效 果 不 断 强 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 天,我 们 要 正 确 运 用 信 息 化 教 学 手 段,使 中职德育课焕发勃 勃 生 机,真 正 实 现 德 育 课 的 使 命,提 高 德 育课的实效.

知行合一,术绍岐黄——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知行合一,术绍岐黄——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知识文库 第21期154知行合一,术绍岐黄——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苏艳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中职德育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已经引起了中职德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它要求教学设计也要相应变化。

因此,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要求,笔者以《哲学与人生》(高教版)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为例,对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尝试。

本课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中药专业设置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案例贯穿课堂始终,采用数字化平台、“好弹幕”APP、微课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探究,同时注重德育的时政性,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做一名中医药事业的坚守者与传承者。

1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是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节,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容,是知行统一观的第一部分,为后面学习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中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但是对一些哲学知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是00后乐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却很难用正确的知识去指导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注重实践的作用,感悟知行统一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3)运用目标:不断探索、及时明确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并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难点: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2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在学习平台发布课前任务单,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课前学习任务,问卷调查阐述观点,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课堂实施:能力来自于实践——畅所欲言话实践——实践角度看认识——回归实践为运用第一环节:能力来自于实践为学生播放神话小故事《神农尝百草》,以学生熟悉的中药文化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明白“能力不是天生的”,通过讲述“学长奋斗成功的故事”进一步理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能力”。

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 篇一、教学目标1.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

2.经过参预小组争论,提高分析问题的本领和与人相互沟通本领。

3.能够精确说出计算机包含哪些部件及其各自的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所包含部件及其各自的功能。

【难点】正确连接计算机外部设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经过提问:大家有没有自我买过电脑,来询问同学对购买电脑是不是很了解,并问同学们买来电脑后自我会不会连接呢以此吸引同学们的奇怪心,调动同学学习的进取性。

老师引导同学: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电脑都包含哪些部分,如何为购买电脑,购买后如何进行连接。

引入新课导购电脑设备。

(二)新课讲授任务一:熟悉计算机硬件设备及作用。

老师为同学展现介绍计算机的视频,引导同学们结合教材的学问自主阅读,进行总结,同学回答问题后,老师对本节的学问进行总结:主板:负责管理和协调各部件的正常运行。

CPU:硬件的核心,由运算器和掌握器组成。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用于存储信息,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硬盘: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常用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千字节,兆字节,吉字节,太字节。

显卡: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

声卡:负责将GPU处理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发送给音响。

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计算机。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内的信息输出。

任务二:熟悉计算机软件。

老师进行提问:大家生活中所了解的软件有哪些呢同学可能给出答案有Word、Excel、美图秀秀等,然后老师问操作系统是否属于软件呢在同学们怀疑的时候老师进行讲解: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程序所使用的数据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等集合。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软件,语言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办公软件,财务软件等。

任务三:导购个人计算机。

德育中职案例教案模板范文

德育中职案例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标题《培养中职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以班级管理工作为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责任担当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责任。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提高班级凝聚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班级管理参与度。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班级凝聚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班级管理中,责任担当意味着什么?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案例分析1. 案例展示:某中职班级在学期初出现卫生问题,班级成员对责任担当的认识不足。

2. 分析案例:指出班级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责任担当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班级成员,应该如何承担起责任?(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提高班级卫生质量?b.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责任担当?c. 如何与其他同学协作,共同完成班级任务?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 分配班级管理工作,如卫生、纪律、学习等。

2. 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3. 教师定期检查班级管理工作,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身在责任担当方面的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责任担当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度。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责任担当的感悟文章。

2. 设计一份班级管理工作计划,提交给教师审阅。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

3.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这已经引起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它要求教学设计也要相应变化。

因此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要求,笔者以《职业生涯规划》(广西版)第四单元第二节第四框题《求职中的陷阱及防范》为例,对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尝试。

