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五年12
2012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一章
根据安全性、疗效、 细菌耐药性、价格等 因素,将抗菌药物分 为三级管理:
总
则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限制使用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 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 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非限制使用
我国院内感染前5位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 雷伯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全国细菌耐药监 测结果显示,近年来,上述常见致病菌耐药 情况不断恶化。其中,“超级耐药菌”即耐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离率已大 于65%,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 率大于30%,耐喹诺酮大肠杆菌以及耐大环 内酯类肺炎球菌临床分离率均大于70%.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临床分离 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但人们普遍对其危害性知之甚少。由于开发新型 抗生素的速度远没有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快,照 此下去,有专家估计,中国人将可能自食恶果, 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亦即回到抗生素发 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片剂 片剂 注射剂 胶囊 注射剂 片剂
青霉素类 其他β -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头孢菌素类(第四代)
颗粒 注射剂 注射剂 注射剂
口服剂型≤5个品规 注射剂型≤8个品规
≤3个品规 口服剂型≤4个品规 注射剂型≤4个品规 ≤2个品规 ≤5个品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第二十二条 (临时采购的处理)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 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 当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 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抗菌药 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 用。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 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 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应当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 不得增加。 –医疗机构应当每半年将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向核发其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 (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
非限制使用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 明安全、有效,对 细菌耐药性影响较 小,价格相对较低 的抗菌药物。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的管理) ★高级---培训考核合格---特殊使用级处方权 ★中级---培训考核合格---限制使用级处方权 ★初级---培训考核合格---非限制使用级处方权 ★药师---培训考核合格---调剂资格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 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加强购用管理。 2、建立遴选和定期评估制 度。 3、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制度。 4、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和细菌耐药监测体系。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规定。
1.抗菌药物分级根据抗菌药物药理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药库主管领导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目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报医院院委会批准,定期公布。
1.1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1.2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1.3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2.各科室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分析,科学合理选择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3.各级医师应严格按照医院公布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开具处方和医嘱。
除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外,医师不得越级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任何医师不得越级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应经具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资质的医师会诊后,由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医嘱。
4.院办公室每月对医师是否根据处方权限开具抗菌药物医嘱进行点评,对于违规开具医嘱者进行通报,责令整改,根据情节轻重纳入绩效考核或限制其处方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机构
全国抗菌药物监测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抗菌药物监测网 沙雅县人民医院药剂科药事组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体系
<医疗机构: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预警机制,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机构和职责: 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 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 床药师,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 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加强购用管理,建立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抗菌药物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学部门 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制 二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会下设立抗菌
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 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职 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 常管理工作。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供应目 录等文件,监督实施,监测,定期分析评估,培训和宣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 本办法所指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不包括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县级 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的监督管理。
• (一)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或者使用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 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2024年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背景介绍:抗菌药物是人类在抗击细菌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武器之一,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面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的日趋严重,203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全球行动计划》。
根据该计划,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工作措施,旨在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保护公众健康。
