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三血液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运动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5、血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 义。如果PH值的正常范围,就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 而引起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兴奋性及各种生理机能的 絮乱,甚至会出现酸或碱中毒现象。
大家好
18
第二节.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一、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1、段时间大强度运动,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
量都明显增加,而血细胞容量增加较明显。 2、长时间耐力性运动,血容量的改变,主
2段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的更明显这种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血浆的相对和绝对减少有关不能以单位容积血中红细胞的绝对数值作为评定红细胞数量变化的依据
运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第三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 响 第四节:运动员血液 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不 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大家好
23
(四).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

1、运动时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红细 胞压机的变化。其红细胞压积值的变化基本与红细 胞数的变化相一致。
2、在一定的温度和切变率条件下,正常人红 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范围 内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将有利于更好地运 输氧,增加带氧能力。
3、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其恢复速度越慢。
4、如果白细胞数量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将对 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反之不会影响。
大家好
27
四.血四.小血小板板与与运运动动
大家好
28
大家好
29
1、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下来 的小块细胞质。血小板在止血、凝血及纤溶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血液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2.比重:全血比重:主要取决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 正比。
3.粘滞度:
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gren) 男子为0~15mm/h, 女子为0~20mm/h。
意义:血沉越快,表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小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 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 血细胞 blood cells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 数
量最多,占99%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血小板platelet 最少
(1)概念
指血液凝固后所析出来的清澈的淡黄色的液体。
(2)与血浆的区别
一无一多一少:
✓ 无纤维蛋白原(主要); ✓ 多了一些血小板释放物质;
✓ 少了一些凝血因子。
抗凝


不加
全血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学业水平生理学第3章血液PPt

学业水平生理学第3章血液PPt
缺铁性贫血
(3)成熟因子: VitB12、叶酸是红细胞必要的成熟因子,缺
乏时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 调节红细胞生成:主要受促红细 胞生成素和雄激素的调节。
❖ 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合成,肾功 能不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 不足,可导致肾性贫血)
红细胞膜上A、B凝集 原都有的,称AB型。
红细胞膜上A、B凝集 原都无的,称O型。
❖ 缺O2→肾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 促使RBC发育和Hb合成,促 进RBC释放→ 血液中RBC数量 ↑
4、红细胞的破坏:主要在脾脏和肝脏。 脾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可导 致脾性贫血。
二、各类白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白细胞的正常值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 度低于正常。
2、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前提条件: 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是红细
胞生成的前提。当红骨髓 造血功能受到破坏,导致 再生障碍性贫血。
(2)生成原料
❖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 各种原因造成机体缺铁时,可导致缺铁性 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血型 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分型依据
依据红细胞膜上所含A凝集 原和B凝集原的有无和种类 分型。 (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 抗原物质。 凝集素:指血浆中能与凝集 原结合的特异抗体。)
共分为四型:
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凝 集原的,称A型。
红细胞膜上只含有B凝 集原的,称B型。
白细胞
❖ 根据胞质有无特殊颗粒
1、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血液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血液
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 状态的过程
血清:在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逐渐回缩,并析出 透明的淡黄色液体,称为~~。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 称为凝血因子
❖粘多糖,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具有强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 酶Ⅲ的活性而间接抗凝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EPI抑制凝血过程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二、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 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纤溶酶原激活物
系统包括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组成的红色粘稠液体。
血细胞比容
55%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
45%
男性:40~50%
女性:37~48%
(二)血 量
➢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
小的溶液。
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而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
第一节 概述
四、血浆PH值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取决于: ① 血液缓冲系统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② 肺排酸功能
Na2HPO4/NaH2PO4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尿素、肌酸酐、尿酸、 胆红素 气体:氧、二氧化碳、氮 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类、胆固醇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生成调节物质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
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
白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leukocyte
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有核,正常年人:(4.0~ 10)×109/L。
白细胞的形态
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
白细胞
%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内源性途径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维持和巩固 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血液凝固的调控
1.细胞抗凝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⑴屏障作用 ⑵抗凝和抗血栓
✓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
2.纤维蛋白吸附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Ⅱa Ⅸa Ⅹa Ⅺa Ⅻa)
⑵肝素 ⑶蛋白酶C系统: Ⅷa、Ⅴa ⑷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FⅦa-Ⅲ复合物
X→Xa
⑵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 Ⅱ → Ⅱa
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Ⅰ→Ⅰa
外源性凝血途径
组织损伤 Ⅲ
内源性凝血途径
表 面
PK
K,胶原,异物
激 活
Ⅻa

Ⅶa/Ⅲ
Ca2+
Ⅺa

Ⅸa

Ca2+ PL
Ⅷa
HK Ⅺ

①凝
血酶原 酶复合 物形成

Ⅹa

磷 脂
Ca2+ PL
Va
V



Ⅱa

②凝
血酶原 的激活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
㈠数量和形态:
⒈形态:成熟RBC无核,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
⒉数量:正常成人

