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的行为

合集下载

【大学】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

【大学】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
▪ 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 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 旅游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整理课件
西安市游客空间行为概况
大尺度游 客密集区
中小尺度游 二 客密集区
城墙
钟楼、回民街
革命公园

长乐公园
大尺度区国际或 省外游客多,景 点级别高。
中小尺度区省内 或本市居民多, 景点级别较低。


小雁塔

陕西历史博物馆
整理课件
核心景点:法门寺 支线景点:茂陵、太白山、 周原遗址。
整理课件
环型旅游
▪ 旅游者在 既定的目
九寨沟 黄龙
标区域内
旅游几个
目的地
都江堰 青城山
散客自助游
整理课件
武侯祠 川蜀文化
基营式旅游
▪ 以主体目 的地为大 本营,作 放射状旅 游。
黄帝陵 延安 陕北文化
主体大本营 西安市 古都文化
以西安市为大
本营,向周围


兴庆公园 大雁塔
大唐芙蓉园
旅游空间行为常见的五种形式
线型旅游
支线 景点
环型 旅游
单一目 的地型
客源地
基营式
核心 景点
链式 旅游
整理课件
单一目的地旅游
▪ 旅游者
卡纳斯
的大部
分旅游 拉萨
活动集
中在一
延安
个目的
地。 西安
整理课件
线型旅游
▪ 一条线路 上的多个 旅游目的 地
▪ 存在主次 之分
▪ 主要目的 地只有一 个
▪ 这些需求因素包括:疗养、学习考察、购物、 探亲访友等,甚至还包括满足子女的需求。
整理课件
旅游者三种尺度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理论

旅游者行为理论

• 2.情感过程
• 旅游者的情感分为三类:一是积极的情感,表现为满意、欢乐、喜悦、 愉快,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二是消极的情感.表现为忧伤、丧气、愤 怒、厌恶,会降低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三是复合平均 6b8msa的心理活动过 程来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识是基 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者的整个心理过程。
• 狭义的旅游行为主要指旅游者在目的地内具体的游乐活动,即与旅游地理环境的性质和特性密切相关 的那部分行为内容。旅游行为是旅游者的最基本标志,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对旅游行为的分析是了解
和预测旅游市场的基础。
旅游者行为的基本要素:
要解释一个人的旅游行为并不容易,因为影响旅游者的心 理因素很多。但是所有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都是在其旅游消费 心理的支配下和旅游环境的影响下完成的。因此,旅游消费 心理和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 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周世强,1998)。在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 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王德刚,1999)。各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以 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戴斌,1999;王德刚,1999)。旅游行为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以旅游为目的的空间移动、游乐活动及与之相 关的生活行为,包括从生活地到目的地,以及在目的地具体的旅游内容和在此段时间内的食、住、购物等 行为,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主要环节均属于旅游行为。
• (二)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在认识、情感、
意志或不同活动背景下,人有多种多样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处在认识状态 时,他可能会感到好奇、惊讶、困惑或者表现为聚精会神;当一个人处在情 感状态时,他可能会产生喜悦、悲愤、委屈、恐惧、厌恶、烦躁等情绪情感; 当一个人处在意志状态时,他通常会表现出果断、犹豫、满怀信心或信心不 足。心理状态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效果,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 的评价,进而影响旅游产品的后续销售。所以旅游工作人员要尽量把旅游者 的心理状态调节到一个比较兴奋易于感受的水平上,提高旅游者消费旅游产 品的满足感。

旅游行为类型

旅游行为类型

旅游行为类型
旅游行为类型如下:
旅游行为类型可以根据旅游者的偏好和活动类型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旅游者的活动特点,旅游行为类型可以分为:
1.自助游:自助游者喜欢独立安排旅行行程,自己解决交通、住宿和餐饮等问题。

他们通
常喜欢独自旅行,享受自由和独立的感觉。

2.跟团游:跟团游者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行,以省心省力,无需自己安排行程和
解决各种问题。

他们更注重旅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喜欢在旅行中结交新朋友。

3.动游:动游是指活动性较大的旅游行为,比如登山涉水、长途旅行、漂洋过海、探险览
胜等,适合于青壮年人和体力较好者。

4.静游:静游是指活动性较小的旅游行为,比如欣赏园林风光和小桥流水、泛舟湖泊、品
茗赏月等,更适合于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

5.怒游:游览杭州的岳武坟、河北的卢沟桥、北京的圆明园旧址等会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
比如思古之幽情或怀古思绪。

