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综合计算练习

高中化学竞赛-综合计算练习
高中化学竞赛-综合计算练习

综合计算模拟试题

1.(2004复赛)锌与银的化合物组成一种高比能量、高比功率的电池,以锌为负极,KOH为电解液,正权为银的化合物,正极有很种制造方法:

方法一:向25%的硝酸银溶液中缓慢滴入含有0.2%KCl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而得;

方法二:在含有过硫酸钾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缓慢加入硝酸银溶液,得到银的一种氧化物在90℃搅拌下反应,将沉淀过滤、干燥而得;

(1)方法一制备的正极物质A为,在制备时加入0.2KCl的主要目的是。(2)方法二制备的正极物质B为,写出制备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写出以A物质为正极,电解液被锌酸盐饱和的电池充、放电反应式:

并计算KOH浓度为30%时电池的电动势。已知Zn(OH)2的K sp=1.2×10-17;Eθ(Zn2+/Zn)=-0.76V;

Eθ(Ag2O/Ag)=0.35V。

2.(2004复赛4)试通过计算说明氯化银能否溶于碳酸铵溶液。

Ksp(AgCl)=10-9.75;Ag(NH3)2的β1=103.24,β2=107.05,H2CO3的pK a1=6.38,pK a2=10.25,NH3的pKb=4.74

3.(2004复赛7)将含有5g未被氧化的血红蛋白Hb(M=64000g/mol)溶液100cm3放入一绝热量热仪中。当充入足够的氧后血红蛋白变成饱和的氧络血红蛋白HbO2,并测得体系温度升高0.031℃。已知每摩尔血红蛋白络合4mol氧,溶液的热容是4.18J·K-1·cm-3。

(1)每摩尔氧的络合焓变是多少?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是减小或增加?

(2)在肺部的呼吸作用中,生成氧络血红蛋白反应时,对Hb和O2均为一级。为保护肺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为8.0×10-6mol/dm3,则肺脏血液中氧的浓度必须保持在1.6×10-6mol/dm3,已知上述反应在体温下的速率常数k=2.1×106dm3·mol-1·s-1。试计算在肺脏的血液中,正常情况下氧络血红蛋白的生成速率和氧的消耗速率为多大?

4.(2005复赛1)生活中常常用到照相、洗相,回答下列问题:

(1)定影就是将显影后未爆光的剩余银盐溶解掉,Na2S2O3是常用的定影液,利用所给数据计算并说明为什么它可用作定影液。

(2)废旧洗相液中可用锌将银还原,计算在0.01mol/L Ag(S2O3)23-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后,残留的占原有浓度的百分比(不考虑Zn2+与S2O32-的配合作用)。

(3)照相时若曝光过度,则已显影、定影的黑白底片图像发暗,可对之进行“减薄”:即把底片放入硫代硫酸钠和K3Fe(CN)6溶液中,片刻后取出洗净。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已知:Eθ(Zn2+/Zn)=-0.76V;Eθ(Ag+/Ag)=0.35V;

Eθ(AgBr/Ag)=0.071V;Eθ(Ag(S2O3)23/Ag)=0.010V

6.水中溶解氧量的一种测定方法: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一定量的Mn2+盐溶液和过量的NaOH溶液(1)加到欲分析的一定体积的水中,得到沉淀A ,而水中溶解的氧将A氧化成B ,

(2)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的KI溶液,反应得到沉淀C 和溶液D ;(3)再用E 与C反应可获得C的含量。

7.(2005省复赛4)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用30-50%KOH为电解液,在100℃以下工作。燃料是氢气,氧化剂是氧气。其电池图式为(-)C∣H2∣KOH∣O2∣C(+),已知Eθ(H2O/H2)=-0.8277V,Eθ(O2/OH-)=0.401V,若H2和O2的分压均为100KPa,30%KOH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6.9mol/L,则负极电极电势为(1),正极电极电势为(2),每个电池可产生(3)的电动势。碱性氢氧燃料电池早已于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美国载人宇宙飞船上,也曾用于叉车等。而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属于高温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是:空气极的O2与CO2结合;电解质将碳酸根离子移到燃料极。则燃料极反应为(4),空气析反应为(5),总反应为(6)。注意列式计算并写出其中小题的号码。

2005省复赛

9.含汞废水处理是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化学沉淀法是在含汞废水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硫化钠,然后再加入FeSO4。通过计算说明以上过程为什么要加入FeSO4。

Ksp(HgS) = 4×10-53K稳(HgS22-)=9.5×1052

Ksp(FeS) = 6.25×10-18

10.试求下述溶液的pH值:

(1)将pH=1.00与pH=14.00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

(2)25.0mL 0.400mol/L磷酸与30.0mL 0.500mol/L磷酸钠相混合并稀释至100mL。已知H3PO4的Ka1=7.6×10-3, Ka2=6.3×10-8, Ka3=4.4×10-13.

(3)0.1 mol/L磷酸溶液的pH值是多少?

11.(2001省7)将0.02mol/L硝酸银与2.0mol/L氨水等体积混合,再将些混合溶液与0.01mol/L氯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试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析出?

已知:AgCl的Ksp=1.8×10-10,Ag(NH3)2+的累积常数β1=103.2,β2=107.0。

12(2002省初赛7).在323K时下列反应的分解压力依次为4KPa及6.05KPa:

(a)2NaHCO3(s)=Na2CO3(s)+H2O(g)+CO2(g)

(b )CuSO 4·5H 2O (s )=CuSO 4·3H 2O (s )+2H 2O (g )

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1)求算323K 时反应(a )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2)曾有人设想在323K 时将NaHCO 3、Na 2CO 3、CuSO 4·5H 2O 、CuSO 4·3H 2O 的固体放入一真空容器中以减少碳酸氢钠的分解,这种设想能成立吗?请通过请算说明。

(3)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第一步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固体放入一273K 的容器中,将容器密闭后迅速抽走容器内气体;第二步,往容器内导入一定量温度为323K 蒸馏水,并保持温度恒定在323K;第三步,最后测得蒸馏水的稳定PH 值为5.46. 求反应CO2(aq)+H2O(l)==H +(aq)+HCO3-(aq)的平衡常数K θ.

设323K 时CO2(g)在水中的亨利常数为3.45X10-7mol/dm 3.Pa, 碳酸根的浓度忽略不计.已知323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1.5kPa.

