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7-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2)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作用
(3)两千多年来,都江堰 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 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 我国人民的智慧。
512地震后,都江堰仍屹立不倒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封建社会形成时期,这一时期, 战争频繁、商鞅变法、都江堰兴修,显示出大变革时代的特 征。尤其是商鞅变法,不仅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同 时也开创了新的社会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社会 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改革富强的中国道路。
李冰石像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概况
三大主体工程
分水堤 俗称金刚堤
“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 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岷江 主流)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 灌溉。
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 沙设施。夏季发水大时,内江的水 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 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进水口 俗称宝瓶口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2.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力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 国,为以后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 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战国时期的战争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规模大。
一、战国七雄
【知识拓展】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王派大将庞涓率8万 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 国苦战一年支撑不住,向盟国齐国求救。 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救援。孙膑认为魏 国以精锐军队攻赵国,国内空虚,便引兵 攻打大梁,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 便在桂陵伏击,大败魏军。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32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32张)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列国形势图
燕燕
赵赵 齐齐 秦秦 魏魏
韩韩 楚楚
一、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
战国七雄
同时并存



南 西

赵齐






燕 赵
中 来

魏 韩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
封建制度的确立?( A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改制
C.汉武帝罢黜百家
D.孝文帝改革
5.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
水利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6.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 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 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 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 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 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 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 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 背景
各国变法的原因: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根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本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原 因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 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 变法运动?

七年级上册历史改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改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改革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册历史学习中,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中国历史上,改革往往代表着国家的转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改革可以带来新的机遇,也可以带来新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改革知识点:商鞅变法、汉武帝改制、唐朝变法。

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改革尝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 货币制度的改革商鞅在货币制度方面做出了改革,采用轻重钱、轻重秤制度,统一了货币系统,推广了铸铁钱。

2. 土地制度的改革商鞅取消了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制度,实行了平均地权制度,并设置了土地公有制,使农奴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3. 司法制度的改革商鞅增设中央司法机构,统一了法律的解释和执行,加强了对社会秩序的管理。

二、汉武帝改制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主要包括:1. 行省制的推行汉武帝设立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行省,让地方有独立的行政机构,从而加强了地方的管理能力。

2. 职官制的改革汉武帝废除了千乘之制,改成了九品中正制,让官员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品德来选拔,从而确保了政府的良好运行。

3. 经济政策的改革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实行土地放贷政策,开垦荒地,以及减税、赈济灾民等,大力发展农业,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唐朝变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在唐朝时期,唐玄宗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

主要有:1. 科举制度的改革唐玄宗废除了唐高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采用了新的进士科考试,让人才可以更公平地进入政府体制。

2. 军制的改革唐玄宗改革了唐代的军制,增加了禁军,减少了地方军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军队的控制。

3. 货币制度的改革唐玄宗在货币制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新造币,增发货币,同时也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货币管理。

结语改革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商鞅变法、汉武帝改制、唐朝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改革运动。

历史七上《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历史七上《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2、作用: (1)防洪、蓄水灌溉; (2)使成都平原……
商鞅
商鞅:姓公孙名鞅。
他是卫国人,又叫卫鞅。 后因在秦功劳卓著封为 商君,所以又叫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
二、?能否讲 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 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讲一讲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抢答:
①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②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什么要打出“尊王 攘夷”的旗号? ③“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④春秋末期,长江流域有哪两个诸侯国北 上中原争霸? ⑤“战国七雄”是哪七雄? ⑥在各国的变法中最先进行的是谁?收效 最大的是谁?
春 公元前770到公元前476 年

秋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取得一定成效
齐威王 邹忌改革 燕昭王 乐毅改革
成为较强大的国 家
国家强盛
秦孝公 商鞅变法
成为战国后期实 力最强的国家
请依据如下提示,认真阅读“商鞅变法” 和“都江堰”:
背景:
商 目的:
鞅 内容:
变 法
结果:
意义:
原因:
时间:
都 地点:
江 堰
主持人:
功能:
意义:
三、都江堰
者是1、秦都国江郡堰守的李设冰计。
变法前
僻处西北,国 势不振
变法后
国力骤增,军队战 斗力大大加强,成 为七雄中最强的国 家,为统一大业奠 定基础
启示
走改革的 道路才会 使国家变 得强大起 来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 失败了,为什么?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 有什么启发?
启示园
我看变革
# 变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 变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 变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 变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 # 变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共53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共53张PPT)

