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32)(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36)(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36)(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36)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0分)1.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一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A.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C.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2.下列关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方向一定与初速度方向相同B. 加速度方向一定与末速度方向相同C. 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D. 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3.自由落体运动是()A. 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B. 物体在真空中的运动C. 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D. 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4.如图,重为G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受力F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为()C. Fsinθ+GcosθD. GcosθA. √G2+F2B. Gcosθ5.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的力F将重为G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开始时木块保持静止,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当F增大时,摩擦力将增大B. 当F减小时,摩擦力一定减小C. 当F减小时,摩擦力可能先不变,后变小D. 当F减小为零时,摩擦力不一定为零6.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 0−5s内的位移为10mB. 0−2s内的加速度为2m/s2C. 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 第1s末与第4.5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7.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滑块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6N的作用,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滑块的加速度是(g=10m/s2)()A. 0B. 6m/s2,水平向右C. 3m/s2,水平向左D. 3m/s2,水平向右8.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倾斜的墙面上,在与墙面和B垂直的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下列关于A、B两物体受力的个数正确的是()A. 44B. 45C. 54D. 559.如油画所示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情景,他设计并做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伽利略以实验来检验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是否真实B. 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是为了“冲淡”重力的影响C. 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D. 伽利略用实验而不是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10.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多选已在题号后注明,每题4分)1. 关于力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B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运动状态有关,如加速上升的电梯中的物体所受重力增加C .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2.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总是一对平衡力B .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比物体对地球的作用力大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性质相同的力D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并且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皮带运输机把物体匀速运往低处时,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A .与物体速度同向B .与物体速度反向C .摩擦力为零D .因不知相对运动趋势,故不能判定。

4. (多选)用水平力F 推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当力F 由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而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则( )A .物块所受合力逐渐增大B .物块所受斜面摩擦力可能变为零C .物块所受斜面弹力逐渐增大D .物块所受斜面作用力逐渐变小5. (多选)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 ,传动速率为v ,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A .B .C .D .6. (多选)物体A 、B 、C 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AB 、m 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 、μB 、μC 。

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 分别拉A 、B 、C ,所得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如图所示,对应直线A 、B 、C 中A 、B 两直线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木块A 质量为1kg ,木块B 的质量为2kg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N,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B,则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g = 10m/s2)()A.1N B.3N C.4N D.6N8.(多选)在电梯的天花板上系有一根细绳,绳的下端系一质量为10kg的铁块,细绳的质量忽略不计。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3月月考试题 (III)[1]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3月月考试题 (III)[1]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3月月考试题 (II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且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B.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只与水平速度有关C. 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取决于初始位置的高度和水平速度D. 平抛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2.关于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A. 因为,所以向心加速度与转动半径成反比B. 因为,所以向心加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C. 因为,所以角速度与转动半径成反比D. 因为为转速,所以角速度与转速成正比3.质点沿曲线从M向P点运动,关于其在P点的速度v与加速度a的方向,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 B. C. D.4.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可能不变B. 曲线运动速度大小一定是变化的C.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D. 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改变5.某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降落,在无风的时候落地速度为,现在有水平方向的风,风使他获得的水平速度,则运动员的落地速度为A. B. C. D.6.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竖直上抛运动先后两次经过同一点时速度相同B. 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从某点到最高点和从最高点回到该点的时间相等C. 以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升高的最大高度为D. 无论在上升过程,下落过程,最高点,物体的加速度都是g7.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先后水平抛出同一小球,第一次小球落到斜面中点,第二次小球落到斜面底端,从抛出到落至斜面上忽略空气阻力A.两次小球运动时间之比::1B. 两次小球运动时间之比::2C. 两次小球抛出时初速度之比::D. 两次小球抛出时初速度之比::28.某人以不变的速率垂直向对岸游去,游到河中间,水流速度加大,则此人A. 渡河所用的时间比预定时间减少B. 渡河所用的时间比预定时间不变C. 渡河所用的时间比预定时间增加D. 渡河路程变短9.如图所示,A、B两点分别位于大、小轮的边缘上,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它们之间靠摩擦传动,接触面不打滑,则A、B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A.1:2B. 1:4C. 2:1D. 1:110.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小球用轻质细线悬挂在同一点O,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周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的角速度一定比B的角速度大B. A的线速度一定比B的线速度大C. A的加速度一定比B的加速度大D. A所受细线的拉力一定比B所受的细线的拉力大11.如图所示,在冰球以速度在水平冰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员沿冰面在垂直的方向上快速打击冰球,冰球立即获得沿打击方向的分速度不计冰面摩擦和空气阻力下列图中的虚线能正确反映冰球被击打后运动路径的是A. B. C. D.12.运动员将铅球从A处以一初速度斜向上抛出,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小球到达最高点B处时A.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B. 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C. 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零D. 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0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1)(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1)(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1.火车在铁路上运动,人坐在火车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人作参考系,大地是运动的,火车也是运动的B. 以人作参考系,火车是静止的,大地是运动的C. 以火车作参考系,人是运动的,大地是运动的D. 以大地作参考系,人是静止的,火车也是运动的2.在一次爬山比赛中。

某人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

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A. ,B. ,C. 0,D. 0,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C. 物体这一秒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D. 物体这一秒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 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2C. 前3s内的位移是6mD. 3s末的速度是4m/s5.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n个1s内位移为1m,其加速度大小为()A. 22n−1B. 2n−1C. 2n2D. 1n+16.如图所示,重6N的木块静止在倾角θ=30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大小等于4N的水平力推木块,木块仍保持静止,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A. 3NB. 4NC. 5ND. 6N7.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2N和5N,则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不可能是()A. 3NB. 6NC. 7ND. 15N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8.根据给出的速度与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 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 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C. 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 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9.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运动的v−t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0.75m/s2B. B物体在10s末的加速度小于0.5m/s2,在19s末的加速度大于0.5m/s2C. 20s末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 A、B两物体一定是同时同地开始运动10.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D. 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2道题,每题4分,共48分)1.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B.纬度越高,同一物体所受重力越大C.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D.重力就是压力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B.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两分力大小一定,夹角越小,合力越大D.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成正比3.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只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B.静止的物体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运动方向一致4.书放在桌面上,会受到桌面对它的弹力,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C.书所受到的重力 D.桌面所受到的重力5.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5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8N,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A.6N B.2N C.14N D.16N6.如图1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牵引,但仍然保持静止。

B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图1 A.3 B.4C.5 D.67.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有关,拉力越大,k值越大B.与弹簧发生的形变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C.由弹簧的材料、粗细、横截面积决定,与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D.与弹簧本身特征、所受拉力大小、形变的大小都有关8.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实验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 .极限法B .放大法C .控制变量D .等效替代法9.如图3质量为m 的长方体木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 )A .沿斜面向下B .垂直于斜面向上C .沿斜面向上D .竖直向上10.如图4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和木板之间,不计摩擦,墙对球的弹力为F 1,木板对球的弹力为F 2,在将木板由图示位置缓慢转至水平的过程中,两弹力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 .F 1减小、F 2增大B .F 1、F 2都增大C .F 1增大、F 2减小D .F 1、F 2都减小 11.如图5所示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的实验装置,则( )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线越短越好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C.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D.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90012.如图6所示,将一个钢球分别放在a 、b 和c 容器中,钢球与各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相接触,处于静止状态,若钢球和各容器都是光滑的,各容器的底部均处于水平面内,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 B .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 C .a 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其余两种 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D .b 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其余两 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3.如图7所示,重100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最小用40N 的水平推力才能推动它,当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后,用30N 的水平推力即可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木箱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N ,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N ,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图5 图6 图7 图814.如图8所示,电灯的重力18N ,OA 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37°,OB 绳水平,则OA 绳所受的拉力F 1是 N ,OB 绳所受的拉力F 2是 N 。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2)(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2)(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 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 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就不同2.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v B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C. 在5 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D. 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3.对于大小分别为7N和9N的两个力()A. 合力不可能为3NB. 合力不可能为9NC. 合力一定为16ND. 合力可能为2N4.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

