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共五则范文)

失独家庭(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失独家庭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
他们无法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期盼这个国家和社会给他们多一些保障与关爱,至少不要再忽视他们。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
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
措施:1.开展对失独家庭的调查,了解他们实际困难和诉求,政府部门要出台失独帮扶政策,只有政策才具有稳定性和普惠性。
要建立针对“失独群体”的专门社会救助制度。
应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减轻“失独群体”,特别是老人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2.由于情感方面的受伤,很多失独老人并不愿意入住现有的养老机构,他们喜欢抱团取暖,希望有专门的失独者养老机构,失独者在一起生活,他们彼此心里才会消除芥蒂,政府应建立失独养老机构,供失独者养老.3.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者要重获生活希望,最关键的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记忆阴影,因此建立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社区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构筑起帮扶“失独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4.加快社会管理创新。
要尽快改革和完善医疗、养老等相关制度,如就医住院、入住养老院需要监护人签字等相关制度,需要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保障他们能够优先就医和养老,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
5.失独家庭是整个中国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国家的老龄政策也应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出台相应的帮扶方法。
第二篇:失独家庭创意: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
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全国“失独家庭”已超100万!“独苗”夭折,步入暮年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生存状况?现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将由此产生的贫困与赡养问题,并试点一些生活补贴项目。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关于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1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社法委于七月上旬组织相关部门及政协委员对我市失独家庭生存现状、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榆林市现有总人口370万,截至20XX年6月底,全市共有失独家庭264户374人,其中农村家庭190户267人,城区居民74户107人。
失独父母年龄,49岁以下有53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14.17%,这部分人群还有收养或者再生育可能;50岁――60岁有69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18.45%;60岁以上有252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67.38%。
50岁以上的父母无法再生育,60岁以上的父母,收养孩子也成了力不从心的事情。
失独子女年龄,10岁以下死亡的26人,占死亡人数的9.85%;11到20岁死亡的57人,占到21.59%;21岁以上死亡的181人,高达68.56%;独生子女死亡原因,患病占到49.60%,车祸等意外事故占到50.40%;失独子女性别,女性60人,男性204人。
21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发生意外的概率增大所致。
二、存在问题1、心理创伤难以修复。
失独家庭没有了亲情滋养和天伦之乐,心理创伤极难修复。
如榆阳区计生协去年委托人民医院,给89名失独家庭人员安排了健康体检并心理问卷测试,其中28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普遍自我封闭,隔离社会。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因为失独陷入深深的心理创伤之中,整日自我封闭,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2、如何养老成为心病。
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我不怕死,我怕老,我怕病”的隐患。
病了谁来管,老了谁来安葬,无时不在困扰着他们。
这些隐形问题不是靠钱能解决的,如何养老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病。
3、看病就医无人陪护。
失独家庭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有脑梗、肢残、肺结核、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虽然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他们最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住院手术没人签字,更没人陪护治疗,就医缺乏最基本的保障。
失独家调研报告

失独家调研报告标题:失独家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失独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旨在探讨失独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调研结果表明,失独现象在我国逐渐增多,主要原因包括人口流动、经济压力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等。
为了解决失独问题,需要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一、介绍失独问题失独指的是在儿童时期失去父母或亲生父母一方的情况。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独现象在我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给失独群体带来了困扰和痛苦。
二、失独现状分析1.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原因,许多农村家庭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或者将孩子送到城市工作的亲戚家抚养。
这种人口流动导致失独问题的频繁发生。
2. 经济压力在现代社会,经济问题往往成为导致失独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不少家庭因为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抚养儿童的费用,被迫将孩子寄养或者送给国家收养机构。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为了多赚钱,不得不长期离家工作,导致儿童失去了父母的陪伴。
3. 家庭结构变化家庭结构变化也是导致失独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庭因为离婚、丧偶等原因破裂,导致儿童失去父母的抚养。
此外,由于二孩政策的放开,一些家庭只能放弃一个孩子,使其失去兄弟姐妹的陪伴。
三、失独问题带来的影响1.心理影响失独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
2.教育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的关怀,失独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可能面临学习困难、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3.社会适应问题失独儿童长期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难以适应社会环境。
