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世界现代史树型知识结构素材 旧人教版
世界现代历史知识树
世贸组织
四、世界现代史线索归纳复习
1、时间:1917年 、时间: 年 2、过程:二月革命 、过程: 一、一战诱 十月革命 发俄国十月 革命( 革命(1917) 3、探索:新经济政策 ) 、探索: 斯大林模式 二、一战后 世界体系 1、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 、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 非洲) 非洲) 2、华盛顿体系(亚太地区) 、华盛顿体系(亚太地区) 美国: 美国:罗斯福新政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间: 世纪四五十年代 世界格局取决于经济 经济取决于科技 2、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第三次科 3、特点 、 技革命 4、影响 、
1、时间:1929-1933 、时间: 、特点:范围大、 相对稳定期 三、经 2、特点:范围大、 各国应对方法 德 走上法西 时间长、 背后的危机 济危机 时间长、破坏力大 意 斯道路 日 3、影响:引发政治危机 、影响: 1、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部平衡 、原因: 2、时间:1939.9.1-945.92 、时间: 柏林-罗马 罗马-东京 、交战方:法西斯(德意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柏林 罗马 东京 四、第二 3、交战方:法西斯(德意日)VS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轴心国集团 、重要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次世界大 4、重要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柏林战役 战 5、结果:法西斯败 、结果: 6、启示:战争与和平,联合国的成立 、启示:战争与和平,
德突袭苏联 英法对德宣战 爆发 德国突袭波兰 绥靖政策 战前 慕尼黑阴谋 扩大
日偷袭珍珠港 转折
阿拉曼战役 斯大林格勒 中途岛战役
德日投降 诺曼底登陆 反法联盟建立 美 国 苏 联 解 体 东 欧 剧 变 日 本 欧 盟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五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五)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五)二. 重点、难点:1.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2. 难点: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知识框架的建立;重要问题的理解;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五)(一)历史阶段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方面,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苏联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通过有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在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对苏联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冲突,确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个体系是战后列强为解决相互间的矛盾与冲突而进行的一种集体安全的尝试。
为资本主义世界赢得了20年的暂时稳定和繁荣。
但这一体系的实质是战胜国在帝国主义矛盾以及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暂时妥协。
随着势力平衡的演变所引发的寻求政治均衡,最终导致了这一体系在30年代末的崩溃。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面对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危机,缓和了国内矛盾;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中国、朝鲜、西班牙、埃塞俄比亚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德、意、日结成三国轴心。
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新的世界大战危机日益加深。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知识结构课件 大纲人教
参考答案
变化:政治制度——确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民主制度 生产方式——采用机器生产,普遍确立工厂制度 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处于对立阶段 思想意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世界意义: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确立,近代社会发展
起来;同时欧洲列强加紧在全球扩张,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革命
机器大生产
早期资本主义
自由资主义
思
文艺复兴
启蒙运
自由主义
早期资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政
宗教改革
英法美
资
治
革命与改革
19c后—20c初 二次工业革命 机器大生产 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
社会 民族 国际
空想社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美 拉美
亚革命风暴
亚洲、非、拉
新航路开辟和早 西欧国家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
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
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亚洲革命风暴: 中国、印度、伊朗、 爪哇、阿富汗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四章知识结构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生产力水平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
资 经济 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大生产(垄断组织
体系初步形成。
14c 17c初 18c后期 19c后—20c初
经 资本 济
思
政 治
社会
民族
国际
新航路开 西欧国 资本主义世 资本主义世界
辟和早期 家殖民 界体系初步 体系最终形成
殖民扩张 扩张 形成
第一次大战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年)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第一章)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阶段,14-16世纪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15世纪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商品经济发展雇佣关系出现出现:时间,地域行会竞争中的分化途径商业资本控制产业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2.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事件①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原因、条件、影响)②文艺复兴,14-16世纪(时间、范围、指导思想、性质、意义)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二章)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6世纪中期-18世纪末1.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17-18世纪①概况法国路易十四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奥地利“开明专制”②特点加强了封建专制制度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背景、经过、君主立宪制的出现、意义)②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年(背景、经过、联邦政府的成立、意义)③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启蒙运动,17-18世纪(范围、兴起原因、性质、思想、主要思想家、影响)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君主立宪派:八月法令、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吉伦特派:瓦尔密大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土地政策、恐怖政策、总动员令拿破仑统治,1799-1814年(拿破仑的内外政策)④拉美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背景、进程、意义)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17-18世纪(英法荷的殖民扩张、争夺斗争、殖民主义罪恶)4.16-18世纪的亚洲(日本、朝鲜、印度衰落原因)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三章)资本主义的蒸汽时代、自由竞争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1.工业革命①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前后(原因、进程、特点)②工业革命的扩展(法国、美国、德意志、其他地区)③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领域、经济理论、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国际关系)2.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①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法国七月革命、英国议会改革、希腊比利时独立)②1848年欧洲革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法国二月革命、匈牙利起义)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德意志统一,1871年意大利统一,19世纪70年代初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3.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①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标志)②从理论到实践:第一国际,1864-1876年巴黎公社起义,1871年4.