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及其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很多地方政府难以还清债务,这就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研究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源。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地方政府在GDP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债务规模,而且有些地方政府还存在借债还债的情况。
另外,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债务购买和债务置换成为了常态化的现象。
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
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方法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以实现财政体系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这样可以促进地方市场的发展,从而为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供便利。
同时,应该将地方市场和地方债务发行分离开来,以实现不同政策目标的平衡。
其次,还需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的全面排查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此外,还要建立市场化的垃圾债券处置机制,减少垃圾债券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最后,应该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调控机制。
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相应的规定来有效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加大对地方政府的风险评估力度。
同时,采取成熟的财务监管和风险控制方法,整合债务水平和债务评级,提高财务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方法如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存在,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化解这些风险。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可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
这样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保证其正常运营。
其次,可以评估担保机制的有效性,提高担保机制的应对能力。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人对债务担保的投资风险,从而为债务化解提供保障。
最后,也可以通过地方市场的整合和调整来优化地方市场结构,促进市场的发展。
财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调研报告范文
财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调研报告范文财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调研报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动荡,财政风险成为整个经济体系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调研分析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现状和应对措施等方面,探讨财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相关问题。
一、形成原因财政风险的形成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内部原因主要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财政政策不当,如过度依赖借贷、缺乏规划和控制,容易导致财政收支失衡和债务风险。
财政管理不善,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违规、资金管理漏洞等,也会导致财政风险的形成。
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国际金融市场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因素。
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如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加剧等,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如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也会对国内经济造成财政风险挑战;自然灾害对财政负担的增加也会影响政府的债务风险。
二、现状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财政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尤其是在融资平台公司和投融资体系建设中存在较普遍的违规现象;二是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尤其是一些产能过剩、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负债过重;三是金融市场风险,尤其是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和债券违约事件屡现于前;四是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更多的资金投向社会保障领域需要更好的财务管理。
三、应对措施针对当前形势,政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财政管理,压缩过度借贷,加强成本控制和管控,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二、改革国有企业,推进企业资产负债表重组,确保企业负债率的可控和稳步下降。
三、加强金融监管,控制不良贷款率,减少金融市场波动以及违规行为。
四、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优化分配效率和财务管理模式,引导更多的市场投资,提高临床效果和质量。
以上建议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政府压缩政策,而是在当前的情况下逐渐健全和加强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财政监管体系,保证国家的财政稳定和长久的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单大栋袁庆海潘虹一、财政风险的内涵及决定因素分析(一)财政风险的内涵财政主要是指政府在管理、调控、服务公共事务(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有关的政府预算、财税政策、债务决策、政府收支执行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财政风险,则应当是未来政府在管理、调控、服务公共事务中出现支付危机的前奏反映,即在未来某时点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致于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财政风险不等同于财政危机,财政风险可以是无时不在的,但它只是将来产生财政危机的诱因,财政危机绝不是无时不在,国际上财政危机出现往往意味着政府垮台。
(二)财政风险(大小)的决定因素及两个基本判断财政风险是一种系统风险,它既来自于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管理体制、政策调整,也来自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决定财政风险转化为财政危机的临界条件应当是政府在某时点的支出责任和义务超出了其拥有(可支配)的公共资源。
因此,财政风险大小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是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二是政府的支出责任和义务。
就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而言,它包括资产存量和收入流量,前者主要是指国有资产,如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股权资产等,后者主要是税收、行政性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等。
可以说,在其他同等条件下,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越少,则其财政风险越大,这是第一个判断。
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支出责任和义务方面,一般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