6.思游:游览赤壁遗址或洞庭君山等会引起人们怀古思绪的旅游地。

7.悲游:比如汨罗江之游会让人因凭吊屈原而油生悲伤之情。

秋冬之季,万物萧条,大地
由青绿变为枯黄,观之也有悲秋之感等。

8.险游:游览巴东的丰都鬼城、登临黄山的奇峰险景等,皆属此类。

险游具有镇心降火之
作用,能调节过度兴奋的情绪,适用于心火过旺者。

03章 旅游者行为

03章 旅游者行为

信息资料,这些渠道包括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 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第三步是评价对比,旅游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比较 和评判,对各个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路线和旅 游方式进行选择并作出决策。
第四节 旅游者的可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度
2、最大效益原则
•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在资金和闲暇时
间限制下的最大旅游效益.这种效益受感知环境 限制。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交通时间和游玩时间的比 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作出旅游决策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以便消除感知环境差异 •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 B,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
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是以后,最求高一 级的需要就成为继续奋进的动力。 •在某一个时刻,可能存在好几种需要,但各类需 要的强度,不是均等的。 •这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 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 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生理要求后提出来的。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旅游者
• 一、国际上的定义 • 1.国际旅游者: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
• 1. 2. 3. 4. 5.
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 具体内容如下: 下述几类不属于国际游客: 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它国家的人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隶属于上述分类的任何个人 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 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游地旅游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最著名的几个城市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次数与所有重点城市接待人

探讨旅游者的心理偏好与行为特征

探讨旅游者的心理偏好与行为特征

探讨旅游者的心理偏好与行为特征旅游者的心理偏好与行为特征一直是旅游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了解旅游者的心理偏好和行为特征,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调整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下面将探讨旅游者的心理偏好与行为特征,从而为旅游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旅游者的心理偏好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

心理偏好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和对旅游产品的购买决策。

一般来说,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时,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文化和历史因素:很多旅游者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目的地,他们希望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体验历史的沉淀。

2. 自然景观:大自然的美景总能吸引着旅游者的眼球,他们喜欢到那些有着壮丽山水和丰富生态的地方去旅游,享受身心放松的感觉。

3. 娱乐和购物:有些旅游者对于旅游的目的是寻找娱乐和购物的机会,他们更喜欢去那些有着丰富娱乐和购物设施的城市。

其次,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指的是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决策行为。

了解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旅游者行为特征:1. 个体差异:每个旅游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偏好和需求,因此旅游从业者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2. 决策过程:旅游者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信息搜索、评估、选择和满意度评价等阶段。

旅游从业者可以通过了解旅游者的决策过程,优化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和呈现方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3. 消费行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主要涉及预订旅游产品、交通、食宿和购物等方面。

一些旅游者倾向于选择高品质、高价格的产品和服务,而另一些旅游者则更注重性价比。

4. 口碑传播:旅游者通常会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分享自己的旅游经验和感受,这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口碑传播机会。

旅游从业者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旅游者的口碑推广。

分析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及其解决途径

分析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及其解决途径

分析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及其解决途径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公民非常普遍的一种消遣和娱乐的习惯。

然而近几年,中国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被屡屡曝光,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本文针对以上现象,分析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重要性,并给出相应对策,希望能给解决这类问题带来一些启发。

旅游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是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为不仅会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同时也能反映旅游者的素质,进而体现旅游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文明程度。

近年来屡屡曝光的中国游客的不文明事件给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与中国“礼仪之邦”的风采格格不入。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提醒我们,发展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者的文明、礼貌教育,不断提升旅游者的素质,旅游业的发展才是全方位的发展,是理性的发展。

一、加强旅游者素质与修养的重要性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体现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是一个国家整体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文明素质,不仅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对于我国来讲,也是展示中国“礼仪之邦”风采和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客观要求。

(一)可以有效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环境。

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处在全面发展的阶段,很多景区,尤其是热点景区的承载力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而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更是直接加重了旅游资源的破坏程度及旅游基础设施的提前损耗,破坏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使旅游目的地形象受损,产品吸引力下降,使该旅游产品提前进入衰退期。

加强旅游者的素质与修养,可有效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使之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可以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而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却对中国的国际旅游形象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甚至会造成当地居民的反感,形成一些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

加强旅游者的素质与修养,可有效的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游客已产生的不良印象,消除旅游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重塑我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第4章 旅游者行为影响因素