一、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1.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药物管理团队,负责抗菌药物的处方、发放和监管工作。
2.抗菌药物的处方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治疗指南进行,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医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准确诊断和用药的水平。
3.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机制,定期报告使用情况和耐药性情况。
对不合理使用的医生进行纪律处分,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管理。
二、加强抗菌药物销售的监管1.药店应严格执行处方药的销售许可证制度,只有具备该许可证的药店才能销售抗菌药物。
药店销售抗菌药物应核实患者的处方和医生的签字,并记录相关信息。
2.口服抗菌药物的销售应根据患者的处方进行调配,不得超过剂量和使用周期。
3.抗菌药物的销售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供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审核。
三、推行抗菌药物储备制度1.建立全国统一的抗菌药物储备库,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爆发时,能够及时提供足够的抗菌药物供应。
2.抗菌药物的储备库应设置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库存管理、保质期监控、定期检验和紧急使用等方面。
3.储备库的抗菌药物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调配和发放,确保使用的及时性和合理性。
四、加强抗菌药物研究和开发1.政府要加大对抗菌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菌药物比例。
2.鼓励医药企业进行创新研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抗菌药物的研发效率和品质。
3.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抗菌药物研究经验和成果,形成全球联防联控的合力。
结论:通过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和销售监管,提升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素养,建立抗菌药物储备制度,加大抗菌药物的研发力度,我们能够有效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保护公众的健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员培训》答案)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内容概要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三级医院临床药师的数量为:A.5名以上2。
关于药学部门的设置和名称,说法正确的是: C.二、三级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设药房3。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占本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D.8%以上4.《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二级医院药学部门主任需具备的条件是:D。
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
有关患者用药安全监测报告制度,说法错误的是:B。
所有的ADR均应上报2《处方管理办法》解读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执业医师可以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2.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几日常用量:D. 153.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几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C. 3个月4.处方的有效期是几天:A. 当日有效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1.处方药是指:B。
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统一规定: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
《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 ): C。
5年4。
关于申请进口药品说法错误的是:D。
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应当持《医药产品注册证》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5.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C。
30个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解读1。
下面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的描述错误的是:C. 三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哪个部门统一采购:B。
药学部门3。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级:C. 三级4.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几种:B。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包括处方和发放抗菌药物。
第三条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严格按照药店操作规范进行。
第四条抗菌药物使用应当按照临床需要进行,遵循科学用药原则,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
第五条医院应当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第六条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使用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质,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使用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抗菌药物的处方和使用。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病情需要确需使用抗菌药物,并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二)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史、过敏史等因素,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效果,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四)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症,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当填写完整的处方笺,明确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等信息,并经患者签字确认。
第十条临床科室应当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发放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供应系统,确保抗菌药物的发放符合规定和要求。
第十二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经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审核和确认,保证发放的药物符合处方要求。
第十三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好发药记录,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
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发放应当定期进行质量管理检查,确保药物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规定和要求。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的通知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的通知各科室: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202*年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医政工作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现下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202*年9月29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等规章、规范性文件与技术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二、抗菌药物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三、遴选抗菌药时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药品不得重复采购。
