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朗读
浅谈文言文的朗读教学

的狗就是伶 俐 的狗 , 名贵 的狗 , 不是 将军家 的狗就是 野
狗, 就是下 贱 的坯子 。让学 生 带着 这 样 的悬 念走 进 课
中学教学 参考
教 学时 空
浅 谈 文 言 文 的 朗 读 教 学
广西武 鸣县教 师进修 学校 ( 3 1 0 吴 云 飞 50 0 )
近年来 , 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 调查和各 级教育部 门组织的各种 语文 教学交 流活 动及 听课活 动 中发 现一 个 比较突出 的问题 , 那就 是在 文言文 课堂 教学 活动 中, 朗读教学被大 大忽 略甚至被 忽视 了 。一些课 堂教 学 中 虽有涉及 , 但却缺乏科学 的指导 , 学生 随意读 , 让 达不到 朗读的 目的 。究其原 因, 大概是 应试教学在作 怪 。有些 语文教 师认为 , 各种 升学考试 中 , 在 极少涉 及 朗读 的 内 容, 与朗读 沾一 点边 的就 只是 3 —5 的名句 名段 默写 分 题( 那是属 于背诵而不是 朗读) 没 必要 在有 限的课堂教 , 学时间里“ 浪费” 精力 去做这 种吃力 不讨 好 的事 , 以, 所 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 中, 对朗读 的忽略甚至忽 视就不足
为 怪 了 ; 些学 生 学 习文 言 文 , 管 抄 翻 译 文 字 、 字 词 一 只 记
程就是多样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 同时参与 活动 的过程 。 这一过程在文言 文教 学活 动 中具 有非 常特 殊 的意义 和 作用 。俗语说 , 读 书百遍 , “ 其义 自见” “ 、 熟读 唐诗 三百 首, 不会作 诗 也会 吟 ” , 的就 是这 个 道 理。这 里 的 等 说 “ 应当是指朗读 。有 学 者指 出 :艺 术作 品的最终 完 读” “ 成, 是在读者 的阅读过 程之 中。读 , ” 特别是 朗读 过程 实 际上就是 了解 和领 悟 的过 程 。其 实 , 无论 什 么课 文 , 都 不能忽视朗读 。孤立 的学习字 的形 、 、 , 音 义 孤立 的学 习 词汇语 法 , 只能获得 一堆零 碎 的语 言材料 , 朗读 能学 而 到较完整 的、 有系统性 、 有感 情 的表 达生活 的生动语言 ; 分析文章 内容 , 习篇 章 结 构 , 学 即使 提 纲 挈领 , 条分 缕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一、强调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把握句子的结构、语气和情感。
教师可以在朗读时强调停顿的位置和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语法和语调。
在句子中,比较重要的词或短语通常会被强调,可以通过停顿来体现。
比如:示例一:故其志士烈,其思不可忘,其言不可断在这个句子中,“烈”、“思”、“言”都是重要词,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和语调来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词的强烈情感和表达意义。
示例二:今天孔子生日,我们来祝福他。
他不仅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
在这个段落中,可以根据情感变化和语气的转换来调整停顿的位置和程度。
比如“孔子生日”这个短语可以适当停顿,表现出庄严、祝福之情;“思想家”、“民族代表”则可以较为明显的停顿,展现出敬仰和崇高之感。
二、调整语速在朗读文言文时,语速的快慢会影响到语音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在不同的语速下准确地朗读文言文,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情感和内涵。
快速的语速可以体现出文言文中的紧凑感和激情,慢速的语速则可以突出句子中的细节和感情。
比如:示例三: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蒹葭》是文言文中的古乐府诗,可以尝试在不同的语速下进行朗读。
快速的语速可以体现出诗歌的轻快和慷慨,慢速的语速则可以呈现出句子中的细致和情感。
三、模仿演绎朗读时,模仿目标语音会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调和语气。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的朗读录音,并带领学生进行模仿演绎。
比如:示例四:《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总之,朗读是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通过适当的停顿、调整语速和模仿演绎等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意义和美感,并提高其口语和表达能力。
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文言文的朗读技巧文言文中虽有死去的语言,但也很有值得借鉴、吸取的一面,不少文言文,用优美、精湛的文笔表达出某种高尚的思想情操,至今读来,仍有相当强烈的感染力,仍有极为精妙的音韵美。
正因为如此,只是阅读,就显得不足了,而朗读它,往往能得其所未言,味其所已言,与白话文的朗读相比更具有特殊的作用。
文言文朗读,比白话文朗读困难得多,因为有众多的障碍。
它字少意深,音单义广,难以补足;它一词多义,句法简奥,难以准确;它时过境迁,语焉不详,难以晓畅;它词异声同,一字多音,难以显露;它快读失字,慢读失章,难以把握;它文无定势,稍纵即逝,难以体味。
对这些障碍,朗读者必须千方百计予以克服。
1.熟读原文,加强感受朗读者对于文言文中的字字句句,一定要理解得透熟、精到。
最好在脑子里把每一个字词、语句都形成对应的白话文。
对有关的古人、古事,对有关作者及其他作品、时代、典故、训诂、释义、音韵、句读等都应有所了解。
了解了这些之后,还应该做一次“翻译”工作,从头到尾地、有条不紊地“译”成白话文。
在这个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理解,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形成鲜明具体的意念,汇入有声语言之中,便会言之有物了。
透熟、精到的理解,还必须融入具体的感受。
对古文语词的感受是很不容易的,朗读者功力不足,就几乎引不起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妨碍着具体感受的获得。
这种认识是:平心静气、不动声色才是朗读文言文的正宗。
当然,文言文是表古人的思想,达古人的意向,抒古人的情感,发古人的感慨,今天的朗读者没有必要“替古人担忧”,“代古人疾呼”。
不过,任何作品,包括文言文在内,缺乏感受的朗读不仅违反了语词感受律,而且,必然削弱有声语言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功能,必然缩小文言文的认识意义和降低其美学价值。
2.整体平缓,词语宕开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如何把握有声语言的进程,是朗读文言文的关键所在,不能不较为详细地说明。
我们认为,朗读古文,不宜峰谷悬殊、缓疾突变。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注重课文的朗渎 , 是我 国的语文传统教法 。 古时候 , 无论是京师
