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归纳

合集下载

教考科目二材料分析题例题详解+答题技巧+知识点拓展

教考科目二材料分析题例题详解+答题技巧+知识点拓展

教考科目二材料分析题例题详解+答题技巧+知识点拓展1.请从教师角色分析该行为。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研究的促进者,这位老师……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位老师……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这位老师……4) 从教学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这位老师……2.请从新课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角度来分析该行为。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应努力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冷落、不羞辱、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处,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这位老师……2)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研究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研究活动并形成有效的研究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研究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这位老师……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这位老师……4) 在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位老师……3.请用现代的教学观的理论来分析该老师的行为。

1)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师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设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这位老师……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1.材料的类型及其特点:教育教学材料包括课本、教辅资料、教学媒体等,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如课本的系统性和系统性、教辅资料的针对性和辅助性、教学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化等。

2.材料的内容和结构:考生需要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包括教材的章节划分、知识点组织、难易程度安排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适应度和一致性。

3.材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教学材料在不同教学情境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如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对材料进行合理调整和演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材料的本质和特征:考生需要通过分析教育教学材料的本质和特征,掌握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如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的核心工具等。

5.材料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考生需要学会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如材料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6.材料的评价和选择:考生需要学会对教育教学材料进行评价和选择,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任务的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材料。

7.材料的设计和创新:考生需要学会对教育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创新,如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材料。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部分的一些必看考点。

考生需要通过对教育教学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进行材料分析和应用。

同时,考生还应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教学中的材料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教资科二必背材料题

教资科二必背材料题

教资科二必背材料题回答:一、教育心理学基础1. 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改变行为和心理意识的过程。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方法论——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性学习、发现学习等,提出教育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二、学生指导1. 学生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性和场依赖性的特点及教学策略;(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特点及教学策略;(3)功能固着的影响及教学策略;(4)学习策略的训练与指导。

2. 学生情感特点及培养(1)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阶段;(2)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情感态度的不同需求;(3)积极情感态度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三、课程与教学心理学1. 课堂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1)因材施教原则与个别差异学生的教学策略;(2)直观性教学原则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3)巩固性原则与知识的保持;(4)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在教材中的体现。

2. 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及解决途径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如何安排,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防止学生过度疲劳和厌学。

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如改革课程与教材,建立合理的学习负担的评价体系等。

四、教育心理学应用1. 教师如何增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有效性。

包括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和指导,增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制力等。

同时包括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能的提高,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师生交流技巧,从而增强教师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在回答中,您还可以适当举例说明各种概念和方法的应用,以提高论述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这些论述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以确保整个回答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

教资中学科目二材料题考点

教资中学科目二材料题考点

教资中学科目二材料题考点
教资中学科目二的材料题考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教学理论、教育实践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理论方面
1.教育学理论: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心理学理论:包括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教学设计理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育实践方面
1.课堂教学实践: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教育实践案例:包括教育案例解析、教育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评价方面
1.教学评价方法:包括测量评价、观察评价、评估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评价工具:包括问卷调查、测试、作业评定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教资中学科目二材料题考点的主要内容,考生应该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和准备,以确保顺利通过考试。

- 1 -。

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题总结

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题总结

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题总结一、教师职业道德(重点记忆关爱学生)(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1.对学生好;2.平等公正;3.该生气的时候没有生气(四)教书育人——1.因材施教;2.全面发展,不仅以成绩评价学生(五)为人师表——1.举止文明;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3.廉洁(六)终身学习——1.遇到困惑赶紧学习解决;2.自觉学习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二、新课改下的“几观”(重点记忆)(一)学生观——王官人不差钱1.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4.学生需要人文关怀口诀:王官人不差钱(二)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换: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记忆:不同维度记忆(三)教学观1.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口诀:人生过客(四)评价观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2.评价内容多元化3.更注重评价过程4.评价方式多样化5.评价主体多元化口诀:许三多过目不忘(五)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全体面窗格三、新课改倡导的师生关系(重点记民主平等)(一)尊师爱生(二)民主平等(三)教学相长(四)心理相容四、德育原则(重点记忆)(一)疏导原则——循循善诱,耐心讲道理(二)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三)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五)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严慈相济(六)长善救失原则——利用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改正缺点(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五、班级管理1.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策略(次重点记忆)(1)忽略细微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5)直接提问;(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模板+必背考点梳理!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模板+必背考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模板+必背考点梳理!对于大部分的小可爱来说,不管是综合素质还是科目二的材料分析题都是失分大题!今天小编就从答题标准话术+真题展示+必背考点归纳出发,助力大家考前涨分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读题干看答题角度是三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还是职业理念等,并回忆相应知识点。

