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气候资源的演变特征分析
汉中天气往年怎么样
汉中天气往年怎么样
汉中天气往年怎么样?汉中位于华北平原和北疆拐角,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温差大、季节分明,历来都是四季如春的好地方。
汉中夏季高温高达40℃以上,昼夜温差也很大;冬季最低温可达-20℃左右,但在此期全体
居民乐于活动,同时也是种植水果、蔬菜的好季节。
汉中以往大部分时候全年排放出大量的阳光,有大约2700小时的阳光,在汉中还是难得的晴天和温暖的天气。
尽管早春到夏季之间可能出现较强的台风,但一般不会持续太久。
总的来说,汉中的天气往年一直都很容易拥有,素有“天下满目开”的美誉。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汉中市旅游环境分析一、调查区简况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2001年有人口3694676人,地处亚热带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周时代,境内就有褒国存在。
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
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
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
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使汉中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1亿元和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
以飞机制造、机械、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度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o C,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汉中盆地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汉中盆地气候变化特征研究本文基于汉中盆地1960-2016年近57a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特征分析法、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法,分析了汉中盆地五种气象要素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以及突变性,并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气候特征进行比较。
总体而言,汉中盆地近57a气温变化趋势显著变暖,降水突变更加频繁,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
主要结果如下:(1)气温变化特征。
近57a来,研究区年际、四季平均气温总体上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其中春季、冬季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最为显著。
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长时间序列均没有明显的振荡周期,但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显著突变。
春、夏、秋三季平均气温长时间序列分别呈现出32a、49a、29a的振荡主周期,并且分别在2004年、2011年、2007发生显著突变。
研究区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呈现出显著的增温趋势,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长时间序列具有28a的振荡主周期,但没有突变点,在1996年后高于正临界值;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长时间序列具有51a的振荡主周期,并在2008年发生了突变,在2012年后高于临界值,气温上升更为显著。
在关中平原、汉中盆地、成都平原三地中,汉中盆地升温趋势最显著。
盆地地区的极端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平原地区较为缓慢,并且北方极端气温的升高比南方显著。
(2)降水量变化特征。
近57a来,研究区年平均降水量和春季、秋季平均降水量长时间序列均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并且分别具有24a、25a、5a的振荡主周期。
夏季、冬季平均降水量长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不明显,且分别具有26a、13a的振荡主周期。
年际和春季平均降水量的频繁突变主要集中在2013-2016年之间。
夏季平均降水量频繁突变集中在2013-2016年之间。
秋季平均降水量频繁突变集中在1992年以后。
冬季平均降水量频繁突变主要集中在1960-1980年之间和2008-2016年之间。
汉中气候特点
在汉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气候学上,通常是指一年中每候(5天)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春季,低于10℃的为冬季。
如果按这个标准,汉中的4-6月份为春季,7-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
汉中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汉中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
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北海),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
汉中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汉中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
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
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
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汉中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
汉中四季皆胜景,汉中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汉中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汉中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汉中,感受汉中。