的 太 学 , 是 乡野 的 私 塾 , 语 文 教 学 上 都 特 别强 调 一 个 “ ”字 。 还 在 读
导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 , 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和生 动形象 地描述 , 从而诱发学 生的再造想象 , 头脑 中唤起 与词 语相关联 的 在 表象 , 并按照作者 的描述进行表象组 合 , 以产生 丰富的想象和深刻 的体验 , 如见其人 , 如闻其声 , 如临其境。这样 做既可引导学生 深人 领 会课 文内容, 又培养 了学 生的想 象力 。 例 如讲授 《口技 》中从 睡梦 中醒来 和渐 入梦 乡一节 , 用轻声朗 读 “ 闻深巷 中犬吠 , 遥 便有妇人惊觉欠仲 , 其犬 呓语 。… ‘ 夫驹声起 ,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 , 盆器倾 侧 , 妇梦中咳嗽 , ” 用急促声 朗渎 “ 忽一人大呼 “ 火起”, 夫起大呼 , 妇亦起大呼”, 学生 就会随着 老师轻 重缓急 、 高低长 短朗渎 , 结合 自己梦 中醒来情 景产 生联想 , 再现睡梦情缓 、 失火情急 3 在朗读 中增强语感 , 提高表达 文言文的语 言习惯虽然离我们现代语言习惯远 , 它必竟 是那 但 个时代凝练的概括性强的语言 , 何况现代汉语语 言是对 占汉语语言 的继承和发展 , 它们之 间有不可割断 的血 缘关系 , 甚至 现代汉语语 言 还有直接保 留的古代语 言 , 可以说文 言文是培养语感 、 进行语感 训练 和提 高语言表达能 力的好 材料 。文言 文朗读教学 则是培养语 感, 进行语感训练 , 提高表 达能力 的最有 效的途径 。 用高低 、 强弱 、 缓 急长短 的语调 , 把文章 中的神情理趣 , 通过 朗读表达 出来 , 使学生如 临其境 , 提高对语言 的感受能力 。 例如 , 教授 《出师表 》 , 时 教师 可以用深沉低 缓的语调 朗读 , 使 学生感受到诸葛亮的忠诚与耿直 , 坚毅与勇敢。 学生朗读过程也是 广泛汲取语 言营养 的过程 ,朗读多少篇 之
文言文朗读方法

文言文朗读方法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关于停顿。
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朗读中的停顿一般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
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属于语法停顿,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为"、"--"," - ";" -":" - "。
" -"?" -"!" -"……",这个长短的确定也不是绝对的,应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适当掌握和处理。
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
朗读骈体文或诗歌,要注意节奏停顿,节奏停顿连而不断,与"、"停顿稍有区别。
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这些将在具体的语段中提示)。
关于语速。
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
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关于重音。
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子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
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重读的词语为"军";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太后盛气而揖之"中重读的词语应为"面""盛气";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如"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中重读的词语应为"亿丈""不测";表示结果或过程的补语要重读,如"却匈奴七百余里""非抗于九国之师",其中"七百余里""九国之师"应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如"当此之时……""此四君者"中"此"要重读。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七、依据文言句式划分。
文言文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倒装句式,比如 说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倒装,定语后置等等这些特 殊的句式,那么就需要保证不影响文言文意义的 情况下来进行断句。 例如:
①何陋/之有? ②两三点雨/山前
•八、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
•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 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 准确把握,正确停顿不能肢解。
• 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 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 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 • 如:①故/君子有不战。(《孟子二章》) • ②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
•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 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 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 停顿才合乎语意。
例题解析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 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 诵读应稍加停顿。
• 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
• ①山肴/野蔌。(《醉翁亭记》) • ②沿/溯阻绝。(《三峡》)
•六、根据逻辑意义划分。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 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 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 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 “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 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 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 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 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