显性的公共支出,主要是全国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支出、预算追加和国债到期还本付息等,这些一般是法律规定的,是政府行为的法律责任。
隐性公共支出的范围非常广泛,这种支出责任和义务在法律上往往都是推定的连带责任,主要是指依据法理规则和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身份而推定给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社会其他主体无法承担的。
如“非典”救助资金,国有金融机构的呆坏账损失,国有企业的破产损失和安置费用,政府承诺的各种担保失败,国际汇率损失等。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1. 引言1.1 地方财政的重要性地方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职责。
地方财政是实现中央与地方权责对等和财力协调的重要方式。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转移支付和政府性资金等,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投资建设等需求。
地方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调整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运用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可以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城乡发展均衡和资源配置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地方财政还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可以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减少社会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提高民生福祉和幸福感。
地方财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 地方财政存在的风险地方财政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地方财政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地方财政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方财政存在收入不稳定的风险。
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转移支付等,其中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由于我国税制体系不完善、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地方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整的影响。
地方债务风险是地方财政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着债务风险逐渐积累的问题。
如果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债务风险加剧,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地方财政存在支出不合理和风险过度集中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支出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财政风险过度集中在某些领域,一旦这些领域出现问题,可能对地方财政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及其防范
地方财政风险及防范一、地方财政风险的含义所谓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的可能性。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二、特点(一)地方财政风险的综合性。
地方财政风险是由社会各种风险转化、综合而成, 呈现出综合性特点。
当社会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 便迅速转化为财政风险。
如自然灾害将导致财政减收增支, 金融风险最终转化为财政风险等。
同时,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府机关所需要的经费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开支,一旦地方财政出现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机器的运转,导致其功能严重失调。
因而,地方财政风险不应只看成是地方财政部门的风险, 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甚至整个国家的风险,对社会各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地方财政风险地域层次性。
从横向看,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受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财政收不抵支,赤字突出是中西部地区财政运行的显著特点。
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相对于财政收入增长过快,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所存在的财政风险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从纵向看,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省、地( 市) 、县、乡四级政府之中,其中县乡两级财政风险程度较高。
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财政危机。
(三)地方财政风险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地方财政既存在显性风险又存在隐性风险,但更多地表现为财政隐性风险,甚至一些财政显性风险也会通过人为的手段被处理成隐性风险而成为潜在的隐患。
由于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财政风险处于隐蔽状态, 这就造成各部门对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意识不强, 从而加剧了财政风险的累积和膨胀。
地方财政风险类型及防范
1 国债 转贷 和地 方配套 资金风 险。实施积极 食采购和流通中的累积亏损 、欠发工资 、供销社系 . 的财政政策后中央增加 了向地方 的国债转贷规模 , 统及农村合作基金的坏账部分。 5 县与乡镇政 府债 务风险。一些 乡镇债 务规 . 对刺激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大大增 加了地方财政的债务压力 ,实际上是预支 了以后几 模早已远远超过财力规模 ,财政风险尤为突出。 年的建设资金。如果这些项 目无法产生效益或效益 ( 二)财政制度性风险
较差 ,势必挤掉后续几年的建设资金用于还债 ;有
的纯粹就是公益性项 目,直接需要财政承担债务,
收 稿 日期 :20 —1 —1 05 2 2
财政制度性风险表现在 :一方面 ,不规范收费 越来越多 ,预算外资金 占财政收入 比重越来越高。
作者简/ :银加峰 ( 6 一) r 1 3 ,男,河南新乡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财经金融系主任,副教授,从事经济学研究。 9
风险指危险或损 失发生 的可能性。财政风险
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政收支发生总量或结构失 衡 ,进而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造成损害 的可能性。 换言之 ,财政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政发生
债务危机和财政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现行财政体制 的划分 ,财政级别一般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 财政 , 地方财政一般指省级 以下 的各级财政 。因而,地方 财政风险主要指省级 以下的财政风险。其除了具有 财政风险的一般性和共性外 ,还有 不同的地方特 色,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针对不同种类的风险 ,采 取不同的切实可行 的措施来化解和防范。
洲 ~ 舢
团
维普资讯
边一经济与文化
2O 年 第 6 O6 期
财政金融
政府部 门通过收费形成越来越多的预算外收入 以解 决财政及经费困难 ,造成分配秩序的混乱,形成一 定社会稳定风险。另一方面 ,财政收入水分越来越 大。一 地区经济发展较慢 ,但税收任务很重 ,为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地方政府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然而,过度的债务融资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从而带来诸多风险。
