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说课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职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意有误的一组是()A.屏.障()遴.选()残垣.()浚.理()
B.拮据.()捆扎.()梃.杖()庖.丁()
C.屠戮.()绯.红()菲.薄()诠.察()
D.宁谧.()翩.然()休憩.()别.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提纲提名题字耳题面命
B.锻炼干炼炼达江平如练
C.诀别决心秘诀生死抉择
D.禅联禅师婵娟金蝉脱壳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级既然下达了这项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为之。
②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是归根,那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③民族区域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A.勉力作客自治
B.勉励作客自制
C. 勉力做客自制
D. 勉励作客自治
4、依次填入下列名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对生活的状况及别人的行为要求越少,你就容易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②钱钟书先生说,爱情是品,友谊是奢侈品。
③自信的人,并不是比别人强的人,而是对事情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知道自己对环境有影响力的人。
A.越必须到处
B.更必需处处
C.越必需处处
D.更必须到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需要专心致志,实实在在,不能心猿意马,想一些空中楼阁....的事。
B.这种构想虽然有些虚无缥缈....,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反映了大家的一些良好愿望。
C.登上泰山之巅,游目骋怀....
,仿佛天地都变得宽阔了。
D.中国人安土重迁....
,把搬家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有时甚至生出些神秘离奇的故事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三月中旬以前向本校高考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
B.目前,民政局已认真做好社会捐助款物的管理、发放和接收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安全越冬。
C.营造学术生态环境比建设自然生态环境要难得多,因此也更需要全社会的精心培育。
D.可不可以找到既能优化生态环境又能加快城市旅游建设的办法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八个字,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B .这篇课文选自古华同志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C .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
密”。
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这都需要提炼。
D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8、对下面句子加横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湖水微波不兴,清澈见底,让人感觉到小船像是映照在镜中。
A.这是一个明喻,喻词是“像”。
B.这是一个暗喻,“像”只是人的感觉,不是喻词。
C.这是一个借喻,因为只有喻体“镜中”,没有出现本体和喻词。
D.这是一个借代,以“镜”代水。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④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坐标”的古代作品是()
A.《史记》
B.《梦溪笔谈》
C.《红楼梦》
D.《后汉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B.夫晋,何厌.
之有 厌:讨厌、厌恶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消减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子犯请击之.
13、下列各项中,与“何厌之有”同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甚矣,汝之不惠!
C .古之人不余歁也。
D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4、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原因是他利用了秦晋之间的矛盾,剖析来
郑和舍郑的利害关系,从而说服了秦君。
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
’”这句话从侧面形象地刻画出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由此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荐(任)的一面。
C .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说明晋文公是一个深明大义、善于纳谏、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D .文章刻画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知难而上、义无反顾、巧言善辩的爱国志士、勇士、辩士形象。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
15、请将第一题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译文:
16、默写下列横线中的句子。
(3分)
(1)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试《赤壁赋》)
(2)江流天地外,。
(王维《汉江临眺》)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7、下面这个长句读起来很别扭,请将它改成几个短句,要求不改变原意。
(4分)
财富,不应因其可爱得被坏人觊觎便必须对这些坏人为攫取、占有它所采取的卑鄙行为负责。
18、扩展下面语句,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30字。
(4分)
梅花踏着风雪来了。
19、为使下面一段话简洁、顺畅,须删掉一些词,请把它们写在横线上。
(4分)
我们学校今年全校有85%的学生自己自行设计网页,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
但是,网页的内容参差不齐,五花八门,因此学校的老师应对学生加强指导。
①②③④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元氏县)人。
开元进士。
天宝中,官监察御史,转右补阙。
安禄山陷长安,被执,受伪职。
乱平,贬抗州司户参军。
晚年倌佛,隐居江南。
他诗文兼擅,其文与萧颖士齐名,时称“萧、李”。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20、全诗描写了几种景物?它们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4分)
21、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4题(每小题3分)
中国限用塑料袋能令行禁止吗?