文言文朗读技巧

情、气、字、声,合称朗诵四大要素。
(一)准备阶段1、理解诵材(1)基本内容,字词发音(2)中心思想(3)掌握字、词、语句和修辞技巧(4)篇章结构(5)唤起感情、产生共鸣2、领会具体感受:视觉,味觉,触觉,听觉,动态感觉。
3、把握基调:赞叹国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立志将正统文化继承光大,表一片赤诚。
4、停顿和相连(1)呼吸换气的自然需要。
(2)表示区分、转折、呼应、递进等各种关系,有助于分析语言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使听众有咀嚼、消化、思考、回味的机会。
(3)表示强烈的感情。
5、重音和轻音(1)加强音量(2)拖长音节(3)一字一顿(4)重音轻读6、速度和节奏7、语气和语调(1)升调(昂上调):句调先低后高,一般用于表示疑问、反诘、惊讶、命令、呼唤等语气,亦出现于情绪亢奋、感情激动的时候,也表示语气未完结等。
(2)降调(降抑调):句调先高后低,句尾比平常短促,一般用于表示肯定、决心、自信、请求、允许、感叹等语气,亦出现于情绪平稳的时候,也表示语气完结等。
(3)直调(平直调):句调平稳,起伏不大,句尾保持平直,多用于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如庄重、严肃、真实、诚恳、思索、迟钝、冷淡、追忆等语气。
(4)曲调(弯曲调):句调由高转低,再升高;或由低转高,再降低。
令音节加重、加高、拖长、曲折变化,作用在强调或突出音节。
一般用于表示夸张、讽刺、特别惊异等语气,亦出现于表示语意双关及言外之意。
8、眼神、表情、动作和台风(1) 眼神的运用:戏剧表演时,眼神多与对手接触;演讲时,眼神多与听众接触。
朗诵时,眼神可以一方面与听众沟通交流,加强表达效果;也可以集中凝想,进入诗境之中。
(2) 面部的表情朗诵是声情的艺术,朗诵者必须将深厚真挚的感情灌注于字里行间,将诵材情感突出的地方,用面部表情加以摹拟出来。
木无表情、干燥枯涩,固然是朗诵的大忌;表情过火、矫揉造作,也属过犹不及。
(3) 手势和动作强调朗诵的综合性的人,认为朗诵是文学、歌唱、戏剧的三结合,必须设计手势和动作的配合,以求曲尽其妙、声色艺全。
文言文朗读指导

对文言文理解不足
总结词
词汇理解不准确,句意把握不透彻
详细描述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朗读时可能对 某些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不够准确。这会导致朗读时出现歧义 或误读,影响整体理解和表达。
谢谢观看
抑扬顿挫
在朗读文言文时,应注意抑扬顿挫。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 情感,调整语调的抑扬顿挫,使朗读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语调与情感表达
语调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在朗读文言文时,应根据文章 的情感变化,调整语调的高低起伏和平仄变化,使情感表 达更加准确、生动。
重音
重音要突出
在朗读文言文时,重音的突出非常重要。应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情 感,将重音放在关键的词语上,使句子更加清晰、有条理。
兀的停顿或加速。
停顿要适当
在朗读文言文时,适当的停顿非常 重要。应根据句子的结构和意思进 行停顿,不要读破句,也不要读得 太急。
节奏感要强
朗读文言文时,应具备较强的节奏 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调 整朗读的节奏,使朗读更加生动、 有感染力。
语速
语速要适当
在朗读文言文时,语速要适当, 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应根据文 章的内容和情感,调整语速,使
重音与强调
重音与强调密切相关。在朗读文言文时,应将重音放在强调的词语 上,使强调更加突出、有力。
重音与逻辑关系
重音与逻辑关系密切相关。在朗读文言文时,应根据句子的逻辑关 系,调整重音的位置和强度,使句子更加清晰、有条理。
04
文言文朗读的实践与提 高
精选朗读材料
挑选适合自己水平的 文言文作品,如《论 语》、《孟子》等经 典篇章。
详细描述
学生在朗读文言文时,往往语调平淡,缺乏必要的停顿和重音,导致节奏不协调。这不仅影响听感,还会降低朗 读的艺术表现力。
教育教学论文:如何指导文言文中的朗读

教育教学论文:如何指导文言文中的朗读引言文言文是中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许多学生在阅读和朗读文言文时遇到困难。
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文言文中进行朗读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内涵,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感,提高自身的语感和修养。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对于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提前铺垫在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前,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相应的铺垫工作。
首先,可以通过相关的课文背景和文言文的发展历程,向学生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文言文段落,进行适当的阅读示范,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的音韵美和语言之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古文词汇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慢读与快读的结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时,教师应该注重慢读和快读的结合。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慢读,重点关注每个字词的发音和字义,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和结构。
通过慢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快读,让学生按照整篇文言文的韵律和脉络进行朗读,使文章的整体节奏和语调更加流畅自然。
细节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细节把握。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中的声调和语调变化,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字词的音调和韵律。