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解放运动①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19世纪中期(英俄等国的扩张、克里米亚战争)②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中期(特点:反殖反封建、缺乏先进阶级领导、大多带有宗教色彩)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四章)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垄断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一战)1.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左右(主要成就、特点、影响)2.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美德英法俄日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原因、帝国主义特征)②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根源、表现)③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经过、性质、结果、影响)3.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①工人运动的新发展(芝加哥工人大罢工)②第二国际,1889年-一战(成立、活动、三个派别的斗争)③列宁主义的诞生,1903年4.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①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日本在东亚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0世纪初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亚洲觉醒(反帝反封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突出事例)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概况)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反帝反封建、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1917年至今)2一、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第一、二章)一战后—二战前,1917年-20世纪30年代1.一战后世界革命高涨(第一章)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意义)欧洲革命运动战败国革命运动(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1919-1943年②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特点:出现新的领导力量、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道路)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经济建设、失误)2.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章)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内容、影响)②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关系(相对稳定时期)英法意美日经济状况及政治变化国际关系(赔款问题、安全问题)③30年代的国际风云(大萧条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德意日法西斯结盟,1937年④亚非欧几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共产国际“七大”、中朝埃西反法西斯斗争)⑤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目的、概况)二、二战和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三、四章)20世纪40年代1.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三章)大战爆发的背景(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战初期的概况战争规模的扩大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大战的性质和影响2.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第四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背景、概念、内容、实质、影响)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处理德日法西斯战后初期苏联建设的成就和失误社会主义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力量发展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推行霸权政策的条件(经济、政治、军事)美国的霸权政策霸权政策的内容3霸权政策的实施(“冷战”、“热战”)民族独立运动(亚非民族独立运动概况、亚非会议)三、两极格局的发展、解体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五、六章)20世纪50年代至今1.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50-80年代(第五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恢复(1945-50年代初)、高速发展(50-70年代初)、滞胀(70年代以后)政治变化: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②主要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改革和挫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东欧的变革(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辉煌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第三世界的兴起非洲一系列国家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古巴人民、巴拿马人民的斗争)不结盟运动形成,第三世界兴起,1961年④亚洲经济的发展东亚:日、韩为代表,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原因)东南亚: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泰国、马来西亚异军突起南亚:印度经济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西亚:经济发展不平衡,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互有攻守,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美苏争霸苏攻美守,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美攻苏守,80年代初-90年代初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要求建立国经济新秩序2.两极格局的终结和多极化趋势(第六章)①社会主义的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和东欧各国政治、经济体制都存在着许多弊端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和“新思维”,引起苏联社会的混乱和东欧局势的动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策略东欧剧变:自1989年起,东欧局势激烈动荡,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变化概况 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共被排挤出政权苏联解体 12月8日,独联体成立此后独联体进一步扩大,苏联解体②世界格局的变化政治背景:两极格局解体格局表现:呈现多极化趋势4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经济七八十年代,以美国为主的经济格局,逐渐转变为美、日、西欧三极格局表现互相竞争的局面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5。
人教版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世界现代史总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变 1815
过
巩固:1815
程 崩
动摇:19C初
瓦解:11884488年
调整:1924、1925 瓦解:31、33、35、 36
崩溃法:西19斯39势力的
1946 冲击:20世纪
60、70年代
瓦解东:1欧9剧91变
溃
欧洲革命
崛起和扩张
苏联解体
原
因
内 ①阶级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 ①资本主义
部 ②民族矛盾:
③国民经济已明显好转 ④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
A.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
B.为战胜苏维埃的敌人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7、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据此回答:
1、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B.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增长
C.是国家直接参与了再生产过程,干预经济生活
A.是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B.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阶级
C.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D.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4、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恢复工业生产
C.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条件的是
高三历史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二. 重点、难点1. 重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2. 难点: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知识框架的建立;重要问题的理解。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一. 历史阶段特征14至16世纪的欧洲的总体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出现并发展,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开始了最早的反封建斗争,拉开了社会转型的序幕。
在经济上:14、15世纪随着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分工不断扩大。
在社会分工扩大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商品竞争中,手工业者贫富分化,逐渐出现资本家与工人间的雇佣关系,这样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商业资本介入生产领域,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这种生产关系也发展到欧洲农村,动摇了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庄园经济。