其中,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得超过3个品规,注射剂型不得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得超过2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得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规。
四、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需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剂科提出同意遴选意见后,报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70%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后,提交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
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以上委员审核同意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或者发现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临床科室、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或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员均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
抗菌药物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根据卫⽣部、云南省卫⽣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指南”、“抗菌药物使⽤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处⽅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考核⽅案”制定本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限制使⽤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级抗菌药物:指与⾮限制使⽤抗菌药物相⽐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限制使⽤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级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的抗菌药物;2、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耐药⽽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3、新上市不⾜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药物的抗菌药物;4、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授权(⼀)、⼀级抗菌药物处⽅权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本单位的,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住院医师,可授予⼀级抗菌药物处⽅权,可使⽤⾮限制使⽤抗菌药物。
(⼆)、⼆级抗菌药物处⽅权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主治医师,可授予⼆级抗菌药物处⽅权,可使⽤⾮限制使⽤抗菌药物及限制使⽤级抗菌药物。
(三)、三级抗菌药物处⽅权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具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及科主任,可授予三级抗菌药物处⽅权,可使⽤⾮限制使⽤抗菌药物、限制使⽤级抗菌药物。
经我院抗菌药物管理⼯作组认定签字后可开具使⽤特殊使⽤级抗菌药物。
(四)、门、急诊医师⼀律不授予三级抗菌药物处⽅权。
(五)、住院科室指派出门诊的获得三级抗菌药物处⽅权的医师,在出门诊期间其抗菌药物处⽅权⾃动降为⼆级。
三、抗菌药物分级授权管理(⼀)、对不按规定违规使⽤抗菌药物2次以上的医师;不按规定违规越级使⽤抗菌药物2次以上的医师;给予逐级降低抗菌药物使⽤级别,直⾄取消抗菌药物使⽤权限。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三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是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的内容:1. 应建立临床用药评价和监督制度:医院应成立药事委员会或药学会,制定医院内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案,并定期对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2. 严禁滥用抗菌药物:医生必须按照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合理用药,不得随意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适应症、准确诊断、科学用药”的原则,避免无理由和例行使用。
3. 限制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一些强效抗菌药物需限制使用范围,如仅在医疗机构内使用,或在特定疾病或严重感染时使用。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应由临床专家会诊,并经过药事委员会或临床药学部门审查和监督。
4.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建立适宜的诊疗指南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剂量、疗程和疗效监测,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5. 提供教育和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防止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
6. 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建立抗菌药物使用信息系统,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定期向相关部门上报抗菌药物使用数据。
7. 加强抗菌药物宣传: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意识,减少不合理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保护公共卫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是医院和医务人员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和耐药性产生而制定的规范和措施。
它涉及到医院内部的制度建设、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临床路径管理、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保障公众的健康。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二)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用药效果。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一、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的依据。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二)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定,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有用药依据,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医疗组长或科主任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一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若培养及药敏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时应尽可能改为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③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④血wbc<1x109/l或中性粒细胞<0.5x109/l;⑤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发热者;⑥艾滋病;⑦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⑧老年患者。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制度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利益,规范全院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临床科室、药事科、感染管理科以及涉及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的全部相关人员。
第三条定义1.抗菌药物: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药物。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在临床诊治中,依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种类、剂量和疗程的抗菌药物治疗。
3.抗菌药物监测:指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及时采取干涉措施的工作。
第二章抗菌药物使用第四条重要责任1.临床医师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结果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设定合理的用药疗程。