本文将就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的存在1. 债务规模暴增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飞速增长。
2019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243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了10.8%。
2019年还出现了大量地方政府举债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高达3.75万亿元。
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规模很容易引起国家财政稳定的担忧。
2. 债务结构单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单一,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同时,很多地方政府举债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这导致了债务风险的进一步加剧。
3. 风险转移为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及其他渠道来隐性融资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债务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还通过PPP项目等形式转移债务风险,导致风险难以评估和控制。
1.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当前,我国财政管理制度较为分散,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容易失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完善债券市场体系、制定财政包容性政策、强化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政府融资行为合法化、合规化、合理化。
2. 加强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能够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政府可以建立PPP等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行业投资,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3.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激发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财力活力,增加地方财政自主权,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应当根据地方政府财力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
结语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稳定的顶级风险之一。
为了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的进一步加剧,政府需要坚决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通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等手段,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定国家财政。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着日益增加的风险和挑战。
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同,其风险程度也有所不同。
为了确保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债务风险。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大量举债融资。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到25.2万亿元。
虽然我国政府债务总体风险较低,但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较大的债务风险。
不能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恶性循环,借新还旧、借新还息的情况。
一旦出现严重的债务风险,将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资金风险。
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营离不开资金保障,尤其是财政收入的安全保障。
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甚至存在“以收定支”的现象,导致资金紧张,难以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旦出现资金风险,将会对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三是投资风险。
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多样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扶持等领域。
在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GDP和地方税收增长的背景下,一些投资项目缺乏必要的盈利前景和风险评估,存在着投资风险。
一旦出现投资失败,将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上述风险,需要采取以下几项防范措施:一是加强监管。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资金使用,防范债务和资金风险的发生。
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和评估,避免盲目投资和投资失败导致的损失。
二是优化财政管理。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财政管理与资金预算编制,提高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加强地方财政收支的平衡,避免财政收支不平衡导致的资金风险。
三是加强风险管理。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债务、资金和投资风险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对各种风险的应对能力,做到防微杜渐。
论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要严格控 制地 方政府 新增 债务 ,将 地方 政 笔者认为 ,从 总体 上看 ,我 国政 府债 务 风
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 险不大 ,但从局部来 看 ,部 分地 方政 府 债务 风
险 已经非常严重 ;虽然相对量未超 出国际指标 ,
券) ; 欠 费( 0 广州 新 居 半 发工 如2 鸺年 立 社区 委会 年 欠 6余 责 0 多 元) 发1 人工 20 万 ; 0 食 损 账 如1 亿元9年天财 粮食 9 显 业 亏 挂 计126 19 央 政 补 部门 务; 性 粮 损 账 ( 9 —9除中 津市 企 公共 债 亏 挂 共 6 , 应未
一
、
我 国地 方 财 政 风 险 的 表 现 形 式
1 、地 方 财政 债 务 风 险
地方财政风险 的中心 问题是地方政 府债务 。 目前 ,我国地方 财政 债务 风 险是 指 以地 方各 级
政权 正常运 转及其 职能行 使 的可 能性 。具 体来 政府 主要包 括省 ( 以及 省 级政 府 ) 、地 ( 地 或
… …
臆 费 缺口( 性 社保 金 据有专 业人士估 21年。 融 构 资 埋 算。0 金 机 不良 产 0 负 即 计 保 我国 债 使不 失业 障, 社保资 缺口 为 金 至少 单已 万 元 ; 达5 亿 ) 1万 ) 0 亿。 国企 弥 亏 有 业 补 损;
对 销 统 农 供 社系 及 村
与经济学理解 的风险不 同 ,财政 风 险是 国 地方政府无力 承担社会 公共 风 险 ,但 最终 往往
家财政 出现资不抵 债 、无 力偿 债 的风 险 ,是政 集 中以地方政府债务的形式表现 出来 。
府面临 的一种重要 风 险 ,其大 小与政 府债 务 的 规模有关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地方 财政风险 , 是指在种种不 确定 因素 的影 响下 ,地方 财政 资 金遭 受损失 或财政 支 出出现 困难 ,而危 及地 方
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地方政府财务管理是确保公共财政收支平衡、保证政府运行稳定的重要环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财务管理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主要包括财政缺口、不合规支出、债务风险等。
财政缺口是指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支出的情况,这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产生,进而影响到政府的运营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不合规支出是指政府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如超支、虚报、挪用等,这不仅损害了公共财产的利益,还可能触犯法律法规。