13.(2003省初7). 我省闽南沿海盛产海蛎,当地居民常用废弃的海蛎壳煅烧制石灰.为了得到其分解温度的数值(指在大气中加热使其分解的温度),某人将足量的海蛎过壳粉置于一密闭的真空炉中加热煅烧,并用温度计和压力计记录相应的温度和压力,得到下列关系式:

04.1820983ln 2

+-=T

P P CO θ 求: (1)700℃的标准平衡常数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

(2)海蛎壳的分解温度;

(3)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4)某饮料厂打算建造一小型碳酸钙煅烧炉以生产二氧化碳并用以生产碳酸饮料,设碳酸钙分解时的压力与温度间同样满足前面的关系式.如果要使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达到3g/kg, 问煅烧炉的温

度应控制在多少度?高常温下二氧化碳的亨利常数K 为1.600X108Pa(亨利定律p=kx)

14. (2006全国) 有人设计了如下甲醇(methanol) 合成工艺:

其中,①为甲烷气源,压强250.0kPa ,温度25o C ,流速55.0 m 3﹒s -1。②为水蒸气源,压强200.0kPa,温度150o C ,流速150.0 m 3﹒s -1。合成气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管路③进入25o C 的冷凝器(condenser),冷凝物由管路⑤流出。在B 中合成的甲醇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⑥进入25o C 的冷凝器,甲醇冷凝后经管路⑦流出,其密度为0.791g ﹒mL -1。

14-1. 分别写出在步骤A 和步骤B 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4-2. 假定:所有气体皆为理想气体,在步骤A 和B 中完全转化,气液在冷凝器中完全分离,计算经步骤A 和步骤B 后,在一秒钟内剩余物的量。

14-3. 实际上,在步骤B 中CO 的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二。计算在管路⑥中CO 、H 2和CH 3OH 的分压(总压

强为10.0 MPa )。

14-4. 当甲醇反应器足够大,反应达到平衡,管路⑥中的各气体的分压服从方程

()()()22203H CO ΟΗCH p p p p K ??=P 式中p 0=0.100 MPa, 计算平衡常数K p 。

15.(2007全国6) 在给定实验条件下,一元弱酸HA 在苯(B )和水(W )的分配系数K D =[HA]B /[HA]W =1.00。已知水相和苯相中HA 的分析浓度分别为3.05×10-3 和3.96×10-3 mol·L -1。在水中,HA 按HA ?H ++A -解离,K a =1.00×10-4;在苯中,HA 发生二聚:2HA ?(HA )2。

6-1 计算水相中各物种的浓度及pH 。

6-2 计算化合物HA 在苯相中的二聚平衡常数。

6-3 已知HA 中有苯环,1.00gHA 含3.85×1021个分子,给出HA 的化学名称。

6-4 解释HA 在苯中发生二聚的原因,画出二聚体的结构。

综合计算部分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1)A:Ag2O;KCl防止生成胶体,易于沉淀过滤。(2)B:AgO;2Ag+S2O82- +4OH-==2AgO+2SO42-+2H2O。

(3)Zn+Ag2O+H2O==Zn(OH)2+2Ag

在电池反应中不涉及OH-,因此该电池电动势与OH无关,所以

E= Eθ(Ag2O/Ag)- Eθ(Zn2+/Zn)=0.35-(-0.76+

2答案:提示,利用多重平衡规则,计算溶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若大于107,则反应彻底。

AgCl+NH4++CO32-——Ag(NH3)2++H2CO3+Cl-

3答案:(1)△H m=-4.18*100*0.031*64000/5*4=-41.5Kj/MOL

(2)

-d[O2]/dt=d[HbO2]/dt=k[Hb][O2]= 2.1×106×8.0×10-6×1.6×10-6mol/dm3。

4答案:(1)AgBr + 2S2O32- ==Ag(S2O3)23- +Br-;

根据电动势大于0,反应可自发进行,且定影液中硫代硫酸钠浓度很大,形成的产物Ag(S2O3)23-可溶于水,因此可作为常用定影液。

(2)1/2Zn + S2O32- ==Ag+S2O32- +1/2Zn2+;K=1.2*1013,反应彻底,近似计算,残留2.4*10-18,不残留率=2.4*10-14%

(3)Fe(CN)63- +Ag + 2S2O32-= Fe(CN)64-+Ag(S2O3)23-

5答案:

6答案:A:Mn(OH)2;B:MnO(OH)2;C:I2;D:MnSO4+K2SO4;E:Na2S2O3 7答案:

8.答案:

说明:因为△G=△H-T△S,T转=△H/△S,所以△S=△H/ T转,而△G=-nEF 热力学部分利用吉-亥公式讨论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是要点之一。

9答案:

解:HgS(s) + S 2- = HgS22-

K= K sp(HgS)×K稳(HgS22-)

= 4×10-53×9.5×1052 = 3.8 (可逆)

汞废水处理中,硫化物的加入要适量,若加入过量会产生可溶性HgS22-配合物,也会使处理后的水中残余硫偏高,带来新的污染。过量的S2-的处理办法是在废水中加入适量的FeSO4,生成FeS沉淀的同时与悬浮的HgS发生吸附作用共同沉淀下来。

HgS22-+Fe2+=HgS +FeS

K =1/ [ HgS22-] [Fe2+]

= [Hg2+] [S2-][S2-] / [ HgS22- ] [Hg2+] [S2-] [Fe2+] [S2-]

= 1/(K稳× K sp (HgS)× K sp(FeS) )

=1/(4 × 10-53×9.5×1052 ×6.25×10-18)

= 4.2 ×1016 > 107

反应彻底。

或利用多重平衡规则将反应分解成配位反应、沉淀溶解反应,从而导从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

10答案:

(1)13.65

(2)H3PO4 + PO43-===H2PO4- +HPO42-

H2PO4-+PO43-===HPO42-可见形成了H2PO4-—HPO42-缓冲溶液,先计算二者浓度,然后利用缓冲溶液计算公式计算:

pH=pKa2+lgC HPO42- /C H2PO4-=7.68

(3)Ka1/ Ka2 =7.6*10-3/6.3*10-8>105,所以可近似看作一元弱酸

H3PO4-===H2PO4-+ H+

0.1-x x x Ka1=x2/(0.1-x)

X=2.4*10-2

11答案:

AgCl(s)+2NH3 ==Ag(NH3)2++Cl-K=K s p·K稳=Ksp·β1·β2

0.5 0.05 0.005

0.005*0.005/0.52

12.(1)注意:这里的分解压是总压。先计算标准平衡常数,然后:△r G mθ= -RT×10-3LnK pθ=21.08KJ/mol (2)温度不变,各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根据反应(b)的K pθ=6.05可知混合体系中H2O的分压为P H2O=6.05kPa,再根据反应(a)的标准平衡常数关系式计算出CO2的分压为0.661kPa,低于混合前的分压2kPa,由些可见起到了减少NaHCO3分解的作用。

14-1

CH4(g)+H2O(g)=CO(g)+3H2(g) (1分)

CO(g)+2H2(g)=CH3OH(g) (1分)

14-2

n(CH4)=(250.0×103×55.0)/(8.314×298) =5.55×103(mol)

n [H2O(g)]=(200.0×103×150.0)/(8.314×423) =8.53×103(mol)

经步骤A后在③中过量的H2O(g)=(8.53×103-5.55×103) mol =2.98×103 mol (1 分)

在步骤A中生成的CO和H2的摩尔比为1:3,而在步骤B中消耗的CO和H2的摩尔比为1:2,故经步骤B 后剩余的H2为5.55×103mol (1 分) 14-3

n T=n(CO)+n(H2)+n(CH3OH)

={5.55×103×1/3+(16.65×103-5.55×103×2/3×2)+5.55×103×2/3}mol

=14.8×103mol (1 分) p(i)=p T×n i/n T

p(CO) =10.0 MPa×(5.55×103×1/3/(14.8×103)) =1.25 MPa (1分)

p(H2) =10.0 MPa×(9.25×103/(14.8×103)) =6.25 MPa(1分) p(CH3OH) =10.0 MPa×(5.55×103×2/3/(14.8×103)) =2.50 MPa(1分)

14-4

K p=2.50×(0.100)2/(1.25×6.252) =5.12×10-4 (2分)

15.

