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分析

一、民办高校使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理论的角度上讲,《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出台使得民办高校没有统一的、一致的会计制度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二,使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该会计制度中规定,会计核算一定要对高校的财务状况、先进流量以及业务活动情况作出真实的反映,同时,要对民办高校的资金使用状况、资产状况以及负债水平进行及时的反映。第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民办高校的外部管理和监督,进而提高民办高校的规范性,这个民间制度规定民办高校一定要编制一致的财务报告,进而对民办高校的财务情况,而且对民办高校的现金流量、业务活动状况等的报告中的会计报一定要包含业务活动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民办高校会计信息的透明程度、对民办高校真实的财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映。

二、民办高校应如何使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其造成的影响

在最开始的时候,虽然民办高校没有规范的同一的会计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例如:建立了十分有效的制约财务制度,民办高校一定要尽可能的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结合使用,进而充分的发挥民办高校资源的有效性,对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进行有效的优化。因为民办高校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公办高校的会计制度是不同的,所

以,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和相关的财务人员在对民办高校的财务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体现其“公益性”和“民办”的特点。在下文中,将具体的叙述民办高校运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方法以及其造成的影响。第一,改变会计核算的基础,在上述会计制度中明确指出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报告、确认以及计量的一种时间基础,而且其会计核算的基础是费用和收入是不是发生,也就是对企业费用以及收入的归属期的划分规则(所有应该负担或者已经发生的费用以及已经确定的收入,不管款项是不是已经收付,一定要将其当作当前期的费用、收入进行处理;而所有不属于这个期间的费用以及收入,尽管在当期得到了应有的收付,也不应该当作当期的费用和收入,因此民办高校的财务一定要进行正确的费用和收入的划分归属。第二,根据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办法调整民办高校资产核算,先前很多民办高校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依据的是公办高校的处理方法,比如: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贷记“银行存款”,而且在对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当中,不计算折旧,只是提取其修购费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对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净值和使用年限进行如实的、及时的反映,因此,民办高校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其历史成本应以资本性支出的方式入账,同时,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当中,要通过计提折旧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第三,设置以及调整会计科目;依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制定的设置账户的要求和民办高校自身的性质,要对负债类和资产类樟树进行分类并转入相应账户;比如:对净资产账户来说,要将“投入资本”明细会计科目加入到“非限制净资产”中,对投资者投入的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要明确产权,要去除“固定基金”会计科目,调整到事业结余账户当中;对收入类账户来说,要增加教育事业收入等;对支出类账户来说;要将先前的“教育事业支出”

会计科目转变为依据行政单位支出以及教学单位支出分别进行核算,同时,增加“管理费用”以及“业务活动成本”会计科目。

三、总结

现如今,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上使用的会计制度并不统一和规范,大部分学校所使用的会计制度是公办高校使用的会计制度,这样的会计制度并不能充分的体现民办高校的“民办性”和“公益性”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民办高校应该使用民办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同时还要充分的结合先前积累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机制。(弘利教育)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探析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

虽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对有关新旧制度衔接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负债类账户、资产类账户和收入支出等会计处理衔接的细节问题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在新会计制度实际实施过程中,对于可能遇到的衔接问题并没有举出实例进行讲解和说明,由此使得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衔接问题没有实例参考而产生困惑。

(二)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

一直以来会计信息都被看作是会计核算的核心,而会计核算工作不仅需要核算会计业务,还需要为决策者提供有效而真实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单位决策有着较大的影响。

(三)固定资产的重新界定存在问题。

虽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重新界定,但是由于传统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数量大,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加以规范管理,由此导致固定资产分类不明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固定资产的重新界定更具难度和复杂性。

(四)财务报表的理解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主要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中,相关单位在理解财务报表时容易产生分歧。例如,在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净资产类科目,主要目的是利用结余资金的来源对其加以区分,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很难将其加以区分,甚至产生混淆和误解。

(五)项目专款支出的核算问题。

虽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专款的来源加以明确,但是对有关明细科目却没有加以详细划分。例如在事业单位中同时拥有多个专项,如果财务人员没有运用核算手段,那么当每项经费拨入时便可能出现资金相互挤占现象,无法将核算情况加以直观的反应,进而影响单位决策的准确程度。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为了处理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应该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并发放相关资料,妥善处理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

(二)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会计核算要求,为此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能够理解和适应新会计制度。

(三)完善对固定资产的衔接处理办法。

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作为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会计人员应该处理好固定资产在新旧制度过渡阶段中的衔接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做好固定资产账目的补记工作,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而明确的划分,并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进行分段,通过不同阶段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平稳衔接。

(四)改善财务报表格式。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加以附注,进一步改善财务报表格式,由此,不仅能够确保事业单位的净资产状况被真实的反映出来,也能够保证财务报表的平衡编制,从而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五)完善项目专款支出的核算。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采用辅助核算方法对多个项目的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