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的探讨
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1.心理活动对生理活动的影响
心理活动是脑的功能,也可通过脑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从而调节机体各器官的活动,如:愤怒的情绪在脑产生后,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血压升高、胃肠道抑制、胃肠腺分泌减少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人格也可通过经常影响心境、情绪、认知方式等对生理活动产生持续影响,发生心身疾病,如:A型行为好发心血管疾病,c 型行为好发癌症。
3.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方式易导致心血管疾病、车祸、自杀。
压抑、枪支的社会生活方式也易导致心身疾病。
4.心理生理活动统一。
心是占支配、主要的方面,身是从属、次要的另一方面。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依从,作为整体对外界产生心身两方面的反应。
如任意刺激在引起生理变化的同时也引起心理变化;脑的任一部位的损伤在引起生理功能障碍的同时也引起心理变化。
脑是调控各种生理活动的司令部,同时也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器官。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心身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主要生理病理过程与特征是: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持久的心理压抑、脾气暴躁或不良的生活习惯、急性或慢性的精神刺激、不良的生活环境等。
以躯体症状(器质性)表现为主,不仅存在多种症状且有相应的细胞组织形态学改变。
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各种心理和躯体的生理病理症状:如心慌、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皮肤瘙痒、麻木、灼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心身疾病的主要病因是: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三大因素所致心身疾病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多个脏器的功能损伤,故人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人生的路途中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心身疾病。
与心理生理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列举如下:循环系统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症、血管神经症、功能性期前收缩、雷诺病、二尖瓣脱垂症、原发性心动过缓症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惹综合征、喷门痉挛、慢性胰腺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神经性贪食、习惯性便秘等内分泌代谢系统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妇产科痛经、闭经、经前紧张症、月经失调症、功能性子宫出血、不育症、产后抑郁症、慢性盆腔疼痛、围绝经期精神障碍等神经系统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慢性疲劳症、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等骨骼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全身肌痛等泌尿生殖系统夜尿症、过敏性膀胱炎、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慢性前列腺炎等外科手术后神经症、器官移植后综合症、整形术后综合症、肠粘连症等儿科哮喘、遗尿症、夜惊症、口吃、儿童紧张性头痛等皮肤科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斑秃、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慢性湿疹、酒渣鼻等耳鼻喉科咽喉异感症、失音、过敏性鼻炎、耳鸣、职业性喉病、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症)等眼科中心性视网膜病、原发性青光眼、飞蚊症、浅层边缘性角膜溃疡、眼疲劳、眼部异物感等口腔科口臭、口腔黏膜溃疡、口腔炎、原发性颞额关节痉挛、牙科畏惧症、口腔扁平苔藓等其他心身医学问题麻醉的心身医学问题、癌症的心身医学问题、疼痛的心身医学问题、艾滋病的心身医学问题女性常见心身疾病及心理问题原发性痛经、经前期紧张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功能性不孕症、围产期抑郁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他: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痛、外阴不适感国外对心身疾病的研究和分类根据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学会制定的心身疾病的分类如下:1、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有神经性皮炎、搔痒症、斑秃、牛皮癣、慢性荨麻症、慢性湿疹等。
全球心身疾病流行趋势
全球心身疾病流行趋势近年来,全球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心身疾病是一类以心理因素为主要原因导致的身体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心身疾病的流行趋势以及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心身疾病流行趋势心身疾病的流行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 心身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心身疾病的高发地区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国家,也在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5%的人群患有心身疾病,其中绝大部分为中低收入国家的居民。
2. 青少年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过去相比,心身疾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这可能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高强度学习压力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
3. 心身疾病在工作场所的发生率上升。
工作压力、职业负荷过重、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是导致工作场所心身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心身疾病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工作效率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身疾病的原因分析心身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复杂的因素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心理因素。
