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在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初探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一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中国的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建立组织,加强合作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就是在闲暇时间所专门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就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返回定居或工作的地方,较长时间地抵达某个目的地展开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必须提供更多各种旅游招待设施以满足用户其须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必须著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在研究内容上,必须从目前对资源,旅游研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居多,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必须秉持理论研究与新颖研究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必须倡导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当主动稀释相连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消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专门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返回居住地地至其他地(国),已连续停留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专门从事活动赢得报酬的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及与资源和市场的空间关系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及与资源和市场的空间关系
游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和资源与市场的空间关系: 在大尺度空间上,旅游者行为规律为做闭环状旅游,避免走回头路。
旅行距离与旅游收入链长、收入点设置和收入量正相关旅行距离与收入链的长度成正相关,距离越长,所涉及的旅游产业的要素就越多,旅游设计中的收入点就越多。
所以长距离旅游者,特别是跨国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收入有很大影响。
所以在旅游项目设计定位中,在资源与其他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允许的前提下,入境旅游者或长距离旅游者是目的地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和重点营销的对象。
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它起始于剩余劳动出现之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
1986年,全世界参加旅游的人数已达4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旅游记述大量地见诸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
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
中国的方志也含有极为丰富的古典旅游资料。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一、本文概述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是旅游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形成的空间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旅游体验、旅游目的地发展和旅游规划的影响。
通过对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将对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将分析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形成机制,包括旅游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类型及其特征,如空间分布的均衡性、时间利用的合理性等。
本文还将对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评价进行研究。
评价的目的在于揭示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优劣,为旅游目的地的优化和升级提供参考。
评价的内容包括旅游行为空间模式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适应性、旅游者的满意度等。
评价方法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本文将总结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的实践意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提升有所贡献。
二、文献综述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是旅游地理学、旅游行为学和旅游规划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早期关于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者的空间移动规律,如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路径的设计等。
这些研究多采用定性的方法,通过对旅游者行为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旅游行为的空间特征。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运用定量方法,如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对旅游行为的空间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在评价方面,早期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行为的空间效率和经济效益,如旅游路径的优化、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旅游行为的空间评价逐渐关注其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学者们开始从多维度的视角评价旅游行为的空间模式,包括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等。
酒店选址的重要性和标准分析
酒店选址的重要性和标准分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酒店行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
酒店行业面临着宏观环境压力、微观环境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变化等多重压力和挑战。
对此,酒店行业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对策,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酒店行业也越来越看到了新的市场和业务发展机会。
比如,在互联网+时代,酒店可以探索新的市场渠道,开拓互联网营销渠道,创新酒店服务与管理模式。
酒店行业还需加强对服务流程的管理,明确服务标准,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酒店还需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及时回应客户反馈和投诉,对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进。
数字化酒店是一种新型的酒店业务实施路径,它以一站式数字化服务为主要特征,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运营,并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为客人提供更个性化、便捷高效的服务。
数字化酒店优势明显,首先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客户画像分析,可以把握顾客的消费偏好和需求,量身定制客户服务体验;数字化酒店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实现客房的全程自助服务,包括入住、付款、开房门、空调温度调节、窗帘调节等。
升级版的数字化酒店还可以提供语音控制的服务,单手开关灯光,一键呼叫酒店各种服务等,使得客户体验大幅度提升。
数字化酒店还可以通过OTA(在线旅游代理商)平台开展数字化营销,实现多平台跨界联动,提升酒店的品牌知名度。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酒店行业影响因素(一)经济环境1、宏观经济情况:酒店行业的繁荣与否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当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旅游及商务出行频率增加,有利于酒店行业的发展。