其次,教师可以注重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理解,引导学生注意断句和停顿的位置,使朗读更具节奏感和表现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朗读中注意古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使朗读更具有感情色彩和情感共鸣。
形象化朗读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教师可以采用形象化朗读的方法。
文言文朗读需注意的几点

文言文朗读需注意的几点文言文朗读需注意的几点文言文朗读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里结合课文谈谈文言文朗读停顿中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1:夫/环而攻之例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例3:故/有所览辄省记【分析】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故是对上文的.总结,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1:可/以一战例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分析】例(1)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2)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例(3)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1:佳木/秀而繁阴。
例2:问/今是何世例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分析】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1:其一/犬坐/于前例2:山行/六七里【分析】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2)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源于古代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要想真正领略它的魅力,就需要掌握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
一、用气抑扬顿挫。
文言文一般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调,即上升
的部分比下降的部分更长、更重,这是为了使文言文听起来有节
奏感,充满音乐之美。
二、讲究停顿。
停顿是将整个文言文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意群,
使听者更容易理解文意,对于长句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停顿时
间可以短暂一些,但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阅读的连贯性。
三、注重字音字调。
文言文中存在许多繁复的字音和字调,如“平仄”、“双声”、“上声”、“去声”等等,在朗读时应注意把握,以
避免语音上的错误。
四、讲求节奏感。
文言文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因此在朗读时也
要适度加强语音的重心,增强语音的节奏感,以达到吸引听众的
效果。
朗读文言文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实
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中不断发现、总结、掌握,才能真正达到
熟练的地步。
古代文言文经典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古代文言文经典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一、简介
古代文言文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
韵味。
朗读古代文言文需要注意停顿的技巧,以保证语句的表达准确、流畅。
二、停顿方法指导
在朗读古代文言文时,以下方法可帮助您掌握合适的停顿技巧:
1. 标点停顿
根据标点符号进行停顿是朗读的基本要求。
在遇到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时,应该适时停顿,以示语句的完整和语气的转折。
2. 提前停顿
有些古代文言文句子较长,为了突出关键信息,可以在重要内
容之前作适当停顿。
这样做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
重点。
3. 合理停顿
学会根据语句的意义进行合理的停顿。
一般而言,停顿应该出
现在语义完整的地方,使语言流畅自然,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思想。
4. 词语停顿
在遇到关键词、修辞手法或重要名词时,可以适当停顿,以便
读者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5. 韵律停顿
古代文言文往往带有一定的韵律感,通过合理掌握韵律停顿,
可以增强朗读效果。
在遇到韵律变化、韵脚转折等地方,停顿会更
加准确有力。
三、总结
朗读古代文言文需要掌握合适的停顿技巧,以保证语句的准确
表达和流畅性。
根据标点停顿、提前停顿、合理停顿、词语停顿和
韵律停顿等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朗读古代文言文经典。
以上是古代文言文经典朗读停顿方法的简要指导,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文言文朗读技巧

文言文朗读技巧
1. 注重韵律感
文言文的韵律感很强,讲到诗文或文章中的三字经、四字格等,要注
意在接近每一组三个或四个字的时候,让语音节奏加强,在一段话中
留出言语的节奏,让句子更加流畅自然。
2. 注意停顿
文言文里的停顿比较多,要注意一些标点符号的等候,让听者能在长
篇的演讲中有呼吸停留的时间。
3. 采取适当的语音语调
在一些讲述晋、唐等古代文学时,采用柔和优美的语音会有更加表达
的功效。
4. 注意音调的变化
在表述文言文的时候,注意音调的转换。
不同音调代表不同的意思和
语气。
要了解每一个音调的含义,才能更精准地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
5. 避免过度夸张
有些时候,要将文言文中的感情与语气表达出来。
不过,在表达时要
避免太过夸张,否则会让听者感觉不自然。
要保持中庸的态度,让听
者感觉自然而准确。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言文的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朗读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一、朗读技巧的重要性1. 注意语音语调。
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重点注意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如去声、入声、阳平、阴平、上声等。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熟悉文言文的语音规律,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音韵之美。