马陵之战
魏 庞涓
齐 孙膑
减灶计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 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 ,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 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 ,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 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 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 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化, 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 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 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 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 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 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 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秦国变法舌战图
商鞅变法
秦孝公
旧 贵
改 革


商鞅
百姓 立木为信 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 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1.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 地所有制
奖励生产 经济发展 2. 奖励耕战
国富
奖励军功 军队战 斗力加强
兵强
3. 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青铜箭镞[zú] 龙凤云纹皮盾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秦赵长平之战
列表梳理: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影响
赵国得救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说课稿[五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说课稿[五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说课稿[五篇模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说课稿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范大学新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

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目标参考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将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道东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概念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基本内容,理解商鞅变法为秦朝的强大奠定了基础,感悟顺应时势坚持改革的必要性。

我确定以上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依据:一是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在本单元乃至历史学中的地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商鞅变法为秦的日益强大和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七年级学生刚入初中不久,基本上能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历史学科有浓厚的求知欲。

但对本学科的特点缺乏了解,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商鞅变法的内容;由于商鞅变法是当时社会变革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表现形式,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商鞅变法何以顺应时势,为秦的强大奠定基础。

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本着启发式的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本课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概念采用作图法;对本课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基本内容采用讨论法、分析法;对本课商鞅变法的影响采用探究法;三、说学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还要落在学生身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7张PPT)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7张PPT)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
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
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D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8.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A )
A.秦国
B.齐国
C.燕国
D.赵国
9.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
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
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
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造力。
①齐、楚、燕、韩、赵、魏、秦 ②成都附近的岷 江上 ③李冰 ④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 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 水运等多方面地作用 ⑤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 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⑥富 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⑦公元前 356 年⑧秦孝公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4.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
的修建者是( A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5.都江堰水利工程解决了哪条河流造成的水利灾害( B )Fra bibliotekA.黄河
B.岷江
C.淮河
D.长江
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 谈谈怎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18张PPT)(领先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18张PPT)(领先版)

鱼嘴
灌溉
玉 垒
防洪

课堂小结
一、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二、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1)政治:建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 制度;严明法度;(2)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军事:奖励军功。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提高,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三、都江堰 战国后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9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100、不要回避苦恼和困难,挺起身来向它挑战,进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七国形成
一、战国七雄
1.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 (公元前403年)
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至中间
2.社会状况: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庞涓
孙膑





救命啊!



赵 桂陵

长平之战
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 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 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
斗力提高, 为以后秦
3.统一度量衡

强兵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国统一全 国奠定基 础。
问题探究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崛起,
但商鞅个人的命运却以悲剧
结束,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
是失败了,为什么?
商君虽死,变法犹存!
成功
一场变革的成败,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 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6张PPT)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西北)
蓟[Jì](今北京西南)
郑(今河南新郑)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大梁(今河南开封)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周
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 规模大,死伤多
争霸 兼并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域以战,杀人盈域”
战乱频繁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 续时间长 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有一个强大 国家结束战乱、一统天下。
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
3.统一度量衡。
军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 事 赐土地。
商鞅变法的内容
措施
作用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影响最深远
治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建立起官僚制度,加强 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 行政办事效率。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都 主持: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江 地点:四川成都以北灌县 堰 功能:防洪、灌溉、运输
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现代的都江堰灌区
都江堰浇灌的农田
都江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是 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 要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jǐn]”的天府之国。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始 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 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灌溉范围已达30余县,现灌溉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课件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 战国七雄
二 商鞅变法

三 造福千秋的都江 堰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 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 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 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战国七雄 ——大国形势之变
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春秋末期形势图
秦统一 天下
天下一 统
各国变法
赵武灵 王
燕昭王 乐毅改

胡服骑
齐威


秦孝公 商鞅变
法侯变法
吴起
申不害
变法
改革
二、商鞅变法 ——各国求强之变
秦孝公颁布求贤令
…… …… ……
……
——
与吾出宾丑诸君三诸广西昔
之且奇客莫侯河晋侯地霸我
史 分尊计群大卑西攻毕千戎穆 记 土官强臣焉秦地夺贺里狄公
治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帛多的人可免徭役
经 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富国 济 3.统一度量衡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军事:奖励 军功