第4章 旅游者行为影响因素
旅游率最高,爱度假
3.满巢一期:最小的孩子不到6岁
缺少流动资金,经济状况与银行储蓄不足
对旅游新产品感兴趣,喜爱广告宣传的旅游产品
4.满巢二期:最小的孩子6岁以上
经济状况较好,购买大包装、多组合的产品
受旅游广告信息的影响较小
5.满巢三期:老夫妻,身边还有未自立的子女
经济状况较好,耐用品的平均购买量很大,喜新式雅致的家具
旅游机会较少,设法表现出自律的形象并维持着清白
下等下层人(7%)
靠福利金谋生,明显地贫困不堪,常常失业,大多数人的收入是靠公共救济或慈善施舍
没有旅游机会,房屋、衣着和财物都是肮脏、粗糙和破损的
4.1 文化因素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4.1.2 亚文化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3)社会阶层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1)社会阶层与旅游者行为特征 (2)社会阶层对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①上上层入境旅游者。②下上层入境旅游者。③上中层入境旅游者。 ④中层入境旅游者。
3 000~5 000美元
•多样化的旅游休闲的开支,包括旅游度假、健身的开支增加•购买汽车增多
•马来西亚吉隆坡•韩国农村地区
5 000~10 000美元
•在外吃饭的开支增加•旅游休闲开支,海外度假与购买奢侈品•出现投资
•韩国城市地区•中国台湾城市地区
10 000美元以上
•投资•旅游奢侈品•家庭旅游娱乐
25%的人有进口汽车,多数人看重旅游时尚,追求较好的旅游产品及品牌
劳动阶层(38%)
中等收入的蓝领工人或者过着劳动阶层生活的人,依赖亲朋的支持、听从旅游购物建议、寻求帮助
其度假是指“呆在城里”,而外出则是指路程不到两个小时的湖边或景区,有明显的性别角度的差异和陈规陋习
上等下层人(9%)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与此同时,研究旅游者的行为也逐渐引起学术界和相关行业的关注。

通过深入了解旅游者的行为,不仅可以为旅游业提供科学的指导,还能够提升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旅游者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实践意义。

首先,了解旅游者的行为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旅游者的行为不仅仅是单纯的出行行为,还包括了旅游动机、旅行意向、旅游决策等方面。

通过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旅游从业者可以了解到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开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例如,一些旅游者对文化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通过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吸引这部分旅游者,提升旅游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研究旅游者的行为有利于完善旅游环境和提高旅游体验。

旅游者的行为往往与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旅游者的行为,可以发现旅游者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环境的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保护好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

此外,了解旅游者的行为还可以提供有关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需求的参考,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

比如,在旅游目的地建设时,可以考虑到旅游者的购物需求,增设购物中心或便利店,以便旅游者能够更便捷地购买所需物品,提升旅游体验的便利性。

此外,研究旅游者的行为还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其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通过研究旅游者的行为,可以了解到旅游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行为偏好,从而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政策和管理措施。

例如,在旅游目的地的管理中,可以鼓励旅游者采取环保的行为,如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旅游者的行为,旅游从业者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国内旅游者的概念,并阐述了其旅游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接着,从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消费、旅游满意度等方面,对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本文期望通过梳理和述评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在研究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时,理论框架的构建至关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分析和解释旅游者行为的基础。

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论框架:首先是旅游动机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动机可能包括休闲放松、文化体验、探亲访友、商务出差等多种因素。

这些动机会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旅游方式、旅游时间等旅游行为。

其次是旅游决策理论。

该理论认为旅游决策是旅游者在旅游动机的推动下,通过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决策实施等过程,最终确定旅游活动的过程。

在国内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中,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服务的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

再次是旅游体验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环境、他人、活动等互动,产生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感受。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体验可能包括自然景观的欣赏、文化历史的体验、人际交往的愉悦等。

这些体验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他们的旅游行为。

最后是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社会因素(如家庭、朋友、社区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旅游环境因素(如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政策等)。