2、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对酒店行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当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时,他们更愿意进行旅游和酒店住宿,从而推动酒店市场需求的增长。
论酒店地理位置的选择
论酒店地理位置的选择1.酒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被人们誉为酒店大师的美国酒店联号之父——埃尔斯沃思*斯塔特勒认为,对任何酒店来说,取得成功的三个最重要因素是地点、地点、地点。
也许这位酒店大师的话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处于优越地理位置的酒店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来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影响能力,是一些区位较差的酒店难以匹敌的。
今天,地理位置不仅已是酒店产品的一部分,而且对饭店的经营成功与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九十年代中期国际旅游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酒店星级评定标准》明确规定:“位于交通便利地带(机场、火车站、码头等,适于观光型的饭店)、市中心或中心商务区(适于商务型饭店),旅游景区或度假区(适于度假型饭店或商务型饭店),其位置与饭店功能紧密匹配的得满分即6分;而位于交通便利地带(机场、火车站、码头等,适于观光型饭店),市中心或中心商务区(适于商务型饭店),旅游景区或度假区适于度假型饭店或商务型饭店),其位置与饭店功能比较匹配的得3分,即满分的一半。
”80年代初,一些大型的国际饭店联号的总裁、总经理所确定的评选世界最佳饭店的十条规定里,就有一条明确规定:“地理位置的选择要十分恰当,最好是在商业繁华的中心区,以方便客人的各项活动。
”2.影响酒店地理位置选择的因素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着酒店业的发展。
漫步街头,一不留神就会发现旁边在建的高楼大厦就是一座酒店。
也许不会留意它位于哪个位置,但再促销,也会注意到它周围的交通很方便。
毫无疑问,交通是酒店地理位置的首选,然而不是唯一选择。
2.1区位因素酒店经营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位置与交通干线、工业区、城市中心或旅游区的关系。
因此,必须分析预想设点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旅游环境。
同样,也必须估计到竞争的情况(价格、优点、缺点等)和需求量(工商业人士、旅游者、大小会议等等)。
在考虑酒店区位的时候,要结合酒店的类型。
酒店地理位置的不同,往往决定了适于建设何种类型的酒店。
【大学】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PPT-精选文档
都江堰 青城山
武侯祠 川蜀文化
散客自助游
docin/sundae_me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营式旅游
以主体目 的地为大 本营,作 放射状旅 游。
以西安市为大 本营,向周围 法门寺 放射。
黄帝陵 延安 陕北文化 主体大本营 西安市 古都文化
太白山 关中文化
docin/sundae_meng
华山 临潼区 秦唐文化
docin/sundae_meng
离
产生旅游行为的原因
产品因素
包括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需求因素
影响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旅游行为 产生的最根本因素
docin/sundae_meng
异类互补
同类替代
产品因素
docin/sundae_meng
需求因素
旅游消费正由资源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资源的空间差异已经不是产生旅游行为的核心 因素,多数旅游者以需求为依据选择目的地。 这些需求因素包括:疗养、学习考察、购物、 探亲访友等,甚至还包括满足子女的需求。
拉萨 延安
西安
docin/sundae_meng
线型旅游
一条线路 上的多个 旅游目的 地 存在主次 之分 主要目的 地只有一 个
核心景点:法门寺 支线景点:茂陵、太白山、 周原遗址。
docin/sundae_meng
环型旅游
旅游者在 既定的目 标区域内 旅游几个 目的地
九寨沟 黄龙
大尺度 省际、国内、国际 中尺度 省内,地区(市)内 小尺度 县(市)内
单一目的地旅游 线型旅游 基营式旅游 环型旅游 链式旅游-
docin/sundae_meng
民宿选址的重要意义
民宿选址的重要意义
民宿选址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是民宿成功的关键。
一个好的地理位置可以为民宿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和曝光率。
例如,选择位于旅游景点附近、市中心或交通枢纽附近的地方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旅行者。
2. 市场需求: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是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目标客户群体、旅游趋势和当地的经济情况,可以选择一个有潜力和需求的地点。
这样可以确保民宿在开业后有足够的客源,提高入住率和盈利能力。
3. 周边环境和设施:选址时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和设施的配套情况。
选择一个安全、安静、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提供给客人更好的住宿体验。
同时,周边有便利的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也能满足客人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客人的满意度。
4. 竞争情况:了解周边竞争对手的情况也是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一个竞争较小的地区可以提高民宿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如果选址在竞争激烈的地区,需要确保自己的民宿有独特的卖点和优势,以吸引客人。
5. 投资回报率:选址会直接影响到民宿的投资回报率。
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入住率和房价,从而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同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土地政策、建筑规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投资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民宿选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直接关系到民宿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合适的选址可以为民宿带来更多的客流量、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增强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因此,在选址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决策。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旅游行为空间模式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空间移动模式,包括旅游方式、行程安排、住宿选择和餐饮安排等方面。
这种模式对于旅游体验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特点及其评价,以期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优化旅游规划。
旅游方式是指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所选择的交通工具、游览顺序等。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例如,旅游者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等不同的交通工具,也可以选择全程自由行、跟团游等方式。
行程安排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和游览顺序。
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制定行程,也可以选择旅行社提供的固定行程。
在行程安排中,旅游者需要考虑不同景点的开放时间、交通时间等因素,以确保行程顺利进行。
住宿选择是旅游行为空间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住宿,如酒店、民宿、青年旅社等。
同时,住宿地点的选择也需要考虑交通便利、周边环境等因素。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中的餐饮安排也是旅游体验的重要部分。
旅游者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也可以享受不同地区的餐饮文化。
在餐饮安排中,卫生安全、服务质量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评价是根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进行的。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评价首先需要考虑旅游者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旅游者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环境、餐饮服务等环节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体验。