汉中春光“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汉中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
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
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
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
”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
而在那时,汉中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
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
汉中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
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
春季,在通往汉中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汉中,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汉中市2011年气候趋势分析和评估
汉中 21 科技 01 年第2
众积极地 参与 .充分 行使 自己的检举权 ,才能使破 坏环 境 的 行为 无处 藏 身 ;只有发 挥 公众 的检 举 力
量 ,使 广大人民群众 参与到保护环境 中来 ,才是环 境保护的治本之 策。
52 广 泛 开 展 宣 传 活 动 . 通过 广播 、电视 、网络 、报刊杂志等途径 ,开
加快发展低耗能 、低排 放的第三产业 和高新产 业技术 ,重点组织开发和 示范具有普遍 意义的资源 节约和替代技术 、能 量梯级 利用技术 、延 长产业链 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 、零排 放技术 、有 毒有害原材 料的替代技术 、再生 资源 的回收处理 等技 术。用先 进 技术 改造 传统 产业 ,淘汰 落后 工 艺 、技术 和 没 备 ,严格限制高耗能 、高 污染和浪 赞资源的产业 , 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 态效益 ,形成 资源循环 利用的产业链 。同时 要充分利用汉 中得天独厚的历 史文化和 自然生态发展生态旅游 。
作青 简介: 史平(9 8 ) 1 5 - ,工程 师 ,主要 从事 天 气气候 、农业 气 象服 务 工作 。
一
54—
环 保 科 技
统 的单一种养殖 向资源循 环利用 ;二 业由传统模式 [ 向清洁化生产转换 ;交通运 输 由高能耗 、高污染 、 高 噪声 、高 事故 向使 用 清洁 能 源 ,低 噪声 、低 事 故 、污染能 自我净化 的模式转 换 ;材料 出大量消耗 非再生能源 向能循环利用转换 。
5 建立良好的公众参与机 制 51 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 公众的力量举足轻 重。要抓紧 完善公 众环境权
的规定 ,保障公 民能 够有效 行使环境健康 权 、知情 权 、检举权 、参与权等各方 面的权利 ,只有 广大公
汉中盆地干旱演变特征
的结果 , 并被证 明是合理可信的。公式为 :
… 一
R
‘
一
+( I ) W O ’
其中 m为湿润指数 , 为月降水量 , 为月平均温度。判别方法 : m≤2为干旱月 。
空间分布依据干旱月出现次数 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做具体分析 。
2 汉 中干 旱 的 时 间 变 化
图 1 15 -2 0 为 9 9 08年汉 中气温 、 降水 的5 滑动平均 图。由图可见 , a 气温从上世纪 6 0年代到 20 08 年经过 了由高到低 , 由低到高的变化 , 又 最低值出现在 8 0年代 中期 。8 O年代 中期至今气温逐步上升 ,
19 93
20 03
图 1 汉 中市气温、 降水 量 5年 滑 动 平 均 值 变化 ( 9 9 2 0 15 - 0 8年 )
已达到 5 O年的最高值. 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一直维持了 8 的高值。降水 的变化要复杂一些 ,0年代初 年 6
和8 O年代 是降 水 的多 雨 时期 。其余 时期 都 是 维持 较 为平稳 的变 化 。 从 汉 中全 市干 旱距 平 演 变趋 势 可见 15- 20 9 9 0 8年 汉 中年 及 四季 干 旱 有 着 明显 的年 际 及 年代 际 变
收稿 1 :0 00 -1 3期 2 1 -33 作者简介 : 张小 峰( 9 6 ) 男 , 17 一 , 陕西 省周 至县人 , 中市气 象局 工程 师 , 要研 究 方 向为 天 气 预报 和 生态 农气 ; 平 汉 主 史
(98 )女 , 15一 , 陕西省汉 中市人 , 中市气象局工程师 , 汉 主要研究方 向为天气预 报和生态农气 。
范围广 ,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严重。而且随着近年全球气温升高 , J气候恶化 , 干旱有逐年加剧趋势; 为
汉中气候特征及农事注意事项
汉中 科 技 2 0 1 4 年 第1 期
汉 中气候特征及农事 注意事项
王春 辉 ,周 红 ,许 凯 ,王朝辉
( 1 . 汉中市气象局 ,陕西汉中 7 2 3 0 0 0 ;2 . 镇巴县气象局 ,陕西汉中 7 2 3 6 0 0 )
摘 要 :本 文通 过对 汉 中气 候特 征及各 季节 农 事注 意事 项进行 系统 的分析 ,为 指导 汉 中农业 生产
半月;春 秋较 短 ,为2 个 月左 右 ;夏季4 个 月左右; 秦 岭 北坡春 秋季 为3 个半 月左 右 ,夏季 较 短为 1 个 月 。本 市季 节 降水量 分 配特 点是 :冬春 少 ,夏 秋
作者简介:王春辉 ( 1 9 6 9 -),主要从事气象服务和应用气象研 究工作。
一
5 5—
汽增 多 ,全 区雨量 普 遍增加 ,东西 部差 异 小 ,南 北 部差异 大 。
市 春季 从3 月 中下旬 开始 到6 月 中旬 。夏 季 佛坪 、 留坝 较短 ,从 7 月 中旬 到8 月中旬 基本 结束 ,其 余 县区从5 月初到9 月初为夏 季 。秋季 9 月初开 始 ,i i 月上 旬结 束 。冬季 从 1 1 月上 旬后 期开 始 ,到来 年
多 ,其 中夏 季 降水 为冬 季 的l 6 . 5 倍 ,表现 出明显 的季风 气候 特征 。
2 四季气候 特征 和农 事 注意事 项 为 了便于研 究 ,全年3 — 5 月、6 — 8 月、9 — 1 1 月、
1 2 — 2 月 四个 阶段 分别 代表 春 、夏 、秋 、冬 四个 季 节 时段 。
2 - 2 夏季 ( 6 — 8 月 ),湿 热多雨 ,多积云 ,有大 风
2 . 3 秋季 ( 9 — 1 1 月 ) 降温 快 ,湿度 大 ,秋雨 连绵 秋 季 随着 蒙 古高 压加 强和 副 热带 高压 衰退 , 汉 中 随着 两 个 系 统 长 时 间对 峙 , 秋 雨 连 绵 ,特
汉中的气候特点特征是什么
汉中的气候特点特征是什么汉中市,陕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市),简称“汉”,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汉中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汉中的气候特点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
气温: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
年均气温14℃。
