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与端粒酶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端粒与端粒酶 ppt课件
端粒酶的结构
端粒酶
是端粒复制所必须的一种特殊的DNA 聚合酶
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能以hTR为模板,向染色体末端添加
TTAGGG序列
端粒酶作用模式
端粒酶作用模式
端粒酶延伸端粒的机制
端粒酶
在大多数的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没有活性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衰老者端粒缩短 大约在85%-95%的肿瘤细胞中检测到了端粒
端粒下区 subtelomeric region 与端粒DNA相邻,由一 些退化的端粒DNA片断 的重复组成
端粒DNA序列
人的端粒DNA序列
长约5~15kb 序列:(TTAGGG)n ,串联重复
不同生物端粒DNA长度
酵母 尖毛虫 小鼠 大鼠
200 — 400 bp 20 bp 5 — 80 kb 150 kb
如果细胞要维持其正常分裂,就必须激活端 粒酶,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
否则,细胞不能进行染色体的正常复制 只有重新获得端粒酶活性的细胞,才能继续
生存下去 无法激活端粒酶的细胞(即无法阻止端粒进
一步丢失),只能面临趋向衰老
端粒丢失与衰老关系
端粒丢失是衰老的原因?还是结果? 目前的研究结果还处在探索阶段,各
衰老端粒/端粒酶 癌症
衰老可能是由端粒的缩短所致, 激活端 粒酶似乎可以阻止衰老
可是,端粒酶一旦被重新激活,细胞又 将成为永生化细胞,继而衍变为癌细胞
如何能恰当、正确的发挥端粒/端粒酶在 解决衰老与癌症中的作用? 生命科学领域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端粒抑制剂的研究
Colorado大学的Thomas Cech 和Robert Weinbrg博士:
已克隆出一种控制人类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基因
应用这种基因,很有可能得到一种新的蛋白 质——端粒酶控制剂
端粒端粒酶和肿瘤-精选文档
端粒酶与肿瘤治疗(2)
端粒酶抑制剂治疗肿瘤的特点:
特异性、广谱性
目前这类研究已引起关注,尚有许多问题须解决 ?必须确定哪种正常细胞产生端粒酶,同时还必须评 估端粒酶对于这些细胞的重要性。 ?证明端粒酶的抑制剂是否能够如预期的那样破坏端 粒酶阳性的肿瘤。
端粒酶与肿瘤治疗(3)
? 为了研究开发抑制人体内端粒酶的药物,还必 须弄清楚这种酶究竟如何发挥功能,怎样结合到
此外,端粒的长短还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分化程度越高,
端粒DNA越短。如人胚细胞端粒平均长度10kb,人精细胞9kb, 而一般正常体细胞只有4kb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1)
许多研究表明,在基因突变、肿瘤形成时,
端粒可表现出缺失、融合和序列缩短等异常 现象。 B细胞淋巴样白血病端粒融合易位型染色体
端粒与端粒酶-----端粒的概念
端粒(telomere)
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 DNA分子末端的特殊结构,对 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DNA完整 复制具有重要作用 。
端粒与端粒酶-----端粒的发现
20世纪30年代末:Mü ller首先提出了“端粒” 概 念
20世纪70年代: Olovnikov 提出染色体分子末端的 丢失 细胞退出细胞增殖 1978年Blackbum,et al. 发现四膜虫端粒分子末端 是重复 串联的5’ GGGGTT 3’ DNA简单序列 1985年Gueider,et al. 发现端粒酶
人的模板区序列:
5,CUAACCCUAAC-3,
模板区
与端粒的末端结合定
延伸复制的模板
端粒与端粒酶-----端粒酶的结构
发现四膜虫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 合物(RNP结构),分子质量在200kd500kd,对RNA酶极为敏感,端粒酶内的 RNA和蛋白质对其活性似乎都是必需的
端粒与端粒酶PPT2.