在农村也出现了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生产。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成为14~16世纪欧洲一系列巨变的经济根源。
在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日益增加了西欧各国对铸造货币的贵金属的需求。
西方人的“寻金热”,和商业危机的出现,促使西欧国家积极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随着航路中心的转移,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逐渐崛起,取代了以往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
殖民活动和殖民掠夺,开始了欧洲人对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控制、渗透和剥削。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活动的进行,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在思想文化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这一时期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高三历史素材: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复习提纲高 旧人教版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专题一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基本特征:以国家取代王朝,以法律取代专制与特权,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主体内容:(革命、改革、殖民扩张、民族独立、战争和国际关系政治格局的演变)一、资本主义的政治体系形成(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基本特征: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和变化———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现代化在欧美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迈出了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第一步主体内容:以法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权利代替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基本特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主流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主体内容:(1)19世纪上半期,欧洲国家出现的一系列革命和改革。
(2)19世纪60、70年代,在欧、亚、美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三)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时间世纪末到20世纪初)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定型,议会民主制已在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建立。
但政治发展不平衡。
主体内容:英、法、美、日、俄、德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英、法、美民主政治日趋完善,俄、德、意专政色彩浓厚。
二、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现代化具有一种扩张的本能,从一开始它的扩张性就表现得非常强烈(一)资本主义的三次殖民扩张高潮第一次:商业殖民主义高潮(16——18世纪)主要殖民国家:较早的是西、葡,其后是英、法、荷等国殖民区域:大西洋沿岸殖民特征:海盗式的掠夺第二次:工业殖民主义高潮(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主要殖民国家:除老牌殖民国家外,俄、日、美、德加入了行列殖民区域:遍布世界各地殖民特征:以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为目的结果:世界上大片领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人教版[原创]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近代史、现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的开辟(扩张的时代: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1、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③商业危机:商路不畅——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阻隔了东西方商路2、条件: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②知识的进步(相信地圆学说、地图绘制技术先进)③科学技术的发展(罗盘针的普遍使用、武器装备的改进)3、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①已经完成中央集权;②热衷于传播天主教4、概况: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首先直航印度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首次完成环球航行5、意义:①引起商业革命:A、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欧洲同非洲、亚洲、美洲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欧洲的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事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取代②引起价格革命:贵金属流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飞涨,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势力日益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③证明了地圆学说④推动了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⑤总结: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②源源流入欧洲的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新航路开辟成功和早西方殖民时代开始的影响1、欧洲人开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以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2、由于西方的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3、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第三节文艺复兴一、概念:1、时间:14——17世纪2、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方法:借助于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3、范围: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4、首先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摧毁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②意大利更直接更系统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教材整合表4 世界现代史知识点整合表-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1944年,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国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1933——1937年,苏联“二五”计划。
193பைடு நூலகம்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
内容: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立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文 化
20世纪上半期(1900年至二战结束):政治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经济上,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1929—1939年
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并发展;与此同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上,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严重,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苏联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61年——1973年,越南战争。
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大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三部分)
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C60—70年代
资本主义阵营: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三足鼎立”
第三世界兴起: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中国崛起: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7.1989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互联网诞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变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0世纪90年代至今
1.世界经济区域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贸组织建立1995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12;(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3、90年代知识经济在美国兴起。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冷战格局终结,也标志着雅尔塔体系不复存在。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超多强”(日、欧、俄、中)