为了提高旅游体验,旅游规划者和经营者需要旅游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空间模式的设计。
除了个人感受和体验之外,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评价还需要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
例如,对于某些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到访可能会对当地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同时,旅游活动也可能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旅游行为空间模式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地课后题答案
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旅游系统图 4 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 系。 图 1-3 旅游地理学基础树状图 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简史 返回页首 1 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2 从学科的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3 比较世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同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旅游者行为 返回页首 1 什么是旅游者?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哪几种? 一、国际上的定义
对于某一类型的旅游资源,评估工作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系统,有着确定的通 用的评估标准;
评价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 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返回页首 1 简述巴特勒(R. 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并谈谈你对此理论的看法。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提出了几 个演化模型,如戈曼森(Gormsen E)的海滨旅游地的空间-时间模型,米塞克 (Miossec J M)的旅游发展模型,奥珀曼(Oppermann M)的发展中国家旅游空间模 型(Pearce D,1995),但受到学者们广泛注意和应用的是布特尔(Butler R W)的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布特尔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布特尔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 6 个阶段: 探查阶段(exploration stage) 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 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
国际旅游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 24 h 以上的人。 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 24 h 而少于 1 a 的人,其 目的是娱乐、 度假、运动、海外: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 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连续停 留时间不超过 12 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 报酬的人。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收稿日期:1998208213;修订日期:1999210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资助项目(49631030) 作者简介:刘锋(19722),男,湖南湘潭县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旅游开发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20余篇。
文章编号:100020585(1999)0420434210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刘 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要: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文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关 键 词: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F 592199 文献标识码:A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对于这一学科的全面回顾,对我国地理科学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1 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
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1]。
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1]。
人文地理分类
1990年研究综述[1]王圣学. 苏联城市化的历史和现状及其特点[J]. 人文地理,1990,01:27-33.[2]陈光庭. 苏联城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J]. 人文地理,1990,01:64-67+52.[3]汤正刚. 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比较研究[J]. 人文地理,1990,02:41-47+70.[4]王嗣均. 中国人口地理研究的进展[J]. 人文地理,1990,03:9-13.文化地理学[1]韩铣丰. 从地理学观点来看中西文化之差异(摘要)[J]. 人文地理,1990,03:49-51+48.社会地理学[1]王恩涌. 中、加大学地理教育的比较[J]. 人文地理,1990,03:20-24.[2]曾尊固. 中国的食物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 人文地理,1990,02:26-34.[3]周镇城. 纽约唐人街的社会地理(摘要)[J]. 人文地理,1990,03:52-54.[4]孙峰华. 关于人文地理学中社区的几个基本问题[J]. 人文地理,1990,02:67-70.城市与乡村[1]Е•С•扎耶茨,А•Г•马赫姬,高健.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控制问题[J]. 人文地理,1990,01:34-46.[2]俞滨洋,胡德智,边克. 苏联远东地区与中国黑龙江省的城镇化比较初探[J]. 人文地理,1990,04:1-9+29.[3]张远广,李振平. 中国的城市化:环境基础、内在属性及其特征[J]. 人文地理,1990,02:35-40+48.[4]凌申. 《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开封城市地理[J]. 人文地理,1990,04:18-22.[5]王恩涌. 解放后梧州市城市战略地位的变化与相应的对策[J]. 人文地理,1990,02:10-15+21.[6]张文奎,刘继生,王力. 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J]. 人文地理,1990,03:1-7+80-88+8.[7]刘鸿喜. 我国五大古都形成的时空分析及其评价(摘要)[J]. 人文地理,1990,03:14-19.[8]潘国城. 地理因素对香港城市规划的影响(摘要)[J]. 人文地理,1990,03:55-58.[9]裘新生. 苏联城市集聚区研究[J]. 人文地理,1990,01:68-74+46.[10]董新. 乡村景观类型划分的意义、原则及指标体系[J]. 人文地理,1990,02:49-52+78[11]朱文一. 一种研究城市建设中空间形态理论发展演变的方法[J]. 人文地理,1990,04:10-17+33.[12]戴维•克拉克,吴小瑜. 第三世界的城市发展[J]. 人文地理,1990,02:48.[13]韩振华. 苏联城市建设理论中旧城改建和环境保护问题[J]. 人文地理,1990,01:53-63.[14]肖进安. 苏联城市苏维埃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J]. 人文地理,1990,01:47-52.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1]任建兰. 世界经济特区的形成和发展[J]. 人文地理,1990,04:40-42.[2]吴国增. 科技地区布局的理论与实践[J]. 人文地理,1990,04:43-48+68.[3]张占仓,张教禄,阎官法. 河南省黄河两岸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优化对策[J]. 人文地理,1990,04:62-68.[4]王一鸣,杨洁,郝晓辉. 八十年代中国区域政策的转变及其社会经济效应[J]. 人文地理,1990,02:1-9.[5]阙机龙. 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布局[J]. 人文地理,1990,04:49-53.[6]孟晓晨. 梧州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空间战略[J]. 人文地理,1990,04:69-76+78.[7]冯年华. 试论区域发展研究中的特性问题[J]. 人文地理,1990,03:66-71.[8]沈玉芳. 战后日本区域开发政策的演变[J]. 人文地理,1990,02:16-21.[9]王进益. 苏联区域规划的情况和问题[J]. 人文地理,1990,02:22-25.