四、解决失独问题的对策1.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方面,为失独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2.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对失独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克服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3.加强教育保障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失独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失独家庭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其他子女因早逝、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生存。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因为这些家庭面临着独特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其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适当的干预和支持措施。
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家庭的数量在世界各地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数以百万计的家庭面临着失独的困扰,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在中国,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失独家庭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几百万的失独家庭,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中。
这些家庭中,许多父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失去了独生子女意味着家庭的血脉将会中断,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打击。
失独家庭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其中包括:1. 心理创伤:失独家庭的父母通常会面临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常常无法摆脱这种伤痛,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
2. 焦虑与抑郁:失独家庭的父母往往会陷入焦虑与抑郁之中,他们对未来感到不安,无法释怀过去的痛苦。
3. 社交问题:失独家庭的父母由于心理创伤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社交问题,他们难以积极融入社会和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4. 生活质量下降:失独家庭的父母由于心理问题的困扰,生活质量往往会下降,他们无法享受人生的乐趣。
解决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针对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社会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1. 心理咨询:对于失独家庭父母的心理问题,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和排解心理创伤,减轻焦虑和抑郁。
2.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加强对失独家庭的支持,包括经济上的援助和情感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到被社会关爱和关注。
3. 心理疏导:为失独家庭的父母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找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面对未来。
4. 家庭教育:对失独家庭的父母进行家庭教育,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家庭,培养积极的家庭情感,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失独家庭困难诉求

失独家庭困难诉求失独家庭,指的是失去唯一子女的家庭,其在心理、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关注和支持失独家庭的困境,倾听他们的声音,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失独家庭的困难诉求,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心理困境失独家庭在心理层面上经历了极大的痛苦和打击。
他们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面对孩子早逝的事实,他们常常感到无助、绝望和心痛。
因此,他们有着诉求,需要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解决方案:1. 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专门的机构,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专业心理师的引导,帮助他们减轻痛苦,重建信心,并逐渐调整和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2. 心理支持小组:组建失独家庭心理支持小组,让他们有机会与有着类似经历的人分享感受、倾诉心声,并从中找到支持和理解。
二、经济困境失独家庭由于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往往陷入经济困境。
由于失独子女所承载的期望和赡养责任消失,他们需要在经济上重新调整,面对生计和支付各种费用的问题。
因此,他们有着诉求,需要经济上的援助和支持。
解决方案:1. 资金援助: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向失独家庭提供资金援助,帮助他们渡过经济困难的阶段。
资金可以用于生活开支、儿童教育、医疗费用等方面。
2. 就业培训:为失独家庭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优先考虑失独家庭的就业需求,并提供就业保障和帮扶。
三、社会认同困难失独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认同困境。
他们往往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理解,生活在阴影之下。
因此,他们有着诉求,希望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解决方案:1.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对失独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遭遇和困境,减少歧视和偏见,创造一个友善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2. 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失独家庭的权益和尊严。
加大对他们的法律保护力度,严惩对失独家庭的歧视和侵害行为。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失独家庭是指由于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导致家庭中仅有的一个子女早逝,父母失去了独一无二的子女。
这种情况在我国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一些独生子女政策下,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更加突出。
养老问题是失独家庭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缺乏子女支持,父母的养老问题往往倍感孤独和无助。
如何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社会难题。
在优势视角下,我们需要审视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从政府支持措施和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出发,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多关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晚年生活中得到温暖和安慰。
1.2 问题意义失独家庭养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性的问题。
这些家庭由于失去独生子女,在养老阶段面临着独特的困境和挑战。
他们通常缺乏传统的家庭养老支持,需要面对孤独、经济拮据和身心健康问题等多重困境。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关乎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深入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探讨如何改善他们的养老状况,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对于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有助于提高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和关爱程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可以有效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积极关注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有助于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实现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