2. 注重停顿和节奏。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往往容易出现停顿不当和节奏不齐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来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把握好文言文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感。
3. 注重情感表达。
文言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如悲、喜、愁、怨等。
学生在朗读文言文时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传达文言文的情感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中的情感色彩。
4. 结合解读。
在朗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结合对文言文的解读来进行朗读,即在朗读的同时能够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朗读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意义。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实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1. 示范朗读。
教师可以对文言文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通过听教师的朗读来感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和停顿节奏。
2. 分层朗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阅读能力进行分层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通过以上实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朗读技巧,并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水平。
中国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中国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中国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导语: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或动宾之间,下面YJBYS 店铺分享中国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欢迎参考!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夫、盖、且、若夫、至若)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有些古今异义词(于是、可以、以为、妻子、中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根据语言顺序,分析结构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4.需要着重强调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如:(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翁》)总之,文言文停顿节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先抓动词,把和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起落,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他次要成分(如:行拂/乱其所为),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
朗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朗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理解字词含义
朗读文言文的首要要求是准确理解字词的含义。
文言文中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朗读前需要认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了解字词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确保理解准确。
二、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朗读时需要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
要了解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等特点,注意语气的变化和语调的起伏,确保朗读流畅、自然。
三、注重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是朗读的重要表现手段,对于文言文的朗读更是如此。
在朗读时,要注意发音准确、清晰,注重语调的变化和语速的缓急。
要根据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调整语音语调,使朗读更加生动、形象。
四、把握情感表达
文言文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因此,在朗读时需要把握情感表达。
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来传达情感,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五、参考注释和翻译
在朗读文言文时,可以参考注释和翻译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注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翻译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
在朗读前,可以阅读注释和翻译,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朗读效果。
总之,朗读文言文需要准确理解字词含义、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注重语音语调、把握情感表达并参考注释和翻译。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朗读技巧

文言文朗读技巧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然而,文言文的学习却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文言文朗读更生动、准确、自如呢?