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

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 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 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 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 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5.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某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从零恢复到原来大小(在此过程中,此力的方向一直保持不变),下列v−t图象符合此物体运动情况的是()A. B.C. D.6.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37°.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对斜面的压力不变B. A对斜面的压力增大C. 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 A受到的摩擦力增大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 第1s末速度反向B. 第2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 第2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D. 在2s时质点回到出发点8.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测力计读数可能为()A. 20NB. 40NC. 50ND. 60N9.某人乘电梯从24楼到1楼的v−t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4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m/s2B. 4s~1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4m/s不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 16s~24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由4m/s减至0,处于失重状态D. 0~24s内,此人经过的位移为72m10.如图所示,物体m与斜面体M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若将斜面的倾角θ稍微增大一些,且物体m仍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斜面体对物体的支持力变大B. 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变大C. 斜面体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不变D. 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变大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1.某同学在做“探究弹簧的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然后在其下部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F,测出弹簧的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第1题至第6题为单选题,第7题至第10题为多选题)1.研究以下运动时,物体可以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时间B.研究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石块运动C.研究地球的自转D.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2.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A.阿基米德B.牛顿C.伽利略D.亚里士多德3.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如果握力加倍,则手对瓶子的摩擦力()A.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B.手越干越粗糙,摩擦力越大C.方向由向下变成向上D.只要瓶子不动,摩擦力大小与前面的因素无关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后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g取10m/s2)()A.10m B.20m C.30m D.40m5.汽车以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紧急制动时以2m/s2加速度大小匀减速滑行,则在4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A.4m B.36mC.6.25m D.以上选项都不对6.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的()A. B. C. D.7.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踢迎面飞来的足球,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足球踢出后能继续运动,表明运动的物体有惯性C.足球不踢不动,运动后会停下来,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足球速度越大,运动得会越远,表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8.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右图是甲、乙两车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B.t1时刻是乙追上甲之前相距最远的时刻C.t1时刻甲、乙两车相遇D.t1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9.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B.合力可能小于每一个分力C.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夹角在0°~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D.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B.如果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一定也受到弹力作用C.当物体受到20N、25N、30N的三个共点力作用时,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D.α=表明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α=体现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4分,共12分.)1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应该细一些且适当长一些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在同一次实验中,结点位置可以变动D.拉力F1和F2的夹角应取90o,以便于算出合力其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12.如图所示是使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测出x1=1.2cm、x2=1.6cm、x3=2.0cm、x4=2.4cm、x5=2.8cm、x6=3.2cm,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s,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m/s2,打下A点时,物体的速度V A=m/s,打下O点时,物体的速度V o m/s.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一个重物重力为G,放在倾斜角为θ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求重物所受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要求:先作出重物的受力分析图)14.一辆载重汽车以v0=20m/s的正常速度匀速行驶,当通过L=300m长的大桥时,汽车必须以v=10m/s的速度运行,汽车到达大桥前先做匀减速运动,离开大桥后做匀加速运动,最后达到正常速度20m/s行驶,减速过程和加速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0.5m/s2和1m/s2.求:(1)为保证汽车过桥速度为10m/s求汽车应该在离大桥多远处减速(2)从汽车减速开始计时,到汽车恢复正常速度,汽车的运动时间(3)从汽车减速开始到汽车恢复正常速度,这个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15.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1.0kg,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若沿水平向右方向施加一恒定拉力F=9.0N,使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3)2s末撤去拉力F,物体的加速度又是多大?物体还能运动多远?xx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二中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第1题至第6题为单选题,第7题至第10题为多选题)1.研究以下运动时,物体可以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时间B.研究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石块运动C.研究地球的自转D.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解答】解:A、研究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时间,长度不可以忽略,所以不可以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B、研究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石块运动,大小不影响研究,所以可以看做质点,所以B正确;C、研究地球的自转,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转动了,所以C错误;D、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法研究了,所以D 错误.故选:B2.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A.阿基米德B.牛顿C.伽利略D.亚里士多德【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物理学史.【分析】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其所做的工作被认为是物理学真正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不断地给一个物体以外力,才能使它产生不断地运动.如果物体失去了力的作用,它就会立刻停止.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很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如停着的车不推它它就不会动,停止推它它就会停下来…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当时占着统治地位,而且一直统治了人们两千年;伽利略斜面实验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系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解答】解:A、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其所做的工作被认为是物理学真正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故A错误;B、牛顿系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的奠基人,故B错误;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故C正确;D、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故选C.3.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如果握力加倍,则手对瓶子的摩擦力()A.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B.手越干越粗糙,摩擦力越大C.方向由向下变成向上D.只要瓶子不动,摩擦力大小与前面的因素无关【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瓶子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对瓶子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根据静摩擦力的特点可以判断.【解答】解:瓶子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对瓶子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因而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方向向上;握力加倍后,瓶子更掉不下,依然保持静止,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摩擦力依然平衡,静摩擦力还是等于重力.故选:D.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 后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g取10m/s2)()A.10m B.20m C.30m D.40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已知时间,根据h=即可估算井口到水面的深度.【解答】解:由h=得,h=.故选:B5.汽车以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紧急制动时以2m/s2加速度大小匀减速滑行,则在4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A.4m B.36mC.6.25m D.以上选项都不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判断汽车在4s内是否停止,然后通过运动学公式求出汽车的位移.【解答】解: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经时间t速度减为零,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0=v0﹣at ①代入解得:t=2.5s<4s故3s时汽车早已停止运动②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x:x=t ③解得:x=6.25m ④故选:C.6.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的()A. B. C. D.【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对重物分析,重物受重力及绳子的拉力,因细绳是连续的,故绳子上各点的拉力均等于物体的重力,由此可判断手指的受力方向;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则可知杆对结点的弹力方向,即可判出杆对手掌的作用力的方向.【解答】解:重物受绳子的拉力及物体本身的重力而处于平衡,故绳子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而绷紧的绳子各处的拉力相等,故绳子对手指有大小为mg的拉力,方向沿绳的方向背离手指的方向;结点A处受绳子向下的拉力及沿绳向上的拉力,二力的合力应沿杆的方向向里压杆,故杆对手掌有向里的压力;故答案为D.7.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踢迎面飞来的足球,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足球踢出后能继续运动,表明运动的物体有惯性C.足球不踢不动,运动后会停下来,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足球速度越大,运动得会越远,表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考点】惯性.【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答】解:A、用力踢迎面飞来的足球,力的作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故B正确;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D、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AB8.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右图是甲、乙两车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B.t1时刻是乙追上甲之前相距最远的时刻C.t1时刻甲、乙两车相遇D.t1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斜率的大小判断加速度的大小.由两个物体速度的大小关系,知道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由图得知t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t1时刻甲、乙两车位移不等,没有相遇.【解答】解:A、甲车图线的斜率小于乙车图线的斜率,则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故A错误.B、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t1时刻前甲的速度比乙的大,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增大.t1时刻后甲的速度比乙的小,甲仍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减小.所以t1时刻是乙追上甲之前相距最远的时刻,故B正确.CD、由图可知:t1时刻两图线相交,说明两车速度相等.但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它们从同一地点出发,则知t1时刻甲在乙的前方,没有相遇.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9.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B.合力可能小于每一个分力C.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夹角在0°~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D.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分析】解答此题时,要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来考虑,在分析各选项时千万不能漏掉力的方向.(1)如果二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力的合成计算合力的大小,即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2)如果二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力大小介于二力之和与二力之差之间.【解答】解:A、当二力反向时,合力等于二力大小之差,合力有可能小于分力,故A错误;B、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分力之和,合力大于每一个分力;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差,合力可能小于分力,由此可见:合力可能大于某一分力,也有可能小于某一分力,故B正确;C、当夹角θ<180°时,由公式F=可知随着θ增大而减小,故C正确;D、同一直线二力的合力方向与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同;当二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所以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故D错误;故选:B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B.如果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一定也受到弹力作用C.当物体受到20N、25N、30N的三个共点力作用时,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D.α=表明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α=体现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考点】平均速度;加速度;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区分摩擦力与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出三个力的合理范围即可;【解答】解:A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A错误;B、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且接触面粗糙,发生形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弹力的条件为接触且发生形变,故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故B正确;C、物体受到三个力,20N,30N的合力范围为10N≤F≤50N,25N在其范围之内故合力可以为零,故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D、α=表明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α=体现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故D正确;故选:BCD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4分,共12分.)1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应该细一些且适当长一些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在同一次实验中,结点位置可以变动D.拉力F1和F2的夹角应取90o,以便于算出合力其中正确的是AB(填入相应的字母).【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根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分析橡皮筯的结点位置要求.按实验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验要求.【解答】解:A、为了能准确测定拉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绳应该细一些且适当长一些.故A正确;B、本实验是通过在白纸上作力的图示来验证平行四边定则,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否则,作出的是拉力在纸面上的分力,误差较大.故B正确.C、本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能变动,以保证橡皮筯伸长的长度相同,效果相同.故C错误.D、只要橡皮筋的另一端两次都接到O点,达到效果相同,并且处理数据采用的是作图法,故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不需要取90°,故D错误.故选:AB12.如图所示是使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测出x1=1.2cm、x2=1.6cm、x3=2.0cm、x4=2.4cm、x5=2.8cm、x6=3.2cm,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4m/s2,打下A点时,物体的速度V A=0.14m/s,打下O点时,物体的速度V o0.1m/s.【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A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即可求解O点速度.【解答】解: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由图中数据可知,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个定值,即有:△x=0.4cm=0.004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0.4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A===0.14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得:v O=v A﹣aT=0.14﹣0.4×0.1=0.1m/s故答案为:0.1;0.4;0.14;0.1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一个重物重力为G,放在倾斜角为θ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求重物所受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要求:先作出重物的受力分析图)【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作出受力分析图,则可知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根据几何关系即可求得静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解答】解:物体受力分析图如图由平衡条件得:F=G有三角函数知识得:f=Fsinθ=GsinθF N=Fcosθ=Gcosθ答:重物所受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分别为Gsinθ和Gcosθ14.一辆载重汽车以v0=20m/s的正常速度匀速行驶,当通过L=300m长的大桥时,汽车必须以v=10m/s的速度运行,汽车到达大桥前先做匀减速运动,离开大桥后做匀加速运动,最后达到正常速度20m/s行驶,减速过程和加速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0.5m/s2和1m/s2.求:(1)为保证汽车过桥速度为10m/s求汽车应该在离大桥多远处减速(2)从汽车减速开始计时,到汽车恢复正常速度,汽车的运动时间(3)从汽车减速开始到汽车恢复正常速度,这个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分析】(1)汽车到达大桥前先作匀减速运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由位移速度关系公式求解位移.(2)整个运动过程分为三个过程,即匀减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分别求出这三段运动的时间即可求解.(3)先求出汽车加速的位移,再求总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这个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解答】解(1)选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初速度V0=20m/s,末速度V=10m/s,加速度为:a1=﹣0.5m/s2由V2﹣V02=2a1X1得:X1=300m(2)由V=V0+a1t1得汽车减速时间为:t1=20s匀速过桥的时间为:t2==30s由V0=V+a2t3得汽车加速时间为:t3=10s所以,整个过程汽车的运动时间为:t=t1+t2+t3=60s(3)汽车加速位移为:X2=t3=150m汽车的总位移为:X=X1+L+X2整个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2.5m/s答:(1)为保证汽车过桥速度为10m/s求汽车应该在离大桥300m远处减速(2)从汽车减速开始计时,到汽车恢复正常速度,汽车的运动时间为60s(3)从汽车减速开始到汽车恢复正常速度,这个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5m/s15.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1.0kg,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若沿水平向右方向施加一恒定拉力F=9.0N,使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3)2s末撤去拉力F,物体的加速度又是多大?物体还能运动多远?【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直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答.(2)根据加速度和速度关系公式可正确解答.(3)撤掉拉力后,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减速前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滑动的距离.【解答】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2)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at=4×2=8m/s故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3)撤去拉力F后,物体的加速度设为a′,则有:μmg=ma′得物体的加速度:a′=μg=0.5×10=5m/s2物体还能向前运动:2s末撤去拉力F,物体的加速度又是5m/s2,继续滑行的距离是6.4米.xx年1月20日$35527 8AC7 談"c30615 7797 瞗F39907 9BE3 鯣35357 8A1D 訝& 30977 7901 礁"33656 8378 荸36250 8D9A 趚22047 561F 嘟。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3)(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3)(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 物体速度改变而加速度可能不变D.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了物体运动的方向2.如图所示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乙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在0∼4s内,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有往复运动,它通过的路程为12mB. 甲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位移大小为6mC. 乙在有往复运动,它通过的路程为12mD. 乙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位移大小为6m3.房檐滴水,每隔相等时间积成一滴水下落,当第一滴水落地时,第5滴水刚好形成,观察到第4,第5滴距离约1m,则房檐高约为()A. 4mB. 5mC. 6mD. 16m4.一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2N、8N、11NB. 8N、7N、19NC. 7N、1N、5ND. 10N、1N、1N5.下列关于形变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弹簧才可以产生弹力B. 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他们之间的弹力就越小C. 日常生活中做说的弹簧的“硬”与“软”是指弹簧的轻与重D. 日常生活中做说的弹簧的“硬”与“软”是指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大小6.某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保持其中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使另一个大小为F的力方向转过90°,则欲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必须再加上一个大小为多少的力()A. FB. √2FC. 2FD. 3F7.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