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意义重大,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发展前景。
(OpCodes:GB)2. 正文2.1 失独家庭养老现状分析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是指由于独生子女去世或无力照料父母,导致老年独居、孤独无援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中国逐渐增多,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难题。
失独家庭老人普遍面临经济压力。
由于无子女财务支持,很多失独家庭养老者只能依靠自己的养老金和社会救助度日,生活质量较低。
失独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及意见建议

失独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及意见建议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家庭人口结构简单,情感寄托缺失。
失独家庭基本是一家三口的模式。
子女的突然离世,这将彻底打破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感情的依托,失去独子使老人情感无依托、无人交流。
更有甚者,因失去独子而面临精神崩溃边缘。
二是失独家庭资源匮乏,增收动力不足。
由于失独父母年龄较大,无法再生育子女,失独后不少失独父母已无再创业的精力,加之资源、能力匮乏,基本没有提高家庭收入的途径,70%家庭靠救助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部分失独父母还要承担孙子女上学花费、房屋租费等费用,生活举步维艰。
三是失独老人年龄偏大,老来生活困难诸多。
失独家庭父母中,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占据多数,总体年龄偏大。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失独老人老年的保障失去,等到无力解决生活日常料理时,一旦生病,将会无所适从。
二、意见建议一是完善失独家庭社会保障。
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乡低保体系建设,改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扩大付费报销范围,建立失独家庭专项扶助基金。
重点改善失独家庭的物质生活,增加收入减轻负担,为失独家庭建立稳固可靠的保障体系。
二是形成失独家庭共同协作机制。
帮助失独家庭摆脱贫困,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综合力量。
建立关爱失独困难家庭救助的领导协调组织,将失独困难家庭关爱贯穿到计生特别扶助、民政救济、育困难学生补助、妇联春蕾计划等之中,实现有机结合,资源共享。
不断提高对失独家庭的生活补助标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政策温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的良好格局。
三是落实失独家庭精神抚慰措施。
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党员结对爱心帮扶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优势,组织志愿者走进失独家庭,组织开展失独老人交流沟通活动,丰富失独老人精神空间。
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专门的养老院,发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积极做好老人心理引导。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对策分析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
当前我国对于失独家庭并没有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调查,但是在一些相关数据统计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实际情况。
失独家庭作为我国社会家庭组成的形式之一,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失独家庭增长率逐年递增,且由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且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的双重刺激,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面临失独风险,养老成为失独家庭的关键问题。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度失独家庭在养老制度设置和社会关怀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失独子女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中,因此对失独家庭制定养老政策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一)“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
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海拉尔区失独家庭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由于年龄限制导致他们基本都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且身体状况较差,大部分老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身体疾病,由于没有子女进行赡养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和最低保障来生活,因此生活十分贫苦。
部分老人在?历失去子女的打击之后一蹶不振,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长期卧病在床,医药费都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且还有一些老人有年岁更高的父母仍然健在需要赡养,也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
(二)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老年人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操劳之后,原本应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要经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带来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摧残下,大部分老人会丧失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及信息,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疏导,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救助机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救助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老人的心理承受的痛苦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最终积劳成疾,使老人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失独家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家庭中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这对于中国的传统家庭来说是一种罕见的情况。
随着社会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失独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导致了该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心理困扰。
本文将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相关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独生子女往往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被视为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一旦家庭中的独生子女遭遇不幸,对家庭的冲击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失独家庭的数量约为5000万户,这一庞大的数字表明了失独家庭在中国社会中的存在和扩散。