它们随风飘舞,装扮了树木,点缀了河流。
它们把手指勒得紧紧的,与腿脚碰撞。
据估计,中国每天使用30亿只塑料袋。
但是,如果政府能做到令行禁止,对这个国家有害的这种薄塑料袋很快将成为过去。
根据在2008年奥运到来之前宣布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中国将自6月1日起禁止生产超薄塑料袋。
理论上讲,中国应该更容易转到布料和竹子等做成的篮子,因为许多消费者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放弃使用,许多中国人对它们记忆犹新。
但是,中国以前推出的相关禁令都不是那么成功,批评者认为塑料袋禁令只不过是一种宣传招式。
近几年,北京先后对塑料包装材料、一次性木制筷子、塑料餐盘以及酒店客房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宣布禁令,但不到几个月,各项禁令都变得形同虚设。
环保主义者说,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思维定势,动荡的“文化大革命”致使大多数公共利益观念荡然无存,而如今人们正一头冲向财富。
但业内专家认为,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塑料袋政策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施的问题。
“小小的塑料袋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中国塑料》杂志总编辑说,“这是检验政府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金石”。
例如,禁止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而不是要求厂家通过强度测试,这种规定有可能造成中国使用更多的塑料。
其他人说,规定的许多细节尚未敲定,包括对违反者如何惩罚及对较厚塑料袋的定价。
此外,如果政府真想改善其资源利用和城市环境,就应鼓励塑料循环。
一些人认为,这项新政策的出台可能是出于对奥运前的形象和高油价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对环境的关注。
北京的一名鱼贩说:“不论在中国还是国外,塑料袋都很方便,大家的习惯改不了。
塑料袋还要用200年。
”
然而,中国“绿家园志愿者”负责人指出,人们总是不愿改变,但最终会习惯的,“许多人抱怨,这需要一些时间适应。
但中国人这么多,我们的资源又少。
这对于地球也是必要的”。
(摘自《环球时报》2008年1月28日)
22、下列对中国限用塑料袋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先后对塑料包装材料、一次性木制筷子、塑料餐盘以及酒店客房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宣布禁止,但形同虚设、死灰复燃。
B.2008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限用塑料袋是出于对奥运前的形象的考虑。
C.它们随风飘舞,装扮了树木,点缀了河流。
中国每天使用30亿只塑料袋。
D.中国人传统上喜欢由布料和竹子等做成的篮子。
23、对“这是检验政府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金石”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止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而不是要求厂家通过强度测试,这种规定有可能造成中国使用更多的塑料。
B.老百姓限用塑料袋后,习惯难以改变,生活极不适应,怨声载道。
C.2008年6月1日禁令实行后,政府如何监督?对违反者又将如何处罚?
D.习惯成自然,一时难改变。
对于使用过的塑料袋,可采取焚烧和填埋的办法解决。
2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限用塑料袋完全能做到令行禁止,对中国有害的塑料袋很快将成为过去。
B.中国人喜欢使用塑料袋的原因是它方便生活,人们早已习惯了。
C.人们难一改掉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完全是因为思维定势。
D.小小的塑料袋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中国将自2008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塑料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5—27题。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
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的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
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深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乐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
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
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
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
而且我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了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过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天下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
他在亮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
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
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不自然地笑笑。
等人走了她就
会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
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记得很小的时候。
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
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
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
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
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
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
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
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
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有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深思什么的样子。
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深思着的样子里了。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像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
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
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
我们也就
会活得有滋有味。
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25、(1)“生活就是这样”。
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
含意。
(2分)
(2)第四段中,“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为什么?
根据文章,简要回答。
(2分)
26、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乐于给自己的生活配乐”,可以看也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2)“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
”然而作者为什么“觉得他们很美很美”?(2分)
2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的最后一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以此句作结,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作者已在文中作了回答: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B.作者很善于描写,文中不仅写出了父母亲哼歌各自的的特点,而且写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传神,让人读了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C.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情景,是为了与前面写父母亲的情景形成对照,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D.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五炉,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尤其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句,使得文章也像配了乐似的有了旋律。
E.文章第四段画线句连用了五个“一边”,其中第三个“一边”出现在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中,很传神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木工的职业形象;另外四个“一边”突出了父亲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哼着“随意”的调子,生动形象了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
三、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
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
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
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 A(勉力:努力;勉励:劝人努力。
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自制:克制自己;自治: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
)
4.C(“越”,和前面的“越”呼应,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发展。
“更”,更加,表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用在名词前。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用在动词前。
处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
到处:各处,处处。
“到处”比“处处”的动作性强,而“处处”侧重客观存在。
)
5.A
6.D 7.B 8.C
9.D(选②使前后叙述的对象保持一致,③与文中“于无声处”相照应。
)
10.B 11.B(厌:满足。
)
12.C(C.两个“若”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A项中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示原因,意思为“因
为”;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用来”。
B 项中前一个“其”是代词,意思为“它的”;后一个“其”是副词,表示希望的语气。
D.中前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后一个“之”是代词,它们,指代秦军。
)
13.C(A项为被动句,B项为谓语前置句,D.为定语后置句。
)14.C(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看似冠冕堂皇,其实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所找的借口,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深明大义、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更不能说明他善于纳谏。
)
15.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郑国当作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18. 参考答案: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
当百花纷纷凋零的时候,梅花踏着风雪来了。
20.分别写了草、水、树、鸟四种景物:丛生的野草,任其流淌的泉水,花自零落的芳树,无人欣赏的啼鸟,它们共同构成了荒芜、冷漠的意境。
21.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22、C(C项描述,实际上说的是环境的污染问题。
A只能说明中
国以前推出的相关禁令没有得到执行。
B注意倒数第二段中有“可能”一词,同时也是“一些人认为”的。
D文章第三段有“理论上讲”、“更容易”等限制。
)
23、D(文中无据)
24、B(A文中第二段是假设语气。
C是“部分原因”。
D是超薄塑
料袋。
)
25、(1)人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只要有信心和
勇气,就能战胜它们,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
(2)父亲和母亲“一边干活, 一边哼歌”,不仅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灿烂”,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快乐、自信。
26、(1)看重生命,热爱生命
(2)因为他们即使在一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依然热爱生活,用哼歌的方式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绚烂多彩(或用心来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27、BE(A.“人需要的不是物质”曲解了原文;C.“形成对照”分
析不准确;D.“语言华丽”应为“语言质朴、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