6-1 计算水相中各物种的浓度及pH。(4 分)

HA 在水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HA = H++A?K a = 1.00×10-4

据题意,得如下3 个关系式:

[HA]+[A?]=3.05×10-3mol·L-1 ①

[H+] [A?]/[HA]=1.00×10-4②

[H+]=[A?] ③

三式联立,解得:[H+]=5.05×10-4mol·L-1

[A?]=[H+]=5.05×10-4mol·L-1,[HA]=2.55×10-3mol·L-1,[OH-] =1.98×10-11mol·L-1,

pH=?log[H+] =3.297 = 3.30

6-2 计算化合物HA 在苯相中的二聚平衡常数。(4 分)

HA 的二聚反应为:2HA = (HA)2

平衡常数K dim=[(HA)2]/ [HA]2

苯相中,HA 的分析浓度为2[(HA)2]+[HA]B=3.96×10-3mol·L-1

根据苯-水分配常数K D=[HA]B/[HA]W=1.00

得[HA]B=[HA]W=2.55×10-3mol·L-1

[(HA)2]=7.05×10-4mol·L-1

K dim=[(HA)2]/ [HA]2=7.05×10-4/(2.55×10-3)2=1.08×102

6-3 已知HA 中有苯环,l.00 g HA 含3.85×1021 个分子,给出HA 的化学名称。(2 分)

HA 的摩尔质量为(1.00×6.02×1023)/(3.85×1021)=156 (g/mol),根据所给信息,推断HA 是氯代苯甲酸。156-77(C6H5)-45(羧基)=34,苯环上可能有氯,于是有156-76(C6H4)-45(羧基)=35,因此HA 是氯代苯甲酸。推算合理和结论各1 分。

6-4 解释HA 在苯中发生二聚的原因,画出二聚体的结构。(2 分)

在苯中,氯代苯甲酸相互作用形成分子间氢键;二聚体结构如下:

原因与结构各1 分。

高中化学竞赛模拟试题(附答案)

竞赛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 写。草稿纸在最后一页。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 卷论处。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一题 (17分) Cr及其化合物在现今工业上十分常用,Cr占地壳蹭的丰度为0.0083%,主要来源是铬铁矿、铬铅矿。最初Cr的提炼是用铬铁矿与焦炭共热生产的。 1.写出铬铁矿、铬铅矿的化学式,写出铬铁矿与焦炭共热的反应方程式。 。其水溶液可有三2.Cr常见的价态为+3和+6,常见的Cr(Ⅲ)化合物为CrCl 3 种不同的颜色,分别为紫色、蓝绿色和绿色,请分别画出这三种不同颜色的Cr (Ⅲ)化合物阳离子的立体结构。指出Cr的杂化方式 3.常见的Cr(Ⅵ)化合物是重铬酸钾,是由铬铁矿与碳酸钠混合在空气中煅烧后用水浸取过滤,然后加适量硫酸后加入氯化钾即可制得,写出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4.在钢铁分析中为排除Cr的干扰可加入NaCl和HClO 加热至冒烟来实现,写出 4 (CN)2被称为拟卤素,其性质与卤素单质既有相似点,也有一些不同。它可以由含有同一种元素的两种化合物一同制取得到。 1. 写出制取(CN)2的反应方程式。 2. (CN)2不稳定,它在水溶液中有2种水解方式,其中一种是生成HCN与HOCN。 请分别写出(CN)2的两种水解反应的方程式。 3. HCN在加热时与O2反应,反应比为8:3,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4.液态的HCN不稳定,易聚合。其中,三聚体中包含有2种不同环境的C, 2 种不同环境的H与2种不同环境的N;而四聚体中H只有1种环境,C,N则各有2种不同环境。试画出两种聚合体的结构,并分别标明它们中所具有的 SmCo5是一种典型的AB5型金属化合物,可作为磁性材料,其结构如下 其中大球为Sm,小球为Co。而另一种永磁体材料X跟SmCo5的结构密切相关,他是将如图(a)层的1/3Sm原子用一对Co原子代替,并且这对Co原子不在(a)平面上而是出于该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其连线被(a)平面垂直平分。且相邻两(ABAB……型排列,三方晶胞则为ABCABC……型排列。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参考资料(全)

绪论 1.化学:在分子、离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物质的化学 性质和化学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的科学。 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变化的特点:原子核组成不变,发生分子组成或原子、离子等结合方式的改变; (2)认为物理变化不产生质变,不生成新物质是不准确的,如: 12H+3 1 H==42He+10n是质变,产生了新元素,但属于物理变化的范畴; (3)化学变化也有基本粒子参加,如:2AgCl==2Ag+Cl2就有光子参加; (4)物质 2.无机化学:除去碳氢化合物及其大多数衍生物外,对所有元素和他们的化合 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莫勒提法) 3.怎样学习无机化学? (1)你所积累的好的学习方法都适于学习无机化学。 (2)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提倡写预习笔记。 (3)课上精力集中,边听边看边想边记,眼、耳、手、脑并用。 (4)课后趁热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不欠账。 (5)提高自学能力,讨论课积极发言。 (6)随时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达到书越读越薄之目的。 (7)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化学实验。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原子周期系 教学目标:1.学会一个规则:斯莱特规则; 2.掌握两个效应:屏蔽效应、钻穿效应; 3.掌握三个原理:能量最低、保里不相容、洪特规则; 4.掌握四个量子数:n、l、l、m s 5.掌握五个分区:s、p、d、ds、f 6.掌握六对概念; 7.掌握七个周期; 8.掌握八个主族八个副族。 重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个原理,核外电子的四个量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其及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难点:屏蔽效应、钻穿效应概念及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做适量练习题和作业题。 教学内容: §1-1经典物理学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1原子的核形结构 1708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认:原子是由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周围若干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遇到的问题:电子绕核运动,将不断辐射电磁波,不断损失能量,最终将落到核上,原子因此而消亡实际与此相反,原子是稳定存在的,急需找到理论解释。 1-2 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1光谱一束光通过分光棱镜折射后再屏幕上得到一条彩带或线形亮条前者称连续光谱后者称线形光谱太阳光电灯光为连续光谱原子光谱为线形光谱图1-1 2氢原子光谱里德堡方程 R H=1.097×10 M n1