生理学 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 血液ppt课件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 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精选ppt
17
思考:如大量丢失白蛋白,会出现什么情 况?
精选ppt
18
几个概念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
② 影响因素: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比值大,易变形。 ☻胞内容物粘度: Hb浓度↑→粘度↑→变形能力↓ ☻ 红细胞膜弹性: 弹性大,变形能力大
RBC
通 过 脾 窦 的 过 程
1. 未成熟的RBC变性能力差,难以通过骨髓血窦, 不易进入血液循环。
2. 衰老和异常的RBC难以通过脾窦而被清除
诊断:甲型血友病
问题与思考:
为何患儿有经常出血的现象,但血小板计数,出 血时间,血块收缩正常?
患儿有经常出血的现象与凝血时间延长,血浆 凝血因子VIII活性极低有何关系?
你考虑患儿患有何种血液疾病?你的诊断依据 是什么?
精选ppt
3
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 3、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4、参与生理性止血和机体的防御机能
精选ppt
12
3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构成: 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
的Na+和Cl-。
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形态和
功能。
精选ppt
13
血浆液晶渗压↓ 引起 细胞肿胀
血浆液晶渗压↑ 引起 细胞皱缩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5.淋巴细胞: 免疫
33
四、血小板 Thrombocyte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体积小无细胞核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内有α颗粒,致密体等颗粒
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数量减少到50X109/L,血管脆性增高
4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活化,形成止松软血栓─初期止血; 3.血液凝固─第二期止血;
纤维组织增生─永久性止血
42
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
1.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2.血小板与血栓: ①黏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0.1~0.8 0.8~4.0
50~70 1~5 0~1 3~8
20~40
32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力↑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itB12 +内因子 ;叶酸)
27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
红系祖细胞 向 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
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四)红细胞的破坏

生理学中职课件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中职课件第三章血液

2024/1/25
23
贫血类型及发生机制
01
02
03
04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 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 致DNA合成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 血细胞减少。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导致贫血 。
2024/1/25
24
白血病发生原因和分类
微循环的组成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 液循环,主要由微动脉、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等部分组成。
微循环的功能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 换的场所,具有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参与血液和组织液的回流,以及维持 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22
05
血液疾病生理基础
蛋白质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物质和 参与免疫应答等作用。
糖类
以葡萄糖为主,是机体主要的供能物 质之一。
2024/1/25
脂类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参 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和细胞膜的构成。
无机盐
如钠、钾、钙、镁等,维持血液的酸 碱平衡和渗透压稳定。
激素和酶
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2024/1/25
27
06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 应用
2024/1/25
28
常见实验诊断方法介绍
01
02
03
血液常规检查
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计 数和形态学观察,了解血 液的基本情况。
2024/1/25

生理学--血液 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 ppt课件
❖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 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细胞 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人工制造的火 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 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 ❖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三)黏滞性
❖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 ❖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四)血浆渗透压
第三章 血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概述
2
血浆
3
血细胞
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5
血量与血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难点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无机盐
❖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 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出血时间:临床上用细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 然流出,然后测定从出血到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 作用:判断生理性止血功能。 正常成人出血时间1-3分钟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2,比重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3,黏滞性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正常值:300mOsm 5,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酸中毒 碱中毒
第二节 血 浆
成分
水(91%-92%)
血浆
溶质(8%-9%)
无机盐 功能:形成和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 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血浆蛋白 正常含量60-80g/L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其他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数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 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优选)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三章 血液生理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三章 血液生理

血液密度(比重)
动物全血的比重约在1.050~1.060之 间,其中红细胞比重最大,白细胞和血 小板次之,血浆的比重最小,约在 1.025~1.030。
表4-2 常见动物的血液密度
动物种 类
牛 猪 绵羊 山羊 马 鸡
血液密 度
1.046~ 1.061
1.035~ 1.055
1.041~ 1.061
血量恒定十分重要 失血不超过10%,不会影响健康
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1-2h内可以恢复
血浆蛋白由肝脏加速合成
血细胞慢慢恢复
一次失血20%,将引起机体活动明显障碍 一次失血30%,可能危及生命
献血影响健康吗? 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 概念?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 心血管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循环 流动,实现运输物质、 维持稳态、 保护机体及参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生 理功能。因此,血量、血液成分或 性质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正常活动的 基本条件。

本章重点:
体液、内环境、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及生理功能;

二、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水(90~91%)、蛋白质(6.5~8.5%)、
无机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脂质。
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是血浆和组织液的区别所在。 ★血浆中的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
血量: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是血浆量和血细 胞量的总和。 循环血量: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液在心 血管内循环流动,这部分血液量叫… 储备血量:血液另有一部分血液则滞留在肝、 肺、脾、皮下静脉丛和皮肤等处,这些流动 缓慢,红细胞比容较高的血液量叫…或贮血 量。因此,把肝等器官称为贮血库。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第三章:血液
Blood
新鲜血液 +抗凝剂
4C离心 3000rpm30min,
血浆~55% 白细胞+血小板<1% 红细胞~45%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水:91~92%
白蛋白(albumin, 清蛋白)~1/2
血 浆
溶质
血浆蛋白
球蛋白(globulin) ~1/3 纤维蛋白原~1/20