3.世界形势出现了和缓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③第三产业的发展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3.60年代西德、日本发展迅速,欧共体建立;70年代初美国发展放缓,经济危机打击下出现“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日欧“三足鼎立”。
二.社会主义:二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经济得到恢复。
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法国: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艰难的共和之路。
1、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文学三杰、美术三杰
2、17—18世纪启蒙运动(核心: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人教版高中历史阶段性复习提纲世世界近代现代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阶段性复习提纲:世界近代现代史重要提示:以下按生产标准分时期:工场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也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工业革命后世界史梳理线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很少,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基本线索】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①政策: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他们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政治:各城市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③位置:这些城市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佛罗伦萨的繁荣??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手工业发达,欧洲的金融中心。
3、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二)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三)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人物时间国家事件迪亚士1487 葡萄牙发现好望角哥伦布1492 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1497 葡萄牙到达印度,找到通往东方的道路麦哲伦及同伴1519-1522 西班牙首次环球航行(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高三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知识梳理人教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知识梳理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开始了人类历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由分散到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包括三方面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矛盾。
教材分析:上册共5章,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第一章为资本主义的形兴起和初步发展(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章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的确立),第三章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资本主义的巩固),第四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五章为近代文化。
就生产力发展而言,可分为资本主义工业手工工场时期(第一、二章),蒸汽时代(第三章),电气时代(第四章),以及近代文化。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知识结构演示:前提:生产力的发展————欧洲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标志:14、15世纪,意大利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手工业作坊主→工场主(生产关系)资本资本主义生产帮工、学徒、破产作坊主→雇佣工人主义关系的确立商业商人→包买主在(雇佣关系)小生产者→雇佣工人欧洲农村富裕农民、封建领主→农业资本家兴起破产农民→雇佣农民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影响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经济基础)思想:文艺复兴政治: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上层建筑)本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西欧资本主义兴起反映在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1、经济方面:(1)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2)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国际市场开始逐步形成;(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中心由地中海地区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三)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三)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三)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亚洲革命风暴。
2. 难点: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知识框架的建立;重要问题的理解;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三)一. 历史阶段特征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可以被称为“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这一历史阶段形成的最根本原动力来自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在这个根本原因的作用下,呈现出本阶段的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欧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它迫切要求扫除障碍,以促进资本主义更进一步发展。
这些具体原因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及改革浪潮的兴起和自由资本主义进入鼎盛时期。
这就形成了本阶段的第一个特征。
它所包含的基本史实有维也纳体系的崩溃、美国的南北战争、俄日的改革及德意的统一。
其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加剧,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和利害冲突日趋尖锐。
但此时资产阶级正如日中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充分容纳下生产力的发展。
这些原因就导致了一方面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成为一股历史潮流;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统治正拥有合理存在的坚实力量,无产阶级还不具备建立自己政权的主客观条件。
这就形成了本阶段的第二个特征。
它所包含的史实有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的六月起义、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的建立、巴黎公社革命。
第三,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它们加紧了殖民侵略的步伐,这是一;当时,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互勾结,甘愿为殖民者所用,这是二;同一时期亚洲各国的近代民族资本还未发展,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是三。
由原因一,促使亚洲兴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由原因二,形成了这些民族解放运动既反殖民主义又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由原因三,决定了这些运动仍然属于旧式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脉络梳理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脉络梳理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 16 世纪到现代的漫长历程。
这段历史丰富多彩,充满了变革、冲突与进步。
以下是对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脉络的梳理。
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是 14 世纪至 16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它强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则在 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和殖民活动,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二、宗教改革16 世纪,宗教改革在欧洲兴起。
马丁·路德等人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特权,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新的宗教组织。
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 世纪,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美国独立战争18 世纪,北美 13 个殖民地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1776 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1783 年,美国赢得独立,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五、法国大革命18 世纪末,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人权宣言》的颁布,宣扬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引发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近代史知识框架及重点旧人教版