心身疾病往往与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从而增加了患心身疾病的风险。
2. 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心身疾病的诱因之一。
长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过度消费酒精和尼古丁等物质都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进而诱发心身疾病。
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会的不公平、贫富差距的加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都可能对心身疾病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了应对全球心身疾病的流行趋势,预防和治疗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人们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
护理心理学 第8章 心身疾病
• 偏执:多见于知识分子或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高 血压病人。
A型行为
• ①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速度快;办什么 事总想提前;脾气急躁,缺乏耐心,常因急 于考虑做什么事情彻夜不眠,甚至半夜起床 做事情;
(五)糖尿病
• 1、概念:以糖尿和高血糖为特征的多因性 分泌—代谢障碍,是由胰岛素缺乏或靶细 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
• 2、病因
•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 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 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 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 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 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
• 3、心理特点
• 初患糖尿病新入院的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 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下,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常见的糖尿 病心理障碍通常是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焦 虑、癔症性、恐怖、强迫和抑郁。
• 具体表现:与别人过分合作协调、姑息,谦让; 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 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耐心; 尽量回避各种冲突;负性情绪控制能力强,特 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追求完美、生活单调 等。
• 3、心理特征 • 1、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第六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 概述
一、心身疾病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
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二、与其他病症的异同
1、与一般躯体疾病:
二者都有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 改变或病理生理过程,即都有生物学基础;但 病因不同,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心身疾病概述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及范围
(一)心身疾病的发病率
• 一般人群3.6-60%; • 门诊与住院病人中1/3患有心身疾病; • 性别:女性:男性 3:2; • 年龄:>65岁<12岁患病率最低,更年期或老年前期为发病高峰; • 地域性:城市>农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 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炎等。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6)神经系统:血管神经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等 (7)肌肉骨骼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腰背疼、
肌肉痛、书写痉挛等。 (8)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湿疹、斑秃、牛皮
癣、多汗症等。 (9)外科:术后神经症、术后肠粘连、整形术后综合征等。 (10)妇科:痛经、经前紧张综合征、月经紊乱、功能性子宫出
(二)心身疾病特点
1. 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
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1.慎重告诉患者诊疗信息 2.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消除紧张压力,调整情绪状态。 4.指导行为矫正 5.重视榜样示范 6.积极心理暗示 7.健康教育
3.人格因素
A型
A型性格的特征是:
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 出人头地; 性情急躁, 缺乏耐心, 容易激动; 有时间紧迫感, 行动匆忙; 对人有敌意。
B型
与A相反的性格, 如不争强好胜 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 称为B型性格
C型
肿瘤的性格模型,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与身体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它既有身体上的病变,又有心理因素的作用。
心理社会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心身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压力是心理因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导致身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心身疾病。
此外,心理因素还包括人格特征等,比如焦虑、抑郁等情绪倾向,以及对刺激的应对方式等。
这些心理因素的存在,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身疾病的风险。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它们的变化和压力会对人们的心身健康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其次是社会支持的作用。