第二步、读材料读材料并圈点批注,将对应的知识点写到材料旁边。

第三步、落笔作答分条列点作答,答题时要讲求一定的技巧,推荐大家用“总-分-总”的模式作答。

答题模板材料中出现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1)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合理,践行了……理念”;(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3)总结材料,分析意义。

材料中出现不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1)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不合理,违背了……理念”;(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3)总结理论列举具体做法。

材料中有好有不好,先评析,再举证真题展示+答题模板真题及解题思路展示苏老师班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她三令五申之后,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多大改变,最令她生气的是学习委员晓玲,也有两三次不交作业了。

晓玲今天又没交作业,苏老师把晓玲叫到办公室?厉声责备道:“你怎么也这样?”晓玲不安地说:“老师,我……”“我什么我!今天放学不许回家,不完成作业,你的学习委员也别当了!”晓玲哭着跑了出去。

下午上课时,苏老师看到晓玲座位空着,便问道:“晓玲呢?”“她哭着走了。

她说不读书了,得回去照顾爷爷。

”苏老师听后惊异地问:“怎么回事?”晓玲同村的一个学生回答说:“她爷爷的腰受伤了,只能躺床上。

”苏老师后悔没听晓玲解释。

放学后,苏老师来到晓玲家,只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材料分析题必看考点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例:运用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分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

【理论点一】新课改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点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理论点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答:(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

【理论点四】新课改下的评价观(1)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②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③评价内容综合化④评价标准分层化⑤评价方式多样化⑥评价主体多元化⑦关注发展过程二、教学原则、方法例:运用教学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理论点一】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3.直观性教学原则4.启发性教学原则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6.巩固性教学原则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理论点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参观法6.练习法7.实验法8.情景教学法教学情境的创设1.生活性2.形象性3.学科性4.问题性5.情感性三、德育原则、方法例:运用德育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二材料分析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二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题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含义?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内涵:全体学生两发展,创新实践为重点①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在教育中每个学生达到发展,一视同仁反面:只关注优秀生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并举反面:高分低能,只重视智育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个别性,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个性正面: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反面:要求统一,活动统一,方法统一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正面:创新教育、鼓励探索二、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A.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a.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正: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反: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小学教育学化b.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正:最近发展区反:一刀切、一锅煮关键词“年龄+特征”c.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正:“把握关键期”“最佳期”关键词“年龄+速度”d.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正:取长补短,长善救失Eg.史铁生、张海迪、盲人听觉好e.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正: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正:“有潜力,可以进步”反:一棒子打死C.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正:“犯错误”“人无完人”反:一味批评2.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具有自身的独特性a .学生是完整的人b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c 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尊重学生的想法反:完全不采纳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满堂灌c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反:体罚、责罚、违法三、教师观①含义: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应②具体→A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a.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d.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性开放的教师B. 现代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赏识b.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正:启迪、激励c.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eg.同事家长四、教师职业道德1、爱岗敬业→本质要求a.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教资笔试科目二必背材料分析题

教资笔试科目二必背材料分析题

教资笔试科目二必背材料分析题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地位: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是积极主动的。

三、学校教育(一)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主观能动性地位: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方法(一)概念: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二)教学方法的类型: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①含义:通过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②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③优点: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知识。