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
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降水: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
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
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
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
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
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湿度: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
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
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
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
风:区内年均平均风速介于1-2.5米/秒之间。
鲜见大风天,年均不到2天,周边郊县则有不同。
汉中的地理环境地貌汉中市境北部秦岭势如屏障,最高峰在洋县昏人坪梁顶,海拔3071米,其它较高的山峰有佛坪县光头山2838米、洋县摩天岭2603米、留坝紫柏山2610米、勉县光头山2606米,一般山体海拔为1000~2000米。
汉中市48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SONG Di a n— x i n g
( K e y L a b o f D i s a s t e r Mo n i t o i r n g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S i m u l a t i n g o f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 B a o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s , B a o j i 7 2 1 0 1 3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ta a o f mo n t h l y a v e r a g e t e mp e r a t u r e,e x t r e me ma x i mu m t e mp e r a t u r e ,e x re t me mi n i mu m t e mp e r a — t u r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a n d s u n s h i n e h o u r s o f 9 we a t h e r s t a t i o n s i n Ha n z h o n g c i t y f r o m 1 9 6 0 t o 2 0 0 7,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r e a s o n s f o
城固地区(汉中)地貌简介
城固地区(汉中)地形地貌简介钟涛第一节历史简介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简称"汉",北有秦岭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汉水,西接甘肃,南通四川,东北与安康、西安、宝鸡地、市相邻。
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历史文化悠久,自公元前312年惠王设置汉中郡到2012年,已有2300多年历史。
汉中郡始于秦代,"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汉中府志》。
其后历史变迁,三国时曾属蜀地。
汉中北有秦岭、陈仓、褒斜、骆古、子午古栈道北通关中;南有米仓、金牛、古栈道和阳平关,地势险要,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显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农业资源,使汉中地区成为陕南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重镇。
历史上这里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战事,秦代始汉中就成为连接关中和陕南及巴蜀的要道。
汉高祖刘邦初为项羽手下的汉中王,后结集韩信、萧何、张良等名将谋士,力挫群雄,大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
三国时刘备、诸葛亮、黄忠、赵云与魏将在此逐鹿。
生于城固张骞是历史上抵御匈奴、沟通西域的外交家,其封地和墓地均在故里。
著名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墓地和封地也在此处。
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曹操、张鲁、李白、杜甫、陆游曾在此活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和动人的篇章。
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汉中,设陕南行政公署。
1951年设南郑专区,1954年改称汉中专区,1968年改称汉中地区。
1996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原县级汉中市改为汉台区,以原县级汉中市的行政区域为汉台区行政区域。
新设的地级汉中市,辖10县1区。
第二节自然文化简介汉中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
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近55年汉台区气候特征分析
近55年汉台区气候特征分析孟茹1 孟凯2(1.汉台区气象局,陕西汉中,723000;2.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723000)摘 要通过对汉台区1957—2011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阐述了近55 a来汉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汉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其变化具有波动性:从20世纪60~80年代为下降趋势,进入9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现较明显下降趋势,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且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3.2 h。