标签: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本设计是依据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来进行设计的,具体如下:1.教材分析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求职中的陷阱及防范》是《职业生涯规划》(广西版)第四单元第二节第四框题,该框题是第四单元《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的终结篇,当今社会的就业市场上存在着不少的欺诈现象,因此学好本框有助于学生识别求职过程中的种种陷阱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顺利就业。

2.教学目标及难重点(1)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教材,结合学情,确立本课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学会识别招聘广告中的陷阱、劳动合同的陷阱,及应聘作品的陷阱。

②能力目标:了解及识别求职过程中的种种陷阱;掌握各种陷阱的表现及防范陷阱的方法,提升防范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防范陷阱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为招聘广告中的陷阱,依据是招聘广告是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全面掌握这一内容,才能识别招聘中的种种陷阱,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为劳动合同的陷阱,依据为劳动合同陷阱的防范重在掌握法律,但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意识都较淡薄,很难识别其陷阱。

二、学情分析中职一年级的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学习特点上,他们已经具有一定分析和鉴别信息的能力,但对文化课不重视,缺乏学习兴趣。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求职与应聘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种种陷阱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上,还知之不多,缺乏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德育中职案例教案模板范文

德育中职案例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标题《中职德育案例:培养职业道德,塑造未来职场精英》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教学对象中职二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重点1. 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方法。

六、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

2. 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竞争力的关系。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案例资料、视频等。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案例。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职业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职业道德?为什么职业道德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如此重要?二、案例分析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

2. 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a. 案例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问题;b. 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c. 如果是自己遇到类似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三、讨论与分享1. 各组代表分享本组案例分析结果。

2. 教师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几个与职业道德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讨论内容如下:a. 如何在职场中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b. 如何处理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c. 如何在职场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二、实践演练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情景模拟。

2. 情景模拟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a. 情景模拟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问题;b. 如何在情景模拟中践行职业道德;c. 情景模拟的结果如何。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将职业道德素养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关键课程。

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兴趣,难以积极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和思维碰撞的需求。

如何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育的目标。

本文将结合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信息化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并展示一些典型案例,以期为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职业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教学作为当今时代教育的重要趋势,对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探讨职业院校思政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教学可以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信息化教学可以实现跨时空的学习,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化教学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研究职业院校思政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思政课程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展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教学,促进思政课程质量的提升,各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设计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下面,我们将从教学设计角度,介绍一些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案例一:以微课为例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一所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反馈,采用了微课作为思政课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他通过选择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教学点,从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与思考。

通过引入微课,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观看教学视频,并且在观看过程中提出问题或者评论。

在微课设计上,教师还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形式,如短视频制作、图文并茂、动画演示、课堂互动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生动形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微课不仅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所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将课程和教学资源在平台上进行归纳和整理,让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课程和学习资源。

同时,教师还会定期发布教学大纲,并将课堂上的相关材料、讨论内容等上传到平台上,供学生参考。

在平台设计上,教师也尽力保证平台的互动性和交流性,通过在线讨论区、课堂实时答疑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线测评、读后感交流等,刺激学生思考和讨论。

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该院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教与学的全方位匹配和对接。

同时,该平台搭建在开设思政课程的校园网上,所以在信息安全和保密性方面,也做到了良好的保障和控制。

一所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企业合作等方式,开设了一些在线课程。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在线课程进行学习。

在线课程中不仅包含了基础课程的知识点讲解,更重要的是在课程中嵌入了实例分析、案例研究等实践课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德育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德育

一、教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人格、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四、教学内容1. 信息化教学概述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3.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德育教育策略4. 德育教育案例分享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德育教育现状,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2. 信息化教学概述讲解信息化教学的概念、特点、优势等,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知识。

3.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德育教育策略(1)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德育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道德素养。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德育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德育教育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德育教育案例,增强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开展线上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线上德育教育活动,如道德知识竞赛、道德故事分享等,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5. 德育教育案例分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德育教育策略,使学生从中学习德育教育的方法。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表现,评价其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2. 德育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道德行为,评价其德育实践能力。