社会支持可以减轻个体的心理压力,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从而有助于预防和应对心身疾病的发生。
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关系是复杂而密切的。
一方面,心身疾病的发生可以导致心理社会问题的加重。
例如,在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中,心理障碍和社会问题的发生率普遍较高。
另一方面,心理社会因素也可以影响心身疾病的预后和康复。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和促进康复,我们需要注重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
这包括积极应对压力、学会放松、寻求正面的情感支持等。
其次,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工作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也能给予人们力量和信心。
综上所述,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全面关注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和社会支持,来预防和治疗心身疾病,并提高个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这一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为每个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关系的研究
社会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关系的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社会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关联性的深度探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心理应激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心身疾病与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 在治疗中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如果是家 庭因素所致发病者,需要对家庭成员进行 治疗。同样有时需与单位领导交换意见, 必要时让病人更换环境或住院。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指 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 食、睡眠和性功能异常为主的精 神障碍。
进食障碍
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情绪障碍 为特征,伴有显著的体重改变和/或 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心身疾病的治疗(1)
心理治疗:
• 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如精神分析疗法、 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治疗的目的在 于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和情绪。 • 其中生物反馈技术是靠自我意识调整身 体内部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过度紧 张已达到异常水平的生理活动降低下来, 达到治疗的目的。 • 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某 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偏头疼和紧张性头 疼。
心身疾病的诊断
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方面:
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躯体诊断的方法与原则因疾病 不同而异,这里不做介绍。在此仅提供心理诊断的标准。 1、发病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2、具有明显的躯体症状或体征,并好发于植物神经 支配的器官和系统,如内脏、血管和腺体。 3、与人格因素和情绪因素有关。 4、与生理性素质薄弱有关。 5、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效果不好。 6、它不包括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如 心理矛盾所致的癔症性转换障碍、疑病症等。
诊 断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 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 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失眠每周3次,持续1个月以上,且对社会功 能有损害或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 率低下。
4、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社会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关系的认识
社会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关系的认识作者:高睿概要:人体生物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生理基础是生物躯体因素,易感物质是个体的人格特征。
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是生活事件中负性情绪以及应激状态。
对心身疾病有重要缓冲作用的是社会支持系统。
同时,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心身疾病就会导致心理健康受到损害,心身健康受到损害又会引发心身疾病。
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身疾病难以治愈。
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使躯体病理形态发生变化的一种疾病就是心身疾病,以躯体症状为主。
这种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防治和转归等方面起主导作用。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中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内容,对心身疾病影响也较大。
构成人体心身疾病的易感素质就是其中的个体的不良人格特征。
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是生活事件导致的负性情绪与应激状态。
心身疾病会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
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损害之间关系密切。
心理损害能够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同时又会使心理损害加重,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难以治愈。
