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孤山小孤山》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烽火矶: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色泽莹润
•峭石:杰然特起,丹藤 翠蔓,罗络其上,如宝 装屏风。
•方法: 运用色彩词、点面结合,比喻修辞.
烽火矶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 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 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 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 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 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 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 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 曰“安济夫人”。绍兴初, 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 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 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第一段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 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 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 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 (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 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 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 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 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 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 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 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大孤山,大孤山,其状如鞋,俗 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 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 因而又名大姑山.
题解
•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 作者在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八月一日 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 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 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 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 蜀记》以记其胜。
陆游一手持剑,一手执笔
抗金 作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 中遇微雨》
陆游出生
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 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 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 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宗都成了金人 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 为己任?
陆游名句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算子· 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 • • • • • •
矶 jī 燧 suì 窦 dòu 潦 lǎo 巉 chán 上干云霄 gān 榭 xiè
• • • • • • •
鹘 抟 蠡 葭 赪 湓 汲
hú tuán lǐ jiā chēng pén jí
理清作者的行踪
•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 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 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 湓浦
澎 浪 矶
小孤山简介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 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 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 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 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 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 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 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 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 浪矶”,亦名“彭郎矶”。山顶“梳妆亭”, 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 可凭窗眺云山沃野。亭后“长生树”,又称 “梭罗树”,从石罅中生出,高壮葱茂。小 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庙宇亭台,层 次分明。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 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 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 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 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 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 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神话般的小孤山 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游小孤,如步 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半空岩石架高 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 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 绾髻堆。动人的传说与奇秀的风光使小孤山
陆游与梅花
陆游号放翁,一生酷爱梅 花,咏梅之诗多至百余首,且 认为只有节义之士,脱俗之笔 才配得上题咏梅花。他在《梅 花绝句十首》中说到:子欲作 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 尘,只恐梅未肯。陆游爱梅之 甚,到了痴迷的程度,竟盼望 能分身而遍赏天下之梅:何方 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 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 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 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 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 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 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 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 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 (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 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 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 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 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 激情。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 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 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扬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 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小孤山简介
然而一旦战云突起,小孤山又成了 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海门第一关”。 古时山上建有烽火台与炮台,驻有戍兵。 每逢战事,这一带江面便战火纷飞,楼 船冲撞,涛声伴着杀声,震天动地。朱 元璋与陈友谅、太平天国军与曾国藩的 湘军、王阳明与朱宸濠……都曾在这一 带江上血战。小孤山斜对岸的马当,更 是长江上的雄关要塞。抗日战争中,为 了阻挡日军军舰溯江而上,中国军民实 施了马当封江工程。千万军民不顾敌机 的轰炸扫射,夜以继日,在马当江段上, 凿沉了满载石块的20艘大轮、驳船、趸 船,600多艘帆船,滞缓了日军的进 攻。 当你泊船小孤山下,沿着那364级石 阶,蹑磴扪萝,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顶, 立刻会有一股磅礴之气冲撞着你。登高 纵目,看上下天光,樯帆逶迤;大江澎 湃,水阔天高。你可许会想起“小姑前 年嫁彭郎”的传说,或许会浮现出昔日 江上干戈铮铮的鏖战。大江与雄关相连, 诗情与战火交织,你会情不自禁地高吟 一曲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
•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 夕乃可饮。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 • 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 。 晚上才能喝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 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 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 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 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 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 得尽所历妙”也。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是杜甫晚年从四川沿 长江而下入洞庭湖,又顺湘江南下到湘潭作的《次 空灵岸》中的诗句,诗中叙述了空灵岸(空灵滩, 在湘潭一带)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自己愿长期居住 在此,吟诗作歌以度晚年的心意。
本文的行文思路
• 第一段:写烽火矶,是为了与下文的小孤山 进行对比。 • 第二段:写从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重点 写小孤山澎浪矶,把读者引入胜境。 • 第三段:第二天从彭蠡口至盆浦口沿途所见。
• 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 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 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 • 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 也。 (4)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
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 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
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 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 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 第二段译文: •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 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 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 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 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 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 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 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 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 (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 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 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 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 甚可壮也。 (2)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 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 常壮观。
• (3)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 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 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 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 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 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 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陆游
小 孤 山
小孤山简介
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 松东长江中。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 名声却很大。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 灵运,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 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至于苏东坡 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 口的名句。陆游说:“凡江中孤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游小孤山记》)。小孤山被诗人 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 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 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 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 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 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 上的大孤山。 “海门石柱”、“长江 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 小孤山之赞誉。此山高八十六米,围 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 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 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 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 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 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