谈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以《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为例

谈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以《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为例

教学◆教法◆应用教学一、引言德育课的教学有效性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和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德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德育教学中对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第四节《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为例,从四方面来谈如何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德育课程教学。

二、教学实例(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是《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第四节的内容。

在之前,我们学习了依法参与民事活动、依法保护人身权、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这些知识层层深入,学生了解了民法中参与民事活动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作了铺垫。

本节从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入手,帮助学生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引导学生遵循履行合同的原则,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2.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签订合同的形式、程序,理解合同的效力、履行原则、违约责任。

(2)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契约意识,形成践约、守约的观念。

(3)运用目标:学会依法订立合同。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合同的效力与履行。

合同的效力是签订合同的关键,但是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又容易混淆,因此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合同履行的原则。

合同履行的原则在理论上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对全面履行原则与实际履行原则又容易混淆,在民事活动的实践中也很有难度,因而这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本次课授课的对象是二年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目前我们实施“2+1”的教学模式,二年级的学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从事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工作,这个岗位有许多方面涉及《合同法》的相关知识,然而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和自身知识的限制,缺乏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权利意识淡薄,容易在民事活动中出错,导致自身利益被侵犯。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以《面试礼仪》为例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以《面试礼仪》为例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以《面试礼仪》为例刘杨(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商贸学校〉,浙江金华321000)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根据浙江人民出版社《职业道德·法律》第二单元《展示文明的职场礼仪》第三框题设计的。

《面试礼仪》这一框题从仪容仪表、仪态两部分引导学生认识面试求职过程中对从业者的各种要求,以及面试中应注意的事项。

二、学生分析所教学生为我院中职新生,他们对求职面试比较模糊,专业学生以男生为主,平时行为习惯较差,不注重文明礼仪。

但是,在学习特点上他们又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对视频、小品表演及网络形式非常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一)在认知上,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识记面试的简单流程、面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面试技巧、面试原则。

(二)在技能方法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通过情景表演和讨论发言,使学生认识到,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努力提高自己参与社会的能力,增强道德观念,树立平等、竞争、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面试礼仪重要性及其规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通过微信群发布课前任务,上网查阅有关面试礼仪的资料,要求拍一张“面试着装”照,发到微信群里。

最后进行投票选出最佳着装奖和最邋遢形象奖。

(2)通过微信群组建若干吐槽大队,选出吐槽代表。

(3)通过微信公众号观看微课视频《面试礼仪之第一印象》。

(二)教师准备制作微课、课件,准备音像材料,排练情景剧,请嘉宾教师。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实施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2分钟)教师: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班级吐槽大会的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今天我们吐槽的主题是———面试礼仪。

想必大家在来现场前都已经看过一个微视频,大家看后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回答)教师:这么看来,“第一印象”对我们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啊!大家一定不希望自己在难得的一次面试中给考官留下糟糕的印象吧?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吐槽大会为大家探寻:求职面试时应注意哪些礼仪规范呢?(二)课堂实施第二环节:情境表演。

中职德育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化教学案例分析

中职德育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化教学案例分析

62 非,开展了“是否人人都能成才”的讨论会,首先是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对这些看法进行评价和改进。

有人认为:每个人都能成才。

成才,关键就在于是否努力和是否有机遇。

这两者不仅是共存的,更应该是有机结合的。

并举例了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等人物,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努力成才的。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有一个认真自学的过程,有一个搜集材料、了解社会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课本知识已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其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开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我们学习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认真读书,认真听课,记好学习笔记读书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要是说是认真读书,这个很难做到。

听讲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笔记是复习的主要工具。

读书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所有学习方法中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奏效的方法。

读书能帮助熟悉教材、理解内容,是完成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体会其中的重要的,优美的语句。

学生要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能初步掌握学习内容,并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将各章节的知识点及其内在的联系加以梳理,形成知识脉络,并做好课堂学习笔记,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备知识框架体系。