2.药师要依照医嘱出具抗菌药物处方,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测和评估。
3.感染管理科要监督检查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使用欠妥的情况进行引导和矫正。
第五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1.临床医师要遵从医学伦理,依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临床医师应当充分了解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并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别考虑用药安全性。
3.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避开过敏反应和无效治疗。
4.医师要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杜绝滥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5.医师应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疗程,以适应病情的变动。
第六条抗菌药物的防备使用1.手术前防备感染应依据手术切口分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依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使用。
2.全院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器械清洗和消毒等操作规范,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防备接触传播的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必需时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4.切实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监测,重视院内感染监测和掌控。
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解读1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机构和职责: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二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
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
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 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一章 总 则
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 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 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抗菌药物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玛丽医院 核定床位 1400多张
5个自动血 培养箱
一个月有 24000份 病原学送 检标本
我院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目录
氨曲南注射液(单环β内酰胺类) 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注射液(糖肽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碳青霉烯类) 美洛培南注射液(碳青霉烯类)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注射液(抗真菌类)
《办法》起草背景、目的和意义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自从抗 生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治愈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抗生 素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不仅对用药个体、也对整个社会 群体造成不良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导 致的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 共同挑战,引起各国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201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控制细菌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 天将无药可用。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的文件要求,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分别对应第一线抗菌药物、第二线抗菌药物、第三线抗菌药物)。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且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四)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目录定期更新。
可以调高抗菌药物的管理级别,但不得降低其管理级别。
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 种。
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 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五)特殊治疗需要,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 例次。
如果超过5 例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二、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二线抗菌药物。
(一)需有药敏结果证实。
(二)若无药敏结果,或结果不确定,需使用二线药物,则:1、由高职称医师签名;2、无高职称医师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师会诊记录。
三、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三线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主要内容抗菌药物相关政策与制度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我院常用抗菌药物特点抗菌药物管理的范畴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国家近几年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政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9〕38号)《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5月8日制度与文件抗菌药物控制目标抗菌药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抗菌药物遴选制度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度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公示制度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抗菌药物控制目标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我院现阶段指标:住院——-58%,门诊28%,急诊-—-50%要加强对门急诊考核病原学送检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取样—---- 有样必检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DDD (defined daily dose):限定日剂量使用强度计算举例假如我院某科2011年使用抗菌药物3种;分别为头孢唑肟钠1g的2000支,头孢曲松2g的500支,阿洛西林钠2g的1200支,该科2011年共出院600人,平均住院天数15天,计算该科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好医生菌药物全员培训试题答案管理人员部分