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

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 F1不变,F2变大B. F1不变,F2变小C. F1变大,F2变大D. F1变小,F2变小8.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绳OA,使连接点A向上移动,但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A点向上移动时,绳OA的拉力()A. 逐渐增大B. 先增大后减小C. 逐渐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9.如图,物块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改变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当θ=30°和θ=37°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求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 0.577B. 0.75C. 0.625D. 0.83310.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Al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m/s2,起飞速度为50m/s.若该飞机滑行100m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A. 30m/sB. 10m/sC. 20m/sD. 40m/s11.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k为常数),重力加速度为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A. 2(M−Fg ) B. M−2FgC. 2M−FgD. 01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结,弹簧、地面水平.A、B是物块能保持静止的位置中离墙壁最近和最远的点,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是x1、x2.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f x2+x1B. 2f x2+x1C. 2f x2−x1D. f x2−x1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1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中的哪个()A. μmgB. μ(mg+Fsinθ)C. μ(mg+Fcosθ)D. Fcosθ14.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形变量为2cm.已知A、B两物体重力分别是3N和5N.则细线的拉力及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可能是()A. 1N和7NB. 5N和7NC. 5N和3ND. 7N和7N1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3.0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上的力F=5.0N提物体,物体仍静止,(g=10m/s2)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2.5NB. 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NC. 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ND.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0N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一次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下图所示(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那么:(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 B=________m/s(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2)从起点P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 P=_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 k=________J;(g取9.8m/s2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3)通过计算,数值上△E P________△Ek(填“<”、“>”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 理 试 题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一、选择题(1-8题单选,每题3分;9-12题多选,每题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共40分)1.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2.足球以8 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 s ,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设运动员踢足球的力为恒力)( ) A.B.220m/sC.2100m/sD.2100m/s -3.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m 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 .汽车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220m/s B.26m/sC.25m/sD.24m/s4.一石块由高出地面上方H 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落地速度的一半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 A. 4HB. 2HC. 34HD. 38H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25x t t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 s 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l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6.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1F 和2F ,当它们的夹角为90︒时合力的大小为F ,则当它们的夹角为60︒时,合力的大小为( ) A .2FB 6C 3D 2 7.如图所示用细绳将均匀球悬挂在光滑的竖直墙上绳受的拉力为 T 墙对球的弹力为 N ,如果将绳的长度增加,其他条件不变,当球再次静止时,则( )A.T N 、均增大B.T N 、均减小C.T N 、均不变D. T 减小、 N 增大8.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1t 时间,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再经过2t 时间,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已知sin370.6,cos370.8︒=︒=,则12:t t 为( )A.9:7B.7:9C.16:9D.9:169.如图所示,木块A 的质量为1 kg ,木块B 的质量为2 kg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 N ,B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g 取210m/s 。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多个选项正确,选全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共20分,每题4分)1.(4分)(xx秋•椒江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D.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时的车轮,车轮可看作质点考点:质点的认识.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解答:解:A、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关键在于它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并不一定是质量、体积很小的物体;故A正确;B、火车过桥时,火车的长度是不能忽略的;故不能看作质点;故B错误;C、在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如果研究自行车的速度变化等,可以忽略车轮的转动,将物体看作质点;故C错误;D、由于车轮上的各点运动状态不相同;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故选:A.点评: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要注意体会物体在什么情况下能看作质点.2.(4分)(xx秋•椒江区校级期中)关于参考系,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C.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考系D.参考系就是被选做假想不动的物体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解答:解:A、参考系不一定必须是静止不动的,如研究炸弹水平方向的运动时,可以将运动的飞机作为参考系,故A错误;B、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故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并且物体相对于不同的物体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故B正确;C、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应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灵活选取,并不是一定是选取地面上的物体为参考系,故C正确;D、任何物体均可作为参考系,参考系就是被选做假想不动的物体,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点评: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3.(4分)(xx秋•椒江区校级期中)一个篮球从距离地面2m高处竖直落下,反弹至1.6m高时被人接住,以接住篮球位置为原点,向上为正方向,那么整个运动中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4m,3.6m B.﹣0.4m,3.6m C.﹣0.4m,2m D.0,3.6m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解答:解:一个篮球从距离地面2m高处竖直落下,反弹至1.6m高时被人接住,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为0.4m,方向竖直向下,则位移为﹣0.4m.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3.6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4.(4分)(xx秋•建邺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哪个说的是时间()A.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政府开始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B.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播放约30min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00开播D.某学校上早自习从6点55开始考点:时间与时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时刻是指时间点,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即时间的间隔,A、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政府开始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属于时刻,所以A错误;B、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播放约30min,指的是时间,所以B正确;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00开播,属于时刻,所以C错误;D、学校上早自习从6点55开始,指的是时刻,所以D错误;故选:B.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5.(4分)(2011秋•南长区校级期中)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不变D.加速度不断变小,速度也一定不断变小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小表示速度变化慢,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解答:解: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A正确;B、根据a=可知,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要看时间,故B错误;C、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无关,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可能改变,如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会反向增大,故C错误;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但速度增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我们应当熟记它们的名字:①a=即可以叫加速度,还可以叫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②△v可以叫速度的变化量,还可以叫速度变化大小③v叫速度.6.(4分)(xx•津南区校级学业考试)下列速度指瞬时速度的是()①子弹出膛的速度②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③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④子弹头过某点的速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瞬时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个位置或某一个时刻的速度,与时间点或某一个位置相对应.解答:解:①子弹出膛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②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③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是指一段距离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④子弹头过某点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所以指瞬时速度的是①②④,故选A.点评: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是很基本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住的,题目比较简单.7.(4分)(xx秋•唐山月考)如图所示,斜面足够长,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中间以v0=1m/s的速度向上滑,已知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那么小球的速度大小为3m/s需经的时间为()A.0.5s B.1.5s C.2s D.2.5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小球先沿斜面向上匀减速运动,后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公式v=v0+at求解.解答:解:小球先沿斜面上滑,速度先减小为零,则所用时间为:t1==s=0.5s然后小球又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由v t=v0+at得:t2==s=1.5s所以总共所用时间:t=t1+t2=0.5s+1.5s=2s.故选:C点评:本题采用分段法研究有往复的运动过程,也可以采用整体法,将小球的运动看成一个加速度为﹣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接运用速度公式求解.8.(4分)(xx秋•泗县校级期末)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A.0﹣5s内的位移为10mB.