生理因素形成的心身疾病医学界已经非常重视。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形成的心身疾病,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涉及的内容与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个人家庭及工作单位的影响,而且还有社会结构各个方面的影响。
所有年龄阶段、职业群体、社会阶层以及社会职能与地位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相应的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
诸如个人的际遇不同、社会位置的差异;家庭关系的影响;工作过程中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对工作的喜爱;学生学习的压力等等,都会让人感受到不同的社会心理应激。
社会心理应激对人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与消极的影响的区别。
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肋、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
这个过程会促使身体中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如儿茶酚胺、可的松等多种应激激素,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
心理一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重要影响
心理一社会紧张刺激因素之所以能影响躯体内脏器官功能,一般认为是通过情绪活动作为媒介而实现的。情绪可分为愉快的或积极的情绪,不愉快的或消极的情绪两大类。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工作的强度和效率,使人健康、长寿;消极情绪使人颓废,对工作生活均无兴趣,久而久之,精神、行为异常。
心理一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重要影响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在2000年以前,祖国医学已经提出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等假设,阐明特殊的心理刺激和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乾能教育经研究表明,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理性的、属于心理生理反应,如这些变化持续不变,心身疾病便会产生。
心理因素指个体自身的心理品质,个体特征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和心理反应等。社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如气候的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和社会环境(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侧重于个体内部,社会因素则强调外部环境,人类的心身活动与心理一社会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所以统称之为心理一社会因素。它包罗万象,无限复杂。对同一外部事件,由于各人的心理素质和认知评价不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同一外部事件也会因为时间、地点、当时条件、心境等的不同产生差异和反应。
心身疾病
心理困扰的自我调节
学会宣泄
找人倾诉
学会自嘲
转移升华
放松训练 肌肉放松 音乐放松 心态平和
对自我——自得其乐
对他人——助人为乐
对社会——知足常乐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 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 “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 气就可以了。
支气管哮喘
– 心理社会因素有:情绪因素;人格特点(如过度依赖性、敏感性、过于被动性);早
期习得经验。 – 心理治疗:①提高对病理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给予积极的处理;②采用放松训练法、系 统脱敏法、生物反馈法等,消除消极情绪,解除呼吸困难与焦虑情绪间的恶性循环; ③改变与支气管哮喘有关的不良行为方式和家庭教育模式;④指导和鼓励应用最好的 自我照顾,提高安全感。
功能性子宫出血,癌症等。
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心身疾病的诊断除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之外,还应 在心身疾病有关理论指导下,结合病史通过晤谈和相 关心理测验,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作出评估,按以 下标准作出诊断: 1 .有确切、具体的躯体病变存在。 这种症状有
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或器质性病变基础。
2.发病前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存在。 3.病情缓解加剧与情绪因素密切相关。 4.一定的个性特征成为对某些疾病的易感因素。
心理冲突常形表现形式
1、感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同时又 觉得非控制不可 2、感到持续的精神紧张而无法使自己放松 紧迫感 负担感 效率下降感 疲乏、过敏 自控能力下降,因而加强自我控制。对自己要 求严格。
3、经常后悔,却悔而不改(抓小放大) 4、对未来没有信心,却绝不甘心 5、模糊而强烈的委屈感 6、完美主义 7、不安全感 8、自卑与自大的冲突
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
80%的疾病跟⼼理因素80%的疾病跟⼼理因素有关 许多⼈都会认为,⼤病是饮⾷不好,吃出来的,但其实未必,许多疾病都跟⼼理因素有关。
80%的疾病跟⼼理因素有关是⼩编为⼤家准备的,希望能帮到⼤家。
⼼⾝疾病的产⽣每个⼈⼀⽣中都会⽣病,究其原因时总会⽤“⼈吃五⾕杂粮,哪有不⽣病的”这句⽼话来安慰⾃⼰。
其实,很多疾病都跟⼼理因素有关,⽽跟饮⾷⽆关。
这是为什么呢? 从发病原因来看,⼤多数疾病的发病都跟⼼理有关系,包括艾滋病;如果病⼈⼼理有⼀些压⼒,那么他的病情会恶化得更快。
有研究表明,80%的疾病都跟⼼理有关系,⼼理因素在疾病发展和痊愈过程当中也起重⼤作⽤。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理问题在⼀些疾病当中还是起主要作⽤的,这些疾病包括溃疡病、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压和⽀⽓管哮喘等。
何为⼼⾝疾病? 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类特有的⼼理问题,如道德、尊严、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等,这些其实是跟⽂化有关系的。
我们从⼩⽣下来的时候都被很多框框限制,我们每天上学、⼯作也会有很多框框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让⾃⼰更好的适应这些框框,并且有所突破;如果没有突破,我们⾃⾝可能就会产⽣很⼤的问题。
例如,现在讲课给我带来的压⼒只是两个⼩时,两⼩时结束以后我很快就可以恢复。