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有机反应历程(四)

有机反应历程(四) 【例1】芳香族化合物氯苯(Ⅰ)、硝基苯(Ⅱ)、N,N‐二甲苯胺(Ⅲ)、苯甲醚(Ⅳ)等进行硝化时,其反应速度的快慢顺序如何? A.Ⅰ>Ⅱ>Ⅲ>Ⅳ B.Ⅲ>Ⅳ>Ⅰ>Ⅱ C.Ⅳ>Ⅲ>Ⅱ>Ⅰ D.Ⅱ>Ⅰ>Ⅳ>Ⅲ 解:B。 【例2】某溴苯与Br2+FeBr3反应只得到一种三溴苯产物,该溴苯应为: 解:C。因‐Br是邻对位定位基,所以,A.和B.都有两种三溴苯产物,而D.有3种三溴苯产物。 (2)亲核取代反应 在特殊结构或特殊条件下产生。 ①加成—消除历程 芳环上有吸电子基使之活化,以‐NO2最强, 如OH‐、CN‐、‐OR、胺等。生成碳负离子络合物中间体叫Meisenheimer络合物。例如, 已被核磁和X射线所证实。 【例3】2,4‐二硝基氯苯和氨发生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胺的反应历程是什么? A.亲电取代反应 B.双分子消除—加成反应 C.双分子加成—消除反应 D.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答:C. ②苯炔历程(消除—加成历程)发生于试剂碱性很强时。 特征为亲核试剂不一定进入离去基团所在位置上,可以在它的邻位。 【例4】氯苯与氨基钠在液氨中作用生成苯胺时,其反应可能的中间体是什么? A.碳正离子 B.卡宾Carbene C.碳负离子 D.苯炔 解: 故为D.

5.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通式是:Nu‐+R-L→NuR+L‐ 其中Nu‐表示亲核试剂,可以是负离子或带未共享电子对的中性分子;R—L表示作用物、为中性分子或正离子;L表示离去基团。 反应进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速率=k1[RL];另一种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2,速率=k2[RL][Nu‐:]。S N2为一步反应,亲核试剂进攻与离去基团离去同时发生。例如: SN1为二步反应,先离解成碳正离子,随即快速的受试剂进攻。例如, 其势能图如图4-1所示。 判断反应按S N2或S N1进行,可从作用物结构、亲核试剂亲核性强弱、离去基团离去的难易及溶剂极性等方面分析,从产物的立体化学及改变反应条件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来判别。 作用物结构: 【例1】在加热条件下,下列化合物分别与氢氧化钠水溶液作用,反应最快的是哪一个? A.氯乙烷B.氯乙烯 C.3‐氯丙烯 D.氯甲烷 答:C.,S N1与S N2均最快。 凡使碳正离子稳定的因素,有利于S N1;空间障碍小,有利于S N2;α和β位有大的取代基,不利于S N2。 亲核试剂亲核性强,有利于S N2,亲核原子相同时,碱性与亲核性有平行关系,如O原

化学竞赛晶体结构综合例题

晶体结构综合例题 一.有一立方晶系的离子晶体,其结构如右图所示,试回答: 1.晶体所属的点阵形式及结构基元; 2.已知r Cs+=169pm,r Cl-=181pm,试问此两种离于联合组成了何种型式的密堆积; 3.Cu2+处在何种空隙里? 4.指出各离子的配位情况? 解:1. 立方P,CaCsCl3 ; 2. A1型(立方面心)堆积, Cs+,Cl-离子半径大致相近; 3. 八面体空隙中; 4. Cu2+周围Cl-配位数6,Cs+配位数8;Cl-周围Cu2+配位数2,Cs+配位数4; Cs+周围Cl-配位数12,Cu2+配位数8。 二.黄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全世界的2/3的铜是由它提炼的。 1.右图为黄铜矿的晶胞。计算晶胞中各种原子的数目,写出黄铜矿的化学式; 2.在高温下,黄铜矿晶体中的金属离子可以发生迁移。若铁原子与铜原子发生完全无序的置换,可将它们视作等同的金属离子,请说出它的晶胞。 3.在无序的高温型结构中,硫原子作什么类型的堆积?金属原子占据什么类型的空隙?该空隙被金属原子占据的分数是多少? 4.计算黄铜矿晶体的密度; (晶胞参数:a=52.4pm,c=103.0pm;相对原子量:Cu 63.5 Fe 55.84 S 32.06)。 解:1. 各种原子的数目Cu, Fe, S: 4, 4, 8; 黄铜矿的化学式CuFeS2 ; 2.它的晶胞与ZnS晶胞相同;但金属离子随机性为50%; (如图); 3.硫原子作A1型(立方F)堆积; 金属原子占据四面体空 隙; 该空隙被金属原子占据的分数1/2; 4.容易计算黄铜矿晶体的密度 4.31g/cm3 . 1/2Cu+1/2Fe S

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 考试限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每小题可能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2个正确选项,只选1个且正确给2分,多选、错选都给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第I卷答题表中) 第Ⅰ卷答题表 1、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钱永键等三位科学家,以 表彰他们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简称GFP)方面 做出的卓越贡献。生色团是GFP发出荧光的物质基础,也 是GFP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管水母中GFP生 色团的化学结构如下图,该生色团中的肽键数为() A.2 B.3 C.4 D.5 2、向三份均为100mL2mol/LNaHCO3溶液中,分别加入0.2g冰醋酸、0.1gCa(OH)2、0.3gNaAlO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溶液中CO32-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减小、增大 B.减小、增大、增大 C.增大、减小、减小 D.减小、减小、减小 3、已知:⑴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AlO2-+H++H2O Al(OH)3Al3++3OH-;⑵无水AlCl3晶体的沸点为182.9℃,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⑶PbSO4难溶于水,易溶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O4+2CH3COONa=Na2SO4+(CH3COO)2Pb。下列关于Al(OH)3、AlCl3和(CH3COO)2P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为强电解质B.均为弱电解质 C.均为离子化合物D.均为共价化合物 4、甲、乙、丙、丁都是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二化学竞赛练习及规范标准答案

高二化学竞赛练习 一、海带是高含碘的物质,可以用来提取碘,生产过程可以使用多种氧化剂,如NaNO2、NaClO、Cl2、MnO2等 1.分别写出使用上述氧化剂提取碘的离子方程式 1.如果使用Cl2作氧化剂,你认为最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是什么?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2.如果发生⑵中副反应,你认为应采取什么办法重新得到碘? 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二、亚硝酸和亚硝酸盐中的NO2-电极电位数据可推测它们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1.画出NO-2的结构图; 2.写出一个表明NO-2起还原剂的反应方程式,并画出其含氮产物的结构图; 3.写出一个表明NO-2起氧化剂的反应方程式,并画出被还原的最常见含氮产物的结构图。