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s末与第5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解答:解:A、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0~5s内的位移x=×(2+5)×2=7m,故A错误.B、0~2s内的加速度a=m/s2,故B正确;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都是正值,所以方向相同,故C正确.D、第1s末所在位置的图象斜率为正值,第5s末的所在位置的图象斜率为负值,所以第1s末与第5s末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解答本题应注意:(1)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面积的正负表示物体位移的方向;(3)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9.(4分)(xx秋•忻州校级期中)某市规定,汽车在学校门前马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辆汽车在校门前马路上遇紧急情况刹车,由于车轮抱死,滑行时在马路上留下一道笔直的车痕,交警测量了车痕长度为9m,又从监控资料上确定了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1.5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辆车车速为12m/s B.这辆车车速为6m/sC.辆车没有违章超速D.辆车违章超速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根据=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判断汽车是否违章.解答:解:由题意,车痕长度为x=9m,所用时间为t=1.5s,则汽车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6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均匀变化的特点,有:=则得初速度v0=2=12 m/s=43.2 km/h>40 km/h可知此车超速了.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灵活运用,也可以采取逆向思维,根据x=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初速度.10.(4分)(xx秋•金华期末)下列所给的图象中作直线运动物体一定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s﹣t图象中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分析各图象中的运动过程可得出正确结果.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体开始和结束时的纵坐标均为0,说明物体又回到了初始位置,故A正确;B、由图可知,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一直增大,故无法回到初始位置,故B错误;C、物体第1s内的位移沿正方向,大小为2m,第2s内位移为2m,沿负方向,故2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故C正确;D、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s末时物体的总位移为零,故物体回到初始位置,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图象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方法,在研究图象时首先要明确图象的坐标,从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即可确定点、线、面的含义.11.(4分)(xx秋•莱城区校级月考)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不可太多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应联系实际做实验的过程,结合注意事项: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断开电源由此可正确解答.解答:解: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在固定滑轮的另一端,故A错误;B、为了在纸带打更多的点,开始实验时小车应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故B正确;C、打点计时器在使用时,为了使打点稳定,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使尽量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要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故C正确;D、钩码个数应适当,钩码个数少,打的点很密;钩码个数多,打的点少,都会带来实验误差,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础实验的操作细节,对于基础知识,平时训练不可忽略,要在练习中不断加强.12.(4分)(xx秋•莲湖区校级期中)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加速度的大小为v﹣t图象斜率的绝对值.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公式求解.解答:解:A、设物体的最大速度为v,根据v﹣t图象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加速度大小,则得: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2:1.故A正确.B、根据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则得:位移之比为x1:x2=:=1:2.故B正确.C、D在0﹣t0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0﹣3t0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平均速度公式得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点评:v﹣t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面积”大小等于位移,掌握这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二.填空题(16分,每空2分)13.(6分)(xx秋•吴兴区校级月考)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220V电源工作,频率为50HZ,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考点: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专题:实验题.分析: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点等,比如工作电压、打点周期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够正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解答:解: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220V电源工作,频率为50HZ,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故答案为:计时;220;0.02s.点评: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和使用.14.(2分)(xx秋•莱城区校级月考)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刻B.时间C.位置D.位移E.平均速度考点: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可以判断各物理量是否能正确得出.解答:解:A、打点计时器是每隔0.02s打下一个点,所以数点就知道时间间隔和时刻,故AB 正确;C、位移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出,也能得到其位置,故C、D正确;E、平均速度的求解需要运用物理公式,故E错误;故选:ABCD.点评:分清楚实验中能够通过仪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和运用物理规律间接求得的物理量.15.(8分)(xx秋•莱城区校级月考)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1)BE间的平均速度v BE= 3.3m/s(2)C点的瞬时速度v C= 2.6m/s(3)D点的瞬时速度v D= 3.9m/s(4)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3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x=x2﹣x1=x3﹣x2=…=常数;相邻记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说明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个间隔;BE间的速度,指的是B到E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可以代入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进行求解;C点的瞬时速度通常使用某段时间内的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进行求解;纸带上小车的加速度通常使用逐差法,这种方法误差较小.解答:解:(1)相邻记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说明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个间隔,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t=5×0.02=0.1s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3.3m/s(2)C点的瞬时速度等于BD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C==2.6 m/s(3)同理可得:v D==3.9 m/s(4)小车的加速度:a===13m/s2故答案为:(1)3.3;(2)2.6;(3)3.9;(4)13点评:该题考查到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试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数据处理的各个方面,使用到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公式,和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公式,考点非常全面,要求的能力较强.属于中档的题目.三、解答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或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得分.)16.(6分)(xx秋•莱城区校级月考)xx年广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国选手马龙、王皓分获冠、亚军.假设乒乓球以15m/s的速度发向马龙,被他以20m/s的速度反向抽回,已知球拍与球的作用时间为0.1s,求此过程中乒乓球的加速度大小多大?方向如何?考点:加速度.专题:运动学与力学(一).分析:已知乒乓球的初末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乒乓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解答:解: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a=,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答:乒乓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5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知道公式的矢量性,基础题.17.(8分)(xx秋•莱城区校级月考)物体以12m/s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1)第4s末的速度;(2)计时开始8s内的位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4s末的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开始8s内的位移.解答:解:(1)第4s末的速度v=v0+at=12+2×4m/s=20m/s,(2)物体的位移x==160m.答:(1)第4s末的速度为20m/s;(2)计时开始8s内的位移为160m.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18.(12分)(xx秋•椒江区校级期中)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到一定速度后又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汽车从启动到停止通过的位移为200m,所用时间为40s,求:(1)全程的平均速度(2)汽车的最大速度.考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总位移和时间可得平均速度,由于前后两个阶段都是匀变速运动,故由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可确定加速阶段的最大速度,即为减速阶段的初速度.解答:解:(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2)设最大速度为v m,由于加速阶段初速度为零,减速阶段末速度为零,故可知前后阶段的平均速度相等都等于,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5m/s,故可知:==5m/s故可知:v m=2×5m/s=10m/s答:(1)全程的平均速度5m/s.(2)汽车的最大速度10m/s.点评:该题的关键是首先是要掌握平均速度定义式的应用;其次要用好“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这个推论,由此可以打开题目,解决各个量的判定.19.(10分)(xx秋•昌江区校级月考)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后才能作出反应,实施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到刹车后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求:(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使的距离?(2)刹车后汽车行使的距离?(3)此汽车的刹车距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追及、相遇问题.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求出反应时间内的位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的刹车距离等于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与刹车减速的距离之和.解答:解(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为x1=v0t1=15×0.8m=12 m;(2)由开始制动到速度为零的时间,汽车制动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22.5 m;(3)刹车距离x=x1+x2=(12+22.5)m=34.5 m答:(1)反应时间内汽车行使的距离为12m.(2)刹车后汽车行使的距离为22.5m(3)此汽车的刹车距离为34.5m.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精品文档38405 9605 阅u30899 78B3 碳| 37958 9446 鑆36534 8EB6 躶27158 6A16 樖1 21522 5412 吒39660 9AEC 髬34386 8652 虒24479 5F9F 徟实用文档。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杨宗礼汤帆春(友情提示:冷静多思,规范作答。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xx年奥运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在以下几个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竿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C.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D.确定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位置时2、下列各组物理量均为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加速度、质量C.力、速率、位移D.力、位移、加速度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因而落地速度大D.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地球赤道处最大4、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出,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