如果⼀个⼈始终处在⾼度反应状态,就可能就会产⽣⼼⾝障碍。
例如,谈判时会有呼吸、⼼跳、⾎压升⾼的情况,这叫应激状态。
如果这种刺激过强,持续⼀个⽉、两个⽉甚⾄三年五年,这种情况就会慢慢转化为⼼⾝障碍阶段,再严重些就发展为⼼⾝疾病。
躯体化 接下来提出躯体化这个很重要的概念。
平时当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第⼀反应可能是⾝体的什么地⽅出问题了,有⼈也许会上⽹找⼀些资料看⼀下;过⼀段时间如果还是不好,我们会去吃药;如果再不好,我们可能会去医院检查。
这是⼀个⾮常惯性的思路,⾝体出现任何问题时我们都从⽣理问题的⾓度来思考,很少联系到我们的⼼理因素。
案例1 1997年我在天津跟导师学习时碰到这样⼀个病例,⼀个17岁的⼥孩准备⾼考,她妈妈带她来看病。
心身疾病的概念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
3.综合分析: 根疾病、何种心身疾病、
由哪些心理社会因素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和可能
的作用机制等问题作出恰当的估计。
七、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理干预目标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
消除生物学症状 :
心、身同治原则
第三节
冠心病心身问题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矫正A型行为 运用支持疗法帮助度过急性心肌梗塞的危机期 运用行为矫正疗法(如自我管理方法)帮助戒烟、戒 酒、控制体重、增进体育锻炼 运用行为矫正疗法矫正依赖行为 应激管理干预(运用认知重建、放松训练等)
第四节
癌症心身问题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① 癌倾向人格假说: Temoshok1977 年提出“ C 型人 格特征”, C 型人格特征(压抑、屈服、克制)
理反应可被固定下来而演变成为症状和疾病。
四、心身疾病诊断要点
1.确定躯体症状。这种症状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或器质性病变基础。
2.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联系。
可能发现某些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 症状发作在时间上或逻辑上有密切联系。 3.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六、心身疾病诊断程序
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
临床心身问题(心身疾病)
第一节
临床疾病的心身问题
一、临床疾病的心身作用类型
心理因素直接影响躯体功能:心理应激(“我感到有 压力”)会对其身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 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心理因素间接影响躯体功能: “我感到有压力”,所 以“我需要一支烟” ,吸烟这种行为会对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心理与躯体变化相伴出现:抑郁与溃疡病 躯体疾病伴随心理症状:癌症病人的焦虑、抑郁 躯体疾病过程结束后遗留心理问题:幻肢痛
医学心理学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心身疾病)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 性病,由于本病多在情绪紧张、精神创伤 或工作压力过大后起病或病情加重,故心 理因素可能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此类病人 的性格特征为较易紧张、焦虑、严谨、认 真、过分严格要求自己、有追求完美倾向。
案例 ××,女,46岁,性格争强好胜,自 我要求严格。其父患肺癌住院,母病(甲 状腺功能低下)在家,其夫胆囊炎住院手 术,其子适值高考。本人工作重担在肩, 不能脱身,每日除完成大量艰巨工作外, 还奔波于两院所医院,照顾父亲和丈夫。 回家后还要关心和照顾儿子的高考复习, 持续地高度紧张、忧虑导致突发性的应激 性消化溃疡。
世界心肺和血液研究协会(NHLBI)也于1978 年确认A型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的冠心病危险 因素。
(三)心理因素
国内近年来使用问卷式A型行为调查 表进行临床研究也初步说明,我国冠心病 人的A型行为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B型行为模式则为 随遇而安,无竞争性, 无时间紧迫感,温和。
(三)心理因素
C型行为模式 为易发生癌症的行为习惯, 其行为特征为: (1)过分压抑、克制; (2)过分与人合作与顺从; (3)情绪上易愤怒且不也向 外发泄,而生闷气,易焦虑、 抑郁等。
过去一年中LCU累积加分与疾病的关系 LCU(分) 0-150 150-199 200-299 >=300 严重程度 无明显问题 轻度生活危机 中度生活危机 重要生活危机 33 50 80 患病可能性(%)
(三)心理因素 1、心理应激或负性情绪 2、人格特征或行为类型
(三)心理因素
1、心理应激或负性情绪 心理因素是心身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心理因素影响躯体内脏器官,一般是以情绪 活动作为中间媒介而实现的。 消极情绪对心身健康有着十分不利的影 响,易导致心理失平衡,强烈而持续的心理 失平衡可引起心理和生理机能的病变,以至 发展成多种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的关联知识点
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的关联知识点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因素不仅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的定义、相关研究结果以及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状态处于良好且稳定的状态,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生活压力,并具备积极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
而心身疾病则是指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上的功能异常或疾病的发生。
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之间的关联并非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即心理因素可以引起或加重身体不适,而身体疾病也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二、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的相关研究结果许多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状态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关联。
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实现。
一方面,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会诱发身体的应激反应,释放出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压力激素,长期累积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等身体疾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心理问题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如失眠、不规律的饮食和缺乏运动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除了以上直接的生理机制,心理因素还与一些特定的心身疾病密切相关。