旅游者行为理论

旅游者行为理论

研究意义
•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而且以此来考虑资 源评价与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以得到许多仅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出
发进行研究所不能得到的结论。Biblioteka 旅游者行为理论定义: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 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周世强,1998)。在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 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王德刚,1999)。各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以
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戴斌,1999;王德刚,1999)。旅游行为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以旅游为目的的空间移动、游乐活动及与之相
关的生活行为,包括从生活地到目的地,以及在目的地具体的旅游内容和在此段时间内的食、住、购物等
行为,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主要环节均属于旅游行为。
• (二)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在认识、情感、 意志或不同活动背景下,人有多种多样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处在认识状态 时,他可能会感到好奇、惊讶、困惑或者表现为聚精会神;当一个人处在情 感状态时,他可能会产生喜悦、悲愤、委屈、恐惧、厌恶、烦躁等情绪情感; 当一个人处在意志状态时,他通常会表现出果断、犹豫、满怀信心或信心不 足。心理状态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效果,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 的评价,进而影响旅游产品的后续销售。所以旅游工作人员要尽量把旅游者 的心理状态调节到一个比较兴奋易于感受的水平上,提高旅游者消费旅游产 品的满足感。
• 2.情感过程 • 旅游者的情感分为三类:一是积极的情感,表现为满意、欢乐、喜悦、 愉快,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二是消极的情感.表现为忧伤、丧气、愤 怒、厌恶,会降低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三是复合平均 6b8msa的心理活动过 程来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识是基 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者的整个心理过程。

旅游消费者行为中的情感与情绪分析

旅游消费者行为中的情感与情绪分析

旅游消费者行为中的情感与情绪分析导语:旅游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消费者的情感与情绪对旅游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了解旅游消费者行为中的情感与情绪,有助于旅游从业者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更个性化、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旅游消费者行为中的情感与情绪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旅游体验中的情感及其影响因素。

一、旅游消费者行为中的情感情感在旅游消费者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消费者的情感往往来自于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以及旅游体验感受的喜好或厌恶。

情感在旅游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中起着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1.1 对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旅游目的地的情感包括消费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的喜好、厌恶和评价等。

某些旅游目的地因其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或特定活动等特点,会引起消费者的积极情感,使其对该目的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去探索。

比如马尔代夫的美丽海滩和蓝天白云,常常使人心生向往和幸福感。

而某些旅游目的地可能因为环境污染、治安问题等负面因素,引发消费者的消极情感,改变其选择意向。

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情感评价直接影响其决策行为。

1.2 对旅游产品的情感旅游产品的情感评价是消费者选择或预订旅游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旅游产品通过设施、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设计,可以激发消费者的积极情感。

例如,一家度假酒店的豪华设施、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独特的主题活动,能够引发消费者的快乐和满足情感。

相反,如果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低劣或未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消费者的情感评价将受到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其对旅游产品产生厌恶情感。

1.3 对旅游体验的情感旅游体验是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情感,如开心、满足、舒适、紧张等。

这些情感来源于参与者与旅游环境、旅游活动和其他旅游者之间的关系。

旅游体验的情感评价对于消费者对旅行记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正面的旅游体验情感可以提升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好感,促使其在将来的选择中更倾向于相同或类似的旅游活动。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①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 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 点。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状路线旅游。 避免走回头路
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旅游者的这种行为特征使得某些位置相距不远的大居 民点和旅游点之间的较小居民点得不到或得到很少的旅游 经济效益。
关于需要,目前最有影响的是亚伯拉罕· 马斯洛 (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它是研究旅 游动机的基础。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基本的生理需要---衣、食、住等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受伤害、免于受
剥夺、免于失业等。
社会的需要---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旅游者
1、国际(入境)旅游者
2、出境旅游者 3、国内旅游者
1、国际旅游者
--国际常见定义




最早关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是1937年由国际联盟 (League of Nations)统计委员会提出的。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又称 罗马会议),在1937年国际联盟定义的基础上提出 了“游客”(visitor)、“旅游者”(tourist)和“短 途旅游者”(excursionist)三种人。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定义。 1970年,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个定 义。 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 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

第3章 旅游者行为

第3章 旅游者行为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 一、旅游需要分析
• 旅游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 部动因或动力。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
• 普洛格(Plog,1974)提出的旅游动机模型是学 界最广泛使用的模型之一。 • 普洛格关于旅游动机的理论是与旅游者人格(个 性)分类结合在一起的。
• 尽管普洛格理论为理解旅游者提供了一
获得报酬的人。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
返的人不属于游客 。
• 国内官方定义 • 游客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入境游客) 和国内游客: • 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 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入境游客
入境(过夜)旅游者:入境游客中,在我
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 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 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
• 国际游客中,那些居住在巡游 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属于?
• 二、国内官方定义
• 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 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 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 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其连续
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
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
(2)替代性
当游客从A向B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 B一样性质的旅游地C,从而产生替代作用,引起游客原
定终点的替换。
替代性起两种作用:一是节省交通费用;二是起过
滤器作用,它导致地点上的置换,减少了长距离的相互
作用。
(3)可达性
①一般遵从空间作用的距离衰减规律,距离越长,
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
(三)专门层次:

02旅游者行为

02旅游者行为

第二章旅游者行为§2.1 旅游者概述一、国外对游客下的定义1.国际旅游者1937年,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 Exports of the Shot-lived League of Nations:离开定居国到其它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即旅游者。

1950年,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Office Travel Organizations:将以休学形式旅游的学生视为旅游者,并界定一个新旅游者类型International Excursionists(“短途国际旅游者”或“当日往返旅游者”)。

1963年,罗马会议提出:Visitor(游客)、Tourists(旅游者)、Excursionist(短途旅游者)。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决议;1970年,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一定义。

2.国内旅游者1)世界旅游组织(1984年)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2)以出行距离为标准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考察委员会:单程至少80 km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人口普查局:单程至少160 km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和旅游局:单程至少80 km,或40 km3)以逗留时间为标准英格兰旅游局: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法国旅游总署: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4个月二、中国对游客下的定义1.游客定义: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而且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添加标题
预订和支付:预订机 票、酒店、门票等, 完成支付
添加标题
行前准备:准备行李、 证件、行程规划等
添加标题
旅行体验:体验旅游 目的地的风土人情、 美食美景等
添加标题
反馈和分享:分享旅 游体验,为下一次旅 行提供参考
旅游者行为的引导和管理
第五章
旅游者行为的引导
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包括行程安排、景点选择等 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提高旅游者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引导旅游者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和误解
旅游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的特点
季节性:旅游 者行为受季节 影响,如夏季 避暑、冬季滑
雪等
地域性:旅游 者行为受地域 影响,如去海 边度假、去山
区徒步等
目的性:旅游 者行为有明确 的目的,如观 光、休闲、探
险等
群体性:旅游 者行为具有群 体性,如家庭 出游、朋友结
伴等
消费性:旅游 者行为具有消 费性,如购买 纪念品、品尝
当地美食等
体验性:旅游 者行为注重体 验,如参与当 地文化活动、 体验当地生活
方式等
旅游者行为的规律
季节性:旅游 者行为受季节 影响,如夏季 旅游者多选择 海滨、山区等
避暑胜地
周期性:旅游 者行为具有周 期性,如节假 日、周末等旅
游高峰期
地域性:旅游 者行为受地域 影响,如不同 地区的旅游者 对旅游目的地
增长见识:了解不同文化、历 史、地理知识
社交需求:与家人、朋友共度 美好时光
自我实现:实现个人梦想,挑 战自我极限
旅游者行为的决策过程
添加标题

简述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内容

简述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内容

简述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内容
旅游者购买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旅游者对于购买行为有着不同的观点,同时也有不同的目的和决策过程。

旅游者购买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购买决策:旅游者决定是否购买旅游服务,以及购买哪一种旅游服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价格和性价比进行权衡,决定是否进行购买。

二、搜索行为:旅游者在购买旅游服务前,会进行大量的搜索活动,他们会搜索各种渠道,熟悉不同的旅游服务商,了解价格、服务质量等等,比较服务商之间的优劣,最终选择自己满意的服务商。

三、比较性:旅游者会比较不同渠道的旅游服务的价格和服务质量,他们会考虑各种因素,如价格、服务内容、保障服务等,而最终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价格和性价比进行权衡,决定是否购买。

四、购买行为:旅游者最终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买旅游服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求,选择满意的旅游服务商,下单购买。

总体而言,旅游者购买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决策到比较,最终到购买,旅游者会在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行为,来保证最终的购买行为具有最优的价值效果。

- 1 -。

第三章旅游者与旅游者行为

第三章旅游者与旅游者行为
游玩(超过6小时) √
一、旅游者的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最早的有关国际旅游者的定义是由国际联盟
( League of Nations )统计委员会在 1937 年
提出的,认为国际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
国到另外一个国家访问旅行至少24小时的人。
可列入旅游者的有:

为娱乐、家庭或健康原因而出国 旅行的人;
表现为“挫折—倒退”。当较高层次的需要
得不到满足时,有可能将需求欲望降低。此
外,人类需要的发展不一定严格按照由低级
向高级的次序,有的可能越级发展。
根据奥尔得弗理论解释旅游需要,可以认为: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可以相互交替,二者同属 于生存需要。当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 时,或因生计而忙碌,或为安全而担忧,这个 人就不会产生旅游需要。 社交需要具有两重性,旅游者既可以足不出户 得到满足,又能外出旅游予以增进;既可束缚 旅游需要,又能产生旅游需要。 受人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二者的界限可 以相互交换,都属于成长(发展)阶段,都可 在旅游活动中得到满足。
国际游客又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短途
旅游者。
前者指的是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
度过至少一夜的游客;
后者指的是利用目的地国家的设施少于
一夜的游客。
这包括那些居住在巡游船上仅上岸游览
的游客,但不包括不在过境地停留的直 接过境旅客。
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召开旅游统计国
际大会,通过的《旅游统计国际大会建议书》对 旅游的定义和其他的一些基本概念重新统一认识, 并于1993年决定世界各国统一采用这些定义,这 是关于旅游者最新的定义。 国际游客指的是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的国家以外 的另一个国家旅行,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的 不是为了从访问国家获得经济利益。 国际游客又分为两类:一是国际旅游者,在访问 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留一夜 的国际游客。二是国际一日旅游客,未在访问国 家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际游客。

旅游地理学课程第二章 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课程第二章 旅游者行为
(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1、线路:节点状 2、效果:沿途景色好
? 旅游地理学
最大效益原则
表现在: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T旅/T游) 最大的信息获取量 (数量、级别、差异性)
影响
影响
有效信息量
旅游者满意度
旅游者 空间行为
? 旅游地理学
一个日本家庭和其他的日本人通过一家日本的旅行社 签订了去夏威夷的团体旅游。在准备去夏威夷旅行的过程 中,他们在日本的一家由日本人开的饭店里住了一晚上, 然后他们登上日本的航班飞往夏威夷。在机场他们受到日 本人开设的一家旅游公司导游的迎候,带着他们坐着日本 旅游公司的旅游车,去了一家日本人开办的饭店。在日本 人开办的饭店中,他们观看日本的电视节目,收听日本的 电台。接着他们作了一个日本式的旅行,并从日本人开的 商店里购买旅游纪念品,然后在回到饭店之前,他们又登 上另பைடு நூலகம்辆日本旅游公司所有的旅游车去了同样由日本人开 的高尔夫球场,并在日本人开的餐馆里就餐。最后,他们 坐着日本旅游公司的旅游车前往机场,再次登上日本的航 班回到日本。
? 旅游地理学
原因分析
?旅游方式直接影响到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 的相互作用方式。家人或亲朋结伴旅游比 旅行社组团和单位组织旅游具有更宽松的 时间、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活动自由,容 易获得更深入的旅游感知和体验,并由此 对旅游地产生情感依恋。
? 旅游地理学
?而喜欢独自或找驴友结伴出游的旅游者则 属于Steele(1981)所说的“地方人” (place people),热衷于游历各类旅游地, 而较少留恋于某个特定的地方,因而独自 或找驴友结伴旅游者对九寨沟的情感依恋 水平最低。
? 旅游地理学
四、旅游决策
推力: 旅游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导入教学容1、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2、什么是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怎样形成的?3、一般旅游动机包括哪些类型?4、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旅游业开始于19世纪中期,促成旅游近代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燃机的出现可以作为近代旅游开端的标志),促成旅游向大众化旅游转化。

如何做好旅游的研究,我们首先对旅游者进行研究。

第三节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一、旅游类型的划分常见的旅游类型划分如下:按地域围划分,有国际旅游、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按组织形式划分,有团体旅游、家庭旅游、散客旅游。

按费用来源划分,有自费旅游、公费旅游、社会旅游、奖励旅游等。

按消费水平划分,有经济型旅游、大众型旅游、豪华型旅游。

按旅游方式划分,有飞机旅游、火车旅游、汽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划分,有观光旅游、娱乐消遣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旅游等。

二、旅游者的基本类型按主导动机将旅游者划分为九大基本类型,即观光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度假保健型旅游者;文化教育型旅游者;型旅游者;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购物型旅游者;商务/会务型旅游者;生态/探险型旅游者。

(一)观光型旅游者观光型旅游者是指到异国他乡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人情,通过旅游达到美的享受,获得愉快和休息。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最基本的旅游类型,也是我国旅游接待中最主要的旅游类型。

观光型旅游者的特点:1.旅游者喜欢到知名度高的地方旅游。

2.旅游者处在不断流动当中,在旅游地逗留时间不长,而且重复观光旅游者少。

3.在旅游地消费量不大,对价格比较敏感,但因是基本形式,往往同其它旅游类型结合会产生综合效果。

4.由于旅游景观和环境受气候影响较大,因而观光旅游淡旺季十分明显。

5.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仍为世界旅游的主体。

(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主要是为了改换环境,调剂生活,以娱乐、消遣求得精神松弛和愉快,除此之外,并不要求达到某种专门目的,故而男女皆可,老少咸宜,而且不受文化教育程度的限制。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1.参加这种旅游活动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参与愿望。