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更好的实行和检阅学生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整理重点知识,并将重要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在授课时,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系统地阅读教材内容及重点段落,解决相关的问题。

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适时地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内在关系,并完成学习笔记,使他们更清晰的掌握知识。

读书听讲做笔记都是学习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记得更牢固。

六、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各科教学中。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一、案例背景介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思维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课程,一直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

由于思政课程的特殊性质,学生对其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职业院校普遍开始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参与。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内容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通过设计互动主题讨论课程,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和辩论,同时通过在线互动平台收集学生的问题和看法,作为课堂讨论的依据。

四、教学过程1. 教师使用在线互动平台提前发布讨论主题,并进行细化分析和提出问题。

2. 学生在课前在在线平台上进行预习,阅读相关材料,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3. 课堂上进行主题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解答,同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4. 教师组织辩论,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辩论,每个小组都负责辩论一个观点,通过辩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辩证思维。

5. 教师对辩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6. 教师使用在线互动平台进行课后延伸和拓展,提供相关资料和学习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对讨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六、教学反思通过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掌握和运用,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任务,保证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类教学手段的优势,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思政课是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趋势,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以某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为例,展示信息化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本案例教学内容为班级管理与规章制度。

通过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规章规定,培养学生的守纪律、守规矩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设计1.教学方式结合信息化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PPT展示、视频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通过PPT展示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规章规定,将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展示学校的实际管理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到不守规矩的后果和守规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守规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4.讨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效果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增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3.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六、结语。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职业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展示入手,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案例背景某职业院校思政课程部门在推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老师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院校决定进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改革,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设计目标1. 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三、设计内容1. 制定信息化教学计划。

根据思政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信息化教学计划,明确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内容。

2.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在线教学、在线讨论等活动,促进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4. 创新教学形式。

设计思政课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形式,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更新。

5. 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评估。

利用信息化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实施效果五、案例启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职业院校思政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思政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和高效。

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展示。

一、案例背景某职业院校思政课程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并理解思政课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二、目标和要求1. 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思政课的互动性和多样性,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求。

2. 利用信息化技术,让思政课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入信息化技术,使思政课的教学更加高效和灵活,提高教学效果。

三、设计内容和方式1. 制作思政课教学PPT针对思政课程的不同内容,设计相应的PPT,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拓展通过对互联网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引入相关的图文资料、视频资料等,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丰富,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信息。

3. 制作思政课网络课件在校园内部网络上,制作并发布思政课的网络课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增加思政课的学习便捷性和灵活性。

4.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引入在线教学平台,开设思政课的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增加思政课的学习交流性和互动性。

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思政课的微课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呈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内容。

6. 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软件,结合思政课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增加思政课的教学互动性和生动性。

四、实施效果经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的实施,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学生们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信息化教学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1.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将抽象的德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种道德模范的事迹、道德规范的内容、道德情境的分析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德育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德育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主题教育、道德规范教学、德育案例分析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途径获取德育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 电子教材编写传统的德育教材内容单一、呈现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编写电子教材,可以将德育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教材的交互性、可视性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

4. 信息化评价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德育课程的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评价系统、在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德育品质、综合素养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德育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策略1. 注重创新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

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在线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知识的魅力。

2. 注重互动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网络作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德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摘要:本文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八课第二课时《依法维护权益》为例,对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目标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教育与教学、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把教与学、学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外德育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借助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能。

关键词: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75-021 教学任务分析1.1 教学内容分析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本课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本单元教学落脚点,引导学生用法定程序维护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笔者从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出发,按照“认识依法维权——正确运用维权——解决现实纠纷”的逻辑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

1.2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11级广告专业,从该班级学生的维权现状看,课前笔者对全校学生做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4.3%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4.9%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办,维权方式不当的学生占59.6%,只有9.2%的学生选择用法律解决。