例如,心理压力和抑郁症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焦虑与消化道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有关;心理因素也与头痛、面部疼痛等慢性疼痛症状密切相关。
三、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了解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的关联后,我们应该重视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积极应对压力:学会应对困难和挫折,通过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方式缓解压力,如运动、冥想和艺术创作等。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疲劳。
3.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与家人和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获得支持和理解。
4. 学会放松: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暖浸泡浴和瑜伽等。
浅谈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一)
浅谈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一)关键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严重危急人类健康。
心身疾病是指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具有躯体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类疾病。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受社会因素和病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因此,要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病人就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因素,以及造成这种心理改变的社会因素。
1常见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关系1.1应激与心身疾病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者观察到环境的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反应。
应激过程是一种强烈的能量代谢过程1]。
目前,将常见的应激源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即生活中重大变故;第二类为日常生活中的困扰;第三类是来自工作相关的应激源,如劳动条件、职业性人际关系等;第四类为自然环境应激源,如大地震、洪水等。
无论哪一种应激源,若长时间或过强地刺激人体而又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时,均可能诱发心身疾病1]。
1.2情绪与心身疾病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是否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
正性情绪可以保持内分泌适度平衡和机体机能的协调,而长期的负性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大脑皮质对下丘脑内分泌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使体液、激素和酶等产生异常,导致各种急性或慢性内环境的失衡,影响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造成心身疾病或使病情加重,而心身疾病的持久不愈又反过来加重负性情绪,而造成恶性循环2]。
1.3性格与心身疾病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其对现实的认识、看法、情感反应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决定着个人对生活事件的易感性差异;性格健全者,对生活事件的易感性低,即使有较重大的生活事件也对其影响不明显;性格不健全者,对事件的易感性高,虽有轻度的生活事件即可以导致身心疾病3]。
1.4社会支持系统与心身疾病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获得他人在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从而增强自我心理防卫功能,消除或减轻应激所带来的精神紧张状态。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心身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中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
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急性应激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心理反应及心理社会干预
心理反应就是发生一件事情之后,我们人对于这件事情心里产生的变化。
心理社会干预(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或称为心理社会处置(psychosocial treatment),系各种心理性和社会性康复措施与手段的总称,也是近年来康复精神医学范围内的一项重大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0・ 3
N .2 2 1 o0 0 1
ME IA F R _ 1 N D C LI O M T0 N A
医疗论 坛
面 , 求在 住 院 期 间对 医 院 的意 见 和 建 议 ; 是 宣 传 党 的 惠农 政 策 , 新 医 认 识 , 征 三 如 使病 人感 受 到 了医 护 人员 职 业 神 圣 和崇 高 。在 满 意 度 调 查及 出 院病 合 有关 知识 。 人 回访 中 , 满意 度 达 到 9 % 。 8 2 3 3 利用 新 闻媒 体 做 健 康 教 育 , 月 两 次 , 县 电视 台 由 高 级 职 称 .. 每 在 3 3 医务 人 员 自觉学 习 的积 极 性 提 高 了 。因 为 在 为 病 人 做健 康 教 育 . 人员做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的过 程 中 , 到 自己 的知识 广 度 和 深度 不 够 , 能 满 足 病 人 的 需 求 , 为一 感 不 作 3 实 施健 康 教 育 的体 会 . 名 医 务工 作 者 , 仅要 学 习专 业 理 论 知 识 , 且 还 要 学 习 更 多 的 人 文 、 会 不 而 社 3 1 提高了我院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 . 健康教育遍及 医院各个角落 , 科 学 知识 , 为 病人 提供 高 质 量 医疗 服 务 , 医 院各 科 室 形 成 了 良好 的学 才能 在 渗透到各个方面 , 扩大到农村基层 、 边远山区。贯穿到病人从人 院到 出院整 习氛 围 。
4 几种 常 见 的心 身疾 病 .