④地位: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运用最多的方法。

(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①含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②分类: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③优点:激发学生思维。

(3)讨论法:含义:学生围绕问题探讨,获取知识。

(4)读书指导法:含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含义: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参观法:含义: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区别:演示:校内;参观:校外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含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科目二简答+材料分析复习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科目二简答+材料分析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基础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2)水平低下,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

(3)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适应,以生活经验为主。

(4)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

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3.近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义务教育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出现了双轨制。

(6)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4.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5.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德育的内容。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7.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又称为“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成为发达和专门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学(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学(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学(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育学简答题+材料题学校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是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和知识。

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含义)。

施教要求:循序渐进。

阶段性(含义)。

施教要求:分阶段施教。

互补性(含义)。

施教要求: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不平衡性(含义)。

施教要求:抓关键期。

差异性(含义)。

施教要求:因材施教。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相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时间里,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

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的表现。

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

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

施教要求:因材施教。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环境。

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教育。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遗传素质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小学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题及答案班级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1班上,一群爱玩篮球的同学自发组成了一个团体。

他们为了打篮球和看球赛,迟到、旷课时有发生,甚至有几次抢别班的球玩,引发吵架、拉扯,甚至打架等行为,让班主任很头疼。

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呢?班主任老师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后,看到了一种可以引导的积极性。

他把这个团体组成了一个班级篮球队,选了队长,定了几条队规:一、服从命令听指挥;二、坚持练习守纪律;三、不抢外班的球;四、不做有损球队名誉的事。

以后,该班学生每天在规定时间练球,不仅在篮球赛中为班级争了光,还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

问题:(1)谈谈本案例中班主任在管理学生中给你的启示(10分)(2)作为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0分)问题:(1)谈谈本案例中班主任在管理学生中给你的启示(10分)答:第一,从问题中找到契机,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班主任做的这些规定正是基于学生对篮球的喜爱,老师能够支持他们打篮球,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认可,既然老师认可,制定点规则对于学生而言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学生也会非常支持老师制定的合理规则,并抱着感激之情认真遵守。

这也反映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了解。

才能利用学生对于篮球的喜爱,弥补他们不遵守纪律的短板,才会取得如此好的效果。

第二,了解和研究学生。

任何有效的管理都是建立在对学生精准的了解的基础上的。

只有把对脉,正确了解学生,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第三,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管理方式。

一个同学认可并支持的决定一定是在民主管理方式下才能达成的结果。

班主任也正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支持班主任的决定。

第四,建立规则,利用规则制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能够利用规则制约的管理方法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借助篮球规则,培养了自身的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第五,学生的道德也是要在活动中不断形成,通过内部矛盾的不断转化最终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题解析,搞定最难搞的笔试大题!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题解析,搞定最难搞的笔试大题!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题解析,搞定最难搞的笔试大题!相信大家对于材料分析题都不陌生,这类题型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中还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均有涉及,其在小学和中学科目二的分别占分40分和36分,重要程度非常高。

虽然材料分析题考察的范围很广,但是也是有答题套路可循的,只要你能抓出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再结合题目分析一下就可以啦~知识点没写错,分析的言之有理分数就到手了。

切记:同学们在解答这种题目时千万不可以偷懒,毕竟其分值很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多回答一些没有坏处哦!材料分析题1:这学期,我接了一个学校有名的乱班。

第一天走进教室就让我目不忍睹:桌仰椅翻,纸片飞舞。

污物满地。

看到这种情景,我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椅重新摆好,一切都整治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教师新手打扫过的教室里,全班同学一个个出奇地规矩。

第二天,我依旧如此。

有一些同学说话了:“李老师,让我们扫吧。

”我微笑地说:“不,这一周李老师做值日。

”一个星期后,我安排了值日表。

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就连屋角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值日的。

我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得一丝不苟。

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后来于心不忍,以至最后肃然起敬。

在我的带动下,我们这个学校有名的“乱班”,周周都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还经常得到学校的表扬。