关键词:汉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汉台区(107°02′E、33°04′N)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接的秦巴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动植物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是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汉中市政府的所在地和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本文利用该区1957—2011年共计55 a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作为基本分析材料,对比分析其近55a来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以期为该区的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指导。
1 资料来源及方法选取汉台区近55 a(1957—2011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气温距平是指逐年气温与55 a气温平均值的差值,降水量距平是指逐年降水量与55 a降水量平均值的差值。
2 气象因子的变化2.1 气温汉台区1957—2012年年平均气温为14.5℃,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9.3℃,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1.1℃,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06年7月19日,为38.4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57年1月14日,为-10.1 ℃。
2.1.1 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图1 汉台区1957年-2011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图从图1可见:汉台区近55a的年平均气温变化为:从20世纪60~80年代为下降趋势,1957-1989年的33a 间有24a 的平均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1976年更是达到55a 以来的最低值,为-0.9℃;进入90年代以后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97年代以来上升更为明显,在1990-2011年的22a 间有19a 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 2006年、2007年达到55a 以来的最高值和次高值,分别高于平均值达1.3℃和1.0℃(如图2所示)。
汉中茶区农业气候特征分析
汉中茶区农业气候特征分析胡江波;杨利霞【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汉中茶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笔者根据汉中地区1971 ~201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汉中茶区的光、温、水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各茶区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在14.0℃以上,≥10℃活动积温一般在3941~4554℃·d,持续天数为208~225 d,茶树冻害在汉中表现并不明显,全年平均无霜期在211 ~246 d;各茶区年降水量在779.8 ~1 279.5 mm,在茶树生长期内(4~10月)月均降水量均在100.0 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81%,年干燥度在0.57~0.99,空气比较湿润;全年日照百分率为29%~38%.可见,汉中各茶区的光、温、水等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但冬季低温、伏旱、冬旱对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茶叶优质高产.%In orderto make use of the local potentiality of agricultural climatic resources,and promote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ea region of Hanzhong,based on climatic statistic data of Hanzhong area from 1971 to 2010,using climatological statistics method,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Hanzhong Tea Region were analyzed,including light,temperature and wat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above 14 ℃,≥10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was from 3 941 to 4 554 ℃ · d,the frost-free period was from 211 to 246 ;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between 779.8-1 279.5 mm,average rainfall was above 100 mm during April-October,the annual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was 71%-81%,the annual aridity 0.57-0.99,the percentage of sunshine was 29%-38%.Thus the agriculturalclimatic condition of Hanzhong Tea Region was satisfied,it is provided favorable climatic condition for tea' s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But low temperature,summer drought and winter drought had certain influences on tea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erefore,w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nsure tea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3【总页数】3页(P5864-5866)【关键词】汉中;茶区;农业气候;特征分析【作者】胡江波;杨利霞【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723000;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7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境内群山林立,海拔高度悬殊,立体气候资源丰富,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最北缘的优质茶产区,距今已有5 0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汉中市旅游环境分析一、调查区简况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2001年有人口3694676人,地处亚热带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周时代,境内就有褒国存在。