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借债来弥补财政缺口,导致债务负担过重,进而可能面临偿债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地方政府财务管理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健全财务监管制度。
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政收支的程序和审核把关的责任部门,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控和管理。
加强财务信息公开。
政府应积极主动地公开财政收支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增加社会监督,减少财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同时,需要建立起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财政收支与预算相符,避免超支和虚报的现象发生。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效果。
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财务管理工具和方法。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检查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财务管理的不合规行为。
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管理。
在借债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自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债务规划和债务偿还计划,避免债务过高导致无法偿还的风险。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债务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政府采购和项目投资的监管。
政府采购和项目投资是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中容易发生腐败和其他违规行为的环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显示 ,截至 2 0 0 9年 5月末 ,全国地 方政府 的负债超 过 5万亿 另有规定外 , 方政府不得发 行地方政府债券 。 ” 地 根据 这条规
元 , 他 一 些 数 据 大多 是 学 者 的 个 人 估 算 。 考 虑 到 地 方 政 府 债 定 , 方 政 府 原 则 上 不 能独 立 发 行 政 府债 券 。因 此 , 国政 府 债 其 地 我 务及 其 可 能 带 来 的 风 险 , 年 国务 院 第 四 次 全 体会 议 就 把 “ 今 尽 券都是 以中央政府名义发行, 国 ’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即“ 馈
界很容易获知相关信息 。隐性债务, 是指政府基于公众期 望或 体制结算的拖 欠。这些债 务就其来源而言 , 包括地方政府直接
一
定的政 治压力 、 义务 , 在法律上未能完全 明确的债务负担 。 这 向个人和金 融企业的借款 、拖 欠的公务 员或中小学教师 的工 套的资金 以及粮食企业 的长年亏损挂账等 。这些地方政府债务
我 国地 方政府 债务风 险及 其 防 范对 策
卢 晓峰
( 中共烟 台市委党校 , 山东 烟 台 24 0 ) 6 0 0
【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我 国目前的地 方政府债务难以准确统计 , 其形成有一定的历 史原 因和现 实原 因。地方政府 债务的风 险大体上可以
分为 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根据 不同的风险 , 应采取不 同的防范对 策。 【 关键词】地方政 府债 务; 风险; 防范; 对策
否取 决于特定事件的发生与否 。具体来说 , 相对 于政府而言 , 如 第三 , 地方政府的“ 财政 ” 性债 务。这部分地方政府债 务的 不 果债 务必 然 发 生 , 属 于 直 接 债 务 , 之 则 属 于或 有债 务 。 据 形成根源在于我 国现行 的财政体制 。在当前的财政体制下, 就 反 根 鉴于我 国尚未 债务 的表现程 度 ,地方政 府债务又可 分为显性债 务和隐性债 同区域 的地方政府 可支配 的财政资源 差别较大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探析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中国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债务规模过大、隐性债务较多、债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给地方政府和整个经济系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隐患。
本文指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并探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1. 忽视风险成本。
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融资中存在风险成本忽视问题,他们只关注债务资金的规模和利率,忽略了债务风险及其成本。
这种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增长,进而增加了债务违约的风险。
2. 政绩考核压力。
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政府会通过大规模举债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
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债务规模的过大,增加债务风险。
3. 政府管理不善。
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上存在不善问题,例如在债务资金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使用制度,财政收支不平衡等,这些问题都会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过多。
地方政府在融资时,由于受到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会采取一些隐性融资手段,而这些隐性债务并未纳入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监管体系,极大地增加了债务风险。
5. 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债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过多的短期债务可能会导致偿还压力过大,长期债务过多也会增加利息支出的负担。
以上便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而下面我们将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包括债务融资审批、使用、监管、还本付息等一系列流程,确保债务融资使用合规、透明。
2. 加强风险意识。
地方政府应当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对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风险对冲措施,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3. 优化债务结构。
地方政府需要合理安排债务结构,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适量的长短期债务搭配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减少债务风险。
4. 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及时、透明地对外公布债务情况,让社会各界监督,降低债务风险。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对策研究,既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管理,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本文将主要从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防范对策方面展开探讨。