克隆动物端粒长度的研究
体细胞核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无性生殖手段, 在基础研究、组织再生和挽救濒危动物方面有着 巨大的应用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在克隆动物端粒长度的研究中,研究 者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主要有:1、体细胞核移植 生产的克隆动物分娩常会出现各种缺陷,这是否 与端粒长度变化造成发育畸形、 衰老和疾病有关? 2、克隆动物的端粒在重构胚(胚胎早期)是否或如 何被修复; 3、端粒长度是否会恢复到正常。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端粒检测
Telome Health公司 由端粒研究先驱卡尔 文· B· 哈利(Calvin B. Harley)与伊丽莎白· 布 莱克本 ( Elizabeth H. Blackburn)于2010年1月 共同创立。 Life Length公司 由西班牙国立研究中心端粒 与端粒酶研究的负责人玛利亚· A· 布拉斯科 (Maria A. Blasco)在2010年9月创立。
端粒的位置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 1978 年伊丽莎白通过体外 DNA 复制实验,推断出模 式生物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端粒中 含有许多重复的 5’- CCCCAA- 3’六碱基序列,首次 阐明了四膜虫的端粒结构。同时,杰克· 绍斯塔克正 试图在酵母中建构人工线性染色体,希望它能够像自 然染色体一样在细胞中复制。但他构建的人工染色体 转化入细胞后总是很快降解。 • 1980年,当伊丽莎白报道她关于端粒DNA的发现时, 引起了杰克的极大兴趣。于是二人合作将新发现的四 膜虫端粒序列和人工染色体连接到一起,而后导入酵 母细胞。奇迹出现了,人工染色体不再降解,可以在 细胞内正常复制。这一方面证实了端粒对染色体的保 护作用,也使 DNA的大片段克隆成为可能,为后来 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基础。
端粒和端粒酶分析解析ppt课件
端粒酶延长端粒的模式
端粒酶可结合到3’末端上,RNA模板5’端识别DNA 的3’端并相互配对,以RNA链为模板使DNA链延伸 合成一个重复单位后在跳跃到(也可以连续移动)另 一个单位;3’端单链又可回折作为引物合成相应的 互补链。
其活性只需dGTP和dTTP,组装时需要DNA聚合酶的 参与。
端粒的长度不取决于端粒酶,而是由其他结合于端粒 酶的蛋白决定。
小结
除端粒的功能外,端粒的发现过程也带给我们很多启 示,首先,科学工作者不能将自己的思路禁锢在自己相对 较窄的研究领域,与不同领域的人多加交流,换角度思考 问题都会使人的思想更为开阔。 其次,在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研究时要勇于设想、敢于 实践。 再则,对新鲜有趣的事物要积极探究真相,即便最初可 能看不到它的利用价值。因为人类了解世界的过程就像盲 人摸象,人们最先看到的往往是零散无序的事物,但在这 种零散的背后,却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真实世界。
前言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由重复DNA序列和相关 蛋白组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具有稳定染色体结 构及完整性的功能,会随染色体复制与细胞分 裂而缩短。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能以自 身RNA模板合成端粒DNA,为细胞持续分裂提 供遗传基础。由于端粒和端粒酶与细胞衰老、 肿瘤发生等现象密切相关,所以它也成为了科 学家们当前的研究热点。
生命钟说
人体细胞中端粒酶合成和延长端粒的作用是在 胚系细胞中完成的,当胚胎发育完成以后,端 粒酶活性就被抑制。即在胚胎发育时期获得的 端粒,应已足够维系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因 细胞分裂所致的端粒缩短。
所以, 当人体出生以后,染色体端粒就象是一 个伴随着细胞分裂繁殖的“生命之钟”,它历 数着细胞可分裂的次数同时也见证了细胞由旺 盛地生长繁殖到走向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历 程。”
端粒和端粒酶.共57页文档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7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端粒和端粒酶.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端粒与端粒酶PPT课件
端粒酶激活剂与抑制剂的研究前景
01
02
03
端粒酶激活剂
研究寻找能够激活端粒酶 的药物或化合物,为肿瘤 治疗提供新策略。
端粒酶抑制剂
开发高效、特异的端粒酶 抑制剂,用于抑制肿瘤细 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联合治疗
研究端粒酶激活剂和抑制 剂的联合应用,以实现更 有效的肿瘤治疗。
端粒长度作为疾病预测指标的前景
疾病风险预测
通过检测个体端粒长度, 预测患某些疾病的风险, 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个体化医疗
根据个体端粒长度情况, 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措施,实现个体化医疗。