失独家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压力大:失独家庭通常只有一对夫妇,他们需要承担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同时还要应对失去独生子女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2. 社会关系复杂: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中对于家庭的重视和依赖,失独家庭在社会交往中常常面临着种种尴尬和困扰,比如与邻居、亲戚朋友的交往难题等。
3. 心理健康问题:失独家庭的成员常常陷入抑郁、焦虑等心理困扰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失独家庭成员通常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损害,还会波及到家庭的其他成员,甚至整个社会。
在对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抑郁情绪:失独家庭的成员往往会由于失去独生子女而陷入抑郁情绪中,这种情绪长期存在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2. 孤独感:失独家庭的成员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他们失去了对自己最重要的亲人,很难找到可以倾诉和得到支持的人。
3. 自责和内疚:失独家庭的父母常常会因为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而感到内疚和自责,这种情绪会极大地消耗他们的精力和意志。
4. 社会不适应:失独家庭的成员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遭遇到各种不适应和困扰,这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主要指由于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夫妻离异或者一方去世,而导致失去唯一子女的家庭。
在这种情况下,失独家庭会面临来自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困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优势视角下对失独家庭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
一、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一些夫妻离异或者一方去世后导致家庭失去独生子女而无法得到子女的养老照料和精神支持。
这种情况下,失独家庭会面临经济支持、精神寄托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压力和困扰。
在经济支持方面,失独家庭通常依赖于子女的经济资助和赡养。
但是一旦失去独生子女,就意味着失独家庭要承担起自己的养老经济负担。
对于一些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经济拮据、无法养老的困境。
在精神寄托和心理健康方面,失独家庭缺乏了子女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都给失独家庭的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失独家庭的社会保障,包括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养老金补贴,建立失独家庭专门的救助机制,确保他们在经济上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2. 建立社区化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和服务,建立健全的社区化养老服务体系,包括提供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为失独家庭提供养老照料和精神支持。
3.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对失独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倡导多子女养老观念在社会层面,要倡导多子女养老观念,鼓励家庭生育多个子女,以减轻失独家庭养老的压力。
5. 加强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失独家庭的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浅谈我国失独家庭的困境及扶助对策

浅谈我国失独家庭的困境及扶助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再次怀孕生育二胎,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因故未能如愿,成为了失独家庭,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本文将从经济、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分析我国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扶助对策。
一、经济方面的困境失独家庭在经济方面首先面临的是子女教育方面的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老人照顾,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失独家庭很难同时在经济上和精神上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
这使得许多失独家庭的子女在教育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机会,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另外,在经济上,失独家庭面临更高的医疗费用。
老年人身体逐渐衰弱,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支出,而失独家庭缺少扶助,这一压力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有必要加强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尤其是加大医疗保险福利覆盖面,从而减轻失独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针对失独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可以加大对他们的资助力度,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心理方面的困境失独家庭还常常面临着心理困境。
由于缺乏亲子关系,失独家庭的老人会感到孤独无助,尤其是在老年病痛及失能的情况下更加明显。
同时,失独家庭的子女也因长期经历亲人的病逝和缺乏同龄的家庭成员的陪伴而产生精神不健康的问题。
因此,需要因材施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哲学道德教育以及亲情教育等,使得失独家庭的老人和子女能够正视现实,学会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社会方面的困境在社会方面,失独家庭也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些政策往往不能同时考虑到所有人的利益,从而导致失独家庭在其中得不到足够的照顾和待遇。
与此同时,在社会底层,由于缺乏社会连接和关心,失独家庭面临着被社会孤立的压力,有时甚至被视为负担。
因此,需要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包括通过资金、物质等方式的直接帮助,以及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方式提供心理、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支持,让失独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拥抱。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

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失独家庭是指由于独生子女意外死亡或残疾等原因,家庭仅剩下一个子女或无子女的家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变化,失独家庭问题日益突出并备受关注。
现今,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子女是父母的依靠,而失去独生子女后,失独家庭的老年人面临着无法子承父业的困境。