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A、1.5 m/sB、3 m/sC、4.5 m/sD、6 m/s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B.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D.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6、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产生在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产生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B.有摩擦力一定存在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相对应的弹力方向垂直C.静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阻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作为阻力D.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成正比7、如图所示,用水平作用力F把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物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A.随F的增大而增大 B.随F的减小而减小C.等于重力的大小 D.可能大于重力8、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以更高速度行驶时,并不改变其惯性大小B.汽车以更高速度行驶时具有更大的惯性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运动起来,物体也就失去了惯性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具有惯性,但合力不为零时惯性将消失10、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一时间(x-t)图线。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A.观察、实验的方法B.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C.类比的方法 D.逻辑推力的方法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几何中心B.飞机沿着水平方向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C.质量一定的物体,无论处在什么地理位置,重力都相同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3.如图所示,一切摩擦不计,各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有()A.B.C.D.4.重100N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最大静摩擦力为27N,现用水平拉力拉木块,当此拉力的大小由零增大到25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当拉力的大小由30N减小到27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则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25N B. =26N C. =25N D. =27N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B.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实验为基础,通过理想化实验而得出的结论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才适用6.下面关于物体惯性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力越大,则惯性越大C.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这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的惯性较大7.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 m/sD.在5~6 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8.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9.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10.一辆汽车拟从甲地开往乙地,先由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0时刚好到达乙地.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表给出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汽车()时刻(s) 1.0 2.0 3.0 5.09.09.510.5速度(m/s) 3.0 6.09.012129.0 3.0 A.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sB.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0sC.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2.0sD.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s二、实验题(本题3小题,共17分)1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量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A. B. C. D.1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表示用一根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力,则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B.C.D.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设0点为计数点的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1)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x1=cm;(2)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m/s2;(3)物体经过第3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3=m/s.三、计算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甲、乙两人用绳子拉船,使船沿OO′方向航行,甲用1000N的力拉绳子,方向如图所示,要使船沿OO′方向行驶,乙的拉力至少应多大?方向如何?15.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F1是多少?BO绳所受的拉力F2是多少?16.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力的大小为100N,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sin37°=0.6,cos37°=0.8,g=10m/s2)(2)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3)若沿相反的方向施加大小相同的推力,则从静止开始1分种后,雪橇的速度多大?通过的位移是多少?17.A,B两车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A车的速度v A=4m/s,B车的速度v B=10m/s.当B车运动至A车前方7m处时,B车刹车并以a=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求:(1)A车追上B车之前,二车间的最大距离;(2)经多长时间A车追上B车.xx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A.观察、实验的方法B.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C.类比的方法D.逻辑推力的方法【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我们从力学角度研究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时,只需考虑质量这一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因素均可略去.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质量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引入理想模型的概念,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从而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掌握并应用它们.【解答】解:我们从力学角度研究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时,只需考虑质量这一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因素均可略去.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质量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所以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故选:B.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几何中心B.飞机沿着水平方向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C.质量一定的物体,无论处在什么地理位置,重力都相同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考点】重心.【分析】一个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这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解答】解:A、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几何中心上;故A错误;B、地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和飞机的运动情况无关;故B错误;C、由于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故质量一定的物体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重力不相同,故C错误;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一切摩擦不计,各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有()A. B. C. 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者接触面的切面;据此判断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解答】解:A、槽右边直角部分对棒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棒斜向上,故A错误;B、杆对球的压力垂直于杆斜向下,故B错误;C、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故C错误;D、小球所受弹力的情况均正确,故D正确;故选:D.4.重100N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最大静摩擦力为27N,现用水平拉力拉木块,当此拉力的大小由零增大到25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当拉力的大小由30N减小到27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则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25N B.=26N C.=25N D.=27N【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比较拉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若不能拉动,则木块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木块一旦拉动,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结合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出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25N<f m,知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得:=25N;30N>f m=27N,木块在桌面上滑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则有:=μmg=0.25×100N=25N.故选:AC.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B.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实验为基础,通过理想化实验而得出的结论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才适用【考点】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解答】解:A、B、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并通过逻辑推理得来的,即是依靠理想实验得来的,故A错误,B正确;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故C错误;D、牛顿第一定律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才能成立,即要以地面或相对地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故D正确;故选BD.6.下面关于物体惯性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力越大,则惯性越大C.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这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的惯性较大【考点】惯性.【分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解答】解: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是由于动量较大,无法比较惯性的大小.故A错误.B、物体的惯性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与受力情况没有关系.故B错误.C、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刹车,乘客下半身随车减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向前,所以乘客会前倾.故C正确.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难以推动的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较大,惯性不一定较大.故D错误.故选C7.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 m/sD.在5~6 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根据速度的符号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确定何时离出发点最远.速度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路程等于位移大小之和.由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x=×(2+5)×10m=35m,故A错误.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S=×(2+5)×10m+×10×1m=40m,故B 正确.C、在0~4 s内,物体的位移为x=×(2+4)×10m=30m,平均速度为===7.5 m/s,故C正确.D、在5~6 s内,物体沿负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C8.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分析】弹性形变指物体形变之后撤去外力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弹力存在的条件是:接触并相互挤压.【解答】解:弹性形变指物体形变之后撤去外力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AB、模型桥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故A正确,B也错误.C、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9.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方向相同;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无直接关系.【解答】解:A、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合力也不一定大,故A错误;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故合力不一定为零,故B错误;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故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如枪膛中点火瞬间的子弹速度为零,加速度很大,合力很大,故C正确;D、物体做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则合外力也为零,故D正确;故选:CD10.一辆汽车拟从甲地开往乙地,先由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0时刚好到达乙地.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表给出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汽车()时刻(s) 1.0 2.0 3.0 5.09.09.510.5速度(m/s) 3.0 6.09.012129.0 3.0 A.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sB.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0sC.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2.0sD.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由已知时间和速度的过程可分别求出加速及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再根据速度和时间关系求出各自的时间.【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汽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1=,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故A正确,B错误.C、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则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二、实验题(本题3小题,共17分)1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量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A. B. C. D.【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分析】首先弄清横轴和纵轴代表的含义,在这里x代表的是弹簧的伸长量,即L﹣L0,最后综合判断选取答案.【解答】解:(1)实验中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即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2)弹簧平放时测量自然长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0cm;(3)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0N(即:F=0N)(4)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综合上述分析四个图象中只有C符合.故选C.1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表示用一根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力,则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B.C.D.【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将理论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合力的理论值由平行四边形法则使用作图法得到,需要记录两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实际值的测量根据等效替代法由实验得到.【解答】解: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F是指通过实验得到的值,即用一个弹簧拉橡皮条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F的方向应该与OA在一条直线上,而理论值F′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通过作图得出到的,F′应该与实际值F存在误差,故A图符合事实.故A正确.故选:A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设0点为计数点的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1)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x1=3cm;(2)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3m/s2;(3)物体经过第3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3= 1.05m/s.【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以及x1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x2=6cm,x3=15cm﹣6cm=9cm,根据x3﹣x2=x2﹣x1,解得:x1=3cm.故答案为:3.(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x=aT2,其中△x=3cm,T=0.1s,带入解得:a=3m/s2.故答案为3.(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有: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故答案为:1.05.三、计算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甲、乙两人用绳子拉船,使船沿OO′方向航行,甲用1000N的力拉绳子,方向如图所示,要使船沿OO′方向行驶,乙的拉力至少应多大?方向如何?【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当合力的方向沿OO′方向,船将沿OO′方向行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乙的拉力最小值,以及拉力的方向.【解答】解:要使船沿OO′方向航行,甲和乙的拉力的合力方向必须沿OO′方向.在如图中作平行四边形可知,当乙拉船的力的方向垂直于OO′时,乙最小,其最小值为:的拉力F乙F乙=F甲sin30°=1000×N=500N.方向垂直于河岸指向另一侧.答:乙的拉力至少500N,方向垂直于河岸指向另一侧.15.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F1是多少?BO绳所受的拉力F2是多少?【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将电灯所受的重力G分解为沿AO方向的分力和沿BO方向的分力,作出力图,由几何知识求解.【解答】解:将电灯所受的重力G沿两个绳子方向进行分解,如图.由几何知识得=10N,F2=G=10N答:AO绳所受的拉力F1是10N,BO绳所受的拉力F2是10N.16.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力的大小为100N,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sin37°=0.6,cos37°=0.8,g=10m/s2)(2)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3)若沿相反的方向施加大小相同的推力,则从静止开始1分种后,雪橇的速度多大?通过的位移是多少?【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分析】对雪橇受力分析,抓住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求出支持力的大小,从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出雪橇对地面的压力.根据水平方向上的合力,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雪橇的加速度.【解答】解:(1)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得:竖直方向:Fsinθ+F N=(m+M)g解得:F N=(m+M)g﹣Fsinθ=340N雪橇对地面压力是地面对雪橇支持力F N的反作用力,所以雪橇对的地面压力=F N=340N;(2)水平方向:Fcosθ﹣F f=(m+M)aF f=μF N由上式解得:a=0.3m/s2;(3)若施加方向相反的推力则f=μF N′=92N>Fcos37°=80N所以,雪橇不会运动,1分钟后的速度和位移都为零.答:(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340N;(2)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0.3m/s2;(3)若沿相反的方向施加大小相同的推力,则从静止开始1分种后,雪橇的速度为0,通过的位移是0.17.A,B两车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A车的速度v A=4m/s,B车的速度v B=10m/s.当B车运动至A车前方7m处时,B车刹车并以a=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求:(1)A车追上B车之前,二车间的最大距离;(2)经多长时间A车追上B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求出速度相等时所需的时间,通过运动学公式分别求出两者的位移,从而求出两者的最大距离.通过两者的位移关系求出追及的时间,注意判断B物块经过多长时间停止,因为B物块停止后不再运动.【解答】解:(1)设经时间t1两车速度相等,当B车速度等于A车速度时,两车间距最大.有:v B=v0﹣at1v B=v AB的位移:A的位移:x A=v A t1则:△x m=x B+7﹣x A解得:△x m=16m(2)设追上前B车未停止,经时间t2,A车追上B车,即:解得:t2=﹣1s(舍去)或t2=7s当t2=7s时,v B=v0﹣at2=﹣4m/s故追上前B车早已停止运动故经时间t追上,解得:t=8s答:(1)A车追上B车之前,二车间的最大距离为16m;(2)经多8sA车追上B车xx年1月19日36563 8ED3 軓39157 98F5 飵528079 6DAF 涯40859 9F9B 龛23614 5C3E 尾k 39604 9AB4 骴c38795 978B 鞋Y。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部分分2分)1.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