[10]安虎森,孟春舫. 南朝鲜三角形经济轴线的形成[J]. 人文地理,1990,03:38-41.交通地理学[1]李树荣. 香港都市公共交通设施的供应模式(摘要)[J]. 人文地理,1990,03:42-48.政治地理学[1]王恩涌,李贵才. 从地缘政治学看中国的战略态势[J]. 人文地理,1990,01:1-7.[2]李贵才. 政治地理学研究[J]. 人文地理,1990,01:20-26.[3]唐金江. 国内外综合国力研究述评[J]. 人文地理,1990,04:54-61.[4]宋保平. 现代政治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琼斯的统一场论[J].人文地理,1990,02:64-66.[5]张文奎,阎越. 论国力类型的划分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J]. 人文地理,1990,03:30-37.[6]沈伟烈.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战略观[J]. 人文地理,1990,01:8-14.[7]刘妙龙. 苏联的政治地理学研究[J]. 人文地理,1990,04:34-39.旅游地理学[1]王兴中. 对旅游景观认知构成与评价的浅见[J]. 人文地理,1990,01:15-19.[2]邵学文. 试论南京秦淮风光带旅游景观[J]. 人文地理,1990,04:23-29.[3]陈吉环. 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与开发对策[J]. 人文地理,1990,04:30-33.[4]彭育昌. 旅游引力场与异地气氛的展现[J]. 人文地理,1990,03:72-74.[5]韩杰. 浅谈世界旅游地理区划[J]. 人文地理,1990,02:53-57.世界地理学[1]Alvaro Lo'pez,Joseph L.Scarpaci,朱文化. 乌拉圭地理发展近况[J]. 人文地理,1990,04:77-78.[2]S•I•奥凯夫,李惠,张帆. 尼日利亚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趋势[J]. 人文地理,1990,02:71-74.[3]森川洋,赵荣. 日本中心地研究的动向和问题[J]. 人文地理,1990,03:59-65.[4]童承康. 美国少数民族问题[J]. 人文地理,1990,02:58-63.[5]何兴刚. 英国与北美地理学研究生学习的比较研究[J]. 人文地理,1990,03:24-29.[6]程学慧. 博茨瓦纳地理学[J]. 人文地理,1990,01:75.[7]Costantino Caldo,韩维. 意大利的地理学[J]. 人文地理,1990,03:75-78+54.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1年研究综述[1]陈尔寿. 我国中学人文——经济地理教育的演变[J]. 人文地理,1991,01:14-20.[2]王兆明. 中国文化地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人文地理,1991,01:21-27.[3]王力. 论城市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 人文地理,1991,01:35-43.[4]王恩涌,周一星,秦勇. 人文地理学的历史概况与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J]. 人文地理,1991,02:1-7.[5]杨开忠. 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人文地理,1991,02:8-15.[6]王焕龄. 积极开展海洋人文地理学研究促进我国海洋开发[J]. 人文地理,1991,03:49-53.[7]朱诚,陈传康. 谈我国南极研究的发展[J]. 人文地理,1991,03:54-59.[8]孙建军. 旅游地理教材建设现状浅析[J]. 人文地理,1991,03:79-80+59+14.[9]王兴中. 人—地行为的主要模式(型)论[J]. 人文地理,1991,02:48-53.[10]肖清宇. 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发展综述[J]. 人文地理,1991,02:66-70.[11]王恩涌. 关于"人地关系"的发展与认识[J]. 人文地理,1991,03:1-7.[12]孙峰华.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问题刍议[J]. 人文地理,1991,04:74-75+77.文化地理学[1]张崇. 文化遗址与方言——以方言考证陕西古址为例[J]. 人文地理,1991,02:71-73.[2]张晶. 中国佛教的文化景观[J]. 人文地理,1991,03:28-30.[3]马洪元. 试论区域民俗地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以苏州为例[J]. 人文地理,1991,03:31-35.社会地理学[1]朱云成,贺交生. 九十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研究的瞻望[J]. 人文地理,1991,03:8-14.[2]吴玉林,林斐. 论人口地理学应用研究的发展[J]. 人文地理,1991,03:15-20.[3]王成法. 西安市人口分布模式初探[J]. 人文地理,1991,04:66-69.城市与乡村[1]周一星. 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评价和展望[J]. 人文地理,1991,02:54-58.[2]张伟. 城市系统演化模型与模拟分析[J]. 人文地理,1991,02:59-65.[3]郭焕成,冯万德. 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人文地理,1991,01:44-50[4]李润田,袁中金. 论乡村地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框架[J]. 人文地理,1991,03:21-27.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1]王恩涌,李贵才. 从欧洲共同体看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J]. 人文地理,1991,01:1-8.[2]王铮. 区域科学——地理学的重要分支[J]. 人文地理,1991,04:9-15.[3]郑伟民. 社会经济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兼论我国经济重心的地域移动[J]. 人文地理,1991,01:51-56.[4]杨吾扬. 商业地理学——回顾与前瞻[J]. 人文地理,1991,04:1-5.[5]王希来. 浅议城市二级商业区布局问题——以北京崇外大街花市商业区为例[J]. 人文地理,1991,04:16-20.[6]蒋云红. 零售商业空间组织的市场分析[J]. 人文地理,1991,04:48-51.[7]袁志彦. “亚欧大陆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J]. 人文地理,1991,04:52-55.交通地理学[1]陈碧阶. 试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建设[J]. 人文地理,1991,04:56-59.政治地理学[1]沈伟烈. 地缘政治关系简析[J]. 人文地理,1991,01:65-71.[2]S.B.科恩,李珮. 地缘战略区与地缘政治区[J]. 人文地理,1991,01:72-77+43.[3]楼耀亮,程辉. 海湾风云的地缘政治分析[J]. 人文地理,1991,04:21-28.旅游地理学[1]陈传康. 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途径和对策[J]. 人文地理,1991,02:24-36.[2]刘伟强. 大理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地理评价[J]. 人文地理,1991,02:37-47.[3]保继刚. 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在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初探[J]. 人文地理,1991,03:36-41.[4]赵希璋. 可溶性岩石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利用[J]. 人文地理,1991,03:42-46.[5]霍常旭,霍雷. 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 人文地理,1991,03:47-48.[6]薛惠锋. 能力范围网格分析在旅游者映象研究中的应用——以奥地利作为消夏地的映象研究为例[J]. 人文地理,1991,04:60-65.世界地理学[1]佩吉•特奥,P.P.翁,李九全. 新加坡的地理学[J]. 人文地理,1991,01:78-80.[2]周玉梅. 保加利亚的地理学家和地理学[J]. 人文地理,1991,03:60-64.[3]周玉梅. 苏联地理简况[J]. 人文地理,1991,03:65+64.[4]李鹤鸣. 欧美应用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J]. 人文地理,1991,04:33-40.[5]刘妙龙,孔爱莉. 对西方应用地理学哲学基础的若干思考[J]. 人文地理,1991,04:41-47.[6]朱文化. 古巴地理发展情况[J]. 人文地理,1991,04:70-71.[7]席仲恩. 地理学在秘鲁[J]. 人文地理,1991,04:72-73+69+65.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R•Hoffpauir,王兴中. 尼泊尼喜马拉雅山麓特里苏利(Trisuli)河马尼甘奥谷地的生态结构[J]. 人文地理,1991,01:81.[2].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麓特里苏利(Trisuli)河马甘奥谷地的生态结构(续) [J]. 人文地理,1991,02:81.1992年研究综述[1]郑耀星,袁书琪,刘恭祥. 从中学人文地理教育的发展所引起的思考[J].人文地理,1992,01:72-73.[2]陈才. 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革新任务[J]. 人文地理,1992,03:1-6.[3]王恩涌. 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与我国的现代化[J]. 人文地理,1992,04:64-71.[4]王守春. 旅游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陈传康教授旅游地理学研究成就评述[J]. 