变法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古今一大变革之会”
——王夫之《读通鉴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形成: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韩赵魏在中间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战国七雄:
(3)影响:A、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赛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赛课教案_0

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
教学目的:
1掌握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教学重点
变法的原因及作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变法,改革求发展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要
教学过程
1提问:大变革时代的特点?(乱---变)
2商鞅变法最大的特点
3商鞅简介
商鞅,卫国国君疏远的宗族。

姓公孙名鞅,后在秦因公封于商号,所以历史上称为商鞅。

4商鞅变法的背景
a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一些奴隶主将开垦的田地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地主和农民阶级。

b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c各国争霸的需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d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商鞅被重用。

5商鞅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支持者;-------秦孝公
6变法内容
1》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奖励耕战------------国富民强
3》建立县制由国君拍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7变法的作用
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8社会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9作业
商鞅变法的作用及影响。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材料一: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
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国变法原因:
——《资治通鉴》
西陲小国,诸侯卑秦
孝公继位,图强改革
公元前362年,商鞅由魏入秦,在秦孝公 的支持下逐步推行变法措施。
舌战群臣,舆论宣传
本课小结
齐楚秦
战国 七雄
燕赵魏韩

实力 最强
战国时期 的社会变化
商鞅 变法
都江堰
国富 兵强
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秦国之变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完全崩溃
地主阶级是如何产生的?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为什么地主阶级要求变法改革?
通过识读地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著名的兼并战争及其结果,认识诸侯兼并是战国时期社会的重要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观察下图,尝试找出两张地图有什么不一样?

晋 国


三家 分晋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 制度完全崩溃
一、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赵齐




根据表格,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国时期三场经典战役 地主阶级是如何产生的?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齐魏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1、时间:公元前256年
马陵 齐国10万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完全崩溃 不详 ——《华阳国志·蜀志》 之战 魏国10万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第0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3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第0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3

公成为中原霸主
法抵御秦的进攻
春秋与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春秋的争霸
战国的兼并
军队数量: 1、兵力较少,往往 1、规模大,兵力多, 一天就能决定胜负。 区域广,时间长。
称霸方式:
2、强者通过召集 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2、强者吃掉弱者, 实现统一的目的。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 特征有何不同?
时期
目的
战国时的铁矿山达 三十多处,规模较大的 冶铁场,工匠多达数百 处。
——《山海经》
你能说出,铁农 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吗?
你知道答案吗?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替过程如何?
石器——青铜器——铁器 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的推广?
1、比石农具和青铜农具有优越性, 具有硬度大、不易磨损等优点,, 更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2、当时冶铁技术进步,能生产出 大量的铁农具。
赵括取 代廉颇! 我坚守不出!
赵 王赵

你能奈何?
我离间!
赵廉 颇 括
我天下 无敌!
纸上谈兵!
白 起
战国铜壶
比一比
军队规模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
晋:2万 楚:4万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用兵谋略 战争结局
一天之内
三年
退避三舍
反间计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

中 国 封 建 制 度 确 立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魏 一、李悝(kui)在 国变法: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使得魏国在战国
初年长期占据霸主地位。李悝变法为七国之首,成为后续变法的标榜。
赵 二、 国的改革:赵国继魏国之后也进行了改革。赵烈侯时公仲连任相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7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一、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表现为哪些具体事例?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读一读,想一想
材料一《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材料二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南、四川等省的20多处地方,都发现有战国时的铁农具或铁器。

材料三《国语》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把作为祭祀宗庙的牛改用农耕
材料四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字子牛。

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子耕。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3、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先后掀起变法运动?
4、怎样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产生的作用?
5、想一想:怎样理解封建制度的确立?
6、读一读想一想
材料一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知。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怎样评价都江堰和李冰?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读一读议一议
材料一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商鞅虽死,秦法未灭。

结合材料思考: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你从商鞅变法中学到了什么?
(四)知识建构
(五)巩固练习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夏商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
B.牛耕
C.都江堰
D.私田出现3.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A.奴隶主
B. 地主阶级
C.旧贵族
D.新兴农民4.战国时期,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芍陂
B.西门豹渠
C.都江堰
D.邗沟5.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是在()
A.商朝
B.西周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六)、学习感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启示、感悟?
2、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