如何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这个日益老龄化的社会中,失独家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凸显出来,需要政府和社会机构共同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在这一背景下,对失独家庭养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成因,提出对策建议,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老年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难题,直接关系到失独家庭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优势视角下对策思考,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失独家庭在养老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同时,对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度,推动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和关注失独家庭的生活境遇,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
因此,深入研究优势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对策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实现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失独家庭指的是因为意外、疾病或其他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
这类家庭在养老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失独家庭的老年父母在经济上承担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要自己承担养老的费用,不再有子女提供经济支持。
失独家庭的老年父母在生活上面临更多的孤独和抑郁,因为他们失去了和子女在一起的机会,缺少家庭关系的支持和安慰。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失独家庭数量逐年增加,而且这类家庭普遍存在着生活困难、心理匮乏等问题。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篇调研报告: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摘要:失独家庭是指已经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许多家庭面临失独的困境。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失独家庭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一、背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有多年。
然而,许多家庭因此失去了独生子女,导致他们面临心理和经济的巨大压力。
失独家庭逐渐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现状调研结果1. 心理压力:失独家庭的父母普遍感到失落、无望和孤独。
他们失去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支持,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 经济困境:失独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通常是夫妻双方的退休金或劳动收入。
然而,在面临老年疾病和家庭开支压力时,这些收入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3. 社会关怀的不足:许多失独家庭在社会关怀方面存在欠缺。
他们感到被遗忘,缺乏支持和帮助。
三、帮扶措施建议1. 心理咨询和支持:失独家庭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2. 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为失独家庭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和创业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或开展自己的事业,提高经济能力。
3. 社会保障政策优化: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社区关怀网络建设:建立失独家庭关怀网络,包括社区志愿者、社工机构等,为他们提供定期的关爱和支持。
四、帮扶调研结论失独家庭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面临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困境。
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帮扶措施,包括心理咨询支持、职业培训创业、社会保障政策优化和社区关怀网络建设等。
希望通过此项调研,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视,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 完 -。
失独家庭调查报告介绍3篇

失独家庭调查报告介绍3篇失独家庭调研报告(一)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
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
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县、**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
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
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主要问题⑴经济收入偏低。
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
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
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
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和社会救助_社会工作专业

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和社会救助_社会工作专业
失独家庭指因子女过早离世,父母在未来的许多年里将以单身
或夫妻二人的形式生活。
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十分困难,这些家庭
通常会面临以下问题:
1. 经济压力:失独家庭中,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
当子女离世后,父母要面对失去经济来源的问题。
许多失独家庭的
父母因年龄较大,无法重新就业或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经济压力
会更加明显。
2. 心理创伤:失去子女对家庭的打击是无法言喻的。
失独的父
母通常会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很难走出来。
有些父母甚至会产生
自责或责任感,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未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3. 社会支持:由于社会对失独家庭的认识和支持程度较低,这
些家庭通常会感到孤独与失落。
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以帮助他们走出悲痛,重建自信。
因此,对于失独家庭,社会工作专业可以提供以下支持和服务:
1. 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失独家庭的父母化解心理创伤,
减缓悲痛情绪。
2. 经济援助和扶贫措施,帮助失独家庭缓解经济压力。
3. 社会互助和社区支持,为失独家庭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建
立与社会其他成员,尤其是同样是失独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
和互助沟通。
4. 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为失独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维
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总之,社会工作专业可以为失独家庭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和自信,摆脱困境,走向更好的未来。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2失独家庭调研报告(2)湖南省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累计少出生3600多万人,节约孩子抚养费1.1万亿元。
计划生育的初衷已得到实现,有计划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来临,“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失独”老人们成为一个日益放大的群体,将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
一、农村老年失独家庭现状天元区乡镇农村户口的老年失独家庭有37户,50人。