专制制度严重阻碍,需作理论准备;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解放了人们
欧
的思想,
洲
基本主张:“一用”、“二批”、“三消灭”、“四追求”。
的
启
代表思想家及主张: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
蒙
罗(观点或主张略)
运 动
影响: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描绘理性王国蓝图,为资产阶 级取得统治地位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世界范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4—16世纪)
阶段特征: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
本主义社会过渡。
• 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商业资本控制工业,资本 主义发展很不充分;
• 政治特征:反罗马天主教会,宗教改革, 适合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教。
• 思想特征:文艺复兴运动;
• 外交特征:早期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活动 (海外抢劫、努力贸易),资本原始积累, 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造成了亚 非拉地区的落后;
• 社会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与封 建主义的矛盾;
• 世界格局:西、葡称霸世界时期(16世 纪)。
• 总之,本章概述的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的全景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第一个 阶段。
经济根源
原因
社会根源 商业危机
新航路 客观条件
的开辟
(发现 经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世界)
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
第三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 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阶段特征: •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最终确立统治地位。 • 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全球扩张和争夺。 • 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 民族解放运动:欧亚两种类型,欧洲属于资产阶
高三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高三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简称“史” ,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05— 1945)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⑴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俄国经济发展;②一战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③二月革命:1917 ·3,推翻沙皇政府,两个政权并存;④《四月提纲》:1917 ·4,呼吁实现革命转变。
⑤七月流血事件:1917 ·7,两个政权并存结束。
⑵过程:①彼得格勒起义:1917 · 11 ·7,占领东宫,推翻沙皇政府。
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⑶影响: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社会主义建设: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时间:1918—1920.②背景: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一切为了前线”③内容:业上,余量收集制;工业上,大中型企业收归国有;商业上,取消商品贸易;分配上:严格的实物配给制。
③评价:对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很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 1921 年春发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实践证明,该政策不能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
⑵新经济政策:①时间:1921 年开始,1924 年列宁逝世,随着斯大林领导地位的逐渐确立,被“斯大林模式”取代。
②直接目的:解决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工业上在某些行业采取租让制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废除实物配给制。
④作用:1925 年,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⑤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
⑶斯大林模式①开始标志:1925 年,联共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
②主要特征:产业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上,农业集体化运动;经济制度上,单一的公有制;管理模式上,高度集中的行政指令性计划经济。
世界现代历史知识结构(挖空)
姓名:班别:评价: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天文学——定律成就:力学:三定律数学:微积分成就:《》进化论打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说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法国思想家主张: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和;将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实现了社会主)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签订时间:1919年6月(操纵国:英、法、美)实质:帝国主义性质的分赃会议影响:《》和其他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到极大削弱,过分的惩罚注定了德国必然走上军事扩张道路,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召开时间和地点:1921—1922年(操纵国:美、英、日)华盛顿——华盛顿会议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的原则。
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中国重新变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根本的就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此会议的最大受害国。
影响:构成了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确立的国际秩序。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体系”背景: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1924年——1929年首先在爆发)新政实施时间:1933年目的:为了消除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和 (“新”的地方)财政: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工业: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农业: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对的调整。
制定《》(,是新政的和基础)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史树型知识结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
【高考经典】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宁夏、(2007331宫邸沉重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农产品自由贸易.农业集体化.征收粮食税 C DA.余粮收集制 B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05上海15)9、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建立战时经济体制A.采取余粮收集制 B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20)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200710、(江苏年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D
.第二次世界大战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导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疯狂对外侵略,结成侵略同盟
间接原因: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苏联在战前中立自保;被法西斯侵
略与威胁的国家没有团结起来
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初期概况:1940年德军进攻北欧和西欧、法国沦亡、英国坚持抗战
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获胜
经过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1942年初世界反法斯同盟形成二次战场:中国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西欧战场和北非战场世转折: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界大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战阿拉曼战役(1942年 10月)、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胜利:美、英、苏、中等国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召开四次国际会议,月德国投降,欧战结束;年并开辟欧洲二战场;19455 结束月日本投降,“二战” 1945年8 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①给人类造成空前的破坏和灾难影响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③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影响
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迅速发展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3.
4.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