人文地理,1992,02:1-10.[5]蔡运龙. 地理哲学研究若干问题刍议[J]. 人文地理,1992,04:1-5.[6]朱春奎. 地理学中的人文主义学派评述[J]. 人文地理,1992,04:6-10.文化地理学[1]李慕寒. 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及其研究意义[J]. 人文地理,1992,01:12-17.[2]马洪元. 试论民俗演化与人地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J]. 人文地理,1992,01:18-23.[3]霍修顺. 青海古代文化遗址时空分布特征[J]. 人文地理,1992,04:37-42.[4]傅兆君. “合”与“分”的地理效应及民族个性差异[J]. 人文地理,1992,04:43-46.[5]阎伍玖. 北京市文物古迹景观现状分析与建设研究[J]. 人文地理,1992,04:47-53+57.[6]赵青弋. 文化视野中的人地观[J]. 人文地理,1992,03:71-75.社会地理学[1]杨开忠. 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方式[J]. 人文地理,1992,03:64-70.[2]刘继生. 行为区位论的初步研究[J]. 人文地理,1992,03:40-47.城市与乡村[1]曹荣林. 南京市城乡集贸市场的发展与布局[J]. 人文地理,1992,02:47-53.[2]李郇. 浅议澳门的城市发展[J]. 人文地理,1992,01:37-41.[3]王凤武. 原西德步行街的作用与发展阶段[J]. 人文地理,1992,01:42-47.[4]林志群. 日本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J]. 人文地理,1992,01:48-50.[5]藏淑英. 国外城市规划理论和思想[J]. 人文地理,1992,02:26-30.[6]江萍. 晋江城镇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趋势[J]. 人文地理,1992,02:31-36.[7]安成谋. 论少数民族地区商业中心城镇的形成发展及其类型划分[J]. 人文地理,1992,03:20-23+55.[8]罗伟,常正文. 北欧的城镇聚落系统[J]. 人文地理,1992,03:24-27.[9]张慎亮. 城市历史地图编制刍议——以《西安市地图集》编绘为例[J].人文地理,1992,04:58-63.[10]孟晓晨. 变“离土不离乡”为“先离土后离乡”——温州龙港农民城的启示[J]. 人文地理,1992,01:51-55.[11]张小林. 试论乡村城市化[J]. 人文地理,1992,02:37-40.[12]熊先根. 世界农村发展及其演变[J]. 人文地理,1992,02:41-46.[13]沈伟烈,张英利. 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地理基础[J]. 人文地理,1992,01:1-6+23.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1]张文忠,刘继生. 关于区位论发展的探讨[J]. 人文地理,1992,03:7-13.[2]侯甬坚. 空间地理规律对区域(中国)发展过程的影响[J]. 人文地理,1992,03:56-63.[3]王瑞芝. 台湾高科技区发展动向[J]. 人文地理,1992,01:35-37.[4]祝炜平. 从四十年代投入、产出重心位移看我国未来经济布局战略[J].人文地理,1992,02:66-72.[5]丁四保. 试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实践功能[J]. 人文地理,1992,03:14-19.[6]费洪平. 企业地理研究述评[J]. 人文地理,1992,04:19-24.[7]彭永岸,王筱春. 云南德宏州口岸环境条件评估与分析[J]. 人文地理,1992,04:25-31.[8]须原芙士雄,赵荣. 近年日本商业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特点与问题[J].人文地理,1992,04:32-36+71.[9]赵海军. 科技布局条件浅析[J]. 人文地理,1992,04:54-57.交通地理学[1]冯宗宪,张红十. 中国贫困地区交通落后的实质及其成因分析[J]. 人文地理,1992,03:34-39.政治地理学[1]肖星. 海洋在中国地缘政治中的作用[J]. 人文地理,1992,01:7-11.[2]吴浙. 论行政区的分类[J]. 人文地理,1992,02:54-58.[3]吴殿廷. 国力综合评估中的几个问题[J]. 人文地理,1992,02:59-65.[4]刘妙龙,孔爱莉,张伟. 对地缘政治学批判的再思考[J]. 人文地理,1992,03:48-55.[5]孔爱莉. 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J]. 人文地理,1992,04:11-16.[6]陆俊元. 领土、边界及海域争议与我国安全利益[J]. 人文地理,1992,04:17-18+10.旅游地理学[1]熊绍华,杨载田. 衡山景观资源开发[J]. 人文地理,1992,01:29-34.[2]保继刚. 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J]. 人文地理,1992,02:11-18.[3]吴信政. 台湾东北角海岸风景区[J]. 人文地理,1992,02:81.[4]金学良,陈常优.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录)[J]. 人文地理,1992,03:28.[5]付文军,谭焜煌. 日本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J]. 人文地理,1992,03:29-33.[6]张宝光. 系统论信息论方法在旅游地理研究中的应用[J]. 人文地理,1992,02:19-25.[7]雷明德,薛惠峰. 略议风景植被[J]. 人文地理,1992,01:24-28.世界地理学[1]李小建. 澳大利亚增长中心政策及实践分析——以奥伯利—沃东加为例[J]. 人文地理,1992,01:56-62.[2]席仲恩. 墨西哥地理学现状[J]. 人文地理,1992,01:74-75.[3]李九全. 智利现代地理学——曲折发展的历程[J]. 人文地理,1992,02:73-75.[4]李九全. 布隆迪地理学[J]. 人文地理,1992,03:76-78.[5]李九全. 斯洛伐克地理学——历史与现状[J]. 人文地理,1992,04:72-73.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3年研究综述[1]孙丽华,杨青山. 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动态趋向及其图形演示[J]. 人文地理,1993,02:35-40.[2]钟功甫,钟英. 我国沿海开放与沿边开放的特点及发展前景[J]. 人文地理,1993,03:4-7.[3]谢香方,李春华. 新疆沿边开放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设想[J]. 人文地理,1993,03:9-12.[4]彭永岸. 内陆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互补研究[J]. 人文地理,1993,03:12-13.[5]王莲琴,全华.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科学研究过程及其文献成果分析[J]. 人文地理,1993,02:118-125.文化地理学[1]陈传康. 邯郸文化发展战略和旅游文化开发[J]. 人文地理,1993,01:13-18.[2]李蕾蕾. 邯郸城市文化考察[J]. 人文地理,1993,01:23-27.[3]谭维宁. 邯郸市郊农村文化背景考察[J]. 人文地理,1993,01:28-29.[4]靳薇. 自然环境与文化——以僰人悬棺葬等文化现象为案例[J]. 人文地理,1993,01:30-33.社会地理学[1]王恩涌. 民居中的奇迹——福建的土楼[J]. 人文地理,1993,01:8-12.[2]杜德斌. 多伦多都市区的居住空间结构研究[J]. 人文地理,1993,01:56-64.[3]梁治寇. 城市刑事犯罪地理初探——以甘肃省为例[J]. 人文地理,1993,01:73-78.[4]王衍用. 试论人类身高的地域差异规律及其成因[J]. 人文地理,1993,03:66-71.[5]黄成林. 试论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J]. 人文地理,1993,04:57-63.[6]田后谋. 浅论新兴学科——饮食地理学[J]. 人文地理,1993,03:74.[7]刘塔. 实在论和地理学实践[J]. 人文地理,1993,04:45-49.城市与乡村[1]马正林. 论中国城墙的起源[J]. 人文地理,1993,01:1-7[2]王力,吴殿廷. 图们江“金三角”国际性城市体系发展构想[J]. 人文地理,1993,02:66-73.[3]李郇,许学强. 广州市城市意象空间分析[J]. 人文地理,1993,03:27-35.[4]王士君,李秀敏. 略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基本特征[J]. 人文地理,1993,03:61-65.[5]刘胤汉,刘彦随,任志远,张明,赵筱青. 城镇土地定级研究的几个问题——以西安市中心城市区为例[J]. 人文地理,1993,04:8-14.[6]邱道持. 县域城镇土地定级方法论特征浅析[J]. 人文地理,1993,04:31-37.[7]李小建,苗长虹,刘爱菊. 中国农村工业结构变化的省际差异分析[J]. 人文地理,1993,01:41-47.[8]师谦友.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 人文地理,1993,04:64-69.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1]郭来喜. 建立全方位多元化分层次的大西南区域开放系统[J]. 人文地理,1993,03:7-9.[2]叶舜赞. 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和京、津两市的发展[J]. 人文地理,1993,04:21-30.[3]陈常优,贾士军. 我国房地产发展问题的初探[J]. 人文地理,1993,03:36-39.[4]廖赤眉,汪宇明. 略论广西房地产投资环境、前景与投资对策[J]. 人文地理,1993,03:40-42+60.[5]郭力君. 十堰市区域经济开发投入产出分析[J]. 人文地理,1993,01:48-55.[6]陈才. 论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与图们江地区多国合作开发[J].人文地理,1993,02:1-12.[7]刘继生,刘力. 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人文地理,1993,02:20-26.