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10.2m/s C.10.3m/s D.10.4m/s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V=6m/s ,加速度a=-1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再过1S,物体的速度变为5m/sB.再过1S,物体的速度变为7m/s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加速运动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乙的出发点相距160mB.甲比乙早出发10sC.甲、乙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12m/sD.甲运动20s时,甲、乙相遇,相遇点距甲的出发点120m4.对于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5. 如图所示,用细绳将均匀球悬挂在光滑的竖直墙上,绳受的拉力为T,墙对球的弹力为N,如果将绳的长度增加,则()A. T、N均不变B. T减小、N增大C. T、N均增大D. T、N均减小6.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B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D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7. 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 B. 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了 C. 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没有了D. 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8.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描写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所受的合外力与时间的关系.关于四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丁物体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9.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受水平恒力F 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至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接触弹簧后即做减速运动B. 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C. 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不等于零D. 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合力不为零10.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随时间按图示规律变化,从静止开始运动,若物体的质量为1.0kg ,则( )A.第1S 末物体的位移方向不变 B 第1S 末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C.第3S 内的位移为零D.第3S 末和第5S 末物体的速度相同二.填空题(11题4分,12题4分,13题4分,14题8分) 11.按要求画出力的示意图。

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39.(8 分) 以 结 点 O 为 研 究 对 象 , 如 图 所 示 , 建 立 直 角 坐 标 系 , 将 FO A 分 解 , 由 平 衡个平衡方程各 2 分,答案各 1 分
40.(9 分) 第一问 4 分,第二问 5 分 (1)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 Fcosθ−f = ma N=G+Fsinθ F=μN ③ ② ①
(36) B、 3.50N、 F’ (37)AC 5N
四、解答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38.(6 分) (1)根据△ x=aT2 得,a=△ x/T2 =( x2-x1)/ T2 = 2m/s2. (3 分) (2)由 x1=v0T+ 2aT2,代入数据,解得 v0=2m/s.
1
(3 分)
西安中学高一年级第三次质检参考答案 物 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A 16 C 2 C 17 B 3 C 18 C 4 B 19 A 5 C 20 C 6 A 21 C 7 C 22 B 8 B 23 D 9 B 24 D 10 C 25 A 11 B 26 B 12 C 27 B 13 D 28 B 14 A 29 C 15 B 30 D
解得:F=10N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有错误选项得 0 分)
题号 答案 31 BCD 32 BD 33 BC 34 AC 35 BC
三、填空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郝鹏)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10题为单项选择,11—14题为多项选择。

多项选择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爱因斯坦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在科学史上,伽利略享有“近代科学方法论的奠基人”的美誉。