首先,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文言文是一种古老的汉语,
其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因此,在朗读文言
文时,要强化对古代汉语语言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如要注重声调的把握,清晰地发音每个字音,不能随意省略或错读字句。
其次,加强朗读表情的表现。
文言文朗读时,要注重掌握朗读时
的表情,为文言赋予生动、自然、真情实感。
可以参照古代文化的背景,情境,赋予不同的表情来表达文言的含义,用每个字句传递出其
背后所蕴涵的文化气息。
最后,多练多读提高技巧。
朗读与练习相结合,重在反复练习。
在朗读时,可以辅以录音机、视频,帮助更好地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节奏。
同时,老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
在朗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
教学方法,比如口语教学、赏析和研究性的交流等方法,让学生通过
不同层面的学习活动,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精髓。
总之,文言文的朗读需要长期坚持,定期反复练习,多角度、多
方式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朗读的技巧。
只有这样,在未
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为文化传承和发展而不懈地努力。
文言文诵读方法指导

文言文诵读方法
文言文诵读方法指导如下:
1. 重视读法。
文言文中涉及古音、古字、古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诵读的方式去体察。
要注重初读,初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
在反复的朗读中,初步理解文意。
2. 明确要点。
在诵读时,我们要注重文言文的平仄、句读和语气。
平仄是古文中重要的节拍,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思。
句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要学会断句。
语气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要注意区别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
3. 理解文意。
在诵读时,要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网络或请教他人。
4. 把握情感。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反复的诵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培养语感。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诵读来培养语感。
在诵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古文的韵律和节奏,尽量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6. 勤于积累。
学习文言文需要长期的积累,要经常阅读、背诵一些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7. 注重比较。
可以将不同篇目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文言文诵读需要注重方法,不断积累和实践。
通过反复的诵读和比较,我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的朗读
文言文中虽有死去的语言,但也很有值得借鉴、吸取的一面,不少文言文,用优美、精湛的文笔表达出某种高尚的思想情操,至今读来,仍有相当强烈的感染力,仍有极为精妙的音韵美。
正因为如此,只是阅读,就显得不足了,而朗读它,往往能得其所未言,味其所已言,与白话文的朗读相比更具有特殊的作用。
文言文朗读,比白话文朗读困难得多,因为有众多的障碍。
它字少意深,音单义广,难以补足;它一词多义,句法简奥,难以准确;它时过境迁,语焉不详,难以晓畅;它词异声同,一字多音,难以显露;它快读失字,慢读失章,难以把握;它文无定势,稍纵即逝,难以体味。
对这些障碍,朗读者必须千方百计予以克服。
1.熟读原文,加强感受
朗读者对于文言文中的字字句句,一定要理解得透熟、精到。
最好在脑子里把每一个字词、语句都形成对应的白话文。