三、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交通等领域,但由于其易燃性,所以阻燃技术受到广泛关注,Mg(OH)2、Al(OH)3均是优良的无机阻燃剂。 1.比较Mg(OH)2、Al(OH)3分解温度的高低,为什么? 2.写出Mg(OH)2、Al(OH)3受热分解方程式,并配平。 3.为什么Mg(OH)2、Al(OH)3具有阻燃作用? 四、(10分)选择正确答案填于下列各小题的括弧中 1.中心原子以dsp2杂化轨道与配位体成键的分子是() A.H2SO4B.H3PO4C.Re(H2O)4-D.MnO-4 2.在下列八面体构型的络合物中,哪一个表现出磁性() A.Fe(CN)64-B.C O(NH3)63-C.Mn(CN)65-D.Mn(H2O)62+ 3.具有四面体构型的分子是() A.PtCl42-B.Ni(CO)4C.Ni(CN)42-D.PtCl2(NH3)2 4.不具有共轭π键的分子是() A.RCONH2B.BCl3C.SO42-D.(NH2)2CO 5.下列哪个分子的原子是共平面的() A.B2H4B.C2H4C.C2H6D.CH2=C=CH2

历年高中化学竞赛有机题

历年有机试题 一. 有机结构 (1999)第六题(10分)曾有人用金属钠处理化合物A (分子式C 5H 6Br 2,含五元环),欲得产物B ,而事实上却得到芳香化合物C (分子式C 15H 18)。 6-1请画出A 、B 、C 的结构简式。 6-2为什么该反应得不到B 却得到C ? 6-3预期用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C ,得到的产物是D ,写出D 的结构式。 [解题思路] 1.对比产物C 的分子式(C 15H 18)和起始物A 的分子式(C 5H 6Br 2)可见一个C 分子是3个A 分子脱去溴原子连接而成的,而且A 转化为C 的反应是用金属钠消除A 分子中的溴。可见此题并没有要求应试者必须学过武兹反应,此思路的知识基础没有超过中学化学。 2.试题用A 是溴代环戊烯和C 是芳香化合物2个信息同时限定了A 和C 的结构。溴代环戊烯因溴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而有多种位置异构体,它们与金属钠反应失去溴连接的方式更多,但是,为满足C 是分子式为C 15H 18的芳香化合物(至少要有一个含共轭双键的苯环)的条件,A 必须是1,2-二溴环戊烯,C 必定有答案给出的结构式。应试者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和花费的时间自然很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在草稿纸画满各种各样的二溴环戊烯,并令其脱溴相连,甚至得出很大的环状化合物,有的学生则只需在脑子里想清楚,其差别不是知识水平高低而是智力水平高低。在思考过程中,下述联想是有助于应试者得出结论: 3.为什么A 与金属钠反应会得到C 呢?如果应试者联想起中学化学里学过乙炔合成苯的反应,就会想到,A 脱去溴首先得到的应是含C C 键的环戊炔(B ),既然乙炔经催化可三聚成苯,对比乙炔和环戊炔的结构,理应联想到中学化学学到:乙炔的碳氢处在一条直线上(《化学读本》的sp 杂化当然有帮助,属竞赛大纲要求,但并非必需),环戊炔的炔碳在五元环上,其不稳定性就不至犹豫,不需催化剂也会聚合就在意料之中。 4.命题人考虑到环戊烯不稳定,有的学生可能将B 写成它的双聚物,以求得到较稳定的化合物,因而答双聚体也算对,而且对两种B 的不稳定给了注释性说明(注:不要求学生达到这种注释水平)。 5.C 的氧化可看成是苯环的侧链碳原子的氧化。中学化学里讲过甲苯氧化得苯(甲)酸,去年初赛题分析里讨论过芳香烃侧链氧化的规律,应试者一般研究过去年初赛题,所以由C 得出D 应不是困难的事。但是,这里仍有很强的智力因素,应试者若被C 的复杂结构迷惑住,不注意分子的核心部位是一个苯环,对题目给出的C 是芳香化合物的信息视而不见,D 是什么就很难答上来,到事后才恍然大悟。 [答案] 6-1 各2分 若答B 的结构式为: 亦给2分 6-2 要点:B 不稳定 (2分) 注:前者的炔碳原子通常为sp 杂化轨道,线性,环炔的张力太大;后者为反芳香性。 6-3 A B C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练习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练习 第一节 化学平衡与电解质溶液 一.现将25℃时PbCl 2在HCl 液中溶解度列于下表: PbCl 2于1.00mol/L HCl 溶解度最小,请说出可能原因。 二.在一个典型的实验里,将43mL 95%(质量百分数)乙醇(密度0.79g/mL )、19mL 83%醋酸(密度1.15g/mL )和0.5mL 浓硫酸(密度1.8g/mL )的混合物,在连有回流冷凝器的容器中进行长时间煮沸后,生成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为15.6%。 1.计算在使用300L 70%含水乙醇(密度0.85g/mL )、500L 75%乙酸(密度1.18g/mL )以及按比例量的硫酸,并在与上述同样的回流温度下反应时,生成酯的量是多少? 2.如何用实验方法测定出酯的产量? 3.使用同样的原料,怎样才能提高酯的产量? 三.已知293K 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克/100克水及在0.9282巴的二氧化碳压力下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109克/100克水。 请用计算说明,当持续把二氧化碳(压强为0.982巴,下同)通入饱和石灰水,开始生成的白色沉淀会否完全“消失”? 在多次实验中出现了下列现象,请解释。 1.把由碳酸钙和盐酸(6mol/L )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直接通入饱和石灰水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通二氧化碳时生成的沉淀到最后完全“消失”。 若使生成的二氧化碳经水洗后再通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则开始生成的白色沉淀到最后就不能完全“消失”,为什么? 2.把饱和石灰水置于一敞口容器中,过了一段时间后溶液表面有一层硬壳。把硬壳下部的溶液倒入另一容器中,再通入经水洗过为二氧化碳,最后能得清液,请解释。 若把硬壳取出后,全部放回到原石灰水溶液中,再持续通入经水洗过的二氧化碳,最后能得清液吗? 3.用适量水稀释饱和石灰水溶液后,再持续通入经水洗过的二氧化碳,结果是因稀释程度不同,有时到最后能得清液,有时得不到清液。请估算用水把饱和石灰水稀释多少倍时,谁能得到清液?(设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即293K ) 五.已知碘的碘化钾水溶液里存在如下的化学平衡: I 2十I -I 3- 其平衡常数为:[][][] --= I I I K 2 3β 式中的方括号均表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而碘的总浓度C I2==「I 2」+[I 3-]。 在碘的碘化钾水溶液里加入四氯化碳,碘将分配于水和四氯化碳两种液相中,达平衡时平衡常数: [][]O H CCl D I I K 2 422= 式中的方括号分别表示碘在四氯化碳和水中的平衡浓度,而C I 2(CCl4)/ C I 2(H2O )==D ,则称为分配比。 1.通常测定水溶液中的碘的方法是用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水溶液滴定,因为下面的反应是定量进行的,并可用淀粉作为指示剂: 2Na 2S 2O 3+I 2==Na 2S 4O 6+2NaI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测定碘在水和四氯化碳中的浓度(不要求写出实验的细节)。 2.写出用你的实验测得的碘的浓度来计算K D 值的数学关系式。 四.像你所知道的,水能“分裂”出一个质子而离解,此处打引号是由于分裂出来的质子不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真实的化学体系中,而是立即与另一水分子结合: H 2O +H 2O H 3O +十OH - K 1==[H 3O +][OH -]/[H 2O ]==1.8 ×10-16(25℃) 或 9.9×10-15(100℃) 氢氧根离子的进一步离解则是相当少的; OH -+H 2O H 3O +十O 2- K 2==[H 3O +][O 2-]/[OH -]==10-36(25℃) 1.计算25℃时纯水中所有粒子的浓度。 2.在多少体积的水里含有一个氧负离子? 3.纯水的离解度等于多少?当0.569氢氧化钾溶于ldm 3水中时离解度的变化如何? 4.确定在25℃和100℃时纯水的pH 值。按照你的计算,沸水将是怎样的反应介质——中性的、碱性的或酸性的?