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
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
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
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使汉中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1亿元和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
以飞机制造、机械、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度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o C,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汉中有森林面积1670万亩,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动物28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汉中市地理环境
汉中市地理环境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其地理环境独特,地处秦
巴山脉腹地,北靠秦岭,南接巴山,地势起伏较大。
山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主要为丘陵和山地,其中有许多山峰海拔超过2000米。
这种地理特征造就了汉中市独特的地理环境。
山脉环绕的地形使得汉中市气候多样,东部偏温暖多雨,西部偏寒冷干燥。
春夏
季节多雨,气温适中,适合农作物生长;秋冬季节寒冷干燥,降水较少,适合某些特
殊农作物的种植。
由于地势高差较大,汉中市存在着多个气候带,使得植被种类丰富,生态环境独特。
汉中市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
件使得汉中市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还以果树、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闻名。
山地地形也为汉中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
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的来说,汉中市的地理环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当地
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汉中市40年降水量特征分析
- 29.8 - 21.2 - 24.7 - 19.7 - 11.6 - 19.7 - 5.7 - 12.7 - 11.7 - 8.7 - 2.6
- 0.9 - 0.2 - 8.6 - 9.6 - 5.3 - 5.9 - 9.5 - 12.3 - 10.0 - 11.8 - 32.7
4.8 9.6 1.8 1.3 2.1 2.8 3.1 3.0 2.6 2.4 5.0
1 资料及分析方法
采用汉中市宁强 、 略阳 、 勉县 、 留坝 、 南 郑、 汉台、 城固、 洋县、 西乡、 佛坪、 镇巴 11 个气 象站 1970 年~2009 年 40a 的月降水量资料, 分别计算出各站年总降水量及春 (3 月 ~5 月 )、 夏 (6 月 ~8 月 )、 秋 (9 月 ~11 月 )、 冬 (12 月~次年 2 月)季节降水量。 分时段、 年代统计 出多年平均值, 表示年代际降水的平均特征 。 利用变差系数来反映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 征。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 分析汉中降水的 长期变化趋势。
变差 系数
0.24
0.22
0.25
0.24
0.23
0.23
0.22
0.22
0.20
.20
0.22
科 技
陕 西 水 利 SHAANXI SHUILI
表2
1970 年~2009 年各站季节、 年降水量气候趋势系数和倾向率 (mm/10a )
春季 夏季 趋势 - 0.18 - 0.17 - 0.20 - 0.15 - 0.09 - 0.16 - 0.05 - 0.12 - 0.11 - 0.07 - 0.01
- 36.4 - 30.9 - 47.7 - 33.1 - 33.7 - 35.2 - 27.1 - 31.4 - 22.0 - 17.4 - 24.3
气候概况及降雨过程气象服务情况报告
气候概况及降雨过程气象服务情况报告一、气候概况2022年,我国汉中市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高温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强。
夏季气象干旱明显,但汛期暴雨点局部强度大,空间分布不均。
此外,华西秋雨较常年偏早13天,强度偏强。
二、降雨过程气象服务情况1. 汉中气候与气象服务白皮书汉中市气象局组织完成了《汉中气候与气象服务白皮书(2022年度)》。
该白皮书全面分析了2022年汉中市基本气候概况、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评估了气候对农业、生态环境、林业、交通、旅游、人居及公众生活方面的影响,以及气象服务情况。
同时,对2023年3至10月短期气候趋势进行了预测。
2. 湖南强降雨过程气象服务湖南省气象部门在6月上旬进入雨水集中期时,提前部署,强化气象服务,全力应对强降雨天气过程。
湖南省气象局在发布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中指出,6月上旬湖南省将进入雨水集中期,多暴雨大暴雨天气,致灾风险高。
省长许达哲、副省长陈飞对气象局的工作给予了重要批示。
省气象局数次参加省政府组织的全省防汛会商会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气象支撑。
在强降雨过程中,湖南省气象局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相关部门和公众传递。
3. 额尔古纳市强降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额尔古纳市气象局在7月22日至24日出现的强降雨天气过程中,提前预报,主动服务。
预报人员通过手机短信、传真、电话、广播等媒体向市领导、相关单位部门、气象信息员及种植养殖大户发布了各类预警信息,提醒注意预防短时强降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天气现象及降水过程中诱发的洪水和地质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额尔古纳市气象局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及时制作雨情报发送至各相关部门,局领导亲自向分管副市长汇报降雨情况。