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1 风险来源在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公共事业,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审批流程不够严格,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以不当手段获取债务,使得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通过债务融资来扩大投资规模,但是经济发展不如预期,导致债务无法清偿,从而形成一定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加,不仅使得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而且对整个经济体系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地方政府为了还债而进行过度投资,使得资源配置出现扭曲,导致投资效率低下。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来进行不必要的项目建设,以维护政绩和经济增长,这种举债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财政的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不仅拖累了地方政府财政,也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还债而不断举债,这种盲目举债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进行债务置换或转移,从而延缓了债务风险的爆发,但是也给未来的债务风险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对策2.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债务用途、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
还要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加强债务审批和披露制度,防止地方政府以不当手段获取债务。
2.2 严格债务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监管和限制,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处罚力度,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定控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 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性债务,即通过各种替代性融资机制,违规举借资金,形成了一种隐性债务。
这种隐性债务往往没有被充分监管和披露,容易造成财政风险。
2. 财政收支风险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财政收支出现问题,难以支撑债务偿还,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甚至出现财政危机。
3. 利率风险地方债利率高低受市场影响,一旦市场利率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地方债偿还成本增加,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 项目资金使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往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但可能存在项目资金使用不当、项目效益不高的风险,导致债务偿还困难。
5. 政府债务管理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不透明性和不规范性,可能导致债务管理风险,包括债务数据不真实、债务审计不规范等问题。
1. 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地方债务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规范融资渠道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确保债务融资的合法性和透明度,严禁违规举借资金。
3.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完善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财政风险的发生。
4. 控制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5. 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债务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6. 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债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7. 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监督,确保债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于防范化解财政舆情风险工作方案的报告
关于防范化解财政舆情风险工作方案的报告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财政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
金融危机、地方债务、税收调整等问题,都可能对财政舆情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冲击。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化解财政舆情风险,需要制订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方案。
二、目标防范和化解财政舆情风险,是在有效管理和优化财政政策下的必要工作。
具体目标如下:1. 实现预警机制。
通过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防范财政舆情风险,预警工作完成率达到90%以上。
2. 加强危机处理。
在财政危机发生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处理工作满意度达到80%以上。
3. 引导舆论。
积极引导舆论,通过正面宣传和辟谣,增强公众对财政工作的理解和信任,舆论引导指数达到85%以上。
三、工作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开展以下具体工作:1. 探索创新数据分析方法。
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和预警策略,及时发现和解析财政风险,能够提前发现可能引起危机的因素。
2. 加强信息公开。
及时公开财政信息,切实保护公众知情权,防止财政舆情的发生;同时积极宣传政府财务方面的成果,促进社会公众的认可度。
3. 加强舆情防范。
建立良好的舆情防范机制,及时回应财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稳定舆情,并防止舆情升级造成更大的影响。
4. 深化舆情处理。
当财政危机发生时,应该采取及时、理性的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和损失的发生,并对舆情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防止出现误解和不良影响。
5. 加强处置能力。
加强管理和培训工作人员的能力,提高对危机的敏感度和灵活性,增强政府干部的应变能力和各项工作的执行重视程度。
四、责任分工要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舆情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1. 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是防范和化解财政舆情风险的主要责任方,具体工作如下:(1)建立健全财政风险管理体系;(2)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和专业指导;(3)组织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置演练;(4)指导和协调地方政府加强财政舆情管理工作。
地方政府财政面临的风险和债务及防范措施
地方政府财政面临的风险和债务及防范措施财政风险问题贯穿于财政活动全过程中,是当前地方财政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提高各级财政风险意识,预先估计财政风险程度,做好防范规避风险准备,是财政工作由被动变主动的基本前提,是建立稳固平衡和强大的地方财政的重要保证。
为此,要加强财政风险意识,增强防范规避地方财政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分析地方财政风险的判别指标和潜在因素,探讨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方法,通过对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从而进一步为地方财政领导根据财政风险状况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一、现有融资平台转型和新形势下的融资政策。
(一)现有的融资平台及其特点。
现有的融资平台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出台的4万亿投资刺激规划,地方政府筹集配套资金而设立的政府融资平台,面上看存在以下特点:1、融资缺乏一个政府独立的投融资机构作为依托。
2、投融资平台单一,不具有投资功能。
3、融资平台负债率过高,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4、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
(二)上级取消和允许的融资平台类型。
今年年初,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2009年底,银监会也下令银行放缓向地方投资工具发放贷款,城投债等其他市场融资工具也被实质性叫停。
最近,由财政部牵头研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办法正加快制定当中,内容涉及对平台举债进行新老划断,并分类清理和管理。