临床应用价值
进一步验证端粒长度作为 疾病预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价值,提高预测准确率。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端粒与端粒酶的未来展望
端粒与端粒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抗衰老药物研发
利用端粒和端粒酶活性调节机制, 开发抗衰老药物,延长人类寿命。
肿瘤治疗
通过抑制或激活端粒酶活性,实现 肿瘤细胞的增殖控制或诱导肿瘤细 胞凋亡,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
遗传性疾病治疗
针对一些与端粒和端粒酶相关的遗 传性疾病,如骨髓衰竭综合征等, 通过基因治疗或干细胞移植等方法 进行治疗。
端粒与端粒酶ppt课件
• 端粒与端粒酶简介 • 端粒与端粒酶的生物学意义 •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 端粒与端粒酶的未来展望
01
端粒与端粒酶简介
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的结构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DNA序列和蛋白质组成,具有保护染色体和 维持基因稳定性的作用。
端粒的功能
端粒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染色体融合和降解,保护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参与细胞分裂和复制过程中的DNA损伤修复。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与端粒酶ppt课件
1977年在康奈尔大学 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中 国工程学院外籍院士吴 瑞教授
目前是马萨诸塞综合
医院遗传学教授,并同
时任职于美国霍华德·休
斯医学研究所
最新版整理ppt
8
2.获奖者
卡萝尔·格雷德 (Carol reider)
➢1961年出生在美国加利 福尼亚州,
➢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 其导师正是伊丽莎白·布 莱克本,之后曾在美国科 尔德斯普林实验室从事博 士后研究
2009年 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获奖 美国
科学家
英国伦敦
卡萝尔·格雷德 (Carol Greider)
杰克·绍斯塔克
(Jack Szostak)
最新版整理ppt
6
2.获奖者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Elizabeth Blackburn)
Ӂ 194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拥 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 Ӂ 1975年拿到英国剑桥大学博 士学位。
绍斯塔克与布莱克波恩携手 成功组装出两端为CCCCAA序 列的微型染色体。当这些微型
染色体注入到酵母细胞中后, 在细胞分裂时,这种CCCCAA的
DNA序列在复制时对染色体 起到了保护作用,他们首次 将这些遗传保护帽命名为
“端粒 ”(Telomere)
最新版整理ppt
绍斯塔克进而对酵 母端粒的结构进行 研究,发现酵母与四 膜虫的端粒结构非 常相似,而端粒片段 长度的不同反映了 染色体中DNA数量 的差别。
➢1997年起开始担任约翰 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教授
最新版整理ppt
9
3.获奖成果— 端粒的发现
赫尔曼·马勒和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发现染色体
1930 末端的一个特殊结构他们认为该结构可以阻止
【精品文档】端粒和端粒酶
Assumptions
染色体的自然末端不同于非正常的 DNA断裂末 端,它有一个特殊的结构来避免染色体之间的 相互融合 .
科学家Hermann Muller 将这种特殊结构命名为 端粒(Telomere, 在希腊语中 ,telos表示末 端,meros 表示片段 ).
Experiments
Jack Szostak
人工染色体
1980年,Elizabeth Blackburn在会议上对这一重 大发现的报告,引起了Jack Szostak的极大兴趣。 他那时候正试图在酿酒酵母 中构建人工线性染色体,让 它能够在细胞中像自然染色 体一样复制。但当环状质粒 线性化并转入细胞后,很快 就被降解掉。
人工染色体
端粒序列的发现使Jack Szostak有机会把 线性质粒末端连接到四膜虫的端粒DNA , 然后再倒入酵母细胞中。奇迹发生了:线 性质粒不再被降解,而是在细胞内稳定存 在并复制。 这是人工染色体的最早雏形,它使得DNA 的大片段克隆成为可能,后来为人类基因 组测序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Elizabeth Blackburn 和 Carol Greider 的实验
四膜虫在接合细胞的大核发育过程中,大核产生 了非常丰富的小染色体,每一个小染色体都在末 端加上了端粒,可以推测:如果“酶”的假说成立, 此时细胞内的酶活性应该是非常高的.
Elizabeth Blackburn 和 Carol Greider 的实验
用四膜虫的核抽提液与体外的端粒 DNA进行温 育,试图在体外检测到这个酶的活性 ,看到端粒 的延伸 .