旅游者是观赏者,又是被观赏者。

旅游者在娱乐中身心得到恢复,获得冶和享受,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新的旅游方式。

2.旅游灵活性较大,如遇天气变化、不安全因素、产品质量、价格等问题时,可以临时改变计划,取消旅游或改去他处。

3.由于娱乐消遣旅游项目容多,一般停留时间较长,少则1~2天,多则4~5天或更长,旅游者消费量相当可观。

4.多是自费旅游,对价格比较敏感,要求物有所值。

(三)度假保健型旅游者度假保健型旅游者主要是为避寒避暑、寻求幽雅清静的生活环境、治疗某些慢性疾病而外出旅游,以达到消除疲劳、减少疾病、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度假保健型旅游者的特点:1.旅游者喜欢去环境质量高的地方,即气候温和、充足、空气清新、水质好和远离噪音的地方。

2.以中高档消费水平的中老年人居多,而且多以家庭为单位出游。

在接待中要注意这一特点。

3.基本是近距离旅游者。

休闲度假者不愿把钱花在路上,而寻找临近胜地去度假。

4.旅游者在一地逗留时间长,日消费水平有两个极端:纯粹以度假为目的的日消费水平高;以保健为主要目的的日消费水平较低,相当数量是经济型旅游者。

(四)文化教育型旅游者文化教育型旅游者的特点:1.旅游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求知欲望强,乐意接受新思想。

通过旅游活动,学习各方面知识,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专业学术水平。

2.多数旅游者具有专长和特殊兴趣,期望在旅行中能与同行切磋交流,相互启发,解决自己在研究中碰到的问题。

3.旅游者对活动日程安排要求周密,导游的水平要高,能用科学术语解释所遇到的问题。

(五)型旅游者型旅游者是指以朝圣、拜佛、求法、取经或考察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的人。

型旅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类型。

开展旅游活动要同迷信活动区别开来,严禁借活动之由大搞封建迷信活动。

目前,纯目的旅游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外广大旅游者所乐于接受的观光与娱乐活动相结合的旅游形式。

型旅游者的特点:1.旅游者的活动主要在圣地进行。

2.旅游多与庙会或祭祀活动相结合,使旅游活动达到高潮。

3.圣地开展旅游活动,要尊重教徒的信仰,并用形式接待,使旅游者有归宿感。

(六)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当今世界为寻根或探亲访友而旅游的人是旅游者中极为重要的一支。

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的特点:1.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有特殊关系。

2.大多由亲朋好友联系安排,散布于民舍家居,难于统计,从而影响到旅游统计的准确性。

3.对旅游价格不大敏感。

来华探亲访友旅游者大多伴随着经商或者投资活动,以建设故乡。

(七)购物型旅游者购物型旅游者是指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参加者。

购物型旅游者的特点:1.吸引购物型旅游者的不仅要有优越的购物条件,而且其他方面的条件也要十分有利。

2.购物型旅游者一般来自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国家。

他们对旅游产品价格不大敏感,而对旅游目的地的购物品价格比较敏感。

3.一般季节性不强,全年均可进行购物旅游活动。

4.旅游消费总量较大,经济效益较好。

(八)商务/公务型旅游者商务/公务型旅游者也叫差旅型旅游者,是旅游地的另一重要客源市场。

这类旅游者是以公务、商务旅行为主要目的,在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主要有商务旅游、会议展览旅游和奖励旅游等形式,旅游地点一般都选择在旅游胜地或风景文化名城,以便在完成公务和商务的同时进行观光游览活动。

奖励旅游具有特殊地位,它是被当作差旅型旅游来购买,但通常作为奖励奖给工作有成就的企业员工或代理人的,全部费用由公司负责。

商务/公务型旅游者的特点:1.人数相对较少,但出行次数较为频繁。

2.旅游者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较高,举行一次会议会提高所在国和城市的知名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旅游宣传。

3.旅游者所需费用都由所在公司或单位支付,对价格不大敏感。

4.旅游的季节性较小,旅游目的地和出行的时间几乎没有选择余地,是非自主性旅游。

5.对活动安排要求有较强的计划性,设施条件(会议场地、通讯设备和交通条件)先进,服务质量好。

比较强调方便和舒适,因而消费较高,但在目的地停留天数较少。

6.有一些特殊要求。

(九)生态/探险型旅游者生态/探险型旅游是国际旅游市场新兴起的一种高级旅游形式,它强调观光旅游、自然保育与文化保存相结合,是一种肩负环境责任,具备环境伦理的旅游新项目。