请问: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德育方法?请阐述其含义及要求。

涉及考点: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参考答案: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榜样示范的德育方法。

她以身作则,用自己亲自做值日的方式给学生以表率。

榜样示范的含义:教育者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榜样示范的要求:(1)选好示范的榜样;(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3)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4)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节行为。

材料分析题2:“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张老师教高中历史课。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高频考点归纳55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高频考点归纳55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高频考点归纳55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高频考点归纳55题1.请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4.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二41道高频简答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二41道高频简答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二41道高频简答知识点梳理1.简述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版本):(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技巧:可找设施分赚钱。

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记忆技巧:一起遵循内幕。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记忆技巧:包拯传新人。

4.简述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5.简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6.简述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7.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1)德育。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

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教资科目二材料题考点

教资科目二材料题考点

教资科目二材料题考点
1.材料的理解能力:考生需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包括文章的主旨、内容和结构等。

2. 材料的分析能力:考生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材料的细节,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和论证方式等。

3. 材料的应用能力:考生需要在理解和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应用。

4. 材料的评价能力:考生需要对材料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包括对材料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等。

总之,教资科目二材料题的考察范围非常广泛,考生需要具备深刻的理解、分析、应用和评价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 1 -。

2022年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高频简答题汇总

2022年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高频简答题汇总

2021年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高频简答题汇总1教学方法的意义①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②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必要条件③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④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诚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⑤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2现代教学设计主要特征: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②关注真实生活③以“研究”超越“经验”④创造性和灵活性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①教学目标②教学内容③教学策略,教学媒体④教学评价4教学设计的模式①系统分析模式②目标模式③过程模式5教学目标功能①导向功能②激励功能③标准功能6教学目标分为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7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共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8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①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②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③难度适中④便于检测9确定教学起点,需要考虑①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②确定学生的原有的学习基础③进行学习任务分析10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①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②通览教材,鸟瞰全局③疏通教材,清除障碍④熟悉教材,重点记忆⑤分析教材,把握三点⑥精心设计,妥善安排⑦阅读资料,吸取营养11设计教学时间的纬度包括①名义学习量②实际学习量③单元课时量④专注学习时间⑤教学时间的遗失12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应注意①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②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③科学规划单元课时④尽可能增加学生专注学习时间⑤防止教学时间遗失13讨论法的形式①交流式②评述式③辩论式④质疑式14运用欣赏法的基本要求①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②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③要注意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个别差异④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15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①教学目的和任务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③每节课的重点、难点④学生的身心健康⑤教师自身的素质⑥教学时间和效率要求16教学方法运用的一般要求①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②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③运用教学方法则⑤经济性原则18教学评价的发展阶段①测量阶段②目标模式阶段③目标参照测验阶段④人本化阶段19教学评价的功能①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②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③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④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⑤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20现代教学评价强调三种基本理念①关注学生发展②强调老师成长③重视以学论教21教学评价的原则①方向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客观性原则④发展性原则⑤可行性原则22现代教学评价的内容①学生的学习方式②学生学习水平③学生的学习效果④教师的角色把握⑤学习环境的营造⑥教育技术的应用23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①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③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④提高广大教师素质重要途径24教学研究的价值:①教师的需要,教师是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使用者②学生的需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③决策部门的需要,决策部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全局的④管理部门的需求⑤公众的需求⑥研究人员的需求25教学技能特点:①示范性②复杂性③发展性④操作性⑤整体性26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分解原则③示范原则④反馈原则⑤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材料分析题通常考察以下知识点。

1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2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① 教学四大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② 教学八大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
理论联系实际 ;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

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
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评价转向关注过程 ;
评价主体上,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元化 ;
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
评价内容上,全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
评价方法上,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4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迁移、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强度。

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成败归因理论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因素 (即能力) 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

所以正确的归因应该是归因到内部的、不稳的和可控制 (即努力程度) 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学生把失败或者成功归因到努力程度而不是能力。