8~9%
无机盐(电解质)

小分子物质
营养物质
血 红细胞
有机物 激素
细 白细胞 胞 血小板
代谢产物
水:91~92%


溶质

8~9%

血 红细胞 RBC (erythrocyte)

胞 白细胞 Platelet (thrombocyte)
血小板 WBC (leukocyte)
血细胞比容
•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 成年男性:40~50%,女性:37~48%,新生儿:~55% • 主要是红细胞比容 • 临床意义:如贫血、失水时会发生变化
•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 刺激骨髓中红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的定向干细胞→ 原始红细胞
– 加速血红蛋白合成 – 促进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进入血液
EPO生成的调节
❖ RBC减少 ❖ 血氧减少 ❖ 组织氧需增加
❖ 血氧升高
❖ 肾脏(及肝脏等)产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作用于骨髓 造血组织
血液的理化性质
• 血量:体重的7~8%=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 血液的比重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 血液的粘滞度(viscosity)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医学
9
5.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
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
2.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3.粘滞度: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4.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 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erythroid, CFU-E),促红医细学 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27
EPO),其它因素。
医学
28
骨髓
红 细 胞 生 成 的 调 节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医学
29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医学
11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 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 ❖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
8
(三)黏滞性
❖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 ❖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
9
(四)血浆渗透压
运输氧气和 二氧化碳
2
缓冲血液 酸碱度
-
25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
❖可塑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 ,使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大 ,在受到外力时易于发生变形。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会减弱 。
-
10
溶液的渗透压
➢如果将蔗糖水溶液与水用半透膜隔开,使膜内和膜外液面相平,静置一段 时间后,可以看到膜内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透过半透膜 进入溶液中。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现象。不同浓度 的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
11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Osm/L,相当于5790mmHg,大小与血浆 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 。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肝功能异常时,常引起A/G比值下降或倒置


-
16
(二)无机盐
❖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 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成熟RBC呈双凹圆碟形,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含 丰富的血红蛋白(Hb)
-
23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等。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儿童低于成年人 ;高原居民高于平原居民。 ❖外周血液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
-
24
红细胞功能
1
(四)其他
❖血浆中还含有葡萄糖、脂类、酮体、乳酸、维生素和激 素等有机化合物。还有O2和CO2等气体分子。
-
17
二、血浆渗透压:300mmol/L,770kPa,5790mmHg
❖ 渗透压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具有的保留和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
❖ 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 (1)血浆晶体渗透压:占99.6%,主要由Na+、Cl-形成;由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不
-
18
-
19
❖等渗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溶液或低渗溶液 。
-
20
❖肝、肾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血 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少而滞留于组织间隙 ,形成水肿。
❖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 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细 胞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人工制造的 火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 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
12
(五)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血浆pH的相对恒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对和正常的肺、肾功能。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 ❖pH<7.35时称为酸中毒,pH>7.45时称为碱中毒。 ❖酸中毒或碱中毒都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者将 危及生命。
-
21
形成 正常值 生理作用
两种渗透压的比较
晶体渗透压 血浆中晶体物质 主要是 NaCl
298.5mOsm/L(99.6%)
胶体渗透压 血浆中胶体物质 主要是血浆白蛋白
1.5mOsm/L(0.4%)
调节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及维持血细胞的 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维
正常形态
持血容量
-
22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RBC
能直接通过细胞膜,因此晶体渗透压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中具有调节作 用,从而影响细胞内压力和容积的稳定。 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能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而对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无调节作 用。 (2)血浆胶体渗透压:占0.4%,主要由血浆中的白蛋白形成。血浆蛋白不能通过 毛细血管壁,因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在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如: 影响组织液生成、尿生成等。
-
3
对人而言最宝贵的是生命,对生命而言最珍贵的是血液。
血液通过运输、防御、 保护、缓冲和调节等 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 境稳态中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
失血过多
危及生命
-
怎么办?
4
第一节 概 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
5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
✓成年男性为40%~50% ✓成年女性为37%~48% ✓新生儿约为55%
血量(血容量):正常成年人血量占
体重的 7%~8%,大约4~5L。
各种贫血
血细胞比容↓
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
血液的组成示意图
血细胞比容↑
-
6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 ❖静脉血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 ❖血浆因含胆色素而呈淡黄色。 ❖空腹时血浆清澈透明。
-
13
第二节 血浆
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
14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水 血浆
溶质
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电解质
纤维蛋白原
小分子有机物
气体
-
15
(一)血浆蛋白: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正常含量为60~80g/L。
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为1.5~2.5∶1。
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
1
章目 1 录概 述
2
血浆
3
血细胞
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5
血量与血型
-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难点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