1.年龄分布49-60周岁的失独父母有17人,占总数的34%;61-70周岁的失独父母有15人,占总数的30%;71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有18人,占总数的36%。
2.婚姻状况夫妻健在的失独父母14对夫妻,28人,占总数的56%;丧偶未再婚的父亲或母亲15人,占总数30%;离异未婚的父亲或母亲3人,占总数6%;再婚的父亲或母亲2人,占总数的4%;因独生子女死亡受到刺激妻子精神障碍出走未归的失独父亲2人,占总数的4%。
3.独生子女死亡情况独生子女在儿童时期早夭的为16人,占总数的43%;独生子在青年时期死亡的为11人,占总数的30%;独生子女在壮年时期死亡的为8人,占总数的22%。
4.生活保障现50人均享受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2013年起每人每年由政府财政发放扶助金3600元。
有退休工资的失独父母8人,占总数16%(其中退休工资1000元以上3人,1000元至500元4人,500元以下1人。
);五保户9人,占总数18%;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人,占总数6%。
无固定收入30人,占总数的60%。
5.孙子女情况有亲孙子女的失独父母8人,占总数16%(其中有一对夫妻);有继孙子女的失独父母1人,占总数的2%。
6.居住情况夫妻两人单独居住自己房屋的失独父母有16对,30人(含再婚家庭,其配偶不是失独父母),占总数的60%;单身独居的失独父母有11人,占总数的22%;与兄弟、父母儿媳、女婿居住的失独父母有4人,占总数的8%;寄住村中无亲戚关系的组员家中有2人,占总数的4%;由政府抚养住敬老院的失独父母有3人,占总数的6%。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引言失独家庭是指由于意外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家庭中的子女离世,使得父母失去了子女的家庭。
在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失独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加,这使得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失独家庭成员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家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量增加、心理困扰、社会关注、政策支持等。
失独家庭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因为意外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失去子女,造成了大量的失独家庭。
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失独家庭的数量甚至更为突出。
失独家庭的成员常常面临心理困扰。
失去子女是任何一个家庭都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而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种打击更加巨大。
失独家庭的父母往往陷入极度的悲伤和自责之中,难以从心理上得到解脱。
失独家庭的兄弟姐妹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经常陷入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之中。
失独家庭的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不少媒体对失独家庭的现状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一些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失独家庭的援助工作中,为失独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政策支持也逐渐得到加强。
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和扶持力度。
提高失独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失独家庭带来了一线希望和温暖。
二、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失独家庭的成员往往面临着多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悲伤、自责、孤独、压力等。
失独家庭的父母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
失去子女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痛苦,这种痛苦往往深深地刻在了失独家庭父母的内心深处。
他们常常感到心如刀割,痛苦不堪,难以释怀。
失独家庭的父母经常自责不已。
他们常常陷入“如果当初”、“为什么不”等种种自责之中,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了子女的离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
当前我国对于失独家庭并没有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调查,但是在一些相关数据统计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实际情况。
失独家庭作为我国社会家庭组成的形式之一,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失独家庭增长率逐年递增,且由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且人口老龄化
趋势明显的双重刺激,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面临失独风险,养老成为失独家庭的关键问题。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度失独家庭在养老制度设置和社会关怀方
面存在许多缺陷,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失独子女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中,因此对失独家庭制定养老政策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
(一)“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
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海拉尔区失独家庭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由于年龄限制导致他们基本都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且身体状况较差,大部分老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身体疾病,由于没
有子女进行赡养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和最低保障来生活,因此生活十分贫苦。
部分老人在?历失去子女的打击之后一蹶不振,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长期卧病在床,医药费都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且还有一些老人有年岁更高的父母仍然健在需要赡养,也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
(二)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老年人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操劳之后,原本应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要经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带来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摧残下,大部分老人会丧失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及信息,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疏导,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救助机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救助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老人的心理承受的痛苦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最终积劳成疾,使老人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三)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为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缓解了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大多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孩子的养老负担较重,并且计划生育也导致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但是这样的背景之下导致失独家庭的老人养老成为了关键所在,而我国