根据你对物理学的学习和对伽利略的了解,他的物理思想方法的研究顺序是()A.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B.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C.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D.合理外推,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1时刻,三物体比较( )①v甲=v乙=v丙②x甲>x乙>x丙③a丙>a乙>a甲④甲丙之间距离最大⑤甲、乙、丙相遇A.只有①②③正确B.只有②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②③④正确 D.全正确3、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0s 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正在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 =10 m/s 2)( )A.1.6 mB.2.4 mC.3.2 mD.4.0 m4、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m/s 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m/s ,有三种行进方式:a 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 先减速再加速;c 先加速再减速,则( ) A .a 种方式先到达 B .b 种方式先到达 C .c 种方式先到达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有挂钩的拉杆与弹簧相连,并固定在外壳的一端上,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可以认为弹簧测力计的总质量主要集中在外壳(重量为G )上,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再将该弹簧测力计以两种方式固定于地面上,如图(乙)、(丙)所示,分别用恒力F 0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A .(乙)图读数F 0-G ,(丙)图读数F 0+G B .(乙)图读数F 0+G ,(丙)图读数F 0-G C .(乙)图读数F 0,(丙)图读数F 0-G D .(乙)图读数F 0-G ,(丙)图读数F 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 .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7、以下各图中,各接触面均光滑,其中正确画出静止的物体M 在各接触面受到的弹力的是CBA MFM F 1F 2 MF 1 F 2 MF 2F 1D第7题图8、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 N ,F 2=2 N 。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一列长100m的火车匀加速通过长1000m的桥梁。

列车刚上桥的速度为10m/s,完全离开桥梁的速度为1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火车过桥运动时间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B.火车上的乘客看见路轨后退的参考系是桥梁C.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梁的时间为100sD.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梁的加速度为0.022m/s22.如图所示,一重为8 N的球固定在AB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则AB杆对球作用力的大小为( ) A.6 N B.8 NC.10 N D.14 N3.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前3s的位移是6mB.3s末的速度是3.6m/sC.3s内平均速度是2m/sD.第3s内平均速度是3m/s4.已知合力F的一个分力F1跟F成30°角,大小有两个值,则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可能为( )A.F B.32F C.233F D.F5.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肉眼看不到发生形变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B.只要物体间有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C.没有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D.桌面放着一本书,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6.平直路面上有AB两块固定挡板相距6米。

物块以8m/s速度紧靠A出发,在AB两板间往复匀减速运动,物块每次与AB板碰撞将以原速弹回.现要求物块最终停在距B板2m处且和A挡板只碰撞了一次,那么此过程()A.位移大小可能为16mB.加速度大小可能为2m/s2C.时间可能为5sD.平均速率可能为4m/s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 = BC = CD = DE ,一个物体在A 点由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C.物体从A 运动到E 的全过程平均速度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D E C D B C A Bv v v v v v v v -=-=-=-8.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体M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块m 恰好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若用平行斜面向下的力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则斜面体( ) A .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零 B .受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C .受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D .在F 作用下,斜面体可能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9.如图所示,人屈膝下蹲时,膝关节弯曲的角度为θ,设此时大小腿部的肌肉群对膝关节的作用力F 的方向水平向后,且大腿骨和小腿骨对膝关节的作用力大致相等,那么脚掌所受小腿骨沿竖直方向的力约为 ( ) tan (θ/2)=A.F 2sin (θ/2)B.F2cos (θ/2) C.F 2tan (θ/2)D.F2tan (θ/2)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14圆周的柱状物体A ,A 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 ,对A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 ,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 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A .水平外力F 增大B .墙对B 的作用力减小C .地面对A 的支持力减小D .B 对A 的作用力减小二、实验题(共2题,每空3分,共18分)11(9分).图a 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1)为完成实验, 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_____。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3N和8N,其合力最小值为()A. 1NB. 3NC. 13ND. 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同方向时,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即F=6N+8N+3N=17N.当三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在一条直线,并且夹角可以改变,3N能在5N与8N最大与最小之间,所以能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此时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它们合力的最小值为0.故选:D.2. 一物体m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A.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B.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C.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D.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求解力学问题的一个关键,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1.明确研究对象,亦即是确定我们是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2.隔离物体分析.亦即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并将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在画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时容易出错,要熟记: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3.分析受力的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沿接触面或点逐个去找.有时根据概念或条件与判断.本题可按照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对物体受力分析.解:物体受到撞击力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并不受冲力的作用,所以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对物体受力分析,关键要按照顺序找力,要找受到的力,每个力都要能找到受力物体,有时还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受到的力.3. 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 v/3B. v/2C. 2v/3D. 3v/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两个过程所用时间,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设总位移为2x,匀速过程中所用时间为,匀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匀减速过程中所用时间为,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C正确.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摩檫力存在的接触面上,一定同时有弹力存在B. 有弹力存在的接触面上,一定同时有摩檫力存在C. 两个接触且相对运动的物体,其接触面之间一定有摩檫力存在D. 两个接触且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其接触面之间一定没有摩檫力存在【答案】A【解析】存在摩擦力的条件是:接触面间粗糙且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故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A正确CD错误;弹力存在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故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B错误.5. 在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过程中;有多位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亚里斯多德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解析】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正确.6. 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A. B.C. D.【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时间轴上方表示正位移,在时间轴下方表示负位移,分析各图象中的运动过程可得出正确结果.由图可知,图像的面积为正,不为零,故无法回到初始位置,A错误;由图可知,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图像的面积为正,不为零,故无法回到初始位置,B错误;物体第1s内的位移沿正方向,大小为2m,第2s内位移为2m,沿负方向,故2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C正确;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s末时图像的面积,物体的总位移为零,故物体回到初始位置,D正确.7. 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所受合力越大B. 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力也可能为零C.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合力也可能很大D. 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也为零【答案】BC.........8. 如图所示,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和细线拉力上分别为()A. mB. 2mC. mgD. 2mg【答案】AC【解析】设悬挂小物块的点为,圆弧的圆心为O,由于,所以三角形Oab为等边三角形.由于圆弧对轻环的支持力沿半径方向背向圆心,所以小球和小物块对轻环的合力方向由轻环指向圆心O,因为小物块和小球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aO、bO是的角平分线,所以,那么,所以由几何关系可得,而在一条绳子上的张力大小相等,故有,小物块受到两条绳子的拉力作用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故受到的合力等于,因为小物块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故拉力的合力等于小物块的重力为,所以小物块的质量为m,AC正确.三、实验题9. (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2)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用F表示两个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则可判断 _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尊重事实的.【答案】 (1). C (2). E (3). 乙【解析】(1)本实验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采用的方法是作力的图示法,作出合力和理论值和实际值,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果.所以,实验时,除记录弹簧秤的示数外,还要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以便确定两个拉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作出拉力的图示.步骤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步骤E中未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2)实验测的弹力方向沿绳子方向,即图中的AO方向,由于误差的存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与实验值有一定的差别,即作图得出的合力方向与AO方向有一定的夹角,故甲更符合实验事实.10. 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________状态.(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________ cm,劲度系数k=________ N/m.(3)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示数F=________ N,长度x=________ cm.【答案】 (1). 竖直 (2). 4 (3). 50 (4). 3.0 (5). 10【解析】试题分析:弹簧是竖直的,要减小误差,刻度尺必须竖直;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根据胡克定律求解劲度系数;直接从弹簧秤得到弹力,再从图象b弹簧弹簧长度.(1)弹簧是竖直的,要减小误差,刻度尺必须与弹簧平行,故刻度尺要保持竖直状态;(2)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此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的原长,即图中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原长为4cm;图像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3)由图c得到弹簧的弹力为3N,根据图b得到当F=3N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四.计算题11. 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为200N的铁块,铁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85N,铁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一个人用沿着水平方向的力推原静止的铁块,试求下列各种情况下铁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1)推力为50N时;(2)推力为83N时;(3)推力为100N时。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其速度一定为零;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所受的合力最大时,其速度却可以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力最小时,其速度却可以最大3.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合力大小为6 N,则F1和F2的大小不可能是()A.F1=2 N,F2=9 N B.F1=4 N,F2=8 NC.F1=2N,F2=8 N D.F1=2 N,F2=1 N4.如图所示,在拉力F作用下,小球A沿光滑的斜面缓慢地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F和支持力N的大小变化是().A.F增大,N减小B.F和N均减小C.F和N均增大D.F减小,N不变5.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为球心.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地面与半球形容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受到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32mg B.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mg2C.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mg D.半球形容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32mg6.质量均为m的A、B两个小球之间系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台面上.A紧靠墙壁,如图所示,今用恒力F将B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F撤去,此瞬间().A .A 球的加速度为F 2mB .A 球的加速度为F mC .B 球的加速度为F 2mD .B 球的加速度为F m7.如图所示为某人在医院做的心电图(部分).已知心电图中方格纸的每小格长1 mm ,做心电图的仪器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 m /min .则可以确定此人的心率为( )A .80次/ minB .70次/ minC .60次/ minD .50次/ min 8.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前2s 内质点的位移是2mB .在1~3S 内质点做加速度a =-2m /s 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C .在2~3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1~2s内的加速度方向也相反D .在前3s 内质点的路程是2m9.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A .10 mB .20 mC .30 mD .60 m10.如图所示,用力F 推着一个质量为m 的木块紧贴在竖直墙壁上,木块此时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力F 与竖直方向成角,则墙对木块的摩擦力可能( )A .大小是mg -F cos ,方向竖直向上B .大小是F cos -mg ,方向竖直向下C .大小是零D .上述三种情况均不对 11.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块重均为100N ,小球P 重40N ,作用在物块B的水平力F =20N ,整个系统静止,则( )A .A 和B 之间的摩擦力是20N B .B 和C 之间的摩擦力是20NC .物块C 受4个力作用D .C 与桌面间摩擦力为20N12. 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 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水平轻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复习试卷 (3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0分)1.如图,小物块m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随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小物块受力情况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B. 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OC. 摩擦力的大小跟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成正比D. 合力提供了小物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则()A. 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 前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 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 A物体的加速度等于B物体的加速度3.如图所示,小船沿直线AB过河,船头始终垂直于河岸.若水流速度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下列措施与结论正确的是()A. 增大船速,过河时间不变B. 增大船速,过河时间缩短C. 减小船速,过河时间变长D. 减小船速,过河时间不变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在2s~8s时间内()A. 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再起立的动作B. 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再起立的动作C. 下蹲过程中人一直处于失重状态D. 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一端均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端均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轻杆c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与小球相连.三者互成120°角,且两个弹簧的弹力大小均为mg.如果将轻杆突然剪断,则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A. a=0B. a=gC. a=1.5gD. a=3g6.如图,一小球以速度v0从离地高度h处的平台末端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落地位置与v0大小无关B. 小球落地时间与v0大小无关C. 小球落地瞬间速度与h无关D. 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7.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汽车甲和汽车乙,以相等的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汽车甲在汽车乙的外侧.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f甲和F f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F f甲小于F f乙B. F f甲等于F f乙C. F f甲大于F f乙D. F f甲和F f乙的大小均与汽车速率无关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8.(多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人行走时向后蹬地,给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是人向前的动力B. 人匀速游泳时,人在水中的运动是对水向前用力,水给人的阻力,方向向后C. 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因有重力,才有对桌椅的压力,才有桌面的支持力出现,即压力先产生,支持力后出现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是先有作用力,再有反作用力,作用力先变化,反作用力也随后跟着相应变化9.关于加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B.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v越大,则加速度a一定越大C. 时间△t越小,则加速度a一定越大D. 加速度的定义公式是a=△v△t10.如图所示,小球m可以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gRB. 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可以趋近为0C. 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无作用力D. 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上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可能有作用力11.一细绳系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小球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经过时间t=T2,动量变化量为0B. 经过时间t=T4,动量变化量大小为√2mvC. 经过时间t=T2,细绳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2mvD. 经过时间t=T4,重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mgT4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A点.(1)如图所示,同时使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至O点,分别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 N.(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细绳套尽可能短一些B.橡皮条的伸长量越大越好C.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夹角越大越好D.拉细绳套时,拉力应尽量与木板平行.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9.0分)13.如图所示,用细线把小球悬挂在墙壁的钉子O上,小球绕悬点O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质量为2kg,绳长L为0.8m,悬点距地面高度为1.6m.小球运动至最低点时,绳恰好被拉断,小球着地时水平位移为1.6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10m/s2.求:(1)细线刚被拉断时,小球的速度多大?(2)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14.长为1.5m的长木板B静止放在水平冰面上,小物块A以某一初速度从木板B的左端滑上长木板B,直到A、B的速度达到相同,此时A、B的速度为0.4m/s,然后A、B又一起在水平冰面上滑行了8.0cm后停下.若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它与长木板B的质量相同,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5.求:(取g=10m/s2)(1)木板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2)小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解:A、由于物体随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这个向心力是由静摩擦力提供,物体还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故A正确。