[8]丁四保,王莲琴. 图们江地区产业开发战略研究[J]. 人文地理,1993,02:27-34.[9]全华. 图们江地区开发与吉林省开发开放走廊带的形成和发展[J]. 人文地理,1993,02:41-46.[10]王法专,刘继生. 世界经济地域结构中的珲春——图们江地区开发[J].人文地理,1993,02:47-53.[11]高莎丽,刘力. 新亚欧大陆桥与蒙古经济发展[J]. 人文地理,1993,02:54-59.[12]李秀敏,高莎丽. 大海参崴自由经济区规划与图们江地区规划的衔接[J]. 人文地理,1993,02:60-65.[13]吕患成. 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文化地理研究[J]. 人文地理,1993,02:108-113.[14]周立三. 论我国内陆沿边开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人文地理,1993,03:1-4.[15]李润田. 关于我国沿边开放中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J]. 人文地理,1993,03:14-16.[16]刘东海. 关于内陆省区开放的几个问题[J]. 人文地理,1993,03:16-18.[17]李平日. 粤桂沿海与沿边开放地区贸易发展[J]. 人文地理,1993,03:18.[18]阿兰•梅冬,蔡宗夏. 法国商业活动的演化与商业地理学研究[J]. 人文地理,1993,04:15-20.[19]袁树人,宋德清. 图们江三角国际合作开发中各国战略对策分析[J]. 人文地理,1993,02:13-19.[20]吴殿廷. 图们江地区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研究[J]. 人文地理,1993,02:102-107.[21]徐金发. 沿海与内陆全方位开放对策研究[J]. 人文地理,1993,03:13-14.[22]汪一鸣.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反贫困战略[J]. 人文地理,1993,04:1-7+20.[23]权赫秀. 论中国朝鲜族在图们江地区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J]. 人文地[24]石光亮. 环渤海地区海洋开发设想[J]. 人文地理,1993,03:43-47+80.交通地理学[1]叶宝明,孙丽华. 珲春综合运输网络系统布局设想[J]. 人文地理,1993,02:74-80.[2]郑京淑,丁四保. 图们江地区开发与建设大陆桥的走行路线研究[J]. 人文地理,1993,02:81-88.政治地理学[1]杨兴礼. 九十年代中东地缘政治的因素与机制探讨[J]. 人文地理,1993,01:34-40.旅游地理学[1]谭维宁. 邯郸人文景观资源及旅游文化分析[J]. 人文地理,1993,01:19-22.[2]董新. 论人文旅游景观构成及景观特征[J]. 人文地理,1993,01:65-69.[3]李兆华,胡智勇.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人区车辆与旅客分析[J]. 人文地理,1993,01:70-72.[4]杨青山. 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中的旅游业[J]. 人文地理,1993,02:96-101.[5]王兴中. 区域旅游景观结构与景观效应配置的系统分析——以三门峡市为例[J]. 人文地理,1993,03:19-26.[6]欧阳奎,杨载田. 试论中国的乡村古聚落文化旅游资源[J]. 人文地理,1993,03:48-53.[7]吴金山. 天趣•神构•国禁——徐霞客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J]. 人文地理,1993,03:54-60.[8]薛建宇. 旅游行为地理初探[J]. 人文地理,1993,03:71-73.[9]朱宇,林忠,汤小华. 福建省海岛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利用设想[J]. 人文地理,1993,04:50-56.世界地理学[1]李雅丽. 伊朗现代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J]. 人文地理,1993,01:79-81.[2]黄蓓.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市,查尔斯大学地理专业概况[J]. 人文地理,1993,03:75-77.[3]崔丽萍. 阿尔巴尼亚的地理状况[J]. 人文地理,1993,04:75-76.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李志国. 日本海自然环境特征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J]. 人文地[2]朱天运. 中国森林面积缩减与生态环境的恶化[J]. 人文地理,1993,04:70-74.1994年研究综述[1]赵荣. 试论我国人文地理学近年的发展与方向[J]. 人文地理,1994,01:59-63.[2]况光贤. 人文地理学的困惑──挑战、机遇与前途[J]. 人文地理,1994,01:64-68.[3]张远广,马建军,王建平. 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J]. 人文地理,1994,01:69-71.[4]陈俭. 新形势下我国人文地理学建设设想[J]. 人文地理,1994,01:72-73.[5]郭来喜.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述要[J]. 人文地理,1994,03:1-7.[6]褚庆林. 我国人文地理学著作出版情况分析[J]. 人文地理,1994,03:22-31.[7]袁书琪,郑耀星. 论当前中外社会地理观[J]. 人文地理,1994,01:37-43.[8]毛敏康. 地理学史几个问题的探讨[J]. 人文地理,1994,02:72-78.[9]周旗,廖赤眉. 论地理学的重构[J]. 人文地理,1994,04:101-105.文化地理学[1]曹诗图. 文化与地理环境[J]. 人文地理,1994,02:49-53.[2]张萍. 漫话巴黎圣母院[J]. 人文地理,1994,03:41.[3]吴相利. 黑土文化的剖析与再造[J]. 人文地理,1994,03:42-47.[4]若冰,张萍. 宗教•建筑•风水美学与环境之管见[J]. 人文地理,1994,03:48-52.社会地理学[1]刘妙龙,孔爱莉,张伟. 法律地理学与中国犯罪行为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2:65-71.[2]孙峰华. 当代感应和行为地理学的人──环境理论──生态、环境学习、社会结构、互相作用和转换理论的作用[J]. 人文地理,1994,03:63-67.[3]孙天胜. 传统医学中的医学地理思想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3:68-74.[4]秦玫芬. 左江流域人口发展与规划[J]. 人文地理,1994,04:18-23.[5]孙峰华. 当代感应和行为地理学的人-环境理论──人格、态度和空间选择理论[J]. 人文地理,1994,01:54-58.城市与乡村[1]李贵才,王兴中. 国际性城市的空间取向──深圳市城市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及空间布局研究(要点)[J]. 人文地理,1994,01:1-13.[2]马书芳. 大连立足于东北亚再造“香港”:目标、条件和举措[J]. 人文地理,1994,01:19-25.[3]陈涛,刘继生. 城市体系分形特征的初步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1:25-30.[4]段正梁,熊绍华. 湖南省市镇规模等级结构的动态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1:31-36.[5]闫小培,林初升. 第三世界城市化:西方城市化过程的重现?──理论探讨[J]. 人文地理,1994,02:31-37.[6]张占仓,蔡建霞. 关于郑州市中长期城市规划和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J].人文地理,1994,03:60-62+74.[7]杨小雄. 土地定级估价在城镇规划中的应用──以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为例[J]. 人文地理,1994,04:106-109+32.[8]李瑛,陈宗兴. 陕南乡村聚落体系的空间分析[J]. 人文地理,1994,03:13-21.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1]廖赤眉,霍宏. 南宁市房地产价格分布规律的机助制图研究与开发方向的探讨[J]. 人文地理,1994,04:86-89+81.[2]汪宇明,廖赤眉. 跨世纪的广西区域开发战略格局[J]. 人文地理,1994,04:1-7.[3]陈涛. 圆形城市商品销售的空间受限模型[J]. 人文地理,1994,02:38-43.[4]王法专,孙丽华. 西方城市公司服务地理研究的进展及启示[J]. 人文地理,1994,02:44-48.[5]王正毅. 东盟国家的工业化战略及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J]. 人文地理,1994,02:54-59.[6]邝福光. 钦州湾经济地域系统人地耦合机制及其调控初探[J]. 人文地理,1994,03:53-59.[7]胡衡生. 广西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人文地理,1994,04:8-12+17.[8]周兴. 广西左江流域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探讨[J]. 人文地理,1994,04:13-17.[9]谭肖娟,林建. 左江流域种植业区划[J]. 人文地理,1994,04:24-26+45.[10]谭肖娟,甘永萍. 左江流域合理农业结构的探讨[J]. 人文地理,1994,04:27-32.[11]汪宇明,麦斌,朱文. 左江流域六县(市)支柱工业发展规划[J]. 人文地理,1994,04:33-34+34-39.[12]严志强,汪宇明,秦东明. 左江流域边境地区边贸发展规划[J]. 人文地理,1994,04:40-45.[13]汪宇明,童新华. 广西合浦县南康镇开放与发展战略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4:51-57+62.交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1]孔爱莉. 论鲁道尔夫•谢论[J]. 人文地理,1994,01:44-48.[2]王胜元. 非主权空间的地理学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2:60-64.