64 0 4 00
1 传统 的 生 物 医学 模式 . 从 古 代 到上 世 纪 初 , 类 死亡 的 主 要 原 因是 传 染 病 , 天 花 、 乱 、 人 如 霍 鼠 疫、 流脑 、 寒 、 伤 痢疾 和结 核 等 , 些 病 都 是 由 病 原 微 生 物 引 起 的 , 原 微 生 这 病 物 还可 以引 起一 些 非传 染 性 疾病 如 肺炎 、 肾炎 、 风湿 病 、 肿 等 感 染 性 疾 病 。 病 医 学上 把 病 原微 生 物称 作 生 物性 致 病 因素 。 后 来 , 着对 疾 病认 识 的不 断 加深 , 学 家发 现 一 些 遗 传 和 非 遗 传 的 人 随 医 体 内在 缺 陷 , 导 致 人体 发 育 畸 形 , 会 代谢 障 碍 , 分 泌 失 调 和 免 疫 功 能 异 常 内 等 一 系列 病 变 , 医学 上把 这 类病 因也归 纳 到生 物 性致 病 因 素范 畴 内。 此 外 , 早 以前 , 们 还 认识 到 低温 、 温 、 械 、 很 人 高 机 电流 、 射 线 、 、 和 放 酸 碱 毒 物等 也 会 导致 疾 病 , 些 病 因被 称为 理 化性 致 病 因素 。 这 这 样 , 物性 致 病 因素 和 理 化性 致 病 因 素 就 成 为 现 代 医学 的 病 因 学 理 生 论 基 础 。 此 相 应 , 整 套 预 防 , 疗疾 病 的 理 论 和 常 规 措 施 也 逐 渐 形 成 。 与 一 治 这就 是 人 们 熟知 的 传统 的 生 物 医学模 式 。 不 可 否 认 , 统 的生 物 医 学 模式 , 论 是 理论 研 究 , 是 长 期 的 实 践 经 传 不 还 验 , 推 动 医学 进 步 , 新 等 方 面 都 曾发 挥 了重 大 而 积 极 的 作 用 , 以 传 染 在 更 反 病 为例 , 生在 公 元 六世 纪 的 第 一 次 鼠 疫 大 流 行 , 走 了一 亿 人 的 生 命 , 发 夺 十 六 一十 八 世 纪 , 年 死于 天 花 的人 数 , 州 约 5 每 欧 O万 , 洲 约 8 亚 O万 , 后 发 生 先 过 6次 的 全球 性 霍 乱大 流 行 , 者更 是 无 法 计 数 , 就 在 上 世 纪 , 类 已 经 死 而 人 使 这三 类 烈 性传 染 病绝 迹 , 另一 些 传染 病 和 绝 大 多数 感 染 性 疾 病 , 以及 由理 化 因素 所 致 的疾 病 , 得 到卓 有 成效 的控 制 , 今 它 们 不 再 成 为 威 胁 人 类 也都 如 生命 和 健 康 的主 要 原 因 , 然 , 完全 应 当 归功 于生 物 医 学模 式 。 虽 这 2 生物 心 理 社会 医 学模 式 的 崛起 . 诚 然 , 物 医学模 式 的 理论 和 实践 有 看 不 可磨 灭 的功 绩 , 由于 它 只 注 生 但 重人 的生 物 属性 , 究 细 菌 , 毒 或理 化 因 素侵 袭 和 破 坏 人 体 时 带 来 的 病 只研 病 理损 害 。 很 少注 意 或完 全 忽 略 了 人 的 社会 属 性 , 忽 略 了家 庭 、 而 即 社会 环 境 通 过心 理 活 动影 响 躺体 的健 康 , 因而在 科 学 技 术 高度 发 展 的近 代 , 纯 的 生 单 物 医学 模 式 就显 得 跟不 上 形 势 了。 现在 主 要 威胁 人 类 生 命 和 健 康 的疾 病 是 心 , 血 管 疾病 、 性肿 瘤 、 血压病 、 尿 病 、 气管 哮 喘 、 疡 病 等 预 防 和 脑 恶 高 糖 支 溃 治疗 这 些 疾 病是 当前 医学 的主 要 任 务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会 因素与心身疾病 的探讨