好医生菌药物全员培训试题答案管理人员部分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解读1. 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几种:A. 1B. 2C.D. 42.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供应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不得少于:A. 1 年B. 2 年C. 3 年D. 4 年3.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级:A. 一级B. 二级C. 三级4. 下面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的描述错误的是:A.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B.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由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C. 三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5.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哪个部门统一采购:A. 临床科室B. 药学部门C. 临床微生物室D.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二、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1. 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A. 10 种B.35 种C.40 种D.50 种2. 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不包括:A. 腹股沟疝修补术B.甲状腺手术C.胆囊切除术D.乳腺手术3.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不低于:A. 50%B.60%C.70%D.80%4. 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多长时间内不得恢复:A. 1 个月B.3 个月C.6 个月D.1 年5.2012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医疗机构深部抗真菌类药物不超过:A. 4个品种B.4个品规C.5个品种D.5个品规三、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1. DDD 值可表现以下哪种药物的使用强度:A. 抗菌药物B.外用制剂C.疫苗D.麻醉药2.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A. 20 种B.35 种C.50 种D.65 种3. 关于处方指标中样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对于一个简单的横断面调查,至少要有600 人次的就诊样本B. 合理的样本量是综合考虑统计学理想值和可行性的结果C. 增加样本量可以提高可信度,样本量越大越好D. 对于不同单位与不同处方者的比较,建议每个单位及处方者就诊人次为100 以上可以采用回归性数据4.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相关管理规定,清洁手术在切皮前多长时间内预防切口感染给药,是合理的:A.20分钟内B.0.5?2小时内C. 3小时内D.5小时内5. 监测网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范围不包括:A. 抗皮肤感染药B.抗眼科感染药C?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D. 抗真菌、病毒、寄生虫的药物四、《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解读1. 关于部分实践但还未证明能减少感染的措施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对插管病人进行合适的会阴卫生B. 引流袋应高于膀胱水平C. 对导管插入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合适的培训2. 下列哪项不属于控制MRSA 感染的有效方法:A. 手部卫生B. 预防隔离C.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3. 下列哪项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A. 手卫生B. 使用抗生素C. 加强医院环境的消毒4. 下列哪项是中心导管置管部位的最佳选择:A. 股静脉B. 锁骨上静脉C. 锁骨下静脉5.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 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在下列哪个时间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A. 24 小时内B. 36 小时内C. 12 小时内五、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 以下哪项备皮时间切开感染率最大:A. 术前24 小时前B. 术前12 小时内C. 术前6 小时内D. 术前即刻2.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应超过:A. 6 小时B. 12 小时C. 24 小时D. 48 小时3. 感控的基本职能是:A. 制订与监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政策与实施B. 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C. 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D. 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A. 10DDD/100 床日B. 20DDD/100 床日C. 40DDD/100 床日D. 80DDD/100 床日5. 以下哪一类人群,应该成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核心成员:A. 卫生部门管理人员B. 感控人员C. 医疗机构领导D. 医生六、药事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1. 下列哪项不是药事管理的主要特点:A.专业性B.政策性C.安全性D.实践性2.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百分比是多少:A.8%B.18%C.6%D.16%3. 下列哪项不是处方开具与调剂的原则:A.灵活B.安全C.有效D.经济4. 下列哪项是急诊处方的颜色:A.淡红色B.淡绿色C.淡黄色D.白色5. 《进口药品注册证》有效期为几年:A.三年B.四年C.五年D.六年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内容概要1. 关于药学部门的设置和名称,说法正确的是:A. 三级医院设药剂科B .二级医院设药学部C. 二、三级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设药房D. 各医疗机构均可在一级药学部门下设置二级科室2.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占本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A.5%以上B.6%以上C.7%以上D.8%以上3.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三级医院临床药师的数量为:A.5 名以上B.4 名以上C.3 名以上D.2 名以上4.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二级医院药学部门主任需具备的条件是:A. 中专以上学历、中级技术职称B. 本科以上学历、中级技术职称C. 中专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D. 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 有关患者用药安全监测报告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 报告之前首先要抢救B. 所有的ADR均应上报C. ADR 应上报至药监部门D. ME 和药品损害事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八、《处方管理办法》解读1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几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A. 1 个月B. 2 个月C. 3 个月D. 4 个月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处方不能由执业助理医师开具B.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C. 处方标准由所在医院规定D. 处方印刷没有固定的格式,按照医生需要印制3. 处方的有效期是几天:A. 当日有效B. 有效期2 天C. 有效期3天D. 有效期4 天4.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几日常用量:A. 1B. 3C. 5D. 155.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治疗性用药未送病原学检查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取可能感染标本送病原学 检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在病原学结果未 出时可根据经验选择抗菌药; 未送病原学检查病例,应在病程中注明未送检原 因,例如:患者拒做或无法取样。
选药不当
抗菌药物选择除覆盖病原菌外,还应根据药物药 代动力学性质合理选药 例如:胆道感染选药除覆盖G-及厌氧菌外,宜选 择经胆汁排泄药物,例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不宜选择经肾脏排泄药物,例如:头孢他啶。
• 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延长滴注时间至1~2h; • 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预防用药给药方法
•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4h。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 ≥1500ml,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 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 24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h。
胃十二指肠手术 胆道手术
阑尾手术 结、直肠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妇产科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 者可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 巴坦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 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 孢噻肟;+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
“38号文”: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药品目录
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 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预防用药选择