据了解,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地方政府和人大所开具的“担保函”无效。
目前文件尚在各部门之间征求意见,但地方政府和人大“担保函”应属无效这一大的原则应该不会变。
另外,监督办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地方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分类管理,分为公益性融资平台和经营性平台。
公益性融资平台就是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不承担建设任务,项目本身不产生收益而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
目前地方政府对办法的分歧很大,对于公益性项目的融资平台,未来或将被取消。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
所谓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的可能性。
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地方财政风险具有诱发空间广、传导性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
政府性债务包含三大部分:政府性债务包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债务,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并不明晰,很多地方政府无法仅依靠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承担所需的支出,加上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的严格限制,使得一些地方官员通过非正规渠道举债,以解决财政赤字。
此外,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和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增加,导致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增加。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恢复经济采取大规模投融资,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增大量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果不能化解,势必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金融危机后发生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最近高利贷崩溃事件为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敲响了警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未幕,迪拜的债务危机又粉墨登场。
这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虚假繁荣的背后往往隐匿巨大风险,也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和全面检视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加强风险的预警和管理。
其中,我国地方政府现有各类债务所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尤为重要因此,研究这一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生成机理,而且有关预警信息取得困难,"财政危机"的表现模糊,这些问题给有效预警带来困难。
不仅如此,现有的预警研究在预警理论和预警方法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及特征(一) 地方债务规模风险这是指由于债务规模过大可能导致的到期债务无法支付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风险防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加剧不仅对地方政府财政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等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1.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26.5%。
加上政府性融资平台的债务,整个地方政府及其关联机构的债务规模更是高达40万亿元以上。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类项目、城镇化建设等领域。
但由于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来发行债券,这些债券财政收入并未得到直接支持,更多是通过收回资本来扩大借款。
这就使得大量的负债对国家投资和消费造成影响,因为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都由债务驱动。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显示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 债务隐性增长。
地方政府虽然出现了债务违约和乱借乱贷的情况,但主要风险仍然是不适当的隐性债务增长,尤其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的情况。
2. 债券过度发行。
地方政府面临着需要大量资金的问题,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过于依赖债券的融资,导致债券过度发行,甚至出现“无成本”发行债券的情况。
3. 还款困难。
在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减少、新债募集难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压力不断增大,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期还款的情况。
三、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分类管理债务制度。
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应建立分类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债务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和策略,确保债务风险得到合理控制和防范。
2.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审计。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发现的违规债务应采取及时清理和处置措施,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债务增长。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的防范与化解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的防范与化解一、中国财政风险现状二、中国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三、影响中国财政风险的因素分析四、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措施五、财政风险防范与化解需要加强的方面中国财政风险现状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财政重心向地方转移、结构性矛盾增加、金融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财政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和压力,其面临的困境变得日益严重。
特别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失调和干预,更是加剧了财政风险的风险程度。
中国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第一,预算收入难以完成,预算赤字呈不断扩大趋势,在财政总收入增速下滑、地方财政压力大的情况下,难以满足政府的财政支出需要。
第二,政府的债务增长加速,政府负债率不断提高。
而政府债务上升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平台性融资所引发的效应和逐渐底层资本保护计划所形成的债务。
地方政府负债总量占比很高,部分公共炒作型的投资也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到财政压力增大的范畴中。
第三,地方债务集聚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确定的供应控制和市场化交易机制间的冲突,而亏损的国企大量入市,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压力,企业负债天花板变了。
如此一来,中小企业流动性压力呈现,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举债成本增加的风险。
第四,交通基本建设减速。
现阶段火车站、公路、桥梁等城市长达5年以上公共物业的设备处于减速状态,工程建设成本压力和财务风险日益增大。