很显然,学生普遍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在维权方式上问题较多,方式不当引发冲突时有发生。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对法律和程序正义有初步了解,但认识并不深刻,需直观性经验的支持。

从心理认知特点上看,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不爱看文字说教,看不懂理论性强的法律术语,重情感情绪,需正确引导。

1.3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教材,结合学情,确立本课三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正确识别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及非诉维权方式;了解诉讼基本程序。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初步树立依法维权观念;增强证据意识。

运用目标:能依法为现实纠纷初步设计维权方案。

1.4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为:树立依法维权观念;增强证据意识。

为了引导学生实现知行统一,教学难点设为“能依法为现实纠纷初步设计维权方案”。

2 教学方法选择2.1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教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2.2 设计思路师生共同创设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中的纠纷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启发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如何设计维权方案进行小组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学会以法定程序维权。

3 教学过程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学校自主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下完成的。

主要包括五个环节。

3.1 课前准备,预设方案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和评价标准:预习任务:学生分成四组,各组根据教师设定的民事、刑事和行政纠纷情境及要求,用网络搜集或拍摄邻里纠纷、同学间伤害纠纷、产品质量纠纷和虚假广告被罚等视频素材。

(视频不超过1分钟)针对本组纠纷,各组通过互联网和教材预设维权方案。

视频和预设维权方案一并上传到学习平台,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形成学习资源。

同时,发布评价标准如下:评价得分1~5分:★★★★★课前准备环节:小组成员能积极参与素材的搜集和整理;能合作完成视频和预设维权方案的上传。

情境导入环节:能积极在论坛发言;认同依法维权观念。

小组探究环节:修正和完善方案时,能基于本组案例正确选用多种维权方式,并有法律依据;能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并能列举出多种证据形式;分享方案时,能根据所学知识点评其他小组的维权方案;组内交流积极主动、分工协作有默契,能按时完成维权方案。

在此环节,学生积极搜集案例素材,了解评价标准,明确学习目标,为课堂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运用教学平台、互联网、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其优势在于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2 情境导入,呈现方案(8分钟)首先展示学生课前上传视频和预设方案:第一组,学生用手机拍摄的作品:楼上管道漏水导致自家财产受损,有待解决的邻里纠纷。

第二组,学生用微电影再现真实案件:因多次被同学欺负,一时冲动武力维权致对方重伤的同学间伤害纠纷。

第三组,来自于网络,味千拉面虚假广告被罚事件。

第四组视频,来自于网络。

新买的电脑出现故障,找商家维修苦等百天没有结果的产品质量纠纷。

展示视频时,教师对学生所拍摄的作品和搜集、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各组呈现出的维权方案分别为:找楼上理论,不成再找物业处理;告诉老师、报警;打官司解决;先威胁,再告他。

从各组预设的维权方案不难看出,学生普遍对维权的认识比较片面,个别组还存在盲目维权的问题;为此,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两层问题:问题1:如何避免“从最初的受害者到犯罪人”情形的发生?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维权观念。

通过自由发言,学生基本能达成共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通过合法程序保护自己。

如果采取不正当手段,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由此,学生清醒地树立起依法维权观念。

突出教学重点:初步树立依法维权观念。

问题2:现有维权方案是否恰当?还能采用哪些合法维权方式?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小组探究环节。

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视频、学习论坛。

优势:直观生动的视频能提高学生注意力,迅速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体验、领悟。

学习论坛能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堂发言交流可记录。

3.3 小组探究,修正完善方案(28分钟)此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探究。

步骤1:自主学习,修正方案。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资源库自主学习。

通过浏览电子教材,助学资料,三大诉讼流程图和维权网址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对不打官司(调解、仲裁和行政复议)和打官司(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维权方式、诉讼基本程序等知识,会有初步了解;为了解决学生不爱看文字说教、看不懂法律术语的难题,教师创设视频和动画情境,直观地诠释法律术语。