由于提前预报、服务工作及时到位,市领导及时安排防范,全市未有灾情发生。
4. 五一假期天气气象服务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在5月新闻发布会中表示,五一假期期间,我国江南大部、华南等地将出现降雨过程。
汉中的环境优势
汉中的环境优势汉中是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以下将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汉中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现出“一个城,两片山”的独特景观。
南部是秦岭山脉,北部是渭河平原,两者之间是宽广的丘陵地带。
这种地貌结构使汉中的气候和植被条件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汉中市的气候条件宜人。
汉中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
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温暖宜人。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提供了便利。
汉中市的地理位置也是其环境优势的重要方面。
它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关中平原和巴山腹地之间,东临陕西省会西安,西接川陕边界。
汉中是连接西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汉中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汉中是中国著名的苹果之乡,盛产高品质的苹果、葡萄等水果。
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煤炭、铁矿等。
在人文资源方面,汉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张骞发现西域的汉中古道、汉武帝陵墓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为汉中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提供了坚实基础。
汉中市以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在经济、旅游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为汉中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汉中市的环境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为城市的繁荣和居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汉中市,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规划汉中市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报告对汉中市的各类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汉中市资源概况1、土地资源:汉中市土地资源丰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
其中,耕地面积较大,但存在部分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质量不高的问题。
2、水资源:汉中市水资源相对充足,拥有汉江、嘉陵江等河流。
但受气候影响,部分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
3、矿产资源:汉中市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主要有煤、铁、铜、铅、锌等。
但部分矿产资源储量较少,需合理开采利用。
4、生物资源:汉中市生物资源丰富,包括多种珍稀动植物。
其中,中药材资源尤为丰富,为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旅游资源:汉中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如:华阳古镇、古汉台、五龙洞等。
三、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虽然耕地面积较大,但存在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质量不高的问题。
同时,部分地区存在违规占用耕地现象。
2、水资源利用方面:虽然水资源相对充足,但受气候影响,部分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
同时,存在水资源管理不善、浪费严重的现象。
3、矿产资源利用方面:虽然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但部分矿产资源储量较少,需合理开采利用。
同时,存在部分矿山环境治理不力的问题。
4、生物资源利用方面:虽然生物资源丰富,但存在过度开采、非法捕猎等问题。
部分珍稀动植物面临濒危境地。
5、旅游资源利用方面: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同时,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四、建议措施1、土地资源方面: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违规占用耕地现象。
推广土地整理和复垦技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
2、水资源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
3、矿产资源方面: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估,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汉中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汉中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特征分析郑薇薇;孟茹;黄泽群【期刊名称】《绿色科技》【年(卷),期】2024(26)2【摘要】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汉中市2015-2022年SO_(2)、NO_(2)、PM_(10)、PM_(2.5)质量浓度,空气质量指数(AQI),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以及市域内11个国家气象站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评估汉中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特征,以期为合理规划和深度挖掘汉中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2015-2022年汉中市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大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达到最低;2015-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到280 d以上,呈逐年明显增加趋势;大气空气质量指数月分布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1月份最高,达到中度污染级别,10月份最小,达优秀级别。