B、因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在O点,是由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充当向心力,方向时刻在变化,故B正确。

C、由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充当向心力,则:f=F n=mω2r,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C错误。

D、摩擦力是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物体随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这个向心力是由静摩擦力提供,物体还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注意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向心力是由物体的合力、或某一分力提供,不能把向心力当成一种新的力。

2.答案:C解析:解:A、A、B两物体的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上方,速度都为正,方向相同,故A错误;B、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两物体通过的位移关系可知,开始4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小,故B错误;C、t=4s时,两图象相交,说明此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故C正确;D、B图线的斜率大于A图线的斜率,故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故D错误;故选:C。

由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可知两物体的运动方向,斜率等于加速度,可分析加速度的大小,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知两物体通过的位移关系.对于速度−时间图象关键要明确这几点:(1)每一点的坐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2)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3)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3.答案:B解析:解:船头始终垂直于河岸,河宽一定,当水流速度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根据运动的合成,静水速度必须增大,再根据t=dv c,所以渡河的时间变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小船渡河的运动可分解为沿河岸方向和垂直河岸方向两个分运动,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根据垂直河岸方向的运动去判断渡河的时间.解决本题的关键将小船渡河的运动可分解为沿河岸方向和垂直河岸方向两个分运动,通过分运动的时间去判断渡河的时间.4.答案:A解析:解:AB、人下蹲动作分别有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先是加速下降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超重对应先失重再超重,起立对应先超重再失重,对应图象可知,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故A正确,B错误;CD、由图可知,下蹲过程既有失重又有超重,且先失重后超重,故CD错误;故选:A。

失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超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

人下蹲过程分别有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先是加速下降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超重,起立也是如此。

本题考查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意细致分析物理过程,仔细观察速度的变化情况,与超失重的概念联系起来加以识别。

5.答案:A解析:解:弹簧a、b的弹力大小均为mg,当弹簧的弹力为拉力时,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mg,轻杆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2mg,如果将轻杆突然剪断,小球合力为2mg,此时加速度大小为2g;当弹簧的弹力为压力时,其合力竖直向上、大小为mg,根据平衡条件,轻杆上的力为零,如果将轻杆突然剪断,小球受到的合力为0,此时加速度大小为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根据平衡求出轻杆的弹力大小,如果将轻杆突然剪断,结合小球所受的合力求出瞬时加速度.注意弹簧可能伸长、可能压缩.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问题,关键抓住小球瞬间所受的合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6.答案:B解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得出运动的时间、水平位移和瞬时速度,从而分析判断。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水平位移。

A、小球落地的水平位移x=v0t=v0√2ℎ可知小球落地位移与v0大小有关,故A错误;gB、根据t=√2ℎ知,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高度有关,与初速度无关,B正确;gCD、小球落地时的瞬时速度v=√ v02+v y2=√v02+2gℎ 可知小球落地瞬时速度与h有关,故CD 错误;故选B。

7.答案:A解析: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分析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生活中圆周运动的能力,对于圆周运动,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的是关键。

设两汽车的质量为m,速率为v,半径分别为r甲和r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甲=m v2r甲,Ff乙=m v2r乙,由题r甲>r乙,则得到F f甲<F f乙,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

8.答案:AB解析:解:A、人行走时向后蹬地,给地面向后的摩擦力,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是人向前的动力,故A 正确;B、人匀速游泳时,人在水中的运动是对水向前的力,和水给人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故C错误;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故D错误故选:A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能进行合成.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9.答案:AD解析:解:A、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A正确.B、根据a=△v△t知,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根据a=△v△t知,时间越小,加速度不一定大,故C错误.D、加速度的定义公式是a=△v△t,故D正确.故选:AD.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无关,基础题.10.答案:BCD解析:小球在竖直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由于外管或内管都可以对小球产生弹力作用,从而可以确定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小球做圆周运动其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