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及详解

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 (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第1题(12分) 通常,硅不与水反应,然而,弱碱性水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硅溶解,生成Si(OH)4。 1-1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溶解过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CH5+的存在,人们曾提出该离子结构的多种假设,然而,直至1999年,才在低温下获得该离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并由此提出该离子的如下结构模型: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快速转动;所有C-H键的键长相等。 1-2该离子的结构能否用经典的共价键理论说明?简述理由。 1-3该离子是()。 A.质子酸 B.路易斯酸 C.自由基 D.亲核试剂 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1-5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1-7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1-8该分子有无手性? 第2题(5分) 羟胺和用同位素标记氮原子(N﹡)的亚硝酸在不同介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H2OH+HN﹡O2→ A+H2O NH2OH+HN﹡O2→ B+H2O A、B脱水都能形成N2O,由A得到N﹡NO和NN﹡O,而由B只得到NN﹡O。 请分别写出A和B的路易斯结构式。 第3题(8分)

3-1 以“”表示空层,A、B、C表示Cl-离子层,a、b、c表示Mg2+离子层,给出三方层型结构的堆积方式。 3-2计算一个六方晶胞中“MgCl2”的单元数。 3-3 假定将该晶体中所有八面体空隙皆填满Mg2+离子,将是哪种晶体结构类型? 第4题(7分) 化合物A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差的无水的弱酸钠盐。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将A与惰性填料混合均匀制成样品,加热至400℃,记录含A量不同的样品的质量损失(%),结果列于下表: 利用上述信息,通过作图,推断化合物A的化学式,并给出计算过程。 第5题(10分) 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氯化苄,用下列方法分析粗产品的纯度:称取0.255g样品,与25 mL 4mol·L-1氢氧化钠水溶液在100 mL圆底烧瓶中混合,加热回流1小时;冷至室温,加入50 mL20%硝酸后,用25.00mL 0.1000mol·L-1硝酸银水溶液处理,再用0.1000mol·L-1NH4SCN水溶液滴定剩余的硝酸银,以硫酸铁铵为指示剂,消耗了6.75 mL。 5-1 写出分析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5-2 计算样品中氯化苄的质量分数(%)。 5-3 通常,上述测定结果高于样品中氯化苄的实际含量,指出原因。 5-4 上述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氯苯的纯度分析?请说明理由。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练习参考答案与解析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练习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元素与化合物 第一节卤素 一.1.IO3-十5I-+6CH3COOH===3I2+6CH3COO-+3H2O 2.KI在潮湿空气里,在阳光的作用下会被空气氧化而产生紫黑色固体(或紫色蒸气),而KIO3不被空气氧化。4I-+O2+2H2O===2I2+4OH-二.l.(1)主要反应:I2+2KClO3==2KIO3+C12↑ (2)可能的副反应:C12+H2O(冷)==HClO+HCl C12+H2O==2HCl+1/2O2 3C12+3H2O(热)==HClO3+5HCl I2+5Cl2+6H2O==2HIO3+10HCl 一步:I2+5H2O2? ?催化剂2HIO3+4H2O ?→ 二步:2HIO3+K2CO3==2KIO3+CO2↑+H2O 2.使氧化生成的I2再还原为碘化物 I2+2S2O32-==S4O62-+2I- 三.3I2+6OH-===IO3-+5I-+3H2O S2O32-+4I2+10OH-===2SO42-十8I-+5H2O S2O32-+2H+===SO2↑十S↓+H2O 4I-+O2+4H+===2I2+2H2O 四.加入过量KI生成I3-离子以减少I2挥发 1.在强酸性溶液中S2O32-遇酸分解,且I-易被空气氧化:(反应略);在碱性溶液中: S2O32-+4I2+10OH-===SO42-+8I-+5H2O 3I2+6OH-===IO3-+5I-+3H2O 上述到反应的发生,使定量反应难以准确. 2.前者,I2与S2O32-的反应速度大于I2与OH-的反应速度;后者,S2O32-与I2的反应速度大于S2O32-与H+的反应速度。 五.I2(反应略) 七.A CaF2 B H2SO4 C HF D NaF E NaHF2 九.紫2I-+CI2===I2+2CI- 棕紫2Br-+Cl2===Br2+2Cl- 棕红色I2+5Cl2+6H2O===2IO3-+5Cl-+12H+ 十.A AgNO3 B AgCl C [Ag(NH3)2]Cl D AgBr E Na3[Ag(S2O3)2] F Agl G Na[Ag(CN)2] H Ag2S (反应略) 十三.1.该固体一定含钠和碘,使煤气灯火焰显黄色表明钠的存在;不溶于NH3,而溶于强络合剂CN-或S2O32-的黄色银盐一定是碘化银。

2020届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一)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2020届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一)原子结构元素周期 律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系 一.〔4分〕某元素的离子R2+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R(NO3)2是它的一种常见盐。R的元素符号是,R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配制澄清R(NO3)2溶液的方法是。 二.〔2分〕235 92U原子吸取一个慢中子后,分裂成136 54 Xe和90 38 Sr,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三.〔7分〕有人建议依照〝最高价阳离子〞电子排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分主副族。例如:S、Cr规定为ⅥA族;Se规定为ⅥB族。 1.写出S、Cr、Se最高价阳离子的电子构型; 2.周期数和每周期元素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3.新旧周期表中哪些族的元素是统一的〔即完全相同〕 4.不同的新的主、副族元素在原周期表的基础上做如何样的变动? 四.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10月16日宣布,他们成功制造出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118号元素。他们通过设在俄罗斯杜布纳的U400回旋加速器实验设备,两次将许多钙-48离子加速,用来轰击人造元素锎〔Cf〕-249,从而制造出3颗新原子:每颗新原子的原子核包含118个质子和179个中子。118号元素原子存在时刻仅为0.9毫秒。研究人员观看到了118号元素原子的〝衰变链〞过程,证实了新元素的存在。其衰变过程中依次开释出一种相同的粒子后得到116、114、112号元素,112号元素最终裂变为两颗大小差不多的其他原子。 1.指出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写出合成118号元素的核反应方程式; 3.指出衰变过程中112号元素模样的质量数。 五.〔4分〕2004年2月2日,俄国杜布纳实验室宣布用核反应得到了两种新元素X和Y。 X是用高能48Ca撞击243 93Am靶得到的。通过100微秒,X发生α-衰变,得到Y。然后Y连 续发生4次α-衰变,转变为质量数为268的第105号元素Db的同位素。以X和Y的原子序数为新元素的代号〔左上角标注该核素的质量数〕,写出上述合成新元素X和Y的核反应方程式。