第五,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政策方面的衰退,也为财政风险的发生切实打下了基础。
影响中国财政风险的因素分析一是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和村庄崩塌的胡乱机构构成、部分投资窝案等现象也不可忽视。
二是结构性矛盾加剧。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财政风险。
三是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的影响。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强度不到位等因素,都对财政风险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措施一是政策诱导和重大改革。
加强政府经济规划和预算控制,改善政府内部的财务管理,尽可能地优化政府债务与特定资源;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和基本建设,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公共土地系统规范支持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和稳定的政策导向;加大宏观经济调控,优化经济环境,减少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增强市场主体的建设。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措施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措施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然一直存在,但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其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债务风险防控力度,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评估和预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探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挑战以及防范措施。
一、风险评估评估是风险防范的前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二是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的核心。
当前,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普遍采用贝叶斯网络、模糊综合评判、Logistic回归等模型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进行分析。
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主要考虑三个层面:一是债务收入比,二是债务支出比,三是债务覆盖率。
债务收入比是指当地政府财政债务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债务支出比是指当地政府财政债务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例;债务覆盖率是指政府债务利息支出与当地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二、预警措施预警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警标准的确定,二是预警机制的建立。
预警标准的确定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核心。
当前,我国在预警标准的确定上,主要采用累计债务率、债务增长率两种方法。
累计债务率是指当地政府留存债务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债务增长率是指当地政府留存债务增长速度和当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比率。
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基础。
当前,我国在预警机制的建立上,主要采用集中监管、信息公开、动态评估、预警发布等方式,少数地区参照市场机制实行债务评级和信用风险监测。
三、总结在评估和预警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主要包括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财政管理,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控,确保财政拨款安全;二是优化债务结构,注重有效利用政府性基金、企业化债务等手段,优化债务结构和融资渠道;三是开展综合融资和投资运营,探索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方式,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财政风险及防范一、地方财政风险的含义所谓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的可能性。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二、特点(一)地方财政风险的综合性。
地方财政风险是由社会各种风险转化、综合而成, 呈现出综合性特点。
当社会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 便迅速转化为财政风险。
如自然灾害将导致财政减收增支, 金融风险最终转化为财政风险等。
同时,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府机关所需要的经费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开支,一旦地方财政出现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机器的运转,导致其功能严重失调。
因而,地方财政风险不应只看成是地方财政部门的风险, 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甚至整个国家的风险,对社会各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地方财政风险地域层次性。
从横向看,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受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财政收不抵支,赤字突出是中西部地区财政运行的显著特点。
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相对于财政收入增长过快,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所存在的财政风险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从纵向看,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省、地( 市) 、县、乡四级政府之中,其中县乡两级财政风险程度较高。
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财政危机。
(三)地方财政风险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地方财政既存在显性风险又存在隐性风险,但更多地表现为财政隐性风险,甚至一些财政显性风险也会通过人为的手段被处理成隐性风险而成为潜在的隐患。
由于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财政风险处于隐蔽状态, 这就造成各部门对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意识不强, 从而加剧了财政风险的累积和膨胀。
如果地方财政风险的积聚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化解,最终将会引发财政危机,导致地方经济萎缩,引发社会动荡。
作为兜底财政,财政所存在的风险是最为严重的社会风险。
(四)地方财政风险的诱因是全方位的。
由于财政在经济领域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风险不仅包括源自财政系统内部的内生性财政风险,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领域转化到财政领域的外生性公共风险。
在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来自经济、金融和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风险都有最终集中导向政府财政的趋势,从而使得地方财政风险的诱发空间无限扩张。
(五)地方财政风险的双向传导性。
由于财政系统的开放性和与整个社会经济的互为依存性, 整个社会的公共风险在向财政风险转换的同时, 财政风险也会向社会经济领域逆向传递,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运作,其造成的破坏性极大。
(六)地方财政风险的可克服性。
尽管财政风险在经济生活中属于客观存在,但并非不可克服。
由于经济生活中具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 因而使得财政风险的发生在本质上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其属于可能性范畴,只要我们对财政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和预测,事先采取有效措施,风险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