旅游地理学[1]甘枝茂. 陕西省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1:49-53+48.[2]陈传康. 旅游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的新发展(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闭幕词)[J]. 人文地理,1994,02:1-3.[3]保继刚,彭华. 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研究──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J].人文地理,1994,02:4-9.[4]王岷,张柏. 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J].人文地理,1994,02:10-14.[5]薛惠锋,苗治平. 水域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理论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2:15-20.[6]惠振德,吴成基. 陕西风景地貌资源及开发利用[J]. 人文地理,1994,02:21-24.[7]陆景武. 社会趋向与观光需求[J]. 人文地理,1994,03:8-12.[8]王建堂,徐晓霞. 社会资源与现代旅游业发展分析[J]. 人文地理,1994,03:32-35.[9]杨载田,熊绍华. 徐霞客考察九嶷山[J]. 人文地理,1994,03:36-40.[10]周山,潘玮隆,文永明. 大桂林旅游区开发方略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4:58-62.[11]童新华,汪宇明. 巴马长寿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4:63-67+50.[12]郝革宗. 试论中国新兴的人工旅游资源[J]. 人文地理,1994,04:95-100.世界地理学[1]程学慧. 苏丹地理学──喀吐穆大学的近期研究[J]. 人文地理,1994,02:79-80.[2]崔丽萍. 罗马尼亚地理学状况[J]. 人文地理,1994,03:75+21.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黎代恒. 桂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与开发[J]. 人文地理,1994,04:68-78+105.[2]谭肖娟. 桂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承载力预测[J]. 人文地理,1994,04:79-85+94.[3]韦安光,廖赤眉,卓庆雄. 农业生态区的数值划分──以桂西南为例[J]. 人文地理,1994,04:90-94.[4]宋书巧,曾令锋. 左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措施[J]. 人文地理,1994,04:46-50.1995年研究综述[1]杨建军. 关于逆城市化的性质[J]. 人文地理,1995,01:28-32+20.[2]冯嘉苹,程连生,徐振甫. 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J]. 人文地理,1995,01:50-55.[3]薛德升,许学强. 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镇研究的综述[J]. 人文地理,1995,03:1-7.[4]韩永学. 周期地理学研究[J]. 人文地理,1995,01:73-80.[5]王铮. 论人地关系的现代意义[J]. 人文地理,1995,02:1-5.文化地理学[1]杨晓安. 白河方言的成因[J]. 人文地理,1995,02:59-61+58.[2]马玫. 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关系初探[J]. 人文地理,1995,02:62-66.[3]黄成林. 试论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J]. 人文地理,1995,04:36-39.[4]马勇,邓亚波. 试论音乐与地理环境[J]. 人文地理,1995,04:52-55+80.社会地理学[1]田至美. 体育服务设施的空间组织优化问题[J]. 人文地理,1995,02:67-72.[2]陈国阶. 三峡工程移民战略与目标体系[J]. 人文地理,1995,03:8-13.。
旅游空间分析与用户行为研究
旅游空间分析与用户行为研究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旅游空间的分析以及用户行为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优质的旅游体验。
旅游空间,简单来说,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涉足的地理区域以及这些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包括旅游景点、交通线路、住宿设施、餐饮场所等各种要素。
对旅游空间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要素的分布规律、组合方式以及它们对游客流动和行为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
有些地区旅游景点密集,形成了著名的旅游热点区域,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周边;而有些地方景点相对分散,需要游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寻。
景点的分布特点会直接影响游客的行程安排和游览路线。
对于景点密集的区域,游客可能会选择在较短的时间内游览多个景点;而对于景点分散的地区,游客可能会更倾向于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时间,深入体验当地的风情。
交通线路在旅游空间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便捷的交通能够大大缩短游客在路途上的时间,增加实际的游览时间。
例如,高铁的开通使得一些原本交通不便的地区能够更快地与主要客源地连接起来,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交通线路的规划也会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如果一个地方交通不便,即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可能会让游客望而却步。
住宿设施的空间布局同样不容忽视。
在热门旅游城市,市中心和景区附近通常会有更多的酒店和民宿,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偏远但环境优美的地区也开始出现特色住宿,如乡村民宿、森林木屋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独特的选择。
住宿设施的分布不仅影响着游客的住宿体验,还会对当地的旅游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餐饮场所的分布也有其规律。
在旅游景区周边,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和餐厅,提供当地特色美食。
而在城市的商业中心,可能会有更多的国际化餐饮品牌。
游客在选择餐饮场所时,不仅会考虑食物的口味,还会考虑其位置的便利性和就餐环境。
民宿选址服务方案
民宿选址服务方案选址的重要性在民宿经营过程中,选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选址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和利润,而错误的选址则可能会导致低迷的生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民宿选址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选址方案。
选址考虑的因素城市规划首先,需要考虑城市规划。
这涉及到城市土地用途、交通规划、人流热点等。
一般来说,民宿应该位于市中心或著名景区附近,以吸引更多的客流。
目标客群除了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目标客群。
不同的客群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选址时需要根据目标客群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如一些年轻人更加看重交通便捷和周边设施完备,而一些老人则更加在意安静舒适和周边环境优美。
周边竞争选址时还需要考虑周边竞争状况。
如果在同一区域有许多同类型的住宿业者,就需要考虑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定位。
如果能做出特色化的经营,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
房屋状况最后,需要考虑房屋状况。
民宿的房屋应该在合适的地段,符合当地的规划和建筑标准。
此外,还需要考虑房屋周边环境是否安全和舒适,以及后期维护和改造是否方便。
选址服务流程为了协助需要开设民宿的业主们更好地开展选址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服务流程:1.确定目标客群和经营模式2.根据目标客群和经营模式建立选址标准和优先级3.选择若干候选地4.按照选址标准和优先级进行评估和比较5.筛选出优质的选址方案,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6.推选两到三个最优方案,并提交业主审核7.定期联系业主了解选址情况,提供后续服务和支持总结民宿选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时候会比较繁琐和复杂。
但只有经过细致的考量和权衡,才能选出合适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打造出特色的民宿品牌,留下长久的好口碑,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回报。
探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doc
探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摘要:旅游企业区位是其活动的空间。