2015-2022年汉中市年平均气温为14.5℃,极端最高气温为42.0℃,出现在8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15.6℃,出现在1月份;年均降水量为980.1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份,年降水日数集中在每年的4-10月份,年均日照时数为1525.9 h,每年的2-8月份日照时数较多,均在100 h以上,峰值出现在7月份。
【总页数】5页(P15-19)【作者】郑薇薇;孟茹;黄泽群【作者单位】汉中市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3【相关文献】1.汉中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2.汉中市气候资源的演变特征分析3.秦皇岛地区气候资源及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4.汉中市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分析5.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与问题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重 要 的意义 。
1 热 量
的线性 增温 速率 为每 1 0年 0 . 1 3 o C。我 国 《 气 候 变 化 国家评估 报 告 》 揭 示 I 4 ,在 最 近 的 5 0年 全 国
年平 均 气 温 增 加 1 . 1 o C,增 温 速 率 为 每 l 0 年 0 . 2 2℃ ,高于 全 球 或 北 半 球 同期 平 均 增 温 速 率 , 增 温 主要 发 生 在 冬 季 和 春季 ,夏 季 气 温 变 化 不 明 显 。陈吉琴 等 对 四川 盆地 近 5 0年 的气 候 的年 代
进 行分析 ,得 出浙 江气 温升高 ,降水 增 多 ,光 照减
少 等 明显 特征 。 汉 中市位 于 我 国 的地 理 中心 ,陕西 省 西 南 部 , 北 倚秦 岭 、南 屏大 巴 山 ,汉江 自西 向东 从 中间横贯 8县 1 区 ,境 内有河谷 盆 地 、浅 山丘 陵 和 中高 山 区 3种地 貌 ,属 于典 型的亚 热带 山地气 候 。气 候 资 源 的变化 对农 业 生产 、生 态 环 境都 会 产 生 深 远影 响 , 进 而制 约 着 社 会 、经 济 和 生 态 的发 展 。 因 此 , 摸 清汉 中市 基本气 候 资源 的变化 特点 和规律 ,对趋 利 避 害 ,合 理开 发利 用气候 资源 ,调整 产业 结构及 农 业 生产布 局 ,促进 地方经 济 的可持续 发展 都具 有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随 着全 球气 候 的 变 暖 ,汉 中市 近 3 6年 来 ,平 均 气 温 以 每 1 O年 0 . 3 2 6℃ 的 气 候 倾 向 率 呈 明 显 的 增温趋势 ,自2 0世 纪 9 0年 代 末 期 开 始 ,升 温趋 势更 加 明 显 ;冬 季 降水 呈 弱 递 增 趋 势 ,其 余 各 季 、年 和 汛 期 降 水 量 均 呈 递 减 趋 势 ,其 中年 降水 量 的减 少 趋 势 最 为 明 显 ; 日照 时 数 的年 际 变 化 呈 显 著 减 少 趋 势 ;风 速 年 际 变 化 呈
收稿 日期 :2 0 1 3 . . 0 7 ・ 1 2
图1 汉 中市 1 9 7 1 — 2 0 0 6年 各 月平 均 气 温 的 变 化
1 . 2 年 平 均 气 温变 化 特 征
汉 中市 1 9 7 1 —2 0 0 6年 年 平 均 气 温为 1 4 . 5℃ ,
图 2为汉 中市年平 均气 温 的变化 衄线 。近 3 6年来 ,
出先 增大 后减小 的趋 势 ,平 均 气温 最 高值 出现 在 7 月 ,为 2 5 . 5 ℃ ,最 低 值 出现 在 1月 ,为 2 . 6 o C,
温差 为 2 2 . 9 o C。汉 中市年 内气 温 变化 较 温 和 ,温 差 变化较 小 ( 图 1 ) 。
湿 、暖干 、冷 湿 、暖 干 的 过 程 。尹 宪 志 等 。 。 对 祁 连 山 区近 5 0年 来 的气 候变 化 特 征 进行 了研 究 ,得 出年平 均 气 温 呈 上 升 趋 势 ,突 变 出 现 在 2 0世 纪 8 O年代 中期 ,降水 量呈 增 加趋 势 ,近 2 0年 为 多雨 年 。金 志凤 对 浙江 省 4 0年来 农 业 气 候 变化 特 征
气温 呈 明显 上 升 趋 势 ,其 气 候 倾 向率 为 每 1 0年
0 . 3 2 6 o C,年 平 均 气 温 随 年 际变 化 的 相 关 系 数 为 0 . 6 4 8 2 ,达 到 信 度 0 . 0 0 1的 显 著 性 标 准 。 年 平 均
气温 的变 化 具 有 波 动 性 ,最 低 值 出现 在 1 9 7 6年 ,
呵
澎 江 右 J - : 学 2 0 1 3 年 第 9 期
文献著录格式 :胡 江波,马亮 ,苏俊辉 ,等.汉 中市气候资源的演变特征分析 [ J ] .浙江农业科学 ,2 0 1 3( 9 ) :1 1 7 2—1 1 7 4
汉 中市气候资源 的演变特征分析
胡 江波 ,马 亮 ,苏俊 辉 ,杨睿敏
基金 项 目 :陕 西 省 气 象 局 气 象科 技 创 新 基 金 项 目 ( 2 0 1 2 M- 4 3 ) 作 者 简 介 :胡 江 波 ( 1 9 7 9一) ,男 ,陕西 长 安 人 ,工 程 师 ,硕士 , 主要 从 事 短 期 天 气 预报 及 应 用 气 象 方 面 研 究 工作 。
( 1 .陕 西 省 汉 中 市气 象 局 ,陕 西 汉 中 7 2 3 0 0 0; 2 . 山 西 省 太 谷 县气 象 局 , 山西 太谷 0 3 0 8 0 0 )
摘
要 :利 用汉 中市 1 9 7 1 — 2 0 0 6年 的气 候 资料 ,运 用 统 计 学 方 法 ,对 基 本 气 候 资 源 的变 化 特 点 和 规 律 进 行
明显的增加趋势 。 关 键 词 :汉 中 市 ; 气 候 资 源 ;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S 1 6 2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0 5 2 8 - 9 0 1 7 ( 2 0 1 3 ) 0 9 — 1 1 7 2 - 0 3
据 政府 间气候 变化 专 门委员会 ( I P C C ) 的第 4 次评估报 告¨ ,最 近 1 0 0年 ( 1 9 0 6—2 0 0 5年 ) 全 球平 均 气 温 上 升 了 ( 0 . 7 4±0 . 1 8 ) ℃ ,近 5 0年
际变 化进行 了诊 断分 析 ,得 出年代 际经历 了一个 暖
1 . 1 年 内各 月平 均 气温 变化 特征 个 地 区 的热 量状 况 决定 着 农 业 生产 的布 局 、 品种类 型 、种 植 制 度 、 产 量 高 低 及 品 质 优 劣 。
一
汉 中市年 内各月 的平 均气 温呈现 单峰 型分 布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