•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 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分级管理
Ⅳ按作用原理分类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磷霉素和杆菌肽
抑制蛋白质合成类
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苷类
抗代谢类
磺胺类及TMP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类
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
细菌耐药性(drug resistance)
定义: 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
2 剂量: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术前一次
严格: 0.5~1小时
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 ml,术中给予第2剂(t1/2短)。宜选择长 t1/2药品
3 途径:
ivd,20-30min,起效-开始手术
4 有效覆盖时间:
至手术结束后 4hr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hr,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hr以上:心胸外科 72hr – ASHP
经验用药问题: “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来推
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实际情况:目前医疗实践中80%以上,依靠经验用药。
——摘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对待病因不明感染的治疗策略
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一级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青霉素类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钾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丙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四环素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类smzco柳氮磺胺吡啶其他类甲硝唑替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二级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硫脒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头孢唑肟钠头孢地尼头孢克肟其它内酰胺类头孢美唑氨基糖苷类妥布霉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处方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处方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三级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氟氯西林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其它内酰胺类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诺酮类洛美沙星其他类处方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处方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详见江苏详见江苏20152015版限三级医院使用二级医院经院内会诊后方可使用限三级医院使用二级医院经院内会诊后方可使用一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征及科学选用一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征及科学选用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针对性用药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针对性用药三制定合理科学的给药方案三制定合理科学的给药方案四抗菌药物的个性化给药原则四抗菌药物的个性化给药原则五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五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一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征及科学选用一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征及科学选用治疗性用药指征治疗性用药指征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根据患者的症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经病原检查经病原检查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原虫等其它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其它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预防新生儿眼炎预防新生儿眼炎1agno1agno33滴眼液滴眼液进入非洲疫区进入非洲疫区注射防疟疫苗注射防疟疫苗orsds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预防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脑预防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脑sdsdrfprf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哪一年实施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年份解析
抗菌药物的滥用与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公认的问题,严重危害着人
类健康和环境生态。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我国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然而,这一管理办法实施的确切年份却备受争议。
以下将对该管理办法实施年份进行辨析和梳理。
首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抗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据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的研究显示,该管理办法经过多年反复修改和完善,于2004年正式实施。
实施后,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
执行,加强了抗菌药物的管理,有效遏制了抗菌耐药性的恶化。
此外,根据中国卫生部(现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文件,我国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年份应为2004年。
该文件明确指出,2004年12月1
日起,各级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
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了抗菌耐药性的风险,保障了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综上所述,根据权威资料和相关研究显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在2004年正式实施。
这一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减少了患者因抗菌耐药性而导致的治疗失败风险。
相信在未来,我国会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药物可分布至各 体腔,局部药物浓 度可达血药浓度的 50%~100%
23
2.分布过程(2)
胎儿/母体血浓度比值
>50%~100%
四环素类、氯霉素、磺 胺、呋喃妥因、羧苄西 林、氟喹诺酮类
>30%~50%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
两性霉素B、青霉素G、氨苄西林、
头孢哌酮、克林霉素
>10%~30%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AUC0-24/MIC,Cmax/MIC
主要参数 T>MIC和T1/2
主要参数 T>MIC,PAE,T1/2
4.如何将PK/PD应用于临床
•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1日量1次给药
•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缩短给药间隔/增加给药频率
第二十五章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 一节 抗菌药物概述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相关定义
感染(infection):当病原微生物或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侵入宿
主后,进行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或导致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
调等病理生理过程称为感染 感染性疾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 抗感染药物: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含义较抗感药物略窄,不包括蠕虫 抗生素: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和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病原微生物: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病等