本文从旅游资源区位因素、旅游市场区位因素、旅游交通区位因素、旅游从业人员区位因素、旅游集聚因素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等方面,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旅游企业区位是旅游企业活动的空间。
笔者将研究旅游企业活动的场所及场所选择过程的理论称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理论。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企业空间区位现状分析,主要指旅游企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关联分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预测,指旅游企业选择某一空间区位,其在该区位的经营成本、利润、客源市场等预测;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决策,指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位空间秩序的决策。
白光润(2004)把区位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区位三种。
对于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类旅游企业来说,其空间区位选择对其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旅游资源区位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就会吸引相关的旅游企业形成集聚现象。
到目前为止,尽管兴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题公园等景点,但是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核心旅游产品的区位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区位。
旅游资源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旅游资源区位往往就是旅游企业区位。
旅游景区(点)型旅游企业需要依托旅游资源来开发核心旅游产品;旅游度假型企业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营造旅游度假氛围而定位在旅游资源所在区位。
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状况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状况。
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可能呈现出带状、圈状、点-轴状、星云状、梳状等不同形态。
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资源的集聚地。
旅游民宿的地理位置选择与区域发展趋势
旅游民宿的地理位置选择与区域发展趋势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民宿作为旅行住宿方式。
然而,旅游民宿的地理位置选择对于其成功运营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旅游民宿地理位置选择的相关因素以及区域发展趋势,以期为民宿经营者和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地理位置选择的因素1.1 旅游资源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目的地是开展旅游民宿的关键。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历史古迹等,对于吸引游客和提供丰富的旅行体验至关重要。
例如,位于海边或山脉附近的旅游民宿可以让游客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提供休闲度假的机会。
1.2 交通便利性交通便利性是选择旅游民宿地理位置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游客更愿意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这样能够节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选址附近的公共交通设施和主要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能够方便游客的出行,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1.3 周边设施与服务周边设施与服务的丰富程度也是选择旅游民宿地理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
一方面,丰富的周边设施(如购物中心、餐厅、娱乐场所)可以提供给游客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服务设施(如医院、银行、警察局)可以为游客提供安全和保障。
1.4 目标市场需求选择旅游民宿地理位置时,还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需求。
不同的游客群体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因此,地理位置选择应该符合目标市场的喜好。
例如,年轻人更喜欢选择在城市中心或文化创意区附近的旅游民宿,而中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宁静、安全的社区。
二、区域发展趋势2.1 乡村旅游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并成为旅游民宿发展的新趋势。
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些地区提供了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环境,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纯净的空气和静谧的乡村风光。
因此,在选择旅游民宿地理位置时,乡村地区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2 城市热点区域城市热点区域通常是旅游民宿的黄金地段。
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如著名的景点、购物区域和夜生活场所。
旅游资源对酒店的选址影响
旅游资源对酒店的选址影响
周边资源包括周边风景+配套设施+旅游资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如果是瞄准城市客户的民宿,那么这些客人,他们的周末时间就是民宿必须要抓住的,而民宿只满足了客人晚上“住”的需求,白天的大把时间,周末两个或一个半的白天,就需要民宿周边的游玩资源去填充。
换言之,如果民宿周围没有足够丰富的游玩资源,留不住人,客人没有过夜需求,民宿自然也收不到客人。
周边基础设施也很重要,水电气网等等,没有这些的话民宿不仅难以建立,之后的维护运营也很困难,更加无法吸引客人。
酒店经营者在选址时必须对当地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调查,包括消费水平、习惯、结构等,以此锁定目标消费群,制定合理的选址方案。
另外,酒店经营者应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在对这一消费群体进行调查的时候,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预测出未来的消费趋势,这对于酒店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酒店选址重要性
酒店选址重要性酒店选址对酒店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投资者投资酒店时要注意地理位置的选择。
店铺整理了一些酒店选址重要性,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酒店选址重要性如何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理位置,是每个懂得经营的业内人士首先考虑的问题。
因为选择位置的优劣,将对今后的经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有些经营者由于对酒店营销经验不足,结果给酒店日后运营带来许多想象不到的麻烦,到头来不但客源难寻,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亏损,反之,选址一处好的酒店位置可让投资人、经营人快速的收回成本,达到盈利的目的。
开酒店选址,要方便顾客,有利于经营,周边条件较为优越为好尤其随着现代化文明都市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入住环境和地理位置有更高的需求。
这就要求酒店选址最要紧的是店址周边环境要清洁卫生,无噪音无废气等污染,店面前应适当装点花坛、草地,绿化达标。
酒店的地理位置当然以靠近交通主干线的街面为更好,或者是选在城市主要繁华商业街。
因为这些地区是寸土寸金,不但人气旺而且街面条件也相对优越,地面平坦、干净,没有积水和杂物。
由于位置突出而明显,很容易被顾客发现和找到。
有这样条件的酒店。
入住者的自用车辆有宽敞的地方停放,既方便又有专人管理,顾客入住时心里踏实。
除在较知名或繁华的地区开酒店外,一些有丰富客源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其他地区也可考虑利用。
如机场、车站、旅游景点、校园、小区等,选择在此类地区开酒店能保证客源充足、回头客较多、人气较旺的“娱乐休闲街”,当然更胜一筹。
因为这些地区是顾客认定的休闲娱乐扎堆的地方,尤其许多年青人喜欢在这种热闹的环境中消费。
一是凑热闹;二是外来旅游和商务的人士会在入住的酒店附近能很方便的找到各种娱乐、休闲之处。
总而言之,对于投资经营酒店,在选址上必须注意两点:一要提前实地考察调研,可向当地同行了解一些具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再斟酌决定,切勿仓促从事;二要事先找专家共商大计,以求得有经验的业内人士指导和帮助,尽量做到选址与经营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