化学竞赛练习题1

化学竞赛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轻轨电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当电车启动时,电车电刷跟导线的接触点上,由于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该接触点上材料的选用较为合适的是() A.金刚石B.铝C.石墨D.铁 2.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I2O4B.I3O5C.I4O7D.I4O9 3.氟气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含等物质的量的氟气和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另一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OF2B.O2 C.H2D.HF 4.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 + N2 + 3C2AlN + 3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molAlN,N2得到3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5.导电仪测得液态BrF3具有微弱的导电性,表示BrF3液体中有阴、阳离子X 和Y。X和Y也存在于BrF2SbF6、KBrF4、(BrF2)2SnF6等化合物中,则下列的电离式正确的是() A.BrF3Br3+ + 3F- B.BrF3BrF2++ F C.2BrF3BrF2++ BrF4- D.2BrF3BrF4-+ Br3++ 2F- 6.2006年10月18日《钱江晚报》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6日宣布,美国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成功地合成了3个118号超重元素原子并观察到其存在。这种超重元素只能持续存在极短的时间,约有0.9毫秒,之后即迅速衰变为原子量较小的其他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18号元素属于第八周期元素 B.118号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118号元素的原子核中含有118个质子 D.118号元素原子经化学反应后可转化成其他元素的原子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

1.下列说法,你认为无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CO2可以灭火,所以镁条着火时可用CO2灭火 B. 海水的溴以Br-形式存在,所以需加入氧化剂才能提取Br2 C.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常温下不可能发生氮的固定 D. 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2.溴单质与氯气的性质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 A.观察溴的外观→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观察溴的外观→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D.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 3.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 O2 B.SO2 C.NH3 D.Cl2 4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C.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并加水液封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5.Na2O、NaOH、Na2CO3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①钠的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③电解质;④细分为:碱性氧化物、碱、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6.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K+、CO32-,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H+ B.Ca2+ C.SO42- D.NH4+

7.鉴别NaCl、NaBr、NaI 三种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氯水、CCl4 B.淀粉溶液 C.溴水 D.碘水 8.下列物质不能用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 A.Na2O2 B.FeCl3 C.NO2 D.SO2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 === Cu2+ +Fe2+ B.氯气跟水反应:Cl2 + H2O === 2H+ + Cl- + ClO- C.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 === 2Fe3++3H2↑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 HCO3-=== CO32- + H2O 10.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 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 将红色布条放入新制的氯水中,布条退色(HCl) C. 将SO2通入新制的氯水中,溶液退色(Cl2) D. 将AgNO3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l-) 11.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NO(NO2):水 B.FeCl2溶液(FeCl3):Fe C.CO2(HCl ):Na2CO3溶液 D.NaHCO3溶液(Na2CO3):CO2 12.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已知: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 13.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100 mL 0.1 mol?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200 mL 0.1 mol?L?1 KCl溶液 B. 50 mL 0.2 mol?L?1 CaCl2溶液 C.150 mL 0.2 mol?L?1 NaCl溶液 D. 25mL 0.15 mol?L?1 AlCl3溶液

最新化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化学竞赛试题 2015.4 一、物理化学部分 单选题: 1. 为测定物质在600~100℃间的高温热容, 首先要精确测量物系的温度。此时测温元件宜选用:( D ) (2分) (A) 贝克曼温度计(B) 精密水银温度计(C) 铂-铑热电偶(D) 热敏电阻 2. 电导率仪在用来测量电导率之前, 必须进行:( D) (2分) (A) 零点校正(B) 满刻度校正(C) 定电导池常数(D) 以上三种都需要 3. 实验室常用的气体钢瓶颜色分别是:( B) (2分) (A) N2瓶蓝色, H2瓶黑色, O2瓶绿色(B) N2瓶黑色, H2瓶绿色, O2瓶蓝色 (C) N2瓶绿色, H2瓶黑色, O2瓶蓝色(D) N2瓶黑色, H2瓶蓝色, O2瓶绿色 4.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中, 对实验实际操作的如下规定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D ) (2分) (A) 毛细管壁必须严格清洗保证干净 (B) 毛细管口必须平整 (C) 毛细管应垂直放置并刚好与液面相切 (D) 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内部, 每次浸入深度尽量保持不变 5. 实验室内因用电不符合规定引起导线及电器着火,此时应迅速:(D )(2分) (A) 首先切断电源,并用任意一种灭火器灭火 (B) 切断电源后,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切断电源后,用水灭火 (D) 切断电源后,用CO2灭火器灭火 6. 用热电偶温度计测温时,热电偶的冷端要求放置在:(C )(2分) (A) 0℃ (B) 一般室温范围 (C) 只要温度恒定的任一方便的温度即可 (D) 任意温度都可 7. 设大气压力计制造时,在汞柱的上方尚残存少量空气, 则该大气压力计的读数:

高中生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竞赛(A卷) 本试卷共7 页,22 小题,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209 83Bi和210 83 Bi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9 83Bi和210 83 Bi都含有83个中子B.209 83 Bi和210 83 Bi互为同位素 C.209 83Bi和210 83 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209 83 Bi和210 83 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2.分类思想是中学化学的核心思想,分类均有一定标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l2O3、NaHCO3均可与强酸、强碱反应,都为两性物质 B.Na2O2、AlCl3在适当条件下均可导电,都为电解质 C.CuCl2与FeCl3均可与Fe发生置换反应,都可充当氧化剂 D.BaCO3、BaSO4、Ba(OH)2均难溶于水,所以均属于难溶电解质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轮外壳上装锌块可减缓腐蚀B.铝合金表面有致密氧化膜遇强碱不会被腐蚀C.高纯SiO2由于可导电因此用作光导纤维D.SO2、CO2和N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4.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氯酸钾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转移电子数为0.6N A B.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H2O分子数为0.1N A C.1L 0.1mol/L NaHSO4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1N A D.实验室所制得的1.7g 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 5.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通入足量SO2后,所含离子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 、Al3+ 、SO42-、AlO2-B.Na+ 、SO32- 、Cl- 、K+ C.Na+、NH4+、SO42-、Cl-D.K+、I-、Cl- 、NO3-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B.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C.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D.用NaOH溶液和分液漏斗萃取溴水中的溴7.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利用空气吹出法进行海水提溴B.利用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保鲜水果C.使用铁罐或铝罐储存运输浓硫酸D.利用明矾进行河水的初步净化 8.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专题练习:专题二_溶液