以民事纠纷为例,学生点击动画:同学楼梯间打闹摔伤引发赔偿纠纷,当事人可以经学校老师、派出所或者司法所等第三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学生在人机互动中对民事纠纷的维权方式、诉讼基本程序和相应的法律依据有了清楚认识,从而落实认知目标。

随后,各组学生通过论坛进行组内交流,合作修正维权方案。

学生参与度高,讨论过程可以记录,避免了传统课堂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弊端。

考虑到学生所学广告专业,笔者以第三组味千拉面虚假广告被罚事件为例,与预设方案中“打官司”维权的模糊认识相比,学生在修正方案中已经能正确识别行政纠纷,准确列出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种维权途径,知晓了相应的法律依据,更让笔者欣慰的是,学生维权思路明显拓宽,甚至能想到选择维权方式时要权衡利弊。

步骤2:教师点拨,完善方案。

选择出合法维权方式,只是迈向维权之路的第一步;要想成功维权,还必须遵循法定程序,提供有力的证据。

为此,教师设置两层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继续完善维权方案。

步骤3:分享方案,师生点评。

组间互评:通过组间互评,各组维权方案实现共享。

各组学生不仅能分清纠纷的性质,根据纠纷的不同性质选择出合法的维权方式,遇到民事纠纷,可以自主选择和解、调解、仲裁和民事诉讼维权;遇到行政纠纷,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遇到同学间伤害纠纷,一定要头脑冷静,及时报警,避免冲动犯罪,而且进一步了解了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程序,增强了证据意识。

同时,学生从第三组纠纷中,也深刻领悟到作为职业人,诚信做人,负责做事,合法经营,才会有更好的成就和发展。

教师点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对维权方案的探究中出现的个别错误理解,及时纠错补缺,强化教学重点。

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资源库(视频、电子教材、图片等)、互联网、学习论坛。

优势:直观形象、人机互动,扫除学生不爱看文字说教、看不懂法律术语的障碍;学习论坛提高学生讨论参与度和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完成维权方案。

3.4 检测评价,学习反馈(7分钟)(1)互动游戏,检验效果。

学生进入学习平台中的互动小游戏,在游戏中轻松识别民事纠纷、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并根据纠纷的不同性质选择出相应的维权方式,检验学生对维权方式的运用情况;通过电子试卷自测,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维权知识。

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2)过程学习,多元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从资料准备到预设方案,从自主学习到修正方案,从完善方案到分享方案,评价系统贯穿教学始终;师生按照评价标准,分别完成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

此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及时检验,高效评价,随堂反馈,为教师调控教学提供了客观依据。

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互动游戏、电子试卷、测评系统。

优势:寓学于乐,全面参与,高效检测,及时反馈,教师可以从后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评价结果。

3.5 课后延展,成果迁移(2分钟)(1)在学习平台上交流学习心得,强化学生依法维权的观念。

(2)通过平台中专家答疑系统,向校内外行业专家了解维权方案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拓展教学内容。

(3)结合所学专业,搜集未来职业或创业中可能遇到的法律纠纷,并初步设计维权方案,实现学习成果的迁移。

信息化手段:教学平台、互动空间、专家答疑系统、互联网。

优势:便捷、高效,提高学生参与度。

4 教学创新追求4.1 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快乐学习课后学生在互动空间里写道:“我们很享受这一过程,既学习了大量的维权知识,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4.2 做学结合,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维权方案从预设到修正,从完善再到分享,学生自主建构维权知识,以知导行,学以致用,树立起了依法维权的观念。

4.3 测评系统,全面参与,高效检测,及时反馈教师通过测评系统,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能。

总之,引导学生依法维护权益,健康成长,做合格公民,幸福快乐地生活,是我们德育教师永远、不懈地追求!参考文献[1] 王继平.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5-12.[2] 刘宝民.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62.[3] 刘敏,武希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现代技术教育,2009,19(11):44-49.[4] 周续莲,张玲.“生物学教学论”绪论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高教论坛,2010(9):6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