生态/探险型旅游应该具有较高含量的科学与文化涵生态/探险型旅游应该让参与旅游活动的人们懂得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和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生态/探险型旅游在自然利用与保护之间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衡,这种平衡可确保一个地区的自然、文化和历史资源较好地保留下来,并为子后代带来享受与经济利益。

以上九种旅游者类型只是一种理论的分类。

对于旅游者的每一次旅游活动,我们不能刻板地用单一类型来划分归类,多种需求动机往往重叠和渗透,无法泾渭分明。

在实际经营中,我们也还要对各类旅游进行更细致的某种专门分类。

各国和各地区的旅游部门和企业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繁有简地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提供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二、不同客源地旅游者及其特点1、国际旅游者:欧洲、美洲、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南亚、中东、非洲2、国旅游者:比如、江浙、北方三大客源市场注:不同客源地旅游者的特点详见第七章第四、五节三、不同心理类型旅游者及其特点1、理智型这种旅游者头脑比较清醒冷静,经验比较丰富,对旅游产品的品质、特征、用途、价格高低等都有自己的见解,主观性强,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少感情用事。

他们能够广泛收集信息,了解市场行情,进行认真分析,权衡各种利弊因素,然后才实施购买行为。

2、冲动型这类旅游者的兴趣、情绪容易冲动,心境变化激烈,容易受广告和他人行为的影响,形成冲动性购买。

3、选价型这类旅游者对价格非常敏感。

这其中又有两种亚类型:一种类型是专买高价,这种人大多有钱,认为高价不仅意味着高质量,而且还可以体现购买者的经济实力和身份与地位。

另一种类型则是对价格低廉的感兴趣,他们往往不惜花费很多精力去广泛了解价格信息,并进行仔细比较,希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四、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不同阶段的特点旅游地时间发展XA——准备阶段。

AB——离开居住地到旅游地途中。

其个人原先身份特征逐渐消失,换之而来的是一个轻松自如的新身份——旅游者。

BC——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旅游行为。

新的环境、气氛使旅游者将暂时忘却过去的工作生活,旅游行为带有脱离现实生活的梦幻色彩,如成年人玩着非常幼稚的游戏,富豪过上原始落后的生活,平静沉稳的人变得热烈疯狂等等。

旅游者“忘我”的精神状态下,以貌似“越轨”近乎“怪诞”的行为获得了最大生理和心理满足。

CD——回归过程。

逐步卸下旅游者的标记,恢复原来的身份特征。

DY——汇入原先的生活主流,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刚刚结束的旅游活动的影响,往往表现在精神方面,也表现在其工作、生活适应程度和创造性行为中。

第四节旅游客流的形成一、旅游客流的概念旅游客流是指一定时间旅游者的流向与流量。

旅游者的流向是指在一定时间,旅游者根据自己的旅游动机与经济能力所选择的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流动方向。

旅游者的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进入同一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的数量。

旅游活动的流向与流量是互为条件的:只有一定流量才能构成流向;只有一定流向才能形成流量。

二者反映了一定时间旅游者时空分布的一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二、影响客源消长的主要因素旅游客源的消长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兴衰和营销策略的调整,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然而,影响客源消长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因素(二)社会政治因素(三)人文地缘因素(四)市场开发因素(五)人口结构与需求变化的因素(六)其他因素三、世界旅游客流的地域划分目前,国际上为了便于对旅游客流和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将整个世界根据地域划分为六区,即欧洲地区、美洲地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地区、非洲地区和中东地区。

世界旅游组织设有相应的六个地区委员会。

世界六大旅游地区按顺序排列是:(一)欧洲地区(二)东亚太平洋地区(三)美洲地区(四)非洲地区(五)中东地区(六)南亚地区第五节旅游客流的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一、世界国际旅游市场的客流规律世界国际旅游市场的客流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近距离旅游流量最大,远距离旅游流量在逐渐增加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国旅游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均超过国际旅游,而国际旅游中也以近距离旅游为主。

(二)世界旅游的流量和流向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就世界围而言,国际旅游的流向和流量集中在欧洲、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北美洲部分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可以归纳为几点:1.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国民收入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再加上都市化程度较高,生活节奏快,有机会人们纷纷外出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