7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 迁移的分类:
①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③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④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2)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①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
②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合理选择和安排:精选教材 ;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 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
③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8
分析学生的人格
学生的人格特征包含: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 (权威性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学校教育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

人格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

气质包含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认知风格有场独立型、场依存性、沉思型和冲动型等,气质和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特点,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9
气质类型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应刻意改变学生气质,而是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品质而克服消极品质。

胆汁质:不可遏制型,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暴躁易怒,脾气急。

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的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去锻炼他们的自制力,趁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
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热爱社交,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但是粗枝大叶。

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砺他们的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粘液质:安静型,安静稳重踏实,自制力强,但反应性低,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死板。

对于粘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渐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抑郁质:抑郁型,行为孤僻,不善交往,多愁善感,适应能力差,性格有明显的内倾性。

对于抑郁质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1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身心发展的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①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法、情景迁移法、情绪宣泄法、行为补偿法);
②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
③与家长合作建构社会支持网络。

11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
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①外部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学校教育 ;
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

①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⑤价值辨析 ;
12
德育有关原理
德育四大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 ; 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社会实践活动 ; 课外活动 ;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 班主任工作。

德育六大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德育的八大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小杰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就是脾气有点急,有些小顽皮。

有一次,由于小杰动手打了邻班一位同学而被班主任赵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进行训导。

班主任赵老师在教导小杰之前就准备把“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道理讲给小杰听。

( 赵老师在进行德育工作之前自己要先明确是非,即导向性原则 )
2.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小杰来到赵老师办公室,赵老师对小杰说:“小杰,你先坐,我们谈谈你和隔壁班同学打架的事情。


(试想,如果此时赵老师采用的不是和蔼可亲的口吻,而是让小杰站在一旁对他进行训斥,效果应该不会理想,也就是说,想改造一个人身上的不足之处,
首先要尊重他,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
3. 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小杰坐下来,赵老师问:“小杰,为什么要打邻班同学呢?”小杰:“因为我亲眼看到邻班××同学欺负我的好哥们阿强,我气不过,就打了他! ”赵老师:“原来是这样。


(赵老师只有了解了小杰为什么打人,才能针对小杰的实际问题对他进行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
4. 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赵老师继续说:“小杰,你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重感情,这是好事儿,可是,你也应该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这样不由分说的就去打同学,是不是不太好呢?我们可以和××同学讲道理啊,也可以叫其他同学和老师过去给你们评评理。

( 赵老师给小杰讲道理,让小杰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呵斥小杰,体现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
5.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我也知道阿强平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在班级里也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交流,所以总是受一些同学欺负。

小杰,我觉得你要是真讲哥们义气,是不是应该在平时多帮助一下阿强呢 ?帮助他在同学中逐步树立威信! ”
(赵老师利用小杰重朋友感情的优点来引导他帮助阿强逐步树立威信,体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
6.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小杰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赵老师讲的道理。

赵老师说:“小杰,既然你已经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了,如果下次再有和同学打架的行为,我可要有惩罚措施啦! ”
(赵老师对小杰进行完正面教育,也要有相应的纪律约束,以避免学生的不良行为,即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
7. 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回到家,小杰和奶奶说起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奶奶对赵老师的教导表示赞同。

( 家庭与社会只有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保持统一才能够使学校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

试想,如果小杰奶奶认为,小杰如果不打同学,小杰就会挨打,那么,赵老师的教导就白费了。

充分体现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8. 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一段时间后,赵老师发现,小杰变得彬彬有理了,在他的帮助下,好哥们阿强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步。

( 当学生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才能说德育工作取得了实质效果,即体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
13
课堂行为及应对
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
①学生的因素 (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 ②教师的因素 ( 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③环境因素 ( 家庭因素,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 ) 。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和矫正:
①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 ②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③给予精确
而严格的指导; ④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⑤协调同伴关系; ⑥与家长合作; ⑦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