Elizabeth Blackburn 和 Carol Greider 的实验
经过不断优化条件,尤其是把底物换成体外合成的高浓 度的端粒DNA后,Carol通过曝光x光片,清楚地看到了 “酶”的活性:在测序胶的同位素曝光片上,端粒底物明 显被重新加上了DNA碱基,而且每六个碱基形成一条很 深的带,与四膜虫端粒重复基本单位为六个碱基正好吻 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内正常复制。这一方面证实了端粒对染色体的保
护作用,也使 DNA的大片段克隆成为可能,为后来
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基础。
6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1984年,伊丽莎白在试验中发现了一 个有趣的现象:不论是四膜虫还是酵 母自身的端粒序列都可以在酵母中被 保护和延伸。而带着四膜虫端粒DNA 的人工染色体进入到酵母后,复制后 被加上的是酵母端粒序列而非四膜虫 的端粒序列。
17
三、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目前认为端粒酶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即端粒 酶 RNA(telomerase RNA,TR)、端粒酶相关蛋 白质(telomerase — associated protein, TP1/ TP2) 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
长寿梦想的“天梯”
——端粒与端粒酶
主人:杨长友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1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揭示了 “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 (染色体是如 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
9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实验过程大致如下: 1、将底物寡聚核苷酸(端粒DNA、随机序列 DNA)进行放射性标记; 2、将高浓度的寡聚核苷酸底物与高浓度的四 膜虫细胞裂解液一起孵育; 3、通过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来检测体外端粒 序列的合成。
10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结果显示,当四膜虫细胞裂解液加入四膜虫或 酵母端粒序列DNA时,其明显被重新加上了 DNA碱基,而且以 6个碱基递增的方式延长, 与四膜虫端粒重复基本单位为 6个碱基正好吻 合,而对于随机序列的DNA底物并不发生延伸。
受伤害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或者变得不稳定。 因此,生物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端粒的 长度也就决定了细胞的寿命,所以端粒又被称为 “生命的时钟”。
16
三、 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酶(又称端粒体酶)是由端粒酶RNA 组 分和蛋白质组分共同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 合物,这个酶复合物中的RNA是模板, 其上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而蛋白质成 分则具有催化活性。
实验结果证明,端粒 DNA的延伸是通过“ 酶” 来完成的,且这种酶的活性不依赖于DNA模板。 这种酶后来被命名为“端粒酶” (telomerase)。
11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1985年,卡罗尔和伊丽莎白在四膜虫细 胞核提取物中首先发现并纯化了端粒酶。 之后 ,耶鲁大学 Morin于 1989年在人宫 颈癌细胞中也发现了人体端粒酶。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卡罗尔·格雷德
Jack W. Szostak
杰克·绍斯塔克
美国加利福尼亚 旧金山大学
美国巴尔的摩约
美国哈佛医学院
翰·霍普金斯医学院
2
主要内容
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癌症的关系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影响端粒长度的因素
7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8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1984年,卡罗尔作为博士研究生进入伊丽 莎白实验室, 开始了端粒末端合成机制的 研究工作。
她们假设端粒是由某种酶合成 , 那么在 细胞裂解液里应该有这种酶的存在, 如果 使用四膜虫细胞裂解液在体外能检测到端 粒序列的复制和延伸, 那无疑证实这种 “ 酶” 的存在。
3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 端粒最早是由著名的遗传学家赫尔曼·缪勒 (Hermann Muller,因为发明用 X射线突变基因而 获得1946 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于1938 年发现 的。
• 缪勒给这种天然末端结构取了个形象的名字—— telomere, 这是由希腊语“telos” (末端) 及“meros” (部分) 组成的。中文翻译为“ 末端的颗粒” , 简称 “ 端粒” 。
13
端粒及其基本结构
14
15
二、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 端粒的主要功能
①保护染色体末端免遭融合、重组,防止染色体在细 胞内被化学修饰或被核酶降解;维持染色体的完 整性。
②阻止细胞对染色体末端的DNA损伤反应。 ③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
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 ④决定细胞的寿命。当端粒再也无法保护染色体免
• 1941年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Barbara McClintock, 因为发现玉米的转座子获得198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 学奖 )在玉米的遗传学研究中也证实端粒的存在。
4
端粒的位置
5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 1978 年伊丽莎白通过体外 DNA 复制实验,推断出模 式生物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端粒中 含有许多重复的 5’- CCCCAA- 3’六碱基序列,首次 阐明了四膜虫的端粒结构。同时,杰克·绍斯塔克正
12
二、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 端粒 (telomere)也称端区,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 天然两末端,呈膨大粒状,由染色体末端DNA重复 片断(富含G、C)与蛋白质组成(端粒结合蛋白和 端粒相关蛋白)。
• 端粒既有高度的保守性,又有种属特异性。 哺乳动 物端粒的重复序列为( TTAGGG/AATCCC) , 其 中G链3’端是一段单链的悬突(overhang) 。电镜观察 发现, 端粒结构是一个双环结构, 由T环(T-loop, 端粒环) 和D环(D-loop,替代环) 构成, T环在染色 体末端形成一个帽子结构 ,可防止核酶以及连接酶 作用于端粒。同时, T环结构在端粒长度的维持机 制中起重要作用。
试图在酵母中建构人工线性染色体,希望它能够像自
然染色体一样在细胞中复制。但他构建的人工染色体 转化入细胞后总是很快降解。
• 1980年,当伊丽莎白报道她关于端粒DNA的发现时,
引起了杰克的极大兴趣。于是二人合作将新发现的四
膜虫端粒序列和人工染色体连接到一起,而后导入酵
母细胞。奇迹出现了,人工染色体不再降解,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