第二讲溶液 1、现有50 g 5 %的硫酸铜溶液,要使其溶液浓度提高至10 %,应该采取措施有: (1)可蒸发水 g。 (2)加入12.5 %的硫酸铜溶液 g。 (3)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 g。 (4)加入蓝矾晶体 g。 2、在1 L水中溶解560 L(标准状况)的氨气,所得氨水的密度是0.9 g/cm3,该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物质的量浓度是(2),质量摩尔浓度是(3),摩尔分数是(4)。 3.在10℃时,向100g25.2%的稀硝酸中先后加入固体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共20.4g,恰好完全反应,把所得溶液蒸发掉39.5g水后,刚好成为饱和溶液,求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以及该溶质在10℃时的溶解度各是多少? 4、Na2Cr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现有100 g 60℃ GAGGAGAGGAFFFFAFAF

时Na2CrO4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40℃(2)0℃时,析出晶体多少克?(0—20℃析出晶体为Na2CrO4·10H2O,30—60℃析出晶体为Na2CrO4·4H2O) 5、在20℃和101 kPa下,每升水最多能溶解氧气0.0434 g,氢气0.0016 g,氮气0.0190 g,试计算: (1)在20℃时202 k Pa下,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mL·L-1表示)。 (2)设有一混合气体,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氧气25 %、氢气40 %、氮气35 %。总压力为505 k Pa。试问在20℃时,该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溶液中含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6、已知CO2过量时,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CO2+NaOH =NaHCO3)。参照物质的溶解度,用NaOH(固)、CaCO3(固)、水、盐酸为原料制取33 g纯NaHCO3。 (1)若用100 g水,则制取时需用NaOH g。(2)若用17.86 g NaOH(固),则需用水 g。 7、下表是四种盐的溶解度(g)。 请设计一个从硝酸钠和氯化钾制备纯硝酸钾晶体的实验(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及实验步骤)。 GAGGAGAGGAFFFFAFAF

高中化学竞赛-综合计算练习

综合计算模拟试题 1.(2004复赛)锌与银的化合物组成一种高比能量、高比功率的电池,以锌为负极,KOH为电解液,正权为银的化合物,正极有很种制造方法: 方法一:向25%的硝酸银溶液中缓慢滴入含有0.2%KCl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而得; 方法二:在含有过硫酸钾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缓慢加入硝酸银溶液,得到银的一种氧化物在90℃搅拌下反应,将沉淀过滤、干燥而得; (1)方法一制备的正极物质A为,在制备时加入0.2KCl的主要目的是。(2)方法二制备的正极物质B为,写出制备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写出以A物质为正极,电解液被锌酸盐饱和的电池充、放电反应式: 并计算KOH浓度为30%时电池的电动势。已知Zn(OH)2的K sp=1.2×10-17;Eθ(Zn2+/Zn)=-0.76V; Eθ(Ag2O/Ag)=0.35V。 2.(2004复赛4)试通过计算说明氯化银能否溶于碳酸铵溶液。 Ksp(AgCl)=10-9.75;Ag(NH3)2的β1=103.24,β2=107.05,H2CO3的pK a1=6.38,pK a2=10.25,NH3的pKb=4.74 3.(2004复赛7)将含有5g未被氧化的血红蛋白Hb(M=64000g/mol)溶液100cm3放入一绝热量热仪中。当充入足够的氧后血红蛋白变成饱和的氧络血红蛋白HbO2,并测得体系温度升高0.031℃。已知每摩尔血红蛋白络合4mol氧,溶液的热容是4.18J·K-1·cm-3。 (1)每摩尔氧的络合焓变是多少?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是减小或增加? (2)在肺部的呼吸作用中,生成氧络血红蛋白反应时,对Hb和O2均为一级。为保护肺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为8.0×10-6mol/dm3,则肺脏血液中氧的浓度必须保持在1.6×10-6mol/dm3,已知上述反应在体温下的速率常数k=2.1×106dm3·mol-1·s-1。试计算在肺脏的血液中,正常情况下氧络血红蛋白的生成速率和氧的消耗速率为多大? 4.(2005复赛1)生活中常常用到照相、洗相,回答下列问题: (1)定影就是将显影后未爆光的剩余银盐溶解掉,Na2S2O3是常用的定影液,利用所给数据计算并说明为什么它可用作定影液。 (2)废旧洗相液中可用锌将银还原,计算在0.01mol/L Ag(S2O3)23-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后,残留的占原有浓度的百分比(不考虑Zn2+与S2O32-的配合作用)。 (3)照相时若曝光过度,则已显影、定影的黑白底片图像发暗,可对之进行“减薄”:即把底片放入硫代硫酸钠和K3Fe(CN)6溶液中,片刻后取出洗净。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已知:Eθ(Zn2+/Zn)=-0.76V;Eθ(Ag+/Ag)=0.35V; Eθ(AgBr/Ag)=0.071V;Eθ(Ag(S2O3)23/Ag)=0.010V 6.水中溶解氧量的一种测定方法: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一定量的Mn2+盐溶液和过量的NaOH溶液(1)加到欲分析的一定体积的水中,得到沉淀A ,而水中溶解的氧将A氧化成B ,

广东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

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 注意事项: 1. 竞赛时间 2.5 小时。迟到30 分钟者不得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考生把答题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赛场、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首页左侧的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当废卷处理。 3. 所有试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得超出装订线外。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草稿纸在答题卷袋内,不得自行带任何其他纸张进入考场。 5. 允许参赛学生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请考生将本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表格中。) 1.现代科学证明,牧民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银导热性好,牛奶凉得快 B.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坚固耐用 C.溶入鲜奶中的银一起被饮用后,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银元素 D.溶入鲜奶中的极微量银离子可杀灭其中的细菌,从而可延长鲜奶的保质期 2.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具有强度高、抗变形性好、密度小(只有钢的1/4)、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有关这种碳纳米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其熔点很高B.其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C.它不能导电D.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3.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缺钙会造成骨骼和牙齿脆弱。当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不足以满足人体所需时,就要服用含钙药品来“补钙”。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可用于补钙的是()。A.熟石灰B.生石灰C.鸡蛋壳D.钙镁磷肥 4.今年春季,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突显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和监管 B.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 C.对附加值低、能耗高、排放大的产业,分期分批实施全行业退出 D.优化能源结构,禁止使用煤炭,取缔农村的造纸、化工等小企业 5.对于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不锈钢做高压锅B.液化气做燃料C D.钢材制铁轨 6.学习是一个积累和归纳的过程,正确的归纳可使零散的知识变得有规律可循。下列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