政府却美元兑失独家庭老人的养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社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因医疗而返贫的比例高达50%。
而现行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在这方面的救助力度非常有限。
且全国各地对于失独家庭也并没有给予特别的救助,救助金额较少,对于如此贫困的家庭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二、关怀“失独”家庭的对策
(一)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对全国“失独”家庭总量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充分掌握“失独”家庭的工作、生活状况,并据此研究制定或完善相关政策。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多重关怀机制。
由于对于失独家庭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经济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对失独家庭给予更多的借鉴救助和物质帮扶。
针对失独家庭老人养老困难的现状,国家应该建立专门店额养老院来为这些老人的养老提供场所和服务,同时也要提高对失独家庭老人的救助金额度,确保老人的生活治疗有所保障。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是,失独家庭不仅仅是政治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也应该发动社会力量基于失独家庭老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对老人的心理问题引起重视,建立专门的心理救助站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排解,让啊咯人从阴霾中走出来,迎接新的生活。
同时对“失独”家庭给予精
神慰藉。
精神慰藉是失独家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要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特别注意。
失独老人或许更在意社会对他们的看法,对他人的一言一行也会更加敏感。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护他们的尊严,从媒体到医院、养老院等相关服务机构,必须避免造成歧视;精神慰藉对于失独老人的重要性,除了保护他们的尊严,也在于抚平他们曾经受到的伤害,作为社会个体,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幸和不测,重要的在于整个社会的氛围要温馨,人情和伦理的传统要延续,让他们平等地、温暖地生活于社会大家庭中。
通过政府关注、基层组织关怀和家族关心等方式营造氛围,使“失独”家庭的情感得到安慰,情绪得到缓释,内心感受到温暖,引导和重塑他们的生活勇气和信心。
(三)对失独家庭给予精神关怀。
前面的提到过失独家庭的老人不仅要面对沉重的借鉴负担,同时还要面对沉重的心理负担,在经历丧子之痛之后,大部分老人不仅身体会遭受重创,同时也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大部分老人对生活失去了热情,不愿意再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甚至选择自我封闭。
面对这种情况,就一定要重视对失独家庭老人的心理安慰和排解。
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救助站来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同时集成社区也应该积极开展爱心活动,深入到失独家庭的家中对老人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排解,在解决老人心理问题的同时给予老人关怀,让失独家
庭老人重拾对生活的信息。
从北京、大连等地的实践看,目前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
但是这类民间团体多以自发性公益组织为主,他们的活动十分随意,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发挥社区效应,鼓励社区与社会组织团结协作来共同解决失独家庭老人的心理问题:一可以构建完善的失独家庭信息系统;二是可以寻求社会救助;三是开展亲情抚慰活动,及爱情观失独家庭老人与社会的联系;四是建立社区老年工作室,为“失独”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服务,要注重对“失独”老人的心理支持,定期上门为“失独”老人进行营养指导、疾病预防等,帮助“失独”家庭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从全国的家庭情况来看,失独家庭的比例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面对不断增长的失独家庭增长率,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失独家庭的风险存在于每一个家庭之中,应该未雨绸缪引起重视,面对风险,最有效的规避方式就是保险。
因此我做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完善养老机制对全国的老人养老形成一个有效的保障,让所有老人在面对失独风险的时候仍然可以从社会中寻找到支持与关爱,从而仍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根本上逐步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养老。
2007年8月,中国正式出台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也叫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首先对我
国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以及救助问题进行了另外的补充说明,虽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但是对于最根本的养老问题却没有提出十分完善的解决办法,所以在未来额政策制定中,国家应该将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纳入到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确保失独家庭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同时,还应该明确城乡失独家庭的差异性,城市失独家庭的老人主要需要的是社会保障,而乡村的失独家庭老人主要需要的是解决帮扶,因此在政策制定中也应该有所区分。
如江西省财政厅和省人口计生委今年重新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的补助作了调整,在女方年满40周岁以后,给予每人每月150、300、500元等不同标准的补助。
所需经费全部由中央、省财政承担。
(五)尽快调整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自1982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增长的到了明显的抑制,当前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且在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低于1的超低水平。
我国许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生育水平已经明显低于2.1的更替水平。
并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还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进一步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且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根据有关数据估算,会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
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
中国,将有1000万的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中国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超过百万。
鉴于这种现实,建议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当前,双独子女夫妇已被允许生育二胎,这对减少“失独”现象有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对非双独子女夫妇来说,“失独”风险依然存在。
面对众多专家对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质疑,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参考文献:
[1]高可.宏观视域下的我国失独问题理论初探[J].中州大学学报,2013,(03).
[2]吴石英,周剑.独生子女死亡困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