晏 勇
四川 省宜 宾 市第 二 人 民 医院 南岸 分 院 。 四川 宜宾
【 关键词】 社会因素 ; 心理; 心身疾病 ; 探讨 d i1 .99ji n 10 o:0 36 /. s.0 6—15.0 10 .3 s 9 9 2 1.24 3
文章编号 :06—15 (0 1 10 9 9 2 1)-0 7 0- 2 2-03 0
个全过程 。通过实施 , 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大幅增长, 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 3 4 激发了医务人员科研热情 , 健康教育中 , . 在 医务人员科研 意识进 效益取得 了双丰收, 群众对 医院信任度 增加 , 促进 了医院全方位有好 有快 步增强。如对高血压、 骨折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 , 从教育内容、 方法、 沟通 发展。 技巧、 教育时机 、 教育效果等进行研究和探讨 , 进行对 比和分析, 取得了 良好 3 2 医患关 系融洽 , . 满意度提高 。医护人员与 病人沟通 交流机 会多 效 果 。 了 。 于 了解 病 人 的 需 求 , 时 用 健 康 教 育 知 识 为 病 人 解 决 了 问 题 。 做 健 易 同 健康 教 育作 为卫 生保 健 战 略 措 施 已得 到 世 界 公 认 , 在 增 进人 群 健 康 它 康、 健知识的宣教 , 保 病人受到多方面教育, 对疾病的治疗和预 防有了明确 方面的实践 , 也充分证明了它是一项投人少、 出高、 产 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的, 躯体 就 会发 生 功能 性 的乃 至器 质 性 的 异 常 , 就是 所谓 的 心身 疾病 。 这 举 一 个很 常 见 的例 子 , 当一 个 人 突 然 遭 遇 危 险时 , 恐 万 分 。 这时 , 惊 脸 色 变百 , 脚冰 凉 , 跳加 快 , 手 心 血压 骤 升 。从 生理 学 角 度 看 , 是 心 理 反应 引 这 起 的全 身 性应 变 准备 ; 心血 管 系 统 在 大 脑 皮层 一一下 丘 脑 一 一 物 神 经 系 植 统 的调 节 下 , 要通 过 肾上 腺 素类 物 质 分 泌 的 增加 , 全 身 血液 的分 布重 新 主 使 进 行分 配 , 以应 付在 危 险状 态 时 主要 脏 器 对 血 供 的需 求 , 心 、 、 骼肌 等 如 脑 骨 器 官 的血 管扩 张 , 血流 量增 加 , 而皮 肤 等 处 血 管 收 缩 , 流 量 减 少 。这 是 正 血 常 的生 理 过程 , 是应 付 危急 时 需要 进 行 激 烈 的 体 力 和脑 力 活 动 时所 必要 的 。 当 危 险 消除后 , 这一 过 程 随 即平 分 , 体 也 就 恢 复 到 原 来 的状 态 。但 是 , 人 如 果 出 于某 一种 社 会原 因 , 个 人经 常 遭 受 强 烈 的 精神 制 激 , 一 心理 一 直 处 于紧 张 状态 , 长 日久 , 常 生理 过 程 就 会 转 变 成 异 常 的 病 理 过 程 , 引起 血 压 天 正 如 持 续升 高 , 就会 患原 发性 高 血 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