对有关的古人、古事,对有关作者及其他作品、时代、典故、训诂、释义、音韵、句读等都应有所了解。
了解了这些之后,还应该做一次“翻译”工作,从头到尾地、有条不紊地“译”成白话文。
在这个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理解,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形成鲜明具体的意念,汇入有声语言之中,便会言之有物了。
透熟、精到的理解,还必须融入具体的感受。
对古文语词的感受是很不容易的,朗读者功力不足,就几乎引不起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妨碍着具体感受的获得。
这种认识是:平心静气、不动声色才是朗读文言文的正宗。
当然,文言文是表古人的思想,达古人的意向,抒古人的情感,发古人的感
慨,今天的朗读者没有必要“替古人担忧”,“代古人疾呼”。
不过,任何作品,包括文言文在内,缺乏感受的朗读不仅违反了语词感受律,而且,必然削弱有声语言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功能,必然缩小文言文的认识意义和降低其美学价值。
2.整体平缓,词语宕开
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如何把握有声语言的进程,是朗读文言文的关键所在,不能不较为详细地说明。
我们认为,朗读古文,不宜峰谷悬殊、缓疾突变。
从整体来看,应该是平稳的,舒缓的,容的,深沉的。
唯其平稳,才可以显出字字珠玑。
唯其舒缓,才能疏通词句承续的渠道。
唯其从容,才给听者以思索的时间。
唯其深沉,才会达到探幽发微的目的。
从整体看,感情态度、语气节奏的各种类型并不消失,而是全都向这个要求靠拢,靠拢到仍能区分的程度。
这就是说,不能像白话文的朗读那样,体裁、类型都很显明,一听就知道,但是,也不应千篇一律,毫无差别。
朗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夫在于把语词宕开,以便更多地容纳、表露那些不见诸文字的涵义、意蕴。
宕开语词,不是字字宕开、词词宕开。
怎样宕开呢?要确实把握三点:一要看语法关系、词性、句式;二要看思想感情的延续、转换过程的需要;三要看易懂、难懂的情况。
宕开语词不是一个一个读出字音,而是在语流中,把语言链条拉长,有些环节拉长,有些音节拉长。
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道──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于作文──以记之。
如: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如: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用横线标明宕开的位置,并不十分准确,没有横线处也有一些宕开的音节,一般不太明显;有横线处也不一定就同样宕开,有的短些,有的长些。
如果以为按这横线标示朗读就万无一失,当然会失望的,不过,文言文朗读中语词宕开大体上就是这个情况。
由此可见,词语宕开的位置一般是在二、三、四个音节之间,显然比白话文的朗读顿挫要多。
我们可以看到,没有语词宕开,朗读时语词紧凑,是很不利于表达思想感情、很不利
于突出文言文特色的。
3.语势复归,读而不说
从句子看,语气各有千秋,语势也有变化,不过抑扬缓疾轻重的变化幅度不大,而语势的起而复归是文言文朗读的特点,不可像白话文朗读那样起伏自由,语势错落。
语势复归,并非归为同一落点,但那每一句落点的差距不能过大。
这是出于平缓和深沉的需要。
试举一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此句接上句“焚椒兰也”,句首稍高起上行,表示雷声乍响,滚滚来去。
“宫车过也”,稍低,表示判断明白。
“辘辘远听”,声音由较大到较小,第一个“辘”字稍重、稍长,第二个“辘”字稍轻、稍短,“远听”渐低,至“杳不知其所之也”,恢复到近似“焚椒兰也”的语势上,平稳而深沉。
像《醉翁亭记》中二十一个“也”字,既体现出不同的语气色彩,又有语势复归的具体显露,“也”的落点各异,但均归于平缓和深沉,正是文言文朗读的典范作品。
由于整体平稳、语词宕开和语势复归,就使文言文朗读具有了明显的特点,使朗读者更进一步把握读而不说的基本要求。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有重大差别,文言文与现代书面语言作品有多层隔阂,文言文距普通话就更为遥远了。
因此,像朗读白话文那样去朗读文言文,是根本不行的。
白话文用普通话朗读,文与言相当接近,可以读而不板,说而不演,文言文也用普通话的声音形式去套,就显得极不和谐了,即使比较浅显的某些语句也不能像说话那样朗读。
我们并不主张文言文朗读要死气沉沉、古古板板,那种朗读是没有活力的,既有碍于朗读者有动于衷,也有害于听者的美感享受。
但是,我们也不主张把文言文朗读得像说大白话,那会使文言文的特色丧失殆尽。