(七)地方财政风险的复杂性。
这主要是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产生有多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既有经济体制转轨未完成的因素,又有现行财政体制的问题,还有地方政府对其债务,缺乏管理的原因。
三、表现形式(一)债务风险1. 显性直接债务风险地方财政的显性直接债务主要包括国债转贷而形成的债务、欠发工资而形成的债务、粮食亏损挂账和乡镇财政债务。
2.隐性直接债务风险隐性直接债务主要是指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
3.显性或有债务风险这主要是指由政府公开承诺、担保而形成的债务,其中包括由地方财政部门担保转给地方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债转贷资金。
4.隐性或有债务风险这主要是指政府没有承诺和担保的债务,但这些债务一旦出现危机,政府从公众利益的角度考虑,必然会加以干预。
政府干预就意味着政府要投入资金,承担责任。
从地方财政来看,这种债务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未弥补亏损和对供销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援助。
(二)收入风险财政收入风险,它是因地方财政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需要而给地方财政平衡带来的风险(支出呈刚性增长态势,而收入的增长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而减慢,进而减少)。
集中体现为财政吃紧,其内在意义是财政经常性预算平衡难度大。
主要表现如下:1.地方财政收入总量风险。
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2.地方财政收入质量风险。
财政收入的质量主要用税收收入与预算内非税收收入各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来定量分析。
3.地方财政收入结构风险。
税源结构过分单一(三)支出风险财政支出风险,它是因收入短缺而造成地方财政基本职能的部分丧失所形成的风险。
主要表现如下:1.财政收入规模不能满足支出不断增长的需要2.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失衡,财政支出不堪负重,严重制约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比如政府部门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教育、卫生、农业和公检法经费等法定支出不能按时足额拨付,严重影响政府职能实现和社会稳定运行。
由于受经济规模、质量、结构及体制的制约,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增幅虽小,但又必须为政府运转、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政治和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特别是深化改革、社会转轨的过程中,诸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改革和措施,以及财政供养人口逐年增加等因素,都使地方各级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
因此,财政负担过重,增支压力大、刚性强,收支矛盾突出是地方财政支出风险的集中表现。
)(四)赤字风险地方财政的赤字风险主要来自于县乡两级。
由于县、乡财政税源有限,收入增长缓慢,而经常性支出却呈刚性增长,财政入不敷出的矛盾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
(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支相抵盈余12182.77亿元,31个省区市的财政却出现高达17638.09亿元的“赤字”。
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没到年底又出现了“大窟窿”。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地方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正式公布完毕,记者统计发现,只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5个省市财政收支实现盈余,剩余的26个地区皆出现负债,且最大“赤字”规模为其收入的近5倍。
2010年,四川省赤字规模为2681.5亿元。
2010年中央安排的赤字总额为10500亿。
)法条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五)地方财政承担的公共风险这种风险类似于隐性债务风险。
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风险主要包括地方自然性风险、地方国有企业风险、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和地方社会保障风险,它们是地方财政的隐形风险,也就是所谓的“财政兜底”风险。
如果依靠风险主体本身无法化解,最后都会向财政集中。
(六)地方财政制度风险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在国家层面上,形成了地方财力小,事权重的格局。
在地方上,由于国家没有对地方财力分割做出明确规定,出现了上级政府截留本应该转移支付给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付资金的情况(P107)。
上级政府利用其行政优势或借开发区之名,随意改变企业隶属关系,扩大税源,导致下级政府税收减少。
税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导致企业个人偷税漏税少缴税不缴税的情况比较严重,直接减少政府税收收入。
地方财政出现“空转”风险,有些地方出现虚假入库,虚开税票等现象。
有些地方政府还出现了“寅吃卯粮”现象,就是在今年就征收下一年的税收的现象。
五、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压力大六、防范和解决财政风险的主要措施(一)通过多种途径回收地方公共企业的资本,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偿还债务。
这些途径包括向国内外民间资本出售一些公共企业的股权、资产,一些公共资源产权,以及实施企业重组等,以充实地方财政资金,并建立债务清偿基金,逐步和稳步地偿还地方财政所拖欠的工资、工程款、社会保险金。
(二)大力清欠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明确被担保企业偿债责任,限期偿清债务或提出清偿办法。
实在无力偿债的企业,在保持地区经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施企业破产(企业破产比政府破产风险更小),资产变卖所得先行偿债。
(三)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参与大型公共工程建设 , 缓解建设资金不足压力。
比如,国外普遍流行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 BOT ( 建设——运营——转让)、 BOOT ( 建设——运营——维护——转让 ) 等方式,就可以结合我国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和偿还债务。
再如市政债券,以工程名义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避免地方政府盲目发债。
还可以运用彩票筹集建设资金,我国彩票已经运用于发展体育、福利等方面,可以尝试用于筹集地方建设资金。
(四)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风险共担机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利益分享制度,但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风险共担制度,导致“风险大锅饭”, 这在财政领域非常普遍。
为此,要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要对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和责任与风险进行明确的界定 ,特别是要清晰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风险责任 , 防止下级政府随意地向上级政府转移自身应承担的债务风险和其他风险;要建立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债务报告制度,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建立政府财政风险预算及其评估制度,对于可以量化的政府债务 , 应进入政府的预算安排,以便对未来的债务和其他风险有一个科学的制度安排。
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对地方债务加以约束、防范、监控和化解。
(五) 将政府债务管理纳入预算,指定滚动预算。
(六)健全地方政府财政报告制度。
(七)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八)通过法律体系实施对高风险地方政府的干预。
(九)明确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关系。
四、结论以上的分析表明,看P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