感染性疾病的新特点
单纯细菌感染或一种致病菌感染向协同感染或复合感染发展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性严重 抗生素后遗效应引发菌株变异、种群变迁 一些原来得到控制的疾病死灰复燃
临床致病菌分布特点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0.5 0.5~1.0 1~2 ≥2.0 协同 相加 无关 拮抗
• 抗菌药物后效应(PAE) (1)PAE (post-antibiotic effect)的定义
2004 중점 사업 분야
(2)PAE学说
SME:亚MIC抑菌作用 sub-MIC effect
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引 起细菌非致死性损伤,从而使其靶位恢复正常功能及细菌恢复 再生长时间延长 PAME: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 post antibiotic macrophage enhancement 抗生素与细菌接触后,菌体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并促进 吞噬细胞的趋化和释放溶酶体酶等杀菌物质,产生抗生素与白 细胞协同效应,从而使细菌损伤加重,修复时间延长。
注意某些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蛋白结合率
高的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
28
二、抗菌药物药效学
*(一)抗菌药物的耐药性(resistance)
固有性
intrinsic resistance
*获得性
aquired resistance
1 2 3 4 5
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细菌改变细胞外膜的通透性(active efflux)
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2) 2.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D组链球菌和革兰
氏阴性杆菌
质粒传播
3.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革兰阴性菌产生 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腺苷酸转移酶 质粒传播
细菌改变细胞外膜的通透性
1.细菌细胞壁的障碍
2.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药物
细菌主动外排抗菌药物 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蛋白 改变叶酸代谢途径
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1)
1.β-内酰胺酶
青霉素酶 头孢菌素酶 头孢呋辛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菌株为主 耐药菌株极少
临床常见:沙雷菌属、类杆菌属、假单胞菌属
临床不常见:黄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军团菌属 质粒介导,传播速度快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2)
5.四环素类(tetracyelines):美他环素(metacycline)、多 西环素(doxycycline) 6.糖肽类与新型抗G+药物糖肽类(glycopeptide):万古霉素
(vancomycin)、利奈唑胺
7.磺胺类(sulfonamides):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2.抗菌药物PD的主要参数
① 最低抑菌浓度(MIC); ② 最低杀菌浓度(MBC); ③ 抗生素后效应(PAE) ④ 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MPC) ⑤ 耐药突变选择窗(MSW),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
3.PK / PD 综合参数
AUC/MIC(AUIC):药-时曲线中,MIC以上AUC部分 Cmax/MIC:Cmax与MIC的比值 T>MIC:药物的有效时间
8.硝基咪唑类(nitroimidazoles):甲硝唑(metronidazole)
9.抗真菌药(antifungal drugs):氟康唑、伊曲康唑 10.其他类:林可霉素、磷霉素等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一)毒性反应
(二)变态反应
(三)二重感染
口腔感染、白念珠菌肠炎、伪膜性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
• 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
以MIC试验中的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以累积抑菌百分率
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可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效价强度
• 杀菌曲线(killing curve,KC)
以药物作用时间为横坐标,以不同时间的菌落数对数 (lgCFU/ml)为纵坐标绘制曲线,是抗菌药物效应动 力学曲线
• 联合药敏指数(FIC) FIC=MICA联/MICA单+MICB联/MICB单 FIC 指数评价联用效果
减少药物单剂量 延长给药间隔
联合用药的评价与分析
• 首次接触效应(the first-esposure effect)
• 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 • 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V) • MPC:是指抑制细菌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
低抗菌药物浓度。
• MSV:指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在此范围内,耐药菌 株可以被选择性富集
• 选择指数(selection,SI):MPC/MIC,用于比较抗菌药物
诱导突变菌株的能力,SI越大表明抗菌药物诱导产生耐药突变 菌株的能力越强
• 选择性压力(selection pressure):抗菌药物 -时间曲线上,低于M
20
1.吸收过程(2)
吸收30%~60%以上 吸收0.5%~3%或不吸收
氨苄西林、四环素等、红
头孢类(大多药物)、 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 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 B
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 钙、诺氟沙星、环丙沙星
21
选用口服抗菌药物时注意事项
中、轻度感染 危 重 感 染 细菌敏感且易吸收药物 静滴或静注 肺部感染;上尿路感染
–延长点滴时间或持续给药
–不增加药物剂量
• 改变给药方法,有助于克服细菌耐药
55
5.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 PK/PD参数(1)
T>MIC (%)的预期值 T>MIC% :40%~50%,临床疗效85%以上 T>MIC% :60%~70%,最佳细菌学疗效 给药方案:多次给药使T>MIC的时间延长,达到 最佳疗效
头孢孟多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头孢唑肟 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
3~4
0.4 0.1~0.5 0.3 0.1~0.3 10 8~12
亚胺培南
氨曲南
0.04
0.6
27
(二)药动学在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根据抗菌药物的分布特点选择药物 轻中度感染可选择口服途经给药。急重症感染采用非口 服方式给药 根据患者的病理状态(肝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
林可霉素、磷霉素钙盐、 诺氟沙星
22
2.分布过程(1)
骨格
克林霉素、林可 霉素、磷霉素、 氟喹诺酮类(血 浓度的0.3~2倍)
前列腺
喹诺酮类、大环内 酯类、SMZ-TMP、 四环素类
脑脊液
浆膜腔 氯霉素、SD、SMZ、TMP, 关节腔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 醇、甲硝唑、美洛西林、 拉氧头孢、无环鸟嘌呤、 阿糖腺苷、氟康唑等
(3)按抗菌药物的浓度与PAE的关系分类
(1)浓度依赖性
Concentration-dependence
(2)时间依赖性
Time-dependence
(4)PAE的临床意义及合理用药
药物浓度>MIC的时间 设计给药方案 最佳给药间隔的确定
+
PAE的时间
两药联合PAE值 比单用PAE之和
协同 相加 无关 拮抗
第二节 抗感染药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
一、抗菌药物药动学
吸收
分布
药动学
代谢 排泄
(一)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过程(1)
吸收80%~90%以上 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阿莫 西林、多西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甲硝唑、氟 胞嘧啶、SMZco、SDco、氧氟沙星、洛美沙星、 依诺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 加替沙星、吉米沙星、金刚烷胺、扎西他滨、司 他夫定、拉米夫定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1)
1.β-内酰胺类(β-lactams):青霉素类(penicillins);头孢 菌素类(cephalosporins)
2.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阿米卡星(amikacin)、
奈替米星(netilmicin) 3.大环内酯(macrolides):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阿 奇霉素(azithromycin) 4.喹诺酮类(quinolones):莫西沙星(moxifloxa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